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源64层螺旋CT在肺动脉成像中的扫描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季乐新 尚同祥 王效刚 《中国医学装备》 2012年第11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双源64层螺旋CT在肺动脉成像(CTPA)中的扫描技术。方法:对184例临床拟诊为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CTPA检查,采用团注实验法(bolustest)测试循环峰值时间,以峰值时间加1s作为肺动脉扫描的延迟时间,再对肺动脉进行成像扫描。结果:18... 目的:探讨双源64层螺旋CT在肺动脉成像(CTPA)中的扫描技术。方法:对184例临床拟诊为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CTPA检查,采用团注实验法(bolustest)测试循环峰值时间,以峰值时间加1s作为肺动脉扫描的延迟时间,再对肺动脉进行成像扫描。结果:184例均成功完成CTPA扫描检查,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强化均匀,通过后处理技术均清晰显示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结论:双源64层螺旋CT进行CTPA检查,选择恰当的延迟时间至关重要,而恰当的延迟时间又能使对比剂的用量减到最低。此方法简便快捷,达到延迟时间个体化,可作为CTPA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 螺旋CT CT血管造影 肺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化摄影,降低患者的受照剂量 被引量:1
2
作者 季乐新 董成芝 +1 位作者 王效刚 耿海 《医疗装备》 2009年第5期20-20,共1页
直接数字X线摄影(DR)系统应用后,操作简便,图像清晰,但重复曝光率达4%,重复曝光增加病人受照剂量,究其原因,是技术人员自我要求不严,没有按照要求操作,致使重复曝光率居高不下。笔者建议,在工作中要加强管理,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操作... 直接数字X线摄影(DR)系统应用后,操作简便,图像清晰,但重复曝光率达4%,重复曝光增加病人受照剂量,究其原因,是技术人员自我要求不严,没有按照要求操作,致使重复曝光率居高不下。笔者建议,在工作中要加强管理,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操作实施细节,技师要增强责任心,要按照操作规程规范化摄影,降低患者的受照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X线摄影 曝光量 规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0
3
作者 王明亮 董光 +6 位作者 耿海 季乐新 王琦 张涛 殷月慧 王文刚 褚玉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81-884,共4页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分析2007年7月—11月间32例临床怀疑或确诊冠心病的患者(男23例,女9例,平均年龄56.2岁)D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资料,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分析2007年7月—11月间32例临床怀疑或确诊冠心病的患者(男23例,女9例,平均年龄56.2岁)D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资料,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探讨DSCT冠状动脉成像检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准确性。结果32例中,DSCT显示的冠状动脉直径≥1.5mm的节段有436个,431个冠脉节段可以进行评估,可评估率为98.85%。DSCT发现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99.17%(119/120),特异性:97.43%(303/311),阳性预测值:93.70%(119/127),阴性预测值:99.67%(303/304)。对于冠状动脉狭窄检出的准确率为95.00%。配对χ2检验结果说明DSCT和CAG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77)。同时,Kappa一致性检验说明DSCT和CAG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分级方面存在一致性(κ=0.930)。结论DSCT对检出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高,可作为高危人群冠心病筛查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植入术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8
4
作者 董成芝 季乐新 +2 位作者 刘静彩 赵华 郭春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01X期95-96,共2页
目的:探讨对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植入术患者的护理和病情观察。方法:收集我科2005年4月~2006年9月26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植入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术... 目的:探讨对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植入术患者的护理和病情观察。方法:收集我科2005年4月~2006年9月26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植入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术后给予正确的卧位指导,加强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病人痊愈出院。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植入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重要手段,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特别是给予正确的体位指导及护理,可减少患者的不适症状,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 硅油植入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64螺旋CT在诊断腹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尚同祥 季乐新 +1 位作者 王荣芳 相法伟 《中国医学装备》 2010年第7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双源64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显示腹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腹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双源64螺旋CT血管成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仿真内镜(VE)等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 目的:探讨双源64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显示腹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腹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双源64螺旋CT血管成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仿真内镜(VE)等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结合原始横断面增强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3例腹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双源64螺旋CT血管成像后均能清楚显示腹主动脉狭窄的真腔和扩张假腔的情况。结论:64螺旋CTA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性的血管成像方法,具有安全、可靠和独特的优越性,为诊断和治疗腹主动脉夹层提供了一种精确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 螺旋CT 血管造影术 腹主动脉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64层螺旋CT在诊断下肢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效刚 相法伟 季乐新 《中国医学装备》 2011年第8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显示下肢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可疑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双源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结合原始横断面增强图像进行综合分... 目的:探讨双源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显示下肢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可疑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双源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结合原始横断面增强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7例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双源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后均能清楚显示下肢动脉狭窄的情况,20例腔内的血栓清晰地显示,27例下肢动脉显示清晰。结论:双源64层螺旋CTA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性的血管成像方法,具有安全、可靠和独特的优越性,为诊断和治疗下肢动脉栓塞提供了一种精确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肢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DR摄影的注意事项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效刚 季乐新 董希忠 《医疗装备》 2009年第3期21-22,共2页
我院2005年引进飞利浦DR摄影系统,经过三年的使用,发现有许多问题值得注意,为进一步提高影像质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受检者和放射技师的辐射剂量,我们提出以下事项,请同道斧正。
关键词 DR 平板探测器 校准 KV MAS 影像质量 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下肢CTA成像质量与注射速率和相对注射量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孔源 季乐新 相法伟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73-74,共2页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成像的最佳注射速率和最佳相对注射量.方法 将60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采用SOMATOM definition 64层螺旋CT行血管成像检查.对比剂注射速率第1组为3.5ml/s;第2组为4.5ml/s;第3组为4.5...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成像的最佳注射速率和最佳相对注射量.方法 将60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采用SOMATOM definition 64层螺旋CT行血管成像检查.对比剂注射速率第1组为3.5ml/s;第2组为4.5ml/s;第3组为4.5ml/s,并且注射量增加40ml生理盐水.将获得的数据传入Syngo CT workplace 工作站进行MR,MIP,SSD等后处理,比较两组原始图像及后处理图像质量.结果 第3组血管增强效果及图像质量明显优于第2组和第1组.结论 正确的注射速率和相对注射量是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成像质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肢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低剂量扫描在幼儿支气管异物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尚同祥 王荣芳 季乐新 《医疗装备》 2011年第7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双源CT低剂量扫描在幼儿支气管异物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68例可疑支气管异物的幼儿行双源CT低剂量平扫,将原始资料送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及三维图像重建,获得完整的支气管各种影像。结果:68例支气管异物的幼儿成像均获... 目的:探讨双源CT低剂量扫描在幼儿支气管异物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68例可疑支气管异物的幼儿行双源CT低剂量平扫,将原始资料送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及三维图像重建,获得完整的支气管各种影像。结果:68例支气管异物的幼儿成像均获得了满意的三维图像,双源CT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双源CT低剂量扫描在幼儿支气管异物检查中的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它具有超高速、低辐射剂量和三维显示等优点,可作为幼儿支气管异物的一种有效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幼儿 支气管异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在儿童泌尿系统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相法伟 王荣芳 +1 位作者 季乐新 耿海 《医疗装备》 2009年第1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对儿童泌尿系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24例超声显示肾积水或其它泌尿系统病变的患儿行双源CT平扫、肾实质期扫描(注药后10s)及延迟扫描,将原始资料送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及三维图像重建,获得完整的尿路造影影像... 目的:探讨双源CT对儿童泌尿系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24例超声显示肾积水或其它泌尿系统病变的患儿行双源CT平扫、肾实质期扫描(注药后10s)及延迟扫描,将原始资料送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及三维图像重建,获得完整的尿路造影影像。结果:12例儿童泌尿系统成像均获得了满意的三维图像,双源CT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100%(24/24)。结论:双源CT尿路造影适用于儿童泌尿系疾病检查,它具有超高速、低辐射剂量和三维显示等优点,可作为儿童泌尿系疾病的一种有效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儿童 泌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前置门控及回顾性门控扫描冠脉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对比
11
作者 庄莹莹 董光 +5 位作者 耿海 张涛 季乐新 郭荣 聂家秋 孙希芹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02-405,共4页
目的:评价双源CT前置门控与回顾性门控扫描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选取临床行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者120例。60例行前置门控扫描,另60例行回顾性扫描。前置门控根据心率分为A(≤70次/分)、B(>70次/分)两组,分... 目的:评价双源CT前置门控与回顾性门控扫描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方法:选取临床行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者120例。60例行前置门控扫描,另60例行回顾性扫描。前置门控根据心率分为A(≤70次/分)、B(>70次/分)两组,分别采用步进-点射式扫描和适应性扫描。回顾性门控根据心率分为C(≤70次/分)、D(>70次/分)组,选取冠脉显示好的期相进行重建。采用4分法分析冠脉节段及图像质量,同时比较各组有效辐射剂量。结果:各组年龄、性别、BMI、平均心率、心率变异率、图像噪声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对2801段冠状动脉进行分析,A~D组合格率分别为95.9%(702/732),83.8%(547/653),97.1%(720/742),86.9%(586/674),其中A组与C组、B组与D组合格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3.28±0.23)mSv,(5.49±1.31)mSv,平均(4.35±1.44)mSv,C、D组分别为(15.29±0.55)mSv,(13.44±1.11)mSv,平均(14.51±1.32)mSv,分别降低78.55%和59.16%,平均降低70.03%。A、B组间辐射剂量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双源CT前置门控扫描能够对冠脉检查提供足够的诊断信息,并能够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因此能够用于可疑冠脉疾病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质量控制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部疾病影像检查设备的进展
12
作者 相法伟 施东向 +1 位作者 季乐新 栾慧 《中国医学装备》 2010年第5期60-61,共2页
耳部由外耳、中耳、内耳及内耳道等部分组成,结构细小而复杂,大多为X线易穿透组织,普通的X线检查对它的显示有些无能为力。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院影像设备也日新月异,耳部疾病影像学检查也日趋精确,为耳部疾病的诊治提供了... 耳部由外耳、中耳、内耳及内耳道等部分组成,结构细小而复杂,大多为X线易穿透组织,普通的X线检查对它的显示有些无能为力。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院影像设备也日新月异,耳部疾病影像学检查也日趋精确,为耳部疾病的诊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设备 耳部疾病 X线 CT MS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在高心率检查者中冠脉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对比
13
作者 李春梅 庄莹莹 +4 位作者 张涛 耿海 徐益明 季乐新 聂家秋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95-198,I0004,共5页
目的评价比较双源CT前置门控和回顾性门控扫描在高心率检查者中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办法选取临床行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心率〉70次/min的检查者80例。40例行前置门控扫描,另40例行回顾性门控扫描。前置门控扫描根据BMI... 目的评价比较双源CT前置门控和回顾性门控扫描在高心率检查者中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办法选取临床行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心率〉70次/min的检查者80例。40例行前置门控扫描,另40例行回顾性门控扫描。前置门控扫描根据BMI分为A,B两组进行适应性扫描。回顾性门控根据BMI分为C,D组,选取冠咏显示好的期相进行重建。采用4分法分析冠脉节段及图像质量,同时比较各组有效辐射剂量。结果各组年龄、性别、BMI、平均心率、心率变异率、图像噪声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对2009段冠状动脉进行分析,A~D组合格率分别为82.7%(456,/552),83.9%(379/452),86.9%(502/578),85.1%(363/427),其中A组与C组、B组与D组合格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3.06±0.84)mSv,(5.38±1.29)mSv,前置门控有效辐射剂量为(4.46±1.21)mSv,回顾性扫描C,D组分别为(7.90±2.01)mSv,(13.34±1.21)mSv,回顾门控有效辐射剂量为(13.08±3.19)mSv,分别降低44.3%和41.2%,平均降低63.O%.A组与C组、B组与D组比较辐射剂量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源CT前置门控适应性扫描能够为冠脉检查提供足够的诊断信息,并能够明显降低辐射剂量,能够用于可疑冠脉疾病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 前置门控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骶椎X线平片的临床价值分析
14
作者 王效刚 季乐新 董成芝 《医疗装备》 2009年第6期21-22,共2页
腰骶部疼痛而就诊的患者,临床医生往往首先考虑做X线平片检查以帮助确诊。对于椎间盘病变、外伤骨折、强直性脊柱炎、结核、肿瘤等X线平片对临床的诊断和治疗起了重要作用。但也应看到占X线表现正常者和退行性变及隐性脊柱裂者,其X线检... 腰骶部疼痛而就诊的患者,临床医生往往首先考虑做X线平片检查以帮助确诊。对于椎间盘病变、外伤骨折、强直性脊柱炎、结核、肿瘤等X线平片对临床的诊断和治疗起了重要作用。但也应看到占X线表现正常者和退行性变及隐性脊柱裂者,其X线检查对确定病人的治疗计划不大,不需照片即能被治愈。而对于最常见的腰椎退行性变临床又无相应的治疗措施,X线平片应加以选择性限制。从放射防护角度看,检查的次数越多,其造成的放射损伤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 价值 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精神病学教科书中双重人格定义的再认识 被引量:1
15
作者 季乐新 薛海波 施慎逊 《上海精神医学》 2009年第1期60-62,共3页
关键词 “双重人格” 精神病学 教科书 高等学校教材 卫生界 精神科 主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硫平或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6
作者 季乐新 代淑云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20期204-206,共3页
目的对比喹硫平、阿立哌唑分别联合丙戊酸钠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90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患者给予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喹硫平... 目的对比喹硫平、阿立哌唑分别联合丙戊酸钠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90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患者给予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 MMSE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PSQI评分(5.06±0.45)分低于对照组的(8.36±0.36)分, MMSE评分(24.65±0.61)分高于对照组的(21.87±0.7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口干、便秘、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减退或厌食、头痛、体重变化(增加或减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立哌唑、丙戊酸钠联合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发作 喹硫平 阿立哌唑 丙戊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拉西酮与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季乐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21期138-139,共2页
目的比较与分析齐拉西酮与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舒必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齐拉西酮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 目的比较与分析齐拉西酮与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舒必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齐拉西酮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NSS评分较优,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均较好,但齐拉西酮的治疗效果更好,且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拉西酮 舒必利 精神分裂症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苯丙胺依赖对睡眠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季乐新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依赖对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治疗的48例甲基苯丙胺(冰毒)依赖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48例氯胺酮(K粉)依赖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睡眠效率、催眠药物、日间... 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依赖对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治疗的48例甲基苯丙胺(冰毒)依赖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48例氯胺酮(K粉)依赖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睡眠效率、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及PSQI总分均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下降的严重程度与患者近3个月内每次使用毒品的剂量、适用毒品的年限、以及患者的焦虑程度呈正相关。对照组患者的睡眠质量下降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首次使用毒品的年龄、近3个月每次使用毒品的剂量、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均呈正相关。结论与氯胺酮依赖者相比,甲基苯丙胺依赖对睡眠的影响更为严重,且与患者近3个月内每次使用毒品的剂量、适用毒品的年限、以及患者的焦虑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丙胺 依赖 睡眠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季乐新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5年第12期1516-1517,共2页
目的研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强迫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进行治疗的64例强迫症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 目的研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强迫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进行治疗的64例强迫症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9.38%,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1.2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88%(7/32),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3/32),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强迫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西酞普兰 强迫症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磺必利、利培酮治疗初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比较
20
作者 季乐新 《中国民康医学》 2019年第18期89-90,共2页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利培酮治疗初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研究组行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行利培酮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结果:治疗前...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利培酮治疗初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研究组行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行利培酮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结果:治疗前,两组PANS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NS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依从性优率为84.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治疗初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优于利培酮,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初治 氨磺必利 利培酮 临床效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