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yanex923/TBP/PHEN协同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对Li(Ⅰ)的电膜萃取研究
1
作者 孟晓荣 孙驰 龙伊文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606-4616,共11页
为强化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TTA)萃锂体系的性能,分别制备了以三烷基氧化膦、磷酸三丁酯、邻菲罗啉3种协萃剂配伍的聚氯乙烯基二元复合萃取膜(PT-PIMs),用于研究电场强化的膜萃取提锂技术。考察了膜相组成和操作电压对Li(Ⅰ)传质性能的... 为强化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TTA)萃锂体系的性能,分别制备了以三烷基氧化膦、磷酸三丁酯、邻菲罗啉3种协萃剂配伍的聚氯乙烯基二元复合萃取膜(PT-PIMs),用于研究电场强化的膜萃取提锂技术。考察了膜相组成和操作电压对Li(Ⅰ)传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合表面红外和扫描电镜对PT-PIMs的表征结果,初步探索了PTC-PIM-Li(Ⅰ)电膜萃取机制。研究表明:在PT-PIMs体系中,HTTA通过烯醇化结构与Li(Ⅰ)形成离子型配合物,在PT-PIMs中起主萃作用。3种协萃剂通过对HTTA的去质子化协同传质,并因协萃剂的碱性及塑化能力的不同而导致3种PT-PIMs对Li(Ⅰ)的传质能力不同。Li(Ⅰ)在膜界面的传质机制为“离子交换-中和”,外加电场通过强化TTA-Li(Ⅰ)配合物解离而促进传质,但同时会受限于PT-PIMs膜界面的化学反应速率。经煤油改性后的PT-PIMs-Li(Ⅰ)体系在四次循环后Li(Ⅰ)的渗透速率下降率<21%;在料液相Li(Ⅰ)∶Na(Ⅰ)∶K(Ⅰ)质量浓度比为20∶20∶20时,PT-PIMs体系分离因子SLi(Ⅰ)/Na(Ⅰ)和SLi(Ⅰ)/K(Ⅰ)分别为8.41、4.88、3.88和7.99、4.64、3.81,显示了Li选择性分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膜萃取 HTTA+协萃剂 稳定性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相变V_(1-x)Mo_(x)O_(2-y)F_(y)(M)的固相合成及其光学隔热性能研究
2
作者 刘党豪 孟晓荣 +4 位作者 张丽萍 吴娇 杜金晶 王斌 朱军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27-4134,共8页
为解决低温热致相变性VO_(2)(M)智能窗材料实际应用对绿色节能生产技术的需求,借助偏心振动磨作为预处理分散设备,以V_(2)O_5和酸为原料,优化了固相法合成VO_(2)(M)的合成工艺,研究了Mo/F共掺型低温热致相变V_(1-x)Mo_(x)O_(2-y)F_(y)... 为解决低温热致相变性VO_(2)(M)智能窗材料实际应用对绿色节能生产技术的需求,借助偏心振动磨作为预处理分散设备,以V_(2)O_5和酸为原料,优化了固相法合成VO_(2)(M)的合成工艺,研究了Mo/F共掺型低温热致相变V_(1-x)Mo_(x)O_(2-y)F_(y)材料的制备工艺及Mo/F掺量对VO_(2)(M)的相变调控规律,评价了其光学及隔热性能。结果显示10 min/10.0 g原料的研磨时间和750℃的焙烧温度下可获得纯相VO_(2)(M)。以钼酸铵和氟化铵为Mo/F共掺原料,可获得相变温度随掺量呈规律性下降的低温热致相变V_(1-x)Mo_(x)O_(2-y)F_(y)(M),2%Mo和3%F掺杂后VO_(2)(M)相变温度降低至38.20℃。VO_(2)(M)和V_(1-x)Mo_(x)O_(2-y)F_(y)(M)粒径在300 nm左右,热致回宽(ΔT_c)介于之间6.1~7.9℃之间,显示了灵敏的热致相变能力。V_(1-x)Mo_(x)O_(2-y)F_(y)(M)/PVB复合薄膜可见光透过率48.7%,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心振动磨 Mo/F掺杂 二氧化钒 智能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_(2)@KH550/570@PS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热致相变性能
3
作者 张丽萍 孟晓荣 +1 位作者 宋锦峰 杜金晶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348-3359,共12页
低成本和规模化的薄膜化生产技术是热致相变性二氧化钒VO_(2)(M)普及应用于节能窗领域的关键。采用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50/KH570对固相法合成的VO_(2)(M)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再经微乳... 低成本和规模化的薄膜化生产技术是热致相变性二氧化钒VO_(2)(M)普及应用于节能窗领域的关键。采用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50/KH570对固相法合成的VO_(2)(M)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再经微乳液聚合得到聚苯乙烯(PS)修饰的VO_(2)@KH550/570@PS微球(VSPS),以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氟乙烯(PVDF)为聚合物共混基材,系统研究表面修饰对VO_(2)(M)基聚合物复合薄膜的性质及光学、隔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偶联剂预修饰有利于提升乳液聚合过程中PS与VO_(2)结合,交联剂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的引入增强了VSPS的化学稳定性。相比VO_(2),VSPS在聚合物溶液体系中的分散能力增加,得到更加均匀的聚合物复合薄膜。其中VS_(570)PS/PVB的可见光透光率T_(lum)高达86.64%,太阳能调制效率ΔT_(sol)较VO_(2)/PVB提升了12倍,与空白玻璃温差达16℃。这种兼具高透光性和隔热性能的VSPS聚合物复合膜制备技术为VO_(2)(M)的智能窗材料应用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响应 VO_(2)@KH550/570@PS 复合薄膜 微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VO_(2)@SiO_(2)热致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
作者 吴娇 孟晓荣 +1 位作者 刘党豪 饶锐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20-8127,共8页
为在降低VO_(2)(M)相变温度的同时提升其稳定性,以五氧化二钒(V_(2)O_(5))为钒源,水合肼(N_(2)H_(4)·H_(2)O)为还原剂,优化了VO_(2)(M)的水热合成工艺。通过W^(6+)掺杂和表面沉积SiO_(2),在保证相变性能的同时提升稳定性。结果表明... 为在降低VO_(2)(M)相变温度的同时提升其稳定性,以五氧化二钒(V_(2)O_(5))为钒源,水合肼(N_(2)H_(4)·H_(2)O)为还原剂,优化了VO_(2)(M)的水热合成工艺。通过W^(6+)掺杂和表面沉积SiO_(2),在保证相变性能的同时提升稳定性。结果表明:水热过程中存在VO_(2)(A)-VO_(2)(M)相互转变的过程,调整水热反应条件可得到结晶度良好,相变温度为66.3℃、热滞回宽为9.2℃的VO_(2)(M)。随着W掺杂量(原子分数表示)的增大,W-VO_(2)(M)@SiO_(2)的Tc降低,在W掺杂量为1.0%(原子分数)时ΔT=7.2℃;加速试验后W-VO_(2)@SiO_(2)复合材料的VO_(2)仍以V 4+存在,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钒 水热法 钨掺杂 二氧化硅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共混对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孟晓荣 张海珍 +3 位作者 王旭东 王磊 赵亮 黄丹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9-83,共5页
根据聚合物共混焓变、绝对黏度及凝胶点值,考察了4种聚合物(聚乙烯醇(PVA)、聚乙二醇(PE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聚偏氟乙烯(PVDF)/N,N-二甲基乙酰胺(DMAc)铸膜液体系的共混相容性。利用凝胶相转化动力学及... 根据聚合物共混焓变、绝对黏度及凝胶点值,考察了4种聚合物(聚乙烯醇(PVA)、聚乙二醇(PE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聚偏氟乙烯(PVDF)/N,N-二甲基乙酰胺(DMAc)铸膜液体系的共混相容性。利用凝胶相转化动力学及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镜(SEM)、亲水接触角和泡点压力等检测手段,分析了水凝胶浴中4种添加剂对PVDF超滤膜成膜过程及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添加剂与PVDF/DMAc的共混相容性顺序为PEG>PVP>PVA>PMMA。共混体系均以液液分相为主;其中PEG、PVP共混PVDF体系以瞬时分相为主,膜内部有大孔,表皮层及支撑层较为致密。PMMA和PVA共混PVDF体系有延时分相和液固分相行为,膜表面多孔、内部有大孔且亚层疏松。共混优化了PVDF超滤膜结构。PVA能有效提高膜亲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 聚偏氟乙烯膜 超滤膜 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吩类导电高聚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孟晓荣 胡新婷 +1 位作者 邢远清 张敏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6年第7期549-553,共5页
噻吩类聚合物是研究较为广泛的功能高分子材料。详述了通过化学氧化聚合法和电化学氧化聚合法所合成的噻吩类导电聚合物的性能和用途,常用的结构与性能表征方法以及噻吩类导电聚合物在光、电、磁等各种领域中的应用。
关键词 噻吩 导电聚合物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古霉素手性固定相的制备与对映体分离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孟晓荣 史玲 +1 位作者 周华凤 侯经国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7-250,共4页
采用双官能团试剂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在无水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直接与大环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及γ氨丙基硅胶键合,得到环状抗生素手性固定相(CSP)并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分析。实验结果证实,合成的万古霉素CSP在正相和反相... 采用双官能团试剂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在无水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直接与大环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及γ氨丙基硅胶键合,得到环状抗生素手性固定相(CSP)并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分析。实验结果证实,合成的万古霉素CSP在正相和反相条件下均有一定的拆分能力,其中在反相条件下拆分了17种对映体,显示出其较为广泛的拆分范围,且磷酸缓冲体系略优于三乙胺乙酸缓冲体系;对一些物质,如D,L丹酰化氨基酸的拆分有一定的规律,能给出绝对构型信息。所制备的CSP在相体系转化时不发生老化和变性,显示了一定的稳定性。对该CSP的拆分机理进行分析所得到的结果与Armstrong等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万古霉素 固定相 手性拆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对食品中常见菌的抑制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孟晓荣 张敏 +1 位作者 胡新婷 陈飞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0-92,共3页
为探讨壳聚糖的抑菌影响因素,采用间歇法脱乙酰和双氧水氧化降解法制备了系列壳聚糖产品,对食品中常见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肝菌进行定量抑菌实验,考察了氨基含量和分子量对CTS抑菌能力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脱乙酰度(DD)≥85%,粘... 为探讨壳聚糖的抑菌影响因素,采用间歇法脱乙酰和双氧水氧化降解法制备了系列壳聚糖产品,对食品中常见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肝菌进行定量抑菌实验,考察了氨基含量和分子量对CTS抑菌能力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脱乙酰度(DD)≥85%,粘均分子量(Mη)≤47万的壳聚糖样品,在浓度达1.0g/L时对两种细菌的抑菌率均能达到100%。壳聚糖的氨基含量对抑菌性能的影响较之分子量因素明显,而分子量的变化在抑菌机制中也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氨基含量 分子量 抑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共混PVDF超滤膜的结构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孟晓荣 张海珍 +3 位作者 黄丹曦 赵亮 王磊 王旭东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60-664,共5页
根据铸膜液粘度、凝胶点温度及相转化动力学行为,结合SEM和AFM技术及泡点压力、亲水接触角等检测手段,考察了PVDF/DMAc体系中,共混添加PVA、PMMA、PVP及其组合对相转化进程及膜结构参数和性能等的影响。结果显示,PVA和PM-MA共混PVDF铸... 根据铸膜液粘度、凝胶点温度及相转化动力学行为,结合SEM和AFM技术及泡点压力、亲水接触角等检测手段,考察了PVDF/DMAc体系中,共混添加PVA、PMMA、PVP及其组合对相转化进程及膜结构参数和性能等的影响。结果显示,PVA和PM-MA共混PVDF铸膜液的粘度和凝胶点升高,导致延迟分相并减缓了相分离及固化速度,膜内部大孔和海绵结构相互贯穿,膜亲水性较好。PVP和PMMA共混PVDF体系发生瞬时分相,液-液分相与液-固分相同时并存,膜内部大孔通透,支撑层致密,分离性能优良。PMMA能有效改善三元共混膜表面的粗糙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超滤膜 共混 相转化 膜结构 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g-聚乙二醇共混超滤膜的制备及抗蛋白质污染性能 被引量:6
10
作者 孟晓荣 陈嘉智 +2 位作者 宋锦峰 吕永涛 王旭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1-168,共8页
在臭氧活化下通过自由基引发的聚合反应,合成聚乙二醇(PEG)接枝聚偏氟乙烯(PVDF)共聚物(PVDF-g-PEG),并与PVDF共混制备了超滤膜,探讨了PEG链长和相对含量对超滤膜相分离进程、理化性质及抗蛋白质污染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PEG... 在臭氧活化下通过自由基引发的聚合反应,合成聚乙二醇(PEG)接枝聚偏氟乙烯(PVDF)共聚物(PVDF-g-PEG),并与PVDF共混制备了超滤膜,探讨了PEG链长和相对含量对超滤膜相分离进程、理化性质及抗蛋白质污染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PEG链长增加,接枝率明显下降。随PVDF-g-PEG在共混膜中添加量增大,相转化延迟分相趋势加大,共混膜的孔隙率和亲水性及纯水通量显著提升。当膜内PVDF-g-PEG400含量大于20%后,共混膜对牛血清蛋白(BSA)的截留率仍能保持在94%以上,但BSA的静态吸附量低于20μg/cm^2。PVDF-g-PEG能显著降低超滤膜对BSA过滤过程中的不可逆污染指数和堵孔阻力系数,延缓BSA过滤通量衰减速率,表现出优异的抗蛋白质污染性能。PEG链长对膜面粗糙度影响较大,对超滤膜抗蛋白质污染的贡献更加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超滤膜 聚偏氟乙烯接枝聚乙二醇 相转化 共混改性 抗蛋白质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聚羟基丁酸酯共混膜的体外血液相容性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孟晓荣 江元汝 +2 位作者 王琼 杨晓光 张敏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6-438,442,共4页
制备了壳聚糖(CTS)/聚(R)-3-羟基丁酸酯(PHB)二元系列膜,扫描电镜(SEM)分析检测其表面形貌。体外评价了不同比例共混复合物的溶血率、动态凝血、复钙化时间及血小板粘附。结果表明,二元共混膜较之原料壳聚糖相比,溶血率下降,复钙化时间... 制备了壳聚糖(CTS)/聚(R)-3-羟基丁酸酯(PHB)二元系列膜,扫描电镜(SEM)分析检测其表面形貌。体外评价了不同比例共混复合物的溶血率、动态凝血、复钙化时间及血小板粘附。结果表明,二元共混膜较之原料壳聚糖相比,溶血率下降,复钙化时间延长,动态凝血曲线变化缓慢。SEM显示共混膜材料表面的血小板粘附现象明显少于壳聚糖。组成为C1B1的共混材料表现突出。通过与PHB简单共混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壳聚糖的血液相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聚(R)-3-羟基丁酸酯 共混 血液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聚羟基丁酸酯共混膜的制备与性质 被引量:5
12
作者 孟晓荣 杨晓光 张敏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4-368,共5页
以乙酸为共溶剂,制备了壳聚糖-聚羟基丁酸酯(CTS-PHB)共混膜,利用红外光谱(FT-IR)、广角X粉末衍射(WAXD)、扫描电镜(SEM)及差热分析(DTA)表征了共混膜的化学组成、晶形、形貌和热稳定性能。研究表明:CTS和PHB可在体积百分数为62.5%的乙... 以乙酸为共溶剂,制备了壳聚糖-聚羟基丁酸酯(CTS-PHB)共混膜,利用红外光谱(FT-IR)、广角X粉末衍射(WAXD)、扫描电镜(SEM)及差热分析(DTA)表征了共混膜的化学组成、晶形、形貌和热稳定性能。研究表明:CTS和PHB可在体积百分数为62.5%的乙酸溶液中共混,形成表面光滑、不透明的膜,干态共混膜具备一定的力学强度。各比例的CTS-PHB共混膜有相同的热分解温度,共混膜的形貌特征随两组分质量配比变化,其中mPHB/mCTS=1/1的共混膜显示出良好的有序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聚羟基丁酸酯 乙酸 共混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D2EHPA聚合物包容膜对水相中苯酚的分离 被引量:2
13
作者 孟晓荣 高晨光 +3 位作者 王磊 王旭东 马源 陈赫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444-4450,共7页
以二-(2-乙基己基)膦酸(D2EHPA,P204)为载体,制备了聚氯乙烯(PVC)为膜基材的系列聚合物包容膜(PD-PIM),用FTIR、XRD及AFM表征了PD-PIM的化学组成、结晶行为和微观形貌。以渗透系数和渗透通量为指标,考察了PD-PIM膜中载体含量、料液相浓... 以二-(2-乙基己基)膦酸(D2EHPA,P204)为载体,制备了聚氯乙烯(PVC)为膜基材的系列聚合物包容膜(PD-PIM),用FTIR、XRD及AFM表征了PD-PIM的化学组成、结晶行为和微观形貌。以渗透系数和渗透通量为指标,考察了PD-PIM膜中载体含量、料液相浓度和pH,以及解析相中盐酸浓度对PD-PIM分离苯酚的影响,探讨了实验条件下苯酚通过PD-PIM的传输机制。结果表明:在实验设定的范围内,PD-PIM对苯酚的传质通量随PD-PIM中载体质量分数、料液相中苯酚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并在料液相苯酚浓度为400 mg·L-1、pH=6,解析相盐酸浓度为0.1 mol·L-1,载体P204含量为70%(质量)时达到最佳分离效果。PD-PIM对苯酚的传输机制为促进耦合迁移,初期传输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重复使用实验证实PD-PIM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包容膜 苯酚 二-(2-乙基己基) 膦酸 分离 渗透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那霉素键合固定相的制备及手性拆分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孟晓荣 周华凤 +1 位作者 史玲 侯经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0-392,共3页
将氨基多糖类抗生素卡那霉素(K anam yc in)键合在环氧硅胶上,作为高效液相手性固定相(HPLC-CSP)并被应用于HPLC手性拆分.通过对卡那霉素CSP的制备、表征及在正相条件下对异博定、黄皮酰胺、萘乙醇等三种物质的手性拆分研究,探讨其手性... 将氨基多糖类抗生素卡那霉素(K anam yc in)键合在环氧硅胶上,作为高效液相手性固定相(HPLC-CSP)并被应用于HPLC手性拆分.通过对卡那霉素CSP的制备、表征及在正相条件下对异博定、黄皮酰胺、萘乙醇等三种物质的手性拆分研究,探讨其手性拆分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卡那霉素键合CSP对含有羟基、氨基、羰基等极性基团的手性物质在正相条件下有较好的分离能力.结论:氢键作用是手性分离机制的最主要的因素,流动相极性对溶质的保留和拆分有一定的影响,极性增加,保留减小且分离因子减小.此类CSP极性很强,在反相下会失去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那霉素 手性固定相 手性拆分 正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聚羟基丁酸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血液相容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孟晓荣 王琼 +2 位作者 杨晓光 张宏洲 张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12,共4页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在醋酸-二甲基亚砜复合溶剂中进行了聚羟基丁酸酯与壳聚糖的接枝反应,探讨了温度、引发剂用量、用料比、分子量等对接枝率的影响。付里叶红外分光光度法、核磁共振确认了产物的结构。广角X射线衍射及热重分析...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在醋酸-二甲基亚砜复合溶剂中进行了聚羟基丁酸酯与壳聚糖的接枝反应,探讨了温度、引发剂用量、用料比、分子量等对接枝率的影响。付里叶红外分光光度法、核磁共振确认了产物的结构。广角X射线衍射及热重分析证实,接枝产物的结晶度和热稳定性好于原料壳聚糖。接枝产物的体外血液相容性评价结果表明,壳聚糖/PHB接枝共聚物表现出溶血率低,复钙化时间长,动态凝血曲线下降平缓,膜表面无血小板粘附,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聚羟基丁酸酯 接枝共聚物 血液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PHB/PEG多元共混膜的制备与体外血液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孟晓荣 王琼 +1 位作者 赵亮 杨晓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98-2201,2205,共5页
为了改善壳聚糖材料的血液相容性能,在醋酸体系中制备了壳聚糖(CTS)/聚-(R)-3-羟基丁酸酯(PHB)/聚乙二醇(PEG)的多元共混复合材料,复合膜材料的基本理化性质经FT-IR、广角X粉末衍射(WAXD)、SEM和水溶胀率测定表征,体外评价了CTS/PHB/PE... 为了改善壳聚糖材料的血液相容性能,在醋酸体系中制备了壳聚糖(CTS)/聚-(R)-3-羟基丁酸酯(PHB)/聚乙二醇(PEG)的多元共混复合材料,复合膜材料的基本理化性质经FT-IR、广角X粉末衍射(WAXD)、SEM和水溶胀率测定表征,体外评价了CTS/PHB/PEG多元共混膜的血液相容性。结果显示,共混物组分间存在一定的化学作用,共混膜的结晶行为受CTS控制,PHB和PEG的加入对CTS材料的表面形貌及亲水性能有较大影响。三元共混膜较CTS在溶血率、复钙化时间、动态凝血曲线等血液相容性能方面有所改善,膜表面血小板粘附减少,表现出良好的抗凝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聚羟基丁酸酯 聚乙二醇 共混 血液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振荡反应的生物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孟晓荣 李娜 +2 位作者 邢远清 马彩莲 胡新婷 《化工时刊》 CAS 2006年第6期59-62,共4页
本文综述了近几10年国内外化学振荡反应研究领域中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研究内容,对糖类、氨基酸、核酸、脂类等生命物质及天然或合成药物等参与或干扰化学振荡反应的特征现象和干扰机理予以分析和研究,并对化学药物、生命代谢物质及其他与... 本文综述了近几10年国内外化学振荡反应研究领域中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研究内容,对糖类、氨基酸、核酸、脂类等生命物质及天然或合成药物等参与或干扰化学振荡反应的特征现象和干扰机理予以分析和研究,并对化学药物、生命代谢物质及其他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物质对化学振荡反应的相关性研究应用于环境监测及临床诊断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振荡 生命科学 生命物质 药物 生物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PHB复合缓释微包囊的制备与体外释药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孟晓荣 黄刚 +2 位作者 王琼 杨青翠 张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9-111,115,共4页
用疏水性聚酯PHB外包覆壳聚糖-三聚磷酸钠-阿斯匹林药物缓释体(CPA)制备了壳聚糖/PHB复合缓释微包囊(CPAB),以克服CPA遇酸不稳定的释药特点。用傅立叶红外分光光度计、激光粒度仪、扫描电镜表征了CPAB的组成、粒径及表面形貌。结果显示,... 用疏水性聚酯PHB外包覆壳聚糖-三聚磷酸钠-阿斯匹林药物缓释体(CPA)制备了壳聚糖/PHB复合缓释微包囊(CPAB),以克服CPA遇酸不稳定的释药特点。用傅立叶红外分光光度计、激光粒度仪、扫描电镜表征了CPAB的组成、粒径及表面形貌。结果显示,CPAB粒径在50~100nm和载药率18.5%时,表面有不均匀的空隙。体外释药评价证实CPAB能有效解决CPA在酸性下的不稳定性,具有长效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三聚磷酸钠 聚羟基丁酸酯 药物缓释 微包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氟尿嘧啶/琥珀酰化壳聚糖偶联载药体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孟晓荣 张邵文 +3 位作者 高晨光 王磊 王旭东 马源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239-3242,共4页
以自制的琥珀酰化壳聚糖(SUCS)和羟甲基-5-氟尿嘧啶(5-FuOH)为原料,制备了壳聚糖偶联载药体(SUCS-5-FuOH)。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热重(TG)和X粉末衍射(XRD)等技术表征了产物的化学结构、热稳定性和结晶行为。并通... 以自制的琥珀酰化壳聚糖(SUCS)和羟甲基-5-氟尿嘧啶(5-FuOH)为原料,制备了壳聚糖偶联载药体(SUCS-5-FuOH)。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热重(TG)和X粉末衍射(XRD)等技术表征了产物的化学结构、热稳定性和结晶行为。并通过紫外光谱(UV)分析了产物对5-FuOH的接枝率及其体外释药行为。结果表明,SUCS和5-FuOH间通过酯键化学键合,接枝率(载药率)为18.7%,在模拟体液和酶存在条件下均有良好的缓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酰化壳聚糖 5-氟尿嘧啶 偶联药物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板占位交联壳聚糖对水杨酸的吸附与缓释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孟晓荣 张敏 +1 位作者 李凯 杨晓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9-73,共5页
通过苯甲醛与壳聚糖形成希夫碱保护氨基,用环氧氯丙烷交联制备了模板占位保护型壳聚糖树脂(PT-CTS)和无保护下的交联壳聚糖(UNPT-CTS)及在非均相条件下使用冷冻干燥法制备的多孔型乙酰化壳聚糖(P-CT).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合成树脂的结... 通过苯甲醛与壳聚糖形成希夫碱保护氨基,用环氧氯丙烷交联制备了模板占位保护型壳聚糖树脂(PT-CTS)和无保护下的交联壳聚糖(UNPT-CTS)及在非均相条件下使用冷冻干燥法制备的多孔型乙酰化壳聚糖(P-CT).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合成树脂的结构,原子力显微技术(AFM)分析了新型树脂的粒度分布.考察了三种树脂对水杨酸的吸附和在不同pH条件下的缓释行为,推测了PT-CTS对水杨酸吸附的物理化学机理.结果表明,PT-CTS相对于UNPT-CTS和P-CT有较高的吸附量和初始吸附能力,PT-CTS的缓释行为表现出稳定的缓释能力并对介质酸度变化有强烈的依赖性,可作为潜在的肠道靶向药物缓释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树脂 吸附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