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例结节性硬化症多器官受累患者的多学科诊疗
1
作者 郑华 智云飞 +17 位作者 应露静 朱兰 计鸣良 梁择 王江山 石海峰 张伟宏 孝梦甦 张玉石 徐凯峰 卢朝辉 刘雅萍 徐瑞燚 朱惠娟 文礼 张炎 陈罡 陈丽萌 《罕见病研究》 2024年第1期79-86,共8页
结节性硬化症(TSC)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可于皮肤、脑、眼、口腔、心脏、肺脏、肾脏、肝脏和骨骼等多部位器官发生良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主要表现为癫痫、智力障碍、皮肤白斑和面部血管纤维瘤等症状,发病率为1/10000~1/6000新生儿。... 结节性硬化症(TSC)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可于皮肤、脑、眼、口腔、心脏、肺脏、肾脏、肝脏和骨骼等多部位器官发生良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主要表现为癫痫、智力障碍、皮肤白斑和面部血管纤维瘤等症状,发病率为1/10000~1/6000新生儿。本例展示了一例中年女性,以癫痫、结节样白斑起病,后期出现下腹包块、肌酐升高、重度贫血,根据临床特征和全外显子组测序明确原发病为TSC,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明确下腹包块为子宫来源,CT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和手术病理考虑平滑肌瘤伴脓肿。患者多器官受累,存在主线诊断之外诸多合并症,该例患者的诊治过程体现了严谨的临床思维和多学科协作在疑难罕见病诊疗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症 子宫脓肿 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腹肠道超声和磁共振小肠造影对小肠受累克罗恩病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文波 王昭珏 +8 位作者 刘炜 刘婧娟 孝梦甦 马莉 张晓燕 秦菁 周梦园 牛梓涵 朱庆莉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451-455,共5页
目的 探讨经腹肠道超声(IUS)与磁共振小肠造影(MRE)对于小肠受累克罗恩病(CD)患者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2023年我院住院治疗存在小肠受累且同期进行过IUS及MRE的CD患者41例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及IUS、MRE特征,比较... 目的 探讨经腹肠道超声(IUS)与磁共振小肠造影(MRE)对于小肠受累克罗恩病(CD)患者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2023年我院住院治疗存在小肠受累且同期进行过IUS及MRE的CD患者41例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及IUS、MRE特征,比较两种影像学方法对于CD小肠病变检出情况及位置、范围、并发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41例患者中,男31例、女10例,年龄10~59岁,平均年龄(28.4±11.8)岁,活动期17例、缓解期24例,17例曾行CD相关手术(包括肠道手术9例及肛周手术8例)。IUS和MRE对所有CD患者及24例缓解期患者阳性病变诊断的一致性均较好(0.6<κ≤0.8);对小肠、结肠、末段回肠、空肠、回肠病变、肠瘘、有肠道手术史的CD患者阳性病变诊断的一致性均较好(0.6<κ≤0.8);对肠壁增厚诊断的一致性中等(0.4<κ≤0.6);对无肠道手术史的CD患者阳性病变的诊断完全一致。结论 IUS对小肠受累CD患者病变性质及部位诊断的准确性好,对CD患者诊断及随访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小肠 肠道超声 磁共振小肠造影
原文传递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鲁嘉 刘赫 +8 位作者 姜玉新 戴晴 常晓燕 朱庆莉 张璟 孝梦甦 王红燕 朱沈玲 李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46-2249,共4页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GM)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5例GM患者的超声表现、临床症状及病理特征。结果 12例病灶位于左侧乳房,3例位于右侧;10例为单发,5例为多发;肿块大小2.10~9.70cm,平均(9.38±2....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GM)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5例GM患者的超声表现、临床症状及病理特征。结果 12例病灶位于左侧乳房,3例位于右侧;10例为单发,5例为多发;肿块大小2.10~9.70cm,平均(9.38±2.26)cm。超声均呈不均质低回声,其中6例可见无回声,4例无回声内可见细点状中-强回声;13例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其中4例主要表现为多个导管样回声延续,3例主要表现为分叶和成角,1例同时呈现以上2种表现,5例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腺体回声紊乱,余2例边界清晰,为卵圆形。CDFI示12例病灶血流丰富。11例合并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3例伴皮肤增厚,其中1例伴皮下积液,1例窦道形成。术后病理显示2例W-S反应阳性,发现特异性猫抓病病原菌。结论 GM的主要超声表现为不均匀、不规则的低回声、多呈管样或结节样肿物内有丰富血流信号,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及病理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肉芽肿性乳腺炎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超声定位光散射断层成像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乳腺癌血供 被引量:12
4
作者 朱庆莉 游珊珊 +3 位作者 孝梦甦 张璟 姜玉新 戴晴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33-1837,共5页
目的比较超声定位光散射断层成像(DOT)与CDFI检测乳腺癌血供的敏感性。方法 111例乳腺癌患者,经术后病理证实,共118个瘤灶。术前CDFI将乳腺癌血供分为血流丰富、中等及无血流。常规超声检查明确病变后定位行DOT,测量病变血红蛋白总浓... 目的比较超声定位光散射断层成像(DOT)与CDFI检测乳腺癌血供的敏感性。方法 111例乳腺癌患者,经术后病理证实,共118个瘤灶。术前CDFI将乳腺癌血供分为血流丰富、中等及无血流。常规超声检查明确病变后定位行DOT,测量病变血红蛋白总浓度(THC),以THC 140μmol/L为阈值,比较DOT与CDFI检测不同大小乳腺癌血流的敏感性。结果 118个乳腺癌瘤灶中,57个(48.31%)CDFI表现为血流丰富,36个(30.51%)中等血流,25个(21.19%)无血流;DOT检出99个癌灶(83.90%)的THC〉140μmol/L。对于≤1 cm、〉1~2 cm、〉2~3 cm、〉3 cm的乳腺癌,CD-FI血流显示率分别为28.57%(6/21)、90.20%(46/51)、86.21%(25/29)和94.12%(16/17),THC增高率分别为76.20%、76.50%、93.10%和100%。结论 DOT可更敏感地检测乳腺癌血管,特别是对于诊断直径≤1 cm的早期乳腺癌,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光散射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病灶大小与光散射断层成像血红蛋白浓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孝梦甦 朱庆莉 +4 位作者 姜玉新 游珊珊 戴晴 李建初 蔡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73-876,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分析不同大小的乳腺病灶的总血红蛋白浓度(THC)特征、病灶大小与THC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常规超声和超声光散射乳腺断层成像系统,前瞻性研究277例患者共306个乳腺病灶,并与手术病理对照。测量光吸收参数THC,分... 目的应用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分析不同大小的乳腺病灶的总血红蛋白浓度(THC)特征、病灶大小与THC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常规超声和超声光散射乳腺断层成像系统,前瞻性研究277例患者共306个乳腺病灶,并与手术病理对照。测量光吸收参数THC,分析病灶大小与THC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大小的组间THC是否有差异。结果306个乳腺病变中,良性147个,恶性159个,良性病灶THC均值(137.36±90.43)μmol/L,恶性病灶THC均值(227.36±88.5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HC与病灶大小呈正相关,但良性组相关性明显小于恶性组(相关系数0.187vs0.454)。恶性组病灶大小与THC呈线性相关,直线回归方程为Y=143.430+40.785X。结论乳腺病灶大小与THC测值有相关性,恶性病变的THC与病灶大小呈线性相关,而良性病灶THC测值受病灶大小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光散射断层成像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与缺氧诱导因子-1α的相关性 被引量:6
6
作者 牛司华 朱庆莉 +5 位作者 姜玉新 朱家安 孝梦甦 游珊珊 周炜洵 肖雨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1-345,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US-DOT)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相关性。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10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术前行US-DOT的69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切片行HIF-1α、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H...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US-DOT)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相关性。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10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术前行US-DOT的69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切片行HIF-1α、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HIF-1α阳性组和阴性组微血管密度(MVD)与US-DOT总血红蛋白浓度(THC)的差异。结果 69例中,HIF-1α阳性病例12例(17.4%),平均THC(274.763±77.661)μmol/L,平均MVD(33.8±10.8)个/0.2 mm2;HIF-1α阴性病例57例(82.6%),平均THC(228.059±65.760)μmol/L,平均MVD(28.4±7.4)个/0.2 mm2;HIF-1α阳性组的MVD(t=2.049,P=0.04)和THC(t=2.167,P=0.034)均显著高于HIF-1α阴性组。结论 HIF-1α可以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使肿瘤内血供增加,THC增加。作为反映肿瘤血供的指标,THC可间接反映肿瘤的血管生成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 总血红蛋白浓度 缺氧诱导因子-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嗜酸细胞瘤超声表现 被引量:10
7
作者 孝梦甦 蔡胜 +3 位作者 李建初 朱庆莉 戴晴 姜玉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268-2270,共3页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瘤(RO)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RO患者的超声表现,包括病变大小、边界、形态、回声水平及血流特点。结果12例RO患者中,超声准确定位所有病灶,其中3例误诊为肾癌,9例未能做出定性诊断。超声发...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瘤(RO)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RO患者的超声表现,包括病变大小、边界、形态、回声水平及血流特点。结果12例RO患者中,超声准确定位所有病灶,其中3例误诊为肾癌,9例未能做出定性诊断。超声发现8.33%RO有中央星状瘢痕,66.67%回声均匀、75.00%边界清晰、91.67%形态规则和58.33%为等回声,66.67%肿瘤周边见环绕血流,50.00%内部多血供,且呈轮辐状分布,41.67%少血供,8.33%无血供。结论超声对RO定性诊断较困难,但对内部回声均匀、界清、血流轮辐状分布、尤其有中央星状瘢痕的肾实性肿物,应考虑RO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肾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诊断 被引量:20
8
作者 游珊珊 姜玉新 +5 位作者 刘赫 朱庆莉 张璟 戴晴 孙强 孝梦甦 《协和医学杂志》 2010年第1期66-71,共6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及不同病理类型乳腺叶状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就诊并被病理证实的87个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并以病理证实的120个乳腺纤维腺瘤为对照(病理结果...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及不同病理类型乳腺叶状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就诊并被病理证实的87个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并以病理证实的120个乳腺纤维腺瘤为对照(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结果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年龄大于乳腺纤维腺瘤患者,(39.86±9.68)岁比(34.23±12.33)岁(P<0.05);叶状肿瘤直径大于纤维腺瘤,(3.70±2.26)cm比(1.92±1.13)cm(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肿瘤形状、后方回声及内部是否存在无回声区在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小和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是乳腺叶状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36和1.82,P<0.05)。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纵横比及各种超声征象在良性、交界性、恶性乳腺叶状肿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叶状肿瘤和纤维腺瘤在超声声像图特征上具有较多重叠,对年龄较大、肿瘤体积较大、内有无回声区、肿物后方回声衰减或肿物内血流丰富者应考虑乳腺叶状肿瘤的可能。不同病理类型的叶状肿瘤无特征性声像图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叶状肿瘤 纤维腺瘤 超声 彩色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毕业后继续教育教学需求调查 被引量:7
9
作者 张一休 郭为衡 +4 位作者 欧阳云淑 孝梦甦 李建初 潘慧 姜玉新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5年第7期997-1000,共4页
目的调查超声医学科医师对毕业后继续教育的教学需求。方法 2014年7月对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95名医师发放调查问卷,对检查者信心、检查难度、教学需求进行评分。结果共获得94份有效问卷。超声医师对于进行超声检查具有中等程度的自信... 目的调查超声医学科医师对毕业后继续教育的教学需求。方法 2014年7月对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95名医师发放调查问卷,对检查者信心、检查难度、教学需求进行评分。结果共获得94份有效问卷。超声医师对于进行超声检查具有中等程度的自信心,认为"将超声结果与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相结合"难度较大,对教学的总体满意度中等,不同医师的教学需求有差别。结论明确学习目标和教学需求利于有目的得进行超声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医学科 教学需求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超声与CT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孝梦甦 戴晴 +9 位作者 徐钟慧 齐振红 欧阳云淑 李建初 朱庆莉 姜玉新 吕珂 张一休 潘卫东 葛志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8-341,共4页
目的观察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的临床、超声与CT特征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IVL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对比超声、CT诊断IVL的准确率。结果Ⅰ期IVL超声多表现为子宫肿物呈“蠕虫”或条索串珠样向宫旁延伸,血流信号... 目的观察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的临床、超声与CT特征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IVL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对比超声、CT诊断IVL的准确率。结果Ⅰ期IVL超声多表现为子宫肿物呈“蠕虫”或条索串珠样向宫旁延伸,血流信号丰富;CT多表现为子宫或盆腔低密度肿物,伴子宫静脉或卵巢静脉内肿物。Ⅱ~Ⅳ期IVL超声表现为生殖静脉、髂静脉、下腔静脉、右心甚至肺动脉内条索状肿物沿静脉走行,内见血流信号;增强CT肿物呈“丝瓜络”样不均匀强化。超声与CT诊断IVL的准确率分别为49.09%和58.18%,CT诊断准确率高于超声(P<0.05);超声和CT诊断Ⅱ~Ⅳ期IVL的准确率均高于Ⅰ期(P均<0.05)。超声与CT联合诊断IVL准确率达74.55%。结论IVL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联合超声与CT可显著提高诊断IVL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平滑肌瘤病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假黏液瘤的超声诊断及其与CT结果对照 被引量:3
11
作者 齐振红 蔡胜 +4 位作者 李建初 吕珂 张燕 孝梦甦 苏娜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4-429,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对腹膜假黏液瘤(PMP)的诊断价值,总结其声像图特点,并与CT结果对照。方法回顾分析经本院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PMP的术前超声及CT检查资料。结果 25例患者超声提示腹膜假黏液瘤3例,CT提示6例,两者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目的探讨超声对腹膜假黏液瘤(PMP)的诊断价值,总结其声像图特点,并与CT结果对照。方法回顾分析经本院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PMP的术前超声及CT检查资料。结果 25例患者超声提示腹膜假黏液瘤3例,CT提示6例,两者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9)。PMP的超声特征性声像图表现为:腹腔积液内见密集点状回声或絮状物,随体位不移动或移动性差;病变呈蜂窝样;胶冻样黏液和/或黏液性病变在肝脾表面形成压迹。结论目前超声与CT对PMP诊断率均低;PMP有特异性声像图表现,大多数病例术前超声诊断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假黏液瘤 超声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与超声声像图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孝梦甦 朱庆莉 +6 位作者 姜玉新 戴晴 李建初 王红燕 游珊珊 张璟 刘赫 《协和医学杂志》 2014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总结年轻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手术并被病理证实为乳腺恶性肿瘤的40例年轻患者(≤35岁)的临床病理资料与超声影像资料。结果40例患者平均年龄(29.88... 目的总结年轻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手术并被病理证实为乳腺恶性肿瘤的40例年轻患者(≤35岁)的临床病理资料与超声影像资料。结果40例患者平均年龄(29.88±5.12)岁。14例患者(35%)有肿物短期内快速生长病史。3例患者为妊娠哺乳期乳腺癌。35例患者(共40个恶性病灶)接受超声检查,超声漏诊5个病灶,误诊4个病灶,31个病灶在术前超声诊断为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为77.5%。超声声像图主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97.1%)、边界不清(82.9%)、内部回声不均匀(97.1%)、微小钙化常见(74.3%)、血流丰富(Ⅱ-Ⅲ级80.0%)。15例(37.5%)患者采用保乳术,4例(10.0%)采用乳房单纯切除术,2l例(52.5%)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最常见,占67.5%(27/40)。22例(55%)患者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对40例患者平均随访(64.08±5.87)个月,8例(20%)患者出现复发或转移。平均复发时间为术后(17.17±12.02)个月。结论年轻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肿瘤复发率高,淋巴结转移率高,超声声像图表现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恶性肿瘤 年轻患者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床及超声声像图特征的乳腺癌风险预测模型 被引量:5
13
作者 游珊珊 姜玉新 +5 位作者 朱庆莉 张璟 刘赫 孝梦甦 戴晴 孙强 《协和医学杂志》 2014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病灶超声征象及部分临床特征建立乳腺癌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7月至2009年1月于本院进行乳腺病灶切除活检术的连续性病例116例,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得到超声及部分临床征象(包括患者年龄、乳腺癌家...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病灶超声征象及部分临床特征建立乳腺癌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7月至2009年1月于本院进行乳腺病灶切除活检术的连续性病例116例,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得到超声及部分临床征象(包括患者年龄、乳腺癌家族史、病灶硬度、活动度、形状、边界、方向、后方回声及钙化)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提出乳腺癌风险预测模型,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模型效果。结果116例乳腺病灶中,52例最终诊断为乳腺癌,其中年龄大于50岁(OR=6.61,95%可信区间1.07—40.72)、临床触诊质硬肿物(OR=6.56,95%可信区间1.32—32.58)、超声声像图形态不规则(OR=19.93,95%可信区间2.49~159.45)、边界模糊(OR=21.32,95%可信区间1.98~230.14)、边缘成角或毛刺状(OR=31.33,95%可信区间2.61~376.02)为乳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据此建立乳腺癌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整体预测的准确性达96.7%。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乳腺癌风险预测模型并提出的患乳腺癌风险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阳性预测值 相对危险度 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例胎儿鼻骨发育异常的产前诊断结果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丛丛 戚庆炜 +10 位作者 蒋宇林 周希亚 孟华 欧阳云淑 孝梦甦 张一休 白俊杰 李宁 王明明 郝娜 刘俊涛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0年第1期34-41,共8页
目的探讨胎儿鼻骨缺失和发育不良的产前诊断、遗传咨询、临床处理路径。方法2016年12月1日至2017年12月1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产检的孕妇中,发现鼻骨发育异常26例,根据是否合并其他超声异常,分为孤立性和非孤立性鼻骨发育异... 目的探讨胎儿鼻骨缺失和发育不良的产前诊断、遗传咨询、临床处理路径。方法2016年12月1日至2017年12月1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产检的孕妇中,发现鼻骨发育异常26例,根据是否合并其他超声异常,分为孤立性和非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两组。所有病例均行产前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产前遗传学诊断结果和妊娠结局。结果孤立性鼻骨缺失或发育不良共18例,其中14例染色体核型分析及CMA结果未见异常,另4例CMA结果为临床意义不明的拷贝数变异(variants of unknown significance,VUS),偏良性,均继续妊娠,随访新生儿均正常。非孤立性鼻骨缺失或发育不良共8例,1例为21三体,2例为18三体,2例CMA结果为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3例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均未见异常,其中1例进一步行全外显子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分析,提示胎儿为RPGRIP1L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诊断为Meckel综合征。8例非孤立性鼻骨缺失或发育不良的病例中,7例孕妇选择终止妊娠,另1例双胎之一超声异常,畸形新生儿出生后即夭折。结论对于产前超声发现鼻骨发育异常的病例,无论其是否合并其他超声异常,均建议行包括CMA在内的产前遗传学诊断,必要时进一步行WES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骨 产前诊断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染色体异常 全外显子测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定位光散射断层成像在乳腺肿瘤局部切除术后随访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孝梦甦 朱庆莉 +6 位作者 姜玉新 戴晴 李建初 王红燕 张璟 游珊珊 刘赫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37-1741,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光散射断层成像(US-DOT)在乳腺肿瘤局部切除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1例乳腺肿瘤局部切除术后患者(共71个病灶,术后病理证实良性肿瘤41个,恶性肿瘤30个)进行随访,采用US-DOT测量乳腺局部瘢痕内部总血红蛋白浓度(T...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光散射断层成像(US-DOT)在乳腺肿瘤局部切除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1例乳腺肿瘤局部切除术后患者(共71个病灶,术后病理证实良性肿瘤41个,恶性肿瘤30个)进行随访,采用US-DOT测量乳腺局部瘢痕内部总血红蛋白浓度(THC),并观察其光吸收图。结果 71个瘢痕的THC与术后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幂曲线回归方程Y=303.25×X-0.23(R2=0.57)。术后12个月内,瘢痕THC随时间迅速下降;12个月后THC下降速度减慢,处于较平稳水平。术后同一时间段内,乳腺良、恶性肿瘤术后瘢痕TH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肿瘤局部切除术后瘢痕的THC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性,有望在术后随访中为鉴别术后瘢痕与复发癌灶提供更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散射断层成像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超声造影剂BR55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馨悦 吕珂 +2 位作者 李建初 姜玉新 孝梦甦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8-122,共5页
BR55是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为靶点的靶向超声造影剂,可用于检测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提高诊断准确率。国外已有学者应用BR55进行人体超声分子成像,并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本文从BR55组成及特性、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BR5... BR55是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为靶点的靶向超声造影剂,可用于检测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提高诊断准确率。国外已有学者应用BR55进行人体超声分子成像,并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本文从BR55组成及特性、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BR55在评估肿瘤新生血管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超声造影剂 超声分子成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与乳腺浸润性小叶癌超声声像图特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艳超 孝梦甦 +2 位作者 吕珂 吴倩岚 刘郭坤 《肿瘤影像学》 2022年第3期243-248,共6页
目的:总结并对比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与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nfiltrating lobular carcinoma of the breast,ILC)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以期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并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8个GLM... 目的:总结并对比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与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nfiltrating lobular carcinoma of the breast,ILC)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以期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并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8个GLM病灶及58个ILC病灶超声图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声像图表现,包括病灶形态、纵横比、边界、周边晕环、内部导管扩张、液化区、钙化等。结果:两组病灶在发病年龄、红肿热痛等临床表现,以及超声显示的形态、内部导管扩张、液化区及钙化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LM相较于ILC病灶内更易出现液化区、导管扩张、血流丰富等表现,综合分析超声与临床表现有助于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对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谭莉 周桂丽 +9 位作者 戴梦华 孟芝兰 桂阳 孝梦甦 张璟 张青 刘赫 孟华 李建初 吕珂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3期289-295,共7页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对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对比分析细针抽吸活检(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和粗针穿刺活检(core needle biopsy,CNB)的诊断效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经影像学...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对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对比分析细针抽吸活检(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和粗针穿刺活检(core needle biopsy,CNB)的诊断效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经影像学检查发现胰腺肿物并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胰腺肿物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穿刺方法不同分为FNA和CNB两组,每组随访至少6个月,根据手术病理、重复活检或随访的临床进展确定最终诊断,对比两种活检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结果共160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FNA组95例,CNB组65例,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的总体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3.8%、100%、100%、64.0%、94.4%。CNB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稍高于FNA(94.7%比93.1%,72.7%比57.1%,95.4%比93.7%),但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主要并发症2例(1.3%,2/160),包括1例急性胰腺炎和1例穿刺后针道种植。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对于胰腺占位性病变是一种有效、安全的诊断方法,FNA和CNB的诊断效力在本研究中差异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胰腺肿瘤 细针抽吸活检 粗针穿刺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评价小鼠三阴性乳腺癌模型特征及EGFR靶向治疗效果 被引量:2
19
作者 孝梦甦 朱庆莉 +7 位作者 赵辰阳 李建初 吕珂 冯海凉 刘玉琴 牛梓涵 罗焱文 姜玉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94-1798,共5页
目的以超声造影(CEUS)动态观察小鼠三阴性乳腺癌(TNBC)病灶及新生血管变化,评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通路靶向治疗TNBC的价值。方法建立30只TNBC小鼠模型,分为靶向组(靶向阻断EGFR通路)及对照组各15只。分别于建模后第5、10、15、20... 目的以超声造影(CEUS)动态观察小鼠三阴性乳腺癌(TNBC)病灶及新生血管变化,评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通路靶向治疗TNBC的价值。方法建立30只TNBC小鼠模型,分为靶向组(靶向阻断EGFR通路)及对照组各15只。分别于建模后第5、10、15、20天行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测量相关参数;每次检查结束后随机处死3~4只小鼠,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标本中EGFR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CEUS参数与EGFR及VEGF的关系。结果建模后第5天,靶向组与对照组肿瘤体积无明显差异(P>0.05);建模后第10~20天,靶向组肿瘤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均<0.05)。各时间点靶向组峰值强度(P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组间上升时间(RT)及峰值时间(TT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建模后第10~20天靶向组EGF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建模后第5~20天靶向组VEG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EGFR与VEGF相关(r=0.629,P<0.001);PI与EGFR及VEGF均相关(r=0.679、0.839,P均<0.001)。结论CEUS可评估小鼠TNBC病灶及新生血管变化;靶向阻断EGFR通路可有效缩小小鼠TNBC模型肿瘤体积,降低其CEUS PI及EGFR、VEGF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肿瘤 ErbB受体 基因打靶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在不同分型急性结肠憩室炎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秦菁 李文波 +3 位作者 马莉 孝梦甦 刘炜 朱庆莉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84-287,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诊断单纯型及复杂型急性结肠憩室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急性结肠憩室炎患者的临床、超声及CT资料,分析超声诊断急性结肠憩室炎的价值。结果17例中,11例接受超声检查,其中单纯型8例、复杂型3例。7例单纯型超声表现为... 目的观察超声诊断单纯型及复杂型急性结肠憩室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急性结肠憩室炎患者的临床、超声及CT资料,分析超声诊断急性结肠憩室炎的价值。结果17例中,11例接受超声检查,其中单纯型8例、复杂型3例。7例单纯型超声表现为局部结肠肠壁增厚,结肠边缘见囊袋状凸起,边界清,憩室周围可见高回声包绕;1例病灶位于升结肠,结肠边缘见囊袋状凸起,憩室内见高密度粪石,肠壁增厚伴周围脂肪密度升高,超声漏诊后经CT检出。3例复杂型超声均表现为憩室周围低回声包块,与周围肠管、膀胱分界不清。超声结合临床准确诊断10例(90.91%,10/11)急性结肠憩室炎,包括7例(7/8,87.50%)单纯型和3例(3/3,100%)复杂型。结论超声有助于诊断急性结肠憩室炎,尤其复杂型急性结肠憩室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憩室炎 结肠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