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指导性案例的基本特征及其规范运行内容 |
孙光宁
|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
|
2025 |
0 |
|
2
|
法治中国背景下的法律方法论研究——2014年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学术报告 |
孙光宁
焦宝乾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7
|
|
3
|
法律方法论学科的拓展——2016年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报告 |
孙光宁
陈金钊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8
|
|
4
|
迈向法治新常态下的法律方法论研究——2015年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报告 |
孙光宁
焦宝乾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5
|
法律方法论实践特征的提升——2012年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学术报告 |
孙光宁
焦宝乾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6
|
民法解释的特征及其运作 |
孙光宁
武兴伟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
2008 |
6
|
|
7
|
“判后答疑”的意义与局限:基于判决的可接受性 |
孙光宁
刘园园
|
《天府新论》
CSSCI
|
2009 |
5
|
|
8
|
公民参与理论视角下的“微博问政” |
孙光宁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4
|
|
9
|
目的解释方法在指导性案例中的适用方式——从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13号切入 |
孙光宁
|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4
|
|
10
|
司法共识如何形成?——基于判决的可接受性 |
孙光宁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5
|
|
11
|
法治思维引导下的法律方法论研究——2013年中国法律方法论研究报告 |
孙光宁
焦宝乾
|
《政法论丛》
CSSCI
|
2014 |
3
|
|
12
|
漏洞补充的实践运作及其限度——以指导性案例20号为分析对象 |
孙光宁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2
|
|
13
|
判决理由的融贯性——从《孝经》判案说起 |
孙光宁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2
|
|
14
|
从法律思维到法治思维:中国法治进程的拓展与深化 |
孙光宁
|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1
|
|
15
|
“决断性虚构”何以成立——法律拟制及其原因解析 |
孙光宁
武飞
|
《甘肃理论学刊》
|
2006 |
8
|
|
16
|
民间法源的权威:基于判决的可接受性 |
孙光宁
|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0
|
|
17
|
反思法律解释方法的位阶问题——兼论法律方法论的实践走向 |
孙光宁
|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2
|
|
18
|
案例指导的激励方式:从推荐到适用 |
孙光宁
|
《东方法学》
CSSCI
|
2016 |
13
|
|
19
|
对话方法的价值与局限--法律论证理论的视角 |
孙光宁
|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
2008 |
13
|
|
20
|
刑事和解的价值及其局限——基于对话商谈理论的视角 |
孙光宁
刘园园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