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盐度下亚硝酸盐对凡纳滨对虾毒性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1
作者 王澳林 姜玉声 +3 位作者 邢燕露 王成杰 焦宁 孙娜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2期116-122,共7页
为探究低盐度条件下亚硝酸盐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急性毒性及其氧化应激的影响,在盐度为1的水体中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测定质量浓度4 mg/L和8 mg/L的亚硝酸盐暴露和换水恢复期间凡纳滨对虾的抗氧化指标,记录恢复24 h后对... 为探究低盐度条件下亚硝酸盐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急性毒性及其氧化应激的影响,在盐度为1的水体中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测定质量浓度4 mg/L和8 mg/L的亚硝酸盐暴露和换水恢复期间凡纳滨对虾的抗氧化指标,记录恢复24 h后对虾的存活率、蜕壳率、摄食时间。结果显示,当盐度为1时,亚硝酸盐对凡纳滨对虾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 50)分别为15.96、9.97、7.54和5.25 mg/L,安全浓度(SC)为0.53 mg/L。经不同质量浓度亚硝酸盐胁迫后,凡纳滨对虾血淋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显著高于0 h时(P<0.05);暴露3、6 h后,8 mg/L组的肝胰腺SOD活性显著高于4 mg/L组(P<0.05)。凡纳滨对虾血淋巴和肝胰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升高,暴露3、6 h后,8 mg/L组GSH-Px的活性均显著高于4 mg/L组(P<0.05);血淋巴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4 mg/L组在6、24 h时的CAT活性显著低于0 h时(P<0.05),肝胰腺CAT活性则呈现波动,24 h后试验组CAT活性显著高于0 h时(P<0.05),暴露24 h后,8 mg/L组的CAT活性显著高于4 mg/L组(P<0.05)。将试验虾转至不添加亚硝酸盐的养殖用水中恢复24 h后,其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仍显著高于0 h时(P<0.05),其中8 mg/L组MDA含量显著高于4 mg/L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2个试验组对虾(F24)存活率下降,蜕壳率显著升高(P<0.05),摄食时间显著延长(P<0.05),其中8 mg/L组存活率显著低于4 mg/L组(P<0.05),而其摄食时间显著长于4 mg/L组(P<0.05)。结果表明,在低盐度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毒性较强,对凡纳滨对虾抗氧化能力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 凡纳滨对虾 低盐度 毒性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食牡蛎从离水到餐桌的安全与质量管理现状与对策
2
作者 李漫 王卓琳 +5 位作者 刘泽鹏 赵慧 卢航 姜玉声 袁春红 田元勇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23,共8页
生食牡蛎的安全与质量是影响其销售价格的关键要素。本文首先回顾了各国关于生食牡蛎的安全质量管理现状,并从食用安全性、活力状态、风味质量三个方面进行综述。然后从流通链的角度,系统分析了养殖、捕捞、清洗、净化、运输、销售等关... 生食牡蛎的安全与质量是影响其销售价格的关键要素。本文首先回顾了各国关于生食牡蛎的安全质量管理现状,并从食用安全性、活力状态、风味质量三个方面进行综述。然后从流通链的角度,系统分析了养殖、捕捞、清洗、净化、运输、销售等关键节点对生食牡蛎品质的影响。牡蛎从养殖到销售的整个过程中,可能受到多重安全危害因子的影响,对其食用安全性造成潜在威胁,其中主要包括贝类毒素、重金属、有害微生物、病毒等,通过规范的养殖和流通管理可消除这些危害。此外,从离水到餐桌,牡蛎暴露于一系列可能引发应激反应的环境压力源(干露、温度、氧气、密度等),导致活力状态和风味品质下降严重,也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由于胁迫方式、胁迫强度、持续时间等差异,不同节点上相同或不同的应激源的影响非常复杂。快速准确的活力评价是进行流通中质量管理的基础,本文综述了牡蛎流通过程中遭遇多重胁迫时,其代谢与活力的关联,以及代谢物对风味特性的影响,为生食牡蛎进行精准的品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生鲜 食用 安全 质量 标准 离水到餐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肌原纤维蛋白热变性与闭壳肌脱壳的关联性
3
作者 支慧敏 李杨 +5 位作者 王薇 董涵玉 卢航 赵慧 姜玉声 田元勇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6-55,共10页
为了探讨菲律宾蛤仔热处理后闭壳肌脱壳与肌原纤维蛋白热变性的关联,实验首先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闭壳肌蛋白的热变性规律,然后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加热对闭壳肌微观结构的影响,以Ca^(2+)-ATPase活性、盐溶解度... 为了探讨菲律宾蛤仔热处理后闭壳肌脱壳与肌原纤维蛋白热变性的关联,实验首先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闭壳肌蛋白的热变性规律,然后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加热对闭壳肌微观结构的影响,以Ca^(2+)-ATPase活性、盐溶解度、SDSPAGE为指标研究了肌原纤维蛋白的热变性规律。新鲜的闭壳肌DSC结果显示,在50、60和78℃时共有3个吸收峰,闭壳肌在50和80℃加热5 min后对应的吸收峰消失,可能分别对应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发生了热变性。菲律宾蛤仔在沸水浴加热处理后,闭壳肌纤维呈现横向聚集和纵向收缩,由于收缩程度不同导致闭壳肌和外壳出现不同程度分离状态。肌原纤维蛋白加热处理(0.5 mol/L NaCl,45℃,5 min)后,Ca^(2+)-ATPase活性和盐溶解度快速下降,表明肌球蛋白发生了热变性。此外,肌动蛋白在变性前对肌球蛋白具有非常明显的保护作用。研究表明,使肌原纤维蛋白中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副肌球蛋白同时变性,有利于脱壳的发生。本研究可为菲律宾蛤仔后续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热处理 微观结构 肌原纤维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蟳抱卵量与形态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姜玉声 刘庆坤 +5 位作者 李岑 李文杰 李君丰 秦玉雪 张剑诚 王吉桥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88-492,共5页
对大连南部沿海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抱卵量与体质量、头胸甲长、头胸甲宽等形态参数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抱卵蟹可分为两种体色,体色暗红的"赤甲红"体质量为28.93~72.87 g,头胸甲长为3.70~5.65 cm,头胸甲宽为... 对大连南部沿海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抱卵量与体质量、头胸甲长、头胸甲宽等形态参数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抱卵蟹可分为两种体色,体色暗红的"赤甲红"体质量为28.93~72.87 g,头胸甲长为3.70~5.65 cm,头胸甲宽为5.25~7.30 cm,抱卵量为16.11~55.12万粒/只;体色灰绿的"花盖"体质量为18.09~90.88 g,头胸甲长为3.20~5.45 cm,头胸甲宽为4.59~7.73 cm,抱卵量为9.58~60.63万粒/只。抱卵"赤甲红"的体质量、头胸甲长、头胸甲宽的平均值均明显大于"花盖"(P<0.05)。"赤甲红"平均抱卵量、生殖力、单粒卵质量的平均值均高于"花盖",但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体色蟹的抱卵量与体质量、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均呈正相关,"花盖"的各相关系数均大于"赤甲红",二者抱卵量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蟳 抱卵量 形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翅碱蓬处理凡纳滨对虾养殖尾水效果的初步研究
5
作者 杜世瀛 姜玉声 +4 位作者 黄姝 张冰倩 窦海琪 常尚龙 吴元浩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3期175-181,共7页
为研究耐盐碱植物翅碱蓬(Suaeda heteroptera)对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选择初始株高为(6.83±0.35)cm,株径为(2.12±0.13)mm的翅碱蓬,分别以0株/m^(2)(对照组,A组)、40株/m^(2)(处理组,B组)、80株/m^(2)(处理组,C组)和120株/m^(2)... 为研究耐盐碱植物翅碱蓬(Suaeda heteroptera)对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选择初始株高为(6.83±0.35)cm,株径为(2.12±0.13)mm的翅碱蓬,分别以0株/m^(2)(对照组,A组)、40株/m^(2)(处理组,B组)、80株/m^(2)(处理组,C组)和120株/m^(2)(处理组,D组)的种植密度,在静水状态下进行了为期30 d的凡纳滨对虾养殖尾水处理试验。试验结果显示,A组水体盐度下降幅度(56.17%)最小,C组水体盐度下降幅度(79.74%)最大。各处理组水体pH呈先波动上升后下降趋势,至试验结束时,B组、C组、D组水体pH显著高于A组(P<0.05);养殖尾水中溶解氧(DO)含量随着翅碱蓬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增加翅碱蓬种植密度对降低养殖尾水中总氨氮、亚硝酸氮(NO_(2)^(-)-N)、硝酸氮(NO_(3)^(-)-N)和活性磷(PO_(4)^(3-)-P)含量具有显著效果,而化学需氧量(COD)下降不明显。试验结果表明,翅碱蓬对凡纳滨对虾养殖尾水具有一定净化作用,合理增加翅碱蓬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对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碱蓬 凡纳滨对虾 养殖尾水 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合论思想的演变及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姜玉声 朱焕志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1-37,共7页
集合论思想的演变及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姜玉声,朱焕志集合论自上世纪70年代由德国数学家G.Can-tor创立以来,不断促进着许多数学分科的发展,并成为全部现代数学的基础。然而,近30年来又相继出现了Fuzzy集合论与可拓... 集合论思想的演变及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姜玉声,朱焕志集合论自上世纪70年代由德国数学家G.Can-tor创立以来,不断促进着许多数学分科的发展,并成为全部现代数学的基础。然而,近30年来又相继出现了Fuzzy集合论与可拓集合论。为说明这两种集合论的产生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论思想 演变 发展 中国 集合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参自净式养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7
作者 姜玉声 王秋一 +5 位作者 刘庆坤 李乔曼 王茂林 李岑 刘长伟 王吉桥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30,共4页
设计制作了养殖槽底部流水并带有净化装置的循环水海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系统,饲养规格为(0.39±0.03)g的幼参,通过测定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COD等指标,以及海参的生长情况,研究该系统水质变化规律及养殖效果。... 设计制作了养殖槽底部流水并带有净化装置的循环水海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系统,饲养规格为(0.39±0.03)g的幼参,通过测定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COD等指标,以及海参的生长情况,研究该系统水质变化规律及养殖效果。结果表明,水质稳定后开启循环水养殖幼参,密度为0.47 kg/m^3,干净化槽中加入硝化细菌后,7-12 d换水时,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最大值分别为0.190 mg/L和0.077 mg/L。试验期间没有使用任何药物,海参的成活率为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参 循环水养殖 自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不同类型的硒对仿刺参幼参生长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7
8
作者 王吉桥 王志香 +2 位作者 于红艳 姜玉声 张剑诚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6-311,共6页
在水温为13.0~20.0℃、盐度为31.0~32.0和pH为7.5的条件下,将初始体质量为5.36~5.57 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放养在塑料水槽中(40 L),每箱15头,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4 mg/kg硒粉、富硒酵母、蛋氨酸硒和亚硒酸钠的... 在水温为13.0~20.0℃、盐度为31.0~32.0和pH为7.5的条件下,将初始体质量为5.36~5.57 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放养在塑料水槽中(40 L),每箱15头,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4 mg/kg硒粉、富硒酵母、蛋氨酸硒和亚硒酸钠的试验饲料,以未添加硒的基础饲料作为对照组,每个试验组设3个重复。60 d的饲养结果表明:摄食添加硒饲料的仿刺参的增重率、体壁的粗蛋白含量和对饲料中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摄食添加蛋氨酸硒一组的仿刺参增重最大,摄食添加富硒酵母的次之;摄食添加硒饲料的仿刺参体腔液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摄食添加酵母硒组的仿刺参体腔液中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硒能促进仿刺参的生长,可能与提高饲料蛋白质的消化率有关;饲料硒能提高仿刺参的成活,可能与提高体腔中SOD、CAT和ACP的活性有关。试验表明,饲料中的有机硒能促进仿刺参对饲料蛋白质的消化和积累,进而促进其生长的效果优于无机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饲料 生长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虾蛄繁殖周期及生殖细胞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刘海映 谷德贤 +1 位作者 姜玉声 邢坤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9-272,共4页
对大连市黑石礁海域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卵巢性腺指数的周年变化进行测定,对雌雄个体的生殖细胞发育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3月,随着水温的升高,口虾蛄繁殖个体卵巢发育逐渐成熟,性腺指数上升,至6月达到最大值,7月,随着繁... 对大连市黑石礁海域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卵巢性腺指数的周年变化进行测定,对雌雄个体的生殖细胞发育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3月,随着水温的升高,口虾蛄繁殖个体卵巢发育逐渐成熟,性腺指数上升,至6月达到最大值,7月,随着繁殖个体的排卵,性腺指数下降,至9月出现全年的最小值;口虾蛄1龄即可性成熟,每年产卵1次;雄性生殖细胞发育分为精原细胞期、初级精母细胞期、次级精母细胞期、精细胞期和精子期5个时期,雌性生殖细胞发育分为卵原细胞期、卵黄形成前期、卵黄形成期和成熟期4个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虾蛄 繁殖周期 生殖细胞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蛋氨酸硒对仿刺参幼参存活、生长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2
10
作者 王吉桥 王志香 +4 位作者 张凯 张玉满 姜玉声 刘春宝 吴岩强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0-115,共6页
在水温为14.0~8.0℃、盐度为31~32和pH为7.5的条件下,将初始体质量为1.30~1.68 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饲养在塑料水槽(40 L)中,投喂蛋氨酸硒添加量分别为0、0.2、0.4、0.6、0.8、1.0 mg/kg的饲料60 d,每种饲料设3个重... 在水温为14.0~8.0℃、盐度为31~32和pH为7.5的条件下,将初始体质量为1.30~1.68 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饲养在塑料水槽(40 L)中,投喂蛋氨酸硒添加量分别为0、0.2、0.4、0.6、0.8、1.0 mg/kg的饲料60 d,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组放15头仿刺参。试验结束后饥饿24h,测定仿刺参体质量的特定生长率(SGR),体腔液中过氧化氢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CAT)、酸性磷酸酶(ACP)的活力,体壁干物质和肠干物质中硒的含量。结果表明:各组仿刺参的成活率为100%;当蛋氨酸硒添加量为0.6 mg/kg时,仿刺参幼参的SGR最大,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当硒添加量为1.0 mg/kg时,仿刺参幼参的SGR值最小;当硒添加量为0.6 mg/kg时,仿刺参对饲料干物质和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仿刺参体壁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当硒添加量为0.4 mg/kg时,蛋白质含量最高;当硒添加量为0.6 mg/kg时,幼参肠中的硒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当硒添加量为0.4 mg/kg时,幼参体壁中的硒含量最高,其次为0.6 mg/kg硒组;除硒添加量为1.0 mg/kg外,各试验组仿刺参体腔液中的SOD、CAT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量分别为0.8 mg/kg和0.4 mg/kg时达到最高,其次是0.6 mg/kg组;各试验组仿刺参ACP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硒添加量为0.4 mg/kg时达到最高。研究表明,仿刺参幼参饲料中蛋氨酸硒的适宜添加量为0.4~0.6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蛋氨酸硒 生长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营养价值及其在水产生物营养强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1
作者 张继红 任丹丹 +2 位作者 姜玉声 任先见 郭晓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371-376,共6页
微藻营养丰富,易于大规模培养,生产成本低,投喂方便,而且能够净化调节养殖水体,作为鱼、虾、蟹、贝类等水产生物的饵料,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微藻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色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主要营养成分的研究进展,以... 微藻营养丰富,易于大规模培养,生产成本低,投喂方便,而且能够净化调节养殖水体,作为鱼、虾、蟹、贝类等水产生物的饵料,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微藻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色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主要营养成分的研究进展,以及微藻作为生物饵料在水产生物营养强化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水产生物营养学研究与生物饵料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营养价值 生物饵料 轮虫 营养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骤降对不同发育阶段仿刺参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吉桥 张筱墀 +2 位作者 姜玉声 张剑诚 柳圭泽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39-146,共8页
在2 L烧杯和塑料水槽(50 cm×40 cm×30 cm)中进行了3个试验,研究了盐度骤降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体、稚参、幼参存活和生长的影响。1)幼体试验:在水温为24.0~26.0℃下,测定了不同盐度(33(对照)、30、26、22、20、1... 在2 L烧杯和塑料水槽(50 cm×40 cm×30 cm)中进行了3个试验,研究了盐度骤降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体、稚参、幼参存活和生长的影响。1)幼体试验:在水温为24.0~26.0℃下,测定了不同盐度(33(对照)、30、26、22、20、17、13)下幼体在第12、24 h和72 h后的存活率。结果表明:盐度降至13和17时,幼体于第12 h和36 h全部死亡;72 h后,盐度为20组的幼体存活率最低,表明耳状幼体存活和生长的适应盐度为30~26。2)稚参试验:在水温为15.0~13.0℃下,进行不同盐度(33(对照)、30、26、22、20、17、13、9)对稚参(13.5 mg)12、24、72、96 h存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盐度降至9时,12 h时稚参全部死亡;盐度降至13时,24 h时90%的稚参死亡。盐度为30~17时,10 d时稚参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30 d时,盐度为26和盐度为22两组稚参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其它组(P【0.05);60 d时,盐度为30和盐度为26两组稚参的存活率高于其它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急剧降盐10 d后,将盐度为22、20、17的3组稚参逐渐恢复至盐度为26继续饲养60 d,稚参的存活率与盐度为33、30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生长显著缓慢(P【0.05)。3)幼参试验:在水温13.0~10.0℃时,将平均体质量为2.42 g的幼参在盐度为33(对照)、30、26、22条件下饲养60 d,各组幼参的吐肠率为2.23%~11.11%,盐度为33时显著低于盐度30(P【0.05),而与盐度为26、22时差异不显著(P】0.05);但生长却随着盐度的降低而降低,盐度为30、26时,幼参的生长速度分别比盐度为33组减少了5.0%和62.5%,表明盐度为26时为明显抑制生长的拐点。随着盐度的降低,幼参体腔液上清液溶菌酶活力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各试验组均未检测出酸性磷酸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状幼体 稚参 幼参 盐度 存活率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比例微藻和微生态制剂对仿刺参幼参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吉桥 张凯 +4 位作者 袁成玉 姜玉声 张剑诚 宫德龙 曹旭鹏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24-530,共7页
在水温11.2~21.0℃下,将初始体质量为(1.00±0.05)g的仿刺参,随机放入容水为50L(50cmX40cm×30cm)的18个塑料水槽中,每槽20头,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饲养80d。A组水槽中只添加等比例混合的小球藻、筒柱藻和角毛藻... 在水温11.2~21.0℃下,将初始体质量为(1.00±0.05)g的仿刺参,随机放入容水为50L(50cmX40cm×30cm)的18个塑料水槽中,每槽20头,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饲养80d。A组水槽中只添加等比例混合的小球藻、筒柱藻和角毛藻;B组只添加微生态制剂(主要为光合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菌或藻细胞密度为2.22×10^8个/水槽;C、D和E组添加藻类和微生态制剂比例分别为1:1、2:1和1:2,密度与A组相同;K组为对照组,不添加藻类和微生态制剂。试验结果表明,只添加藻类混合液的A组仿刺参的特殊质量增加率最高(0.16%/d),E组次之,只添加微生态制剂的B组最低(-0.37%/d),A组和E组与B组间差异极显著(P〈O.01)。A组水体中氨氮和活性磷含量较高。仿刺参体腔液中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最低,肠道内弧菌数最少。B组水槽中亚硝酸氮浓度始终很高,仿刺参体腔液中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增高,肠道内弧菌数增加。添加不同数量藻类和微生态制剂水槽中仿刺参肠道胃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不同,但与生长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附着基 生长 藻类 微生态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维酮碘对三疣梭子蟹大眼幼体及仔蟹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庆坤 姜玉声 +5 位作者 丛文虎 王茂林 李岑 冯芷玉 李君丰 王吉桥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63-567,共5页
研究了聚维酮碘对三疣梭子蟹大眼幼体和Ⅰ期仔蟹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聚维酮碘对大眼幼体的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为36.661 mg/L,48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为29.105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5.519 mg/L;对Ⅰ期仔蟹的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为35.46... 研究了聚维酮碘对三疣梭子蟹大眼幼体和Ⅰ期仔蟹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聚维酮碘对大眼幼体的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为36.661 mg/L,48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为29.105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5.519 mg/L;对Ⅰ期仔蟹的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为35.467 mg/L,48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为19.887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876 mg/L。三疣梭子蟹大眼幼体和Ⅰ期仔蟹对聚维酮碘的耐药性均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质量浓度为10、13 mg/L的条件下能分别促进大眼幼体和Ⅰ期仔蟹的蜕皮变态,提高蜕壳后的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维酮碘 三疣梭子蟹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国斗鱼的胚胎发育及温度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岑 志强 +5 位作者 刘庆坤 于毅 岳清平 李少飞 王吉桥 姜玉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2-406,共5页
观察了泰国斗鱼Betta splendens受精卵的形态和胚胎发育的过程,研究了温度对胚胎发育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温度组(20、23、26、29、32℃),记录各温度下胚胎发育历时、孵化率和畸形率,共重复5次。结果表明:水温为20~32℃时,泰国斗鱼受精... 观察了泰国斗鱼Betta splendens受精卵的形态和胚胎发育的过程,研究了温度对胚胎发育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温度组(20、23、26、29、32℃),记录各温度下胚胎发育历时、孵化率和畸形率,共重复5次。结果表明:水温为20~32℃时,泰国斗鱼受精卵均能孵化,最适孵化温度为26~29℃。孵化温度T与孵化时间t呈负相关,相关方程为t=18878T-1.8528(R2=0.9811);泰国斗鱼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11.08℃,有效积温为659.39℃.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国斗鱼 温度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骤降对幼仿刺参生长、免疫指标及呼吸树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吉桥 张筱墀 +2 位作者 姜玉声 张剑诚 柳圭泽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7-392,共6页
在水温为10.0-13.0℃下,将暂养在盐度为33水中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2.42 g和3.5 g)直接放入盐度为33、30、26、22的塑料水槽(50 cm×40 cm×30 cm)中,过量投喂,正常饲养,研究了盐度骤降对幼参存活、生长、... 在水温为10.0-13.0℃下,将暂养在盐度为33水中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2.42 g和3.5 g)直接放入盐度为33、30、26、22的塑料水槽(50 cm×40 cm×30 cm)中,过量投喂,正常饲养,研究了盐度骤降对幼参存活、生长、某些免疫指标及呼吸树组织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 d饲养过程中,各组幼参的排脏率为2.23%-11.11%,盐度为33时,幼参的排脏率显著低于盐度为30时(P〈0.05),而与盐度为26和22时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生长却随着盐度的降低而降低,盐度为30和26时,幼参的生长速度分别比盐度为33时减少了5.0%和62.5%,表明盐度为26时是明显抑制幼参生长的拐点;随着盐度的降低,各试验组幼参体腔液上清液中溶菌酶活力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但均未检测出酸性磷酸酶的活性。盐度为29时,幼参体腔上皮细胞逐渐消失,内皮层中出现大量空泡,血腔不明显,中央腔变小;盐度为24、18时,幼参体腔上皮细胞增多,血腔增厚,内皮层细胞向中央腔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参 盐度 存活 生长 免疫 呼吸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绿沙塘鳢繁殖习性的观察及性腺发育周期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王吉桥 史建国 +1 位作者 姜玉声 巴桂香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79-385,共7页
周年调查了鸭绿沙塘鳢的繁殖习性,观察了其性腺发育的周年组织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鸭绿沙塘鳢Ⅰ龄性成熟,分批产卵,雄鱼护卵,繁殖旺季为4—6月,补充群体6月开始繁殖。1、2月雌雄鱼的比例为1:2,3月至繁殖季节急剧增至1:2~3... 周年调查了鸭绿沙塘鳢的繁殖习性,观察了其性腺发育的周年组织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鸭绿沙塘鳢Ⅰ龄性成熟,分批产卵,雄鱼护卵,繁殖旺季为4—6月,补充群体6月开始繁殖。1、2月雌雄鱼的比例为1:2,3月至繁殖季节急剧增至1:2~3,10—12月约1:1。1—5月雌鱼的成熟系数急剧增加,5—6月急剧下降,7月后上升后又逐渐下降。11月至翌年3月,雄鱼的成熟系数最低,3—4月急剧上升,5—6月略有下降,7—9月又略上升后而降低。破膜后40d为Ⅰ期精巢;60~70d为Ⅱ期,精原细胞呈束排列;约130d发育至Ⅲ期;约230d发育至Ⅳ期,精巢内除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外,还有少量直径3.15~4.20μm的精子细胞;约360d(翌年4—6月)为Ⅴ期,有少量长径为2.10μm的精子。7月Ⅵ期的壶腹内,部分精子排出,但仍有大量残留。破膜后53d雌鱼的卵巢为Ⅰ期,卵原细胞直径9.1~10.1μm,同步发育;150d发育至Ⅱ期,卵母细胞直径83.3~124.3μm,细胞核直径71.0~97.2μm,细胞质嗜碱性,核膜内侧有多个核仁,卵母细胞外有一层滤泡细胞,放射膜不明显。约220d发育至不同步的Ⅲ期,有Ⅰ、Ⅱ期的卵细胞,滤泡膜和放射膜明显。约280d(翌年3月)卵巢发育至第Ⅳ期,初级卵母细胞体积增大,充满卵黄颗粒,辐射带增厚。滤泡膜、放射膜和细胞膜厚度分别为7.8、13.0、13.2μm。约370d(4—5月)发育至Ⅴ期。雌、雄鱼分别以Ⅲ期和Ⅳ期性腺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绿沙塘鳢 繁殖行为 精巢 卵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溪太子河流域洛氏鱥个体繁殖力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茂林 李保民 +4 位作者 姜玉声 孟昭勇 张迎召 苏骁 志强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13年第10期28-32,6-7,共5页
研究了本溪太子河流域洛氏鱥(Phoxinus lagowskii Dybowsky)个体繁殖力及其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其个体绝对繁殖力为601 s.1~15775.0粒,个体相对繁殖力 FL 为75.8~1132.9粒/cm , FW 为64.7~602.3粒/g ;个体绝对繁殖... 研究了本溪太子河流域洛氏鱥(Phoxinus lagowskii Dybowsky)个体繁殖力及其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其个体绝对繁殖力为601 s.1~15775.0粒,个体相对繁殖力 FL 为75.8~1132.9粒/cm , FW 为64.7~602.3粒/g ;个体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净体重、卵巢重呈正相关,与成熟系数、肥满度负相关,但与成熟系数相关关系不显著;个体相对繁殖力 FL 与成熟系数、肥满度相关关系不显著,与各生物学指标正相关;个体相对繁殖力 Fw 除了与肥满度呈负相关外,与其余各生物学指标正相关,但与成熟系数、肥满度相关关系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氏鱥 (Phoxinus lagowskii Dybowsky) 繁殖力 生物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虾蛄胚胎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刘海映 秦玉雪 +1 位作者 姜玉声 王桂娥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7-441,共5页
在室内控温条件下对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口虾蛄从产卵到初孵假溞状幼体,需要经历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膜内无节幼体期、膜内溞状幼体期6个主要时期;水温为(21±1)℃、盐度... 在室内控温条件下对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口虾蛄从产卵到初孵假溞状幼体,需要经历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膜内无节幼体期、膜内溞状幼体期6个主要时期;水温为(21±1)℃、盐度为29时,口虾蛄胚胎发育历时18 d;水温、洞穴、光周期、饵料等因素均能影响亲虾蛄抱卵和幼体孵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虾蛄 人工繁殖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蟳对3种贝类的摄食选择及摄食节律的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赵静 刘涵 +7 位作者 原振政 刘谞 王红伟 姜玉声 李晓东 刘海映 郑岩 姚俊刚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6-230,共5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体质量为60~75 g的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对3种贝类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四角蛤蜊Mactra quadrangularis及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摄食喜好性和对光滑河蓝蛤的摄食节律。结果表明:...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体质量为60~75 g的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对3种贝类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四角蛤蜊Mactra quadrangularis及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摄食喜好性和对光滑河蓝蛤的摄食节律。结果表明:在海水盐度为28~29,水温为22~24℃,溶氧为6.8~7.8 mg/L的条件下,有或无底质时雌、雄蟹对光滑河蓝蛤的饵料选择指数均大于0,为其喜好的食物,而对四角蛤蜊和菲律宾蛤仔的饵料选择指数均小于0。采用定时投喂方式,每隔4 h投喂一次光滑河蓝蛤,日本蟳在有、无底质条件下均表现出昼夜摄食节律。有底质组的摄食高峰出现在23:00—3:00,平均每小时最高摄食量为0.12 g,7:00—19:00有少量摄食;无底质组的摄食高峰出现在19:00—23:00,平均每小时最高摄食量为0.096 g,7:00—15:00有少量摄食。有底质组的日本蟳19:00—7:00的摄食量占全天的比值显著高于7:00—19:00(P<0.05),19:00—7:00的摄食频率极显著高于7:00—19:00(P<0.01);无底质组的日本蟳19:00—7:00的摄食量比值与摄食频率均高于7:00—19:00,但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蟳 饵料选择 摄食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