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安全帽佩戴状态检测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韩飞腾 刘永强 +4 位作者 房玉东 冯涛 郭玮 薛明 姬玉成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6-202,共7页
为缓解安全生产视频监控场景下物体尺寸小、背景复杂、遮挡容易导致的安全帽佩戴状态漏检、误检、定位不准等问题,提出1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2阶段高精度安全帽佩戴状态检测模型。提出双向多层连接融合的特征金字塔网络,并设计基于编解码... 为缓解安全生产视频监控场景下物体尺寸小、背景复杂、遮挡容易导致的安全帽佩戴状态漏检、误检、定位不准等问题,提出1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2阶段高精度安全帽佩戴状态检测模型。提出双向多层连接融合的特征金字塔网络,并设计基于编解码的空间注意力机制去除冗余特征,提升小尺寸目标的召回率;采用多尺度卷积提取候选区域多层上下文特征,并利用注意力机制对不同层级、不同尺度的上下文特征进行显式加权,进而提高模型在复杂背景下的鲁棒性;解耦候选区域分类和定位网络,分别引入通道注意力和空间注意力提升模型分类和定位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安全帽佩戴状态检测模型整体上优于当前相对主流的高精度检测框架,如YOLOv3、SSD、RetinaNet、Faster R-CNN、TridentNet模型。研究结果可有效缓解安全生产视频监控场景下安全帽佩戴状态的漏检、误检和定位不准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生产 安全帽佩戴状态检测 目标检测 注意力机制 特征金字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特征增强的多帧自监督单目深度估计
2
作者 寇旗旗 王伟臣 +3 位作者 韩成功 吕晨 程德强 姬玉成 《光学精密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603-3615,共13页
针对目前的深度估计网络对室外场景下图像的空间特征提取不够充分的问题,导致输出深度图存在物体边缘失真、模糊和区域伪影等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多尺度特征增强的多帧自监督单目深度估计模型。首先,该模型编码器引入大核注意力的激活模... 针对目前的深度估计网络对室外场景下图像的空间特征提取不够充分的问题,导致输出深度图存在物体边缘失真、模糊和区域伪影等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多尺度特征增强的多帧自监督单目深度估计模型。首先,该模型编码器引入大核注意力的激活模块,提高编码器对输入图像全局空间特征的提取能力,保留空间上下文信息;同时,提出了一种结构增强模块,使其能够在通道维度上判别重要特征,增强网络对图像结构特征的感知能力;最后,解码器中使用动态上采样方法代替近邻插值的上采样方法,恢复细节信息,优化了深度图的伪影现象。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深度估计网络在KITTI和CityScapes室外数据集的测试结果优于目前的主流算法,尤其在KITTI数据集上的预测正确率达到90.3%。可视化结果也表明,本文网络模型生成的深度图边缘更加清晰准确,有效地提高了深度估计网络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目深度估计 自监督 多帧 大核注意力 特征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煤低温氧化分子结构单元变化特性 被引量:7
3
作者 姬玉成 张英华 +3 位作者 黄志安 邵振鲁 高玉坤 肖善林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614-2623,共10页
为了进一步揭示煤自燃微观反应机理,通过电子自旋共振试验和傅里叶红外光谱试验,对褐煤氧化升温过程中自由基和官能团等分子结构单元的变化进行研究,并对两者的反应路径进行量子化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氧化升温过程中,自由基浓度持... 为了进一步揭示煤自燃微观反应机理,通过电子自旋共振试验和傅里叶红外光谱试验,对褐煤氧化升温过程中自由基和官能团等分子结构单元的变化进行研究,并对两者的反应路径进行量子化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氧化升温过程中,自由基浓度持续增长,220℃时显著增大85.6%,说明低温氧化阶段自由基产生量大于消耗量,自由基总量增加可以提高反应体系的反应活性;过渡产物-COOH含量呈近似指数型增长,220℃时增加72.3%,游离态·OH、氢键自缔合-OH和酚、醇、羧酸-OH这3种基团含量均逐渐降低,20~60℃时是快速降低区;煤中官能团等结构单元与氧气间的链式反应有2种反应路径,即线性路径和交叉/循环路径;线性反应路径通过羟基自由基等关键基团参与的多活性链式位点反应转换到交叉/循环反应路径,这种转换将加快煤自燃反应进程;特定官能团的含量变化是该官能团在不同反应路径中参与的多个反应序列竞争结果的体现,反映了官能团在煤自燃过程中的不同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基 官能团 氧化 升温 量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割煤时粉尘运移变化规律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姬玉成 楼建国 +1 位作者 张留祥 黄建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9-423,共5页
综采工作面是煤矿粉尘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了有效治理综采工作面粉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粉尘在工作面的运动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粒径下的粉尘颗粒,通风风速越大,粉尘颗粒的通风降尘率越低;并提出了综采工作面产尘点后方... 综采工作面是煤矿粉尘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了有效治理综采工作面粉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粉尘在工作面的运动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粒径下的粉尘颗粒,通风风速越大,粉尘颗粒的通风降尘率越低;并提出了综采工作面产尘点后方形成粉尘快速扩散带、呼尘弥漫带、稳定悬浮带等3个粉尘运移带,其中粉尘快速扩散带作为粉尘源头,是综采工作面粉尘治理的关键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 综合机械化回采工作面 粉尘运移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区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穆林森 张红波 +3 位作者 陈谦学 孙彦辉 姬玉成 曾小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41-644,共4页
目的探讨鞍区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s,HPC)的临床诊断特点及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1年3月-2014年12月6例术后病理证实为鞍区HPC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治疗和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采用额颞入路,1例... 目的探讨鞍区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s,HPC)的临床诊断特点及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1年3月-2014年12月6例术后病理证实为鞍区HPC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治疗和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采用额颞入路,1例额眶颧入路,1例额外侧入路。肿瘤全切除3例,近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中出血量600-2100 ml,平均1200 ml。6例术后病理证实为HPC,均接受普通放疗。术后并发无菌性脑膜炎2例,抗生素及腰穿置管后治愈。动眼神经麻痹2例,对侧肢体偏瘫1例,神经康复理疗后改善。6例随访6-29个月,平均14.8月,无神经系统转移及死亡。结论鞍区HPC临床少见,误诊率高。肿瘤易复发,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全切除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皮细胞瘤 鞍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粉尘成套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金宝 付京斌 +1 位作者 曹磊 姬玉成 《煤炭与化工》 CAS 2014年第7期134-137,140,共5页
矿井粉尘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危害。针对矿井传统防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产尘预控、捕捉沉降、封堵监控"的矿井粉尘治理理念,建立了以煤层注水、新型防尘技术装备、降尘新材料与粉尘在线监测监控为主要内容的煤矿... 矿井粉尘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危害。针对矿井传统防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产尘预控、捕捉沉降、封堵监控"的矿井粉尘治理理念,建立了以煤层注水、新型防尘技术装备、降尘新材料与粉尘在线监测监控为主要内容的煤矿综合防尘成套技术体系,并进行了现场应用,实际降尘效果显著,为类似条件下的煤矿粉尘防治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运移规律 综合防尘 成套技术 矿井粉尘治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降尘材料在综掘工作面防尘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承宇 刘键 姬玉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70-974,共5页
针对综掘工作面高质量浓度粉尘治理现状,在分析综掘工作面运移规律前提下,结合新型降尘材料功能特点,提出综掘工作面新型降尘材料的应用工艺.在多地煤矿井下应用结果表明,新型降尘材料能够显著提高喷雾降尘效果,可将清水喷雾状态粉尘质... 针对综掘工作面高质量浓度粉尘治理现状,在分析综掘工作面运移规律前提下,结合新型降尘材料功能特点,提出综掘工作面新型降尘材料的应用工艺.在多地煤矿井下应用结果表明,新型降尘材料能够显著提高喷雾降尘效果,可将清水喷雾状态粉尘质量浓度最高降低90%,有效控制和降低割煤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极大地改善生产作业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掘面 粉尘 喷雾 新型降尘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倾斜特厚煤层采场围岩运动相似材料模拟 被引量:2
8
作者 曹磊 李基 +1 位作者 姬玉成 黄建功 《矿业工程研究》 2015年第1期34-37,共4页
急倾斜煤层赋存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以实际工程为背景,通过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对浅埋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开采进行研究,分析了沿煤层倾向剖面采场围岩的运动变化规律和支承压力分布特点.水平分层放顶煤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出现循环破坏的空... 急倾斜煤层赋存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以实际工程为背景,通过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对浅埋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开采进行研究,分析了沿煤层倾向剖面采场围岩的运动变化规律和支承压力分布特点.水平分层放顶煤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出现循环破坏的空洞,其顶板岩层内的位移及其破坏位于偏上山方向区域,顶板岩层的影响范围可扩大至煤层法线上方90 m以外区域;采场应力集中区域主要分布干顶板岩层内.研究结论可为同类矿井的开采设计与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倾斜特厚煤层 水平分层 相似材料模拟 围岩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煤氧化升温中含氧基团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7
9
作者 姬玉成 张英华 +5 位作者 王辉 黄志安 邵振鲁 高玉坤 尹义超 木拉里·马扎甫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5-80,共6页
煤分子中的含氧基团是发生煤氧复合反应,引起煤炭自燃灾害的关键因素。通过原位傅里叶红外光谱试验,对褐煤氧化升温过程中的含氧基团变化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煤氧复合反应过程中含氧基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温氧化过程中,褐... 煤分子中的含氧基团是发生煤氧复合反应,引起煤炭自燃灾害的关键因素。通过原位傅里叶红外光谱试验,对褐煤氧化升温过程中的含氧基团变化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煤氧复合反应过程中含氧基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温氧化过程中,褐煤中羟基含氧官能团是参与早期30℃~80℃范围煤氧复合反应的关键含氧官能团,含氧官能团中其化学活性最高,特征吸收峰强度下降幅度最大,220℃时,下降幅度超过了70%;羧基、羰基、脂肪醚基和芳香醚基等4类含氧官能团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上升幅度依次:羰基>羧基>脂肪醚>芳香醚。煤氧复合反应的低温阶段20℃~220℃为高温阶段积累了大量的羧基、羰基化合物等中间过渡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低温氧化 含氧基团 温度 红外光谱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