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难治性癫痫的术前评估及手术治疗 被引量:17
1
作者 娄平阳 张建国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8年第3期176-181,共6页
自Horsley首先为第一例癫痫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以来,已经有120多年的历史了,由于癫痫病的病因复杂,种类及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癫痫的外科治疗困难重重。近年来,由于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癫痫术前评估及定位手段也在不断的完善,以及新的治疗理... 自Horsley首先为第一例癫痫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以来,已经有120多年的历史了,由于癫痫病的病因复杂,种类及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癫痫的外科治疗困难重重。近年来,由于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癫痫术前评估及定位手段也在不断的完善,以及新的治疗理念的提出,使得癫痫外科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本综述现就癫痫手术的术前定位及手术方法进行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手术 术前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侧裂入路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陈玉升 陈航 +2 位作者 王勇 娄平阳 史锡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24期98-99,共2页
目的 探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69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12h内复查头颅CT示,血肿清除〉90%者65例,其余4例血肿清除70%~90%。存活60例,... 目的 探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69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12h内复查头颅CT示,血肿清除〉90%者65例,其余4例血肿清除70%~90%。存活60例,死亡9例。存活患者中,术后6个月根据GOS评分评定手术疗效:恢复良好24例,中残18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9例,死亡3例。结论 经侧裂小骨窗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具有对脑组织二次创伤小、血肿清除满意、神经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基底节 显微外科手术 经侧裂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太平 娄平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10期1244-1246,共3页
目的探讨前交通破裂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前交通破裂动脉瘤患者79例。本组均在蛛网膜下腔出血24 h^48 h内手术治疗,动脉瘤夹闭77例,夹闭加包裹2例。结果随访时间3个月~36个月。格... 目的探讨前交通破裂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前交通破裂动脉瘤患者79例。本组均在蛛网膜下腔出血24 h^48 h内手术治疗,动脉瘤夹闭77例,夹闭加包裹2例。结果随访时间3个月~3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5分(治愈)57例,4分(轻偏瘫但自理)12例,3分(重残)6例,死亡4例。结论Hunt-HessⅠ级~Ⅲ级的前交通破裂动脉瘤应早期手术干预,部分合并较大血肿或急性脑积水的Ⅳ级~Ⅴ级动脉瘤也应早期手术干预;清晰显露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辨认并保护中央穿支血管对患者术后康复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unt-Hess Ⅳ~Ⅴ级动脉瘤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太平 娄平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3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Hunt-HessⅣ-Ⅴ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01—2013-06收治的117例Hunt-HessⅣ-Ⅴ级动脉瘤,其中Ⅳ级96例,Ⅴ级21例。本组病例均在蛛网膜下腔出血24-48h内手术治疗,动脉瘤夹闭103例,夹闭加包裹14例... 目的探讨Hunt-HessⅣ-Ⅴ级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01—2013-06收治的117例Hunt-HessⅣ-Ⅴ级动脉瘤,其中Ⅳ级96例,Ⅴ级21例。本组病例均在蛛网膜下腔出血24-48h内手术治疗,动脉瘤夹闭103例,夹闭加包裹14例,去骨瓣减压19例,侧脑室开放引流13例。结果按GOS标准评分,Ⅳ级96例中5分23例,4分28例,3分33例,2分和1分12例。Ⅴ级21例中4分1例,3分5例,2分和1分15例。结论对于Hunt-HessⅣ级患者要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1-2d)手术干预,Ⅴ级伴较大血肿或脑室大量积血积水患者建议早期手术,同时去骨瓣减压或脑室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模型拟手术应用于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前交通动脉瘤微创夹闭术的临床价值
5
作者 孙红山 娄永利 +1 位作者 娄平阳 闵有会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9年第2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模型拟手术应用于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前交通动脉瘤微创夹闭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2015-01—2017-05间在郑州市中心医院拟行手术的患者分为2组,各20例。A、B 2组均经行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前交通动脉瘤微创夹闭术,其中A... 目的探讨3D打印模型拟手术应用于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前交通动脉瘤微创夹闭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2015-01—2017-05间在郑州市中心医院拟行手术的患者分为2组,各20例。A、B 2组均经行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前交通动脉瘤微创夹闭术,其中A组在术前应用3D模型模拟手术。比较2组疗效。结果 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3D打印模型模拟手术,可提升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前交通动脉瘤微创夹闭术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 动脉瘤夹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蝶入路显微镜与神经内镜切除垂体腺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赵亚军 娄平阳 +3 位作者 吴中华 李天晓 王斌 李永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3期236-240,共5页
目的比较经鼻蝶入路显微镜与神经内镜切除垂体腺瘤的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2018-11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58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经鼻蝶显微镜下手术切除52例,经鼻蝶神经内镜下切除106例,依据... 目的比较经鼻蝶入路显微镜与神经内镜切除垂体腺瘤的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2018-11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58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经鼻蝶显微镜下手术切除52例,经鼻蝶神经内镜下切除106例,依据神经内镜技术开展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和晚期手术组(早期组22例,晚期组84例),分别比较3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并发症(脑脊液瘘、颅内感染、尿崩、垂体功能低下、术后出血)。随访6个月,观察肿瘤全切率、垂体功能恢复率。结果与显微镜组比较,早期内镜组手术时间明显较长(P=0.000),但手术并发症及随访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内镜技术熟练,晚期内镜组手术在手术时间上较早期内镜组明显缩短(P=0.038),但仍长于显微镜组(P=0.018);而脑脊液漏、尿崩、垂体功能低下等明显低于显微镜组及早期内镜组手术,肿瘤全切率高于另两组(P<0.05)。晚期内镜手术颅内感染发生率较显微镜未明显降低,但与早期内镜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神经内镜技术需要一个学习曲线,早期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稍高,技术成熟后较经鼻蝶显微镜手术优势明显,创伤小,术野宽广,操作简便,肿瘤全切率高,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经鼻蝶 显微镜 神经内镜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冠状缝前入路神经内镜手术与显微镜外侧裂入路开颅术的近期疗效对比 被引量:4
7
作者 邢伟 李凯 娄平阳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5期43-45,共3页
目的比较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CH)冠状缝前入路神经内镜手术与显微镜外侧裂入路开颅术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郸城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20-12—2023-01收治的92例基底节区HCH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冠状缝前入路神经内... 目的比较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CH)冠状缝前入路神经内镜手术与显微镜外侧裂入路开颅术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郸城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20-12—2023-01收治的92例基底节区HCH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冠状缝前入路神经内镜手术组(神经内镜组)及显微镜外侧裂入路开颅术组(显微镜组),每组46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第1天、5天的颅内压。评价术前及术后1个月时患者的神经功能(NIHSS)、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以及术后3个月时的预后。结果与显微镜组比较,神经内镜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手术时间短;术中总失血量、血肿残余量少,血肿清除率高;术后第1天、5天时的颅内压水平,以及术后1个月时的NIHSS评分低,BI评分高;术后3个月时的预后优良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缝前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HCH患者手术创伤轻及预后优良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内镜 冠状缝前入路 外侧裂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临床病理与影像特征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娄平阳 蒋海辉 +1 位作者 郭杨 林松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62-764,共3页
目的探讨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Ep-GBM)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例Ep-GBM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及影像特征进行归纳总结。结果Ep-GBM患者发病年龄为(43.2±19.7)岁,年龄范围4~70岁... 目的探讨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Ep-GBM)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例Ep-GBM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及影像特征进行归纳总结。结果Ep-GBM患者发病年龄为(43.2±19.7)岁,年龄范围4~70岁。影像学上可见明显强化及坏死灶,约40.0%患者合并嚢变;灌注加权成像呈高灌注表现,波谱分析提示肿瘤区域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下降,胆碱(Cho)峰升高。分子病理学检测发现BRAF V600E阳性率33.3%,整合酶相互作用分子(INI-l)阳性率87.5%,中位细胞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为50%,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率及染色体1p/19q缺失率为0%。本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0个月,中位总体生存期为15.0个月。生存分析显示肿瘤未全切及端粒酶反转录酶(TERT)突变是预后危险因素。结论Ep-GBM作为一种新胶质母细胞瘤亚型,其预后不良,肿瘤全切是其治疗的关键;TERT突变是提示Ep-GBM预后极差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 病理学 影像学 预后
原文传递
脑室膀胱分流在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娄平阳 陈航 +1 位作者 吴中华 王斌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 探讨对不适合做脑室腹腔(VP)分流的患者进行脑室膀胱分流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自2000年3月至2016年3月,共有25例患者脑积水接受脑室膀胱分流手术,年龄5-68岁,在做脑室膀胱分流之前,既往均有VP分流失败病史,VP分流原因包括腹腔包... 目的 探讨对不适合做脑室腹腔(VP)分流的患者进行脑室膀胱分流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自2000年3月至2016年3月,共有25例患者脑积水接受脑室膀胱分流手术,年龄5-68岁,在做脑室膀胱分流之前,既往均有VP分流失败病史,VP分流原因包括腹腔包裹性积液11例,腹膜对脑脊液不吸收导致腹水7例,术后腹腔反复感染5例,腹腔刺激性疼痛不耐受2例。所有脑室膀胱分流患者术前均进行膀胱充盈状态的B超检查,行尿液常规及培养检查,以及肾功能检查。 结果 2例患者因其他疾病导致死亡,1例患者术后2年头端分流管堵塞,予以更换头端分流管,症状改善;1例患者术后4年出现阴茎放射性疼痛,其余患者脑积水缓解满意。 结论 脑室膀胱分流术对于不能做腹腔分流的患者是有效的,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案进行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膀胱分流 脑室腹腔分流 脑积水
原文传递
成人幕上间变性胶质瘤预后评分量表的建立
10
作者 娄平阳 吴中华 +2 位作者 赵亚军 郭杨 王斌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90-694,共5页
目的 探讨影响幕上间变性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拟制定一份预后评分量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98例原发间变性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 目的 探讨影响幕上间变性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拟制定一份预后评分量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98例原发间变性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分析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预后相关因素,并利用预后因素制定一份预后评分量表.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术前KPS、切除程度、放疗、化疗、病理含少突成分、1p/19q、IDH、MGMT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肿瘤直径≥6 cm、术前KPS<70、未放疗、1p/19q未缺失、MGMT启动子非甲基化均为独立预后危险因子(P<0.05).每项独立预后危险因子给予评价1分,患者评分则为0~6分;依据评分将患者分组,其中<2分者为低危组、2分者为中危组、3分者为高危组,≥4分者为极高危组,不同组别患者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 患者评分越高,预后越差;该预后评分量表可以为间变性胶质瘤患者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开展个体化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变性胶质瘤 分子标记物 预后 量表
原文传递
脑室-膀胱分流术治疗脑积水8例
11
作者 娄平阳 李太平 《中国实用医刊》 2013年第8期116-117,共2页
目的探讨脑室-膀胱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经验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8例脑室-膀胱分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8例患者在脑室膀胱分流术前均有2~3次脑室腹腔分流失败病史,行脑室膀胱分流术以后,出现分流管从尿道脱出1... 目的探讨脑室-膀胱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经验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8例脑室-膀胱分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8例患者在脑室膀胱分流术前均有2~3次脑室腹腔分流失败病史,行脑室膀胱分流术以后,出现分流管从尿道脱出1例,膀胱刺激征1例,经过短暂治疗,恢复正常,余长期随访效果良好。结论对于某些反复腹腔分流不成功的患者,脑室-膀胱分流术可作为腹腔分流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脑室-膀胱分流术
原文传递
前颞叶切除范围与视野缺损关系的弥散张量成像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岸超 张凯 +7 位作者 娄平阳 乔慧 孟凡刚 刘焕光 陈宁 葛明 胡文瀚 张建国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 观察颞叶癫痫患者前颞叶切除术后视野缺损的发生率以及手术切除范围与视野缺损的关系.方法 25例前颞叶切除术的患者于术前及随访时行视野、磁共振(含DTI弥散张量序列)检查,根据视野缺损严重程度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B、C三级.手... 目的 观察颞叶癫痫患者前颞叶切除术后视野缺损的发生率以及手术切除范围与视野缺损的关系.方法 25例前颞叶切除术的患者于术前及随访时行视野、磁共振(含DTI弥散张量序列)检查,根据视野缺损严重程度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B、C三级.手术后视放射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的下降(△FA)代表Meyer袢受损情况.比较不同视野缺损组之间前颞叶切除范围的差异;并对切除范围和△FA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前颞叶切除术后22例患者出现象限盲.前颞叶平均切除长度:A组31.1 mm,B组42.5 mm,C组50.4 mm,A<B<C组(P<0.05).手术侧的△FA与切除范围旱线性相关.结论 前颞叶切除术破坏视放射导致视野缺损较常见.有必要术前应用DTI获得患者视放射的信息,进行术前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前颞叶叨除术 视放射 视野缺损 弥散张量成像
原文传递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分型对术中预防脑梗死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太平 娄平阳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8-460,共3页
目的 探讨根据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CAA)的影像学分型,术中识别并保护外侧纹体动脉(LLA)对预防脑梗死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13年6月收治74例,共89个大脑中动脉动脉瘤,依据影像学资料分为A型(前外侧型)52个,B型... 目的 探讨根据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CAA)的影像学分型,术中识别并保护外侧纹体动脉(LLA)对预防脑梗死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13年6月收治74例,共89个大脑中动脉动脉瘤,依据影像学资料分为A型(前外侧型)52个,B型(后上型)28个和C型(内下型)9个.采用不同的分离技巧,术中皆成功分辨并保护LLA,动脉瘤夹闭86个,微动脉瘤电凝后包裹3个.随访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进行评分.结果 GOS 5分(治愈)66例,4分(轻偏瘫但自理)5例,3分(重残)2例,1分(死亡)1例.结论 依据动脉瘤影像学分型,采用个体化手术分离技巧,结合LLA的解剖特点,术中识别并保护LLA和夹闭动脉瘤,减少术后脑梗死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大脑梗塞 脑血管造影术 分类
原文传递
椎间孔打开切除哑铃形神经鞘瘤
14
作者 王勇 王红强 +4 位作者 陈航 李太平 娄平阳 史锡文 梁庆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01-903,共3页
椎管哑铃形神经鞘瘤切除有一定困难,手术涉及如何全切肿瘤、周围重要结构的保护、脊柱的稳定性和载瘤神经的处理等问题。我们自2006年6月至2010年5月间采用后正中入路打开椎间孔,显微镜直视下一期全切10例哑铃形神经鞘瘤,效果良好,... 椎管哑铃形神经鞘瘤切除有一定困难,手术涉及如何全切肿瘤、周围重要结构的保护、脊柱的稳定性和载瘤神经的处理等问题。我们自2006年6月至2010年5月间采用后正中入路打开椎间孔,显微镜直视下一期全切10例哑铃形神经鞘瘤,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哑铃形 椎间孔 后正中入路 显微镜直视 稳定性 全切
原文传递
脊髓脊膜膨出术后症状性CHIARI畸形的诊治
15
作者 李太平 李红超 娄平阳 《医药论坛杂志》 2015年第10期21-24,共4页
目的总结脊髓脊膜膨出术后症状性Chiari畸形的临床表现,发生发展形式,探讨术前状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0月援非(Eritrea)期间收治脊髓脊膜膨出187例,合并CHIARI畸形149例,13例术后发生了延髓功能障碍和后组颅神... 目的总结脊髓脊膜膨出术后症状性Chiari畸形的临床表现,发生发展形式,探讨术前状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0月援非(Eritrea)期间收治脊髓脊膜膨出187例,合并CHIARI畸形149例,13例术后发生了延髓功能障碍和后组颅神经症状,经证实与分流障碍无关。临床表现为神经性吞咽困难,吸气性喘息或喘鸣,发作性紫绀,呼吸暂停,后仰型斜颈或角弓反张,运动障碍和声带麻痹。年龄小于3月患儿病情明显进展较快,2~5d即出现长时间呼吸暂停和/或心率减慢。所有病例均接受限制性后颅窝和上颈髓减压术,若存在延髓或上颈髓空洞,行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未脑积水分流患儿同时行Torkldsen分流术。结果8例(61.5%)症状完全或近全缓解,2例残留轻度饮水呛咳,1例残留刺激状态下喘鸣,2例(15.3%)术前表现双侧声带麻痹的患儿症状无改善并死于呼吸衰竭。结论神经性吞咽困难,吸气性喘息或喘鸣,发作性紫绀,后仰型斜颈或角弓反张,呼吸暂停,运动障碍是症状性Chiari畸形的常见症状,长时间呼吸暂停和/或心率减慢,双侧声带麻痹是脑干严重受损的临床表现。年龄小于3月的患儿病情进展明显较快,需要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ARI畸形 后颅窝和上颈髓减压术 脊髓脊膜膨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