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液相色谱-电雾式检测器法测定托吡酯片中主要成分及杂质含量
1
作者 黄小琴 季大伟 +1 位作者 仇雅静 孙枫涛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2期71-74,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托吡酯片中主要成分及杂质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电雾式检测器(HPLC-CAD)法。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Sun Fire C_(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水溶液(35∶65,V/V),流速为1.0 m L/min,柱温为35℃,雾化... 目的建立测定托吡酯片中主要成分及杂质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电雾式检测器(HPLC-CAD)法。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Sun Fire C_(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水溶液(35∶65,V/V),流速为1.0 m L/min,柱温为35℃,雾化温度为35℃,过滤常数为3.6 s,幂率为1.0,采样频率为10 Hz,进样量为10μL。结果托吡酯质量浓度在0.05~1.0 mg/m 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56),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1μg/m L和3μg/m 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2.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9%,RSD为1.19%(n=9)。3批样品中托吡酯含量为97.98%~98.96%,杂质总量为0.25%~0.3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托吡酯片中主要成分及杂质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电雾式检测器法 托吡酯 杂质 含量测定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用于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的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枫涛 《北方药学》 2014年第10期40-41,共2页
目的:对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用于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行妇科手术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把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予以左旋布比卡因行硬膜外麻醉... 目的:对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用于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行妇科手术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把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予以左旋布比卡因行硬膜外麻醉,对照组予以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38%,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布比卡因在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效果优于罗哌卡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 妇科手术 硬膜外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药房开展全程化药学服务的思考
3
作者 孙枫涛 《科技视界》 2017年第24期162-162,165,共2页
目的:思考医院药房全程化药学服务开展方式,提升医院药房服务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式,通过相关数据研究,阐述医院药房开展全程化药学服务的重要性,同时思考医院药房开展全程化药学服务具体措施。结果:医院药房开展全程化药... 目的:思考医院药房全程化药学服务开展方式,提升医院药房服务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式,通过相关数据研究,阐述医院药房开展全程化药学服务的重要性,同时思考医院药房开展全程化药学服务具体措施。结果:医院药房开展全程化药学服务后,患者对于医院药学服务满意态度明显提升。结论:今后我院要更为明确医院药房开展全程化药学服务得到中医意义,在医院药房大范围推广实施全程化药学服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药房 全程化药学服务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坦克用高压两级式矢量控制策略研究
4
作者 陈华杰 郝振洋 +4 位作者 向洋 孙枫涛 贾宇琪 崔文君 陆育良 《微电机》 2021年第11期63-69,102,共8页
在坦克供电系统中一般为电压等级为900 V直流母线电压,传统SVPWM策略需采用两电平高压变频器,以增加功率管数量来承受系统的高压,带来了器件的均压、均流等问题,同时输出电压中谐波含量较高,功率管开通关断也会引入较大的电压尖峰。因此... 在坦克供电系统中一般为电压等级为900 V直流母线电压,传统SVPWM策略需采用两电平高压变频器,以增加功率管数量来承受系统的高压,带来了器件的均压、均流等问题,同时输出电压中谐波含量较高,功率管开通关断也会引入较大的电压尖峰。因此,本文先针对SVPWM输出的PWM波谐波进行了分析,得到了针对THD的最优调制比。提出前级BUCK变换器,后级为三相全桥逆变器两级式拓扑,对比分析两级式拓扑的控制策略与传统单级式控制策略在高压条件下的性能优劣。最后,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结果显示两级式拓扑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策略相比于传统基于三相全桥逆变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策略,THD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系统 谐波分析 最优调制比 两级式 矢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航空发电机系统的闭环I/f控制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郝振洋 孙枫涛 +2 位作者 季志豪 景新元 曹鑫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210,共18页
航空发动机起动发电系统要求在热机与冷机情况不同负载转矩未知且突变明显时都能够可靠起动,且要求起动时间尽可能短。传统的永磁同步电机开环I/f控制方法存在转速调节时间长、电流利用率低、给定电流与负载转矩不匹配时易发生失步现象... 航空发动机起动发电系统要求在热机与冷机情况不同负载转矩未知且突变明显时都能够可靠起动,且要求起动时间尽可能短。传统的永磁同步电机开环I/f控制方法存在转速调节时间长、电流利用率低、给定电流与负载转矩不匹配时易发生失步现象等问题,因此并不适用于航空发动机起动发电系统。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瞬时功率检测的改进闭环I/f控制策略,通过检测瞬时有功功率的扰动量对给定电流矢量的角速度进行补偿,增加系统阻尼转矩分量,加快转速收敛;通过检测瞬时无功功率调节电流矢量幅值,使电机工作在最大转矩/电流比状态,适应负载转矩的突变。同时建立了基于小信号的线性化模型,对传统开环I/f与改进闭环I/f控制方法的稳定性及鲁棒性进行了分析,选取了合适的阻尼补偿系数。最后通过仿真及试验验证了改进闭环I/f起动控制方法可以减小升速阶段转速波动约±60 r/min,减小转速达到稳定的收敛时间约0.3 s,提高电流利用率约20%,且能够适应航空发动机起动发电系统中未知且突变的负载转矩,及时对给定电流进行调整,不再会出现失步现象,实现可靠起动,可以有效地应用在航空发动机起动发电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动发电系统 永磁同步电机 I/f控制方法 根轨迹分析 瞬时功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