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级公益林演变及政策变化探析
1
作者 李黛文 姜子夏 +1 位作者 张恒 赵义兵 《林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2期15-19,共5页
生态公益林战略在我国林业发展中占据核心地位,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级公益林作为此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政策和管理的演变不仅映射了中国对森林生态价值认识的深化,也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坚... 生态公益林战略在我国林业发展中占据核心地位,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级公益林作为此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政策和管理的演变不仅映射了中国对森林生态价值认识的深化,也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步伐.本文全面回顾了国家级公益林从概念提出到分类经营改革的发展历程,系统分析了区划界定原则、管理演变历程和政策变化趋势,通过深入剖析国家级公益林演变的各个阶段,揭示了政策变化背后的生态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并探讨了这些变化如何响应国家战略调整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同时还审视了当前国家级公益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公益林 国家级公益林 区划界定 管理办法 政策演变
原文传递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沙化土地治理成效及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贾毅立 姜子夏 孙景梅 《林草政策研究》 2024年第1期14-19,共6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周边区域,是我国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文中在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概况、沙化土地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兵团团场多年来防沙治沙成效,剖析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符...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周边区域,是我国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文中在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概况、沙化土地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兵团团场多年来防沙治沙成效,剖析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兵团实际的治沙思路:1)在绿洲内部,以绿洲为核心,改造和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建设高效经济型林草业;2)在绿洲与沙漠、戈壁交错分布地带,以保护现有植被为前提,以生物措施为主,配套工程措施进行综合治理;3)在绿洲外围沙漠及戈壁,以减少人为破坏、维持生态现状为主;4)采取营造林、封禁保护、非生物工程治理、草地治理、节水灌溉等措施修复沙区植被,防止土地沙化,确保兵团防沙治沙取得实效,促进兵团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化土地 防沙治沙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基础设施视角下城市综合公园空间规划与设计实践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鹏 姚朋 姜子夏 《林业科技通讯》 2022年第9期14-19,共6页
作为绿色基础设施的枢纽,城市综合公园已成为协调公共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有机载体。以山东省邹城市生态科技新城中央公园为例,通过区位条件与基地分析,从景观用地、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等层面,探讨综合公园作为绿色基础设施枢纽的... 作为绿色基础设施的枢纽,城市综合公园已成为协调公共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有机载体。以山东省邹城市生态科技新城中央公园为例,通过区位条件与基地分析,从景观用地、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等层面,探讨综合公园作为绿色基础设施枢纽的规划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竖向地形、河湖水系、交通系统与植物配置等方面的专项技术方法,拓宽提升城市综合公园的生态功能服务和利用价值,以期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更好地构建城市绿色开放空间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城市综合公园 空间规划 设计策略 景观
原文传递
基于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监测——以达拉特旗研究区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石昊楠 姜子夏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4年第5期102-104,122,共4页
文章利用RS和GIS的空间分析技术,以TM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通过目视解译的方法提取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数据,结合现地调查进行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转换明显,其中,以耕地、草地面积减... 文章利用RS和GIS的空间分析技术,以TM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通过目视解译的方法提取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数据,结合现地调查进行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转换明显,其中,以耕地、草地面积减少,林地、灌木林地、居民地和工矿用地增加为主。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国家投入增加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是土地利用变换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达拉特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山市哈拉哈河城市绿心湿地公园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姜子夏 刘志成 《林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4期11-14,共4页
以哈拉哈河位于阿尔山市的一段河流及附近湿地为例,探讨位于城市绿心的城市湿地公园设计。设计基于场地现状景观和资源,以保护为主、合理开发为原则,营造当地典型的植被和湿地景观,展示地域特色文化,营造完善的游憩体系,将公园打造成为... 以哈拉哈河位于阿尔山市的一段河流及附近湿地为例,探讨位于城市绿心的城市湿地公园设计。设计基于场地现状景观和资源,以保护为主、合理开发为原则,营造当地典型的植被和湿地景观,展示地域特色文化,营造完善的游憩体系,将公园打造成为城市的绿色生态中心、地域景观文化风貌的集中展示区和市民休闲游憩的后花园,为城市的市民提供景观、游憩、生态等多样的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心 湿地 城市湿地公园 风景园林
原文传递
北京朝阳区庆丰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6
作者 姜子夏 刘志成 《陕西林业科技》 2016年第6期70-73,共4页
在分析庆丰公园及其周边用地现状,通惠河、庆丰闸、乐家花园、古树等历史遗留,区位优势、滨水自然优势、历史遗存文化优势及雨洪、水污染、滨水道路等主要限制,以及当地居民交往、公共集会、文化娱乐、康体健身等公园主要使用需求基础上... 在分析庆丰公园及其周边用地现状,通惠河、庆丰闸、乐家花园、古树等历史遗留,区位优势、滨水自然优势、历史遗存文化优势及雨洪、水污染、滨水道路等主要限制,以及当地居民交往、公共集会、文化娱乐、康体健身等公园主要使用需求基础上,把丰庆公园设计为以三环路相隔的东园和西园二部分,东园因有古树和庆丰闸遗址留存,距商务区较近而设计逝水留诗、惠水万灯和古木空忆等三个景区,西园结合漕运、踏青等历史活动,设计涛声不尽、一棹扁舟、川流远辉、乐家花园、花明柳霏等五个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丰公园 历史文化 景区 景点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高校教师居住情况调查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育新花园为例
7
作者 姜子夏 庞李颖强 +1 位作者 靳松 钱云 《城市住宅》 2020年第1期80-84,共5页
育新花园是为解决中央部委在京高校教师住房而策划建设的混合型住宅社区,也是北京市首个高校教师住宅社区,共有51所高校的教职工居住于此。小区虽年代久远,但居住环境好、配套设施完善、居民素质高;小区居民归属感强,有意为小区建设出力... 育新花园是为解决中央部委在京高校教师住房而策划建设的混合型住宅社区,也是北京市首个高校教师住宅社区,共有51所高校的教职工居住于此。小区虽年代久远,但居住环境好、配套设施完善、居民素质高;小区居民归属感强,有意为小区建设出力;小区内活动丰富,人文氛围好,这与现代商品住宅小区十分不同。通过调查和访问,了解小区居民归属感强的原因,并为其他住区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区规划 混合型住宅社区 住宅建设 配套公共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中的生态文化研究——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为例
8
作者 姜子夏 李才文 +3 位作者 闫睿 范琳 卜静 姜英 《辽宁林业科技》 2022年第1期62-65,共4页
该文研究了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内藏族、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学作品,对其中蕴含的生态文化现象进行了初步挖掘,介绍了藏族、回族、蒙古族文学作品、叙事诗中所蕴含的生态文化思想,发现少数民族在文化、宗教和生活习惯方面,受... 该文研究了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内藏族、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学作品,对其中蕴含的生态文化现象进行了初步挖掘,介绍了藏族、回族、蒙古族文学作品、叙事诗中所蕴含的生态文化思想,发现少数民族在文化、宗教和生活习惯方面,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影响较深,有着较强的生态文化自信,具有敬畏天地、崇尚自然、爱护环境的生态情结。区域内各民族是区域林草生态保护的重要践行者,他们在这些文学作品的影响下,自觉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化理念,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深入人心。这些文学作品的流传将会对国家公园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产生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国家公园青海片区 少数民族 文学作品 生态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类型自然保护区空间布局及区划 被引量:2
9
作者 范琳 刘楠 +2 位作者 赵力 姜子夏 刘虎祥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0-92,共13页
自然保护区体系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荒漠类型自然保护区对于维护荒漠生态系统稳定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具有现实意义。笔者以荒漠类型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基于GIS空间分析... 自然保护区体系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荒漠类型自然保护区对于维护荒漠生态系统稳定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具有现实意义。笔者以荒漠类型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数理统计方法,结合自然地理学、植被生态学分类原则,构建我国荒漠类型自然保护区本底数据40处,开展荒漠区域自然保护地理三级区划,分为5区17亚区58小区,识别荒漠区域保护空缺23个,提出荒漠类型自然保护区空间布局方案。结果表明:荒漠类型自然保护区数量由40处升至45处,面积由4100万hm^(2)增加到4408万hm^(2);将填补或提升9个自然保护地理区的保护比例,对荒漠区域保护比例由9.14%提升至9.83%,优先保护的荒漠生态系统由9.89%提升至14.47%。优化布局后荒漠类型自然保护区将全面有效保护高寒、干旱脆弱荒漠生态系统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可为我国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荒漠类型自然保护区提供有效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类型 自然保护区 空间布局 保护空缺 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林草规划体系探析
10
作者 闫睿 姜子夏 +1 位作者 贾毅立 李黛文 《林草政策研究》 2023年第2期1-7,共7页
规划是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完善的规划体系可以更好地发挥战略导向作用。文中在阐述我国现行规划体系的基础上,梳理目前林草规划体系的基本构成和内容内涵,分析各级林草规划间的关系,指出林草规划对林草事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提... 规划是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完善的规划体系可以更好地发挥战略导向作用。文中在阐述我国现行规划体系的基础上,梳理目前林草规划体系的基本构成和内容内涵,分析各级林草规划间的关系,指出林草规划对林草事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提出了需科学编制各级各类林草规划并完善林草规划实施评估体系和考核机制等建议,以期推进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 规划体系 编制 评估 考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