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汉族人细胞色素C242T p22phox基因多态性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姬仲 陆兵勋 +1 位作者 王晓艺 潘速跃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7-388,390,共3页
目的调查广东汉族人是否存在细胞色素C242T p22phox基因多态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检测122名广东籍汉族人C242T p22phox基因多态性。结果CC基因型频率为0.877,CT+TT基因型频率为0.123,C等位基因频率为0... 目的调查广东汉族人是否存在细胞色素C242T p22phox基因多态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检测122名广东籍汉族人C242T p22phox基因多态性。结果CC基因型频率为0.877,CT+TT基因型频率为0.123,C等位基因频率为0.934,T等位基因频率为0.066。结论广东汉族人存在C242T p22phox基因多态性,该基因多态性存在种族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汉族人 细胞色素 P22PHOX 基因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教学与临床示范教学结合在NICU青年医师经口气管插管培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姬仲 王晓艺 +2 位作者 王胜男 吴永明 陈琼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年第10期94-94,142,共2页
目的:探讨模拟教学与临床示范教学结合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青年医师经口气管插管培训中的价值。方法:将32名在NICU学习青年医生分成模拟教学与临床示范教学结合组(n=14)与单纯临床示范教学组(n=18),比较两组间首次临床气管插... 目的:探讨模拟教学与临床示范教学结合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青年医师经口气管插管培训中的价值。方法:将32名在NICU学习青年医生分成模拟教学与临床示范教学结合组(n=14)与单纯临床示范教学组(n=18),比较两组间首次临床气管插管成功人数及前5例气管插管成功率。结果:模拟教学组首次插管成功人数及前5例气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单纯教学组(P=0.014,0.012)。结论:模拟教学与临床示范教学相结合提高了青年医师经口气管插管训练效果,是一种医学教育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教学 医学教育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 气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拟教学的神经重症监护病房青年医师气管插管培训 被引量:6
3
作者 姬仲 王晓艺 +2 位作者 吴永明 王静新 张晓梅 《西北医学教育》 2012年第1期162-164,共3页
在神经重监护病房通过模拟教学有计划地对"三生"———研究生、规范化培训医生、进修生,开展急诊气管插管培训,有利于青年医师快速准确掌握气管插管技能,提高临床急救水平。模拟教学下的气管插管培训既符合现代医学模式发展... 在神经重监护病房通过模拟教学有计划地对"三生"———研究生、规范化培训医生、进修生,开展急诊气管插管培训,有利于青年医师快速准确掌握气管插管技能,提高临床急救水平。模拟教学下的气管插管培训既符合现代医学模式发展的要求,也是现代医学教育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教学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 气管插管 继续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循证医学指导八年制阶段性神经病学教学 被引量:3
4
作者 姬仲 王晓艺 +1 位作者 吴永明 陈琼 《西北医学教育》 2011年第6期1167-1169,共3页
用循证医学指导临床医学八年制教学是一种新兴医学教育模式,循证医学的引入对神经病学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分阶段循序渐进的循证医学教学过程是可行的方法,最终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成为一名终身的自我教育者。
关键词 循证医学 临床医学八年制 神经病学 医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铊中毒神经系统损害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姬仲 陈锦武 +2 位作者 王晓艺 林镇洲 王胜男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1年第5期384-38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铊中毒神经系统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急性铊中毒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2例,重度致残1例,死亡1例。结论:急性铊中毒临床较少见,当出现不可解释的顽固性痛性周围神经病时应警惕该... 目的:探讨急性铊中毒神经系统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急性铊中毒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2例,重度致残1例,死亡1例。结论:急性铊中毒临床较少见,当出现不可解释的顽固性痛性周围神经病时应警惕该病可能;预后与中毒剂量相关,早期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者预后不良,早期确诊并接受血浆灌流及普鲁士蓝治疗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 神经系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羟基麦芽酚中毒2例报告
6
作者 姬仲 陆兵勋 +2 位作者 周亮 张运周 蒋海山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33-133,共1页
5-羟基麦芽酚(DDMP)引起包括神经系统在内的多器官损伤较少见,我院近来收治了2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5-羟基麦芽酚中毒 病例 食品添加剂 脑电图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ΧⅢA基因多态性与心脑血管疾病 被引量:1
7
作者 姬仲 陆兵勋 潘速跃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1年第3期157-159,共3页
因子由 2个A亚基和 2个B亚基构成 ,受凝血酶及Ca2 +激活后形成具有酶活性的A亚基。近年研究发现 ,A亚基 2、5、12、14号外显子基因多态性与心脑血管病密切相关 ,特别是位于 2号外显子上的Val34Leu与心脑血管病有明确的相关性。Leu34... 因子由 2个A亚基和 2个B亚基构成 ,受凝血酶及Ca2 +激活后形成具有酶活性的A亚基。近年研究发现 ,A亚基 2、5、12、14号外显子基因多态性与心脑血管病密切相关 ,特别是位于 2号外显子上的Val34Leu与心脑血管病有明确的相关性。Leu34对脑梗死、心肌梗死及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保护因素 ,而对出血性卒中则是一种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Ⅲ因子 脑梗死 脑出血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色素p22phox C242T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
8
作者 姬仲 陆兵勋 潘速跃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2 2phoxC2 4 2T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 限制片断长度多态性检测 10 6例健康者和 5 7例高血压病患者p2 2phoxC2 4 2T基因多态性。结果 高血压病组CT +TT基因型频率为 0 .2 8,T等位基...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2 2phoxC2 4 2T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 限制片断长度多态性检测 10 6例健康者和 5 7例高血压病患者p2 2phoxC2 4 2T基因多态性。结果 高血压病组CT +TT基因型频率为 0 .2 8,T等位基因频率为 0 .15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0 .14和 0 .0 8(χ2 =4 .6 6 3,P =0 .0 31)。结论 p2 2phoxC2 4 2T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有明显相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 p22phoxC242T 基因多态性 高血压 发病机理 治疗 多聚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死亡预测价值 被引量:9
9
作者 郑伟城 潘速跃 +3 位作者 林正豪 吴永明 姬仲 刘丽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36-1039,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短潜伏期诱发电位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死亡预测的价值。方法分别对南方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4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下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检查和格拉斯哥-匹斯堡评分(... 目的探讨下肢短潜伏期诱发电位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死亡预测的价值。方法分别对南方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4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下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检查和格拉斯哥-匹斯堡评分(GPCS),并对两者进行分级,以改善转出NICU或恶化死亡为时间点,将患者预后分为生存和死亡(包括脑死亡)两组,比较两指标分级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SLSEP与大面积脑梗死早期预后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0.484,P<0.001,预测准确率73%,SLSEP3级对死亡的阳性预测值为100%,恶性大脑中动脉卒中(mMCAI)患者SLSEP3级者死亡率100%。结论SLSEP3级对大面积脑梗死早期死亡判断有较高特异性,并对早期判断mMCAI外科治疗时机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诱发电位 格拉斯哥-匹斯堡评分 死亡预测 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 灵敏度 特异度 准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临床和病理(附1例报告) 被引量:54
10
作者 陆兵勋 周亮 +3 位作者 尹恝 潘速跃 吴永明 姬仲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33-335,共3页
报道1例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临床和病理,并复习文献进行分析。 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具有如下特点:有经鼻吸海洛因史;亚急性或急性起病;多以小脑受损为首发症状,亦可表现为突然昏迷、抽搐;以运动障碍为主;脑脊液正常;尿吗啡... 报道1例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临床和病理,并复习文献进行分析。 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具有如下特点:有经鼻吸海洛因史;亚急性或急性起病;多以小脑受损为首发症状,亦可表现为突然昏迷、抽搐;以运动障碍为主;脑脊液正常;尿吗啡实验可为阴性;影像学具有特征性的脑白质广泛受累,小脑白质受累最早、最严重,病变双侧对称,CT呈低密度,无占位效应,增强无强化。主要病理改变为脑白质海绵状变性。推测病因可能与海洛因不纯含有杂质有关。有海洛因吸入史者,一旦出现脑部症状,要及早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本病为我国大陆第1次在海洛因吸食者中发现,对预防和治疗吸毒所引起的并发症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 白质脑病 海绵状白质退变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栓法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模型的改良 被引量:13
11
作者 蒋海山 陆兵勋 +2 位作者 姬仲 王立新 张素娟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56-1159,共4页
目的研究一种线栓法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模型的改良术式。方法结扎颈总动脉(CCA),不结扎颈外动脉和翼腭动脉,用头皮针于CCA结扎的远端穿刺导入3-0线栓造成缺血,通过拔出线栓形成再灌注。结果栓线长度(20.0±1.8)mm,造模成功率近7... 目的研究一种线栓法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模型的改良术式。方法结扎颈总动脉(CCA),不结扎颈外动脉和翼腭动脉,用头皮针于CCA结扎的远端穿刺导入3-0线栓造成缺血,通过拔出线栓形成再灌注。结果栓线长度(20.0±1.8)mm,造模成功率近70%,造模动物临床表现及病理表现典型。结论本术式简便,术者不需具备显微手术操作技巧,造模成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线栓法 再灌注脑损伤 动物模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低温诱导方式对大鼠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效果比较 被引量:6
12
作者 冀雅彬 吴永明 +4 位作者 姬仲 宋玮 徐隋意 王遥 潘速跃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9-92,100,共5页
目的比较冰帽、全身低温及颈内动脉冷盐水灌注(ICSI)对于大鼠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时不同低温方式的选择和ICSI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50~300 g 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冰帽组、全身低温组和ICSI组,... 目的比较冰帽、全身低温及颈内动脉冷盐水灌注(ICSI)对于大鼠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时不同低温方式的选择和ICSI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50~300 g 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冰帽组、全身低温组和ICSI组,用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栓塞2 h模型,各低温方式的目标温度为33~34℃维持20 min。再灌48 h后,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取脑行2,3,5-氯化三苯四氮唑染色;干湿重法检测脑含水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浓度。结果各低温方式均能降低大鼠梗死体积,其中冰帽能使梗死体积减小27.4%(P〈0.05),而全身低温和ICSI能使梗死体积减小47.6%和61.6%(P〈0.01)。全身低温组和ICSI组的脑含水量低于模型组(P〈0.05);冰帽组的含水量低于模型组,但并无统计学意义。各低温组中,仅有ICSI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与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学方面,ICSI组的NSE和S100β的浓度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全身低温组和冰帽组中各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CSI对于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冰帽和全身低温,而全身低温比冰帽有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帽 全身低温 颈内动脉冷盐水灌注 脑梗死 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脉自旋标记与弥散加权成像的ASPECTS评分不匹配可以指导醒后卒中患者的机械取栓治疗(英文)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冬梅 郝鹏 +7 位作者 王梦瑶 林镇洲 周亮 范祖森 潘越 张晓梅 潘速跃 姬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快速可靠地评估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动脉自旋标记(ASL)的不匹配对于临床取栓决策至关重要。醒后卒中患者中仅有极少数可进行取栓治疗,本研究回顾性地分析了大血管闭塞的醒后卒中患者的预后,依据入院磁共振ASL及DWI序列ASPECTS不匹... 目的快速可靠地评估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动脉自旋标记(ASL)的不匹配对于临床取栓决策至关重要。醒后卒中患者中仅有极少数可进行取栓治疗,本研究回顾性地分析了大血管闭塞的醒后卒中患者的预后,依据入院磁共振ASL及DWI序列ASPECTS不匹配选择患者进行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12例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醒后卒中患者,接受治疗前均进行了磁共振(ASL与DWI)检查。不匹配ASPECTS定义为ASL-ASPECTS与DWI-ASPECTS的差异(分数越高,差别越大)。结果所有患者取栓治疗后均成功再灌注(脑梗死溶栓分级TICI 2b-3)。11名(91.7%)患者出院时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降低,8名(66.7%)患者90 d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2分。结论基于ASL和DWI的ASPECTS不匹配可用于快速筛选患者,指导动脉取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取栓术 动脉自旋标记 弥散加权成像 不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时机对立体定向抽吸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齐恒 吴永明 +1 位作者 潘速跃 姬仲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545-2548,共4页
目的对比CT引导下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CTSA)与非手术方式治疗自发性脑出血(ICH)的临床疗效及不同手术时机的影响。方法回顾采用CTSA治疗的ICH 62例,比较实际30 d病死率与使用ICH评分估算出的非手术治疗下的30 d病死率间的差异;比较早、... 目的对比CT引导下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CTSA)与非手术方式治疗自发性脑出血(ICH)的临床疗效及不同手术时机的影响。方法回顾采用CTSA治疗的ICH 62例,比较实际30 d病死率与使用ICH评分估算出的非手术治疗下的30 d病死率间的差异;比较早、晚期手术对血肿清除率及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实际与ICH预测的30 d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2,P=0.049);不同手术时机的远期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ICH患者,CTSA较非手术治疗能够降低30 d病死率,而早、晚期间进行手术的远期预后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立体定向 手术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壳核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尹恝 周亮 +6 位作者 吕田明 潘速跃 姬仲 刘晓加 郑伟 朱佳佳 黄安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对照分析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和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壳核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出血量16.0~107.9 ml的壳核出血患者39例,分为立体定向组(20例)和微创组(19例)。立体定向组行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微创组行常规微创血肿穿刺术。2组患者手... 目的对照分析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和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壳核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出血量16.0~107.9 ml的壳核出血患者39例,分为立体定向组(20例)和微创组(19例)。立体定向组行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微创组行常规微创血肿穿刺术。2组患者手术12 h后反复给予尿激酶1万~2万U注入血肿腔内,保留2~4 h后冲洗引流以彻底清除血肿。并分别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4、30 d的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治疗后30 d的扩展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E)。结果立体定向组患者治疗后14、30 d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微创组,治疗后30 d的GOS-E评分明显高于微创组(P<0.01)。结论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壳核出血的疗效明显优于微创血肿穿刺术,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核出血 血肿 外科手术 微创性 立体定位技术 穿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位对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颅内压脑灌注压的影响 被引量:34
16
作者 张晓梅 姬仲 +2 位作者 吴永明 邓逃生 潘速跃 《护理学报》 2012年第17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体位与神经内科重症监护患者颅内压、平均动脉压、脑灌注压的关系,进而确立最合适的床头抬高角度。方法纳入27例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均采用持续颅内压监测,即通过传感器直接与颅内某些间隙或结构接触而测压。同时利用心电监护... 目的探讨体位与神经内科重症监护患者颅内压、平均动脉压、脑灌注压的关系,进而确立最合适的床头抬高角度。方法纳入27例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均采用持续颅内压监测,即通过传感器直接与颅内某些间隙或结构接触而测压。同时利用心电监护仪测出平均动脉压,再以平均动脉压减去颅内压得出脑灌注压。所有患者均分别进行平卧位、抬高床头10°、20°、30°、40°的5种体位改变。每变换一种体位,均于5 min后进行测量。结果床头抬高0~40°时颅内压与床头抬高角度呈负相关关系(r=-0.88,P〈0.05);平均动脉压与床头抬高角度也呈负相关关系(r=-0.83,P〈0.05);床头抬高0~30°脑灌注压有上升趋势,但在40°时出现明显下降,床头抬高40°时患者颅内压较抬高30°时降低(P〈0.05),且平均动脉压、脑灌注压,也随之显著降低(P〈0.05)。结论体位对颅内压有重要影响,床头抬高30°时对神经内科重症监护患者较为适宜,既能显著降低颅内压,又能较好避免低血压和脑供血不足等不良后果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颅内压 脑灌注压 平均动脉压 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地区汉族人对氧磷酶2基因C311S多态性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晓艺 薛耀明 +2 位作者 张宁玲 姬仲 潘速跃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 调查广东地区汉族人是否存在对氧磷酶 2 (paraoxonase2 ,PON2 )基因C31 1S多态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法 (PCR -RFLP)检测 1 1 7例广东地区汉族人PON2基因C31 1S多态性。结果 检出PON2C31 1S基因多态性 ,S... 目的 调查广东地区汉族人是否存在对氧磷酶 2 (paraoxonase2 ,PON2 )基因C31 1S多态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法 (PCR -RFLP)检测 1 1 7例广东地区汉族人PON2基因C31 1S多态性。结果 检出PON2C31 1S基因多态性 ,SS型为常见基因型 ,C/S等位基因频率为 0 1 4 5/ 0 855。基因频率与印度人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 ,与日本人、白种人相近 (P >0 0 5)。结论 广东地区汉族人存在PON2基因C31 1S多态性 ,该基因多态性存在种族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汉族人 氧磷酶2 基因 C311S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西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海马区BDNF和bcl-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占军 陆兵勋 姬仲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9期414-416,共3页
目的探讨氟西汀对大鼠缺血后再灌注海马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等分成4组:①单纯用药组(氟西汀灌胃20 d);②正常对照组(氯化钠灌胃20 d);③术前用药组(氟西汀灌胃20 d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④单纯手术组(氯化钠灌... 目的探讨氟西汀对大鼠缺血后再灌注海马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等分成4组:①单纯用药组(氟西汀灌胃20 d);②正常对照组(氯化钠灌胃20 d);③术前用药组(氟西汀灌胃20 d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④单纯手术组(氯化钠灌胃20 d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实验终点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查,检测bcl-2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用药组bcl-2检测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BDNF表达显著性增多(P<0.05)。术前用药组与单纯手术组比较,bcl-2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BDNF表达显著性增高(P<0.05)。结论氟西汀可以诱导增加BDNF表达,但不增加bcl-2的表达,从而减轻缺血后的再灌注损伤,产生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氟西汀 基因 BCL-2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幅整合脑电图和脑电波段功率对于家兔脑梗死的评估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冀雅彬 潘速跃 +3 位作者 吴永明 姬仲 李婷 安胜利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95-498,共4页
目的观察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aEEG)及脑电波段功率(bandpower,BP)对于家兔脑梗死病情发展的评估作用,为临床评估脑梗死的发展趋势筛选一种客观的方法。方法在NicoletOne Monitor脑功能监护仪... 目的观察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aEEG)及脑电波段功率(bandpower,BP)对于家兔脑梗死病情发展的评估作用,为临床评估脑梗死的发展趋势筛选一种客观的方法。方法在NicoletOne Monitor脑功能监护仪全程监护下,用线栓法复制家兔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3h后再灌注,在24h、48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48h取脑行2,3,5-氯化三苯四氮唑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和水肿体积。结果造模后48h的脑梗死体积与aEEG带宽、上界、下界和绝对波段功率β的降幅呈正相关(r=0.692,P=0.010;r=0.691,P=0.010;r=0.730,P=0.010;r=0.524,P=0.037);造模后48h的脑水肿体积与aEEG带宽、上界和下界降幅呈正相关(r=0.744,P=0.002;r=0.762,P=0.002;r=0.691,P=0.006);24h、48h的神经行为学评分与各EEG指标均无相关性统计学意义。结论 aEEG对于脑梗死和水肿的体积有较大的敏感性,而脑电波段功率不敏感,aEEG下界降幅和带宽降幅分别对于脑梗死早期的梗死和水肿程度有一定评估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幅整合脑电图 波段功率MCAo 脑梗死 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局部灌注冷生理盐水对大鼠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玮 吴永明 +2 位作者 姬仲 冀雅彬 潘速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25-1028,共4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灌注冷生理盐水诱导的选择性脑部低温对大鼠的安全性以及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正常灌注组、梗死组、局部低温组、局部常温组、静脉低温组。灌注前后监测脑温、肛温...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灌注冷生理盐水诱导的选择性脑部低温对大鼠的安全性以及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正常灌注组、梗死组、局部低温组、局部常温组、静脉低温组。灌注前后监测脑温、肛温以及各生理指标。再灌注24、48 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再灌注48 h后检测脑梗死体积及脑含水量。结果:颈内动脉灌注15℃生理盐水可使脑温在10 min时到达33~34℃,停止灌注60 min后回升至灌注前水平。正常大鼠局部灌注冷生理盐水后神经行为学及组织学未见明显异常,脑含水量与假手术组无显著差异(P>0.05)。灌注前后各个时间点生理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局部低温组其梗死体积、脑含水量、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显著低于梗死组(P<0.05)。而局部常温组及静脉低温组各指标与梗死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动脉灌注冷生理盐水是一种高效、安全的选择性低温方法,可以显著减少急性脑梗死的梗死体积及脑含水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选择性脑低温 局部灌注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