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逍遥游》之逍遥 被引量:5
1
作者 孙以楷 陆建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1期25-29,共5页
庄子哲学的中心是人,追求人的人性化。他把社会与个人的关系视为物我关系,认为只有突破物的阻碍,回归于道,才能实现人的自由。他进而从漠视物我转向内心,以承认现实即逍遥。从无视物我之别到放置外物而求内心体验,都是回避外物的异己存... 庄子哲学的中心是人,追求人的人性化。他把社会与个人的关系视为物我关系,认为只有突破物的阻碍,回归于道,才能实现人的自由。他进而从漠视物我转向内心,以承认现实即逍遥。从无视物我之别到放置外物而求内心体验,都是回避外物的异己存在,主观上消解矛盾。庄子最终提出了“我驾驭物”的思想,我用物之“大用”以实现逍遥,但本质上仍是我对物的顺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游 物我关系 庄子哲学 外物 精神自由 本性 矛盾 自然界 无功 人与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子——中国哲学之父 被引量:9
2
作者 孙以楷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4,共2页
孙以楷认为老子是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道论完全源于现实,不应把道玄虚化、神秘化。老子开辟了中国人寻求天地万物本原本体的致思方向,提供了本体论理论、体系架构和范畴。李霞认为老子是中国生命哲学之父。老子以深具生命意蕴的“道”... 孙以楷认为老子是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道论完全源于现实,不应把道玄虚化、神秘化。老子开辟了中国人寻求天地万物本原本体的致思方向,提供了本体论理论、体系架构和范畴。李霞认为老子是中国生命哲学之父。老子以深具生命意蕴的“道”作为核心范畴,以生命崇拜意识为根本观念,建立了一个以生命本源论、生命机制论、生命本质论、生命价值论、生命存在论、生命修养论以及生命境界论为主要内容的生命哲学体系,对中国传统哲学、宗教乃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陆建华认为老子的道具有有物与无物两种状态,老子之物亦有道中之物与道外之物两种形态。所谓道物关系表现为道之“有物”状态、有物之道与道中之物、道外之物的关系。徐小跃认为分析和挖掘老子思想的现代价值,其任务就是看这一思想在何种程序上真实而又深刻地揭示出人性的本质、社会的本性以及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老子思想的价值正是体现在他对人的存在方式给出了符合人性的解释,而人也只有在与自然合一的状态才能完成关系双方各自的价值和性命之情,老子以“返本还原”的回归意识给人类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思想史 老子哲学 生命哲学 社会哲学家 核心观念 人伦道德 中国传统哲学 社会道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郭店竹简《老子》与老子公案——与郭沂先生商榷 被引量:6
3
作者 孙以楷 《学术界》 CSSCI 2004年第2期129-142,共14页
郭店竹简《老子》整理公诸于世后 ,郭沂先生发表了几篇重要论文 ,认为竹简《老子》的作者是老聃 ,今本《老子》作者是太史儋。其立论的逻辑思路是 :简本《老子》未曾被盗是足本→简本《老子》与今本《老子》在理论上有根本差别→简本《... 郭店竹简《老子》整理公诸于世后 ,郭沂先生发表了几篇重要论文 ,认为竹简《老子》的作者是老聃 ,今本《老子》作者是太史儋。其立论的逻辑思路是 :简本《老子》未曾被盗是足本→简本《老子》与今本《老子》在理论上有根本差别→简本《老子》与今本《老子》作者不是一人。本文针对郭沂先生的观点 ,提出了完全相反的看法 :简本《老子》可能被盗→简本《老子》是节选本→简本《老子》与今本《老子》的理论没有根本差别→简本、今本的作者都是老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店竹简 《老子》 郭沂 节选本 先秦时期 哲学思想 儒学思想 版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家与《中庸》 被引量:5
4
作者 孙以楷 《江淮论坛》 CSSCI 1999年第3期73-77,共5页
关键词 《中庸》 《老子》 《孟子》 中庸之道 “中庸” 道家 本体论 子思 天地万物 孔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史儋与《老子》无关——与郭沂先生商榷 被引量:6
5
作者 孙以楷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4期15-20,共6页
本文第一部分对郭沂先生所提出的太史儋作今本《老子》的证据 ,一一予以辩析否定。第二部分探讨了《老子》书的演变 ,以太史儋之前文献中出现的属于今本《老子》中的文字 ,证明今本《老子》非太史儋所为。最后一部分以李水海对今本《老... 本文第一部分对郭沂先生所提出的太史儋作今本《老子》的证据 ,一一予以辩析否定。第二部分探讨了《老子》书的演变 ,以太史儋之前文献中出现的属于今本《老子》中的文字 ,证明今本《老子》非太史儋所为。最后一部分以李水海对今本《老子》中楚语考证为据 ,坐实今本《老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史儋 今本《老子》 楚语 庄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子与道家 被引量:4
6
作者 孙以楷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5-10,共6页
孟子是正统儒家之徒,但他游学稷下,深受诸子尤其是道家的影响,使他深化和发展了孔子学说。孟子深入探讨了道德规范、道德理想的本然根据,揭示了人性之本然与自然的一致性,努力把仁义礼智化为人的内在本性的组成部分。孟子的心性学... 孟子是正统儒家之徒,但他游学稷下,深受诸子尤其是道家的影响,使他深化和发展了孔子学说。孟子深入探讨了道德规范、道德理想的本然根据,揭示了人性之本然与自然的一致性,努力把仁义礼智化为人的内在本性的组成部分。孟子的心性学说为儒家道德学说尊定了理论基石。孟子的四端说、“诚者天之道“说”、人性自然说、本心说、不动心、存心、养心说,均得益于道家的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道家 本然之性 四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鹖冠子淮河西楚人考 被引量:4
7
作者 孙以楷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4期93-95,共3页
冠子 ,战国末期道家学者 ,隐居不仕 ,著有《冠子》一书。《汉志》及历代学者都说他是楚人。当代学者还从《冠子》与《黄帝四经》文字的比较证明他是楚人。本文进一步从《冠子》与《庄子》的比较 ,冠子与弟子庞的关系、冠... 冠子 ,战国末期道家学者 ,隐居不仕 ,著有《冠子》一书。《汉志》及历代学者都说他是楚人。当代学者还从《冠子》与《黄帝四经》文字的比较证明他是楚人。本文进一步从《冠子》与《庄子》的比较 ,冠子与弟子庞的关系、冠子的鸟、鸠图腾意识论证冠子是西楚淮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冠子 《黄帝四经》 《庄子》 淮南人 籍贯 道家 庞Nuan 图腾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楚人考 被引量:4
8
作者 孙以楷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8-19,共2页
庄子楚人考孙以楷《史记》云:“庄子者,蒙人也。”没有说明庄子的国籍,这就引起后世的许多纷争。关于庄子究竟为何处“蒙人”,今人或曰今河南商丘,或曰今山东曹县,或日今安徽蒙城。而莫衷一是。刘向《别录》云:庄子为“宋之蒙人... 庄子楚人考孙以楷《史记》云:“庄子者,蒙人也。”没有说明庄子的国籍,这就引起后世的许多纷争。关于庄子究竟为何处“蒙人”,今人或曰今河南商丘,或曰今山东曹县,或日今安徽蒙城。而莫衷一是。刘向《别录》云:庄子为“宋之蒙人”。《史记·集解》云:“按《汉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蒙城县 安徽蒙城 老莱子 楚人 濮水 司马迁 道家文化 《庄子》 水经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与和谐——老子玄同论解读 被引量:5
9
作者 孙以楷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0-13,共4页
老子五千言可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道论 ,另一部分是论述如何消除异化 ,超越现实 ,寻求和谐 ,这就是玄同论。它包括了三个方面的超越和寻求三个方面的和谐 :( 1 )超越现实的社会政治制度 ,寻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 2 )超越世俗的价值观 ... 老子五千言可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道论 ,另一部分是论述如何消除异化 ,超越现实 ,寻求和谐 ,这就是玄同论。它包括了三个方面的超越和寻求三个方面的和谐 :( 1 )超越现实的社会政治制度 ,寻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 2 )超越世俗的价值观 ,寻求人自身的和谐 ;( 3)超越世俗的有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读 老子 超越 和谐 玄同论 价值观 自然 社会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子与春秋史官的哲学思想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以楷 《学术界》 CSSCI 1995年第5期30-32,共3页
老子与春秋史官的哲学思想孙以楷在中国古代,人们对事物对立统一性质的认识,常常是用一与两、或阴与阳等概念来表示的.一、两概念及阴、阳意识在《易经》、《诗经》、《尚书》中已经出现,但作为具有哲学意义的概念,则主要是春秋史... 老子与春秋史官的哲学思想孙以楷在中国古代,人们对事物对立统一性质的认识,常常是用一与两、或阴与阳等概念来表示的.一、两概念及阴、阳意识在《易经》、《诗经》、《尚书》中已经出现,但作为具有哲学意义的概念,则主要是春秋史官们的贡献。阴、阳二字最早见于《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官 对立统一 哲学思想 《易经》 阴阳对立 自然现象 统一关系 思维方式 和而不同 矛盾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子我说(笔谈)——老子——中国哲学之父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以楷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共3页
孙以楷认为老子是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道论完全源于现实,不应把道玄虚化、神秘化。老子开辟了中国人寻求天地万物本原本体的致思方向,提供了本体论理论、体系架构和范畴。李霞认为老子是中国生命哲学之父。老子以深具生命意蕴的“道... 孙以楷认为老子是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道论完全源于现实,不应把道玄虚化、神秘化。老子开辟了中国人寻求天地万物本原本体的致思方向,提供了本体论理论、体系架构和范畴。李霞认为老子是中国生命哲学之父。老子以深具生命意蕴的“道”作为核心范畴,以生命崇拜意识为根本观念,建立了一个以生命本源论、生命机制论、生命本质论、生命价值论、生命存在论、生命修养论以及生命境界论为主要内容的生命哲学体系,对中国传统哲学、宗教乃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陆建华认为老子的道具有有物与无物两种状态,老子之物亦有道中之物与道外之物两种形态。所谓道物关系表现为道之“有物”状态、有物之道与道中之物、道外之物的关系。徐小跃认为分析和挖掘老子思想的现代价值,其任务就是看这一思想在何种程序上真实而又深刻地揭示出人性的本质、社会的本性以及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老子思想的价值正是体现在他对人的存在方式给出了符合人性的解释,而人也只有在与自然合一的状态才能完成关系双方各自的价值和性命之情,老子以“返本还原”的回归意识给人类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中国哲学 生命哲学 现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家文化寻根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以楷 《江淮论坛》 2001年第6期57-60,共4页
道家文化的发源地在安徽两淮地区。老子故里在涡阳 ,文子大概是亳州城父一带人 ,范蠡徐人 ,老莱子隐居芒山 ,环渊隐居砀山 ,《黄帝四经》的作者是西楚淮南人 ,庄子是蒙城人 ,冠子是淮南舒鸠人 ,淮南子刘安都寿春 ,嵇康是淮北市人 ,陈... 道家文化的发源地在安徽两淮地区。老子故里在涡阳 ,文子大概是亳州城父一带人 ,范蠡徐人 ,老莱子隐居芒山 ,环渊隐居砀山 ,《黄帝四经》的作者是西楚淮南人 ,庄子是蒙城人 ,冠子是淮南舒鸠人 ,淮南子刘安都寿春 ,嵇康是淮北市人 ,陈抟是亳州人。安徽两淮是道家文化群生带。开发这一文化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文化 两淮地区 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的解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以楷 《中华文化论坛》 1998年第4期95-98,共4页
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也是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老子》五千言,前人概括为道经与德经,“道”与“德”自是其基本范畴,但比较起来,道才是最基本的。“德”是“道”在具体事物中的体现,是各类事物的质的规定性,是客观事物得自... 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也是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老子》五千言,前人概括为道经与德经,“道”与“德”自是其基本范畴,但比较起来,道才是最基本的。“德”是“道”在具体事物中的体现,是各类事物的质的规定性,是客观事物得自于道的,故称“德”。正因为如此,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万物 阴阳二气 阴阳和合 对立统一 天地万物 《老子》 阴阳和谐 道法自然 反者道之动 老子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桓帝遣使至苦县祠老子一事考辨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以楷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3期48-50,共3页
关键词 老子 苦县 相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子学说对孔子的影响探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以楷 《中国哲学史》 1997年第3期49-57,共9页
关键词 孔子 老子学说 个体主体性 “中庸” 《庄子》 人的自然本性 本体论 道德仁义 探析 超越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学日益与为道日损——老子认识论透视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以楷 《中华文化论坛》 1999年第4期92-94,共3页
关键词 认识论 政治哲学 无知无欲 知识论 《老子》 道德哲学 道教人物 自然之道 绝圣弃智 智慧的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良不是屯留人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以楷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52-54,共3页
关于留侯张良的故里,自《史记》起,在所有有关史书的记载以及史家的心中似乎是清楚的,但似乎又都并不十分确切。看来对于张良故里确有考证清楚的必要。《山西师陡学报》一九八○年第三期发表了周京堂同志的文章,认为张良是屯留人。《辞... 关于留侯张良的故里,自《史记》起,在所有有关史书的记载以及史家的心中似乎是清楚的,但似乎又都并不十分确切。看来对于张良故里确有考证清楚的必要。《山西师陡学报》一九八○年第三期发表了周京堂同志的文章,认为张良是屯留人。《辞海》(一九七九年版)张良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良 城父 史记 故里 山西 安徽 史书 司马迁 史家 汉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客消融与人生自由——庄子人生哲学探微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以楷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4期8-11,共4页
Zhuang Zi’s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life. In his opinion, the pain of life is rooted in the adverse circumstances, which have been caused by the opposition between the subject and the object. So Zhu... Zhuang Zi’s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life. In his opinion, the pain of life is rooted in the adverse circumstances, which have been caused by the opposition between the subject and the object. So Zhuang Zi’s philosophy focuses o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ways fo abolish the opposition between the subject and the object. According to him, a man must be quite satisfied with his fate, obedient to the object, yielding the subject, and then he can get a free and unfettered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生态 主客消融 人生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尚贤”说解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以楷 《华夏文化》 2002年第2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尚贤 老子学说 是非 非道德 主义 偏见 本质 实际 先生 学术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范蠡徐人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以楷 《皖西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48-49,共2页
范蠡是什么地方的人?学术界基本上有两说。一说为楚宛人,一说为徐人。本文认为楚宛人说不足信。《越绝书》说范蠡“其始居楚”,不能理解为范蠡是楚人。范蠡是徐人,徐亡于吴,范蠡助越灭吴,一是徐人与越人是姻亲,二是因流亡徐人在越。
关键词 楚宛人 范蠡 徐人 文子 城父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