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鲁迅”的多重面向与历史生成 被引量:2
1
作者 姜彩燕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40,共13页
文章综合运用日记、书信、手稿、回忆录、原始报刊史料及相关研究著述,对百年来有关“鲁迅在西安”的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从人的鲁迅、作家鲁迅、学者鲁迅、战士鲁迅等角度考察“西安鲁迅”的多重面向及其历史生成过程,揭示其背后所隐... 文章综合运用日记、书信、手稿、回忆录、原始报刊史料及相关研究著述,对百年来有关“鲁迅在西安”的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从人的鲁迅、作家鲁迅、学者鲁迅、战士鲁迅等角度考察“西安鲁迅”的多重面向及其历史生成过程,揭示其背后所隐含的人际交往、时代语境、政治影响、学术变迁等复杂因素。通过对既往研究的清理与反思,指出研究者应从关注鲁迅与现实、地理空间的“西安”,延伸到历史、文化空间的“长安”,在学科的交叉融合中拓展相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西安 多重面向 作家 学者 战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西安讲学合影照片之发现及流传始末
2
作者 姜彩燕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40,共8页
鲁迅在西安讲学期间留下的唯一影像是在陕西教育厅、国立西北大学合办暑期学校开学式上的合影。这张照片的发现和流传过程非常曲折,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时代、社会和人文信息,是我们借以考察特定年代学术风气的一个缩影。本文以单演义日... 鲁迅在西安讲学期间留下的唯一影像是在陕西教育厅、国立西北大学合办暑期学校开学式上的合影。这张照片的发现和流传过程非常曲折,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时代、社会和人文信息,是我们借以考察特定年代学术风气的一个缩影。本文以单演义日记、手稿、书信以及相关史料为依据,钩沉照片发现与流传的曲折过程,在努力探寻其背后所包含的丰富历史信息的同时,也展现单演义先生在研究“鲁迅在西安”时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的学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暑期学校 照片 鲁迅 单演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疾病的隐喻与中国现代文学 被引量:22
3
作者 姜彩燕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1-85,共5页
为了探寻作为生命现象的疾病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被赋予的隐喻功能,运用作品细读及归类分析的方法,挖掘出现代文学疾病抒写当中所隐藏的社会、文化以及道德内涵。认为中国现代作家笔下的疾病不仅仅是在陈述一种个体生命的痛苦体验,而... 为了探寻作为生命现象的疾病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被赋予的隐喻功能,运用作品细读及归类分析的方法,挖掘出现代文学疾病抒写当中所隐藏的社会、文化以及道德内涵。认为中国现代作家笔下的疾病不仅仅是在陈述一种个体生命的痛苦体验,而且常被当作对文明的隐喻与批判;反映出现代文人的浪漫风气;包含着作家对主人公的道德评判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隐喻 批判 文明 浪漫 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演义“鲁迅在西安”的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姜彩燕 王小丽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43,共15页
单演义是陕西鲁迅研究的奠基人,从1950年代起即开始搜集有关"鲁迅在西安"的资料。此后的30余年里,虽屡受政治运动的冲击,单演义仍坚守学术园地,辛勤耕耘,不断补充和完善"鲁迅在西安"这一课题,为鲁迅生平史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 单演义 鲁迅思想 鲁迅研究 现代文学 小说史 孙伏园 中国小说 学术园地 关于鲁迅 庄子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鲁迅到贾平凹——中国现当代文学疾病叙事的历史变迁 被引量:6
5
作者 姜彩燕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6-42,共7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贯穿着与疾病有关的身体经验和文学修辞。鲁迅与贾平凹都是有着丰富的患病体验,并对疾病问题进行了深切表现的作家。从鲁迅到贾平凹,对疾病的书写从科学化到神秘化,从"祛魅"到"复魅",从崇尚科学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贯穿着与疾病有关的身体经验和文学修辞。鲁迅与贾平凹都是有着丰富的患病体验,并对疾病问题进行了深切表现的作家。从鲁迅到贾平凹,对疾病的书写从科学化到神秘化,从"祛魅"到"复魅",从崇尚科学理性到注重文化民俗。透过从鲁迅到贾平凹的疾病叙事,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所包含的中医与西医的争论、科学与迷信的纠缠,勾勒出20世纪中国文学在东方与西方、现代与传统之间消长起伏的一个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贾平凹 疾病叙事 祛魅 复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立人”到“救救孩子”——鲁迅对《儿童之好奇心》等论文的翻译及其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姜彩燕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5-41,共7页
关键词 鲁迅研究 “立人” 孩子 好奇心 翻译 论文 儿童 《狂人日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卑与“超越”——鲁迅《高老夫子》的心理学解读 被引量:5
7
作者 姜彩燕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0-66,共7页
运用个体心理学的方法解读鲁迅小说《高老夫子》,认为高老夫子形象并非通常所谓无耻之徒、投机骗子所能概括,他其实是一个自卑症患者。像阿Q、孔乙己等人一样,高老夫子在鲁迅笔下不是单纯的讽刺对象,在他可笑的行为背后,隐含着可怜的生... 运用个体心理学的方法解读鲁迅小说《高老夫子》,认为高老夫子形象并非通常所谓无耻之徒、投机骗子所能概括,他其实是一个自卑症患者。像阿Q、孔乙己等人一样,高老夫子在鲁迅笔下不是单纯的讽刺对象,在他可笑的行为背后,隐含着可怜的生存处境。鲁迅对高老夫子因自卑而退缩,又以看似胜利者的姿态掩饰自卑心理的揭示,既是对人生隐秘心理的深刻探索,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童年期不当教育给人成年后造成的阴影所进行的反思,因而这一人物就具有更丰富的人生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高老夫子》 个体心理学 自卑 “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炉》中的疾病叙事与伦理诉求 被引量:5
8
作者 姜彩燕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9-104,共6页
《古炉》中的疾病书写并非仅仅是写实,在很大程度上是民族精神病态的隐喻,是反映社会混乱的一种修辞手法。贾平凹通过一系列与疾病有关的叙述,呈现了乡村民间生活的丰富原态,表达出重建伦理秩序的诉求,并以曲折隐晦的方式完成了对政治... 《古炉》中的疾病书写并非仅仅是写实,在很大程度上是民族精神病态的隐喻,是反映社会混乱的一种修辞手法。贾平凹通过一系列与疾病有关的叙述,呈现了乡村民间生活的丰富原态,表达出重建伦理秩序的诉求,并以曲折隐晦的方式完成了对政治权力话语的批判,隐含着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迷惘与忧思。因此,《古炉》对患病、疗病、"说病"的叙述,实际上包含着作家对中国历史、文化、道德、伦理问题的洞察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叙事 伦理诉求 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文学教学中的美感教育与历史认知 被引量:2
9
作者 姜彩燕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80-288,共9页
关键词 现代文学教学 历史认知 美感教育 现当代文学 时代氛围 社会环境 学生心态 教学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西安讲学与当地报纸相关报道新考 被引量:3
10
作者 姜彩燕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0-119,共10页
以1924年6—8月的《新秦日报》《建西报》《旭报》的相关报道为中心,对鲁迅在西安讲学期间的相关背景作较为全面的考察,以此透视此次讲学的社会反响,为研究鲁迅在西安提供新的第一手资料。通过这些报道可以得知,在当年的暑期学校讲师团... 以1924年6—8月的《新秦日报》《建西报》《旭报》的相关报道为中心,对鲁迅在西安讲学期间的相关背景作较为全面的考察,以此透视此次讲学的社会反响,为研究鲁迅在西安提供新的第一手资料。通过这些报道可以得知,在当年的暑期学校讲师团中,鲁迅作为"小说大家"虽然也受到了一定的关注,但并非领袖群伦的人物,也非媒体跟踪报道的焦点。他的《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的讲演虽然得到了一些肯定,被认为是在"小说方面已灌输不少之新的知识",但其真正的意义恐怕还很少被当时的听众所了解,只能留待后人不断去发掘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西安讲学 暑期学校 报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人”之路的两种风景——试比较鲁迅与周作人的儿童教育思想 被引量:3
11
作者 姜彩燕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1-97,共7页
鲁迅与周作人是五四时期"人的发现"与"儿童的发现"的代表性人物,他们在儿童教育的看法上有诸多相通之处,但由于二人的思想渊源和个性气质的差异,使得他们在探索"立人"之路的过程中差生了不少看似细微而... 鲁迅与周作人是五四时期"人的发现"与"儿童的发现"的代表性人物,他们在儿童教育的看法上有诸多相通之处,但由于二人的思想渊源和个性气质的差异,使得他们在探索"立人"之路的过程中差生了不少看似细微而又显著的区别。试从理论基础、家庭教育主体、儿童教育的目标、儿童读物以及影响教育的主要因素等五个方面,来解析其中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周作人 儿童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比较鲁迅与丰子恺的儿童教育思想 被引量:3
12
作者 姜彩燕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8-123,共6页
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索鲁迅与丰子恺儿童教育观的异同。鲁迅"以幼者为本位"的儿童观是以进化论为思想基础的,而丰子恺的儿童崇拜论则是在对艺术的崇仰和对佛教教义的思考中逐渐形成的;丰子恺认为儿童的长大是一种"退化... 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索鲁迅与丰子恺儿童教育观的异同。鲁迅"以幼者为本位"的儿童观是以进化论为思想基础的,而丰子恺的儿童崇拜论则是在对艺术的崇仰和对佛教教义的思考中逐渐形成的;丰子恺认为儿童的长大是一种"退化",而鲁迅将儿童的成长看作必要的发展;在关于儿童教育的"大人化"问题上,丰子恺的总结比鲁迅所批评的"少年老成主义"更系统更具体,因而也更具实践性;承担教育责任的成人在丰子恺笔下是儿童的崇拜者,而在鲁迅那里则是引导者,是生命"过付的经手人";丰子恺更偏重艺术教育,且有排斥科学教育的倾向,而鲁迅主张一种结合智育与美育,贯通科学与人文的大教育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丰子恺 儿童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弃文从教”到“弃教从文”——试析鲁迅对教育与文学的思考和抉择 被引量:2
13
作者 姜彩燕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2-48,共7页
在探讨鲁迅思想与人生转折的过程中,多数人将眼光投注在弃医从文上,却较少人注意到,在鲁迅一生中,还有一个重大的转折,那就是在文学与教育之间的徘徊与抉择。通过对鲁迅从"弃文从教"到"弃教从文"的人生轨迹的梳理,... 在探讨鲁迅思想与人生转折的过程中,多数人将眼光投注在弃医从文上,却较少人注意到,在鲁迅一生中,还有一个重大的转折,那就是在文学与教育之间的徘徊与抉择。通过对鲁迅从"弃文从教"到"弃教从文"的人生轨迹的梳理,探索鲁迅对文学与教育的独特思考,并由此揭示他在文教两栖生活中所形成的"人的文学"与"人的教育"相互渗透的思想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教育 文学 弃文从教 弃教从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的自然教育思想——兼与卢梭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姜彩燕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73,共6页
运用作品分析及比较研究的方法,探寻鲁迅自然教育思想的缘起、表现及意义。认为鲁迅主张抛弃死读书、追求活教育,希望儿童在自然中游戏、劳动、成长的教育理念与卢梭所提倡的返归自然的教育思想有相通之处,但却并未形成一种系统的教育理... 运用作品分析及比较研究的方法,探寻鲁迅自然教育思想的缘起、表现及意义。认为鲁迅主张抛弃死读书、追求活教育,希望儿童在自然中游戏、劳动、成长的教育理念与卢梭所提倡的返归自然的教育思想有相通之处,但却并未形成一种系统的教育理论,其意义在于以生动活泼的感性力量,使人产生对于大自然的亲近和喜爱之情,萌生出对解放儿童天性的内在渴望,从而引发对于发展合理教育的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儿童 自然教育 卢梭(Roussea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史视野中的鲁迅形象——侯外庐的鲁迅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彩燕 丁永杰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3-71,共9页
侯外庐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历史学家和教育家,一生致力于学术思想研究、爱国主义运动、教育教学工作。他曾以鲁迅倡导的“韧”的精神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晚年更将其自传命名为《韧的追求》,可见其受鲁迅的影响之深。20世纪30年... 侯外庐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历史学家和教育家,一生致力于学术思想研究、爱国主义运动、教育教学工作。他曾以鲁迅倡导的“韧”的精神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晚年更将其自传命名为《韧的追求》,可见其受鲁迅的影响之深。20世纪30年代,侯外庐曾和鲁迅有过一段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侯外庐 思想史视野 鲁迅形象 意义 教育教学工作 马克思主义 历史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陈寅恪1902年同舟赴日——百年往事拾遗 被引量:1
16
作者 姜彩燕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1期166-168,共3页
在有关鲁迅留学时期的生平经历方面,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还健在的鲁迅留日同学所撰写的回忆录,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重要资料,但其中关于鲁迅赴日留学的同行者的记述略有出入。几十年来各种传记文字都依据于此,因而说法不一,颇为混乱。日本女... 在有关鲁迅留学时期的生平经历方面,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还健在的鲁迅留日同学所撰写的回忆录,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重要资料,但其中关于鲁迅赴日留学的同行者的记述略有出入。几十年来各种传记文字都依据于此,因而说法不一,颇为混乱。日本女学者北冈正子的文章《鲁迅弘文学院的入学》,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本文正是依据于此来考证1902年鲁迅赴日的同行者。主要讨论两个问题:一是与鲁迅一起赴日的矿路学堂同学到底有哪几个人?二是证明鲁迅当年曾与陈寅恪同舟赴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陈寅恪 留学 弘文学院 日本 1902年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鲁迅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彩燕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1-94,共4页
关键词 鲁迅研究 学术研讨会 中日 西安交通大学 东北大学 综述 西北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汲取金色蜂巢的蜜汁——唐祈在西北联大的求学经历与文学活动 被引量:1
18
作者 姜彩燕 丁永杰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9-77,共9页
以唐祈在西北联大时期的求学经历与文学活动为个案,通过史料钩沉,对唐祈在大学时代所受的文学熏陶,以及他在大学时代的诗歌写作和演剧活动进行系统梳理,透过他在大学阶段就开始探索的"新边塞诗"和"西北十四行诗"的... 以唐祈在西北联大时期的求学经历与文学活动为个案,通过史料钩沉,对唐祈在大学时代所受的文学熏陶,以及他在大学时代的诗歌写作和演剧活动进行系统梳理,透过他在大学阶段就开始探索的"新边塞诗"和"西北十四行诗"的写作,以及丰富的演剧活动对"新诗戏剧化"理念的实践,试图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唐祈的生平和创作研究,也想对"九叶派"诗人群落的形成和聚合补充若干细节,并借此对西北联大的文学教育与校园文学活动进行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祈 “西北联大” 新边塞诗 西北十四行诗 新诗戏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见梁实秋笔名“皇皇”及相关佚文考释 被引量:1
19
作者 姜彩燕 周文熙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0-62,共13页
随着梁实秋研究的深入推进,不断有学者通过挖掘梁实秋的生平史料,发现其变换的笔名与佚文,但相关工作远未结束,仍有不少遗珠尚待打捞。通过系统阅读梁实秋编辑的刊物《清华周刊》与《时事新报·青光》,结合相关史料发现疑似梁实秋... 随着梁实秋研究的深入推进,不断有学者通过挖掘梁实秋的生平史料,发现其变换的笔名与佚文,但相关工作远未结束,仍有不少遗珠尚待打捞。通过系统阅读梁实秋编辑的刊物《清华周刊》与《时事新报·青光》,结合相关史料发现疑似梁实秋新笔名“皇皇”,并由此找到佚文八篇,涉及梁实秋的文学主张、论辩风格以及与郭沫若关系的变化。深入分析这些文章,对丰富和补充梁实秋生平及作品研究都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皇 《清华周刊》 《青光》 佚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旷野上的呐喊--教育主体缺失的危机与鲁迅“救救孩子”理想的失落 被引量:1
20
作者 姜彩燕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30,共9页
从1918年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提出"救救孩子",到1927年深感"救救孩子"之无效与无力,这一期间的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迁,是值得探讨的话题。从教育当局、学校、教师及家长等四个方面,分析鲁迅对教育问题的批评。认为... 从1918年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提出"救救孩子",到1927年深感"救救孩子"之无效与无力,这一期间的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迁,是值得探讨的话题。从教育当局、学校、教师及家长等四个方面,分析鲁迅对教育问题的批评。认为教育主体的缺失,教育者的普遍不称职,教育界的堕落是造成鲁迅"救救孩子"理想逐渐失落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教育 “救救孩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