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20118A的遗传与利用探讨 |
孙超才
赵华
王伟荣
李延莉
钱小芳
方光华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39
|
|
2
|
甘蓝型双低隐性核不育杂交种沪油杂1号的选育 |
孙超才
赵华
王伟荣
李延莉
钱小芳
方光华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21
|
|
3
|
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沪油15的选育 |
孙超才
赵华
方光华
王伟荣
李延莉
钱小芳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8
|
|
4
|
隐性核不育油菜两型系20118AB的遗传与利用 |
孙超才
赵华
王伟荣
李延莉
钱小芳
方光华
|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
2004 |
10
|
|
5
|
适应机械收获的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7的选育 |
孙超才
王伟荣
李延莉
钱小芳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5
|
|
6
|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2118AB的基因型分析及利用途径探讨 |
孙超才
方光华
赵华
王伟荣
钱小芳
李延莉
|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
1997 |
8
|
|
7
|
甘蓝型低芥酸、低硫甙油菜新品种“沪油15” |
孙超才
赵华
方光华
王伟荣
李延莉
钱小芳
|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
2001 |
5
|
|
8
|
甘蓝型双低隐性核不育油菜杂交种向农03的选育 |
孙超才
王伟荣
李延莉
周熙荣
庄静
钱小芳
|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
2008 |
6
|
|
9
|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的春化作用及其应用 |
孙超才
方光华
赵华
王伟荣
|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
1996 |
7
|
|
10
|
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6的选育 |
孙超才
王伟荣
李延莉
钱小芳
赵华
方光华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11
|
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6”的选育 |
孙超才
赵华
王伟荣
李延莉
钱小芳
方光华
|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
2003 |
2
|
|
12
|
甘蓝型双低隐性核不育杂交种“沪油杂2号”的选育 |
孙超才
王伟荣
李延莉
周熙荣
钱小芳
|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
2005 |
1
|
|
13
|
上海地区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质育种的探讨 |
孙超才
方光华
赵华
王伟荣
李延莉
钱小芳
陈银华
|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
1998 |
1
|
|
14
|
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保纯和繁种技术探讨 |
孙超才
赵华
方光华
王伟荣
李延莉
钱小芳
|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
2000 |
1
|
|
15
|
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5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
孙超才
杨献忠
王玲燕
杨娟芳
王伟荣
李延莉
|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
2002 |
1
|
|
16
|
上海地区甘蓝型低芥酸油菜的保纯技术探讨 |
孙超才
方光华
赵华
尹继春
徐军
魏听吾
|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
1993 |
1
|
|
17
|
适应上海生态环境的甘蓝型单、双低油菜品种(系)产量能力和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
孙超才
方光华
赵华
|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
1993 |
1
|
|
18
|
长江下游地区甘蓝型单、双低油菜新品种(系)产量能力、适应性和稳产性分析 |
孙超才
方光华
赵华
|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
1991 |
1
|
|
19
|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抗菌核病性(Sclerotinia sclerotiorum)鉴定方法的比较 |
孙超才
|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
1995 |
10
|
|
20
|
上海地区甘蓝型双低油菜育种的历史回顾、现状及展望 |
孙超才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