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20118A的遗传与利用探讨 被引量:39
1
作者 孙超才 赵华 +3 位作者 王伟荣 李延莉 钱小芳 方光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4,共4页
测交试验分析表明,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L.)核不育系20118A的不育性由2对隐性重叠基因和1对隐性上位基因控制,具有广泛的恢复系。当2对基因为隐性纯合体(aabb),另1对互作基因为显性(RfRf或Rfrf)时,植株表现不育(aabbRfRf或aabbRfrf)... 测交试验分析表明,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L.)核不育系20118A的不育性由2对隐性重叠基因和1对隐性上位基因控制,具有广泛的恢复系。当2对基因为隐性纯合体(aabb),另1对互作基因为显性(RfRf或Rfrf)时,植株表现不育(aabbRfRf或aabbRfrf),其相应临保系的基因型为3对隐性纯合体(aabbrfrf)。两型系中不育株与可育株连续兄妹交和可育株连续自交,后代可育株和不育株育性分离比分别为1∶1和3∶1,利用纯合两型系Aab bRfRf或aaBbRfRf中不育株和可育株成对兄妹交可生产纯合两型系和不育系20118A,不育系和临保系杂交生产全不育系(aabbRfrf),全不育系与恢复系(AA-或-BB)杂交生产杂交种,从而使隐性核不育系20118A应用于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隐性核不育系 20118A 遗传 隐性重叠作用 隐性上位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双低隐性核不育杂交种沪油杂1号的选育 被引量:21
2
作者 孙超才 赵华 +3 位作者 王伟荣 李延莉 钱小芳 方光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3-65,共3页
沪油杂1号(原编号SH-19)是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雄性不育系20118A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品种。20118A的育性由2对隐性重叠基因和1对隐性上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abbRfRf,临保系的基因型为aabbrfrf,恢复系的基因型为AA__或__BB__... 沪油杂1号(原编号SH-19)是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雄性不育系20118A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品种。20118A的育性由2对隐性重叠基因和1对隐性上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abbRfRf,临保系的基因型为aabbrfrf,恢复系的基因型为AA__或__BB__。沪油杂1号种子含油量42.43%,芥酸含量0.62%,硫甙含量24.23μmol/g。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243.3kg/hm2,比双高对照汇油50增产11.9%,比双低对照沪油15增产3.8%;在上海市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244.0kg/hm2,分别比对照汇油50增产33.6%,比对照沪油15增产1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油杂1号 隐性核不育 杂交种 选育 品种 甘蓝型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沪油15的选育 被引量:8
3
作者 孙超才 赵华 +3 位作者 方光华 王伟荣 李延莉 钱小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5-67,共3页
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沪油15系采用品种(系)间的双交方法育成,种子含油量42.43%,芥酸含量0.38%,硫甙含量19.01μmol g。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147.3kg hm2,比对照汇油50增产31.3%,上海市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00.0kg hm2,比对照汇... 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沪油15系采用品种(系)间的双交方法育成,种子含油量42.43%,芥酸含量0.38%,硫甙含量19.01μmol g。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147.3kg hm2,比对照汇油50增产31.3%,上海市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00.0kg hm2,比对照汇油50增产12.6%。沪油15适于我国长江下游冬油菜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 双低油菜 品种 沪油15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性核不育油菜两型系20118AB的遗传与利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孙超才 赵华 +3 位作者 王伟荣 李延莉 钱小芳 方光华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30-32,共3页
甘蓝型油菜 (BrassicanapusL .)核不育两型系 2 0 118AB的育性由 2对隐性重叠基因和 1对隐性上位基因控制 ,具有广泛的恢复源。当 2对基因为隐性纯合体 (aabb) ,另 1对互作基因为显性纯合体 (RfRf)和杂合体 (Rfrf)时 ,植株表现不育 (aab... 甘蓝型油菜 (BrassicanapusL .)核不育两型系 2 0 118AB的育性由 2对隐性重叠基因和 1对隐性上位基因控制 ,具有广泛的恢复源。当 2对基因为隐性纯合体 (aabb) ,另 1对互作基因为显性纯合体 (RfRf)和杂合体 (Rfrf)时 ,植株表现不育 (aabbRfRf和aabbRfrf) ,其不育纯合体相应的临保系基因型为 3对隐性纯合体 (aab brfrf)。两型系中不育株与可育株连续兄妹交和可育株连续自交 ,后代可育株和不育株育性分离分别保持 1∶1和 3∶1。利用纯合两型系中的不育株和可育株成对兄妹交可生产纯合两型系 (AabbRfRf或aaBbRfRf)和纯合不育系 (aabbRfRf) ,纯合不育系和临保系杂交生产全不育系 (aabbRfrf) ,全不育系与恢复系 (AA- - 或 - - BB)杂交生产杂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核不育油菜 两型系 20118AB 遗传性状 隐性重叠 隐性上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机械收获的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7的选育 被引量:15
5
作者 孙超才 王伟荣 +1 位作者 李延莉 钱小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17,共2页
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7系采用品种(系)间杂交和回交方法育成的。种子含油量42.64%。芥酸含量0.68%,硫苷含量26.46μmol/g。该品种抗落粒性强,适合于机械收获。上海市油菜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346.0kg/hm2,比对照汇油50增产21.8%,... 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7系采用品种(系)间杂交和回交方法育成的。种子含油量42.64%。芥酸含量0.68%,硫苷含量26.46μmol/g。该品种抗落粒性强,适合于机械收获。上海市油菜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346.0kg/hm2,比对照汇油50增产21.8%,达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双低 抗落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2118AB的基因型分析及利用途径探讨 被引量:8
6
作者 孙超才 方光华 +3 位作者 赵华 王伟荣 钱小芳 李延莉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11-15,共5页
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L.)核不育系22118A的育性是由两对隐性基因所控制.不育株的基因型为双隐性纯合体aabb(为了便于分析.作者把这两对基因分别用a和b表示,下同).两对基因中只要有一个为显性.植株全部表现为可育;只要有... 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L.)核不育系22118A的育性是由两对隐性基因所控制.不育株的基因型为双隐性纯合体aabb(为了便于分析.作者把这两对基因分别用a和b表示,下同).两对基因中只要有一个为显性.植株全部表现为可育;只要有一对为显性纯合体AA或BB的材料都可作为恢复系,核不育两型系22118AB中的可有株基因型为Aabb或aaBb,采用兄妹交配aabb×Aabb或aabb×aaBb,其后代育性分离稳定为1:1.在杂种优势利用中可以采用二系法制种.用两型系中的可育株作父本进行测文,有望找到核质工作的保持系,从而实现三系配套,生产杂交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甘蓝型油菜 核不育两型系 隐性核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低芥酸、低硫甙油菜新品种“沪油15” 被引量:5
7
作者 孙超才 赵华 +3 位作者 方光华 王伟荣 李延莉 钱小芳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3期17-21,共5页
采用品种 (系 )间的双交方法育成甘蓝型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甙 (以下简称硫甙 )优质油菜新品种沪油 15。该品种种子含油率 4 2 .4 3 % ,菜油芥酸含量为 0 .3 8% ,菜籽粕硫甙含量为 19.0 1μmol/g ,菜籽产量比非优质对照品种汇油 50增产... 采用品种 (系 )间的双交方法育成甘蓝型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甙 (以下简称硫甙 )优质油菜新品种沪油 15。该品种种子含油率 4 2 .4 3 % ,菜油芥酸含量为 0 .3 8% ,菜籽粕硫甙含量为 19.0 1μmol/g ,菜籽产量比非优质对照品种汇油 50增产 2 3 .9%以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双交育种 沪油15 低芥酸 低硫代葡萄糖甙 品质特性 产量 栽培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双低隐性核不育油菜杂交种向农03的选育 被引量:6
8
作者 孙超才 王伟荣 +3 位作者 李延莉 周熙荣 庄静 钱小芳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5-7,共3页
向农03是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三系杂交种,具有高产、稳产和高抗油菜菌核病和病毒病的特性。在2005-2006年度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向农03平均产量分别为2 815.5 kg/hm2和2 632.5 kg/hm2,比对照沪油15... 向农03是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三系杂交种,具有高产、稳产和高抗油菜菌核病和病毒病的特性。在2005-2006年度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向农03平均产量分别为2 815.5 kg/hm2和2 632.5 kg/hm2,比对照沪油15分别增产19.1%和5.3%,种子含油量42.6%,芥酸含量0.50%,硫苷含量19.6μmo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双低杂交种 隐性上位核不育 向农0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的春化作用及其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孙超才 方光华 +1 位作者 赵华 王伟荣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5-9,共5页
研究了甘蓝型春性、半冬性和冬性油菜(BrassicanapusL.)春化时间,不同设备条件和不同生长阶段的春化效果,以及人工春化技术的利用,结果表明春性油菜的开花株率不受春化处理时间的影响,半冬性和冬性油菜的开花株率... 研究了甘蓝型春性、半冬性和冬性油菜(BrassicanapusL.)春化时间,不同设备条件和不同生长阶段的春化效果,以及人工春化技术的利用,结果表明春性油菜的开花株率不受春化处理时间的影响,半冬性和冬性油菜的开花株率与春化处理时间有关.半冬性和冬性油菜的萌芽种子在春化室内通过春化阶段,分别需时20d和45d;冬性油菜在冰箱冷藏室通过春化阶段需时50d;三叶期冬油菜通过春化阶段需时35d.冬油菜在春化室的春化效果比冰箱冷藏室的效果好.适当延长春化时间能提高春化效果。延长每天光照时间能加快油菜的生育进程.利用冰箱冷藏室和生长室可以在上海当地完成半冬性和冬性油菜的春化和夏繁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春化 萌芽 种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6的选育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超才 王伟荣 +3 位作者 李延莉 钱小芳 赵华 方光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37,共3页
沪油16是通过品种间杂交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种子含油率为41.22%、芥酸含量为0.74%、硫苷含量为21.20μmol/g。沪油16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583.0kg/hm2,比对照双低油菜品种沪油12增产12.0%;在国家油菜区域试验中,... 沪油16是通过品种间杂交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种子含油率为41.22%、芥酸含量为0.74%、硫苷含量为21.20μmol/g。沪油16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583.0kg/hm2,比对照双低油菜品种沪油12增产12.0%;在国家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 956.0kg/hm2,比对照双高品种中油821增产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双低 沪油16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6”的选育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超才 赵华 +3 位作者 王伟荣 李延莉 钱小芳 方光华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13-15,共3页
“沪油16”是采用品种(系)间杂交方法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种子含油率41.22%、芥酸含量为0.71%、硫苷含量为20.62μmol/g。该新品种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菜籽产量达2387.3kg/hm2,比双低油菜品种“沪油12”增... “沪油16”是采用品种(系)间杂交方法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种子含油率41.22%、芥酸含量为0.71%、硫苷含量为20.62μmol/g。该新品种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菜籽产量达2387.3kg/hm2,比双低油菜品种“沪油12”增产11.4%。沪油16适应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油菜 新品种 “沪油16” 选育 甘蓝型油莱 杂交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双低隐性核不育杂交种“沪油杂2号”的选育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超才 王伟荣 +2 位作者 李延莉 周熙荣 钱小芳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3期1-3,共3页
“沪油杂2号”是利用隐性核雄性不育油菜两型系20118AB,采用三系法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杂交种,种子含油率40.7%,芥酸含量1.12%,硫苷含量19.84μmol/g;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达2474.6kg/hm2,比对照油菜品种“汇油50”增... “沪油杂2号”是利用隐性核雄性不育油菜两型系20118AB,采用三系法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杂交种,种子含油率40.7%,芥酸含量1.12%,硫苷含量19.84μmol/g;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达2474.6kg/hm2,比对照油菜品种“汇油50”增产2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隐性核雄性不育 双低 杂交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质育种的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超才 方光华 +4 位作者 赵华 王伟荣 李延莉 钱小芳 陈银华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24-28,共5页
采用品种间杂交、回交和复交方法,经过田间农艺性状的选择和实验室品质分析,有效地协调了油菜品质育种过程中高产和优质、抗病性和优质的矛盾,育成高产、熟期适宜和较抗(耐)油菜菌核病和芜菁花叶病毒(TuMV)病的低芥酸油菜新品种... 采用品种间杂交、回交和复交方法,经过田间农艺性状的选择和实验室品质分析,有效地协调了油菜品质育种过程中高产和优质、抗病性和优质的矛盾,育成高产、熟期适宜和较抗(耐)油菜菌核病和芜菁花叶病毒(TuMV)病的低芥酸油菜新品种“沪秀青”和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甙油菜新品种“沪油12”,该二品种菜籽油中的芥酸含量分别为0.20%和0.21%;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亚油酸含量分别为25.96%和24.42%;油酸含量分别为56.96%和58.99%。其菜籽油的营养价值较常规品种高。“沪油12”菜籽饼粕中硫代葡萄糖甙含量为25.98μmol/g,能直接作蛋白饲料喂养畜禽。对上海郊区和临近地区目前生产上推广的油菜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系数分析表明,该地区今后在确定油菜品质育种目标之过程中,应适当增加一次分枝角果数,保持现有新品种主花序角果数,从严控制二次分枝角果数,适当减少每角果籽粒数,增加千粒重,对提高单、双低油菜新品种的产量能力将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品质育种 产量构成因素 通径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保纯和繁种技术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超才 赵华 +3 位作者 方光华 王伟荣 李延莉 钱小芳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42-44,共3页
在上海生态环境中 ,对甘蓝型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甙油菜品种的保纯技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在无隔离条件下 ,甘蓝型油菜的异交率为 18.0 % ,在一定地域范围内 ,品种种植点间距离越大 ,异交率越小 ,超过一定范围则异交率变化不明显... 在上海生态环境中 ,对甘蓝型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甙油菜品种的保纯技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在无隔离条件下 ,甘蓝型油菜的异交率为 18.0 % ,在一定地域范围内 ,品种种植点间距离越大 ,异交率越小 ,超过一定范围则异交率变化不明显。单株套袋自交保纯效果最好 ,网罩隔离和自然隔离保纯效果无异 ,不隔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异交率 保纯技术 品种 繁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5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超才 杨献忠 +3 位作者 王玲燕 杨娟芳 王伟荣 李延莉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35-37,共3页
通过播种期、施氮肥量和种植密度试验 ,探讨了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 15的产量变化。结果表明 ,沪油 15适宜的播种期为 9月 2 0日前后 ,在高肥 (337.5kg hm2 )条件下 ,适当稀植 (10 .5万株 hm2 ) ,沪油 15能获得高产。
关键词 甘蓝型双低油菜 高产栽培技术 沪油15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甘蓝型低芥酸油菜的保纯技术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超才 方光华 +3 位作者 赵华 尹继春 徐军 魏听吾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8-12,共5页
在上海的生态和种植条件下,对甘蓝型低芥酸油菜的保纯技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的异交率为17.3%~29.0%,不同基因型的油菜品种(系)其自然异交率不同。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品种间种植地相隔的距离越大,异交率越小,但超过一定范... 在上海的生态和种植条件下,对甘蓝型低芥酸油菜的保纯技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的异交率为17.3%~29.0%,不同基因型的油菜品种(系)其自然异交率不同。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品种间种植地相隔的距离越大,异交率越小,但超过一定范围其异交率变化不明显。单株套袋自交保纯效果最好,网罩隔离和自然隔离保纯效果相似。低芥酸油菜品种与常规品种间种植地相距越远,后代种子的芥酸含量升幅越小。低芥酸油菜品种与常规油菜相隔50m 以上成片种植,后代群体种子芥酸含量升幅为0~2.17个百分点;成片相邻或相间种植,其后代群体种子芥酸含量升幅为2.82~3.70个百分点。从而得出,生产低芥酸油菜,成片隔离种植的生产用种芥酸含量须低于2.5%。成片相邻或相间种植的应低于1%,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商品种子芥酸含量低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芥酸含量 保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上海生态环境的甘蓝型单、双低油菜品种(系)产量能力和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超才 方光华 赵华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29-33,共5页
对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有关单位最近育成的甘蓝型单、双低油菜品种(系)的产量能力分析表明,低芥酸油菜品系8907,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甙品系3108和低硫代葡萄糖甙品系鉴6较适应上海的生态条件,产量能力均比大面积常规推广品种中油82... 对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有关单位最近育成的甘蓝型单、双低油菜品种(系)的产量能力分析表明,低芥酸油菜品系8907,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甙品系3108和低硫代葡萄糖甙品系鉴6较适应上海的生态条件,产量能力均比大面积常规推广品种中油821和汇油50高,产量差异达1%极显著水平。对产量构成因素间的遗传相关和通径系数分析表明,对现有单、双低油菜品种(系)进行筛选和改良,应保持或略减少现有主花序角果数和一次分枝角果数的水平,从严控制二次分枝角果数,适当减少每角果粒数而增加千粒重,对选育适合上海生态条件的单、双低高产油菜品种(系)有显著的效果。分析表明,8907是一个高产、优质,特别适于上海生态条件的油菜新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品种 产量 产量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下游地区甘蓝型单、双低油菜新品种(系)产量能力、适应性和稳产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超才 方光华 赵华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36-40,共5页
本研究对长江下游地区各有关单位新育成的八个甘蓝型单、双低油菜品种(系)的产量能力、适应性、稳产性和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遗传相关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甙新品系鉴7、低芥酸品系8701和4039的产量能力与... 本研究对长江下游地区各有关单位新育成的八个甘蓝型单、双低油菜品种(系)的产量能力、适应性、稳产性和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遗传相关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甙新品系鉴7、低芥酸品系8701和4039的产量能力与常规品种宁油7号相等或相近,产量差异不显著,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稳产性。提出在长江下游地区,要提高单、双低油菜品种(系)的产量,应在保持现有单株角果数的水平上,首先考虑提高千粒重,其次是提高每角果粒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产量 适应性 稳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抗菌核病性(Sclerotinia sclerotiorum)鉴定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0
19
作者 孙超才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17-22,共6页
在田间和实验室采用捣碎菌丝体接种,黑麦粒接种和草酸浸根3种方法分别对15个甘蓝型(BrassicanapusL.)春油菜品种(系)进行了抗(耐)菌核病性(Sclerotiniasclerotiorum)的鉴定。结果没... 在田间和实验室采用捣碎菌丝体接种,黑麦粒接种和草酸浸根3种方法分别对15个甘蓝型(BrassicanapusL.)春油菜品种(系)进行了抗(耐)菌核病性(Sclerotiniasclerotiorum)的鉴定。结果没有发现高抗基因型,但是甘蓝型品种(系)之间存在着感染菌核病轻重程度的显著差异。15个甘蓝型品种(系)在田间和实验室3种方法鉴定试验中感染菌核病的轻重程度排列顺序基本相似。田间鉴定方法与实验室3种鉴定方法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甘蓝型油菜 菌核病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甘蓝型双低油菜育种的历史回顾、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超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37-539,共3页
甘蓝型油菜是上海市郊区唯一的越冬油料作物,种植面积70000hm^2,平均产量2250kg/hm^2左右。上海双低油菜育种始于1981年,到目前已育成2个低芥酸油菜品种”申优青”和“沪秀青”,一个双低油菜品种“沪油12”。“沪油12”目前正在上... 甘蓝型油菜是上海市郊区唯一的越冬油料作物,种植面积70000hm^2,平均产量2250kg/hm^2左右。上海双低油菜育种始于1981年,到目前已育成2个低芥酸油菜品种”申优青”和“沪秀青”,一个双低油菜品种“沪油12”。“沪油12”目前正在上海市郊区大面积推广。显性核不育双低油菜已实现三系配套,发现甘蓝型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2118AB”保持基因,目前正进入纯化和测配强优势组合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双低油菜 育种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