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产教融合的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1
作者 珠兰 谢逢洁 +1 位作者 孙艺杰 耿乐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5年第6期221-223,共3页
目前,用人单位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迫切需要更加符合行业需求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提供支撑。文章主要分析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现状,然后提出基于产教融合的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目前,用人单位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迫切需要更加符合行业需求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提供支撑。文章主要分析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现状,然后提出基于产教融合的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具体而言,通过制定“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构建“理实结合+模块化”网状课程结构、实施“校企联动+动态更新”的课程内容等举措,构建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以期提升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效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物流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 课程体系 产教融合 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开关技术及其在高功率脉冲驱动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高景明 张瀚文 +7 位作者 李嵩 杨希彪 孙艺杰 李典耕 陈绒 任小晶 杨汉武 钱宝良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1-61,共11页
磁开关具有高功率、高重频、高稳定、长寿命等特点,在脉冲功率领域得到了重要应用。首先,介绍了磁开关技术的发展现状。然后,建立了一种磁开关场路协同仿真模型,分析了不同脉冲宽度下磁开关的磁场扩散及饱和动态特性、层间绝缘特性和损... 磁开关具有高功率、高重频、高稳定、长寿命等特点,在脉冲功率领域得到了重要应用。首先,介绍了磁开关技术的发展现状。然后,建立了一种磁开关场路协同仿真模型,分析了不同脉冲宽度下磁开关的磁场扩散及饱和动态特性、层间绝缘特性和损耗特性等;研究了磁芯几何结构对磁开关动态特性的影响。最后,阐述了磁开关技术在固态化高功率脉冲驱动源的应用,以及两路脉冲源合成时磁开关的同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功率技术 磁开关 固态化 磁开关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12年榆林市土地生态风险综合评价 被引量:15
3
作者 任志远 孙艺杰 吴林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56-664,共9页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区域生态安全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起着决定性作用,土地生态风险评价是衡量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标。本文以生态脆弱的陕西省榆林市为研究对象,依据榆林市土地系统的基本特征,选取表征干旱风险的降水距平百...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区域生态安全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起着决定性作用,土地生态风险评价是衡量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标。本文以生态脆弱的陕西省榆林市为研究对象,依据榆林市土地系统的基本特征,选取表征干旱风险的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数、表征人类活动类型及强度的土地利用结构风险及表征土壤侵蚀的土壤水力侵蚀、土壤风力侵蚀4个风险指标,构建土地生态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对影响榆林市1990—2010年土地生态风险的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12年榆林市的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数均值呈先减后增的趋势,其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偏东部地区;(2)21年间土地利用结构生态风险整体上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区域差异较大且变化明显;(3)土壤水力侵蚀较剧烈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及南部地区,21年间均值呈先增后减的趋势;(4)土壤风力侵蚀较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随着时间变化其均值一直呈递减趋势;(5)土地生态风险21年间总体呈减小趋势,各区县生态风险差异显著。通过对榆林市土地生态风险综合评价,可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建议,实现区域经济生态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 生态风险 生态脆弱 能源开发 榆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以延安市为例 被引量:77
4
作者 孙艺杰 任志远 +1 位作者 郝梦雅 段艺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443-3454,共12页
明确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深刻理解能源开发和经济发展背景下黄土高原多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实现经济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黄土高原典型区延安市为例,探讨1993—2013... 明确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深刻理解能源开发和经济发展背景下黄土高原多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实现经济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黄土高原典型区延安市为例,探讨1993—2013年间生态服务价值(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食物供给)之间权衡与协同关系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退耕还林政策和地形坡度对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各类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呈现不同的相关关系,食物供给与土壤保持、水源涵养以及NPP之间均为权衡关系,NPP与土壤保持、水源涵养之间为协同关系,土壤保持与水源涵养呈现协同关系;②20年来延安市生态系统服务整体表现为权衡加强协同减弱的趋势;③对比退耕还林区与非退耕还林区权衡与协同的动态变化,发现退耕还林区各类生态服务多呈协同关系且不断加强,而在非退耕还林区多表现为权衡关系;④坡度为15°—25°地区生态服务冲突最为显著,大于25°地区生态服务协同作用显著;⑤NPP与水源涵养的协同关系呈现北部高南部低的分布规律,NPP 与食物供给权衡程度在延安市北部较强而东部较弱,水源涵养与食物供给的权衡关系在延安市西南部更为突出而北部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延安市 权衡与协同 退耕还林区 非退耕还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以渭南市澄城县为例
5
作者 孙艺杰 任志远 +1 位作者 董思 李鸿健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3期164-167,172,共5页
以黄土丘陵典型区——渭南市澄城县为研究对象,运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和户均建设用地标准法计算其理论潜力,再从自然、经济、社会三方面选取影响可开发潜力的因素,分别计算修正系数,按照潜力修正系数测算出澄城县目前现实可开发潜力,... 以黄土丘陵典型区——渭南市澄城县为研究对象,运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和户均建设用地标准法计算其理论潜力,再从自然、经济、社会三方面选取影响可开发潜力的因素,分别计算修正系数,按照潜力修正系数测算出澄城县目前现实可开发潜力,为澄城县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规划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 修正系数 可开发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孙艺杰 何莹晖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5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则给予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心绞痛发...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则给予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分别为(1.3±0.8)次/d、(4.5±0.6)min,均优于对照组的(3.3±1.1)次/d、(8.4±1.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为(40.62±2.71)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为(20.93±2.76)U/L、心肌肌钙蛋白T(cTnT)为(1.03±0.07)U/L、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为(0.23±0.06)U/L,均低于对照组的(44.57±3.55)、(24.85±3.41)、(1.26±0.11)、(0.47±0.09)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胆固醇含量(TC)(4.16±0.38)mmol/L、甘油三酯(TG)为(1.58±0.2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2.66±0.37)mmol/L低于对照组的(4.95±0.31)、(1.69±0.16)、(3.04±0.2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29±0.17)mmol/L高于对照组(1.21±0.1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44%(2例)低于对照组的17.78%(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值得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不稳定型心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富集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与生态安全研究——以陕北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段艺芳 任志远 +1 位作者 张翀 孙艺杰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58-1767,共10页
基于构建的生态安全指标体系和表层土壤样点数据,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指示克里格法进行生态安全评价和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估,结合宏观层面的生态安全评价和微观层面的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价划定了陕北生态热点区,提取出应对土壤重金属污染... 基于构建的生态安全指标体系和表层土壤样点数据,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指示克里格法进行生态安全评价和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估,结合宏观层面的生态安全评价和微观层面的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价划定了陕北生态热点区,提取出应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优先保护区域,旨在明晰陕北能源区内生态安全状况以及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情况,为该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控制和土壤保护与修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20余年间,陕北地区土地生态系统整体处于临界安全状态,其中西北部等级最低,南部等级最高,而能源开采区中只有煤炭典型开采Ⅱ区处于中度安全级别,其余各能源区均处于临界安全状态。各种重金属生态风险在空间上均表现出由南向北、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的分布特点。陕北土壤重金属受能源开采影响明显,3类能源开采对土壤重金属影响的程度表现为天然气>煤炭>石油。陕北地区生态热点区中的高热区主要分布在黄陵县、黄龙县中南部和富县西北部;而中低热区主要分布在延安地区中部以南区域。陕北地区应对重金属污染的优先保护区域为延安地区中部的中—低热点区的过渡区以及洛川县。对于能源开采区而言,煤炭开采Ⅱ区及其10 km缓冲区也可划定为应对重金属污染的优先保护区,但该保护区内的土壤重金属综合潜在风险指数已接近生态危害较强等级,因此,应适当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使该区的生态环境保持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指示克里格 土壤重金属 生态热点 陕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托洛尔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孙艺杰 何莹晖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9期93-95,共3页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方法 8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对症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试验组采用美托洛尔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比...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方法 8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对症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试验组采用美托洛尔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3%高于对照组的8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及硝酸甘油使用剂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治疗前、硝酸甘油使用剂量少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绞痛发作频率(1.11±0.76)次/个月低于对照组的(2.23±1.51)次/个月、硝酸甘油使用剂量(1.55±0.92)mg/个月少于对照组的(2.24±1.14)mg/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硝酸甘油使用剂量,改善心电图及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心绞痛 丹红注射液 美托洛尔 心绞痛发作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黄土高原植被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气候时滞效应 被引量:18
9
作者 段艺芳 任志远 孙艺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408-3419,共12页
基于月尺度气温、降水以及MODIS-GPP、MODIS-ET遥感数据,采用基于像元的时滞偏相关分析,揭示了陕北黄土高原植被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气候时滞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0-2014年,受退耕还林草生态工程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陕... 基于月尺度气温、降水以及MODIS-GPP、MODIS-ET遥感数据,采用基于像元的时滞偏相关分析,揭示了陕北黄土高原植被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气候时滞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0-2014年,受退耕还林草生态工程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陕北黄土高原WUE呈波动变化趋势,2001-2003年显著下降,2003-2005年、2010-2013年显著上升。受不同植被类型的影响,年内WUE呈急速双峰、缓速双峰和单峰型3种变化状态。②陕北黄土高原WUE对降水存在明显的时滞效应,滞后时间多为3个月,人为扰动较大的I-1、I-2、Ⅱ-2生态区以及植被覆盖度较高的Ⅲ-3生态区WUE对降水的时滞响应程度明显低于其他生态区;而对气温的时滞效应较弱,仅南部的Ⅲ-2、Ⅲ-3生态区WUE对气温存在1-2个月滞后时间。③不同植被类型WUE对降水的时滞效应较明显,荒漠类植被WUE对降水时滞响应程度最强,滞后时间近3个月,针叶林时滞响应程度最弱,滞后时间为2.1个月;但对气温的时滞效应总体较弱,针叶林WUE对气温滞后时间为15 d,其余大多数植被类型WUE对气温不存在滞后时间。④WUE气候时滞效应对植被覆盖度的敏感性存在一定的阈值效应,植被覆盖度高于阈值62.3%时,对降水的时滞效应开始逐渐减弱,而对气温的时滞效应逐渐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利用效率 时滞效应 气候因子 陕北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市土地生态风险时空格局演变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段艺芳 任志远 +1 位作者 周晓 孙艺杰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0-129,共10页
陕西省延安市作为国家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实施重点区、示范区,是我国生态问题集中体现区,研究其土地生态风险时空差异对区域土地可持续发展、差别化国土资源发展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依据延安市土地系统的基本特征,选取植被覆盖... 陕西省延安市作为国家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实施重点区、示范区,是我国生态问题集中体现区,研究其土地生态风险时空差异对区域土地可持续发展、差别化国土资源发展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依据延安市土地系统的基本特征,选取植被覆盖度指数、降水距平百分比指数、土地利用结构风险指数和土壤侵蚀指数4个风险指标,构建土地生态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其次,基于像元尺度测算土地生态风险各因子指数及综合指数;最后,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延安市2000—2015年间土地生态风险及空间集聚效应的时空演化规律,进而提出土地分区综合治理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延安市土地生态整体状况良好,各生态因子及综合风险整体呈降低态势,但宝塔区和洛川县较高且高等级综合风险区面积呈小幅增加态势。延安市土地综合生态风险呈现较强的空间集聚状态,热点区包括位于各区县城镇建设区的城镇热点区和分布在子长县、安塞区、延长县、延川县和吴起县5区县的北部热点区,冷点区则主要位于生态环境状况较好的东南部黄龙县、宜川县,西南部黄陵县、富县以及甘泉县西南部等地区。得益于国家退耕还林(草)及封山育林等生态工程的实施,热点集聚程度总体呈逐渐减弱趋势,但宝塔区内城镇热点区面积持续增加,应注意加强生态管理;受气候干旱的影响,富县西北部、宜川县西部冷点区范围呈缩小态势,应注意优化水资源的调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风险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空间集聚 延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UR和GIS的西安市PM2.5的空间分布模拟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1
作者 江笑薇 任志远 孙艺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0-87,106,共9页
从地学角度出发,基于土地利用、人口状况、道路交通和地形等自然人文因素构建土地利用回归模型(LUR),模拟西安市主城区2014年和2015年冬季采暖季PM_(2.5)平均浓度的空间分布,并分析其空间分布成因和年际变化原因。结果显示:LUR模型构建... 从地学角度出发,基于土地利用、人口状况、道路交通和地形等自然人文因素构建土地利用回归模型(LUR),模拟西安市主城区2014年和2015年冬季采暖季PM_(2.5)平均浓度的空间分布,并分析其空间分布成因和年际变化原因。结果显示:LUR模型构建中,2014年采暖季选择的变量主要有500m缓冲区内植被面积、1 000m缓冲区内植被和居民地面积以及人口密度,2015年采暖季选择的变量主要有1 500m、2 000m、2 500m和3 000m缓冲区内道路总长度。2014年和2015年采暖季LUR模型的R2分别为0.933和0.832,拟合效果很好。2014年采暖季各城区PM_(2.5)平均浓度均较高,碑林区绝大部分区域空气质量为严重污染,新城区次之,其他区空气质量基本为重度污染。2015年各城区PM_(2.5)平均浓度均有所下降,大部分区域为轻度污染。土地利用、污染源、道路交通、人口密度、国家环保相关政策、风向和DEM是西安市2014年和2015年采暖季PM_(2.5)浓度空间分布规律、成因、污染来源和年际变化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回归模型(LUR) GIS PM2.5 空间分布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人为影响定量测评与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段艺芳 任志远 孙艺杰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1-88,共8页
运用人为影响测评模型定量测算陕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人为影响值,揭示植被人为影响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1—2014,陕北人类活动对植被NPP整体呈现正向影响增强、负向影响减弱的年际变... 运用人为影响测评模型定量测算陕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人为影响值,揭示植被人为影响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1—2014,陕北人类活动对植被NPP整体呈现正向影响增强、负向影响减弱的年际变化趋势,负向影响年均降低3.40 g/(m2·a),正向影响年均增加0.91 g/(m2·a);2)人类活动对植被NPP的正向和负向影响均以增强趋势为主,呈极显著和显著变化的正向影响增强区主要位于府谷县、神木县中部窟野河沿线的丘陵沟壑区以及榆阳区与米脂县交界处的榆溪河湿地,而呈极显著和显著变化的负向影响增强区则主要分布在北部能源区以及中东部农牧区;3)生态建设、能源生产、城市扩张及土地利用开发是影响植被NPP变化的主要人为影响因子。结果显示:生态治理成效已显现,但北部能源区和南部农业区人为负向影响增强趋势明显,应进一步加大生态治理力度。植被NPP人为影响定量研究是区域生态系统人为影响定量研究的基础,可为区域水土保持服务与社会经济发展权衡分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人为影响测评模型 定量测评 陕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型螺旋发生器研究
13
作者 孙晶晶 杨双 +4 位作者 孙艺杰 张瀚文 于瑞鑫 高景明 杨汉武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2-138,共7页
研究了一种改进型螺旋发生器,以解决传统结构螺旋发生器在匝数较多时输出电压波形第二峰值大于第一峰值和输入开关的峰值电流及其电流上升率较大的问题,并进行了数值仿真和实验验证,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通过电磁场分析波传输... 研究了一种改进型螺旋发生器,以解决传统结构螺旋发生器在匝数较多时输出电压波形第二峰值大于第一峰值和输入开关的峰值电流及其电流上升率较大的问题,并进行了数值仿真和实验验证,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通过电磁场分析波传输过程发现:改进型结构增加的一圈会造成额外的反射,使各层间电压同向叠加的时刻发生改变,从而降低了后续更高峰值的振荡。最终研制了一台改进型螺旋发生器,在15 pF的高压电容负载上可产生第一峰值51 kV、前沿50 ns的输出电压波形,整个发生器体积小于0.5 L。之后该改进型螺旋发生器将结合半导体开关实现高压纳秒脉冲触发器的全固态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发生器 不同结构 电磁场模拟 波传输过程 电压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河谷盆地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与权衡时空差异分析 被引量:71
14
作者 孙艺杰 任志远 +1 位作者 赵胜男 张静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1-532,共12页
陕西河谷盆地是区域主要粮食基地和社会经济中心,人口增长、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加快发展,使得该地区生态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冲击,生态环境面临着潜在的巨大危机,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选取西北地区经济中心—关中盆地和... 陕西河谷盆地是区域主要粮食基地和社会经济中心,人口增长、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加快发展,使得该地区生态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冲击,生态环境面临着潜在的巨大危机,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选取西北地区经济中心—关中盆地和陕西省生态保护指定区—汉中盆地进行对比研究,以1990-2010年的生态系统服务数据(NPP、保水服务、食物供给)分析生态服务时空差异,通过相关分析、线性和幂函数回归等方法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与权衡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NPP与保水是协同关系,NPP与食物供给、保水与食物供给是权衡关系;21年中,两大盆地的协同关系均呈减弱趋势,权衡关系为加强趋势,且关中盆地的变化速度要高于汉中盆地;NPP与保水的协同程度,在关中盆地东部的耕地区域以及汉中盆地的宁强县与略阳县西部最强,以关中的铜川市和汉中的西乡县最弱;NPP与食物供给的权衡程度,在关中盆地的铜川市和西安市境内的秦岭区域以及汉中盆地的西乡县南部制约关系更为突出,以关中的宝鸡市及汉中的略阳县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河谷盆地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与协同
原文传递
关中盆地生态服务权衡与协同时空差异 被引量:23
15
作者 孙艺杰 任志远 赵胜男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127-2136,共10页
本文基于空间相关分析、线性和幂函数回归等方法,分析了1990-2010年关中盆地初级生产力(NPP)、保水量和食物供给三种服务之间的相关性,拟合NPP与保水量、NPP与食物供给的空间权衡与协同关系,探讨生态服务之间权衡与协同关系的时空差异,... 本文基于空间相关分析、线性和幂函数回归等方法,分析了1990-2010年关中盆地初级生产力(NPP)、保水量和食物供给三种服务之间的相关性,拟合NPP与保水量、NPP与食物供给的空间权衡与协同关系,探讨生态服务之间权衡与协同关系的时空差异,进一步通过热点区识别,了解不同区域生态服务供给能力的强弱,为关中地区生态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决策依据。结果表明:(1)NPP与保水量多年均值的相关系数为0.409,即NPP增加会促进保水量的增加,反过来保水量的增加有利于NPP的累积,表现为协同关系;NPP与食物供给、食物供给与保水量多年均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41、-0.366,均表现为权衡关系;(2)关中盆地NPP和保水量之间存在较强的协同关系,NPP和食物供给之间存在较强的权衡关系,具有一定的空间差异性。通过幂函数拟合发现,NPP与保水量在关中盆地东北部协同关系拟合显著,且都表现为多年增加的变化趋势;NPP与食物供给在关中盆地中部制约关系比较突出,NPP增加伴随着食物供给的幂函数形式下降;(3)关中盆地多重服务热点区基本位于南部边缘地区的秦岭和北部的北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盆地 生态服务价值 权衡与协同 热点区识别
原文传递
1960-2016年黄土高原干旱和热浪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30
16
作者 孙艺杰 刘宪锋 +1 位作者 任志远 段艺芳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1-601,共11页
基于1960-2016年黄土高原49个气象台站日最高气温和月降水数据,论文利用百分位高温阈值和标准化降水指标对黄土高原干旱和热浪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识别并探讨了干旱和热浪同时发生事件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①黄土高原热浪频次整体... 基于1960-2016年黄土高原49个气象台站日最高气温和月降水数据,论文利用百分位高温阈值和标准化降水指标对黄土高原干旱和热浪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识别并探讨了干旱和热浪同时发生事件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①黄土高原热浪频次整体呈增加趋势,日高温热浪增加趋势最大,增速达到0.29次/a,1995年之后增加趋势更为明显,显著增加区域集中在山西东北部、青海省东部和甘肃中南部;②1960-2016年黄土高原旱涝指数呈下降趋势,即表现为由涝转旱,20世纪90年代初为旱涝变化的转折点,年旱涝指数下降趋势显著区占整个研究区的62%,其中黄土高原沟壑区南部、陕北南部、山西南部、甘肃东部干旱趋势较为明显;③干旱和热浪同时发生事件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增速为0.66次/10 a,其中1960-1979年呈下降趋势,降速为-0.26次/a,1980-2002年呈增加趋势,2003年之后变化趋势较为平稳;空间上,山西东部、陕北南部和甘肃东南部发生频次较高,并且显著增加区主要位于山西东北部、甘肃中东部和宁夏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浪 旱涝演变 并发事件 时空变化 黄土高原
原文传递
1960—2016年黄土高原多尺度干旱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5
17
作者 孙艺杰 刘宪锋 +1 位作者 任志远 李双双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820-1832,共13页
明晰黄土高原干旱特征对于生态工程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1960-2016年黄土高原59个气象台站数据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标(SPEI),本文分析了黄土高原多尺度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遥相关指数对黄土高原干旱... 明晰黄土高原干旱特征对于生态工程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1960-2016年黄土高原59个气象台站数据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标(SPEI),本文分析了黄土高原多尺度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遥相关指数对黄土高原干旱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黄土高原SPEI指数呈下降趋势,其中70年代初和90年代末为显著干旱时期,80-90年代初为较湿润时期;②年尺度SPEI呈下降趋势的区域遍布整个黄土高原,以山西西部、宁夏北部和甘肃中东部最为显著,而黄土高原西北和西南部则表现为变湿趋势;③春、夏和秋三季SPEI均呈下降趋势,且夏、秋季下降趋势较大,趋势系数均为-0.03/10a。春季干旱趋势与年际变化较为一致,秋季干旱趋势范围较大,占总面积的64.53%,冬季干旱范围较小且不显著;④多尺度干旱同时受IOD、NAO、PDO、AMO和ENSO3.4等遥相关指数的共同影响,且该影响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相位转换特征。多元回归分析显示,IOD和NAO对黄土高原干旱解释率较高,分别为22.98%和12.23%,而ENSO3.4解释率较低,表明黄土高原降水变化与西南季风具有较好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多尺度干旱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遥相关指数
原文传递
关中盆地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动态分析 被引量:54
18
作者 郝梦雅 任志远 +1 位作者 孙艺杰 赵胜男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2-602,共11页
测算2000-2012年关中盆地的净初级生产力(NPP)价值量、土壤保持价值量和食物供给价值量,通过引入玫瑰图来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差异,进而探究三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和协同关系,并分析其在近13年间的动态变化特征,... 测算2000-2012年关中盆地的净初级生产力(NPP)价值量、土壤保持价值量和食物供给价值量,通过引入玫瑰图来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差异,进而探究三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和协同关系,并分析其在近13年间的动态变化特征,最后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和协同关系的影响来探究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区NPP单位面积年均价值量约为1720.495元/hm^2,土壤保持单位面积年均价值量约为768.889元/hm^2,食物供给单位面积年均价值量约为167.874元/hm^2。从空间角度分析,NPP和土壤保持的高值区均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地,低值区集中于盆地中部,而食物供给呈相反格局。从时间角度分析,三种生态系统服务均呈现增加的趋势。2000-2012年,NPP单位面积价值量增幅为21%,土壤保持单位面积价值量增幅为46.7%,食物供给单位面积价值量增幅为245.7%。(2)NPP与土壤保持呈现协同关系,而NPP与食物供给、土壤保持与食物供给呈现权衡关系。(3)13年来关中盆地生态系统服务呈现冲突加强协同减弱的趋势。具体而言,NPP与土壤保持的协同关系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NPP与食物供给的权衡关系逐渐增强,而土壤保持与食物供给的权衡关系在13年间基本保持稳定状态。(4)从土地利用变化的角度看,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增加协同减少主要归因于耕地和林地的大量减少。同时,权衡土地资源利用中各类冲突对于土地资源的优化使用也有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盆地 NPP 土壤保持 食物供给 权衡与协同动态变化 土地利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