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以具身认知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4
1
作者 范蔚 孙榕谦 杨霞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0-57,共8页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亟需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改革需进一步厘清课堂教学的内在机理、促进教师专业能力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身认知理论以重新审视身体与认知关系的新视角为课堂教学...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亟需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改革需进一步厘清课堂教学的内在机理、促进教师专业能力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身认知理论以重新审视身体与认知关系的新视角为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具身认知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张教师应提升数字素养,创设具身学习环境;学生要提高主观能动性,增强具身性学习体验;除此之外,还应促进纸质教材创新,推动数字教材开发;推进教学媒体身体皈依,实现“技术无痕”具身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具身认知 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校社协同育人中教师角色的重塑与调适 被引量:9
2
作者 范蔚 孙榕谦 杨霞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5-22,共8页
随着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深入推进,个体行为与社会预期不一致加剧了教师的角色焦虑,应然角色与实然角色的错位加重了教师的角色负担,角色边界模糊引发了教师角色泛化。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要求教师成为联结多元... 随着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深入推进,个体行为与社会预期不一致加剧了教师的角色焦虑,应然角色与实然角色的错位加重了教师的角色负担,角色边界模糊引发了教师角色泛化。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要求教师成为联结多元育人主体的沟通者、整合协同育人力量的组织者、规划协同育人方案的领导者。对此,需要教师深化角色认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明确角色定位,学会自我“减负”。同时,建立以教师为联结的协同育人理念,创设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支持环境,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制度保障,培育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教师队伍,为教师角色的调适提供外部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社协同育人 教师角色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求不确定中的确定:数字全球化时代的文明转型与教育变革 被引量:3
3
作者 杨霞 范蔚 孙榕谦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0-130,共11页
当前,人类社会正在进入数字全球化时代。数字全球化本身所蕴含的“不确定性”在教育领域中呈现,推动教育系统的运转也被迫陷入一种不确定性情境之中,并与教育本身的“确定性”形成巨大的张力。随之而来的是教育面临信仰、知识、城乡教... 当前,人类社会正在进入数字全球化时代。数字全球化本身所蕴含的“不确定性”在教育领域中呈现,推动教育系统的运转也被迫陷入一种不确定性情境之中,并与教育本身的“确定性”形成巨大的张力。随之而来的是教育面临信仰、知识、城乡教育公平以及主体等方面的诸多挑战,这些挑战对当前的教育秩序和治理体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因此,需要以时代为观照,以不确定性为导向,对当下的各种教育挑战进行重新思考,并系统性地提出应对举措: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于人文教育思想夯实教育信仰根基;基于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教育公平;基于有意义的学习构建新型知识观,实现知识的“有-用”结合;回到教育原点,重新认识和思考“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全球化 文明转型 教育变革 教育公平 知识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教育背景下个性化学习特征及保障机制
4
作者 范蔚 孙榕谦 杨霞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99-106,共8页
智能教育时代为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实现提供了无限可能,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及智能教育产品的不断优化为个性化学习赋能.从个性化学习的历史回溯、基本内涵两方面探明个性化学习的本质,指出当前智能教育背景下,个性化学习进程中呈现出学... 智能教育时代为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实现提供了无限可能,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及智能教育产品的不断优化为个性化学习赋能.从个性化学习的历史回溯、基本内涵两方面探明个性化学习的本质,指出当前智能教育背景下,个性化学习进程中呈现出学习分析可预测性、资源推送针对性以及学习诊断精准性、学习评价科学性等特征.未来要进一步实现智能技术对个性化学习的赋能,需建立规范的个性化学习体系,创设完备的个性化学习设施,构建个性化学习协同共同体,探索高效个性化学习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教育 个性化学习 智能技术 保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从知识逻辑走向学生逻辑的初中地理教学
5
作者 孙榕谦 范蔚 杨霞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99-103,共5页
地理教学对知识逻辑的偏重,有利于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适合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但也可能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不够深入,学生已有认知和新知识间联系不紧密、学生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缺乏必要条件、不利于其核... 地理教学对知识逻辑的偏重,有利于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适合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但也可能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不够深入,学生已有认知和新知识间联系不紧密、学生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缺乏必要条件、不利于其核心素养的培养等问题。新时代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育人方式等方面呼唤从知识逻辑到学生逻辑的地理教学转变,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成长规律进行教学改革。基于学生逻辑的地理教学,应设计多层次地理任务以使学生能深度学习地理知识,课程的内容要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积极开展地理实践,强化学生地理实践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逻辑 学生逻辑 地理教学 课程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批判性思维素养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苏瑜 茶世俊 孙榕谦 《昭通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17-123,共7页
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批判性思维素养可分为对批判性思维结构化知识的敏感性、批判性思维意识、批判性思维习惯三个方面,目前研究较弱的是第一方面,而提升这方面素养的基础是对结构化的批判性思维知识的准确理解。基于相关文献,结合师... 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批判性思维素养可分为对批判性思维结构化知识的敏感性、批判性思维意识、批判性思维习惯三个方面,目前研究较弱的是第一方面,而提升这方面素养的基础是对结构化的批判性思维知识的准确理解。基于相关文献,结合师范生特点,可将其理解为“双层五角”框架,即在自我检视与对外辨析两个层面的独立思考习惯、开放包容态度、逻辑合理性检视、真伪判断及理性、公正、创造性的信念或行动。如果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具备批判性思维素养,能为自身未来成长为反思型教师打好认知基础,入职后能更好地引领中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且有助于促进中学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 批判性思维素养 价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学习者身份的双重面向与主体形塑 被引量:8
7
作者 杨霞 范蔚 孙榕谦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9-24,共6页
数字时代技术以不同形式渗透到教育领域,促逼学习场景从线下物理场域转向“线下+线上”虚实融合的场域。学习者身处虚拟与现实融合的学习场景,其身份出现了实体与虚体的双重面向。数字化技术正从不同方向挑战和支配学习者的身份,引发不... 数字时代技术以不同形式渗透到教育领域,促逼学习场景从线下物理场域转向“线下+线上”虚实融合的场域。学习者身处虚拟与现实融合的学习场景,其身份出现了实体与虚体的双重面向。数字化技术正从不同方向挑战和支配学习者的身份,引发不同维度的矛盾冲突,如,身份展演遭遇混乱、责任边界较为模糊、情感认同受到削弱等。为避免学习者深陷“身份困境”,保障学习者身份的完整性,弘扬学习者的主体性,教育者需要帮助学习者明确“识别—投射”的主体身份认同维度,构建“跨界—划界”的主体责任承担思维,形成“互动-守护”的主体身份情感共同体。重塑数字时代学习者的主体身份,才能实现虚体与实体的共进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主体身份 虚体 主体形塑 共进共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