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迟诊断的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处理 被引量:2
1
作者 田广金 李德宇 +2 位作者 王连才 娄重阳 方河清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9期1604-1605,共2页
目的探讨延迟诊断(确诊〉24h)的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延迟诊断的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延迟诊断原因:未及时就诊5例,术中漏诊6例,当地医院保守治疗7例。12例患者行十二指肠修补、憩室化... 目的探讨延迟诊断(确诊〉24h)的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延迟诊断的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延迟诊断原因:未及时就诊5例,术中漏诊6例,当地医院保守治疗7例。12例患者行十二指肠修补、憩室化,其中10例I期治愈,2例十二指肠瘘,经引流而愈。3例行十二指肠修补、大网膜修补、T管引流术,其中2-N治愈,1例术后十二指肠瘘、胆瘘,经引流治愈。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治愈、1例死亡。1例行单纯十二指肠修补,术后十二指肠瘘、腹膜后脓肿,经后腹膜入路清创引流后治愈。所有患者均于十二指肠破裂口附近放置冲洗引流管,术后即开始持续冲洗引流;远端空肠放置鼻肠营养管,术后〈48h肠内营养支持。所有存活患者均随访1年,其中3例术后半年出现肠梗阻,经保守治疗缓解,余病例恢复良好。结论准确的早期诊断,仔细的术中探查,简单合理的手术方案,有效的腹腔冲洗引流,合理的营养支持是治疗延迟诊断的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闭合性 十二指肠瘘 后腹膜脓肿 延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炭淋巴示踪技术在胆囊癌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德宇 穆森茂 +4 位作者 王连才 王亚峰 娄重阳 肖二卫 石鹏飞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37-541,共5页
目的探讨纳米炭淋巴示踪剂(CH40)在胆囊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胆囊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实验组于术中在胆囊壁浆膜下4—6点注射纳米炭注射液,每点0.1ml。术中参考黑染的淋巴结适当调整淋巴清... 目的探讨纳米炭淋巴示踪剂(CH40)在胆囊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胆囊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实验组于术中在胆囊壁浆膜下4—6点注射纳米炭注射液,每点0.1ml。术中参考黑染的淋巴结适当调整淋巴清扫范围,解剖标本,取出淋巴结并依据淋巴结位置分组,送病理检查。对照组常规行胆囊癌根治术。结果标本中可见实验组淋巴结有广泛的黑染,实验组平均每例检获的淋巴结数[(12.0±3.8)个]、阳性淋巴结数[(6.3±3.3)个]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2±3.6、4.4±2.8)个,P〈0.05];术后无瘤生存时间[(27.3±1.4)月]、生存时间[(45.7±2.3)月]较对照组长[(19.6±1.3月、37.0±2.4)月,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应用纳米炭注射液能明显提高淋巴结检获的数量,最大可能地清除转移的淋巴结,指导病理分期,提高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炭 淋巴示踪技术 胆囊癌 淋巴清扫
原文传递
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6
3
作者 娄重阳 李德宇 +3 位作者 王连才 田广金 穆森茂 肖二卫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6期604-605,共2页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Mallory-Weiss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Mallory-Weis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保守治疗患者和内镜治疗患者的诱因、住院时间、输血量和再出血发生率等。结果 46例患...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Mallory-Weiss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Mallory-Weis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保守治疗患者和内镜治疗患者的诱因、住院时间、输血量和再出血发生率等。结果 46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保守组),其中31例一期治愈,15例经保守治疗后再出血经内镜治疗治愈;51例患者经内镜治疗一期治愈(内镜组);4例手术治疗,其中3例治愈,1例死亡;Mallory-Weiss综合征占同期上消化道出血的7.79%,剧烈呕吐是主要诱因,上消化道出血是主要症状,急诊内镜是主要检查方法;内镜组住院时间[(7.1±1.5)d]、输血量[(296.1±99.4)mL]和再出血发生率(0)均低于保守组[(11.8±2.3)d、(652.2±196.1)mL、32.6%](P<0.05),性别比例、年龄、诱因和病死率与保守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llory-Weiss综合征以呕吐后消化道出血为主要临床特点,急诊内镜是主要检查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LORY-WEISS综合征 急诊内镜 消化道出血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田广金 李德宇 +3 位作者 王连才 余海波 穆森茂 娄重阳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年第5期484-485,共2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primary hepatic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PHNEC)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组织病理证实PHNE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为疲劳、腹痛、腹部肿块;彩超示病灶呈病灶呈高回声2例,...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primary hepatic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PHNEC)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组织病理证实PHNE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为疲劳、腹痛、腹部肿块;彩超示病灶呈病灶呈高回声2例,低回声1例,混合回声2例;CT显示病灶呈高密度影2例,低密度影1例,低密度影且有卫星灶2例;2例行MRI显示病灶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肿瘤位于左半肝1例,肝左外叶1例,右半肝1例,多发病灶2例;肿瘤直径3.0~12.3cm;组织病理示低分化癌2例,中分化癌1例,高分化癌2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5例患者突触素、嗜铬素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均阳性;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组织病理诊断为PHNEC;5例患者均存活,无瘤生存时间3~42个月。结论 PHNEC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确诊,治疗首选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神经内分泌癌 肝脏切除
原文传递
腹腔脏器硫酸烧伤1例
5
作者 田广金 李德宇 +3 位作者 王连才 娄重阳 穆森茂 方河清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484-485,共2页
硫酸烧伤常见于皮肤等浅表组织,而腹腔脏器硫酸烧伤是一种罕见的急腹症。该急腹症有明显的硫酸烧伤史,主要表现为严重腹膜炎和多脏器损伤,临床治疗缺乏经验,术后并发症繁杂,处理困难。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1例腹腔硫酸... 硫酸烧伤常见于皮肤等浅表组织,而腹腔脏器硫酸烧伤是一种罕见的急腹症。该急腹症有明显的硫酸烧伤史,主要表现为严重腹膜炎和多脏器损伤,临床治疗缺乏经验,术后并发症繁杂,处理困难。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1例腹腔硫酸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急腹症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烧伤 腹腔感染 肠瘘 短肠综合征
原文传递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再手术分析
6
作者 田广金 李德宇 +3 位作者 王连才 余海波 穆森茂 娄重阳 《医药论坛杂志》 2014年第12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再手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5例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再手术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再手术原因:十二指肠瘘10例(误诊、漏诊各1例),腹膜后脓肿2例,十二指肠瘘、腹膜... 目的探讨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再手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5例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再手术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再手术原因:十二指肠瘘10例(误诊、漏诊各1例),腹膜后脓肿2例,十二指肠瘘、腹膜后脓肿2例,腹腔出血1例。10例单纯十二指肠瘘患者行十二指肠修补及憩室化、双套管引流术,其中6例一期治愈,3例腹膜后脓肿,经清创、双套管引流术后治愈,1例十二指肠瘘,经双套管引流后二期治愈。2例十二指肠瘘、腹膜后脓肿及2例单纯腹膜后脓肿患者均经清创、双套管引流术后一期治愈。1例腹腔出血患者探查止血,术后3天死于MODS。15例患者均经鼻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治疗。结论准确的早期诊断、仔细的术中探查、及时简单合理的手术方式修补十二指肠损伤、有效的腹腔灌洗引流、合理的营养支持策略是治疗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再手术的主要处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闭合性损伤 十二指肠瘘 腹膜后脓肿 再手术
原文传递
多囊胰腺一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穆森茂 李德宇 +3 位作者 王连才 田产金 娄重阳 曹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5-415,共1页
患者,女,45岁,因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伴瘙痒半月余来我院就诊,伴乏力、消瘦、恶心、食欲减退、纳差、便秘、小便色黄,伴间断性腹部隐痛,放射至腰背部,可耐受。既往高血压病史6年,血压最高达190/110mmHg,口服降压药控制尚可。
关键词 多囊胰腺 高血压病史 口服降压药 巩膜黄染 皮肤黏膜 食欲减退 腹部隐痛 间断性
原文传递
Mirizzi综合征误诊为肝门部胆管癌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穆森茂 李德宇 +4 位作者 王连才 田广金 刘鹏 娄重阳 曹源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年第4期364-366,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Mirizzi综合征(Mirizzi syndrome,M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例误诊为肝门部胆管癌的MS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均因黄疸就诊,其中4例伴腹痛、腹胀、食欲减退,1例伴有... 目的总结分析Mirizzi综合征(Mirizzi syndrome,M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例误诊为肝门部胆管癌的MS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均因黄疸就诊,其中4例伴腹痛、腹胀、食欲减退,1例伴有反复发热;血清总胆红素、肿瘤标志物糖链抗原19-9均升高;影像学检查提示肝门部胆管占位性病变并肝内胆管扩张,4例合并胆囊结石,1例合并胆囊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前均误诊为肝门部胆管癌,经开腹探查手术并经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MS;4例行胆囊切除+胆管探查+T管引流术,1例行胆囊切除+胆管切开取石+胆管空肠Rou-en-Y吻合+肠肠侧侧吻合+肠粘连松解术;留置T管引流3~6个月,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M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其发生与胆囊管先天性解剖变异相关;MS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当患者出现黄疸、糖链抗原19-9升高及影像学提示肝门部胆管占位时,应高度警惕MS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IZZI综合征 肝门部胆管癌 误诊
原文传递
纳米碳淋巴结示踪技术在胆囊癌根治术中应用价值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穆森茂 王连才 +3 位作者 李德宇 王亚峰 肖二卫 娄重阳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7-243,共7页
目的:探讨纳米碳淋巴结示踪技术在胆囊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纳米... 目的:探讨纳米碳淋巴结示踪技术在胆囊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纳米碳淋巴结示踪技术精准指导手术操作,在胆囊壁浆膜下4~6点注射纳米碳注射液,每点0.1 mL,15 min后行胆囊癌根治术,术中根据淋巴结黑染情况行淋巴结清扫。对照组行常规胆囊癌根治术。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情况。(2)检获淋巴结数目。(3)随访情况。采用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12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1)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64±51)min、(200±98)mL、(13±4)d,对照组分别为(178±52)min、(225±98)mL、(14±5)d,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0,-1.42,-1.03,P〉0.05)。(2)两组患者淋巴结检获数目比较:观察组患者总体淋巴结检获数目、总体阳性淋巴结检获数目、N2站淋巴结检获数目、N2站阳性淋巴结检获数目分别为13.0枚(12.0枚,15.0枚)、8.0枚(5.0枚,9.0枚)、7.0枚(5.0枚,8.0枚)、3.0枚(2.0枚,4.0枚),对照组分别为10.0枚(8.0枚,12.0枚)、5.0枚(4.0枚,6.0枚)、5.0枚(3.0枚,5.0枚)、1.0枚(1.0枚,2.0枚),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51,-4.37,-6.24,-6.18,P〈0.05)。观察组患者N1站淋巴结检获数目和N1站阳性淋巴结检获数目分别为6.0枚(5.0枚,6.0枚)、4.0枚(3.0枚,5.0枚),对照组分别为6.0枚(4.0枚,7.0枚)、4.0枚(2.0枚,5.0枚),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82,-1.34,P〉0.05)。观察组TNM分期Ⅱ期胆囊癌患者总体淋巴结检获数目、总体阳性淋巴结检获数目、N2站淋巴结检获数目、N2站阳性淋巴结检获数目分别为5.0枚(4.8枚,6.3枚)、0(0,0.8枚)、2.0枚(1.0枚,3.3枚)、0(0,0.5枚),对照组分别为3.0枚(2.0枚,4.3枚)、0(0,0)、0(0,1.3枚)、0(0,0),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96,-2.02,-2.38,-2.01,P〈0.05)。观察组TNM分期Ⅱ期胆囊癌患者N1站淋巴结检获数目和N1站阳性淋巴结检获数目为3.0枚(3.0枚,3.3枚)、0(0,0.3枚),对照组分别为3.0枚(2.0枚,3.0枚)、0(0,0),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18,-1.81,P〉0.05)。观察组TNM分期Ⅲ期胆囊癌患者总体淋巴结检获数目、总体阳性淋巴结检获数目、N2站淋巴结检获数目、N2站阳性淋巴结检获数目分别为13.0枚(12.0枚,15.0枚)、7.0枚(5.0枚,8.0枚)、7.0枚(5.0枚,8.0枚)、3.0枚(2.0枚,4.0枚),对照组分别为10.0枚(9.0枚,12.0枚)、5.0枚(4.0枚,6.0枚)、5.0枚(4.0枚,5.0枚)、2.0枚(1.0枚,2.0枚),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80,-3.43,-5.25,-4.76,P〈0.05)。观察组TNM分期Ⅲ期胆囊癌患者N1站淋巴结检获数目和N1站阳性淋巴结检获数目分别为6.0枚(6.0枚,8.0枚)、4.0枚(3.0枚,5.0枚),对照组分别为6.0枚(5.0枚,7.0枚)、4.0枚(3.0枚,4.5枚),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52,-1.16,P〉0.05)。观察组TNM分期Ⅳa期胆囊癌患者总体淋巴结检获数目、总体阳性淋巴结检获数目、N2站淋巴结检获数目、N2站阳性淋巴结检获数目分别为14.0枚(13.0枚,15.0枚)、9.0枚(8.0枚,10.0枚)、8.0枚(7.5枚,8.0枚)、4.0枚(4.0枚,5.0枚),对照组分别为11.0枚(10.0枚,13.0枚)、6.0枚(4.0枚,8.0枚)、5.0枚(5.0枚,6.0枚)、2.0枚(1.0枚,2.0枚),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47,-3.25,-4.02,-3.92,P〈0.05)。观察组TNM分期Ⅳa期胆囊癌患者N1站淋巴结检获数目和N1站阳性淋巴结检获数目分别为6.0枚(5.5枚,6.0枚)、5.0枚(4.0枚,5.0枚),对照组分别为6.0枚(5.0枚,7.0枚)、4.0枚(3.0枚,6.0枚),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14,-0.45,P〉0.05)。(3)随访情况:1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8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胆囊癌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时间分别为(45.7±2.3)个月和(36.5±2.4)个月,两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2,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TNM分期Ⅱ期胆囊癌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时间分别为(54.5±3.0)个月和(39.6±0.9)个月,两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77,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TNM分期Ⅲ期胆囊癌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时间分别为(42.2±2.7)个月和(35.0±3.0)个月,两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2,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TNM分期Ⅳa期胆囊癌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时间分别为(37.7±2.5)个月和(27.0±3.1)个月,两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4,P〈0.05)。结论:胆囊癌根治术中应用纳米碳淋巴结示踪技术能指导精准手术操作,提高总体及阳性淋巴结检获数目,延长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肿瘤 根治术 纳米碳 淋巴结示踪技术 淋巴结清扫 前瞻性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