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9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孙志教授“泻胃补脾法”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经验浅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刘臣 孙志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336-338,共3页
[目的]浅析孙志教授"泻胃补脾法"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经验。[方法]从2型糖尿病病机新认识、刺法理论研究、临床实践等方面,总结孙志教授"泻胃补脾针法"的腧穴配伍、针刺手法,体会其治疗特色,并举案例佐证。[结... [目的]浅析孙志教授"泻胃补脾法"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经验。[方法]从2型糖尿病病机新认识、刺法理论研究、临床实践等方面,总结孙志教授"泻胃补脾针法"的腧穴配伍、针刺手法,体会其治疗特色,并举案例佐证。[结果]2型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但其病机与消渴不尽相同,孙志教授根据多年临床观察发现2型糖尿病发病多见肥胖、消谷善饥并伴见倦怠乏力,概括其病机为"胃强脾弱",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使用补泻手法针刺,调节脾胃功能,泻法针刺中脘、足三里、内庭抑胃控制食欲,补法针刺太白、三阴交、脾俞增强脾的运化,以达泻胃补脾之用,在临床上治疗2型糖尿病取得良好疗效。[结论]孙志教授"泻胃补脾法"为针刺治疗糖尿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进一步探索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消渴 胃强脾弱 针刺 补泻 孙志 医案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志针灸治疗下腰痛经验撷要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妍 孙志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522-525,共4页
孙志教授善以《黄帝内经》为指导,针药结合,因人因病施治,将下腰痛以经络为基础进行分型,临床以辨经络为主,辨证型为辅。治法以毫针选穴留针为主,同时根据病情需要结合温针灸益气散寒,火针温阳通脉,药物补虚泻实,点刺放血祛瘀通滞等。... 孙志教授善以《黄帝内经》为指导,针药结合,因人因病施治,将下腰痛以经络为基础进行分型,临床以辨经络为主,辨证型为辅。治法以毫针选穴留针为主,同时根据病情需要结合温针灸益气散寒,火针温阳通脉,药物补虚泻实,点刺放血祛瘀通滞等。寒证以灸法,多取背腧穴以温针灸益气温阳,或以火针温阳通脉;热证以采血针疾刺;瘀血以三棱针或采血针放血;虚证或湿盛时以中药调之。针灸基本取穴以局部取穴配远端五输,临床疗效较好。整理案例几则以探讨其治则、治法、针灸选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痛 针灸 孙志 临床经验 经络 病因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志教授泻胃补脾针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经验 被引量:7
3
作者 华婷婷 孙志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834-836,共3页
[目的]总结孙志教授泻胃补脾针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经验,以指导临床学习。[方法]通过跟师学习,研究典型案例,将孙志教授运用泻胃补脾针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选穴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孙志教授认为由于现代人们生活状态... [目的]总结孙志教授泻胃补脾针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经验,以指导临床学习。[方法]通过跟师学习,研究典型案例,将孙志教授运用泻胃补脾针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选穴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孙志教授认为由于现代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变,2型糖尿病的基本病机不再为传统的"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而是总属于胃强脾弱证,治疗当以通腑泻热、健脾益气为主。其独创之泻胃补脾针法主穴为足三里、内庭、中脘、三阴交、太白、脾俞,其中胃经之足三里、内庭及胃募中脘三穴行提插捻转泻法,脾经之三阴交、太白及脾之背俞穴脾俞三穴行提插捻转补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结论]孙志教授运用脾胃理论治疗糖尿病经验独到,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具有指导意义,值得共同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胃强脾弱 泻胃补脾 主穴 针灸 孙志 医案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志教授针药结合治疗肺癌临床经验撷要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梦洁 贾玉洁 孙志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第3期83-86,共4页
孙志教授认为肺癌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相关,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是一种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疾病。提出扶正祛邪、分期论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整体观念、顾护胃气,中西医结合,针药结合、形神兼治等治疗理念。在肺癌的治疗上多获良效。
关键词 肺癌 针药结合 孙志 医案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志运用泻胃补脾针法治疗2型糖尿病经验
5
作者 杨敏芝 孙志 《河南中医》 2019年第5期697-700,共4页
孙志教授认为2型糖尿病的基本病机为胃强脾弱、本虚标实,饮食失调导致机体代谢紊乱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治疗应以泻胃补脾为基本原则。其自创的"泻胃补脾针法"结合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质量,改善... 孙志教授认为2型糖尿病的基本病机为胃强脾弱、本虚标实,饮食失调导致机体代谢紊乱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治疗应以泻胃补脾为基本原则。其自创的"泻胃补脾针法"结合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患者整体代谢,对减少胰岛素用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针药结合 “泻胃补脾针法” 孙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志泻胃补脾针法联合毫火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 被引量:2
6
作者 黄琰慎 孙志(指导)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总结孙志教授泻胃补脾针法联合毫火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经验,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导师跟诊及研究临床案例,将孙志教授泻胃补脾针法联合毫火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治思路、临床选穴规律及具体操作方法进行归纳与... 目的:总结孙志教授泻胃补脾针法联合毫火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经验,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导师跟诊及研究临床案例,将孙志教授泻胃补脾针法联合毫火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治思路、临床选穴规律及具体操作方法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属于中医“消渴病痹症”范畴,孙志教授根据30余年临床经验概括其病机为“胃强脾弱、营卫不和、脉络痹阻”,认为治疗本病应标本兼顾。泻胃补脾针法以通腑泄热、健脾益气,调节脾胃升降的功能;配合毫火针“温通”之力,以激发体内阳气,驱除阴寒,调和营卫,并增强经络对气血的营运与推动作用。从而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结论:孙志教授运用泻胃补脾针法联合毫火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经验独到,疗效显著,具有指导意义,其治疗思路值得推广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志 2型糖尿病 消渴 消渴病痹症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毫火针 针灸治疗糖尿病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志教授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经验 被引量:3
7
作者 曾慧 孙志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26-30,共5页
总结孙志教授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经验。在针灸治疗方面,以调和脏腑与疏泄内邪为主,辅以火针使经络达到最大程度疏通;在中药治疗方面,以益气养阴药为主,配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之品。针药并用,脏腑与经络并调,祛邪与扶正并举,... 总结孙志教授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经验。在针灸治疗方面,以调和脏腑与疏泄内邪为主,辅以火针使经络达到最大程度疏通;在中药治疗方面,以益气养阴药为主,配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之品。针药并用,脏腑与经络并调,祛邪与扶正并举,临床疗效显著。附典型病案2则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针药结合 醒脑开窍法 火针 临床经验 孙志
原文传递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对脑损伤意识障碍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8
作者 冯娟娟 张洁 +4 位作者 李文婷 刘阳阳 薛连平 李泽运 孙志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1期3841-3844,共4页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研究手段,明确脑损伤所致意识障碍患者的特异内源性生物标志物,为临床诊疗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纳入研究的治疗前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疾病组,35例)及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40例)的血液样本,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研究手段,明确脑损伤所致意识障碍患者的特异内源性生物标志物,为临床诊疗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纳入研究的治疗前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疾病组,35例)及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40例)的血液样本,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HPLC-Q-Orbitrap HR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样本进行代谢组学比较分析,选择既符合多元统计分析筛选标准(VIP值>1),又符合单变量统计分析筛选标准(P<0.05)的代谢物,作为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生物标志物,并找到与其相关的代谢途径。结果通过MetaboAnalyst在线分析平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疾病组获得肌酸、肉碱、谷氨酸等53种组间差异代谢物,并筛选出与潜在生物标志物相关性高的代谢通路27条,P<0.05的通路有10条,可能与脑损伤意识障碍的发生、发展、预后有关。结论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体内存在着代谢异常,生物标志物的代谢组学筛选研究为将来识别脑损伤意识障碍患者内源性代谢紊乱基础研究、临床诊疗及预后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代谢组学 脑损伤 意识障碍 代谢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覆膜与农机农艺技术研究
9
作者 孙志 《中国农机装备》 2025年第2期39-41,共3页
在玉米栽培中运用覆膜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土壤温度,防御秋冻春寒,而且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土壤水分流失,对于玉米植株健康生长及产量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将玉米覆膜技术和农机农艺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发挥玉米覆膜技术的效益,切实提... 在玉米栽培中运用覆膜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土壤温度,防御秋冻春寒,而且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土壤水分流失,对于玉米植株健康生长及产量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将玉米覆膜技术和农机农艺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发挥玉米覆膜技术的效益,切实提高玉米生产质量和效率。以云南宣威市为例,分析玉米覆膜技术的应用价值,探讨玉米覆膜技术和农机农艺的组合应用,为广大玉米栽培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覆膜 农机农艺 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生产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应用研究
10
作者 孙志 宁彩虹 《中国农机装备》 2025年第1期83-85,共3页
马铃薯是云南宣威地区重要粮食作物,当前在栽培管理工作中,通过农机技术,能显著提高马铃薯种植的机械化水平,减少劳动力成本,缩短种植周期,并有效应对劳动力短缺问题。通过农机与农艺的融合,能够较好地实现马铃薯生产技术的升级和优化,... 马铃薯是云南宣威地区重要粮食作物,当前在栽培管理工作中,通过农机技术,能显著提高马铃薯种植的机械化水平,减少劳动力成本,缩短种植周期,并有效应对劳动力短缺问题。通过农机与农艺的融合,能够较好地实现马铃薯生产技术的升级和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当前在栽培时,应加强技术应用,推动种植工作得到良好的发展。基于此,文章对马铃薯农机农艺融合生产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究,旨在通过探究,能够为相关生产工作的进行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农机农艺融合 生产技术 应用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站盖挖穿越截水箱涵空间计算分析
11
作者 孙志 邱冰 +2 位作者 周博闻 郭昊 汤立峰 《建筑技术开发》 2025年第2期80-82,共3页
地铁车站穿越重要建构筑物是目前工程面临的主要难题。以徐州某地铁车站盖挖法穿越大型截水箱涵为例,建立车站盖挖段施工临时工况与永久使用工况三维空间模型,对复杂受力构件顶板、顶板梁等进行深入分析,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 盖挖车站 截水箱涵 三维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对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2
12
作者 孙志 韩海荣 +2 位作者 马丽 孔令斌 张作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66-967,共2页
目的探讨针灸对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随机化原则分为针刺组、用药组、安慰剂组,同时将普食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各10只。针刺组大鼠取"后三里"(相当于足三里)、内庭和胰俞穴... 目的探讨针灸对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随机化原则分为针刺组、用药组、安慰剂组,同时将普食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各10只。针刺组大鼠取"后三里"(相当于足三里)、内庭和胰俞穴给予针刺治疗,用药组用罗格列酮(0.2 mg/kg体重)灌胃,安慰剂组用生理盐水(2 ml/kg体重)灌胃,均1次/d,连续4 w。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变化;实验结束时,HE染色观察大鼠胰腺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标记胰岛β细胞,末端脱氧核糖核酸缺口标记法(TUNEL)+免疫组化法标记凋亡的胰岛β细胞。结果针刺组、用药组胰岛β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1),针刺组胰岛β细胞凋亡率有低于用药组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可有效抑制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2型糖尿病 胰岛Β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提高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胰岛β细胞胰岛素的表达 被引量:18
13
作者 孙志 马丽 +2 位作者 韩海荣 张作记 孔令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28期5227-5231,共5页
背景: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很好的疗效。目的:观察针刺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胰岛β细胞胰岛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糖尿病模型大鼠按随机化原则分为针刺组、西药组、模型组,同时设置正常对照组。针刺组大鼠取足三里、内庭和胰俞穴给予针... 背景: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很好的疗效。目的:观察针刺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胰岛β细胞胰岛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糖尿病模型大鼠按随机化原则分为针刺组、西药组、模型组,同时设置正常对照组。针刺组大鼠取足三里、内庭和胰俞穴给予针刺治疗,西药组用罗格列酮0.2mg/kg灌胃,模型组用双蒸水2mL/kg灌胃,均1次/d,连续4周。结果与结论:①血糖:针刺组明显低于模型组、西药组(P<0.05)。②血脂:针刺组胆固醇和三酰甘油低于模型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针刺组三指标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胰岛β细胞胰岛素表达:针刺组显著高于模型组和西药组(P<0.05)。④胰岛形态:模型组与西药组胰岛结构不完整,结构破坏,胰岛素染色效果差;针刺组胰岛结构趋向完整,胰岛素染色颗粒明显。说明针刺可显著提高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胰岛β细胞胰岛素表达水平,有效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2型糖尿病模型 胰岛Β细胞 胰岛素表达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性肥胖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6
14
作者 孙志 张中成 刘志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66-467,共2页
目的 观察高脂饲料配方对制造营养性肥胖动物模型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用改进的高脂饲料喂养大鼠 16wk ,观察体重及肥胖指标 ,并与普食组进行比较。结果 高脂饲料和普通饲料喂养的大鼠体重分别为 (491 6 2± 4 6 89)g、(394 2 0... 目的 观察高脂饲料配方对制造营养性肥胖动物模型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用改进的高脂饲料喂养大鼠 16wk ,观察体重及肥胖指标 ,并与普食组进行比较。结果 高脂饲料和普通饲料喂养的大鼠体重分别为 (491 6 2± 4 6 89)g、(394 2 0± 5 0 78) g ,Lees指数分别为 319 0 4± 9 4 9、30 4 6 3± 5 99,经统计学处理 ,高脂组优于普食组 (P <0 0 1,P <0 0 5 )。造模成功后 ,高脂组大鼠的附睾脂肪量、肾周脂肪量、心包脂肪量及肝、肾重量均大于普食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含 12 %猪油、总油脂量为 18%的高脂饲料致肥效果较好 ,配方组成较为合理 ,致肥率达 5 8 9%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性肥胖 动物模型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薄膜表面电荷的开尔文力显微镜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孙志 王暄 +1 位作者 韩柏 雷清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957-1964,共8页
为在微纳米尺度下研究无机纳米掺杂对聚酰亚胺表面电荷特性的影响,采用开尔文力显微镜测量了杜邦公司生产的原始聚酰亚胺薄膜和纳米掺杂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二种材料,在被导电微探针注入电荷后的表面电荷发生、发展特性。实验发现,在... 为在微纳米尺度下研究无机纳米掺杂对聚酰亚胺表面电荷特性的影响,采用开尔文力显微镜测量了杜邦公司生产的原始聚酰亚胺薄膜和纳米掺杂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二种材料,在被导电微探针注入电荷后的表面电荷发生、发展特性。实验发现,在相同的电荷注入条件下,耐电晕薄膜上表面电荷积累量约为原始聚酰亚胺薄膜上电荷积累量的50%;耐电晕薄膜上电荷消散速度较快,约为原始聚酰亚胺薄膜上的4~5倍。分析可知,耐电晕薄膜由于掺杂了纳米颗粒Al2O3,使得薄膜的注入势垒增大、电阻率减小,这些因素减少了耐电晕薄膜表面电荷的积累,避免了局部电场畸变,进而增强了材料的耐电晕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开尔文力显微镜 表面电荷 纳米杂化 耐电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孙志 韩海荣 +2 位作者 马丽 孔令斌 张作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55-1155,1161,共2页
目的:探讨针灸对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脂变化,实验结束时,腹腔注射2g/kg葡萄糖,测定0、30、60、120、180min血糖及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目的:探讨针灸对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脂变化,实验结束时,腹腔注射2g/kg葡萄糖,测定0、30、60、120、180min血糖及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针刺组FINS水平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5);针刺组、西药组ISI、Homa-β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P<0.01)。结论:针刺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并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2型糖尿病 胰岛Β细胞 胰岛素分泌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MS法同时测定复方血栓通胶囊中9种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志 胡玉荣 +7 位作者 左莉华 周霖 姜晓芳 刘新 吕晓景 包晓悦 康建 张晓坚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2959-2963,共5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血栓通胶囊中丹参素、咖啡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丹酚酸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和熊果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BEH C_(18),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血栓通胶囊中丹参素、咖啡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丹酚酸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和熊果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BEH C_(18),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柱温为40℃,进样器温度为10℃,分析时间为7 min,进样量为5μL;离子化模式为电喷雾电离,离子源温度为150℃,毛细管电压为3.5 kV,锥孔气流量为50 L/h,脱溶剂气温为350℃,脱溶剂气流量为650 L/h,雾化气压力为7×105Pa,工作模式为正、负离子结合的多反应监测模式。结果:丹参素、咖啡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丹酚酸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和熊果酸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10.0~100.0μg/mL(r=0.999 8)、0.1~1.0μg/mL(r=0.999 8)、4.0~40.0μg/mL(r=0.999 9)、10.0~100.0μg/mL(r=0.999 9)、15.0~150.0μg/mL(r=0.999 7)、8.0~80.0μg/mL(r=0.999 8)、10.0~100.0μg/mL(r=0.999 7)、50.0~500.0μg/mL(r=0.999 7)、6.0~60.0μg/mL(r=0.999 8);定量限分别为40.0、9.6、38.0、88.0、130.0、39.0、4.4、3.2、10.0 ng/mL,检测限分别为12.0、3.0、11.0、26.0、39.0、12.0、1.3、1.0、3.0 ng/m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3%;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34%~103.20%(RSD=2.19%,n=6)、97.22%~102.39%(RSD=2.03%,n=6)、98.51%~101.70%(RSD=1.32%,n=6)、97.86%~102.49%(RSD=2.09%,n=6)、96.75%~103.12%(RSD=2.36%,n=6)、98.43%~101.65%(RSD=1.25%,n=6)、97.59%~101.50%(RSD=1.50%,n=6)、96.45%~102.88%(RSD=2.58%,n=6)、97.02%~103.11%(RSD=2.38%,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用于复方血栓通胶囊中9种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复方血栓通胶囊 含量测定 丹参素 咖啡酸 迷迭香酸 丹酚酸B 丹酚酸A 丹参酮Ⅰ 隐丹参酮 丹参酮ⅡA 熊果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肥胖大鼠食欲调节因子神经肽Y与瘦素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2
18
作者 孙志 张中成 +1 位作者 马丽 刘志诚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5年第12期1057-1059,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肥胖大鼠食欲调节因子神经肽Y(NPY)、瘦素(leptin)的影响,探讨针灸减肥的细胞分子机制。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外周血和下丘脑NPY、Leptin的含量,用RTPCR、NorthernBlot技术测定NPY、瘦素受体(OBR)基因表达水平,观察针刺... 目的观察针刺对肥胖大鼠食欲调节因子神经肽Y(NPY)、瘦素(leptin)的影响,探讨针灸减肥的细胞分子机制。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外周血和下丘脑NPY、Leptin的含量,用RTPCR、NorthernBlot技术测定NPY、瘦素受体(OBR)基因表达水平,观察针刺治疗前后肥胖大鼠体质量、Lee’s指数和NPY、Leptin的含量及NPY、OBR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肥胖大鼠的体质量、Lee’s指数和血清NPY、Leptin的含量及NPY基因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大鼠,而下丘脑Leptin含量[(0.23±0.15)ng/mg]、OBR基因表达(0.13±0.02)明显低于正常大鼠[(0.51±0.13)ng/mg,(0.21±0.03)],针刺治疗后,针刺组大鼠的体质量、Lee’s指数和血清NPY、Leptin的含量及NPY基因表达显著下降,下丘脑Leptin含量[(0.58±0.08)ng/mg]、OBR基因表达(0.18±0.02)明显回升。结论针刺对肥胖机体外周血及中枢NPY、Leptin具有良性调整作用,同时可促进OBR基因表达和抑制NPY基因表达,这可能是针灸减肥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针刺 神经肽Y 瘦素 瘦素受体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微间隙空气放电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孙志 付琳清 +2 位作者 高鑫 韩柏 孙伟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5616-5624,共9页
微放电等离子体已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但是汤逊放电理论不能合理解释介观尺度空气放电现象,为了深入探究微小间隙空气放电特性和确定场致发射对微放电的作用和机理,基于手动精密位移台和原子力显微镜(AFM)构建能实现微米距离控制的针板... 微放电等离子体已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但是汤逊放电理论不能合理解释介观尺度空气放电现象,为了深入探究微小间隙空气放电特性和确定场致发射对微放电的作用和机理,基于手动精密位移台和原子力显微镜(AFM)构建能实现微米距离控制的针板电极结构,研究了两种尺寸针板电极在大气压下、施加直流电压时的微间隙放电现象及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微间隙放电机理与长间隙有很大不同,间隙为15μm左右时针板裸电极可在空气中、常压下发生辉光放电;AFM针板电极不发生辉光放电,间隙小于2μm后预击穿电流变化趋势与FowlerNordheim公式描述的一致,击穿电压不随间隙距离变化,呈现场致发射放电机制。阴极场致发射放电导致负极性击穿电压低于相同间隙正极性击穿电压。通过AFM实现了针板电极放电微区域的定位和原位形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放电 原子力显微镜 极性效应 原位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表面电荷特性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志 韩柏 +4 位作者 张冬 宋伟 何丽娟 王暄 雷清泉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10年第6期532-536,共5页
为了解微纳米尺度下聚合物绝缘材料表面电荷生成、发展规律和机理,利用电场力显微镜(electrostatic force microscope,EFM)研究了两种聚酰亚胺薄膜的表面电荷生成及其衰减特性.采用EFM的导电探针在聚酰亚胺薄膜表面注入电荷,并对产生的... 为了解微纳米尺度下聚合物绝缘材料表面电荷生成、发展规律和机理,利用电场力显微镜(electrostatic force microscope,EFM)研究了两种聚酰亚胺薄膜的表面电荷生成及其衰减特性.采用EFM的导电探针在聚酰亚胺薄膜表面注入电荷,并对产生的电荷进行原位表征,结果表明原始(100 HN)和耐电晕(100 CR)两种聚酰亚胺薄膜上电荷生成和衰减特性不同.耐电晕薄膜被注入的表面电荷数量少且注入后衰减较快,其衰减服从指数规律,衰减时间常数为19.9 min;原始薄膜被注入的电荷量较多,衰减时间常数为48.1 min.分析表明,耐电晕薄膜中由于掺杂了Al2O3成分,使得材料的介电常数提高、电阻率下降.介电常数提高使得金属-电介质界面势垒提高,增加了电荷注入难度,导致表面电荷数量少;电阻率下降使得电荷消散速度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力显微镜(EFM) 表面电荷衰减 耐电晕聚酰亚胺 肖特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