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BV感染孕妇早期胆汁酸谱检测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许宏辉 付旭峰 +4 位作者 印永祥 赵军 贾笑天 孙敏雅 张岩 《肝脏》 2024年第3期327-331,369,共6页
目的探讨HBV感染孕妇早期胆汁酸谱检测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86例HBV感染孕妇,根据ICP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单纯HBV组(124例)和HBV并发ICP组(62例),收... 目的探讨HBV感染孕妇早期胆汁酸谱检测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86例HBV感染孕妇,根据ICP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单纯HBV组(124例)和HBV并发ICP组(62例),收集两组孕妇一般资料及妊娠早期围保肝生化指标和胆汁酸谱检测结果,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V感染孕妇并发ICP的主要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预测诊断效能。结果与HBV组比,HBV并发ICP组AST[(46.60±38.98)U/L比(30.97±31.49)U/L,P=0.004]、ALT[(50.80±36.81)U/L比(40.32±29.45)U/L,P=0.037]、DBil[(6.07±2.34)μmol/L比(4.73±1.83)μmol/L,P<0.001]、TBA[(16.98±2.48)μmol/L比(6.01±2.34)μmol/L,P=0.010]明显升高,CA[(0.59±0.49)μmol/L比(0.40±0.34)μmol/L,P=0.007]、GCA[(2.41±1.04)μmol/L比(1.52±0.70)μmol/L,P<0.001]、GDCA[(0.92±0.35)μmol/L比(0.67±0.37)μmol/L,P<0.001]、GCDCA[(2.14±0.89)μmol/L比(1.67±0.56)μmol/L,P<0.001]也升高,且AST、DBil、GCA、GDCA、GCDCA为HBV并发ICP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AST、DBil、GCA对HBV并发ICP诊断价值较高(分别AUC 0.747、0.725、0.761);GCDCA、GDCA的诊断价值一般(AUC 0.667、0.688)。结论胆汁酸谱GCA、GCDCA、GDCA亚型升高及AST、DBil升高均是HBV感染孕妇并发ICP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且GCA的预测诊断价值最高,临床应结合肝功能指标综合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胆汁酸谱检测 胆汁酸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术式行子宫切除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孙敏雅 张红 《实用医药杂志》 2011年第3期225-226,共2页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最为常用的手术之一,随着微创外科概念的引入和腔镜技术的发展,子宫切除术得以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手术途径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衍生出许多新的手术方法,也由此而产生了一些疑问和争议[1].目前临床进行子宫切除术的途径...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最为常用的手术之一,随着微创外科概念的引入和腔镜技术的发展,子宫切除术得以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手术途径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衍生出许多新的手术方法,也由此而产生了一些疑问和争议[1].目前临床进行子宫切除术的途径主要有如下4种:阴式子宫切除术(TVH)、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腹腔镜子宫切除术(LTH)和经腹子宫切除术(TAH).这几种途径的子宫切除术各具优点和局限性,因而各有其适应证和禁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式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 经腹全子宫切除术 子宫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基细胞学检查在诊断宫颈疾病中的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敏雅 邹文燕 《实用医药杂志》 2006年第9期1047-1048,共2页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在诊断宫颈疾病中的价值。方法2005-05~11对250例宫颈病变患者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另200例患者进行传统涂片细胞学诊断,同时对其进行阴道镜下活检,对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液基细胞学检查和传统涂片细胞...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在诊断宫颈疾病中的价值。方法2005-05~11对250例宫颈病变患者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另200例患者进行传统涂片细胞学诊断,同时对其进行阴道镜下活检,对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液基细胞学检查和传统涂片细胞学诊断在低度鳞病上皮肉病变(LSIL)中的检出率符合率分别为81.58%和46.67%(P<0.025),在高度鳞状上皮肉病变(HSIL)中的检出率符合率分别为91.30%和47.62%(P<0.05)。结论液基细胞学检查可及早发现癌前病变,作为宫颈癌的筛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 液基细胞学 阴道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早期血脂+子宫动脉舒张早期切迹检测对早发型子痫前期的预测效果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敏雅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0年第7期117-117,123,共2页
目的探讨早发型子痫前期在孕早期血脂检测基础上,同时联用子宫动脉舒张早期切迹进行预测的价值。方法选取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40例,均为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设为子痫前期组,同期收集正常妊娠产妇4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 目的探讨早发型子痫前期在孕早期血脂检测基础上,同时联用子宫动脉舒张早期切迹进行预测的价值。方法选取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40例,均为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设为子痫前期组,同期收集正常妊娠产妇4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脂指标LDL、TC、HDL、TG水平。同时,以TG不同水平有无子宫动脉舒张早期切迹作为观察项,对比早发型子痫前期率。结果子痫前期组与对照组TC、HDL无差异(P>0.05),但TG、LD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G<1.61mmol/L,同时无子宫动脉舒张早期切迹检出的患者,无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生;TG≥1.61mol/L,且同时有子宫动脉舒张早期切迹检出的患者,早发型子痫前期28例,占比为70.00%,其它16例,早发型子痫前期5例,占比为3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孕早期对血脂特别是TG、LDL进行检测,可有效发挥对早发型子痫前期预测的作用,同时,采用血脂与子宫动脉舒张早期切迹联合进行检测的形式,可进一步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型子痫前期 血脂水平 子宫动脉舒张早期切迹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在危重病”信息化管理在产科质量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赵紫榆 周小金 +4 位作者 汤月萍 胡玲卿 孙敏雅 许倩 陈嘉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3年第4期45-47,共3页
目的研究"潜在危重病"信息化管理模式在产科质量管理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方法建立"潜在危重病"评分标准和信息管理平台,对3 269例孕妇进行评分管理,并与普通住院组比较病情预警时间。结果 "潜在危重病"... 目的研究"潜在危重病"信息化管理模式在产科质量管理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方法建立"潜在危重病"评分标准和信息管理平台,对3 269例孕妇进行评分管理,并与普通住院组比较病情预警时间。结果 "潜在危重病"评分法对病情评估具备鉴别能力(敏感性73.72%,特异度92.21%),其信息化管理手段能有效缩短病情预警时间(P<0.01),保障患者安全。结论 "潜在危重病"信息化管理能有效保障产科患者安全,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危重病 病情 预警 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在危重病”信息识别管理模式初探 被引量:9
6
作者 周小金 赵紫榆 +4 位作者 汤月萍 胡玲卿 孙敏雅 王相峰 陈嘉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2年第1期13-14,共2页
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标准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建立"潜在重危病"信息化识别模式,达到缩短预警时间、及早发现和处置危重病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目的。
关键词 潜在危重病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信息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对“计划性剖宫产”单病种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赵紫榆 周小金 +3 位作者 胡玲卿 顾燕芳 孙敏雅 陈嘉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4年第1期123-124,共2页
目的研究临床路径的信息化管理对单病种管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计划性剖宫产"单病种入组标准的孕妇855例实施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并与同期传统诊疗组比较,分析其在单病种效率效益指标(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抗菌... 目的研究临床路径的信息化管理对单病种管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计划性剖宫产"单病种入组标准的孕妇855例实施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并与同期传统诊疗组比较,分析其在单病种效率效益指标(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抗菌药物费用、检查化验费用及耗材费用)的作用。结果与传统诊疗组比较,临床路径的信息化管理,能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天:6.8±1.30比7.9±1.39,P<0.01),降低平均住院费用(元:6 305.7±744.54比7 106.8±753.26,P<0.01)、抗菌药物费用减少(元:521.5±209.26比614.30±218.93,P<0.01)和检查检验费用(元:1 074.6±415.95比1 395.3±431.39,P<0.01)。但耗材使用未降低(元:461.1±52.98比460.7±53.03,P=0.901),系由此类医疗成本已接近"刚性底线"所致。结论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可以改善医疗服务流程,规范临床诊疗、优化单病种效率效益指标,有效降低医疗成本,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计划性剖宫产 单病种 平均住院日 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良性肿瘤”日间手术管理和医保结算模式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赵紫榆 胡玲卿 +3 位作者 顾燕芳 孙敏雅 查兰芬 陆肖玮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7年第2期53-54,82,共3页
目的 :建立"乳腺良性肿瘤"日间手术管理和医保结算模式,并探讨该模式的管理效果。方法 :对"乳腺良性肿瘤"开展日间手术,通过再造诊疗流程和医保结算方法,不断优化单病种诊治效率和效益,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结果:日... 目的 :建立"乳腺良性肿瘤"日间手术管理和医保结算模式,并探讨该模式的管理效果。方法 :对"乳腺良性肿瘤"开展日间手术,通过再造诊疗流程和医保结算方法,不断优化单病种诊治效率和效益,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结果:日间手术运行以来,"乳腺良性肿瘤"平均住院日缩短了3.16天,次均费用降低了32.0%(1579.56元)。结论 :单病种日间手术管理和医保结算模式的建立,优化了医疗运行效率和效益指标,有效缓解了该病种"住院难、住院贵"的问题,并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手术 管理模式 管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质量督导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9
作者 汤月萍 赵紫榆 孙敏雅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1年第5期56-57,共2页
卫生部《2011年医疗服务监管重点工作安排》中强调要“建立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检查制度,探索医疗质量安全监管的有效途径”。我院在原有管理模式基础上重点对医疗质量督导的工作模式进行了新的探索,具体措施如下:
关键词 医疗质量 质量管理 督导 应用 医疗服务监管 专项检查 质量安全 安全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部门联合督导在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敏雅 张岩 +6 位作者 过伟华 赵紫榆 彭伊婧 孙琰 刘敏 唐一鸣 姚荧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1年第2期214-216,共3页
目的: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医疗质量监管方法,强化PDCA管理环节,规范医疗行为,规避医疗风险,不断改进和提升质量管理效果。方法:采取医护药及临床专家多部门联合质量督导方式,定期对各临床科室进行质量督查和指导。结果:医疗行为进一步规范... 目的: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医疗质量监管方法,强化PDCA管理环节,规范医疗行为,规避医疗风险,不断改进和提升质量管理效果。方法:采取医护药及临床专家多部门联合质量督导方式,定期对各临床科室进行质量督查和指导。结果:医疗行为进一步规范,医疗质量有效提升,无痛分娩率上升,危重症人数比例提高,微创手术占比上升,剖宫产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管理部门多科协作管理模式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改变过去检查只发现问题,不注重整改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督导 多部门协作 持续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地区179例21-三体综合征胎儿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崔玉 孙敏雅 +3 位作者 肖建平 张剑萍 杨岚 石锦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24期90-93,共4页
目的分析21-三体综合征确诊胎儿的产前诊断结果,探讨21-三体综合征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 2011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产前诊断中心通过染色体核型确诊21-三体胎儿共179例,收集病历,综合分析孕妇年龄、血清学筛查、高通量基因测序产前筛... 目的分析21-三体综合征确诊胎儿的产前诊断结果,探讨21-三体综合征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 2011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产前诊断中心通过染色体核型确诊21-三体胎儿共179例,收集病历,综合分析孕妇年龄、血清学筛查、高通量基因测序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B超检查结果。结果 179例确诊21-三体综合征胎儿的孕母中,高龄29例,占16. 20%;血清学筛查异常58例,占32. 40%;无创胎儿DNA检测(NIPT)高风险直接产前诊断57例,占31. 84%;超声指标异常29例,占16. 20%。结论对高龄、血清学筛查高风险、超声异常和NIPT高风险等高危孕妇进行产前诊断,能更有效地发现21-三体综合征,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三体综合征 血清学筛查 产前超声诊断 无创胎儿DNA检测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胎妊娠358例中不同受孕方式围产结局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淑凤 孙敏雅 肖建平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3期531-535,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受孕方式在双胎妊娠中围产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通过胚胎移植受孕双胎204例作为胚胎移植组,并将154例自然受孕双胎作为自然受孕组,比较其围产结局。结果两组在年龄...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受孕方式在双胎妊娠中围产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通过胚胎移植受孕双胎204例作为胚胎移植组,并将154例自然受孕双胎作为自然受孕组,比较其围产结局。结果两组在年龄、孕次、产科高危评分、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平均体质量、总体质量、悬浮少白红细胞及血浆输血人数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及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中,孕妇年龄、高危评分、新生儿总体质量、受孕方式、产后出血、早产及输血人数及产后出血量的比较中,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胚胎移植组中,双胎妊娠行剖宫产手术需采取其他辅助措施、甚至子宫切除较自然受孕组双胎多(P<0.05)。两组分娩孕周及有无宫腔操作史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衡孕周后发现,胚胎移植双胎在35~36^(+6)周[(5041.26±588.77)g比(4847.46±595.94)g]及37~38^(+6)周[(5442.7±475.91)g比(5264.38±498.75)g]中分娩新生儿体质量均较自然受孕双胎体质量偏大(P<0.05)。两组产科合并症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胎盘粘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胚胎移植双胎较自然受孕双胎妊娠并发症增加,主要表现在妊娠期糖尿病、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胎盘粘连、产后出血及剖宫产手术时需要多种辅助手段降低产后出血等方面,孕期应加强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双胎 妊娠结局 胚胎移植 自然受孕 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MCDA) 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DC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非计划再次手术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顾燕芳 赵紫榆 +2 位作者 孙敏雅 过伟华 韦玮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7年第6期28-30,共3页
目的:分析医院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情况,思考改进举措,保障医疗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13~2015年医院发生的非计划再次手术,分析其发生率、发生原因、科室及人员分布等。结果:3年间医院共发生非计划再次手术34例,发生率为0.10%,近3年总... 目的:分析医院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情况,思考改进举措,保障医疗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13~2015年医院发生的非计划再次手术,分析其发生率、发生原因、科室及人员分布等。结果:3年间医院共发生非计划再次手术34例,发生率为0.10%,近3年总体呈下降趋势(p=0.0195),但是各年度间差异无显著性(P=0.1158);非计划再次手术原因妇科分别为腹腔内出血、膀胱阴道瘘、输尿管瘘、切口疝和子宫切口愈合不良,产科分别为产后出血、腹壁切口血肿、腹壁切口裂开、术后伤口感染和子宫下段血肿,乳腺科均为术后胸壁伤口积血,计划生育科为小型剖宫取胎术后疤痕愈合不良;非计划再次手术原因中,纯技术因素占58.82%(20/34),技术和责任因素共存占38.24%(13/34),1例为纯责任因素,占2.94%;首次手术医务人员技术职称以高级为主。结论:该院非计划再次手术率处于国内较低水平。把握围术期管理重点,注意手术操作技巧把控,加强对重点人员监管,有助于降低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非计划再次手术 手术安全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晚期母儿维生素D水平与重度子痫前期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孙敏雅 朱燕 肖建平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900-2902,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母儿维生素D水平与重度子痫前期(severe preeclamsia,SPE)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2月在该院定期产检,符合重度子痫前期诊断标准的孕妇33例,为观察组;正常孕妇36例,为对照组。于分娩时分别抽取产妇...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母儿维生素D水平与重度子痫前期(severe preeclamsia,SPE)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2月在该院定期产检,符合重度子痫前期诊断标准的孕妇33例,为观察组;正常孕妇36例,为对照组。于分娩时分别抽取产妇肘上静脉血、脐静脉血各2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别检测血清25-(OH)D水平。结果:观察组母血25-(OH)D水平(29.17±9.18)nmol/L与对照组母血25-(OH)D水平(44.14±16.30)n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脐血25-(OH)D水平(37.13±11.69)nmol/L与对照组脐血25-(OH)D水平(40.12±14.69)n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孕妇和重度子痫前期孕妇25-(OH)D水平差异时,分娩孕周和胎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孕妇和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分娩孕周和胎儿出生体重与新生儿脐血25-(OH)D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母血25-(OH)D水平的下降可能与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相关,但在脐血25(OH)D水平上重度子痫前期胎儿与正常妊娠胎儿无明显差异;妊娠晚期的母胎维生素D水平对分娩孕周和胎儿出生体重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晚期 维生素D 重度子痫前期
原文传递
LEEP刀和微波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疗效对比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敏雅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9期4638-4638,共1页
目的比较LEEP刀手术和微波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120例治疗组和8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术后排液量、出血量、排液时间、出血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0.... 目的比较LEEP刀手术和微波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120例治疗组和8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术后排液量、出血量、排液时间、出血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0.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8%(P<0.01)。结论 LEEP刀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治愈率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糜烂/治疗 微波/治疗应用 电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27例胎儿15q11.2 BP1-BP2微缺失综合征孕妇的产前诊断及胎儿生后随访结果 被引量:9
16
作者 崔玉 肖建平 +5 位作者 杨岚 孙敏雅 赵丽 郭彩琴 赵馨 章恒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71-277,共7页
目的总结15q11.2 BP1-BP2微缺失综合征(Burnside-Butler syndrome, BBS)的产前诊断及生后随访结果, 以指导BBS的产前诊断及生后随访工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通过羊膜腔穿刺羊水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 目的总结15q11.2 BP1-BP2微缺失综合征(Burnside-Butler syndrome, BBS)的产前诊断及生后随访结果, 以指导BBS的产前诊断及生后随访工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通过羊膜腔穿刺羊水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 SNP array)分析确诊胎儿BBS的单胎妊娠孕妇27例。总结其产前诊断指征、血清学筛查结果、产前胎儿超声特点、SNP array结果及胎儿出生后的生长发育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1)27例的产前诊断指征主要是产前超声异常14例(颈项透明层增厚8例, 唇裂伴腭裂/牙槽突裂2例, 胎儿多关节挛缩综合征、胎儿右侧膈疝+单脐动脉、胎儿十二指肠闭锁可能和鼻骨缺失各1例), 血清学筛查唐氏综合征高风险6例, 既往不良孕产史6例, 高龄1例。(2)27例BBS胎儿的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均未见异常, 羊水SNP array结果提示缺失范围为311.8~855.3 kb。23例病例行亲本验证, 证实新发变异1例, 遗传自父亲7例, 遗传自母亲15例。(3)妊娠结局:5例中孕期引产终止妊娠, 余22例活产分娩。(4)子代情况:22例活产新生儿随访至中位年龄1岁8个月(0.5个月~4岁3个月):低体重和/或生长迟缓6例, 低体重合并语言发育迟缓、低体重且生长迟缓合并多动行为、语言发育迟缓合并左耳附耳各1例, 2例分别因腭裂伴十二指肠闭锁和唇裂伴牙槽突裂+腭裂外科手术治疗后发育未见明显异常;余11例生长发育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BBS胎儿超声检出异常的比例较高, 但特异性较低;生后生长发育/行为问题的潜在风险较高, 需要持续的生长发育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 15对 染色体畸变 智力障碍 产前诊断 生长和发育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产科“潜在危重症”评分的设计及对3269例孕妇病情评价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赵紫榆 周小金 +1 位作者 汤月萍 孙敏雅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98-300,共3页
目的评价产科“潜在危重症”评分法在妊娠晚期病情评价和母婴预后预测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方法针对产科孕妇的病情特点设计产科“潜在危重症”评分法,对3269例住院分娩孕妇进行评分,并追踪母婴的预后。结果危重病例组(137例)产科... 目的评价产科“潜在危重症”评分法在妊娠晚期病情评价和母婴预后预测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方法针对产科孕妇的病情特点设计产科“潜在危重症”评分法,对3269例住院分娩孕妇进行评分,并追踪母婴的预后。结果危重病例组(137例)产科“潜在危重症”评分的平均秩次较普通妊娠组(3132例)显著增高(2969.390比1576.630,Z=-18.052,P〈0.01),说明对病情评估有鉴别能力;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926,最佳截断点为3分,敏感度为73.72%,特异度为92.21%。胎儿窘迫组(507例)产科“潜在危重症”评分平均秩次与正常胎儿组(2726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72.920比1646.400,Z=-1.498,P〉0.05),说明该评分法对胎儿宫内窘迫无鉴别能力。结论产科“潜在危重症”评分法快捷、方便,对妊娠晚期的病情评价具有较好的鉴别能力,适合当今产科领域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危重症 病情评估 高危妊娠评分 胎儿宫内窘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