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才保障制度的建构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忠华 孙艺琦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677-680,共4页
概述了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才保障机制;介绍了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及其人才保障的现状;提出制定和完善引进人才的政策激励制度、加快人才保障的平台建设、完善创业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拓展科技与管理服务空间、强化各项人才保障组织领导工作... 概述了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才保障机制;介绍了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及其人才保障的现状;提出制定和完善引进人才的政策激励制度、加快人才保障的平台建设、完善创业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拓展科技与管理服务空间、强化各项人才保障组织领导工作的构建"辽宁人才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自由贸易试验区 人才保障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成果转化的财政支持——以辽宁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忠华 孙艺琦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4,共4页
阐述了科技成果转化中财政支持的现状及效果。分析了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财政支持规模小,R&D所占比重低,市场需求不足和税收管理环境欠佳等主要问题。提出了提高财政科技支持总体规模,优化财政科技支持方式和构成,带动民间和外部资... 阐述了科技成果转化中财政支持的现状及效果。分析了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财政支持规模小,R&D所占比重低,市场需求不足和税收管理环境欠佳等主要问题。提出了提高财政科技支持总体规模,优化财政科技支持方式和构成,带动民间和外部资金,缩小财政科技支持地域差异,以及改善财政科技支持效果等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财政支持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自贸区发展建设“人才保障”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忠华 孙艺琦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第23期31-32,共2页
自贸区建设,人才是关键。辽宁自贸试验区的使命是“加快市场取向的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结构不断优化,成为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整体竞争力和对外开放的新引擎。”这样应把人才高地建设作为重要支点。从观念上、市场导向上、招商引资模式上... 自贸区建设,人才是关键。辽宁自贸试验区的使命是“加快市场取向的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结构不断优化,成为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整体竞争力和对外开放的新引擎。”这样应把人才高地建设作为重要支点。从观念上、市场导向上、招商引资模式上、产学研合作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自贸区 人才保障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豆科植物中纤维素酶含量测定 被引量:1
4
作者 孙艺琦 郭晏华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63-65,共3页
目的:测定不同种类大豆中纤维素酶的含量。方法:采用DNS测还原糖法对大豆中的所含纤维素酶进行间接测定。结果:不同种类豆科植物中纤维素酶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黑豆>黄豆>红豆>绿豆。结论:此实验方法简便可靠,易于操作,通过对... 目的:测定不同种类大豆中纤维素酶的含量。方法:采用DNS测还原糖法对大豆中的所含纤维素酶进行间接测定。结果:不同种类豆科植物中纤维素酶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黑豆>黄豆>红豆>绿豆。结论:此实验方法简便可靠,易于操作,通过对不同种类豆科植物中纤维素酶的含量比较,可为虎杖药材炮制辅料的筛选提供一定依据。不同种类豆科植物中所含纤维素酶含量不同,其中黑豆中所含的纤维素酶含量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植物 纤维素酶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食同源黄精的资源分布与开发应用现状 被引量:19
5
作者 郑玲艳 马小龙 孙艺琦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8期1679-1684,共6页
药用黄精来源于百合科植物滇黄精、黄精、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具有补气养阴、润肺健脾功效,是浙江淳安“淳六味”药材之一。黄精的化学成分丰富,主要含有多糖、甾体皂苷、黄酮、氨基酸等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改善记忆、免疫调节、抗肿... 药用黄精来源于百合科植物滇黄精、黄精、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具有补气养阴、润肺健脾功效,是浙江淳安“淳六味”药材之一。黄精的化学成分丰富,主要含有多糖、甾体皂苷、黄酮、氨基酸等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改善记忆、免疫调节、抗肿瘤、防治糖尿病等多种药理作用。作为药食同源的传统中药,黄精在医药、保健食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广阔的开发前景。本文对黄精的资源分布及现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产品开发与临床应用的现状进行总结,同时结合浙江黄精的种植情况,分析当前种植与产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浙产黄精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药食同源 资源分布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开发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院校生药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6
作者 汪红 孙艺琦 +2 位作者 俞冰 秦路平 仇凤梅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4年第1期6-8,共3页
为了提升中医药院校药学专业学生学习生药学的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达到教学目标,对生药学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形式、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改革,建立了涵盖课程内容体系,点面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新的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效果良好,可以... 为了提升中医药院校药学专业学生学习生药学的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达到教学目标,对生药学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形式、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改革,建立了涵盖课程内容体系,点面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新的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效果良好,可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院校 生药学实验 教学改革
原文传递
UPLC-Q-TOF-MS代谢组学探讨巴戟天环烯醚萜苷抗类风湿关节炎及并发骨丢失的机制 被引量:3
7
作者 沈燚 孙艺琦 +5 位作者 李鹤鸣 张泉龙 赵琦明 徐金龙 秦路平 张巧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3-460,共8页
探讨巴戟天环烯醚萜苷(Morinda officinalis iridoid glycosides,MOIG)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足肿胀和骨丢失的治疗作用,并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血清代谢组学分析其潜在的作用机制。应用牛Ⅱ型胶原诱... 探讨巴戟天环烯醚萜苷(Morinda officinalis iridoid glycosides,MOIG)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足肿胀和骨丢失的治疗作用,并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血清代谢组学分析其潜在的作用机制。应用牛Ⅱ型胶原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typeⅡcollagen-induced rheumatoid arthritis rats,CIA),CIA造模成功后,灌胃给药8周,每周根据足肿胀程度进行关节炎指数评价,ELISA法检测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Masson染色观察CIA大鼠股骨微结构,UPLC-Q-TOF-MS检测血清代谢产物的变化,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筛选血清样品潜在生物标志物,通过KEGG数据库分析构建相关代谢通路。结果表明CIA大鼠的关节炎指数、血清IL-6水平和血清骨代谢相关指标骨钙素(osteocalcin,OCN)、Ⅰ型胶原C端肽(C-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CTX-Ⅰ)、脱氧吡啶啉(deoxypyridinoline,DPD)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水平显著增加,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的比值显著降低,关节骨组织结构和软骨破坏;MOIG治疗显著降低CIA大鼠的关节炎评分,减轻关节足趾肿胀,逆转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改善关节骨组织和软骨的微结构。非靶向代谢组学结果显示CIA大鼠血清中有24个代谢物发生变化;与正常组比较,CIA大鼠有13个与RA相关的显著变化的代谢物,主要涉及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与CIA模型组比较,MOIG治疗大鼠有15个代谢物显著回调,主要涉及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因此,MOIG可能通过调控氨基酸代谢减轻CIA大鼠足肿胀,改善软骨和骨组织微结构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戟天环烯醚萜苷 类风湿关节炎 代谢组学 UPLC-Q-TOF-MS 氨基酸代谢
原文传递
巴戟天环烯醚萜苷下调GSK-3β抑制JAK2/STAT3和NF-κB通路减轻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骨破坏的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沈燚 孙艺琦 +6 位作者 李鹤鸣 叶欣园 杜金蔓 鲍荣华 张泉龙 秦路平 张巧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63-2772,共10页
探讨巴戟天环烯醚萜苷(Morinda officinalis iridoid glycosides,MOIG)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大鼠骨丢失的治疗作用,并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破骨细胞功能和活性的作用机制。应用牛Ⅱ型胶原诱导类... 探讨巴戟天环烯醚萜苷(Morinda officinalis iridoid glycosides,MOIG)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大鼠骨丢失的治疗作用,并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破骨细胞功能和活性的作用机制。应用牛Ⅱ型胶原诱导类风湿关节炎大鼠(typeⅡcollagen-induced rheumatoid arthritis rats,CIA)为模型(实验中所有操作均获得浙江中医药大学生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IACUC-20180410-03),灌胃给药8周,显微CT观察CIA大鼠的骨小梁微结构变化,LPS诱导破骨细胞模型进一步观察体外抗炎症性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MOIG显著增加CIA大鼠骨密度,改善骨小梁微结构。体外实验表明,MOIG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分化、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和F-actin环的形成,抑制TNF受体相关因子6(TNF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 6,TRAF6)的募集和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IκBα]的降解及p65的磷酸化表达,从而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同时有效抑制破骨细胞活化T-细胞核因子1(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cells cytoplasmic 1,NFATc1)和c-Fos(cellular oncogene fos)的表达,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和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CtsK)的活性;MOIG还抑制Janus激酶2(Janus activating kinase 2,JAK2)/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蛋白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蛋白的磷酸化表达,从而抑制JAK2/STAT3通路的激活。进一步研究发现,MOIG显著抑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的活性,GSK-3β基因沉默显著抑制破骨细胞F-actin环的形成、p65的磷酸化以及STAT3信号的激活,且MOIG和GSK-3β基因沉默同时作用后的效果没有明显差异。因此,MOIG可通过调控GSK-3β抑制JAK2/STAT3和NF-κB通路的激活来减缓RA的骨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戟天环烯醚萜苷 类风湿关节炎 骨丢失 破骨细胞 NF-ΚB通路 JAK2/STAT3通路
原文传递
不同产地薏苡中有效成分甘油三油酸酯和薏苡素的测定 被引量:26
9
作者 杨阳 杜疏炀 +3 位作者 孙艺琦 韩婷 贾敏 秦路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78-581,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薏苡Coix lacrymajobi有效成分甘油三油酸酯和薏苡素量的差异。方法甘油三油酸酯的检测以Discovery C_(18)为色谱柱,乙腈-二氯甲烷(66∶34)为流动相,体积流量0.7 m L/min,柱温3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45℃,氮...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薏苡Coix lacrymajobi有效成分甘油三油酸酯和薏苡素量的差异。方法甘油三油酸酯的检测以Discovery C_(18)为色谱柱,乙腈-二氯甲烷(66∶34)为流动相,体积流量0.7 m L/min,柱温3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45℃,氮气体积流量1.5 L/min;薏苡素检测采用HPLC法,以Agilent ZORBAX SB-C_(18)为色谱柱,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 m 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32 nm。结果浙江泰顺薏苡仁中甘油三油酸酯量最高,达到1.04%,质量分数最低的是安徽亳州产薏苡仁,为0.53%;上海产薏苡中的薏苡素量最高,达到3.469 7 mg/g,但安徽产薏苡中的薏苡素质量分数最低,为0.619 3 mg/g。结论 8个不同产地的薏苡中甘油三油酸酯和薏苡素的量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浙江、福建2地产薏苡甘油三油酸酯和薏苡素量相对较高,药材品质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 甘油三油酸酯 薏苡素 有效成分 HPLC 康莱特
原文传递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蔓荆子基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艺琦 赵露颖 +3 位作者 朱波 贾敏 张巧艳 秦路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3824-3831,共8页
该文旨在阐明蔓荆子基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并对蔓荆子野外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相应策略及保护居群,以此为蔓荆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运用8对SSR分子标记分析了蔓荆子基原植物19个居群共232个个体的单叶蔓荆与蔓荆群体... 该文旨在阐明蔓荆子基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并对蔓荆子野外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相应策略及保护居群,以此为蔓荆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运用8对SSR分子标记分析了蔓荆子基原植物19个居群共232个个体的单叶蔓荆与蔓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利用Popgene32、GenAlex 6.502、STRUCTURE等软件对单叶蔓荆及蔓荆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并对个体数量大于10的种群进行瓶颈效应检测。研究结果显示单叶蔓荆与蔓荆居群分别检测到42、26个等位基因,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448 6、0.583 9,揭示单叶蔓荆与蔓荆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AMOVA分析发现单叶蔓荆与蔓荆群体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84.43%,P<0.01;60.37%,P<0.01)。哈温平衡检验结果发现8个SSR位点中,单叶蔓荆居群2个位点符合哈温平衡,其余6个位点全部为显著不平衡(P<0.05),蔓荆居群2个位点显著不平衡(P<0.05),提示居群曾经历过瓶颈效应。Mantel test检测显示,单叶蔓荆与蔓荆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理距离的影响,但影响不大。主成分分析与STRUCTURE分析显示各个居群之间基因渐渗现象较为明显。蔓荆子基原植物具有低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因此,应加强对蔓荆子野生资源的保护,以确保其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蔓荆子 遗传多样性 SSR分子标记
原文传递
基于性状特征的浙产麦冬和川产麦冬的主成分和聚类比较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考铧 唐诗怡 +6 位作者 赵露颖 张巧艳 朱露林 朱波 张泉龙 孙艺琦 秦路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65-1771,共7页
目的比较浙产麦冬Ophiopogonjaponicus和川产麦冬的性状特征,为其快速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地考察并收集不同产地的浙产麦冬和川产麦冬药材,测量其长度、宽度和颜色等13个性状特征参数,采用Simca14.1和IBM SPSS Statistics26软件进... 目的比较浙产麦冬Ophiopogonjaponicus和川产麦冬的性状特征,为其快速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地考察并收集不同产地的浙产麦冬和川产麦冬药材,测量其长度、宽度和颜色等13个性状特征参数,采用Simca14.1和IBM SPSS Statistics2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浙产麦冬与川产麦冬的种植及采收加工技术有所不同;主成分分析获得了实验室加工样品8个符合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的条件性状变量数据,产地加工样品9个符合VIP值>1的条件性状变量数据。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道地主产区的浙产麦冬与川产麦冬在性状上可明显区分,但实验室加工的道地主产区的浙产麦冬与道地非主产区的川产麦冬则有一定的混淆。浙产麦冬外表面颜色深、中柱明显,气味清香,具粘牙性;川产麦冬外表面颜色较浅、中柱不明显,气味淡,无黏牙性。结论浙产麦冬和川产麦冬的性状特征存在显著的差异,其表面颜色、中柱大小、气味和黏性可为作为浙产麦冬和川产麦冬鉴别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冬 性状特征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VIP
原文传递
道地药材品质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2
作者 赵露颖 施梦瑶 +2 位作者 张巧艳 秦路平 孙艺琦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6931-6947,共17页
道地药材因其品质优良、疗效显著,被认为是中药界的"品质标杆"。近年来,"辨状论质"、指纹图谱和生物效价检测等技术从性状、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等方面揭示了道地药材的品质特征。多种DNA分子标记技术从遗传物质方... 道地药材因其品质优良、疗效显著,被认为是中药界的"品质标杆"。近年来,"辨状论质"、指纹图谱和生物效价检测等技术从性状、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等方面揭示了道地药材的品质特征。多种DNA分子标记技术从遗传物质方面为道地药材的鉴定提供了方法,不断丰富的组学技术从功能基因和关键酶等方面为道地药材形成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总结道地药材的道地性成因的基础上,对道地药材品质特征及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合道地药材化学-遗传-生态的相关性分析,以期为道地药材的生产栽培、质量控制及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探究提供理论依据,为道地药材形成机制及科学内涵的阐释提供可借鉴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地药材 品质特征 形成机制 相关性分析 DNA分子标记技术
原文传递
不同产地和生长年限对巴戟天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形成和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沈燚 孙艺琦 +7 位作者 张奇 李鹤鸣 赵子慧 刘沙 张泉龙 秦路平 赵瑛 张巧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5484-5490,共7页
目的 探讨不同产地和生长年限对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形成和积累的影响。方法 以HPLC法分析巴戟天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色谱柱为艾杰尔Venusil MP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0.2%磷酸+0.01 m... 目的 探讨不同产地和生长年限对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形成和积累的影响。方法 以HPLC法分析巴戟天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色谱柱为艾杰尔Venusil MP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0.2%磷酸+0.01 mol/L磷酸氢二钠缓冲盐(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检测。结果 巴戟天中水晶兰苷、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车叶草苷酸和车叶草苷4个成分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加样回收率均符合含量测定要求。巴戟天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广西产质量分数为(17.74±0.49)~(60.67±0.28)mg/g,广东产质量分数为(28.46±0.68)~(58.29±0.38)mg/g,福建产质量分数为(20.75±0.42)~(43.94±1.10)mg/g。总量以7年生广西梧州产最高,为(60.67±0.28)mg/g,其次是3年生广东高要产,为(58.29±0.38)mg/g。结论 通过23批不同产地及生长年限的巴戟天药材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含量对比,发现7年生广西梧州产巴戟天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含量最高,3年生广东高要次之,为巴戟天药材合理的采收时间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戟天 环烯醚萜苷 生长年限 水晶兰苷 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 车叶草苷酸 车叶草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