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脊液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1
作者 姜镕 马春华 +4 位作者 朱子龙 李金铎 王斌 孙立伟 吕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704-707,共4页
目的 初步探讨脑脊液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共5例经脑脊液细胞学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患者,腰椎穿刺采集脑脊液后分别行肿瘤标志物免疫荧光染色-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TM-iFISH)、脑... 目的 初步探讨脑脊液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共5例经脑脊液细胞学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患者,腰椎穿刺采集脑脊液后分别行肿瘤标志物免疫荧光染色-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TM-iFISH)、脑脊液细胞学和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 TM-iFISH检测显示脑脊液循环肿瘤细胞数目为18~ 1823个/7.50 ml,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仅2例发现肿瘤细胞,肿瘤标志物检测5例均高于血清正常值范围.MRI增强扫描可见脑膜转移癌之典型征象.结论 TM-iFISH技术用于检测脑脊液中恶性肿瘤细胞较传统方法具有一定优势,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脑脊液肿瘤细胞检测方法,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尚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循环细胞 脑脊髓液 非小细胞肺 肿瘤转移 脑膜肿瘤 原位杂交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选择性颅内动脉灌注治疗肺癌脑转移 被引量:3
2
作者 姜镕 李笑更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34-339,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股动脉穿刺超选择性颅内动脉、支气管动脉插管,区域性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的晚期肺癌脑转移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行经皮股动脉穿刺(BALT、SIM或TERUMO导管)分别超... 目的探讨经皮股动脉穿刺超选择性颅内动脉、支气管动脉插管,区域性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的晚期肺癌脑转移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行经皮股动脉穿刺(BALT、SIM或TERUMO导管)分别超选择至颈内动脉、椎动脉和支气管动脉进行造影,证实肿瘤供养动脉后分别依次灌注稀释后的联合化疗药(包括鬼臼噻酚甙、嘧啶亚硝脲、卡铂、羟基喜树碱、5-氟脲嘧啶、吡柔比星),1次/月,连续治疗3次为1个疗程。治疗后1个月复查胸部CT、头部MRI,然后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疗效判断标准进行疗效评估。治疗期间每月测定1次血象及肝、肾功能,进行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监测,必要时予以保护性治疗。结果62例患者动脉内插管均获成功,患者的颅内高压症状于化疗药物灌注后24~48h不同程度减轻。头部MRI及胸部CT检查显示,62例中59例颅内转移瘤不同程度缩小,15例脑肿瘤直径<3cm,脑水肿消失。治愈好转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80.65%(50/62)。结论应用颅内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方法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药物可经导管直接进入肿瘤供养动脉,迅速杀死肿瘤细胞,而且全身不良反应(世界卫生组织抗肿瘤药物毒性反应分度标准)低于Ⅱ度。故对不适宜手术治疗的晚期肺癌脑转移患者,颅内动脉区域性化疗药物灌注治疗是有效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输注 动脉内 脑肿瘤 支气管动脉 颈动脉 动脉灌注治疗 颅内动脉灌注 肺癌脑转移 超选择性 SELDINGER技术 化疗药物治疗 经皮股动脉穿刺 支气管动脉插管 动脉区域性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选择性动脉内植入导管药盒系统区域性动脉灌注介入治疗颅内恶性肿瘤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姜镕 田会铭 吕大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颅内肿瘤 介入治疗 动脉内植入 导管药盒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肺癌25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姜镕 李笑更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6年第5期298-300,共3页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动脉灌注抗癌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58例中晚期肺癌患者进行687次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2次治疗137例,3次和3次以上121例。统计分析治疗效果。结果258例肺癌患者中,完全缓解(CR)125例,部分缓解(PR)83例,稳...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动脉灌注抗癌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58例中晚期肺癌患者进行687次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2次治疗137例,3次和3次以上121例。统计分析治疗效果。结果258例肺癌患者中,完全缓解(CR)125例,部分缓解(PR)83例,稳定(NC)29例,进展(PD)21例;支气管动脉造影显示肿瘤单病灶染色83例,多病灶染色175例。结论应用支气管动脉灌注抗癌药治疗中晚期肺癌,近期效果使肿瘤缩小,患者症状改善,副作用低于全身静脉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肺癌 支气管动脉灌注 抗癌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放疗后支气管动脉灌注致脊髓损伤一例报道 被引量:1
5
作者 姜镕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75-375,共1页
关键词 肺肿瘤 支气管动脉 输注 动脉内 脊髓损伤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吡柔比星在治疗中晚期肺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姜镕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1年第3期96-96,95,共2页
关键词 吡柔比星 治疗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静脉持续泵入联合窗口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肺鳞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7
作者 吕远 姜镕 +4 位作者 马春华 李金铎 王斌 孙立伟 穆宁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00-504,共5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本研究旨在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静脉持续泵入联合窗口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肺鳞癌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2月-2015年1月10例经细胞学或组织学病理确诊的IIIb期-IV期...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本研究旨在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静脉持续泵入联合窗口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肺鳞癌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2月-2015年1月10例经细胞学或组织学病理确诊的IIIb期-IV期的肺鳞癌患者采用持续静脉泵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窗口期动脉灌注化疗与10例同期住院接受单纯动脉灌注化疗的IIIb期-IV期的肺鳞癌患者比较,联合治疗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剂量均为30 mg/d,持续静脉泵入,d1-d7,在第4天血管正常化窗口期接受动脉灌注化疗,灌注化疗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方案,单纯治疗组动脉灌注化疗方案同联合治疗组。每4周为1周期,连续治疗2个周期后4周行近期疗效评价及药物不良反应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2次以上治疗,联合治疗组有效率(response rate,RR)为70.0%,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90.0%,单纯治疗组RR为50.0%,DCR为7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0,P=0.582)。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轻微,主要为1级-2级胃肠道反应和血液毒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P=0.628)。联合治疗组1例患者发生1级心脏毒性。两组患者未发生3级以上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静脉持续泵入联合窗口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肺鳞癌近期疗效明显,患者耐受性良好,且不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动脉灌注化疗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脑膜转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马春华 姜镕 +3 位作者 李金铎 王斌 孙立伟 吕远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95-700,共6页
脑膜转移是肺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预后极差。脑膜转移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脑、脑神经、脊神经受累症状。目前诊断主要依据肿瘤病史、临床症状、增强核磁共振(magnetic resnance image,MRI)扫描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脑膜转移是肺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预后极差。脑膜转移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脑、脑神经、脊神经受累症状。目前诊断主要依据肿瘤病史、临床症状、增强核磁共振(magnetic resnance image,MRI)扫描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近年来新的检测方式在临床上不断涌现,明显提高了脑膜转移的早期发现率,但肺癌脑膜转移的综合治疗疗效仍不令人满意。本文就肺癌脑膜转移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疗效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脑膜转移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FISH技术检测脑脊液中循环肿瘤细胞在肺癌脑膜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马春华 姜镕 +4 位作者 吕远 穆宁 李金铎 王斌 孙立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653-657,共5页
目的:探讨免疫FISH技术检测脑脊液中肿瘤细胞在肺癌脑膜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FISH技术平台检测16例肺癌脑膜转移患者以及8例脑部非肿瘤疾病患者的脑脊液中循环肿瘤细胞。脑膜转移患者根据神经系统症状、增强MRI检查和... 目的:探讨免疫FISH技术检测脑脊液中肿瘤细胞在肺癌脑膜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FISH技术平台检测16例肺癌脑膜转移患者以及8例脑部非肿瘤疾病患者的脑脊液中循环肿瘤细胞。脑膜转移患者根据神经系统症状、增强MRI检查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确诊。结果:肺癌脑膜转移患者的循环肿瘤细胞数目明显高于脑部非肿瘤疾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确定满足正确诊断指数(Youden指数)最大值的临界点为脑脊液循环肿瘤细胞检测阳性的判定标准,循环肿瘤细胞为1个/7.5 m L脑脊液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875,AUC 95%CI为0.705~1.000,诊断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100%,有效性为83.3%,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66.7%。结论:免疫FISH技术检测脑脊液中循环肿瘤细胞对于肺癌脑膜转移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肺癌 脑膜转移 诊断 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间变性血管外皮瘤合并肺部多发性转移一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春华 张学斌 +4 位作者 姜镕 吕远 李金铎 王斌 孙立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07-112,共6页
患者女性,51岁,主因右侧小脑半球和小脑蚓部血管外皮瘤(HPC)切除术后10年、左侧小脑半球和小脑蚓部血管外皮瘤切除术后3年,肿瘤肺部转移7个月,头痛伴言语不清2个月,于2014年3月3日入院。患者10年前(2004年4月28日)主因“头痛2周”... 患者女性,51岁,主因右侧小脑半球和小脑蚓部血管外皮瘤(HPC)切除术后10年、左侧小脑半球和小脑蚓部血管外皮瘤切除术后3年,肿瘤肺部转移7个月,头痛伴言语不清2个月,于2014年3月3日入院。患者10年前(2004年4月28日)主因“头痛2周”于当地医院行头部CT检查发现右侧小脑占位性病变。于2004年5月2日至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诊断与治疗,入院后头部MRI增强扫描显示,右侧小脑半球和小脑蚓部占位性病变,考虑脑膜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皮细胞瘤 脑疾病 肿瘤转移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联合动脉灌注化疗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马春华 姜镕 +2 位作者 李金铎 王斌 孙立伟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0期24-26,共3页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动脉灌注化疗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将80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参麦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单纯动脉灌...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动脉灌注化疗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将80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参麦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单纯动脉灌注化疗,每4周治疗1次,2次治疗后评价近期疗效、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2.5%、40.0%,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87.5%、67.5%;治疗组KPS评分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相关毒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可提高化疗疗效、减轻药物的毒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参麦注射液 动脉灌注化疗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金铎 姜镕 +5 位作者 王金环 王斌 马春华 孙立伟 吕远 侯国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1037-1043,共7页
高级别胶质瘤是一种难治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术后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及替莫唑胺辅助化疗是标准治疗方案。迄今为止,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尚无标准治疗方案,替莫唑胺仍是其一线治疗药物,随着临床试验研究的不断深入,根据... 高级别胶质瘤是一种难治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术后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及替莫唑胺辅助化疗是标准治疗方案。迄今为止,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尚无标准治疗方案,替莫唑胺仍是其一线治疗药物,随着临床试验研究的不断深入,根据患者临床特点已出现多种替莫唑胺给药方式和联合治疗方案,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使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有更大的生存获益。本文拟就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的进展予以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肿瘤复发 局部 替莫唑胺(非MeSH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4
13
作者 马春华 姜镕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09-313,共5页
脑转移瘤是非小细胞肺癌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全脑放疗(whole brain radiotherapy,WBRT)、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外科手术和化疗是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重要治疗方式,但其疗效仍不令人满意,而综合治疗能... 脑转移瘤是非小细胞肺癌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全脑放疗(whole brain radiotherapy,WBRT)、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外科手术和化疗是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重要治疗方式,但其疗效仍不令人满意,而综合治疗能有效地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治疗技术的进步,分子靶向治疗和患者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治疗现状和综合治疗的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脑转移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富集并计数肺癌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中恶性肿瘤细胞的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春华 姜镕 +3 位作者 李金铎 王斌 孙立伟 吕远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4期419-421,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肿瘤标志物免疫荧光染色-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平台(TM-iFISH)富集并计数肺癌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中的恶性肿瘤细胞,探讨一种新的检测脑脊液中恶性肿瘤细胞的方法。方法选取6例经脑脊液细胞学或头增强MRI扫描确诊的... 目的:通过观察肿瘤标志物免疫荧光染色-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平台(TM-iFISH)富集并计数肺癌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中的恶性肿瘤细胞,探讨一种新的检测脑脊液中恶性肿瘤细胞的方法。方法选取6例经脑脊液细胞学或头增强MRI扫描确诊的肺癌脑膜转移患者,每例患者经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20 mL(共10份),其中7.5 mL应用TM-iFISH技术富集并计数脑脊液中的恶性肿瘤细胞,10 mL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2.5 mL行脑脊液生物化学检查。结果10份脑脊液标本均顺利完成上述检测,其中7份标本通过TM-iFISH技术计数示肿瘤细胞数为3~1823个/7.5 mL脑脊液,3份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发现肿瘤细胞,9份脑脊液生物化学检查结果蛋白量高于正常值。3例患者治疗后应用TM-iFISH技术再次计数脑脊液恶性肿瘤细胞,2例患者计数较治疗前减少。结论 TM-iFISH技术可以富集并计数肺癌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中恶性肿瘤细胞,可能成为肺癌脑膜转移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 非小细胞肺 肿瘤循环细胞 脑膜转移 非小细胞肺癌 脑脊液 肿瘤标志物免疫荧光染色-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法替尼治疗EGFR G719A突变的肺腺癌脑膜转移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5
作者 穆宁 马春华 +3 位作者 李金铎 刘梅 李林 姜镕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51-555,共5页
目的报道1例存在EGFR外显子18 G719A点突变的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经过。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34岁,晚期肺腺癌诊断明确,经多周期含铂类药物的静脉化疗方案治疗后病情稳定14个月,继而出现头痛、头晕,经系统检查后确诊为脑膜转... 目的报道1例存在EGFR外显子18 G719A点突变的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经过。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34岁,晚期肺腺癌诊断明确,经多周期含铂类药物的静脉化疗方案治疗后病情稳定14个月,继而出现头痛、头晕,经系统检查后确诊为脑膜转移,继续行静脉化疗联合全脑放射治疗,病情仅稳定4个月,随后出现顽固性头痛、双目失明,为缓解脑积水、颅内高压引起的临床症状,急诊行右侧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因不能耐受鞘内化疗,行脑脊液基因检测发现EGFR外显子18 G719A点突变,予阿法替尼靶向分子化疗,病情稳定55周。结论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标本检测到EGFR基因突变可以指导临床制定治疗策略,阿法替尼可以有效治疗存在EGFR外显子18 G719A点突变的肺腺癌脑膜转移,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脑膜肿瘤 肿瘤转移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介入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典型DSA表现1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春华 姜镕 吕大劳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765-766,共2页
1病案摘要 患者女性,54岁。因咳嗽1个月,于2010年3月1日收入我科。查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下肺呼吸音低。胸部CT提示:右下肺占位性病变,大小约2·2cm×2·5cm×2·0cm,纵隔淋巴结肿大,考虑为右肺癌淋巴结转移... 1病案摘要 患者女性,54岁。因咳嗽1个月,于2010年3月1日收入我科。查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下肺呼吸音低。胸部CT提示:右下肺占位性病变,大小约2·2cm×2·5cm×2·0cm,纵隔淋巴结肿大,考虑为右肺癌淋巴结转移(图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 介入化疗 非小细胞肺癌 D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EGFR、VEGF在胶质母细胞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立伟 姜镕 +4 位作者 李金铎 王斌 马春华 吕远 穆宁 《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11期86-89,共4页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在世界范围内,是成人最常见且恶性程度最高的原发性脑肿瘤。尽管手术、常规放射治疗、化疗治疗,甚至三者联合治疗,均取得较大的进展,但是患者生存期仍未见明显提高。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发...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在世界范围内,是成人最常见且恶性程度最高的原发性脑肿瘤。尽管手术、常规放射治疗、化疗治疗,甚至三者联合治疗,均取得较大的进展,但是患者生存期仍未见明显提高。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人们对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的研究已经进入基因水平。目前P53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肿瘤研究的热点,它们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到不同的作用,为我们在GBM的靶向治疗中提供了方向。现就这三种基因在胶质母细胞瘤中表达情况、作用及以这三种基因为靶点的靶向治疗情况作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P53基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倍剂量埃克替尼治疗EGFR基因敏感突变肺腺癌柔脑膜转移疗效初探
18
作者 刘梅 穆宁 +3 位作者 马春华 李金铎 李林 姜镕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01-1006,共6页
目的报告1例肺腺癌柔脑膜转移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经过,探讨脑脊液基因检测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以及双倍剂量埃克替尼治疗伴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肺腺癌柔脑膜转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与结果初诊女性肺腺癌柔脑膜转移患者,56岁。脑脊液及... 目的报告1例肺腺癌柔脑膜转移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经过,探讨脑脊液基因检测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以及双倍剂量埃克替尼治疗伴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肺腺癌柔脑膜转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与结果初诊女性肺腺癌柔脑膜转移患者,56岁。脑脊液及血液双标本基因检测显示,脑脊液EGFR基因外显子19缺失突变、血液标本呈阴性。予埃克替尼250 mg/次(3次/d)口服,每间隔8周复查胸部CT和头部增强MRI,肺部肿瘤灶呈渐进性缩小,柔脑膜强化程度减轻。通过右侧侧脑室-腹腔分流术降低颅内压、缓解症状与体征。截至2019年9月21日已治疗589天,病情稳定,主要药物不良反应为皮疹,仍继续服药并随访。结论对于肺腺癌柔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基因检测EGFR基因敏感突变状态可指导临床制定治疗策略;双倍剂量埃克替尼治疗伴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肺腺癌柔脑膜转移疗效确切,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肿瘤转移 脑膜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脑脊髓液 基因 突变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法替尼成功治疗伴有EGFR罕见复合突变的肺腺癌脑膜转移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9
作者 刘梅 马春华 +3 位作者 穆宁 李金铎 李林 姜镕 《癌症》 SCIE CAS 2021年第1期41-44,共4页
既往关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复合突变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采用脑脊液基因检测明确EGFR突变情况并指导治疗的研究较少。2019年3月31日,天津市环湖医院肿瘤介入科收治1例42岁女性肺腺癌柔脑膜转移患... 既往关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复合突变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采用脑脊液基因检测明确EGFR突变情况并指导治疗的研究较少。2019年3月31日,天津市环湖医院肿瘤介入科收治1例42岁女性肺腺癌柔脑膜转移患者,对吉非替尼、奥西替尼、放化疗无效。患者情况危急,估计生存时间<4周。脑脊液和外周血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法)显示EGFR Exon19del+K754E复合突变,基于NGS结果应用阿法替尼治疗。服药随访期间,患者头痛症状明显缓解,头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增强,柔脑膜异常强化明显减少,脑脊液压力明显降低,脑脊液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也明显降低。患者对阿法替尼(30 mg,口服,每天1次)治疗反应良好,不良反应较小。本文结合文献回顾报道了1例肺腺癌脑膜转移伴有EGFR Exon19del+K754E复合突变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脑膜转移 脑脊液 EGFR复合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尔佳动脉内灌注治疗颅内恶性占位性病变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姜鎔 田会铭 吕大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79-480,共2页
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发展,超选择性动脉内插管区域性治疗颅内恶性肿瘤包括颅内转移癌,目前已被广大患者接受。本技术不仅操作简单、创伤小,无论颅内肿瘤的部位深浅、大小、单发或多发、手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病灶均适用。更重要... 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发展,超选择性动脉内插管区域性治疗颅内恶性肿瘤包括颅内转移癌,目前已被广大患者接受。本技术不仅操作简单、创伤小,无论颅内肿瘤的部位深浅、大小、单发或多发、手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病灶均适用。更重要的是我们将保尔佳及化疗药物通过特殊导管直接灌注肿瘤滋养动脉内,使肿瘤内的药物浓度比全身化疗时高数十倍,甚至数百倍;并能通过严格控制灌注药物的速度,使其与不同分期的肿瘤细胞充分接触,高效杀伤癌细胞;也为以往不能手术的患者创造再手术的机会,减少术后的复发,有效提高中晚期颅内恶性肿瘤的治愈率。我们对30例原发和继发颅内恶性肿瘤进行免疫制剂和化疗药的联合应用,CR+PR达到80%以上,这一应用的推广在颅内恶性肿瘤治疗远期疗效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尔佳 超选择性 颅内动脉灌注 颅内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