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南方10个县级市学龄前儿童贫血流行状况 被引量:30
1
作者 芮东升 靳蕾 +13 位作者 刘建蒙 叶荣伟 郑俊池 杨瑞兰 汤建芳 吴立民 胡秀华 陈浩 薛明君 孙霞美 邵佩云 杨晓玲 沈泉珍 李竹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06年第2期76-80,共5页
目的描述学龄前儿童贫血状况与分布特征。方法资料来源于“中美预防神经管畸形合作项目”围生保健监测的常规报告及儿童随访研究项目。采用WHO推荐的儿童贫血诊断标准。研究对象为2000年浙江、江苏两省10市64 466名3.5—6.5岁儿童,计... 目的描述学龄前儿童贫血状况与分布特征。方法资料来源于“中美预防神经管畸形合作项目”围生保健监测的常规报告及儿童随访研究项目。采用WHO推荐的儿童贫血诊断标准。研究对象为2000年浙江、江苏两省10市64 466名3.5—6.5岁儿童,计算患病率并描述其分布特征。结果贫血患病率为21.39%(13 789/64466,95%CI:21.07—21.71),以轻度贫血为主(占99%以上)。贫血患病率,女童高于男童,5岁后显著高于5岁前,母亲文化程度低、职业为农民及新生儿期为人工喂养儿童贫血患病率较高,单胎与多胎、低出生体重与正常出生体重者的贫血患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我国南方学龄前儿童贫血患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与母亲文化程度、喂养方式等可干预的因素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贫血 患病率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10个县级市妇女妊娠合并贫血患病状况 被引量:13
2
作者 芮东升 靳蕾 +13 位作者 叶荣伟 郑俊池 刘建蒙 杨瑞兰 汤建芳 吴立民 胡秀华 陈浩 薛明君 孙霞美 邵佩云 杨晓玲 沈泉珍 李竹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06年第3期142-146,共5页
目的描述妇女妊娠合并贫血状况与分布特征。方法资料来源于“中美预防出生缺陷和残疾合作项目”围生保健监测的常规报告。研究对象为1993年1月~2000年12月间浙江、江苏2省10个县级市孕产妇,共307 829例,采用WHO(2001)推荐的妊娠合并贫... 目的描述妇女妊娠合并贫血状况与分布特征。方法资料来源于“中美预防出生缺陷和残疾合作项目”围生保健监测的常规报告。研究对象为1993年1月~2000年12月间浙江、江苏2省10个县级市孕产妇,共307 829例,采用WHO(2001)推荐的妊娠合并贫血标准诊断计算妇女妊娠合并贫血患病率并描述其分布特征。结果1993~2000年孕期贫血患病总率为73.07%(224 918/307 829,95%CI:72.91%~73.22%)。孕早、中、晚期贫血患病率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贫血患病率为分别为36.73%(113 078/307 829)、51.93%(159 864/307 829)、60.40%(185 944/307 829),孕早、中、晚期贫血妇女中,中、重度贫血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7.80%(8 816/11 3078)、10.82%(17 290/159 864)和14.45%(26 868/185 944)。在分布特征方面,母亲文化程度低、职业为农民者、孕次多、分娩年龄高、多胎妊娠者贫血患病率较高。浙江省孕期贫血患病率高于江苏省。夏秋季是发病高峰。结论我国南方妇女孕期贫血患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且与妇女分娩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期贫血 患病率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胎孕妇孕期增重与围生儿出生结局 被引量:7
3
作者 胡秀华 沈艳辉 +14 位作者 文晓萍 胡月英 靳蕾 任爱国 张伯兰 陈海兰 李敏 程洪 陈华 沈彩娥 孙霞美 侯广旺 杜宝芝 陈新 李竹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03年第4期219-221,共3页
目的 探讨双胎孕妇孕期增重的适宜范围。 方法 描述母孕 2 8~ 4 4周增重与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率及低出生体重儿率的关系 ,找出双胎孕期增重最佳范围。 结果 双胎孕期增重不足 16 kg的占 6 2 .9% (892 /14 17) ,不足 10 kg的占 2... 目的 探讨双胎孕妇孕期增重的适宜范围。 方法 描述母孕 2 8~ 4 4周增重与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率及低出生体重儿率的关系 ,找出双胎孕期增重最佳范围。 结果 双胎孕期增重不足 16 kg的占 6 2 .9% (892 /14 17) ,不足 10 kg的占 2 1.2 % (30 0 /14 17) ;双胎孕期增重 16 .0~2 4 .0 kg时死胎死产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均低于 3.0 % ;随孕期增重的增加 ,低出生体重儿率不断下降。 结论 双胎孕妇孕期增重与围生儿出生结局相关 ,双胎孕妇孕期增重应在 16 .0~ 2 4 .0 kg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 孕妇 孕期 增重 围生儿 出生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3基因多态性与唇腭裂关联的核心家庭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朱江辉 任爱国 +6 位作者 郝玲 张伯兰 周敏霞 孙霞美 姜梅芳 陈海兰 李竹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09年第6期346-351,共6页
目的探讨中国部分地区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裂伴或不伴腭裂(nsCL/P)与转化生长因子β3基因CA重复序列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对170个nsCL/P核心家庭成员DNA标本进行TGFβ3 CA重复序列多态性的检测。利用传递不... 目的探讨中国部分地区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裂伴或不伴腭裂(nsCL/P)与转化生长因子β3基因CA重复序列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对170个nsCL/P核心家庭成员DNA标本进行TGFβ3 CA重复序列多态性的检测。利用传递不平衡检验(TDT)、基于单体型的单体型相对危险度检验(HHRR)和运用家系为基础的相关性检验(FBAT)检验分析该突变与nsCL/P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TDT(OR=1.38,95%CI0.93~2.06)和HHRR(OR=1.31,95%CI0.93~1.84)检验发现,TGFβ3 CA重复序列多态性与nsCL/P发生之间的关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FBAT检验发现在显性和隐性模型中,TGFβ3基因多态性与nsCL/P发病危险之间的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3 CA重复序列多态性可能是中国部分地区人群发生nsCL/P的危险因素,但还有待于扩大样本量进一步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转化生长因子Β3 病例对照 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电子妇幼保健信息网络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孙霞美 吴舫华 沈勤华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00年第7期418-420,共3页
海宁市妇幼保健院为提高社区妇幼保健的现代化管理水平,采用电子化的《生育健康监测系统》,应用最 新、最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技术程序设计数据库软件,以局域网和广域网通信技术,将全市各乡镇妇保、儿保的计算机联 网,从婚检、孕产期... 海宁市妇幼保健院为提高社区妇幼保健的现代化管理水平,采用电子化的《生育健康监测系统》,应用最 新、最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技术程序设计数据库软件,以局域网和广域网通信技术,将全市各乡镇妇保、儿保的计算机联 网,从婚检、孕产期保健到儿童保健实行一体化管理,迅速、准确、多项地收集、整理数据,并对数据快速检错、运转、分析 和反馈等一系列过程实行电子化。市妇幼保健院可以随时查阅乡镇卫生院各种监测的质量,及时发现高危孕产妇和体弱 儿,并进行监测追踪治疗;随时可对妇幼保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为妇幼保健管理决策提供信息。社区电子妇幼保健信息 网络的开发与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妇幼保健质量,为社区妇幼卫生科学管理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幼保健 电子化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 信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吸吮 母婴同室对母乳喂养远期效果调查 被引量:1
6
作者 孙霞美 金瑶 《中国妇幼保健》 CAS 1994年第5期18-20,共3页
浙江省海宁市妇幼保建院成功地创建了全国首批唯一的县(市)级爱婴医院。爱婴医院实施的早吸吮、母婴同室提高了婴儿的母乳喂养率。调查结果显示,早吸吮、母婴同室组婴儿4个月内和4~8个月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母婴分室组,且高于1989年同... 浙江省海宁市妇幼保建院成功地创建了全国首批唯一的县(市)级爱婴医院。爱婴医院实施的早吸吮、母婴同室提高了婴儿的母乳喂养率。调查结果显示,早吸吮、母婴同室组婴儿4个月内和4~8个月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母婴分室组,且高于1989年同期水平。本文肯定了早吸吮、母婴同室对促进母乳喂养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 早吸吮 母婴同室 母乳喂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3例电子阴道镜检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孙霞美 朱沈华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03年第5期280-282,共3页
目的 探讨电子阴道镜检查术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 对 5 0 3例有妇科疾病的患者分别进行电子阴道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 ,以病理学改变作为诊断的金标准。 结果 电子阴道镜诊断癌症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均为 10 0 .0 ... 目的 探讨电子阴道镜检查术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 对 5 0 3例有妇科疾病的患者分别进行电子阴道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 ,以病理学改变作为诊断的金标准。 结果 电子阴道镜诊断癌症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均为 10 0 .0 % ,诊断宫颈息肉分别为 10 0 .0 % ,99.0 % ,99.2 % ,外阴疾病分别为 10 0 .0 % ,99.4 % ,99.4 %。 结论 电子阴道镜是提高妇科疾病诊断符合率的重要的妇科必备检测设备 ,镜下活检可以大大提高宫颈息肉、妇科癌症、尖锐湿疣、外阴纤维血管瘤等的诊断符合率 ,同时对早期癌症特别是宫颈癌检出率高 ,为临床及时处理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阴道镜检查 妇科疾病 诊断 病理组织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宁市1994~1996年围产保健监测资料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孙霞美 沈勤华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1998年第2期26-27,共2页
开展围产保健监测工作是当今妇幼保健工作重点之一。海宁市于1994~1996年对24个乡5个镇19555名孕产妇进行前瞻性监测,年龄最小15岁,最大44岁,平均年龄24.89岁。身高最高1.78cm,最矮1.40cm。体重最重82kg,最轻34kg。贫血是中晚期妊娠发... 开展围产保健监测工作是当今妇幼保健工作重点之一。海宁市于1994~1996年对24个乡5个镇19555名孕产妇进行前瞻性监测,年龄最小15岁,最大44岁,平均年龄24.89岁。身高最高1.78cm,最矮1.40cm。体重最重82kg,最轻34kg。贫血是中晚期妊娠发病率最高的妊娠合并症。早产率3.19%,过期产率10.14%。自然分娩率73.88%,剖宫产率19.26%。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1.07:1,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3290g,最重5200g,最轻600g。低出生体重儿占2.91%,巨大儿占6.14%。孕产妇死亡率1.5/万,围产儿死亡率13.06%,死胎死产主要死因为脐带因素、胎儿胎盘因素和出生缺陷。早期新生儿死亡主要原因是出生缺陷、早产、窒息。围产期保健服务:早孕建册率74.50%,平均产检9次以上,产后三访率96.65%,住院接生率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期 孕妇 新生儿 保健 监测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吸宫器终止早早孕效果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孙霞美 朱福梅 范亦新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03年第4期228-230,232,共4页
目的 探讨微型吸宫器终止早早孕 (孕 31~ 4 5 d)的优越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微型吸宫器对 30 0例早早孕妇女进行子宫内膜及孕囊负吸法终止妊娠 ,并与常规人工流产组(简称人流组 )和药物流产组 (简称药流组 )对比 ,观察完全... 目的 探讨微型吸宫器终止早早孕 (孕 31~ 4 5 d)的优越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微型吸宫器对 30 0例早早孕妇女进行子宫内膜及孕囊负吸法终止妊娠 ,并与常规人工流产组(简称人流组 )和药物流产组 (简称药流组 )对比 ,观察完全流产率、术中疼痛、出血量、术后出血等情况。 结果 完全流产率 ,微型吸宫器组 (简称微管组 ) 99.7% (2 99/ 30 0 )与药流组 92 .7%(2 78/ 30 0 )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0 5 ) ,与人流组 99.0 % (2 97/ 30 0 )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 ;无痛率 ,微宫组、药流组和常人流组 0级分别为 87.7% (2 6 3/ 30 0 ) ,0 .7% (2 / 30 0 ) ,9.3% (2 8/ 30 0 )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0 5 ) ;术中出血量 ,微宫组平均为 4 .5 ml,药流组平均为9.6 m l,人流组为 9.5 ml。微管组分别与药流组和人流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0 5 )。 结论 微型吸宫器法终止早早孕 ,手术简单、无损伤、腹痛轻、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无术时和术后并发症 ,易被受孕妇女接受 ,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方法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吸宫器 终止早早孕 效果评价 人工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微型吸宫器终止早早孕600例临床研究
10
作者 孙霞美 朱福梅 范亦新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04年第4X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微型吸宫器终止早早孕(孕31 d^45 d)的优越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型吸宫器对600例早早孕妇女进行子宫内膜及孕囊负吸法终止妊娠,并与常规人流组、药物流产组对比,观察完全流产率、术中疼痛、出血量、术后出血等问... 目的:探讨改良微型吸宫器终止早早孕(孕31 d^45 d)的优越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型吸宫器对600例早早孕妇女进行子宫内膜及孕囊负吸法终止妊娠,并与常规人流组、药物流产组对比,观察完全流产率、术中疼痛、出血量、术后出血等问题。结果:完全流产率:改良微型吸宫器组与药物流产组有显著差异(P<0.005),与常规人流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痛率:改良微型吸宫器组与药物流产组、常规人流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术中出血量:改良微型吸宫器组平均为4.3ml,药流组平均为9.7 ml,常规人流组平均为9.5 ml,改良微型吸宫器组与药流组、常规人流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5)。结论:改良微型吸宫器终止早早孕技术,手术简单,无损伤,腹痛轻,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无术时术后并发症,易被受孕妇女接受,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方法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吸宫器 终止妊娠 早早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70例新生儿出生体重、28天增重及相关因素分析
11
作者 孙霞美 丁英妹 《浙江预防医学》 1990年第6期26-30,共5页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新生儿出生体重发生了变化。为了解我市近期新生儿出生体重、28天增重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找出干预措施,进而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低体重儿的发生率。我们对本市硖石镇1988。
关键词 新生儿出生体重 活产 低体重儿 平均出生体重 喂养方式 新生儿性别 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 新生儿疾病 人工喂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初级卫生保健 促进妇幼卫生事业
12
作者 孙霞美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1995年第11期25-26,共2页
1989年以来,我市实施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我们重点加强了妇幼保健内涵建设,在管理上实行了制度化、程序化、网络化,PHC事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妇幼卫生工作的发展。 一、抓住机遇,促进医院内涵建设 10年前,我院仅有卫技人员16名,只开展普通... 1989年以来,我市实施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我们重点加强了妇幼保健内涵建设,在管理上实行了制度化、程序化、网络化,PHC事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妇幼卫生工作的发展。 一、抓住机遇,促进医院内涵建设 10年前,我院仅有卫技人员16名,只开展普通妇儿保门诊,业务用房456m^2。如今,特别是开展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以来,大大促进了医院的发展。已有职工90名,卫技人员69名,床位80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幼保健 初级卫生保健工作 妇幼卫生事业 乡镇卫生院 妇幼人员 妇幼卫生工作 卫技人员 健康教育 妇幼保健工作 妇幼保健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亚氮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舫华 金瑶 孙霞美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0年第4期297-298,共2页
关键词 氧化亚氮 分娩镇痛 临床观察 Mulleetr镇痛评分法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13853例育龄妇女死亡率监测资料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金虹萍 孙霞美 《浙江临床医学》 2001年第7期542-543,共2页
关键词 妇女保健 育龄妇女 死亡原因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亚氮在分娩镇痛作用中的临床观察
15
作者 吴舫华 金瑶 孙霞美 《浙江临床医学》 2000年第10期674-674,共1页
关键词 分娩 镇痛 氧化亚氮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神经管畸形高低发地区季节及性别分布特征 被引量:25
16
作者 裴丽君 李竹 +19 位作者 李松 洪世欣 叶荣伟 陈新 郑俊池 王太梅 赵秀琴 肖岚 王丽娜 张伯兰 刘志欣 周永兰 姜梅芳 孙霞美 陈海兰 李敏 杨晓玲 沈泉珍 邵佩云 谢连云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65-470,共6页
目的 分析中国高低发区神经管畸形 (NTDs)的流行病学分布特点。方法 利用1992~ 1994年期间“中美预防神经管畸形合作项目”监测资料 ,按照国际上采用的脊柱裂高低位不同损害水平分类方法 ,将NTDs分为四类 ,即无脑畸形、脑膨出、高位... 目的 分析中国高低发区神经管畸形 (NTDs)的流行病学分布特点。方法 利用1992~ 1994年期间“中美预防神经管畸形合作项目”监测资料 ,按照国际上采用的脊柱裂高低位不同损害水平分类方法 ,将NTDs分为四类 ,即无脑畸形、脑膨出、高位和低位脊柱裂 (SB) ,同时再将每一类按照是否合并其他畸形分为单纯与合并型 ,比较中国南北方、城乡、季节、性别NTDs发生率。分析中对城乡、季节、NTDs种类、性别分别进行调整 ,计算调整率。结果  32 6 874名新生儿 (包括孕 2 0周及以上的活产、死胎和死产 )中 ,NTDs 784例 ,北方NTDs发生率为 5 .5 7‰ ,南方为 0 .88‰。各类NTDs发生率存在南北方差别 (P <0 .0 1)。调整其他影响因素后 ,北方总NTDs发生率大约是南方的3~ 7倍 ;NTDs发生率存在城乡差别 (P <0 .0 1) ,调整后北方农村NTDs发生率大约是城市的 3~ 4倍 ,调整后南方农村NTDs发生率大约是城市的 1.6~ 1.9倍 ;北方高位SB发生率在 9~ 11月有季节性升高现象 ,南方无脑畸形率 9~ 11月低于其他季节 ,其他类型NTDs在南北方无明显季节变化。结论 中国北方是世界上NTDs高发地区。NTDs发生率存在南北方、城乡差别 ,北方高位SB发生率有季节升高现象。不同类型NTDs之间在流行病学特征和表型上存在病因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神经管畸形 性别分布特征 病因 异质性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还原叶酸载体基因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和唇腭裂关联的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裴丽君 任爱国 +9 位作者 郝玲 朱慧萍 朱江辉 赵文睿 周敏霞 孙霞美 姜梅芳 陈海兰 张伯兰 李竹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63-1067,共5页
目的 检验还原叶酸载体基因(RFC1)A80G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CHD)和唇腭裂之间的关联,为寻找CHD和唇腭裂危险因素的遗传易感标志物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采用RFLP-PCR方法,对67个CHD患儿家庭、82个唇腭裂患儿家庭和100个正常儿童家庭... 目的 检验还原叶酸载体基因(RFC1)A80G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CHD)和唇腭裂之间的关联,为寻找CHD和唇腭裂危险因素的遗传易感标志物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采用RFLP-PCR方法,对67个CHD患儿家庭、82个唇腭裂患儿家庭和100个正常儿童家庭成员的外周血DNA进行RFC1第80位SNP检测,利用核心家庭标本进行以家庭为基础的关联检验(FBAT),并分析了子代RFC1基因型与母亲孕期前后增补叶酸的相互作用。结果 不增补叶酸的母亲生育CHD儿的危险高于增补叶酸的母亲(OR=2 68,95%CI:1 14-6 41),即母亲孕期未增补叶酸与CHD发生危险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x2=6.213,P=0 013);在FBAT检验中,RFC1 G等位基因与CHD发病危险有统计学关联(Z=2 140,P<0 05),表明RFC1 G等位基因可能是CHD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未发现唇腭裂与RFC1之间的统计学关联。结论 RFC1 G等位基因可能是CHD发生的遗传易感基因之一,子代RFC1基因GG或GA基因型、母亲孕期叶酸缺乏可能增加CHD的发病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D 唇腭裂 叶酸 先天性心脏病 孕期 发病危险 遗传易感基因 基因型 子代 等位基因
原文传递
出生缺陷监测及其应用 被引量:21
18
作者 李松 洪世欣 +17 位作者 王太梅 郑俊池 叶荣伟 张伯兰 胡小梅 杜宝芝 胡梅青 潘玉娟 成伶春 孙霞美 王加妹 金林贵 扬晓玲 汤健芳 王巧花 钟新艳 邵佩云 李竹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目的 建立以人群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系统 ,研究最完整、最准确的出生缺陷诊断与报告的方法 ,以反映各种出生缺陷率及其动态变化。方法 以人群为基础 ,覆盖了河北、山西、江苏、浙江 4省的 32个县、市的所有孕满 2 0周的新生儿 ;所... 目的 建立以人群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系统 ,研究最完整、最准确的出生缺陷诊断与报告的方法 ,以反映各种出生缺陷率及其动态变化。方法 以人群为基础 ,覆盖了河北、山西、江苏、浙江 4省的 32个县、市的所有孕满 2 0周的新生儿 ;所有新生儿在出生时到生后 6周期间至少进行 3次体检 ;任何有出生缺陷或怀疑有出生缺陷的婴儿均以出生缺陷病例上报 ,上报时间为每月 1次 ;上报材料包括当地每月的出生资料、出生缺陷病例报表及病例体表照片 ;出生缺陷病例的诊断是由 3位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儿科专家及 1位来自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专家完成。结果 监测系统在 1993~1996年共监测了 10 0万出生儿 ,监测到 1万例出生缺陷新生儿 ,收到上报出生缺陷儿童体表照片 3万张。其中重大出生缺陷达 5 0 0 0例 ,排前几位的为神经管畸形、唇腭裂及肢体畸形等。结论 本监测系统是一种世界上独特的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其资料主要被用来进行出生缺陷监测报告 (月报、季报、年报 )、出生缺陷资料交换 ,为所有以出生缺陷监测资料为结局或因素的流行病学及临床医学研究提供数据。其特点为以人群为基础和以体表照片为数据及诊断依据。该系统具有完整的质量控制手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缺陷 监测 出生缺陷率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江苏和浙江省六个县级市1993-2003年婚前医学检查妇女贫血状况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徐上知 靳蕾 +8 位作者 叶荣伟 郑俊池 杨瑞兰 汤建芳 蔡丽娟 胡秀华 陈浩 孙霞美 李竹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了解江苏和浙江省婚前医学检查妇女贫血患病率及其分布特征。方法资料来源于“中美预防出生缺陷与残疾合作项目”的围产保健监测系统的婚前检查报告。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未孕妇女贫血诊断标准。研究对象为江苏省的太仓、昆山、... 目的了解江苏和浙江省婚前医学检查妇女贫血患病率及其分布特征。方法资料来源于“中美预防出生缺陷与残疾合作项目”的围产保健监测系统的婚前检查报告。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未孕妇女贫血诊断标准。研究对象为江苏省的太仓、昆山、吴江市和浙江省的海宁、桐乡、慈溪市1993-2003年193434名未孕婚前医学检查妇女。结果1993-2003年6个县级市婚前医学检查妇女贫血患病率为42.9%(82995/193434),其中以轻中度贫血为主(占99.7%)。乡镇企业工人和农民贫血患病率较高,汉族低于少数民族;妇女文化程度越低、体重指数越小、年龄较大者贫血患病率越高。季节分布特点是9月份贫血患病率最高(48.2%),3月份最低(39.5%),11年间婚前医学检查妇女贫血患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1993年为65.5%,2003年下降为25.8%)。结论虽然11年来江苏和浙江省6个县级市婚前医学检查妇女贫血患病率已经大幅度下降,但少数民族、年龄较大、低文化程度和农民、乡镇企业工人中患病率仍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妇女 患病率 医学检查 婚前
原文传递
生育健康监测的电子化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叶荣伟 廖传颉 +7 位作者 李松 郑俊池 呼和牧人 关予北 洪世新 孙霞美 王枚 李竹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6-168,共3页
目的 建立一套电子化的生育健康监测系统 ,使数据的采集、运转、汇总分析、信息反馈及管理等完全实现计算机化和网络化 ,进一步提高生育保健服务和科学管理水平。方法 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在已有的围产保健监测、儿童保... 目的 建立一套电子化的生育健康监测系统 ,使数据的采集、运转、汇总分析、信息反馈及管理等完全实现计算机化和网络化 ,进一步提高生育保健服务和科学管理水平。方法 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在已有的围产保健监测、儿童保健监测和出生缺陷监测的基础上进行电子化研究 ,包括电子保健册、数据运转及信息反馈等系统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和网络实现设计。结果 主要成果包括 :(1)建立了电子数据采集系统 ;(2 )建立了电子数据运转系统 ;(3)建立了电子信息反馈系统 ;(4 )建立了相应的辅助系统。结论 这是国内首次建立的以人群为基础的生育健康电子监测系统 ,它具有许多优点和特性 ,解决了数据在采集、运转及反馈过程中的不准确性、不安全性和迟滞性等重大问题。目前 ,已在全国 2 2个市 (县 )推广使用了这套电子监测系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健康 监测系统 计算机网络 电子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