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寻求改革新突破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之策 被引量:3
1
作者 孔陆泉 卓晓宁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5-57,共3页
"中等收入陷阱"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现实风险,当前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加以解决。要继续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避免落入"中等收入... "中等收入陷阱"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现实风险,当前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加以解决。要继续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必须从利益调整上寻求改革的新突破,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顺利跨入高收入国家注入新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改革 发展 利益调整 收入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成果公平分享与收入分配机制的完善 被引量:2
2
作者 孔陆泉 张正云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47,共8页
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规定了发展成果必须由人民群众公平分享,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保障着人民群众公平分享发展成果的基本权利。但实践中在按劳分配领域,忽视了生产条件分配的先天不等对其公平原则的侵蚀;在按要素分配领域... 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规定了发展成果必须由人民群众公平分享,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保障着人民群众公平分享发展成果的基本权利。但实践中在按劳分配领域,忽视了生产条件分配的先天不等对其公平原则的侵蚀;在按要素分配领域,忽视了政府对要素占有起点公平的强力调节和对劳动者利益的特别保护;在社会总产品分配领域,忽视了如何直接、间接地为全社会成员谋利益;在商品交换领域,忽视了自觉遵循价值规律和大力维护市场秩序,从而产生了较严重的利益分配不公,加大了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和主体地位,完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分配机制;坚持社会总产品分配和商品交换领域的合理规则,完善城乡利益分配平等共享机制;坚持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完善由市场决定的的报酬机制;坚持提低、扩中、控高,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消除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社会总产品分配和商品交换领域的利益分配不公和不合理差距,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发展成果 公平分享 收入分配机制 三个有利于 按劳分配 按要素分配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入分配、要素产权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被引量:2
3
作者 孔陆泉 孔宇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25,共6页
收入分配的本质是产权问题;劳动产权与要素产权的并存,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平正义原则;我们既要解决对按要素分配的认识问题,也要解决要素本身分配的公平问题,才能形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和谐社会。
关键词 分配 产权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问题探讨 被引量:9
4
作者 孔陆泉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0-63,共4页
公司治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手段。在我国,公司治理是全新的实践,无论是其理论指导还是法律依据,都还不很成熟完善。该文就进一步实行政企分开和政资分离,明确国企高管的身份和薪酬,重建或新建国企董事会、监事会,竞争性国企的产... 公司治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手段。在我国,公司治理是全新的实践,无论是其理论指导还是法律依据,都还不很成熟完善。该文就进一步实行政企分开和政资分离,明确国企高管的身份和薪酬,重建或新建国企董事会、监事会,竞争性国企的产权多元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现代企业制度 公司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所有制”和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兼评对马克思“个人所有制”的两种误读 被引量:6
5
作者 孔陆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7-150,共4页
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个人所有制的讨论,除了"重建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的传统理解之外,又出现了股份制为形式的"以个人私有为基础的均富状态"的新的理解。这是对个人所有制的两种误读。历史上杜林曾把个人所有制当做&qu... 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个人所有制的讨论,除了"重建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的传统理解之外,又出现了股份制为形式的"以个人私有为基础的均富状态"的新的理解。这是对个人所有制的两种误读。历史上杜林曾把个人所有制当做"深奥的辩证法之谜",而我们后来由于翻译上的问题,使人们首先误读了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基础",然后又误读了"个人所有制"本身,终于把它真的变成一个难解之"谜"。问题的症结在于,对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缺乏整体性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实践和理论,加深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认识和理解,为我们提供了解开个人所有制之谜的极好条件。正确理解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对于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逐渐向更高阶段过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当正确理解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 被引量:3
6
作者 孔陆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65-68,共4页
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理论,在学术界颇多争论,近年来竟然成为少数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鼓吹公有财产私有化的理论根据。这可能是坚决主张消灭私有制的马克思所始料未及的。同时也提醒争论的各方,现在是正确地解开个人所有制之谜的时候了... 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理论,在学术界颇多争论,近年来竟然成为少数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鼓吹公有财产私有化的理论根据。这可能是坚决主张消灭私有制的马克思所始料未及的。同时也提醒争论的各方,现在是正确地解开个人所有制之谜的时候了。我们应当根据马克思、恩格斯一贯的立场、观点、方法,根据他们的全部学说体系,作出全面、准确的理解。不能再拘泥于一时一处的一字一句,作似是而非的诠释,这是实践赋予我们的一个极为严肃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者个人所有制 马克思 正确理解 生产资料 资本主义私有制 公有制企业 个人所有权 资产阶级自由化 所有制理论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要素分配中的公平正义观:一种社会心理的矫正——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开的一道难题 被引量:5
7
作者 孔陆泉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34,共4页
历史上的剥削是特定生产方式基础上的经济行为,不能用抽象的公平正义对其进行道德评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资本要素参与分配,仍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我们可以而且应当把它限制在现阶段的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范围之内;必须通过加强马克... 历史上的剥削是特定生产方式基础上的经济行为,不能用抽象的公平正义对其进行道德评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资本要素参与分配,仍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我们可以而且应当把它限制在现阶段的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范围之内;必须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宣传,端正人们对资本要素参与分配的认识,矫正不健康的社会心理,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要素分配 公平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 被引量:1
8
作者 孔陆泉 殷丽娟 于江 《理论视野》 CSSCI 2011年第8期14-16,共3页
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马克思早就预言了未来社会自由劳动的科学性质。科学发展作为人类在必然王国领域获得的自由,是在为自由王国的繁荣打造必要的基础和条件,我们应当努力追求从必然到自由的不断飞跃。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理论渊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重新认识——兼论我国现阶段劳动者的私有制经济 被引量:3
9
作者 孔陆泉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20-26,共7页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即协作和对土地及生产资料 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因此.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本质不是对土地及生产 资料的共同占有,而是劳动者的个人所有。我国农村改革的...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即协作和对土地及生产资料 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因此.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本质不是对土地及生产 资料的共同占有,而是劳动者的个人所有。我国农村改革的成功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并不排斥劳 动者个人对生产资料的独立占有和所有。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既是社会的所有制,即我们通常所 说的公有制,又特别强调每个个人实实在在的所有权.以切实保证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我国现阶 段的劳动者个体经济,基本符合马克思个人所有制的要求,可以纳入社会主义经济范畴,劳动者 的私营经济,只要管理、引导得好,也可以成为社会主义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所有制 个人所有制 劳动者 私有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按资分配或剩余索取行为的历史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孔陆泉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66-70,共5页
按资分配或剥削的实质是对剩余劳动成果的分配,是生产资料或资本所有者凭借所有权,对他人剩余劳动成果的索取。这种索取权和索取行为,在历史上产生,也必将在历史上消失。但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它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和合理性,我们... 按资分配或剥削的实质是对剩余劳动成果的分配,是生产资料或资本所有者凭借所有权,对他人剩余劳动成果的索取。这种索取权和索取行为,在历史上产生,也必将在历史上消失。但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它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和合理性,我们对它应采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性态度,而不应诉诸道德和感情。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强引导和规范,兴利除弊,促进其朝着“三个有利于”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资分配 剩余索取 历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剥削有功论”的经济学思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孔陆泉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0-14,共5页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必然涉及我国现阶段的剩余劳动和剥削问题。过去我们对刘少奇“剥削有功论”的批判是完全错误的,当时的资本主义剥削在我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进步性,资本家组织生产、发展生产的确有功,剥...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必然涉及我国现阶段的剩余劳动和剥削问题。过去我们对刘少奇“剥削有功论”的批判是完全错误的,当时的资本主义剥削在我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进步性,资本家组织生产、发展生产的确有功,剥削对工人阶级也有利,剥削关系不能让资本家个人负责。我们现在引进外来资本主义的剥削,也是必要的、合理的,本国私营经济中存在按资分配和剩余索取,但本质上不是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离开生产力的发展谈消灭剥削,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空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削有功论” 资本主义 中国 劳动价值论 资本家 剩余劳动 生产力 剥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农民集中居住中存在的障碍及对策 被引量:1
12
作者 孔陆泉 杜贵阳 《现代经济探讨》 2007年第12期20-22,58,共4页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十分必要。但即使在江苏这样比较发达的省份,仍然存在着生产方式、搬迁成本、配套能力、产权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五大障碍。该文认为:作为长远目标,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先行试点。而在面...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十分必要。但即使在江苏这样比较发达的省份,仍然存在着生产方式、搬迁成本、配套能力、产权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五大障碍。该文认为:作为长远目标,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先行试点。而在面上应从村庄整治着手改善民生,清理"空心村",加强农村建房管理,搞好规划。同时不放松转变农业小生产经营方式,加大公共财政支农力度,大力推广农村实用科技,加强农村干部群众教育培训,为推进农民集中居住扫除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集中居住 主要障碍 对策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客观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依据 被引量:1
13
作者 孔陆泉 范恒林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50-55,共6页
客观要素本身不创造财富和价值 ,但它们能促进价值的创造 ,对财富和价值的创造有贡献。在以往社会参与收益分配的依据不是其贡献 ,而是其所有制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客观要素参与分配除了依据其所有制关系之外 ,还要依据其贡... 客观要素本身不创造财富和价值 ,但它们能促进价值的创造 ,对财富和价值的创造有贡献。在以往社会参与收益分配的依据不是其贡献 ,而是其所有制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客观要素参与分配除了依据其所有制关系之外 ,还要依据其贡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要素 价值源泉 分配依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分配正义观——向段忠桥先生请教 被引量:2
14
作者 孔陆泉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1-27,共7页
段忠桥先生在《从分配正义看收入差距问题》一文中指出,马、恩论著中的正义只是一种价值判断,而不是事实判断,并进而得出资本主义剥削不正义,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也存在不正义的结论。笔者认为,正义的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是辩证对立统一关... 段忠桥先生在《从分配正义看收入差距问题》一文中指出,马、恩论著中的正义只是一种价值判断,而不是事实判断,并进而得出资本主义剥削不正义,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也存在不正义的结论。笔者认为,正义的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是辩证对立统一关系。马、恩的分配正义要求,并非体现在其对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的谴责上,而是要求消除"劳动同自己的实现条件的分离"这种不公平,在生产条件的分配这个根本问题上,为分配正义奠定基础。按劳分配因劳动能力和家庭负担不等而造成实际收入不平等的弊病,不能看成分配的不正义,它并没有违反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平等原则,也没有违反段先生"给每个人以其应得"的正义标准,马克思充分肯定了它的历史进步性和正义性。其弊病也只能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逐渐消除。我国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差距过大,恰恰不是因按劳分配弊病所致,而是不完全具备马克思的按劳分配实现条件,以及违背按劳分配原则所带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观 资本主义剥削 按劳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中的科学发展观——苏南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5
15
作者 孔陆泉 杜贵阳 《江苏农村经济》 2007年第3期30-32,共3页
苏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打破城乡壁垒,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统一规划、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了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全面小康社会... 苏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打破城乡壁垒,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统一规划、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了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得到了城乡老百姓的共同认可,率先实现了不含水分、人民得实惠的高水平小康社会。他们的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很强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苏南发达地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科学发展观 经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一体化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两种误读 被引量:3
16
作者 孔陆泉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5,共5页
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个人所有制的讨论,除了重建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的传统理解之外,又冒出了以股份制作为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形式,形成以个人私有为基础的均富状态的新的理解。这两种理解都是对马克思个人所有制的误读。正确理解马克思的个... 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个人所有制的讨论,除了重建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的传统理解之外,又冒出了以股份制作为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形式,形成以个人私有为基础的均富状态的新的理解。这两种理解都是对马克思个人所有制的误读。正确理解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对于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所有制 基本经济制度 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社会主义两条基本原则的再认识 被引量:2
17
作者 孔陆泉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45-49,共5页
消灭私有制和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的两条基本原则,但长期以来我们对此陷入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之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实践上冲击了这一错误和教条,但在很多问题上人们仍有疑虑。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有关论述... 消灭私有制和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的两条基本原则,但长期以来我们对此陷入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之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实践上冲击了这一错误和教条,但在很多问题上人们仍有疑虑。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有关论述的考证,可从源头上弄清“两个消灭”全面、准确、科学的含义,进一步破除仍然存在的错误和教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两个消灭” 教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问题的再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孔陆泉 《学习与探索》 1986年第5期95-98,共4页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但是,我们至今还不能说,已把这个“基础”搞得很清楚了。近几年来,在所有制问题的研究上,已初步打破了一潭死水的局面,出现了一些大胆的探索和思考。然而,有一个问题却始终未能突破,即把生产...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但是,我们至今还不能说,已把这个“基础”搞得很清楚了。近几年来,在所有制问题的研究上,已初步打破了一潭死水的局面,出现了一些大胆的探索和思考。然而,有一个问题却始终未能突破,即把生产资料的公共所有,等同于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进而以是否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作为判别公有制和私有制的标准,以共同占有的范围和程度来标志公有化程度的高低。我认为,这既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实际生活中也不能自圆其说。因此,必须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作一番新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资料共同占有 社会主义公有制 重建个人所有制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劳动者 马克思主义 经济体制改革 占有生产资料 私有制 资本主义所有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学视角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对马克思人的发展观的理解和思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孔陆泉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45-49,共5页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理想中的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相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发展的不全面、不自由而提出,其实现依赖于一定的经济制度、物质基础、方法手段和根本条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从实际出发,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发展...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理想中的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相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发展的不全面、不自由而提出,其实现依赖于一定的经济制度、物质基础、方法手段和根本条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从实际出发,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发展经济、文化和教育,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逐步提高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程度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地位的认识
20
作者 孔陆泉 孙文平 叶新生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16,共8页
加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最根本的是要从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我国经济学对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还不清楚,这个任务还没有完成;还必须全面、辩证、正确地看待西方经济学,在学习、借鉴中推进马克思... 加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最根本的是要从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我国经济学对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还不清楚,这个任务还没有完成;还必须全面、辩证、正确地看待西方经济学,在学习、借鉴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经济学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