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对急性肾损伤患者发生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沈雯雯 刘琴 +2 位作者 黄凯 姜小敢 陈尚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46-50,共5页
目的评估血浆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又称Presepsin)对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发生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重症医学科符合AKI诊断标准的患者110例... 目的评估血浆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又称Presepsin)对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发生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重症医学科符合AKI诊断标准的患者110例,根据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定义的分期标准,将入选患者分为AKI 1期组(34例)、AKI 2期组(36例)和AKI 3期组(40例),选择同期53例非AKI患者为对照组。不同组别患者再根据有无脓毒症进一步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记录所有研究对象血浆Presepsin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resepsin对AKI患者早期脓毒症的诊断价值,采用约登指数找出最佳临界值。结果脓毒症组Presepsin水平均高于非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脓毒症患者中,随着肾功能损伤的加重,Presepsin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AKI 3期组患者Presepsin水平均高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KI 1期组、AKI 2期组和AKI 3期组Presepsin水平诊断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均小于非AKI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esepsin可以作为AKI患者脓毒症早期诊断的标志物,但应根据肾功能损害严重程度采用不同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sepsin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姜小敢 鲁卫华 +3 位作者 金孝岠 吴敬医 沈光贵 王箴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2期220-224,共5页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临床疗效及对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重症医学科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ARDS患者5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试验组(30例)。两组患者均参照2006年中...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临床疗效及对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重症医学科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ARDS患者5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试验组(30例)。两组患者均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颁布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治疗指南接受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mL静脉滴注,每8h一次,7d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第4天、第7天观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及血气分析指标并记录各时间点A-PACHEⅡ评分和MLI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TNF-α、IL-6、IL-8、PT、APTT、二氧化碳分压(PCO2)、CRP于第4、第7天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PLT于第4、第7天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PaO2/FiO2在血必净治疗后第7天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PACHEⅡ评分和MLIS评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拮抗ARDS患者的炎症因子,改善凝血和呼吸功能,从而对ARDS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 抗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腔深静脉穿刺包用于危重患者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2
3
作者 姜小敢 沈光贵 +3 位作者 鲁卫华 吴敬医 王箴 金孝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509-2512,共4页
目的评价采用单腔深静脉穿刺包实施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1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采用常规气管切开包实施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危重患者53例(对照组)及采用单腔深静脉穿刺包实施经皮扩张气管... 目的评价采用单腔深静脉穿刺包实施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1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采用常规气管切开包实施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危重患者53例(对照组)及采用单腔深静脉穿刺包实施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危重患者53例(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误入假道、导丝弯折、手术费用)、围术期并发症(术后渗血量、支气管痉挛、皮下气肿、心律失常、气管后壁穿孔、纵隔气肿、甲状腺损伤)发生情况和远期并发症(吞咽障碍、切口感染、气管软化、气管-食管瘘、气管狭窄、套管脱出、瘢痕或肉芽形成)发生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误入假道、导丝弯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9.472,P>0.05);而试验组患者手术费用较对照组降低〔(465±22)元与(3 310±128)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组患者术后渗血量及支气管痉挛、皮下气肿、心律失常、气管后壁穿孔、纵隔气肿、甲状腺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吞咽障碍、切口感染、气管软化、气管-食管瘘、气管狭窄、套管脱出、瘢痕或肉芽形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使用常规气管切开包作为经皮气管切开术材料比较,使用一次性单腔深静脉穿刺包作为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材料,同样具有微创、快速、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且其手术费用却较前者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 静脉切开术 深静脉穿刺包 危重病人医疗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带教模式培养实习生临床综合能力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姜小敢 鲁卫华 金孝岠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10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提高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临床综合能力的实习带教模式。方法:选择进入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实习的2010级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学生6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学生各30名。对照组采用教师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试... 目的:探讨提高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临床综合能力的实习带教模式。方法:选择进入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实习的2010级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学生6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学生各30名。对照组采用教师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试验组采用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组实习学生的出科考核成绩、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不同带教模式的带教效果,观察医疗差错发生率。结果:两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综合能力对比分析,试验组学生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医疗差错发生率比较,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对实习效果的自我评价普遍高于对照组,在提高思维能力、学习兴趣、自学能力、知识理解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带教模式能更好的培养临床实习生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主导型 病例讨论 教学模式 临床实习 综合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洛尔对瑞芬太尼靶控全麻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姜小敢 金孝岠 姚卫东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28-230,共3页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对瑞芬太尼靶控全麻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瑞芬太尼靶控全麻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艾司洛尔组(B组),每组20例。术毕待有拔管指征时,A组静注生理盐水10 ml,B组静注艾司洛...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对瑞芬太尼靶控全麻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瑞芬太尼靶控全麻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艾司洛尔组(B组),每组20例。术毕待有拔管指征时,A组静注生理盐水10 ml,B组静注艾司洛尔1.0 mg/kg。给药后2 min吸痰拔管。记录用药前,拔管即刻,拔管后1、3、5 minHR、SBP、DBP,并计算收缩压-心率乘积(RPP)。结果:A组拔管即刻和拔管后1、3 minHR、SBP、DBP、RPP均显著高于给药前(P〈0.01),B组拔管即刻DBP显著高于给药前(P〈0.05)。B组拔管各时点HR、RPP均显著低于A组(P〈0.01或P〈0.05),SBP、DBP在拔管时和拔管后1 min显著降低(P〈0.01或P〈0.05),拔管后3 min DBP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艾司洛尔可有效缓解瑞芬太尼靶控全麻拔管期心血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洛尔 瑞芬太尼 靶控输注 气管拔管 心血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病人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34
6
作者 张伟 江海娇 +3 位作者 姜小敢 李坤坤 吴允东 张陆雨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13-320,共8页
目的:分析影响危重病人发生肠内营养(EN)喂养不耐受的因素,为保障病人顺利摄入EN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全文数据库、维普... 目的:分析影响危重病人发生肠内营养(EN)喂养不耐受的因素,为保障病人顺利摄入EN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关于危重病人发生EN喂养不耐受危险因素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9月,通过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3篇文献,包括3591例病人,其中病例组1353例,对照组2238例;各因素Meta分析合并比值比(OR)分别为年龄>60岁(OR=1.87)、EN开始时间延迟(OR=2.33)、腹内压高(OR=3.94)、使用镇静剂(OR=1.82)、使用血管活性药(OR=2.22)、高APACHEⅡ评分(OR=3.23)、机械通气(OR=1.77)、低蛋白血症(OR=2.57)。结论:年龄>60岁、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延迟、腹内压高、镇静剂、血管活性药、高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及低蛋白血症是危重病人EN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人 肠内营养 喂养不耐受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及内镜引导下放置鼻空肠营养管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7
作者 沈光贵 姜小敢 +3 位作者 鲁卫华 吴敬医 王箴 金孝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9期3396-3398,共3页
目的探讨X线引导超滑导丝法及内镜引导法放置鼻空肠营养管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2010年7月—2012年1月需要行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采用X线引导超滑导丝法放置鼻空... 目的探讨X线引导超滑导丝法及内镜引导法放置鼻空肠营养管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2010年7月—2012年1月需要行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采用X线引导超滑导丝法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组(A组)22例和内镜引导法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组(B组)21例,比较两组的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置管相关并发症(鼻咽部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误吸、腹痛腹胀,呼吸困难)以及远期并发症(导管易位、咽炎、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置管时间、腹痛腹胀及呼吸困难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鼻咽部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误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两组患者导管易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咽炎、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引导下超滑导丝法和内镜引导法均是危重患者非手术放置鼻空肠管安全、有效的方法。X线引导超滑导丝法可作为一般危重患者的首选方法;而对存在十二指肠狭窄、需要机械通气、持续血液滤过治疗以及胃蠕动差的患者,内镜引导法则比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鼻空肠管 超滑导丝法 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治疗康复一体化方案的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鹏 江海娇 +8 位作者 吴良风 孙瑞祥 方可 杨尚志 陶秀彬 袁莉萍 姜小敢 王箴 鲁卫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5期772-777,共6页
目的:构建呼吸治疗康复一体化方案,并分析其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将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入住重症医学科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实施由医生、呼吸治疗师、康复治疗师、护士... 目的:构建呼吸治疗康复一体化方案,并分析其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将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入住重症医学科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实施由医生、呼吸治疗师、康复治疗师、护士组成的团队制定的个性化呼吸治疗康复一体化方案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19年行机械通气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时间、48 h再插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谵妄发生率、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早期功能锻炼率、干预后肌力、离床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了3124例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1673例,对照组1451例。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48 h再插管率、VAP发生率、谵妄发生率、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功能锻炼率、干预后肌力、离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治疗康复一体化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应用呼吸治疗康复一体化方案可以缩短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并降低48 h再插管率、VAP发生率、谵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呼吸治疗 重症监护 康复 方案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沈光贵 姜小敢 +4 位作者 鲁卫华 金孝岠 吴敬医 王箴 王涛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460-462,465,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重症医学科自2010年12月~2013年7月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囊... 目的:评价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重症医学科自2010年12月~2013年7月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术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患者23例临床资料,分别于穿刺前、穿刺后第3天比较患者临床症状(腹痛、腹胀、恶心、发热、呼吸困难)及各项指标变化(白细胞、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淀粉酶、脂肪酶、转氨酶、胆红素、APACHEⅡ评分、Balthazar CT评分、MODS评分),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出血、胆漏、肠道损伤、导管易位,导管滑脱)。结果:23例患者中成功实施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术21例(91.3%)。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第3天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大部分生化指标及危重病相关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而谷丙转氨酶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2例患者因穿刺后出血导致穿刺失败,1例经积极止血输血治疗后出血停止,另1例经外科手术止血。所有患者中发生胆漏1例(4.8%),经积极引流治疗后缓解;发生导管易位引流不畅2例(9.5%);发生非计划拔管1例(4.8%),后改为手术治疗;未发生肠道损伤并发症。结论: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临床指标及相关危重病评分,具有一定的疗效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重症 超声引导 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FA分型及QMG评分预测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延迟拔管的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鲁卫华 金孝岠 +2 位作者 秦雪梅 陈群 姜小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基于定量测试的临床分型((MGFA分型)及定量评分(QMG评分)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切除术后延迟拔管的预测价值。方法以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确诊为MG行胸骨正中切口胸腺切除手术的6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基于定量测试的临床分型((MGFA分型)及定量评分(QMG评分)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切除术后延迟拔管的预测价值。方法以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确诊为MG行胸骨正中切口胸腺切除手术的6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情况分为正常拔管组(47例)和延迟拔管组(14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术前MGFA临床分型、QMG评分、肝肾功能、电解质、术前新斯的明及强的松用量等情况。绘制术前MGFA分型及QMG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QMG评分的最佳临界值,同时对MGFA分型及QMG评分预测术后延迟拔管的敏感度与特异度进行比较。结果延迟拔管组(14例)在术毕麻醉苏醒后需呼吸支持或拔管后48h内再次插管,延迟拔管率为22.95%。MGFA分型、QMG评分预测术后延迟拔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3、0.866,以QMG评分8.5为阈值,预测延迟拔管的灵敏度为78.6%,特异度为87.2%,而MGFA分型预测的灵敏度为78.5%,特异度为63.8%。结论术前MGFA分型、QMG评分可作为术后延迟拔管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胸腺切除术 延迟拔管 MGFA分型 QMG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不同俯卧位护理策略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4
11
作者 江海娇 张鹏 +5 位作者 方可 周全 吴郊锋 叶小铭 姜小敢 鲁卫华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406-409,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式与传统俯卧位护理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行俯卧位通气治疗的ARDS病人47例,对照组(27例)采用头胸部垫俯卧位枕抬高的传统俯卧位护理方式;观察组(20例)病人采用... 目的:探讨改良式与传统俯卧位护理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行俯卧位通气治疗的ARDS病人47例,对照组(27例)采用头胸部垫俯卧位枕抬高的传统俯卧位护理方式;观察组(20例)病人采用基于力学分布的改良俯卧位护理策略。比较2组病人并发症(压力性损伤、呕吐)的发生情况、俯卧位前后血流动力学[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及呼吸力学[气道阻力(R)、胸肺顺应性(Cst)]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病人呕吐和意外脱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在俯卧位前和俯卧位1 h、2 h、4 h的HR、CV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在俯卧位前的MAP高于对照组(P<0.05),2组在俯卧位1 h、2 h、4 h的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在俯卧位前和俯卧位1 h的R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而在俯卧位2 h和4 h比较,2组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在俯卧位前、俯卧位1 h、2 h、4 h的Cs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俯卧位通气护理策略较传统俯卧位方式可降低ARDS病人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俯卧位通气 血流动力学 呼吸力学 护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切除术后并发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救治经验总结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群 鲁卫华 +2 位作者 秦雪梅 姜小敢 金孝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2833-2836,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切除术后并发重症肌无力危象(MC)的有效救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5年8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胸腺切除术后并发MC的6例患者的诱因、救治方法及转归。结果 4例因发生肺部...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切除术后并发重症肌无力危象(MC)的有效救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5年8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胸腺切除术后并发MC的6例患者的诱因、救治方法及转归。结果 4例因发生肺部感染诱发MC,其中1例患者经治疗好转脱机拔管后因肺部感染再次加重诱发反拗危象;未遵医嘱服药诱发1例;另外1例患者术后无明显诱因发生MC。6例患者均在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嗅吡斯的明片口服、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肌肉注射及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均行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治疗,并采用无创头盔式面罩实施有创-无创序贯脱机模式顺利脱机。患者经过积极救治后均预后良好康复出院。结论 MG患者胸腺切除术后易并发MC,及早机械通气治疗并准确把握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加强呼吸道管理及合理用药可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胸腺切除术 重症肌无力危象 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腹腔穿刺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胰周或腹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3
作者 沈光贵 姜小敢 +2 位作者 鲁卫华 王箴 汪彤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992-994,999,共4页
目的:评价经皮腹腔穿刺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胰周或腹腔积液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应用超声或CT引导行经皮腹腔穿刺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胰周或腹腔积液患者37例,比较穿刺前和穿刺后第3天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各项临床和... 目的:评价经皮腹腔穿刺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胰周或腹腔积液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应用超声或CT引导行经皮腹腔穿刺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胰周或腹腔积液患者37例,比较穿刺前和穿刺后第3天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各项临床和检验指标,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穿刺后第3天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临床和生化指标及腹腔内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P〈0.01)。其中3例(8.1%)患者发生穿刺相关性损伤,2例(5.4%)引流过程中发生导管阻塞,3例(8.1%)发生导管易位,1例(2.7%)发生导管脱落,所有患者均无肠管及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伴有腹腔或胰周积液的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经皮腹腔穿刺引流术可改善临床症状,缓解腹腔内压力并改善临床和检验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腹腔积液 腹腔内压 经皮腹腔穿刺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流量氧疗联合俯卧位治疗4例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经验总结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涛 徐前程 +2 位作者 秦雪梅 姜小敢 鲁卫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6-189,共4页
总结2020年1月23日至2月16日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收治的4例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经验.4例患者入院时静息状态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均≤0.93.所有患者除常规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外,均同时给予高流量氧疗(HFNC... 总结2020年1月23日至2月16日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收治的4例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经验.4例患者入院时静息状态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均≤0.93.所有患者除常规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外,均同时给予高流量氧疗(HFNC)及间断俯卧位的综合治疗策略.俯卧位1h后SpO2较初始仰位明显改善(0.935±0.040比0.880±0.022,P<0.05).与治疗前比较,4例患者治疗后1d起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均明显升高〔SpO2:0.965±0.013比0.880±0.022,PaO2(mmHg,1mmHg≈0.133kPa):86.75±10.24比63.50±3.87,PaO2/FiO2(mmHg):182.00±16.41比125.00±12.49,均P<0.05〕,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pH值及血乳酸(La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例患者均成功救治,1例好转出院,住院11d,余3例均明显好转.总结4例患者的救治情况表明早期HFNC联合俯卧位可显著改善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氧合功能,有助于患者渡过重症期病程,避免行有创机械通气,给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高流量氧疗 俯卧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患者基于临床分型的围术期准备 被引量:3
15
作者 秦雪梅 鲁卫华 +3 位作者 金孝岠 姜小敢 吴敬医 王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分型的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围术期准备方法,以减少围术期肌无力危象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我院确诊为MG患者行胸骨正中切口胸腺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MGFA分型分为A组(I型)和B组(Ⅱa型及其以...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分型的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围术期准备方法,以减少围术期肌无力危象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我院确诊为MG患者行胸骨正中切口胸腺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MGFA分型分为A组(I型)和B组(Ⅱa型及其以上),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使用吡啶斯的明和强的松的治疗剂量、围术期用药方案及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45例患者在术毕2 h内成功拔管,拔管率为72.58%;17例术后呼吸恢复不佳需呼吸支持,其中2例发生肺部感染,4例发生肌无力危象,术后呼吸支持率为27.42%。B组术后呼吸支持率高于A组(P<0.05);B组吡啶斯的明和激素的剂量均高于A组(P<0.05);呼吸支持组激素用量高于非呼吸支持组,联合激素组术后呼吸支持率高于单用吡啶斯的明组(P<0.05)。结论:MG患者术后呼吸支持率与MGFA分型有关,围手术期应根据不同临床分型,合理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尽可能用最小的药物剂量将临床分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MGFA分型 胆碱酯酶抑制剂 肾上腺皮质激素 呼吸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肌无力危象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群 鲁卫华 +2 位作者 姜小敢 秦雪梅 金孝岠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71-173,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行胸骨切开胸腺切除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3例行胸骨切开胸腺切除术MG患者的临床及麻醉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肌无力危象分为正常组(A组)和术后肌无力危象组(B组),...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行胸骨切开胸腺切除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3例行胸骨切开胸腺切除术MG患者的临床及麻醉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肌无力危象分为正常组(A组)和术后肌无力危象组(B组),对患者术前吞咽功能、肺功能、嗅吡斯的明用量、是否发生术后感染、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激素用量、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抗胆碱酯酶药物用量、吞咽功能、肺功能、术后感染发生率及AchR-Ab阳性等B组高于A组(P<0.05)。结论:术后肌无力危象的发生与患者术前抗胆碱酯酶药物用量、吞咽功能、肺功能、AchR-Ab水平及术后感染相关,应做好充分的围术期准备,降低术后危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胸腺切除术 肌无力危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磷血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汪彤 鲁卫华 +3 位作者 陈群 姜小敢 沈光贵 秦雪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2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低磷血症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6月入住重症医学科(ICU)AECOPD患者86例,根据患者血磷检测值分为正常血磷组和低血磷组,比较两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肌酐、... 目的探讨低磷血症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6月入住重症医学科(ICU)AECOPD患者86例,根据患者血磷检测值分为正常血磷组和低血磷组,比较两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肌酐、血钾、血钠、pH、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6个月再入院率、住院期间病死率和死亡率。结果低磷血症总体发生率为53.49%,低磷血症组患者平均住院日、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较正常组均显著延长[(16.38±9.26)vs(4.65±2.20);(8.05±6.91)vs(2.78±1.44);P<0.05)],且6个月生存率明显较正常血磷组降低(P<0.05)。结论低磷血症在AECOPD患者的发病率高,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延长,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机 低磷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重症人感染H7N9禽流感3例护理 被引量:3
18
作者 汪君 江海娇 +3 位作者 姜小敢 鲁卫华 袁莉萍 陶秀彬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6期88-90,93,共4页
总结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重症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3例的护理经验。3例患者经ECMO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后均成功治愈出院。2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专业技术要求高,临床护理难度大... 总结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重症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3例的护理经验。3例患者经ECMO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后均成功治愈出院。2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专业技术要求高,临床护理难度大,需细化ECMO带机状态下俯卧位通气的治疗监测与护理管理,特别是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及基础护理,才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俯卧位通气 人感染H7N9禽流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并发反拗性危象1例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秦雪梅 陈群 +2 位作者 鲁卫华 姜小敢 沈光贵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0期109-109,共1页
患者女,44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周余,于2014年2月17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个月因重症肌无力( MG )、胸腺瘤行胸骨正中切开胸腺瘤切除术,术后1个月检测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AchR-Ab)阳性、骨骼肌肌肉特异性酪氨酸蛋白激酶( MuS... 患者女,44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周余,于2014年2月17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个月因重症肌无力( MG )、胸腺瘤行胸骨正中切开胸腺瘤切除术,术后1个月检测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AchR-Ab)阳性、骨骼肌肌肉特异性酪氨酸蛋白激酶( MuSK)阴性,规律口服溴吡斯的明、醋酸泼尼松片。入院前1周因受凉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以胸腺瘤术后肺部感染收入我院。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粗,两肺闻及散在湿罗音;心脏、腹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检查阴性,双上肢肌力Ⅳ级,双下肢肌力Ⅴ级。入院后行头孢替安2 g ,2次/d。2 d 后病情加重,端坐呼吸。血气分析示,pH 7.232,PaO258.2 mmHg,PaCO267.5 mmHg, K+3.4 mmol/L,Na +135 mmol/L。考虑肌无力危象导致Ⅱ型呼吸衰竭。行经口气管插管,溴吡斯的明90 mg/次(4次/d)、醋酸泼尼松片15 mg/d维持,予辅助通气、抗感染(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375 g,3次/d)等治疗。治疗3 d后拔除经口气管导管,行头罩型面罩无创序贯辅助通气过渡。其间患者肌无力症状反复加重,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难以撤机。加大溴吡斯的明用量90 mg/次(6次/d)、泼尼松片30 mg/d,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20 g中和自身抗体。患者肌无力症状有所缓解,可自主抬头,四肢肌力Ⅲ~Ⅳ级。予间断脱机,其间患者肌无力症状再次加重,出现呼吸困难,遂紧急予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复查胆碱酯酶降至2532 U/L,新斯的明试验阴性,考虑为反拗危象。立即停用溴吡斯的明,予醋酸泼尼松片50 mg/d。5 d 后胆碱酯酶升至7187 U/L,再次行新斯的明试验阳性,予溴吡斯的明片60 mg/次(4次/d),根据患者症状逐渐加量至6次/d。患者于2014年3月6日顺利拔出气管导管,继续应用溴吡斯的明60 mg/次(4次/d)、醋酸泼尼松片50 mg/d。继续对症治疗2周后出院,随访3个月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反拗性危象 呼吸机辅助通气 醋酸泼尼松片 胸腺瘤切除术 术后肺部感染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溴吡斯的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援鄂医护人员的心理应激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伟 江海娇 +4 位作者 姜小敢 张先翠 吴允东 李坤坤 颜浩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92-96,共5页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安徽省援鄂医护人员的心理应激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心理应激障碍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以及社会支持量表,对前往武汉一线支援的155名医护人员进行心理应激状况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安徽省援鄂医护人员的心理应激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心理应激障碍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以及社会支持量表,对前往武汉一线支援的155名医护人员进行心理应激状况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55名一线支援医护人员中38名发生心理应激,93名存在心理应激症状,心理应激发生率为24.52%;相关性分析表明,医护人员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护人员心理应激的发生在性别、文化程度及婚姻状况、心理健康水平及社会支持方面存在差异,医护人员为女性、文化程度为硕士及以上学历者,未婚者更易发生心理应激(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援鄂医护人员心理应激发生率较高,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心理健康水平及社会支持水平会影响医护人员的心理应激状况,应针对相关因素对医护人员尽早进行心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医护人员 心理健康 心理应激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