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淮海南部地区夏大豆抗逆固氮防衰栽培技术
1
作者 陈小飞 金文俊 +3 位作者 雷伟侠 孔令聪 黄志平 杜祥备 《耕作与栽培》 2025年第1期140-142,共3页
大豆是保障国家粮油供应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作物之一,对于我国农业和粮食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黄淮海南部地区大豆生产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逆境胁迫和氮素营养供应不足引起大豆早衰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大豆抗逆固氮... 大豆是保障国家粮油供应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作物之一,对于我国农业和粮食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黄淮海南部地区大豆生产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逆境胁迫和氮素营养供应不足引起大豆早衰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大豆抗逆固氮防衰高产栽培技术方案,该方案包括了耕作措施、优良品种选择、精准肥水管理、生物固氮强化、灾后补偿、病虫害防治等,旨在提高大豆的固氮效率、抗逆能力及防衰性能,从而实现大豆高产、优质、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逆 固氮 防衰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稻油两熟制不同种植方式下气候资源配置和演变 被引量:2
2
作者 金文俊 陈小飞 +4 位作者 陈金华 韦志 雷伟侠 孔令聪 杜祥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6-445,共10页
安徽沿江地区稻-油复种模式下茬口衔接紧密、光温资源紧张,季节间气候资源配置备受关注。移栽和直播是补充和调配气候资源的有效种植方式,而稻油两熟制中不同种植方式下不同作物生长季气候资源配置、演变特征以及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适应... 安徽沿江地区稻-油复种模式下茬口衔接紧密、光温资源紧张,季节间气候资源配置备受关注。移栽和直播是补充和调配气候资源的有效种植方式,而稻油两熟制中不同种植方式下不同作物生长季气候资源配置、演变特征以及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尚不清晰。本研究以安徽沿江地区27个气象站1992—2022年的气温、日照时数、总辐射和降水等气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不同种植方式下稻-油复种季节间气候资源配置与演变特征以及光温生产潜力。结果表明,近30年稻-油复种模式下季节间总辐射量、日照时数和光合生产潜力均呈下降趋势,气温、降水量和光温生产潜力呈上升趋势。水稻季移栽和直播方式下总辐射量倾向率分别为-27.9 MJ·m^(-2)·(10a)^(-1)和-28.8MJ·m^(-2)·(10a)^(-1),油菜季分别为-40.5 MJ·m^(-2)·(10a)^(-1)和-26.6 MJ·m^(-2)·(10a)^(-1)。水稻季移栽和直播方式下平均日最高气温倾向率分别为0.30℃·(10a)^(-1)(P<0.05)和0.24℃·(10a)^(-1),最高达32.70℃(2022年,青阳)。油菜季移栽和直播方式下平均气温倾向率分别为0.36℃·(10a)^(-1)(P<0.01)和0.39℃·(10a)^(-1)(P<0.01),移栽方式下平均气温较直播方式高0.96~1.43℃。稻油两熟制两季均面临光资源持续下降和气温不断上升等问题,采用移栽方式可通过延长作物生育期优化光、温资源配置,提高光温生产潜力。同时,适当推迟移栽期将有利于应对油菜苗期和水稻花期的高温。直播方式下宜采用高光效品种和构建光资源高效利用作物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油复种 资源配置 气候变化 种植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南部地区大豆增密抗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杜祥备 陈小飞 +7 位作者 金文俊 孔令聪 李杰坤 王路路 赵冬 沈维良 钱振亚 黄志平 《大豆科技》 2024年第4期46-50,共5页
为充分挖掘大豆品种生产潜力,促进大豆优质高产高效,文章对黄淮海南部地区大豆单产水平关键限制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该地区大豆≥3750 kg/hm^(2)优质高产群体特征及产量构成指标;以“增密抗逆”为核心,配套种子处理、种植方式、合理施肥... 为充分挖掘大豆品种生产潜力,促进大豆优质高产高效,文章对黄淮海南部地区大豆单产水平关键限制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该地区大豆≥3750 kg/hm^(2)优质高产群体特征及产量构成指标;以“增密抗逆”为核心,配套种子处理、种植方式、合理施肥、中耕、化控、病虫草害防控及收获等生产技术集成黄淮海南部地区大豆增密抗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并进行示范推广,旨在为区域大豆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南部地区 大豆 增密抗逆 优质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荚期土壤干旱对大豆豆荚同节位叶抗氧化代谢的影响
4
作者 杜祥备 陈小飞 +4 位作者 金文俊 雷伟侠 韦志 黄志平 孔令聪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9-1347,共9页
为明确干旱胁迫影响豆荚同节位叶早衰的生理机制,于2021-2022年在安徽合肥进行盆栽试验,采用两个大豆品种(皖豆37,干旱弱敏感品种;皖豆38,干旱敏感品种)及三个土壤水分含量(SWC)(75±5)%、(60±5)%和(45±5)%,研究了干旱胁... 为明确干旱胁迫影响豆荚同节位叶早衰的生理机制,于2021-2022年在安徽合肥进行盆栽试验,采用两个大豆品种(皖豆37,干旱弱敏感品种;皖豆38,干旱敏感品种)及三个土壤水分含量(SWC)(75±5)%、(60±5)%和(45±5)%,研究了干旱胁迫对豆荚同节位叶内源保护酶系统和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加速了豆荚同节位叶衰老,表现为SPAD降低,皖豆37降低8.0%~24.2%,皖豆38降低12.4%~32.9%。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抗坏血酸(ASA)含量显著增加,谷胱甘肽还原酶(GR)、抗坏血酸氧化酶(APX)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显著降低。干旱逆境下导致豆荚同节位叶H_(2)O_(2)和丙二荃(MDA)含量升高,O_(2)~-产生速率增加,加速了衰老。SWC(45±5)%处理变幅显著高于SWC(60±5)%处理,两品种结果一致。与皖豆38相比,皖豆37由于干旱胁迫下GR和PAX活性高,提高了ASA含量,减少H_(2)O_(2)和O_(2)~-积累,减轻了膜脂过氧化程度,从而提高了对干旱逆境的抵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豆荚同节位叶 干旱 抗氧化防御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5
作者 马文敏 陈轩岐 +5 位作者 马红霞 张文慧 孔令聪 周昱伽 胡元元 贾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853-2867,共15页
近年来,宿主导向的抗菌药物研发逐步成为抗感染领域的热点。通过研究宿主和病原菌的相互作用机制,发现免疫系统是宿主导向抗菌药物的关键靶点之一。在以细菌为首的微生物种群中存在一种通讯交流系统,称为群体感应系统,其主要用于调整多... 近年来,宿主导向的抗菌药物研发逐步成为抗感染领域的热点。通过研究宿主和病原菌的相互作用机制,发现免疫系统是宿主导向抗菌药物的关键靶点之一。在以细菌为首的微生物种群中存在一种通讯交流系统,称为群体感应系统,其主要用于调整多微生物群落结构并协调群体行为。当微生物分泌的群体感应信号分子达到阈值浓度时,激活了群体感应系统并引起微生物整体基因表达变化。除了对微生物自身密度的调控外,群体感应信号分子还可以作为病原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纽带进入宿主免疫系统并发挥作用,在影响免疫细胞形态结构、细胞因子分泌以及诱导细胞凋亡等方面导致宿主免疫损伤,造成宿主免疫功能失常。因此以宿主免疫系统为作用靶点,以群体感应信号分子为目标开发抗菌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病原菌对宿主免疫功能的侵袭并协助宿主抗菌。本文对重要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引发的宿主免疫应答反应机制进行综述,深入探究宿主导向抗菌药物的可能作用靶点,以期为预防或治疗病原体感染以及相关药物研发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系统 群体感应信号分子 免疫应答 免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6
作者 李雅卓 颜亚松 +2 位作者 王昊 孔令聪 马红霞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31,共8页
为明确致犬严重呼吸道症状的病原菌及其病原特征,本试验采集患有严重呼吸道症状病死犬肺脏脓包样本,通过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生长曲线绘制对分离菌株进行种属鉴定;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 为明确致犬严重呼吸道症状的病原菌及其病原特征,本试验采集患有严重呼吸道症状病死犬肺脏脓包样本,通过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生长曲线绘制对分离菌株进行种属鉴定;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性;通过溶血试验和小鼠感染试验检测分离菌株的致病性;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分离菌株基因环境。结果显示,本试验分离菌株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命名为Z2。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Z2对头孢曲松、头孢喹肟、链霉素和替米考星耐药,对恩诺沙星、多西环素和氟苯尼考等11种药物敏感。该分离菌株具有一定的溶血活性,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5.01×10^(5)CFU/mL。该分离菌株全基因组大小为5257583 bp,含有4887个基因;仅携带3个耐药基因,介导其对磺胺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但未检测到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共有1169个致病性相关基因,其中粘附性毒力基因最多,包括细胞间粘附蛋白、百日咳粘附素、菌毛、鞭毛和被膜等毒力基因。结果表明,分离菌株Z2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和致病性。本试验结果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致病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分离鉴定 耐药性分析 全基因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栽培措施对中筋小麦皖麦4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3
7
作者 孔令聪 汪建来 +2 位作者 曹承富 赵斌 赵竹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84-87,共4页
为了给中筋小麦——皖麦44优化栽培提供参考,以此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期、密度以及氮肥应用对其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300kg/hm2范围内,氮素与籽粒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面... 为了给中筋小麦——皖麦44优化栽培提供参考,以此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期、密度以及氮肥应用对其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300kg/hm2范围内,氮素与籽粒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面粉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数等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弱化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增施氮素能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和粉质评价值,降低弱化度,延长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氮肥全部基施和返青追肥产量和品质指标都较低;在拔节期施肥可有效地提高产量,并促进品质改善;在抽穗期施肥能改善粉质性状。皖麦44在淮北地区中等肥力地块的适宜施氮量为150~225kg/hm2,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追施拔节肥效果更佳。播期和密度对皖麦44的产量有显著影响,对品质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麦44 中筋小麦 产量 品质 沉淀值 栽培措施 施氮量 面团 评价值 面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对砂姜黑土肥力及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孔令聪 曹承富 +2 位作者 汪芝寿 陈爱萍 张存岭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02-104,共3页
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砂姜黑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长期施肥可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及有机质含量 ,不同肥料组合间差异较大 ,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效果最佳 (但同时必须重视K素的投入 ) ,土壤速效钾... 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砂姜黑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长期施肥可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及有机质含量 ,不同肥料组合间差异较大 ,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效果最佳 (但同时必须重视K素的投入 ) ,土壤速效钾仅全部施用有机肥处理有所增加 ,单施N、P化肥处理下降最多 ,至 15年后下降2 5 .8%。长期未施肥处理 (对照 )碱解氮变化最大 ,较试验前下降 2 6 .5 % ,其他养分指标变化较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产量前期不及单施化肥处理 ,中后期则反之。砂姜黑土基本生产力随种植时间延长而渐降 ,土壤对秋粮大豆或玉米的供肥能力高于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砂姜黑土 土壤肥力 生产力 化肥 有机肥 配方施肥 作物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基础肥力和氮肥运筹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孔令聪 曹承富 +2 位作者 汪建来 赵斌 赵竹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7期248-251,共4页
以优质强筋小麦皖麦38为材料,研究土壤基础肥力和氮肥施用量、基追比例和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 ̄300kg/hm2范围内,施用量、拔节期追氮比例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与籽粒... 以优质强筋小麦皖麦38为材料,研究土壤基础肥力和氮肥施用量、基追比例和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 ̄300kg/hm2范围内,施用量、拔节期追氮比例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适当增加施氮量和拔节期追氮比例及适期追肥可显著地提高产量,并可使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与产量同步增加。在该试验条件下,较低土壤肥力的最高产量的临界施氮量为238.6kg/hm2,拔节期追氮比例35.1%,氮肥施用以基肥+拔节肥为宜;较高土壤肥力施氮量临界值为274.2kg/hm2,拔节期追氮比例47.2%,氮肥施用以基肥+拔节肥或结合挑旗肥为宜。氮肥对较低肥力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高于较高肥力,但较低肥力土壤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协调性差,主要品质指标难以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优质强筋小麦生产的技术关键是以优质品种为前提,在较高地力基础上合理运用氮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和品质 土壤基础肥力 氮肥运筹 籽粒蛋白质含量 优质强筋小麦 湿面筋含量 面团稳定时间 土壤肥力 氮肥施用量 施氮量 拔节期 皖麦38 小麦籽粒 追氮时期 二次曲线 试验条件 调节效应 合理运用 优质品种 小麦生产 高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粮食生产的波动性分析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12
10
作者 孔令聪 胡永年 王光宇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5-528,共4页
本文利用波动指数测算了1978-2004年间安徽粮食生产的波动周期和波动幅度,揭示了粮食生产的波动变化规律,系统分析了自然灾害、宏观经济政策、农业投入、科技进步、粮食流通等因素对粮食生产波动的影响,结合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现状,提... 本文利用波动指数测算了1978-2004年间安徽粮食生产的波动周期和波动幅度,揭示了粮食生产的波动变化规律,系统分析了自然灾害、宏观经济政策、农业投入、科技进步、粮食流通等因素对粮食生产波动的影响,结合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现状,提出了发展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粮食生产 波动 影响因素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姜黑土长期施肥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孔令聪 曹承富 +2 位作者 汪芝寿 陈爱萍 张存岭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76-78,共3页
砂姜黑土20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明显,各处理产量为Ⅳ>Ⅲ>Ⅱ>Ⅰ>CK,单施化肥有利于培育大蘖壮苗,利用增穗增粒对提高产量有一定作用,但因提高土壤肥力作用较小而难以高产。单施有... 砂姜黑土20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明显,各处理产量为Ⅳ>Ⅲ>Ⅱ>Ⅰ>CK,单施化肥有利于培育大蘖壮苗,利用增穗增粒对提高产量有一定作用,但因提高土壤肥力作用较小而难以高产。单施有机肥培肥作用明显,但其养分释放缓慢,影响小麦对养分的吸收,且生育前期营养生长不良,群体不足,小麦增产幅度较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养分供应平衡,群体动态、产量结构合理,是砂姜黑土地区小麦持续高产和土壤培肥的有效措施,但应同时重视K肥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姜黑土 小麦 生长 产量 土壤肥力 有机肥 化肥 长期定位施肥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方式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6
12
作者 孔令聪 汪芝寿 曹承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6年第3期214-216,224,共4页
研究了不同施氮处理对优质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明显地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在淮北地区拔节期施用氮肥时提高小麦籽粒产量效果很好。籽粒蛋白质含量随追氮时期的后延而呈增加趋势,抽穗期追肥的籽粒蛋白... 研究了不同施氮处理对优质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明显地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在淮北地区拔节期施用氮肥时提高小麦籽粒产量效果很好。籽粒蛋白质含量随追氮时期的后延而呈增加趋势,抽穗期追肥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产量均较高。为实现高产优质统一,优质小麦施氮量在225~300kg/ha,氮肥的基追比例为基肥2/3、追肥1/3,追期宜掌握在拔节~抽穗期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肥 施氮时期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育肥牛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孔令聪 高铎 +1 位作者 高云航 马红霞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4-37,共4页
以吉林省规模化肉牛养殖场为监测基地,对2010年-2012年期间发生呼吸系统疾患的病牛进行病原分离与鉴定,共获得8株牛源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和2株牛支原体。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大部分牛源荚膜血清A型巴氏杆菌为多重耐药株,且... 以吉林省规模化肉牛养殖场为监测基地,对2010年-2012年期间发生呼吸系统疾患的病牛进行病原分离与鉴定,共获得8株牛源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和2株牛支原体。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大部分牛源荚膜血清A型巴氏杆菌为多重耐药株,且不同养殖场所分离的菌株耐药谱不同,2株牛支原体对受检药物相对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源荚膜血清A型巴氏杆菌 牛支原体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主要粮食作物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孔令聪 王光宇 胡永年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5期396-399,共4页
利用以产量和规模为基础形成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安徽省六大粮食作物在各市的比较优势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粮食作物生产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各地区应按照比较优势的原理进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实现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 利用以产量和规模为基础形成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安徽省六大粮食作物在各市的比较优势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粮食作物生产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各地区应按照比较优势的原理进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实现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和专业化生产,以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还针对结论和问题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比较优势 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耐药性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5
作者 孔令聪 战利 +2 位作者 赵晴 高云航 马红霞 《中国兽药杂志》 2012年第3期52-55,共4页
对近年来动物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及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了较详细的阐述,以期为我国动物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巴氏杆菌 耐药性 耐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小麦生态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被引量:9
16
作者 孔令聪 汪芝寿 +1 位作者 曹承富 陈慧霞 《麦类作物》 CSCD 1997年第6期56-58,共3页
本文在对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小麦生态生育特点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深翻整地、秸秆还田、增施肥料、科学施肥、这期播种、培育壮苗、适当稀播、优化群体、科学灌水等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小麦 生态生育 栽培 砂姜黑土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地区小麦夏玉米吨粮田效益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孔令聪 汪芝寿 曹承富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0-32,共3页
小麦、夏玉米两熟制是我省淮北地区重要的种植制度,但全年产量一直偏低。1989年承担了安徽省科委下达的“淮北地区小麦夏玉米亩产吨粮栽培技术体系研究”重点课题,经3年试验研究,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试验示范区的11713.7亩,平均亩产达102... 小麦、夏玉米两熟制是我省淮北地区重要的种植制度,但全年产量一直偏低。1989年承担了安徽省科委下达的“淮北地区小麦夏玉米亩产吨粮栽培技术体系研究”重点课题,经3年试验研究,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试验示范区的11713.7亩,平均亩产达1029.4公斤。吨粮田在实现高产之后,其效益如何?有必要对这个问题作一探讨。经济效益是用成本和产值来衡量投入产出效率,比较不同系统间效率和不同措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高产 套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技术示范推广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4
18
作者 孔令聪 肖扬书 +2 位作者 曹承富 吴文革 杨剑波 《农业科技管理》 2017年第2期53-56,共4页
文章以安徽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为例,介绍了安徽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的技术示范推广模式内涵及配套措施,阐述了农业技术示范辐射推广成效,并从科技创新、科技特派员工作、产业化合作、长期定位试验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农业技术... 文章以安徽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为例,介绍了安徽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的技术示范推广模式内涵及配套措施,阐述了农业技术示范辐射推广成效,并从科技创新、科技特派员工作、产业化合作、长期定位试验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农业技术示范推广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探索新时期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示范推广模式 效果分析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地区小麦夏玉米栽培新技术 被引量:2
19
作者 孔令聪 汪芝寿 曹承富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1993年第4期52-53,共2页
安徽淮北地区地处暖温带南缘,其热量资源在黄淮海平原中最为充足。全年大干零度的积温5100~5500℃,年日照时数2300~2500小时,多年平均的年降雨量750~950mm。其光、热等气候资源完全能满足一年两熟制作物的需要。小麦、夏玉米两熟制... 安徽淮北地区地处暖温带南缘,其热量资源在黄淮海平原中最为充足。全年大干零度的积温5100~5500℃,年日照时数2300~2500小时,多年平均的年降雨量750~950mm。其光、热等气候资源完全能满足一年两熟制作物的需要。小麦、夏玉米两熟制是该区重要的种植制度,但其两熟制的全年产量一直偏低。目前淮北地区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两熟制 耕作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