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蝇对拟除虫菊酯农药的抗性机制 被引量:29
1
作者 孙耘芹 袁家珪 +4 位作者 李晶 何凤琴 刘宝文 王静 龚坤元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65-273,共9页
本文对二氯苯醚菊酯和溴氰菊酯分别选择的高抗性家蝇(Musca domestica vicina)品系2Cl-R及Dec-R的抗性机制进行了研究。应用生物测定、增效剂,体内试验的表皮穿透作用、离体条件的解毒酶系活性的增加以及家蝇头部ATP酶活力的研究结果表... 本文对二氯苯醚菊酯和溴氰菊酯分别选择的高抗性家蝇(Musca domestica vicina)品系2Cl-R及Dec-R的抗性机制进行了研究。应用生物测定、增效剂,体内试验的表皮穿透作用、离体条件的解毒酶系活性的增加以及家蝇头部ATP酶活力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拟除虫菊酯高抗性家蝇品系的表皮穿透性均比正常品系NP为慢,特别是Dec-R品系极慢。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及其末端的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在两个抗性品系中都比NP品系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2Cl-R品系以氧化酶为主,而Dec-R品系似以酯酶占优势。Dec-R品系的Na^+—K^+-ATP酶活力低于NP品系的46%,而2Cl-R品系与NP品系相等。Mg^(2+)-ATP酶活性在两个抗性品系中均高于正常品系。Mg^(2+)-ATP酶可能也是拟除虫菊酯的一个重要靶标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抗药性 拟除虫菊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种蜚蠊的生物学特性和综合治理 被引量:24
2
作者 孙耘芹 李梅 +1 位作者 何凤琴 齐欣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6-222,共7页
介绍了分布广泛和危害严重的室内 5种常见蜚蠊 ,德国小蠊、美洲大蠊、黑胸大蠊、澳洲大蠊和褐斑大蠊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习性以及德国小蠊为何能成为室内优势种的原因。蜚蠊的综合治理系统包括 :检查和调查、环境治理、非化学防治、杀虫... 介绍了分布广泛和危害严重的室内 5种常见蜚蠊 ,德国小蠊、美洲大蠊、黑胸大蠊、澳洲大蠊和褐斑大蠊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习性以及德国小蠊为何能成为室内优势种的原因。蜚蠊的综合治理系统包括 :检查和调查、环境治理、非化学防治、杀虫剂防治、昆虫信息化合物和昆虫生长调节剂的防治和其它防治方法。对残留和非残留杀虫剂和剂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做了解释 ,并分别介绍了对每种蜚蠊的具体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蜚蠊 生物学特性 综合治理 蟑螂 昆虫纲 蜚蠊目 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虫菊酯化学的发展和未来前景 被引量:3
3
作者 孙耘芹 《医学动物防制》 2000年第5期275-280,共6页
杀虫药剂的除虫菊酯基因是包括从除虫菊花衍生的天然除虫菊酯和在化学结构上相似于天然化合物的合成衍生物。除虫菊酯是一种理想的杀虫药剂,这是由于用很少剂量就可以迅速击倒昆虫且对哺乳动物毒性低的原因。
关键词 除虫菊酯化学 杀虫药剂 鱼毒 抗药性 菊酸酯类 杀虫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防治白蚁用诱饵
4
作者 孙耘芹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1995年第1期52-52,共1页
白蚊是世界性的重要害虫之一,特别是在热带和亚热带的广大地区。我国白蚊的发生面也相当辽阔,除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宁夏、青海和新疆尚未发现外,其余各省区都有分布和危害,约占全国土地的三分之一,也是白蚊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关键词 危害严重 诱饵剂 防治效果 内蒙古 亚热带 新型 世界性 黑龙江 分布和 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小蠊生物学特性及综合治理 被引量:46
5
作者 齐欣 孙耘芹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3-75,共3页
关键词 德国小蠊 生物学特性 综合治理 卫生害虫 适应性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氏剂环氧化酶及细胞色素P-450对小菜蛾抗药性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陈言群 杨帆 孙耘芹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80-285,共6页
本文对室内长期饲养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敏感品系和田间采集的抗性种群体内的艾氏剂平氧化酶及细胞色素P-450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证明,艾氏剂环氧化酶在感性和抗性小菜蛾间存在着量及质的... 本文对室内长期饲养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敏感品系和田间采集的抗性种群体内的艾氏剂平氧化酶及细胞色素P-450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证明,艾氏剂环氧化酶在感性和抗性小菜蛾间存在着量及质的差异。抗性种群的艾氏剂环氧化酶的Vmax和Km值分别为感性品系的5.4%和6.5倍。抗性种群的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是感性品系的1.1—1.3倍。艾氏剂环氧化酶在量上及质上的差异及细胞色素P-450含量的提高是导致小菜蛾抗药性发生与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而且质的差异较之量的差异可能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抗药性 艾氏剂 环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蝇对DDT和拟除虫菊酯的重要抗性机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不敏感性 被引量:7
7
作者 赵文柱 冯国营 +1 位作者 赵勇 孙耘芹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93-398,共6页
本文以电生理技术研究了四个品系的家蝇Musca domestica viMna Macq.中枢神经系统(CNS)对DDT、二氯苯醚菊酯和澳氰菊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三种抗性家蝇,DDT高抗品系(DDT-R)、二氯苯醚菊酯高抗品系(2C1-R)和溴氰菊酯高抗品系(Dec-R)的中... 本文以电生理技术研究了四个品系的家蝇Musca domestica viMna Macq.中枢神经系统(CNS)对DDT、二氯苯醚菊酯和澳氰菊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三种抗性家蝇,DDT高抗品系(DDT-R)、二氯苯醚菊酯高抗品系(2C1-R)和溴氰菊酯高抗品系(Dec-R)的中枢神经系统(CNS)对三种杀虫剂的敏感性与敏感家蝇相比均明显降低,而且,GNS的不敏感性随杀虫剂LD_(50)的升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我们认为,CNS不敏感性是家蝇对DDT相拟除虫菊酯产生抗性的一个重要机制,也是产生交互抗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DDT 拟除虫菊酯 抗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菜蛾抗性个体不敏感乙酰胆碱酯酶的鉴定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靖 袁家珪 +1 位作者 孙耘芹 EL-SaidFawagAbdalla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8-134,共7页
乙酰胆碱酯酶(AChE)敏感性降低是小菜蛾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产生抗性的重要机制之一,已得到广泛的承认和报道。一种用硝酸纤维素膜的斑点法鉴定个体小菜蛾的抗性AChE不敏感性的应用技术,提供了早期侦测和随后监测田间种群抗性的可... 乙酰胆碱酯酶(AChE)敏感性降低是小菜蛾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产生抗性的重要机制之一,已得到广泛的承认和报道。一种用硝酸纤维素膜的斑点法鉴定个体小菜蛾的抗性AChE不敏感性的应用技术,提供了早期侦测和随后监测田间种群抗性的可能性。此法操作简便灵敏。小菜蛾抗性品系(GBR)和田间种群成虫头部AChE活力,在残杀威抑制时,抑制率分别为50.97%和43.96%,有对氧磷存在时,分别为63.78%和35.87%,较敏感品系的AChE为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抗药性 乙酰胆碱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氰菊酯抗性家蝇的防治及其对策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龚坤元 高锦亚 +9 位作者 孙耘芹 袁家珪 张桂林 李宝珠 王志强 李志波 石志家 王利生 白俊泽 陈孝先 《医学动物防制》 1989年第2期9-19,共11页
本文从我国家蝇抗性特点、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机理、抗性家蝇的防治实践及防治策略等几个方面报道了1985—1988年的研究结果,试验证明: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家蝇没有抗击倒基因。抗溴氰菊酯、抗二氯苯醚菊酯家蝇对 DDT、666、敌百虫、敌... 本文从我国家蝇抗性特点、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机理、抗性家蝇的防治实践及防治策略等几个方面报道了1985—1988年的研究结果,试验证明: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家蝇没有抗击倒基因。抗溴氰菊酯、抗二氯苯醚菊酯家蝇对 DDT、666、敌百虫、敌敌畏等药没有交互抗性,而对菊酯类药剂有不同程度的交互抗性,这对选择混配药剂有参考意义。穿透速度的降低,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增加是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现场实践证明:根据蚊蝇生活习性、尽可能缩小滞留喷洒范围,一年内轮换用药的措施较三年大轮换用药经济有效。对蝇蛆和成蝇间交替用药将有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溴氰菊酯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五届国际农药化学会议
10
作者 孙耘芹 《世界农业》 1983年第4期62-32,共2页
1982年8月29日—9月4日在日本京都召开了第五届国际农药化学会议,会议由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协会(IUPAC)主持,参加会议的有46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科学家,提交了750多篇论文。
关键词 农药化学 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协会 农药残留 生态平衡 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 病虫草害 作用机制 有机氯农药 粮食产量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蝇对DDT抗性的研究——Ⅰ.家蝇对DDT及666抗性的形成 被引量:3
11
作者 龚坤元 孙耘芹 +1 位作者 马宝义 张宗炳 《昆虫学报》 CAS 1958年第1期57-66,共10页
一、绪论 家蝇对DDT发生有抵抗性的现象,1946年首先在瑞士被人发现;1947年Sacca在意大利作了第一个详细的调查。接着,在世界各国各地都有了这样的报导。在苏联,及在1950年报道了苏联某一小城市中,在当年施用了DDT之后就发生有抵抗DDT的... 一、绪论 家蝇对DDT发生有抵抗性的现象,1946年首先在瑞士被人发现;1947年Sacca在意大利作了第一个详细的调查。接着,在世界各国各地都有了这样的报导。在苏联,及在1950年报道了苏联某一小城市中,在当年施用了DDT之后就发生有抵抗DDT的家蝇。及在1951年又做了进一步的家蝇对DDT发生抗性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DD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