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陶渊明享年研究及诸说差异考
1
作者 姜复宁 孙奇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55-59,共5页
在对陶渊明进行的多维度研究中,陶渊明生卒年代问题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目光。研究者依据不同,且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进而得出了不同结论。本文针对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进行概括与总结,试图解读诸说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同时,结合版本... 在对陶渊明进行的多维度研究中,陶渊明生卒年代问题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目光。研究者依据不同,且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进而得出了不同结论。本文针对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进行概括与总结,试图解读诸说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同时,结合版本学知识,对其中的一种说法——陶渊明终年为七十六岁之说,提出了笔者的支持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生卒年代 版本学 差异试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大昕《潜研堂集》再探一则——兼论明代的“龙凤正朔”问题 被引量:2
2
作者 姜复宁 周琦玥 《社会科学论坛》 2020年第5期61-70,共10页
钱大昕在《潜研堂集》中提出"明不避龙凤正朔"说,认为明代对韩林儿政权的龙凤正朔并不避讳,进而认为"亦可见太祖之不忍显背伪宋矣"。但通过对明季史料的爬梳可以发现,《明实录》中对龙凤正朔是存在避讳的,朱元璋对... 钱大昕在《潜研堂集》中提出"明不避龙凤正朔"说,认为明代对韩林儿政权的龙凤正朔并不避讳,进而认为"亦可见太祖之不忍显背伪宋矣"。但通过对明季史料的爬梳可以发现,《明实录》中对龙凤正朔是存在避讳的,朱元璋对韩林儿政权的态度也是不承认其正统性、掩盖自己曾参与韩林儿义军的史实。《明史》中出现龙凤正朔所反映的是万斯同等修撰者的态度,并不能反映明季的历史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大昕 《潜研堂集》 龙凤正朔 《明实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江户时代汉语教材的编写与传播:基于对现存唐通事唐话教材的考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姜复宁 《语言教育》 2022年第2期116-127,F0003,共13页
江户时代的日本需要大量的汉语翻译人才,“唐通事”以及相应的汉语教育活动应运而生。江户时期被称为“唐话教材”的汉语教科书编写,既是汉语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中日两国经济文化交流日趋紧密的必然要求与侧面反映。江户时代唐通事编... 江户时代的日本需要大量的汉语翻译人才,“唐通事”以及相应的汉语教育活动应运而生。江户时期被称为“唐话教材”的汉语教科书编写,既是汉语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中日两国经济文化交流日趋紧密的必然要求与侧面反映。江户时代唐通事编写的唐话教材涵盖了大量的汉语日常词汇、会话,同时又具有服务经贸往来的实用性特点,在日本近代的汉语教学活动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推动中日交流做出了贡献,这些唐话教科书还可以为当下的对外汉语教材和汉语本土化教材编写活动提供启迪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户时代 唐话 汉语教材 汉语教学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Comparison between Heathcliff and Chillingwor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omanticism
4
作者 姜复宁 于静波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5年第4期87-90,共4页
Heathcliff and Chillingworth are the two typical satan type heroes among literature works. To some extent, their revenge is similar, but there are also differences. However, there are few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two h... Heathcliff and Chillingworth are the two typical satan type heroes among literature works. To some extent, their revenge is similar, but there are also differences. However, there are few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two hero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omanticism.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author's living background and their literary genre of the two works, the paper will analyse the reasons why Heathcliff and Chillingworth want to revenge, and reflect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their character, means, ending, and so on. The paper will analyse the two heroes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data collection, text comparison and induction, and come to a conclusion that the romanticism carried by the two authors is influential in shaping the two satan type heroes. Thus to gain more details about the similarities of the two cruel revenger, and the differences of their individuality and different ways of reve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MANTICISM SIMILARITIES DIFFERENC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小说中潜藏叙事的发轫与繁盛——试析从《聂隐娘》到《红楼梦》中的隐喻性话语 被引量:2
5
作者 姜复宁 《特立学刊》 2015年第6期42-46,共5页
语言学的发展与叙述符号学的产生,为挖掘文本深层含义提供了新的工具,在此基础上,叙事学得以产生。利用现代叙事学方法,对中国古代小说中的部分隐喻性的话语进行深度剖析,则会得到新的意蕴与内涵,这即是潜藏叙事背后的深意。通过梳理与... 语言学的发展与叙述符号学的产生,为挖掘文本深层含义提供了新的工具,在此基础上,叙事学得以产生。利用现代叙事学方法,对中国古代小说中的部分隐喻性的话语进行深度剖析,则会得到新的意蕴与内涵,这即是潜藏叙事背后的深意。通过梳理与探求唐传奇《聂隐娘》中"磨镜人"和《红楼梦》中"谶语式对联"等隐喻性话语的深意,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小说的潜藏叙事显现出文学意味不断增加、使用数量逐渐增加、叙事方式不断成熟等特点。发轫于唐传奇的潜藏叙事手法为后世小说创作者所继承发展,最终在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中全面繁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唐传奇 《聂隐娘》 《红楼梦》 叙事学 潜藏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诗纪事》勘误一则
6
作者 姜复宁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26-226,共1页
钱仲联先生主编《清诗纪事》为治清诗者提供详备文献依傍,但仍存个别疏略。该书“顺治朝卷”载录丘石常(清代方志、文集因避讳故,称其为“邱石常”,后文引用时辄保留文献原貌),小传作:“字子廪,号海石。山东诸城人。副贡生。历官山东利... 钱仲联先生主编《清诗纪事》为治清诗者提供详备文献依傍,但仍存个别疏略。该书“顺治朝卷”载录丘石常(清代方志、文集因避讳故,称其为“邱石常”,后文引用时辄保留文献原貌),小传作:“字子廪,号海石。山东诸城人。副贡生。历官山东利津训导,擢高要尉。有《楚村诗集》《文集》。”(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2289页)读山东方志、《楚村文集》知,小传科举、仕宦记载俱有讹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仲联先生 《文集》 凤凰出版社 山东诸城 清代方志 顺治朝 小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燭寶典》所見杜臺卿音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姜復寧 李金澤 《人文中国学报》 2020年第2期-,共24页
《玉燭寶典》是杜臺卿所撰作的民俗類類書,其中包含有杜臺卿自創的音注材料。長期以來這部分材料未得到學界重視,但通過對其進行爬梳,我們可以發現杜臺卿的語音特點。將這種語音特點與代表六世紀文學語言系統的《切韻》音系予以比較,尋... 《玉燭寶典》是杜臺卿所撰作的民俗類類書,其中包含有杜臺卿自創的音注材料。長期以來這部分材料未得到學界重視,但通過對其進行爬梳,我們可以發現杜臺卿的語音特點。將這種語音特點與代表六世紀文學語言系統的《切韻》音系予以比較,尋找到其間的異同,進而可以看出杜臺卿時代的方言語音差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燭寶典》 音注材料 六朝方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英图书馆藏伯希和批注本《金云翘新传》研究
8
作者 姜复宁 周琦玥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2020年第5期126-130,共5页
作为越南古典文学作品的杰出代表,《金云翘传》素为各国学者所推重。20世纪,法越之间的特殊关系促使法国东方学者对此书别具青眼,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曾对其进行注释评点,大英图书馆藏伯希和批注本《金云翘新传》上所保留的注释展现了伯希... 作为越南古典文学作品的杰出代表,《金云翘传》素为各国学者所推重。20世纪,法越之间的特殊关系促使法国东方学者对此书别具青眼,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曾对其进行注释评点,大英图书馆藏伯希和批注本《金云翘新传》上所保留的注释展现了伯希和的阅读痕迹与着眼点。对这些注释进行爬梳探赜,可管窥伯希和对东亚文学作品的阅读研究特点及其审美情趣,为了解伯希和的东方学研究提供个案式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云翘新传》 伯希和 越南文学 法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名山史志编纂与文化研究若干问题刍论——兼论《泰山编年通史》的学术创新
9
作者 姜复宁 《学术评论》 2023年第4期66-74,共9页
我国的文化研究有着久远深厚的传统。虽然现代意义上的文化研究,是“文化学”(Kulturology)或称“文化科学”(cultural science)的概念与理论得到较为完备构建之后,应用于特定文化现象的产物,迄今不过百余年的历史,但不可否认的是,早在... 我国的文化研究有着久远深厚的传统。虽然现代意义上的文化研究,是“文化学”(Kulturology)或称“文化科学”(cultural science)的概念与理论得到较为完备构建之后,应用于特定文化现象的产物,迄今不过百余年的历史,但不可否认的是,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已对特定地理区域的文化生活多有关注,如《诗经》对不同地域文化现象的记录、《楚辞》对楚地民俗的描摹等,都为我们从事地域文化研究提供了材料基础与研讨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创新 《楚辞》 地域文化研究 《诗经》 特定地理区域 编年 先秦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楼梦》二书合成过程中被隐藏的叙述——由薛蟠、秦钟、秦可卿三人的关系谈起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奇 姜复宁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18-123,共6页
《红楼梦》的成书,有"一稿多改"和"二书合成"两说。在对现存诸版本《红楼梦》内容情节进行细读的时候发现的许多问题,如用"二书合成"的观点进行分析,则会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在"二书合成"过程... 《红楼梦》的成书,有"一稿多改"和"二书合成"两说。在对现存诸版本《红楼梦》内容情节进行细读的时候发现的许多问题,如用"二书合成"的观点进行分析,则会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在"二书合成"过程中,有一些情节被删去或隐藏起来,薛蟠、秦钟、秦可卿三人之间的关系,便是其中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二书合成”说 情节藏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索隐”在《醒世姻缘传》作者研究中的疏误——与郑子运先生商榷
11
作者 姜复宁 《蒲松龄研究》 2022年第1期112-121,共10页
郑子运先生关注到《醒世姻缘传》文本带有的某些语言特点,运用语言学知识进行“索隐”,进而认为蒲松龄是《醒世姻缘传》的作者。但其文中所给出的证据颇有令人生疑之处,论述中也存在一定的疏失,这使得最终结论难以令人服膺。对郑先生论... 郑子运先生关注到《醒世姻缘传》文本带有的某些语言特点,运用语言学知识进行“索隐”,进而认为蒲松龄是《醒世姻缘传》的作者。但其文中所给出的证据颇有令人生疑之处,论述中也存在一定的疏失,这使得最终结论难以令人服膺。对郑先生论述中牵涉到语言学知识的内容予以剖析,可以廓清其中的部分疏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作者 索隐派 蒲松龄 商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言故事大全》编刊新考:以音注语音特点与音系性质为中心
12
作者 姜复宁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26-135,共10页
通过分析今存明刊本《书言故事大全》音注可以发现,其语音特点与其刊刻地新安休邑(今安徽休宁)的方言语音特点高度一致,而与建阳方言、明代南京官话音及今南京方言、明代北京官话音及今北京方言都具有较多而又难以解释的不同,这说明此... 通过分析今存明刊本《书言故事大全》音注可以发现,其语音特点与其刊刻地新安休邑(今安徽休宁)的方言语音特点高度一致,而与建阳方言、明代南京官话音及今南京方言、明代北京官话音及今北京方言都具有较多而又难以解释的不同,这说明此书的最初编刊地点确为新安休邑,而非建阳书坊为射利而伪托著名书肆刊本、造作伪序、自抬身价炮制的伪书。建阳郑子杰刊本《京本音释注解书言故事大全》、世德堂刊本《新刊训解直音书言故事大全》均是以吴怀保刊本为底本的翻刻产物,郑子杰在书名前冠以“京本”之名的做法没有版本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言故事大全》 音注 语音特点 音系性质 通俗类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数理语言学角度论证《醒世姻缘传》并非蒲松龄作品
13
作者 姜复宁 朱彦羽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59-65,共7页
《醒世姻缘传》一书作者西周生的真实身份问题,历来众说纷纭。使用数理语言学这一工具,通过对《醒世姻缘传》和《聊斋俚曲集》的统计,分析两部作品在言语风格方面的差异,得出蒲松龄并非西周生的结论。
关键词 数理语言学 蒲松龄 西周生 醒世姻缘传 聊斋俚曲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融汉宋,综贯朴玄——读樊庆彦教授《苏诗评点资料汇编》
14
作者 姜复宁 《中国韵文学刊》 2020年第4期122-124,共3页
樊庆彦教授《苏诗评点资料汇编》将历代苏轼诗歌评点资料汇为一帙、依诗录评,是当下所能见到的苏诗点评资料的集大成之作。全书考论结合,集中体现了作者扎实的文献学功底、开阔的研究视野以及将文献学与文艺学相结合的深厚功力。此书的... 樊庆彦教授《苏诗评点资料汇编》将历代苏轼诗歌评点资料汇为一帙、依诗录评,是当下所能见到的苏诗点评资料的集大成之作。全书考论结合,集中体现了作者扎实的文献学功底、开阔的研究视野以及将文献学与文艺学相结合的深厚功力。此书的出版为苏轼研究者提供了扎实可靠的资料汇编,对苏轼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诗评点资料汇编》 樊庆彦 苏轼 学术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区分日名制与谥法制度——与杜元元同志商榷
15
作者 姜复宁 田泽人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26-132,共7页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上刊载杜元元同志的《姜齐早期国君所授谥号背景探析》一文(下简称"杜文")中,存在着将日名制与谥法制度混为一谈的问题。这种混杂导致文章得出的部分结论与史实存在脱节情况。通过对日名制和...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上刊载杜元元同志的《姜齐早期国君所授谥号背景探析》一文(下简称"杜文")中,存在着将日名制与谥法制度混为一谈的问题。这种混杂导致文章得出的部分结论与史实存在脱节情况。通过对日名制和谥法制度的分析与比较,可以对杜文中的部分论证及结论进行一定补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名制 谥法制度 谥号 商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族意识指导下的谱牒纂修实务:清代曲阜孔氏家谱的编辑与刊印
16
作者 姜复宁 《临沂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96-102,共7页
随着宗族意识的盛行与家族关系的强化,清代兴起了编修家谱的浪潮。曲阜孔氏因其特殊的家族地位,在家谱编辑活动中格外强调宗族意识。概而观之,孔氏家谱的编辑方式主要将前代纂修家谱、孔府私家藏书、对族人调查所得信息作为文献来源,严... 随着宗族意识的盛行与家族关系的强化,清代兴起了编修家谱的浪潮。曲阜孔氏因其特殊的家族地位,在家谱编辑活动中格外强调宗族意识。概而观之,孔氏家谱的编辑方式主要将前代纂修家谱、孔府私家藏书、对族人调查所得信息作为文献来源,严格制定入谱规则、详尽查核史事,校勘、印刷过程一丝不苟,保证其家谱编辑活动的严肃性。编辑活动带有浓厚的宗法制度色彩,由族长发起并主导、族众广泛参与其中,通过族人缴纳“谱费”以及捐资为编辑工作提供资金支持,以维护家族血缘的纯洁性、树立积极向上的家族风尚作为编辑工作的指导思想与意识旨归,可以作为清代宗族意识指导下谱牒编纂的个案予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曲阜孔氏 家谱 宗族意识 编辑方式 刊印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觌、秦觏生平杂考
17
作者 姜复宁 李金泽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9年第2期60-66,77,共8页
本文对秦觌、秦觏的生平事迹进行了一些补充。主要厘清了秦觌、秦觏的长幼、表字、交游等问题。对于现存文献较多的秦觏,还考论了其科举、婚姻、仕宦、诗文时评与流布等方面的内容,并在宋代党争的背景下研究秦觏后期的"沉寂"... 本文对秦觌、秦觏的生平事迹进行了一些补充。主要厘清了秦觌、秦觏的长幼、表字、交游等问题。对于现存文献较多的秦觏,还考论了其科举、婚姻、仕宦、诗文时评与流布等方面的内容,并在宋代党争的背景下研究秦觏后期的"沉寂"及其坎坷生平,兼及张耒、释道潜等与秦觏关系密切的宋代诗人。最后,以时间先后为证据,论证秦觌、秦觏为秦震、秦鼎二人后改之名的说法不确,秦震、秦鼎当另有其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觌 秦觏 高邮秦氏 五代北宋 党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烛宝典》先唐方志研究价值刍论
18
作者 姜复宁 《地方文化研究》 2020年第4期106-112,共7页
隋代学者杜台卿所撰的《玉烛宝典》是一部专科类书性质的民俗学著作,其中征引了众多先唐方志材料。由于《玉烛宝典》成书时代较早,其中的引文往往保留文献原貌,值得研究者重视与参照。本文以尊经阁文库藏卷子本《玉烛宝典》为基本材料,... 隋代学者杜台卿所撰的《玉烛宝典》是一部专科类书性质的民俗学著作,其中征引了众多先唐方志材料。由于《玉烛宝典》成书时代较早,其中的引文往往保留文献原貌,值得研究者重视与参照。本文以尊经阁文库藏卷子本《玉烛宝典》为基本材料,对其中所征引的先唐方志予以考查,补苴了现存唐前方志辑佚著作相关引文的疏失,探讨了其在先唐方志辑佚、校勘以及方志学研究方面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烛宝典》 域外汉籍 先唐方志 辑佚校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嘉学者武梁祠画像石研究述论
19
作者 姜复宁 周琦玥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56-59,共4页
汉武梁祠画像石因其在考据学领域的重要价值,向为学者所推重。清代朴学大盛,作为清代学术重要一端的乾嘉学者,对金石材料极为重视,在武梁祠画像石研究中以其方法创新收获了诸多新见。以黄易《小蓬莱阁金石文字》所收武梁祠画像石及其后... 汉武梁祠画像石因其在考据学领域的重要价值,向为学者所推重。清代朴学大盛,作为清代学术重要一端的乾嘉学者,对金石材料极为重视,在武梁祠画像石研究中以其方法创新收获了诸多新见。以黄易《小蓬莱阁金石文字》所收武梁祠画像石及其后附有的诸多乾嘉学者跋尾为材料,对乾嘉学者的金石考据予以个案式考察,可以探赜乾嘉学者金石学研究的路径与特色。同时也可为武梁祠画像石的史料学价值张目,以多维度视角考论中国古代石刻造像的考据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梁祠画像石 乾嘉学派 考据学 清代学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的“狂人”形象塑造——《先知》与《狂人日记》比较分析
20
作者 姜复宁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64-66,共3页
对阿乙的小说《先知》与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进行比较,认为两者在主人公的形象与命运、艺术风格和对生活态度的思考等方面存在较多的相似之处,但也存在叙述者与主人公的立场差异,其瑕疵减弱了《先知》的反讽张力,降低了对读者的震撼力。
关键词 阿乙 《先知》 “狂人”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