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道微生态变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孙之梅 袁瑜 何兴祥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75-278,共4页
由定植于肠道的大量固有菌群、肠道上皮细胞及肠道局部粘膜免疫系统组成了肠道微生态系统。"肝-肠轴"概念的提出为从肠道微生态角度寻找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诊疗措施提供了依据。肠道微生态失衡所致的肠道菌群过度生... 由定植于肠道的大量固有菌群、肠道上皮细胞及肠道局部粘膜免疫系统组成了肠道微生态系统。"肝-肠轴"概念的提出为从肠道微生态角度寻找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诊疗措施提供了依据。肠道微生态失衡所致的肠道菌群过度生长、肠黏膜通透性改变、免疫功能紊乱、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效应细胞激活及炎症因子生成等在NAFLD发生发展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深入研究肠道菌群与NAFLD之间的关系将为NAFL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肠道菌群 肠粘膜屏障 肠道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诗界革命到南社:新古体诗的蜕生 被引量:5
2
作者 孙之梅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8-56,165-166,共9页
在白话文学占据绝对主流地位的现代,古体诗仍然拥有为数不少的作者与读者,这种诗体或被称为"旧体诗",我们姑且称之为"新古体诗"。它是在文学转型过程中逐渐从古典诗歌中蜕生出来的既异于白话诗,也不同于古体诗的新... 在白话文学占据绝对主流地位的现代,古体诗仍然拥有为数不少的作者与读者,这种诗体或被称为"旧体诗",我们姑且称之为"新古体诗"。它是在文学转型过程中逐渐从古典诗歌中蜕生出来的既异于白话诗,也不同于古体诗的新诗体。诗界革命之"新学诗"、"新派诗"、"新体诗"分别从传统学术层面、表现事物与语言层面、审美层面对古典诗歌进行解构;而南社诗歌则是古体诗歌转型过程中的又一次调整,其表现为有选择地整合传统与西学,确立诗歌的现实针对性与功利性,使古体诗在古雅表象下实现气质上的平民化。民国以后随着新学制的确立与普及,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死文学"的恶谥,使古体诗处境维艰,但经过文人学者、政要、以及其他古体诗爱好者的坚持,古体诗蜕生为一种新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界革命 新学诗 南社 新古体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南社:文学转型的青果 被引量:4
3
作者 孙之梅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4-119,共6页
在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南社解体,新南社成立。新南社有着自觉的文学转型意识,立志改造旧南社为新南社,把旧文学的南社改造成为新文学的新南社。然而由于新南社的发起人柳亚子、叶楚伧等人对南社成败做不到理性的反思,因此导致南社解体... 在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南社解体,新南社成立。新南社有着自觉的文学转型意识,立志改造旧南社为新南社,把旧文学的南社改造成为新文学的新南社。然而由于新南社的发起人柳亚子、叶楚伧等人对南社成败做不到理性的反思,因此导致南社解体的政治一元论继续贯彻于新南社的"大政方针"之中,组织方式上也承袭了南社的同学、同乡、家人的网络特点,终致新南社一无所成,既不能持守旧文学,又赶不上新文学的步调,充其量只是一个聚集国民党官员、社会贤达的短期文化俱乐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南社 文学转型 社团宗旨 组织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亚子“迷楼宴集”心态透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孙之梅 赵霞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59-61,92,共3页
1920年底,由柳亚子发起、一众南社成员参与的"迷楼宴集"活动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文人纵酒狂欢,在其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受到时代大环境的影响,南社成员在政治选择上再一次陷入了迷茫境地,作为一个高度依附于政治的松... 1920年底,由柳亚子发起、一众南社成员参与的"迷楼宴集"活动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文人纵酒狂欢,在其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受到时代大环境的影响,南社成员在政治选择上再一次陷入了迷茫境地,作为一个高度依附于政治的松散社团,这一时期的南社同样处于内外交困的尴尬境地,个性张扬、率性而为的柳亚子正是借助宴集这种看似荒诞的行为表达着内心对于精神净土的追寻。而这种由时代背景与个人性情交织产生的复杂情绪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迷楼宴集期间参与者创作的作品之中,作品所体现出的负面情绪和消极心态同样值得做更深层面的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楼宴集 心态 产生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有光与明清之际的学风转变 被引量:3
5
作者 孙之梅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3-49,共7页
嘉、隆时期 ,归有光高扬起经学上反对宋明理学、文学上反对拟古的两面大旗 ,触动了意识形态最敏感的两个方面。进而又剖析了学风赖以产生的制度层面的原因 ,指出科举制度败坏了学风 ,腐蚀了读书人的道德 ,加速了官场吏治的腐败。归有光... 嘉、隆时期 ,归有光高扬起经学上反对宋明理学、文学上反对拟古的两面大旗 ,触动了意识形态最敏感的两个方面。进而又剖析了学风赖以产生的制度层面的原因 ,指出科举制度败坏了学风 ,腐蚀了读书人的道德 ,加速了官场吏治的腐败。归有光的学术研究还关注现实生活中令人困扰的问题 ,显示了他致用实践的学术思路。把归有光的学术思想汇入明清之际学风转变的大潮中最有力者是钱谦益。他整理了归有光的全集 ,阐发了其学术思想、文学思想 ,使之具有理论性系统性 ,确立了归有光的文学地位。顾炎武发展了归有光学以致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有光 学风转变 钱谦益 顾炎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社创始人宁调元早期的诗歌创作 被引量:1
6
作者 孙之梅 周芳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1-6,共6页
作为南社创始人之一的宁调元,不仅是辛亥革命史上著名政治活动家,还是南社最重要的诗人。在其短暂的生命历程中,诗歌创作经历了三个时期:1907年以前为第一期。这一时期是宁调元青少年时期的创作,模山范水、披风抹月、离情别绪、咏物感... 作为南社创始人之一的宁调元,不仅是辛亥革命史上著名政治活动家,还是南社最重要的诗人。在其短暂的生命历程中,诗歌创作经历了三个时期:1907年以前为第一期。这一时期是宁调元青少年时期的创作,模山范水、披风抹月、离情别绪、咏物感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从这些诗中,可以感受到少年诗人纯净的胸怀和静谧的情绪。他的诗内容上有三个特色:其一是特别擅长描写秋天的景象,抒发秋天的情思;其二是多写表现作者人格情操的咏物诗;其三是表现从军报国的志向与关心国事、忧心如焚的情怀。艺术上经历了从模拟到自具面貌的过程。抒情小诗从《古诗》及南朝民歌入手,披风抹月的诗学习王士禛,抒发政治情怀的诗受杜甫影响比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社 宁调元 早期 诗歌创作 风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初湖湘士民的苦难书写--《红薇感旧记题咏集》与“醴陵兵燹题征” 被引量:3
7
作者 孙之梅 李香月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5-155,F0003,共12页
民国初建,湖湘士民遭遇了新制度的镇压与军阀混战的摧残,《红薇感旧记题咏集》与“醴陵兵燹题征”就是1913年和1918年两次大动荡的诗歌书写。这两次诗歌创作活动的参与者大多数是南社成员,主持者是南社湘籍社员傅熊湘。前者表现袁世凯... 民国初建,湖湘士民遭遇了新制度的镇压与军阀混战的摧残,《红薇感旧记题咏集》与“醴陵兵燹题征”就是1913年和1918年两次大动荡的诗歌书写。这两次诗歌创作活动的参与者大多数是南社成员,主持者是南社湘籍社员傅熊湘。前者表现袁世凯窃取总统大权后对辛亥革命志士的镇压;后者表现护法战争中南北军阀混战,轮番屠戮湖南民众的恶行以及张敬尧主政湖南实行的暴政。诗人们在《题咏集》中尚且能逞才斗艺,展现自己的名士风流与龚诗风调,“题征”则在血与火的淬炼中控制诗歌体式,有效地发挥诗歌的叙事功能。这两次诗歌活动是民国后南社应和时代风云最有效的创作,凝聚了南社湘籍社员,刺激了濒临解体的南社社团的活力。“题征”发生于新文化运动前夕,延续着“国家不幸诗家幸”的诗歌传统,肩负起以诗纪史、补史的使命,相较于此后中国社会乱象丛生中新诗缺乏有力反映的现象,用自己的创作实绩说明古典诗歌并非“死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薇感旧记题咏集》 醴陵兵燹题征 傅熊湘 南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榻消寒杂咏》与《投笔集》──兼论钱谦益七律诗在题材上的开拓 被引量:2
8
作者 孙之梅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69-74,共6页
关键词 钱谦益 七律诗 题材 周延儒 “诗史” 反清 水军 降清 抗清 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断·诗意·哲思—《桃花扇》对历史的超越 被引量:3
9
作者 孙之梅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0-94,共5页
《桃花扇》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首先在于作品的实录与识断。叙事客观真实,直而能断,具备了史家之笔法和《春秋》之义断;其次,在于剧作的意味与形式所产生的诗意。男女主人公首次以普通人的身份承担起兴亡的关目,他们身上散发出的文化诗... 《桃花扇》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首先在于作品的实录与识断。叙事客观真实,直而能断,具备了史家之笔法和《春秋》之义断;其次,在于剧作的意味与形式所产生的诗意。男女主人公首次以普通人的身份承担起兴亡的关目,他们身上散发出的文化诗意是南明陪京文化的主要两翼。此外老礼赞形象的设置、《余韵》出的"山外山,水外水"均加强了剧作的诗意。再次,剧作以国家观念对晚明以来个体、情欲与国家的关系、忠君与忠于国家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新的审视,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思想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扇》 史断 诗意 哲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社与近代新闻报刊业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之梅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9-164,共6页
南社成员在我国近代新闻报刊业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1905年以前,南社人崭露头角。在留日学生创办的报刊中,发挥着骨干作用;国内以中国教育会为纽带,创办了一批有革命倾向的报刊,这些报刊大部分由南社人主办和编辑。1905年到1911年... 南社成员在我国近代新闻报刊业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1905年以前,南社人崭露头角。在留日学生创办的报刊中,发挥着骨干作用;国内以中国教育会为纽带,创办了一批有革命倾向的报刊,这些报刊大部分由南社人主办和编辑。1905年到1911年的革命高潮中,南社人成为革命派在新闻报刊界的主力军。革命派在日本创办24种报刊,其中南社人创办、编辑的9种;革命派在上海出版报刊15种,其中由南社编辑撰稿的11种。民国成立以后,南社成员汇聚于上海的新闻报刊业,一些报纸清一色由南社人编撰。南社成员在保卫革命果实、促进政治民主化进程和提高新闻报刊业水平诸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社 新闻报刊 辛亥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社解体原因新探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之梅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21,共5页
 南社解体,论者多把唐宋诗之争看成是主要原因。事实并非如此。南社解体的真正原因来自三个方面:1.民国建立和袁世凯毙命,南社民族主义和几社复社的文化精神已完成了历史使命。2.新文化运动的冲击。3.柳亚子等人文化一元论的思维方式...  南社解体,论者多把唐宋诗之争看成是主要原因。事实并非如此。南社解体的真正原因来自三个方面:1.民国建立和袁世凯毙命,南社民族主义和几社复社的文化精神已完成了历史使命。2.新文化运动的冲击。3.柳亚子等人文化一元论的思维方式是南社解体的最深层原因。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决定了南社的"诗争"不能正常进行,也影响了以后对南社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社 解体原因 民族主义 文学改良 文化一元论 文化精神 新文化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袁昶的仕隐困境与“玄又玄”诗歌风貌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之梅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4-138,共5页
在诗歌审美分化愈益明朗的背景下,袁昶首次从历史文化资源中发掘出"惊四筵"和"适独坐"的文学观念,并通过自己的诗歌创作去实现"适独坐"的文学审美。"适独坐"在袁昶的诗中最起码包含两方面的内... 在诗歌审美分化愈益明朗的背景下,袁昶首次从历史文化资源中发掘出"惊四筵"和"适独坐"的文学观念,并通过自己的诗歌创作去实现"适独坐"的文学审美。"适独坐"在袁昶的诗中最起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乱世文人仕与隐的矛盾。袁昶一生徘徊于其中不能抉择,于是他通过各种途径营造"市隐"、"朝隐"、"吏隐"的境界,为自己安排一片休憩缓冲的家园。其二是仕隐的思想意蕴。袁昶的诗中山水与老庄并具,写景与玄理兼有,"玄又玄"是又一突出的特点。但是他的"玄又玄"不仅是老庄,而是老庄、理学、佛学甚至神仙思想兼而有之,又佐之考据学,从而呈现出驳杂深刻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诗歌 袁昶 仕隐 玄又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社与国粹派学术文化运思的共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之梅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5-41,共7页
国粹学派的核心组织国学保存会和南社是20世纪初先后成立的两个文化文学团体,它们的学术思想和文化运思有很深的联系。因此,国学保存会的骨干成员与后来成立的南社有盘根错节的关系,其中的部分成员顺理成章也加入了南社。从研究南社的... 国粹学派的核心组织国学保存会和南社是20世纪初先后成立的两个文化文学团体,它们的学术思想和文化运思有很深的联系。因此,国学保存会的骨干成员与后来成立的南社有盘根错节的关系,其中的部分成员顺理成章也加入了南社。从研究南社的角度考量,其成员在国学保存会中具有发凡起例,纲举目张的作用;从国粹派的角度考量,这些国学保存会的成员又是革命文学的生力军。其中最突出的是黄节。黄节既是国学保存会的发起人,也是南社的发起人,他在国学保存会的经济、文化理论研究等方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南社,他的诗作独树一帜,是坚守学宋的代表作家。马叙伦、陆绍明等同属于两个文化团体,在国学保存会中,他们于世纪之交建立"新史学"的思潮中,以他们的史学评论代表了国粹学派的史学思想;黄节、陈去病、庞檗子等人的史学写作也代表了国粹学派的史学实绩。由此可观察他们在学术转型期和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粹派 南社 黄节 马叙伦 陆绍明 新史学 史学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译小说序跋的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之梅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61-66,共6页
林译小说序跋的文学史意义孙之梅林纾是我国近代最杰出的翻译家,从1898年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起,共翻译外国作品189种,把西方的社会文化、民情风俗全而地介绍给中国读者,打破了中西文化隔膜的局面。与此同时,他还写下了... 林译小说序跋的文学史意义孙之梅林纾是我国近代最杰出的翻译家,从1898年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起,共翻译外国作品189种,把西方的社会文化、民情风俗全而地介绍给中国读者,打破了中西文化隔膜的局面。与此同时,他还写下了大量的序、跋、译余剩语之类的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译小说 国民性 梁启超 小说理论 下等社会 《红楼梦》 尚武精神 谴责小说 序跋 小说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鬼趣 兵象──钱谦益论竟陵派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之梅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58-64,共7页
竟陵派自明季产生以来。批评最力者当数钱谦益。钱谦益探源索流,勾勒竟陵派在学术渊源和诗学特征上与南宋刘辰翁的承续关系;进而批评竟陵派“幽情单绪”、“孤怀孤诣”的诗学宗旨;“尖新割剥”、“势尖径仄”的语言特征;以及评选诗... 竟陵派自明季产生以来。批评最力者当数钱谦益。钱谦益探源索流,勾勒竟陵派在学术渊源和诗学特征上与南宋刘辰翁的承续关系;进而批评竟陵派“幽情单绪”、“孤怀孤诣”的诗学宗旨;“尖新割剥”、“势尖径仄”的语言特征;以及评选诗歌教责古人以从我的标准。钱谦益的这些批评基本上是公允的,对明清之际诗风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竟陵派 诗学宗旨 门户之见 诗学差异 诗风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前南社的遗民情结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之梅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6-50,共5页
民国建立以前,出于反清排满的政治目的,南社瞩目于遗民文化。为了遗民话语的营建,南社自发或有组织地凭吊纪念宋明末代帝君陵墓、忌辰。在这些活动中他们称宋明末代君主为"先皇",在心理和情感上认同遗民;还通过表彰缅怀以往... 民国建立以前,出于反清排满的政治目的,南社瞩目于遗民文化。为了遗民话语的营建,南社自发或有组织地凭吊纪念宋明末代帝君陵墓、忌辰。在这些活动中他们称宋明末代君主为"先皇",在心理和情感上认同遗民;还通过表彰缅怀以往遗民烈士,激发勇武阳刚之气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表现反清排满的思想;对明遗烈志士诗文遗集的搜集、整理、刊行是南社追步遗民文化的重要贡献。由于对遗民文化的过分偏爱,南社表现出浓重的遗民情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前 南社 遗民情结 遗民文化 祭悼活动 崇祯 岳飞 宋明帝君 遗烈志士 整理遗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谦益的佛学思想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之梅 王琳 《佛学研究》 1996年第0期165-170,共6页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的学界巨匠,也是当时的居士领袖。他对临济宗持有一种强烈的批判态度,认为临济宗抹杀教典,诋毁尊宿,乱拂衣钵,捧喝排场。由此他主张“返经明教”,重教抑禅,禅教合一。他的佛教思想和治佛教的方法,预示了以文献...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的学界巨匠,也是当时的居士领袖。他对临济宗持有一种强烈的批判态度,认为临济宗抹杀教典,诋毁尊宿,乱拂衣钵,捧喝排场。由此他主张“返经明教”,重教抑禅,禅教合一。他的佛教思想和治佛教的方法,预示了以文献考证和逻辑分析并重的学院式佛教研究即将产生,但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趋稳定结构和专制制度,使这种思想方法最终未能发展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谦益 临济宗 《楞严经》 天台宗 禅宗 《金刚经》 明末清初 逻辑分析 贤首宗 佛教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复古派的文学本体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之梅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7-91,共5页
明代复古派之所以能够发动声势浩大、旷日持久的文学复古运动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该派始终坚持文学本体的立场。通过辨诗文之别、诗与非诗之别 ,以及诗歌的时代之别 ,突现了诗歌的本体特征 ;强调诗歌的抒情功能 ,摆脱了议论、铺陈、性... 明代复古派之所以能够发动声势浩大、旷日持久的文学复古运动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该派始终坚持文学本体的立场。通过辨诗文之别、诗与非诗之别 ,以及诗歌的时代之别 ,突现了诗歌的本体特征 ;强调诗歌的抒情功能 ,摆脱了议论、铺陈、性理对诗性的裹挟缠绕 ;诗歌六义中特别拈出比、兴二义 ,确立了诗歌的创作原则。辨体、抒情、比兴构成了复古派的文学本体论 ,也是复古派最有价值的文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 辨体 抒情功能 比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社与国粹学派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之梅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87-92,共6页
国粹学派的核心组织国学保存会和南社是近代先后成立的文化文学团体,它们的学术思想和文化情思有很深的联系。后来加入南社的黄节在国学保存会的经济、文化理论等方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马叙伦、陆绍明在世纪之交建立“新史学”的思潮... 国粹学派的核心组织国学保存会和南社是近代先后成立的文化文学团体,它们的学术思想和文化情思有很深的联系。后来加入南社的黄节在国学保存会的经济、文化理论等方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马叙伦、陆绍明在世纪之交建立“新史学”的思潮中,他们的史学评论代表了国粹学派的史学思想;黄节、陈去病、庞檗子等人的史学写作也代表了国粹学派的史学实绩。由此可见南社与国粹派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粹派 南社 文化理论 史学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调元与秋瑾交游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之梅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8-22,共5页
秋瑾脱离家庭后短暂的生命史中,宁调元无疑是其重要的革命同志、异性知音。他们相识于1905年,后在反对日本政府《取缔规则》、创建中国公学、试制炸药失事、吴头楚尾的起义策应等数次革命活动中合作,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在宁调元一方,甚... 秋瑾脱离家庭后短暂的生命史中,宁调元无疑是其重要的革命同志、异性知音。他们相识于1905年,后在反对日本政府《取缔规则》、创建中国公学、试制炸药失事、吴头楚尾的起义策应等数次革命活动中合作,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在宁调元一方,甚而产生了超越同志关系的情愫,无疑这使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认识更为丰满。但是在目前关于秋瑾的研究成果包括《秋瑾研究资料》中,不见二人交游痕迹,此文聊补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调元与秋瑾相识 秋数度合作 非同寻常的情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