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SWI在鉴别诊断原发性帕金森病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胡成一 何康 +2 位作者 钱琦 姜黄维 林敏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11期1652-1654,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鉴别诊断原发性帕金森病(PD)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30例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30例,同时纳入同期健康...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鉴别诊断原发性帕金森病(PD)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30例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30例,同时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MRI SWI扫描,分别测量各组黑质致密带宽度(WPCSN)、中脑直径以及WPCSN与中脑直径比值,并观察黑质致密部背外侧部“燕尾征”显示情况,评估其在鉴别PD和VP的应用价值。结果PD组的WPCSN和WPCSN/中脑直径比值明显小于V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P组的WPCSN和WPCSN/中脑直径比值也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间中脑直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PD患者中,26例未显示“燕尾征”,VP患者中,9例未显示“燕尾征”,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 SWI在鉴别PD与VP中显示出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帕金森病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磁敏感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定位像联合FAST技术减少胸部CT辐射剂量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邵琪琪 钱琦 +1 位作者 姜黄维 王振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8期1235-1237,共3页
目的探讨双定位像联合快速辅助扫描技术(FAST)减少胸部CT辐射剂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行胸部CT检查的门诊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均采用FAST技术,对照组为单定位像,观察组为... 目的探讨双定位像联合快速辅助扫描技术(FAST)减少胸部CT辐射剂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行胸部CT检查的门诊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均采用FAST技术,对照组为单定位像,观察组为双定位像。比较两组CT图像的质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及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SSDE)。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SNR和CN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TDIvol、DLP、ED及SSD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采用双定位像联合FAST技术较常规单定位像胸部CT检查,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同时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CT 定位像 快速辅助扫描技术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数字化双能减影技术诊断肋骨骨折236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姜黄维 樊闯 +2 位作者 钱琦 林敏 金平 《中医正骨》 2015年第2期24-25,共2页
目的:评价双能减影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盲评法回顾性分析双能减影及常规数字化X线摄影对236例肋骨骨折的检出能力。结果:对肋骨骨折的检出方面,双能减影组的阳性率为95.7%大于数字化X线摄影组的77.1%,两者的差异具有... 目的:评价双能减影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盲评法回顾性分析双能减影及常规数字化X线摄影对236例肋骨骨折的检出能力。结果:对肋骨骨折的检出方面,双能减影组的阳性率为95.7%大于数字化X线摄影组的77.1%,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能减影技术能够显著提高肋骨骨折的检出率,临床应用简便,可减少进一步CT检查,减少患者的射线暴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减影技术 肋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姜黄维 钱琦 +1 位作者 金平 林敏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11期897-899,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诊断价值。方法61例AS患者根据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分为活动组37例、稳定组24例,利用DWI测定骶髂关节、L5椎体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并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活动组...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诊断价值。方法61例AS患者根据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分为活动组37例、稳定组24例,利用DWI测定骶髂关节、L5椎体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并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活动组ADC、rADC均低于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ADC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DWI测定的ADC值能定量评估AS的临床分期,并评价AS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化传递技术在颅脑MR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姜黄维 钱琦 +1 位作者 林敏 金平 《浙江医学》 CAS 2015年第9期753-755,共3页
目的探讨磁化传递技术在颅脑MR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脑梗死患者先后采用常规三维时间飞跃MRA(3D-TOF-MRA)(常规法)与施加磁化传递技术的3D-TOF-MRA(磁化传递法)检测颅内血管,对比分析两种图像的质量和用于诊断的价值。结果常... 目的探讨磁化传递技术在颅脑MR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脑梗死患者先后采用常规三维时间飞跃MRA(3D-TOF-MRA)(常规法)与施加磁化传递技术的3D-TOF-MRA(磁化传递法)检测颅内血管,对比分析两种图像的质量和用于诊断的价值。结果常规法血管背景组织抑制不全,对于脑血管的末梢小血管显示不清;磁化传递法MRA血管背景组织抑制充分,远端小血管显示清晰。结论使用磁化传递技术能够获得高质量的3D-TOF-MRA图像,有助于对脑血管病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TOF MRA 磁化传递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T MR 3D ASL颅脑灌注最佳反转恢复时间的研究
6
作者 姜黄维 林敏 +1 位作者 钱琦 金平 《浙江医学》 CAS 2015年第7期606-608,共3页
磁共振(MR)灌注成像技术是MRI功能成像的一个眼要组成部分,对颅脑疾病的诊断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动脉自旋标记(ASL)灌注技术是一种利用动脉血中的水分子作为内源性示踪剂的MRI灌注成像方法,对人体安全、无创,可反映脑实... 磁共振(MR)灌注成像技术是MRI功能成像的一个眼要组成部分,对颅脑疾病的诊断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动脉自旋标记(ASL)灌注技术是一种利用动脉血中的水分子作为内源性示踪剂的MRI灌注成像方法,对人体安全、无创,可反映脑实质及颅内病变的微循环灌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MR 脑灌注 恢复时间 ASL 灌注成像技术 临床应用价值 动脉自旋标记 颅脑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枢关节多层螺旋CT旋转功能位影像学观测 被引量:13
7
作者 田曼曼 林敏 +1 位作者 钱琦 姜黄维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10期915-919,共5页
目的 :通过测量分析正常寰枢关节在多层螺旋CT中立位及旋转功能位的各种影像征象,为临床准确诊断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提供量化标准。方法:对51例正常志愿者进行中立位、左右尽力旋转位扫描,观察测量寰齿前间隙(atlanto dental interval,A... 目的 :通过测量分析正常寰枢关节在多层螺旋CT中立位及旋转功能位的各种影像征象,为临床准确诊断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提供量化标准。方法:对51例正常志愿者进行中立位、左右尽力旋转位扫描,观察测量寰齿前间隙(atlanto dental interval,ADI),齿突侧块间隙(lateral atlanta dental space,LADS),齿突侧块间距差值(VBLADS)及寰枢椎相对旋转角度(rotating angle of atlas on dentate,RAAD),分析比较各影像表现及解剖学特点。将51例正常志愿者分为年龄<45岁及年龄≥45岁两组,比较不同年龄段人群VBLADS及RAAD的变化及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1例正常志愿者通过三维重建软件显示中立位寰枢外侧关节基本对称,齿突侧块间隙不对称者40例,占78.4%。中立位齿突偏移角度范围为(3.22±0.89)°,尽力旋转位寰枢椎(atlanto axial joint)外侧关节面呈旋转性关节面移位,相对旋转角度范围为(33.85±2.79)°。通过配对资料相关性分析得出在一定范围内寰枢椎相对旋转角度与VBLADS无相关性。<45岁及≥45岁尽力旋转位时寰枢椎相对旋转角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旋转功能位能清楚显示寰枢区的解剖结构及旋转功能,为诊断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旋转 脱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在原发性肝癌化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金平 林敏 +1 位作者 姜黄维 钱琦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化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PHC患者于联合化疗前1~3d和化疗第2疗程后1~3d分别行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化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PHC患者于联合化疗前1~3d和化疗第2疗程后1~3d分别行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检测和CT灌注扫描,经肝脏CT灌注软件获得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TDC),从而得到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y perfusion,HAP)、门静脉灌注量(Portalvenous perfusion,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 index,HAPI)和总肝灌注量(total liver perfusion,TLP)及毛细血管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及相关的彩色灌注图,比较化疗前肿瘤组织及周围正常肝组织的血流灌注,观察化疗前后肿瘤组织的血流灌注变化;分别分析化疗前后HAP、PVP、HAPI、TLP及PS差值与AFP差值的相关性。应用统计软件包对化疗前肿瘤组织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血流灌注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化疗前后肿瘤组织的血流灌注变化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显著性分析;对化疗前后HAP、PVP、HAPI、TLP和PS的差值分别与AFP的差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33例,化疗前肿瘤组织较周围正常肝组织,HAP、HAPI和TLP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和PVP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第2疗程治疗后,肿瘤HAP、HAPI和TLP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和PVP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P、HAPI、TLP与AFP呈正相关(P<0.05),而与PVP和PS与AFP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I能准确地反映原发性肝癌化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用于临床治疗反应的监测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AFP CT灌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旋转功能位诊断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12
9
作者 田曼曼 林敏 +2 位作者 钱琦 姜黄维 金平 《中医正骨》 2015年第2期20-23,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正常人群和寰枢关节旋转固定患者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中立位及旋转功能位下的各种影像征象,探讨MSCT旋转功能位在正确诊断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101例正常人群行MSCT中立位扫描,将...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正常人群和寰枢关节旋转固定患者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中立位及旋转功能位下的各种影像征象,探讨MSCT旋转功能位在正确诊断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101例正常人群行MSCT中立位扫描,将其分为≤50岁及>50岁两组,旨在比较不同年龄段人群寰齿前间隙(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及齿突侧块间距差值绝对值(丨VBLADS丨)变化。对其中38例正常志愿者及20例临床拟诊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患者行MSCT中立位及旋转功能位检查,观察分析两组人群在不同旋转状态下ADI及丨VBLADS丨变化及寰枢外侧关节面移位情况。结果:通过对101例正常志愿者中两个年龄组中立位ADI及丨VBLADS丨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50岁年龄组在ADI及丨VBLADS丨较>50岁组具有更大的变异性。20例患者中立位及左、右尽力旋转位丨VBLADS丨呈相对固定状态,寰枢外侧关节面不同程度移位。38例正常志愿者在不同旋转状态下,寰枢外侧关节面呈旋转性移位改变。患者与正常志愿者中立位及旋转功能位ADI、丨VBLADS丨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结论:MSCT中立位及旋转功能位检查能客观反映寰枢关节动态变化情况,在诊断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诊断 多层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老年人主要脑功能区血流灌注的3D-ASL初探 被引量:5
10
作者 金平 林敏 +4 位作者 钱琦 方莉 姜黄维 曹燕飞 林春涛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282-285,288,共5页
[目的]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 dimensioned arterial spin labelling,3D-ASL)对正常老年人主要脑功能区进行MR灌注成像,探索其局部血流灌注范围,为老年人脑功能区血流灌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32例正常志愿老年人(年龄60-68岁... [目的]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 dimensioned arterial spin labelling,3D-ASL)对正常老年人主要脑功能区进行MR灌注成像,探索其局部血流灌注范围,为老年人脑功能区血流灌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32例正常志愿老年人(年龄60-68岁)进行MRI常规扫描和3D-ASL灌注扫描,获得血流量图,分别测得双侧初级躯体运动区、初级躯体感觉区、听觉区、视觉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书写性语言中枢的脑血流灌注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颅脑各部位血流灌注量[单位:m L/(min·100 g)]分别为:初级躯体运动区59.22±12.72、初级躯体感觉区62.28±14.97、视觉区66.75±13.54、听觉区53.64±12.71、运动性语言中枢66.64±12.65、听觉性语言中枢54.56±11.32、视觉性语言中枢58.37±13.24、书写性语言中枢61.64±12.71。男性与女性的血流量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3D-ASL灌注成像能定量测量老年人脑功能区血流量;作为一种无创的血流动力学检查新技术,3D-ASL对脑血流灌注的研究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脑功能区 血流灌注 磁共振 3D-AS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加权成像ADC值和SPARCC评分在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评估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9
11
作者 钱琦 励杨晟 +1 位作者 田曼曼 姜黄维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529-532,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活动期患者及骶髂关节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加拿大脊柱关节炎评分(SPARCC),探讨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ADC值及SPARCC评分在评估AS活动期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临床确诊为AS活动期患者17例,同时收集19例健康... 目的通过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活动期患者及骶髂关节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加拿大脊柱关节炎评分(SPARCC),探讨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ADC值及SPARCC评分在评估AS活动期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临床确诊为AS活动期患者17例,同时收集1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对两组进行骶髂关节横断位及斜冠状位扫描。通过DWI序列及ADC图,测量患者与正常组骶髂关节(左、右髂侧及骶侧)ADC值,同时测量L5椎体中央区ADC值,比较两组骶髂关节相对ADC值(rADC)变化。同时对活动期AS患者骶髂关节行SPARCC评分,并对rADC与SPARCC评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DWI可显示骶髂关节炎活动期骨髓水肿情况;活动期双侧骶髂关节rADC值大于正常志愿者。活动期AS患者髂侧ADC多大于骶侧ADC,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活动期骶髂关节平均r ADC值与SPARCC评分呈正相关(r=0.827,P<0.05)。结论 ADC值在评价AS患者病情活动性中具有一定价值,可以对病变进行定量评估,从而可以成为判断AS活动性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表观扩散系数 加拿大脊柱关节炎评分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联合灌注成像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评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敏 钱琦 +1 位作者 姜黄维 金平 《中医正骨》 2012年第8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联合灌注成像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评定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推拿治疗16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男94例,女73例。年龄31~68岁,中位数44岁。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采用西门子Emotion 16排螺旋CT对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联合灌注成像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评定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推拿治疗16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男94例,女73例。年龄31~68岁,中位数44岁。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采用西门子Emotion 16排螺旋CT对所有患者进行CT血管造影和CT灌注成像检查,并对推拿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①推拿治疗2个疗程后,本组167患者治愈32例,显效97例,有效23例,无效15例。②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治疗前本组240支椎动脉形态学有异常改变,涉及167例患者。40支椎动脉血管纤细;30支走行异常,其中5支椎动脉起源异常,17支椎动脉从C5入横突孔,3支椎动脉入颅途径异常,5支椎动脉未与对侧椎动脉汇合,分别衍生为大脑后动脉;35支椎动脉因骨质增生压迫、移位,其中钩椎关节骨质增生压迫25支,横突孔骨质增生压迫10支;10支椎动脉因骨骼发育畸形受压,其中椎体融合畸形压迫2支,寰椎后弓畸形压迫5支,C2横突孔狭窄压迫3支;15支椎动脉因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纤维束带牵拉移位;110支椎动脉不规则狭窄。治疗结束后临床疗效评定为治愈和显效的129例患者中,椎动脉纤细者35例37支血管中17支血管管径增大;椎动脉走行异常者5例8支血管,管径无明显变化;骨性压迫者17例32支血管,22支血管管径增大;纤维束带牵拉者10例15支血管,7支血管管径增大;椎动脉不规则狭窄者62例90支血管,70支血管管径增大。③CT灌注成像检查结果。治疗前本组167例患者中除18例CT灌注成像参数正常外,其余14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流量减少或缺血性改变。推拿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前CT灌注成像检查显示有血流量减少或缺血性改变的149例患者中,疗效评定为治愈和显效的患者127例,CT灌注成像参数均有明显改善;疗效评定为有效的患者13例,CT灌注成像参数略有改观;疗效评定为无效的患者9例,CT灌注成像参数均无明显变化。结论:CT血管造影联合灌注成像可显示患者椎动脉的形态及血流改变,能够较全面地反映椎动脉本身及其供血区域的血供变化,可准确反映椎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CT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DWI及ADC值在前列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成一 钱琦 +3 位作者 徐莉 金平 姜黄维 林敏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8期1519-1520,共2页
目的 评价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5例外周带前列腺癌(PZPCa),10例中央腺体癌(CGPCa),30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及15例正常前列腺志愿者的MR... 目的 评价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5例外周带前列腺癌(PZPCa),10例中央腺体癌(CGPCa),30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及15例正常前列腺志愿者的MRI资料,并分别测量其ADC值,比较各组间ADC值的差异.将PZPCa与CGPCa合并为前列腺癌(PCa),并绘制ROC曲线,分析PCa的诊断最佳临界值.结果 PZPCa及CGPCa的DWI表现为高信号,ADC值均低于BPH及正常前列腺,组间两两比较,除了PZPCa及CGPCa组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ROC曲线分析,以1.14&#215;10-3mm2/s为诊断PCa的最佳临界值,对应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为86.7%、85.3%.结论 DWI和ADC值在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中有重要价值,为PCa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磁共振弥散加权 ADC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频率磁刺激对脑梗后吞咽障碍疗效及单胺类神经递质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杜宇鹏 姜黄维 +3 位作者 李晓东 周蓉 刘雪云 刘文兵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2期140-142,167,共4页
吞咽障碍是脑梗死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急性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高达76%,特别是脑干梗死患者[1-2]。吞咽障碍可引起脱水、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下降,增加误吸概率导致反复肺部感染,增加患者的病死率[3]。吞咽障碍已成为脑梗死患者死亡... 吞咽障碍是脑梗死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急性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高达76%,特别是脑干梗死患者[1-2]。吞咽障碍可引起脱水、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下降,增加误吸概率导致反复肺部感染,增加患者的病死率[3]。吞咽障碍已成为脑梗死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经颅磁刺激 神经递质 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EAL-IQ定量评价老年人全脊柱椎体骨髓脂肪含量的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灿云 姜黄维 +2 位作者 任宏 于沧 经齐峰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21期2296-2299,I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定量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序列(IDEAL-IQ)定量评价老年人全脊柱椎体骨髓脂肪含量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1日至7月28日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接受MRI检查的老年健康受试者20例进行常规全脊柱MRI(T2WI、T... 目的探讨定量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序列(IDEAL-IQ)定量评价老年人全脊柱椎体骨髓脂肪含量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1日至7月28日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接受MRI检查的老年健康受试者20例进行常规全脊柱MRI(T2WI、T1WI、T2 IDEAL)和IDEAL-IQ检查,对C2~L5椎体进行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的测量,每个椎体测量3次取平均值。比较老年男性和女性间椎体PDFF的差异。结果老年女性组全脊柱椎体骨髓的PDFF均高于老年男性组(均P<0.01)。老年男性组全脊柱椎体骨髓PDFF从C2~7、T1~6、T7~12至L1~5分别为0.51±0.06、0.43±0.02、0.47±0.03、0.58±0.03;老年女性组全脊柱椎体骨髓PDFF从C2~7、T1~6、T7~12至L1~5分别为0.64±0.05、0.62±0.02、0.66±0.02、0.75±0.03。老年女性组颈椎、胸椎和腰椎椎体骨髓PDFF均高于老年男性组(均P<0.05),老年人全脊柱椎体骨髓PDFF与年龄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IDEAL-IQ能定量评价老年人全脊柱椎体骨髓PDFF,老年人全脊柱椎体骨髓PDFF呈现明显的解剖学变异,老年女性的全脊柱椎体骨髓PDFF高于老年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脊柱 骨髓 质子密度脂肪分数 磁共振成像 定量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测量股骨髁间窝的影像特点及其对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断裂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灿云 姜黄维 马海涛 《浙江创伤外科》 2020年第5期986-988,共3页
目的探析陈旧性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之后股骨髁间窝的变化情况,并为此类患者今后个体化解剖重建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9年12月因外伤进行膝关节MR检查的80例患者(共80膝)的... 目的探析陈旧性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之后股骨髁间窝的变化情况,并为此类患者今后个体化解剖重建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9年12月因外伤进行膝关节MR检查的80例患者(共80膝)的影像资料。拟用手术方案治疗且治疗时间均在伤后6个月以上,经手术病理证实68例为单侧陈旧性ACL断裂膝关节退变患者,分析MR检查拟诊为ACL断裂的灵敏度、特异性;并将68例陈旧性ACL断裂患者患侧膝关节设为患侧组,健侧膝关节设为健侧组,统计分析术前两侧膝关节MR影像学拍摄股骨髁宽度(EW)、髁间窝宽度(ICW)、髁间窝高度(ICH)、髁间窝宽度指数(NWI)、髁间窝形态指数(NSI)差异。结果MR诊断ACL断裂的灵敏度为95.59%,特异度为83.33%,阳性预测值为97.01%,阴性预测值为76.92%。两侧在ICW、NSI、NWI方面数据检测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前交叉韧带断裂时长与ICW差值(健侧-患侧)之间存在正相关联系(r=0.344,P<0.001)。结论前交叉韧带断裂之后患者股骨髁间窝会逐渐变窄,髁间窝宽度会随着受伤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出对应的恶化趋势,在为患者进行个体化解剖重建手术时应提高技术操作水平,以免韧带、髁间窝侧壁因操作不当而产生撞击,影响手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断裂 核磁共振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螺旋CT椎动脉血管造影最佳注射速率的选择
17
作者 钱琦 林敏 姜黄维 《浙江医学》 CAS 2011年第2期273-275,共3页
业已证实,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是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 PCI)的主要病因[1],多层螺旋 CT(computed tomography) 血管成像可以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的形态学变化[2], 而随着螺旋CT设备的发展应用,螺旋CT血管造影(... 业已证实,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是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 PCI)的主要病因[1],多层螺旋 CT(computed tomography) 血管成像可以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的形态学变化[2], 而随着螺旋CT设备的发展应用,螺旋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技术诊断血管病变越来越普遍.近年来研究发现,增强扫描的时相设计与对比剂注射速率匹配关系密切,并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笔者探讨16层螺旋CT作椎动脉血管造影对比剂注射的不同速率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层螺旋CT 动脉血管造影 注射速率 ISCHEMIA 螺旋CT血管造影 动脉粥样硬化 螺旋CT设备 后循环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在腰椎小关节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康 钱琦 +3 位作者 樊闯 姜黄维 陈莺 林敏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3期355-357,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合并三维后处理对腰椎小关节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80例经临床或相关提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患者的MSCT进行回顾性分析,三维后处理采用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TR)和多平面重建(MPR)等技术进...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合并三维后处理对腰椎小关节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80例经临床或相关提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患者的MSCT进行回顾性分析,三维后处理采用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TR)和多平面重建(MPR)等技术进行重建,分析椎间小关节病变情况。结果180例病人中发现椎间关节病变161例,发现椎间关节病变左侧共353个,右侧391个,双侧255个,其中椎间关节增生、硬化、肥大104例,椎间关节狭窄87例,椎间关节变性31例,椎间关节半脱位33例,合并其他病变如椎间盘病变91例,黄韧带肥厚45例,椎体侧弯36例,椎管狭窄19例,椎体滑移21例。结论 MSCT合并三维后处理可充分显示椎间小关节的解剖结构及病理变化,对诊断腰椎小关节综合征具有一定的影像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小关节 X线计算机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L MRS联合PSA在诊断前列腺癌及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梅亚军 姜黄维 +1 位作者 金平 林敏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6期1017-1020,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磁共振波谱成像(MRS)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诊断前列腺癌(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价值。方法收集44例患者行常规MRI、ASL及MRS检查,均获得PSA数据,其中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 目的探讨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磁共振波谱成像(MRS)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诊断前列腺癌(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价值。方法收集44例患者行常规MRI、ASL及MRS检查,均获得PSA数据,其中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PCa的患者20例,BPH患者24例。在常规上观察前列腺的形态、病变位置、信号特点及肿瘤侵犯范围。ASL上结合常规MRI测量病灶的灌注改变。MRS上测量胆碱+肌酸(Cho+Cre)/枸椽酸盐(Cit)比值(CC/C)。结果20例PCa,18例位于周围带(PZ),其中4例同时累及PZ和CG,5例累及对侧,另2例仅位于中央腺体(CG),T_2WI表现为结节状或片状低信号;17例DWI呈高信号,3例呈等信号,T_1WI呈等、低信号;9例包膜完整,11例突破包膜。24例BPH,23例位于中央带及移行带,前列腺的外形增大,压迫膀胱颈,1例位于PZ;T_2WI图像上8例表现为弥漫性混杂信号,14例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结节状高信号,2例以低信号改变为主,DWI呈等或稍高信号,包膜完整,周围带受压变薄。T_2WI诊断标准,20例PCa患者平均评分为(3.70±1.13)分,24例BPH患者平均评分为(1.96±0.91)ml/(100g·min),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MRS检查20例PCa患者病灶(CC)/C比值明显升高,为(2.09±0.85),24例BPH患者病灶(CC)/C比值为(1.02±1.05),二者间比值有显著差异(P=0.001)。ASL检查20例PCa患者病灶的平均灌注值为(130.97±37.6)ml/(100g·min);非肿瘤区的平均灌注值为(78.30±13.3)ml/(100g·min),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PCa病灶灌注明显增高。24例BPH的平均灌注值为(89.1±24.8),与PCa患者病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BPH的灌注较PCa病灶低。PSA数据显示20例PCa的PSA范围是8~1119.2ng/ml,其〉10ng/ml者17例,〈1Ong/ml者3例;24例BPH的PSA范围为1.17~101ng/ml,其中〉10ng/ml者9例,〈10ng/ml者15侧。MRS、ASL联合PSA明显提高了鉴别诊断PCa和BPH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达到95.0%,87.5%,90.9%。结论ASL、MRS联合PSA明显提高了鉴别PCa和BPH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磁共振波谱 前列腺特异抗原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神经鞘瘤一例
20
作者 姜黄维 钱琦 《浙江临床医学》 2002年第2期85-85,共1页
关键词 气管肿瘤 气管神经鞘瘤 病例报告 CT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