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炎支原体相关性肾炎2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孙灵梅 王永胜 刘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0年第29期3734-3735,共2页
目的研究儿童肺炎支原体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5年10月—2009年10月住院的所有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例,并分成支原体感染后、链球菌感染后、其他原因所致的感染后肾炎3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儿童肺炎支原体相关性肾炎占同期住院... 目的研究儿童肺炎支原体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5年10月—2009年10月住院的所有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例,并分成支原体感染后、链球菌感染后、其他原因所致的感染后肾炎3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儿童肺炎支原体相关性肾炎占同期住院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的28%,临床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潜伏期、水肿的消退时间、血清C3及血尿和蛋白尿恢复至正常的时间,在3组间比较有差异性差异。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相关性肾炎是目前本地区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其潜伏期较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短,病情恢复较快,可出现多种多样的病理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肾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孙灵梅 孙桂芳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4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小儿支原体肺炎 (MP)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 84例MP患儿分为两组 ,4 1例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 :阿奇霉素 4mg kg静点 ,1天 1次 ,连用 3天 ,改口服 10mg kg ,1天 1次 ,连用 3天。4 3例采用单纯静点阿奇霉素...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小儿支原体肺炎 (MP)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 84例MP患儿分为两组 ,4 1例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 :阿奇霉素 4mg kg静点 ,1天 1次 ,连用 3天 ,改口服 10mg kg ,1天 1次 ,连用 3天。4 3例采用单纯静点阿奇霉素 4mg kg ,1天 1次 ,连用 6天。疗程结束后根据疗效评定标准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采用阿奇霉素单纯静点和序贯疗法治疗小儿MP具有相同的临床疗效 (P >0 0 5 ) ,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结论 应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MP安全 ,方便 ,经济 ,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序贯疗法 小儿 支原体肺炎 疗效评价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病程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孙灵梅 姜淑华 孙桂芳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 婴幼儿 病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曲松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50例疗效观察
4
作者 孙灵梅 姜淑华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619-620,共2页
急性细菌性痢疾(简称急性菌痢)的常用药物耐药性逐年提高,90年代后氟哌酸的耐药率也有增高趋势[1]. 为探讨头孢曲松(菌必治)治疗急性菌痢的临床效果,我院于1999年10月~2001年10月将菌必治与氟哌酸作前瞻性临床对比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关键词 菌必治 急性细菌性痢疾 小儿 头孢曲松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探讨 被引量:9
5
作者 孙桂芳 王文英 孙灵梅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5年第6期383-383,共1页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误诊原因 临床表现 症状不典型 病情进展 临床医师 死亡率 急性期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TG和VEGF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永胜 孙灵梅 +2 位作者 夏家林 潘增军 周贤文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8年第5期279-281,共3页
目的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垂体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垂体瘤的抗血管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垂体瘤组织中PTTG、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并分析... 目的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垂体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垂体瘤的抗血管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垂体瘤组织中PTTG、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并分析PTTG、VEGF的相关性以及与MVD和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结果PTTG和VEGF在垂体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32/48)和79.2%(38/48),PTTG和/或VEGF阳性表达的垂体腺瘤组织中的MVD值均显著高于PTTG和VEGF阴性者(P<0.05),PTTG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PTTG、VEGF的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有关(P<0.05)。结论PTTG、VEGF对肿瘤血管形成起重要作用,可能通过PTTG-VEGF调节旁路途径促进垂体腺瘤的肿瘤血管形成;PTTG、VEGF的表达可作为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的一项生物学指标,对判断预后也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FG VEGF 微血管密度 垂体腺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脑梗死减压术后病人血清NSE、S100和乳酸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永胜 夏家林 +1 位作者 孙灵梅 王志强 《齐鲁医学杂志》 2009年第6期519-521,共3页
目的从生化方面探讨开颅减压术对于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并评价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及乳酸的改变与大面积脑梗死减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大面积脑梗死病人49例,分为手术组及内科治疗组,内科治疗组给予脱水、支持及... 目的从生化方面探讨开颅减压术对于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并评价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及乳酸的改变与大面积脑梗死减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大面积脑梗死病人49例,分为手术组及内科治疗组,内科治疗组给予脱水、支持及神经代谢药物、亚低温等常规治疗,手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入院12 h内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全部病人均于发病后12 h内、36、72、120 h采取静脉血,测定NSE、S100蛋白及乳酸的含量。结果手术组存活病人术后血清NSE、S100蛋白含量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内科治疗组(t=2.53、3.04,P<0.05),且达峰值后下降速度较快,与内科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11、4.27,P<0.05);而血清乳酸含量手术组术后3 d内下降检测值明显低于内科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15,P<0.05)。术后死亡病人血清中NSE和S100蛋白水平较存活者明显升高(t=2.48、2.63,P<0.05),而乳酸含量死亡病人达峰值后降低值明显低于存活者(t=2.22,P<0.05)。结论血清中的NSE、S100蛋白及乳酸含量的变化可以为早期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蛋白 乳酸 脑梗死 减压术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侵袭软管穿刺抽吸治疗中型高血压脑出血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永胜 孙灵梅 +3 位作者 周贤文 王志强 徐劲松 贾强 《中国医药》 2009年第12期994-995,共2页
目的探讨CT定位微侵袭软管穿刺抽吸治疗中型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我院2003年5月至2007年5月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1例,传统开颅手术98例,CT定位微侵袭软管穿刺抽吸103例,采用单盲研究方法,比较传统开颅手术与CT定位微侵袭... 目的探讨CT定位微侵袭软管穿刺抽吸治疗中型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我院2003年5月至2007年5月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1例,传统开颅手术98例,CT定位微侵袭软管穿刺抽吸103例,采用单盲研究方法,比较传统开颅手术与CT定位微侵袭软管穿刺的治疗效果,分别测定术后3个月Kamafsky行为能力评分,并统计人均住院天数和费用,比较其治疗成本。结果201例患者均完成3个月随访,均无死亡,3个月Karnafsky行为能力评分分别为(50.38±8.24)分和(64.69±9.36)分;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9,P〈0.05)。人均住院天数分别为(18.69±4.56)d和(12.45±2.14)d,人均住院费用分别为(14128.65±742.68)元和(7986.71±562.37)元,采用秩和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55、2.78,均P〈0.05)。结论对于中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CT定位微侵袭软管穿刺抽吸手术能明显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又能缩短病程,降低住院费用,优于传统开颅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开颅血肿清除术 穿刺抽吸术 微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与静滴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疗效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宁 张锋刚 +1 位作者 孙灵梅 高惠萍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32-33,共2页
①目的 评价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HDMP)与静滴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疗效。② 方法 41例GBS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观察组22例应用HDMP和IVIG联合治疗;对照组19例应用IVIG和 地塞... ①目的 评价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HDMP)与静滴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疗效。② 方法 41例GBS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观察组22例应用HDMP和IVIG联合治疗;对照组19例应用IVIG和 地塞米松治疗。③结果 观察组24小时总有效率100%,对照组24小时总有效率57.9%;观察组肌力、行走恢复正常所需时间较常规 组短,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④结论 HDMP与IVIG联合治疗GBS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常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甲基强的松龙 丙种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一例
10
作者 孙桂芳 孙灵梅 邸文会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5年第2期114-114,共1页
关键词 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 溶栓治疗 华法令 阿斯匹林 低分子肝素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脑膜瘤21例临床分析
11
作者 王永胜 孙灵梅 陈琛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5年第4期229-230,共2页
目的分析儿童脑膜瘤的特点,提高对儿童脑膜瘤的诊治水平. 方法对诊断明确的21例脑膜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1例患儿发病年龄1.5岁~13岁,平均9.5岁,男∶女=12∶9,其中脑膜瘤19例,脑膜肉瘤2例;临床表现多为颅内压增高,癫痫发... 目的分析儿童脑膜瘤的特点,提高对儿童脑膜瘤的诊治水平. 方法对诊断明确的21例脑膜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1例患儿发病年龄1.5岁~13岁,平均9.5岁,男∶女=12∶9,其中脑膜瘤19例,脑膜肉瘤2例;临床表现多为颅内压增高,癫痫发作,局灶神经功能缺乏等症状;术前经头颅CT及MRI明确肿物存在;21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17例全切患儿仅1例复发,2例脑膜肉瘤手术大部分切除术后辅助放疗后死亡,平均存活9个月. 结论儿童脑膜瘤早期诊断,行手术全部切除是提高长期生存率的关键,头颅CT及MRI对儿童脑膜瘤早期诊断及复发监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脑膜瘤 临床分析 治疗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喘乐宁加溴化异丙托品微量气泵吸入治疗50例婴幼儿哮喘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姜淑华 孙灵梅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3年第1期40-41,共2页
目的 近年来 ,婴幼儿哮喘发病逐渐增高 ,我们采用喘乐宁加溴化异丙托品微量气泵吸入治疗婴幼儿哮喘 5 0例 ,取得了较好疗效。 方法 对照组采用给氧、纠酸、镇静、吸痰、激素和中药等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上述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喘乐宁... 目的 近年来 ,婴幼儿哮喘发病逐渐增高 ,我们采用喘乐宁加溴化异丙托品微量气泵吸入治疗婴幼儿哮喘 5 0例 ,取得了较好疗效。 方法 对照组采用给氧、纠酸、镇静、吸痰、激素和中药等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上述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喘乐宁和溴化异丙托品微量气泵吸入治疗。用法为 0 5 %喘乐宁溶液 0 2 5ml(含舒喘灵1 2 5mg) ,0 0 2 5 %溴化异丙托品溶液 0 5ml(含溴化异丙托品 0 12 5mg) ,加生理盐水 1 2 5ml配成的混合液 ,采用“医用微型气泵” ,进行吸入治疗 ,每日 2次 ,每次约吸入 10分钟左右 ,共 3天~ 7天。疗效观察 :显效 :3天内症状明显缓解 ,呼吸困难及缺氧状况明显改善 ,哮鸣音基本消失 ,血气分析恢复正常。改善欠佳 :7天内各种症状和体征改善不明显者。 结果 两组疗效结果比较 ,经卡方检验 χ2 =12 0 0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结论 治疗组呼吸困难、缺氧、哮鸣音消失、血气分析恢复方面比对照组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喘乐宁 溴化异丙托品 吸入 婴幼儿 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低钠血症与血浆脑利钠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淑华 孙灵梅 +1 位作者 刘萍 高惠萍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11期819-821,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VE)低钠血症与血浆脑利钠肽(BNP)相关性及对病情发展的影响。方法收集2004年3月-2007年5月在滨州市中心医院确诊的74例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资料。动态观察22例低钠血症Ⅶ患儿病程第1天、第3天及...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VE)低钠血症与血浆脑利钠肽(BNP)相关性及对病情发展的影响。方法收集2004年3月-2007年5月在滨州市中心医院确诊的74例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资料。动态观察22例低钠血症Ⅶ患儿病程第1天、第3天及第7天时血浆BNP和血钠水平,并进行相关性研究。同时与血钠正常的52例Ⅶ患儿及血钠正常非病毒性脑炎患儿18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病程第1天时VE组BN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第3天时,血钠正常的Ⅶ患儿与对照组之间已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低钠血症Ⅶ组明显高于血钠正常Ⅶ组(P〈0.01)低钠血症的三个时间段BNP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低钠血症组各时间段的血钠浓度呈递减,依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低钠血症VE组BNP水平与血钠离子在各时间段具有负相关性。结论BNP参与和导致了Ⅶ低钠血症,并直接经过低钠介导在VE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低钠血症 脑利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M5和E2F-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14
作者 王永胜 孙灵梅 +2 位作者 王宗宝 王志强 贾强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12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MCM5和E2F-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脑胶质瘤组织43例(其中高分化20例,低分化23例)及正常脑组织1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织中MCM5和E2F-1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情况。结果 MCM5和E... 目的探讨MCM5和E2F-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脑胶质瘤组织43例(其中高分化20例,低分化23例)及正常脑组织1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织中MCM5和E2F-1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情况。结果 MCM5和E2F-1在正常脑组织中均呈阴性表达;MCM5在胶质瘤高分化组中阳性表达率为55.0%,在低分化组中阳性表达率为86.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F-1在胶质瘤高分化组中阳性表达率为50.0%,在低分化组中阳性表达率为8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M5和E2F-1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247,P<0.05)。结论 MCM5和E2F-1在胶质瘤中呈阳性表达,且分化程度越低表达越强,说明二者参与了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过程;可作为判断胶质瘤恶性程度的一种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MCM5 E2F-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林-巴利综合征伴肌痛32例临床分析
15
作者 陈琛 孙灵梅 姜淑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5年第9期1163-1163,共1页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肌痛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奇霉素辅助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肺炎支原体患儿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灵梅 卢洁 +2 位作者 王永胜 刘霞 刘玲玲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年第7期1078-1080,共3页
探讨阿奇霉素辅助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就诊并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用阿奇霉素,55例)和观察组(应用阿奇霉素+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治疗,5... 探讨阿奇霉素辅助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就诊并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用阿奇霉素,55例)和观察组(应用阿奇霉素+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治疗,51例),并分析比较两组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表达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儿病情均恢复良好,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前,两组血清炎症因子以及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中炎症指标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潮气量(V-T)、第一秒用力呼出气容量(FEV1)及最高呼气流速(PEF)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支原体肺炎患儿除应用相应抗生素外,可酌情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可降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全身炎症反应,优化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糖皮质激素 肺功能 血清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灵梅 王永胜 刘萍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4期483-483,共1页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低钠血症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及血清IL-13及IgE测定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灵梅 王永胜 刘萍 《中国实用医刊》 2010年第12期60-61,共2页
目的 测定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3、总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以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肺炎支原体... 目的 测定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3、总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以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54例,支气管哮喘患儿48例,正常健康儿童30例,分别进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血清IL-13、总IgE测定.结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的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率、血清IL-13、总IgE升高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接近于支气管哮喘组的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率及血清IL-13、总IgE升高水平.结论 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容易出现喘息症状,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在发病机制方面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诱发儿童哮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感染 儿童支气管哮喘 哮喘患儿 外周血 嗜酸粒细胞计数 血清白细胞介素 IL-13 IgE 粒细胞增高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总免疫球蛋白 高水平 临床诊治 理论依据 健康儿童 发病机制 儿童哮喘 测定 对照组 症状
原文传递
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肺功能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灵梅 王永胜 卢洁 《中国实用医刊》 2018年第4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肺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医院就诊并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96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51例)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地塞米松治疗...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肺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医院就诊并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96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51例)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地塞米松治疗,45例),分析比较两组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表达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病情均恢复良好,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前,两组血清炎症因子及肺功能指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中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潮气量(V-T)、第一秒用力呼出气容量(FEV1)及最高呼气流速(PEF)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除应用相应抗生素外,可酌情合理应用激素,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降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全身炎症反应,优化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糖皮质激素 肺功能 血清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孙灵梅 雷聪聪 程学华 《中国实用医刊》 2020年第9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于滨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患儿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电...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于滨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患儿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对比两组症状恢复时间、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发热、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25.15±3.33)pg/ml]、白细胞介素-10[(14.79±0.65)pg/m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32.13±3.46)、(19.64±0.8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效果较好,可改善炎症状态及血氧水平,缩短症状恢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小儿 电子支气管镜 肺泡灌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