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氏气单胞菌拮抗菌株J2-2的筛选、鉴定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程心怡 孙正祥 +1 位作者 苏应兵 周燚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4,共9页
为筛选对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有潜在抑菌作用的菌株,本研究从湖北公安县泥鳅养殖池塘底泥中分离一株细菌J2-2,对其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抑菌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菌株J2-2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 为筛选对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有潜在抑菌作用的菌株,本研究从湖北公安县泥鳅养殖池塘底泥中分离一株细菌J2-2,对其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抑菌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菌株J2-2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具有抑菌广谱性,对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ella milieri)、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等6种水产病原菌的抑菌直径在9.6~29.5 mm。菌株J2-2的抑菌物质具有较好的酸碱稳定性、热稳定性和蛋白酶K处理的稳定性。电镜结果显示菌株J2-2的发酵产物对维氏气单胞菌的细胞膜结构具有破坏作用。通过LC-MC分析该拮抗细菌可产生至少15种不同的脂肽类化合物如杆菌霉素等。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J2-2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具有耐药性,对克林霉素中度敏感,对大多数抗生素高度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 安全性评价 L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莱斯芽胞杆菌C1B1生防活性及促生作用研究
2
作者 王芳 宁丽平 +4 位作者 邓稳桥 秦菁菁 许秀美 孙正祥 程毅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8-957,共10页
菌株C1B1是实验室前期获得的一株工业大麻内生细菌。本研究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RNA、gyrA基因序列分析明确菌株分类地位,通过平板对峙试验和盆栽试验评估其拮抗、促生性能。结果表明,菌株C1B1属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 菌株C1B1是实验室前期获得的一株工业大麻内生细菌。本研究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RNA、gyrA基因序列分析明确菌株分类地位,通过平板对峙试验和盆栽试验评估其拮抗、促生性能。结果表明,菌株C1B1属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该菌对辣椒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的平板抑制率高达87.22%,盆栽防效为44.4%;且该菌对蜜柚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丝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等7种植物病原菌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经菌株C1B1发酵液及其无菌上清液处理后,辣椒种子发芽率分别提高了20.1%和22.3%;辣椒植株的株高和茎粗分别提高了22.6%和29.1%、15.7%和18.1%。综上,菌株C1B1对辣椒白绢病菌等病原菌拮抗效果良好,并对辣椒作物具有促生效果,具有良好的生防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胞杆菌 辣椒白绢病 生物防治 盆栽试验 促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枯萎病拮抗细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39
3
作者 孙正祥 纪春艳 +1 位作者 李云锋 王振中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3-147,共5页
从采集的香蕉根际土壤中经分离、纯化获得细菌菌株74个,采用对峙培养法,获得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具有强抑制作用的菌株S-1,相对抑制率达76%。抑菌谱测定表明,菌株S-1对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1号小种、番茄枯萎病菌、玉米弯孢叶斑病菌... 从采集的香蕉根际土壤中经分离、纯化获得细菌菌株74个,采用对峙培养法,获得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具有强抑制作用的菌株S-1,相对抑制率达76%。抑菌谱测定表明,菌株S-1对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1号小种、番茄枯萎病菌、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胶孢炭疽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棉花黄萎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西瓜枯萎病菌等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经Biolog系统鉴定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菌株S-1为枯草芽孢杆菌。该菌株理想的培养条件为:PYTG或PDA培养基,26-30℃,pH值7.0-8.0,振荡培养40-48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拮抗细菌 枯草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瓜枯萎病生防菌XG-1的筛选、鉴定及其抑菌作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孙正祥 王丰 +1 位作者 黄玲 周燚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4-328,共5页
从湖北省荆州西瓜植株内分离出内生菌97株,通过平板对峙和抑菌圈法筛选出对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XG-1。该菌株对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棉花黄萎病菌(Ver... 从湖北省荆州西瓜植株内分离出内生菌97株,通过平板对峙和抑菌圈法筛选出对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XG-1。该菌株对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棉花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等5种病原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XG-1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菌株XG-1能使西瓜枯萎病菌菌丝产生明显的畸形,对其孢子的萌发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枯萎病 生防菌 16SrDNA 菌丝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孙正祥 周燚 +2 位作者 鲁红学 章松柏 张长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17093-17094,共2页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及课程考核机制几方面探讨了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最后分析了课程改革取得的效果。
关键词 普通植物病理学 教学研究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菌XG-1对西瓜枯萎病诱导抗性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孙正祥 王丰 周燚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1-75,共5页
以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4种防御酶的活性变化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作为指标,研究内生菌XG-1对西瓜枯萎病的诱导抗性,为阐明XG-1的作用机制及其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以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4种防御酶的活性变化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作为指标,研究内生菌XG-1对西瓜枯萎病的诱导抗性,为阐明XG-1的作用机制及其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经内生菌XG-1菌悬液处理后,西瓜苗叶片的PAL、POD、PPO及CAT活性均高于清水对照。同时接种XG-1菌悬液和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 niveum,FON)的叶片,PAL活性在接种后第4天、第10天出现2次高峰,分别比对照增加1.86倍和1.52倍;POD和PPO活性均在第4天达到最高峰,分别比对照提高52.6%和57.1%;CAT活性在第5天时达到最高峰,比对照提高56.4%。同时接种XG-1菌悬液和枯萎病菌FON后,西瓜苗叶片的MDA含量呈先下降后逐渐上升趋势,第4天时达到最低值,比对照下降33.1%。由此可见,诱导抗病性是菌株XG-1防治西瓜枯萎病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枯萎病 内生细菌 诱导抗病性 防御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中生物活性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孙正祥 王瑞霞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5-90,共6页
概述了食用菌抗病毒蛋白、凝集素、核糖体失活蛋白、免疫调节蛋白的研究现状,提出了食用菌生物活性蛋白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食用菌 抗病毒蛋白 凝集素 核糖体失活蛋白 免疫调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细菌JH-10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孙正祥 王丰 +1 位作者 莫春侨 张长青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46-1151,共6页
从大田油菜植株内获得117个细菌分离物,其中6个菌株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表现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经平板对峙培养和菌核萌发抑制率双重筛选出菌株JH-10,对油菜菌核病菌(S.sclerotio-rum)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导致... 从大田油菜植株内获得117个细菌分离物,其中6个菌株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表现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经平板对峙培养和菌核萌发抑制率双重筛选出菌株JH-10,对油菜菌核病菌(S.sclerotio-rum)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导致菌丝生长缓慢、弯曲、局部断裂,并延迟菌核形成的时间。菌株JH-10发酵液对油菜菌核病的离体叶片接种防效为73.1%,盆栽防效为64.7%。经几丁质平板检测,菌株JH-10发酵液中含有丰富的几丁质酶。本研究结果表明,内生细菌JH-10对油菜菌核病的生物防治具有较大的潜力,为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提供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菌核病 内生细菌 防效 几丁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菌XG1对西瓜根际微生物群落及酶活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孙正祥 王丰 周燚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7-110,共4页
通过分离计数西瓜根际微生物的种群数量及测定根际土壤酶活的变化,研究了生防菌XG-1对西瓜根际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接种生防菌XG-1后20d内,西瓜根际土壤的真菌数量普遍低于对照;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后期差距略有缩小;放线菌的数量... 通过分离计数西瓜根际微生物的种群数量及测定根际土壤酶活的变化,研究了生防菌XG-1对西瓜根际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接种生防菌XG-1后20d内,西瓜根际土壤的真菌数量普遍低于对照;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后期差距略有缩小;放线菌的数量无显著变化。土壤酶活的测定结果表明,接入生防菌XG-1后50d内,根际土壤脱氢酶活性变化较小,处理土壤的脱氢酶活性稍高于对照土壤;土壤脲酶活性在前期低于对照,30d后超过对照;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几乎不受影响,处理土壤与对照土壤的酶活变化曲线都比较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防菌 根际 微生物群落 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YZU-S149的分离鉴定及对西瓜枯萎病的生防作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孙正祥 龙欣钰 +3 位作者 孟祥佳 曹帅 毛国庆 周燚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14-120,共7页
西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引起的一种土传维管束病害,是西瓜(Citrullus lanatus)的主要病害之一。为筛选高效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拮抗细菌,采用稀释涂布法和平板对峙法从对节白蜡(Fraxinus hupe... 西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引起的一种土传维管束病害,是西瓜(Citrullus lanatus)的主要病害之一。为筛选高效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拮抗细菌,采用稀释涂布法和平板对峙法从对节白蜡(Fraxinus hupehensis)的根部及根际分离和筛选西瓜枯萎病菌的拮抗菌株,并测定其抑菌谱、生防特性以及盆栽防效,通过形态特征和16S rDNA序列对其进行鉴定。结果共筛选得到有效菌株50株,其中YZU-S7、YZU-S149和YZU-S146这3株细菌拮抗效果较强,对西瓜枯萎病的抑菌率分别为68.90%、73.51%和75.34%,均具有广谱的抑菌作用和产纤维素酶、蛋白酶及嗜铁素的能力,对水稻纹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玉米茎基腐病菌、马铃薯晚疫病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用菌株YZU-S7、YZU-S149和YZU-S146的发酵液灌根接种西瓜植株,其中YZU-S149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最为显著,其第3次灌根后18d时西瓜植株的病情指数为17.09,而对照植株的病情指数为70.83,其防效达到75.87%。经形态学和16S rDNA分析,将菌株YZU-S149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结果显示菌株YZU-S149对西瓜枯萎病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和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枯萎病 拮抗菌株 生物防治 防效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伯克霍尔德氏菌YZU-S230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效及其促生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正祥 孟祥佳 +3 位作者 龙欣钰 邱美莎 毛国庆 周燚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2期82-88,共7页
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sp.)YZU-S230是长江大学植物与微生物互作研究室前期分离的一株白芨内生细菌,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马铃... 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sp.)YZU-S230是长江大学植物与微生物互作研究室前期分离的一株白芨内生细菌,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等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为筛选用于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拮抗细菌,通过对峙培养、盆栽试验和绿色荧光标记测定了伯克霍尔德氏菌YZU-S230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效和促生作用以及在西瓜体内的定殖动态。结果显示,YZU-S230对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的抑制率达到82.80%,且在温室条件下对西瓜枯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效,同时接种时其防效为30.87%,提前3d接种时其防效为68.40%。经YZU-S230处理后30d,西瓜主蔓长增加了8.7cm,根长增加了3.0cm,地上鲜重增加了6.9g,显著高于对照组。菌株YZU-S230能在西瓜根部稳定定殖,接种后1、3、5、7、9、15、21d其在西瓜根部的定殖量分别为80×10^(5)、120×10^(5)、29×10^(5)、9×10^(5)、1.7×10^(5)、1.4×10^(5)、1.2×10^(5)cfu/g。结果表明,菌株YZU-S230在防治西瓜枯萎病方面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枯萎病 生防细菌 促生作用 定殖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剂及其混配剂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毒力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正祥 邓乐 +1 位作者 张长青 周燚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7期1606-1608,共3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药剂及其混配剂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室内毒力,旨在筛选有效防治核盘菌的药剂及其混配剂,为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提供重要参考。结果表明,咪鲜胺锰盐对核盘菌的毒力最高,其EC50值为0.06...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药剂及其混配剂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室内毒力,旨在筛选有效防治核盘菌的药剂及其混配剂,为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提供重要参考。结果表明,咪鲜胺锰盐对核盘菌的毒力最高,其EC50值为0.067 6μg/m L;丙环唑次之,EC50值为0.098 9μg/m L;菌核净、腐霉利、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异菌脲EC50值在0.1-0.5μg/m L之间;百菌清的EC50值为0.706 1μg/m L。咪鲜胺锰盐和百菌清以配比2∶1时增效系数为2.179 5,咪鲜胺锰盐与甲基硫菌灵以配比1∶3时增效系数为2.952 7,咪鲜胺锰盐与菌核净以配比1∶1时增效系数为1.537 2。在防治油菜菌核病时,建议轮换使用咪鲜胺锰盐、丙环唑单剂及上述筛选出的混配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杀菌剂 毒力 混配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瘟病生防细菌的筛选及其防效测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正祥 郑通文 +3 位作者 毛国庆 刘璐 陈东 周燚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115-121,共7页
为筛选得到对稻瘟病有良好防效的拮抗细菌,为稻瘟病的生物防治提供更多的菌源。采用稀释涂布法从对节白蜡(Fraxinus hupehensis Chiu,Shang et Su)及其根际分离细菌,通过平板对峙、离体叶片试验和盆栽试验筛选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 为筛选得到对稻瘟病有良好防效的拮抗细菌,为稻瘟病的生物防治提供更多的菌源。采用稀释涂布法从对节白蜡(Fraxinus hupehensis Chiu,Shang et Su)及其根际分离细菌,通过平板对峙、离体叶片试验和盆栽试验筛选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的拮抗菌株,测定其产胞外酶活性,并经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从对节白蜡及其根际共分离得到193株细菌,经平板筛选得到7株对稻瘟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细菌,其抑制率为62.53%~75.47%,其中菌株YZU-S033和YZU-S061对稻瘟病菌的抑制率最高,在离体叶片试验中对稻瘟病的防效较强,分别为81.7%和69.4%。在盆栽试验中,菌株YZU-S033和YZU-S061的菌体悬浮液显著降低了稻瘟病的发病率,减轻了该病害的发病程度,其防效分别可达69.8%和64.0%,与对照药剂(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的防效相当。这2株拮抗细菌均能产生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其中YZU-S061还可分泌嗜铁素。经系统发育分析将菌株YZU-S033和YZU-S061均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结果表明菌株YZU-S033和YZU-S061对稻瘟病均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生防细菌 离体叶片试验 胞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Chitinase-Producing Strain V-8 on Controlling Cotton Fusarium Wilt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正祥 周燚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11期2306-2310,共5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screen endophytic bacteria which is antag- onistic to cotton Fusarium wilt. [Method] Fresh cotton plants collected from cotton- growing areas in Jingzhou City, Hubei Province were used ...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screen endophytic bacteria which is antag- onistic to cotton Fusarium wilt. [Method] Fresh cotton plants collected from cotton- growing areas in Jingzhou City, Hubei Province were us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to isolate endophytic bacteria. Through chitinase test and co-culturing both micro-or- ganisms side by side on the same PDA culture plate, antagonistic strains to cotton Fusarium wilt were screened. [Result] A total of 83 bacterial isolates were obtained from cotton plants grown in the fields, six of which were chitinase-productive bacte- ria. Through chitinase test and co-culturing both micro-organisms side by side on the same PDA culture plate, strain V-8 which had the strongest antagonistic effect on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vasinfectum was screened. Strain V-8 had a wider anti- fungal spectrum with certain inhibitory effect on all the six important pathogenic fungi including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niveum; it colonized stably in the rhizospheric soil of cotton, with a colonization density of up to 6.2x10s cfu/g fifty days after inoc- ulation; the relative effect on controlling cotton Fusarium wilt in pot test was 73.2%.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strain V-8 had great potential 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cotton Fusarium wilt and could be taken as a substantial material for the cloning of chitinase genes. [Conclusion] 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provides bases for the control of cotton fusarium wilt, as well as the exploitation of endophytic bac- teria resources in cott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biological pestici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TINASES Endophytic bacteria Cotton Fusarium-wilt COLON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正祥 周燚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00-101,106,共3页
笔者经过近几年的《农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实践,对该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教学探索与思考,包括改进教学方式、理论联系实际、引入学科前沿、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及完善课程考试体系几个方面,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农业微生物学 课程体系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实践与体会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正祥 鲁红学 金缘 《求知导刊》 2018年第12期115-116,共2页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我国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文章个绍了近年来长江大学在“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上的改革情况。结果表明,这些改革措施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增强...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我国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文章个绍了近年来长江大学在“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上的改革情况。结果表明,这些改革措施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为今后哥畏农业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植物病理学” 教学改革 课程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D61-A对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正祥 曹帅 +3 位作者 王蓝琴 刘艳华 秦群英 陈冰冰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13-120,共8页
为探究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D61-A对水稻促生长作用及对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通过菌悬液灌根处理,并于水稻苗期采集水稻样品,测定株高、根长、鲜重及干重,分蘖期采集根际土壤样品,提取土壤中的总DNA并使用高通量测序(... 为探究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D61-A对水稻促生长作用及对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通过菌悬液灌根处理,并于水稻苗期采集水稻样品,测定株高、根长、鲜重及干重,分蘖期采集根际土壤样品,提取土壤中的总DNA并使用高通量测序(Illumina MiSeq)技术对水稻根际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D61-A对水稻有促生长作用,D61-A处理组茎长和鲜重显著大于对照组,分别增加了23.19%和15.02%;经D61-A处理的水稻根际土壤细菌Sobs指数、Chao指数、Shannon指数和Coverage指数均高于对照组,且Sobs指数和Chao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D61-A处理后水稻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更丰富;PCoA分析结果显示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细菌群落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分析和多物种差异性检验显示,经D61-A处理后细菌数目显著增加,丰富了根际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其中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为水稻根际土壤的主要优势菌群。结果表明贝莱斯芽孢杆菌D61-A具有较大的生防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促生长 土壤细菌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在《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中的探索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正祥 周燚 邓建新 《湖北农机化》 2021年第7期86-87,共2页
高等教育是一项育人和育才兼并的过程,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还应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和人格品质的健全培养。本文将探索课程思政在《农业植物病理学》中的教学模式,总结一套可推广和应用的课程思政教学... 高等教育是一项育人和育才兼并的过程,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还应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和人格品质的健全培养。本文将探索课程思政在《农业植物病理学》中的教学模式,总结一套可推广和应用的课程思政教学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农业植物病理学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菌SZ-1的定殖力及其对姜瘟病的防效
19
作者 孙正祥 王丰 +2 位作者 张昊 邓乐 周燚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4-137,共4页
从无病的生姜块根中分离筛选出1株对姜瘟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有较强抑制作用的内生菌SZ-1;通过利福平标记研究其在生姜根际的定殖动态;测定了菌株SZ-1发酵液对姜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株SZ-1对番茄青枯病菌(Pesudmonas s... 从无病的生姜块根中分离筛选出1株对姜瘟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有较强抑制作用的内生菌SZ-1;通过利福平标记研究其在生姜根际的定殖动态;测定了菌株SZ-1发酵液对姜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株SZ-1对番茄青枯病菌(Pesudmonas solanacearumSmith)、魔芋软腐病菌(Erwinia carotovora var.carotovora)及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等6种病原菌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菌株SZ-1在生姜根际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接种50d后从根际回收的数量为4.6×105cfu/g。灌根接种30d后,姜瘟病的发病率为23.47%,病情指数为12.56,而对照发病率为89.63%,病情指数为31.52,相对防治效果为6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瘟病 内生菌 定殖力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rification of Antifungal Protein from Biocontrol Strain XG-1 against Fusarium Wilt of Watermelon
20
作者 孙正祥 周燚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3年第3期407-410,共4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solate and purify the antifungal protein against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niveum (FON) from Bacillus subtilis XG-I. [Method] The crude protein was obtained by using fractional precip...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solate and purify the antifungal protein against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niveum (FON) from Bacillus subtilis XG-I. [Method] The crude protein was obtained by using fractional precipitation with am- monium sulfate, then chromatography using both DEAE-Sepharose FF anion ex- change and Sephacryl S-100 gel filtration columns was adopted for further purifica- tion of the protein, followed by MALDI-TOF-MS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at- tained protein which was antagonistic to FON. [Result] The result from MALDI-TOF- MS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the antifungal protein extracted from strain XG-1 was highly homologous to the flagellin (gi114278900) deriving from B. subtilis, with a pro- tein score of 248 and a coverage rate of 63%. It was thus speculated that this an- tagonistic protein was a kind of flagellin with a molecular mass of 30.6 kD. [Conclusion] 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clarifying the mechanisms of the action of strain XG-1 as well as important references for the preven- tion and control of watermelon Fusarium wi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melon Fusarium wilt Bacillus subtilis Antagonistic prote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