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苯胺改性对MCMB电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姜前蕾 贾梦秋 +1 位作者 薛锐生 沈曾民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8-40,共3页
为了改善中间相碳微球(MCMB)的电化学性能,用聚苯胺对其进行改性,制备出聚苯胺/中间相碳微球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材料进行表征,并将复合材料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了它作为负极的电化学性能,并... 为了改善中间相碳微球(MCMB)的电化学性能,用聚苯胺对其进行改性,制备出聚苯胺/中间相碳微球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材料进行表征,并将复合材料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了它作为负极的电化学性能,并初步探讨了化学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聚苯胺改性,中间相碳微球的可逆比容量从292.6mAh/g增加到333mAh/g以上,且前25次循环的可逆容量没有衰减。这种改善是由聚苯胺的表面修饰及过硫酸铵的氧化作用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中间相碳微球 聚苯胺 电极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探索——以“纳米材料合成制备实验”课程改革为例
2
作者 姜前蕾 刘晶冰 王如志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10期61-65,共5页
“纳米合成制备实验”课程是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的必修环节实验课程。针对目前传统工科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基于新工科建设的发展趋势,以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为目标,对“纳米材料合成制备实验”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 “纳米合成制备实验”课程是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的必修环节实验课程。针对目前传统工科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基于新工科建设的发展趋势,以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为目标,对“纳米材料合成制备实验”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主要措施包括:以科教融合设计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升教学效率;以多元化考核完善实验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改进教学并提高质量。通过以上改革探索,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升。第一届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毕业班深造率为61.1%,就业率达97.2%,表明北京工业大学“纳米材料合成制备实验”课程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新工科背景下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其他课程改革提供了思路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合成制备实验 教学改革 创新型工程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锡锑合金负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姜前蕾 贾梦秋 +1 位作者 薛锐生 石祥锐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0-203,共4页
为了改善锂离子电池用Sn-Sb合金负极的循环稳定性并提高其首次库仑效率,采用电化学共沉积法在Cu集流体上制备了锂离子电池用Sn-Sb合金薄膜负极材料。通过能量散射光谱(EDS)、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及恒电流充放... 为了改善锂离子电池用Sn-Sb合金负极的循环稳定性并提高其首次库仑效率,采用电化学共沉积法在Cu集流体上制备了锂离子电池用Sn-Sb合金薄膜负极材料。通过能量散射光谱(EDS)、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及恒电流充放电实验,研究了电流密度和电沉积时间对Sn-Sb合金相组分、结构、颗粒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电化学测试表明:在电流密度为5 mA/cm2,沉积时间为30 min时,得到的产物中金属间化合物(Sn-Sb相)的含量最高,所制备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沉积 SN-SB合金 锂离子电池 负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锑铜氧合金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姜前蕾 贾梦秋 薛锐生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2-185,共4页
采用两步恒流电沉积结合热处理的方法制备锡锑铜氧(Sn-Sb-Cu-O)合金电极材料;通过SEM、能谱(EDS)、XRD、恒流充放电及循环伏安实验,研究样品的性能。当电沉积的阴极电流密度为5 mA/cm2,Cu基体上电沉积Sb与Sn的时间分别为18 min和12 min... 采用两步恒流电沉积结合热处理的方法制备锡锑铜氧(Sn-Sb-Cu-O)合金电极材料;通过SEM、能谱(EDS)、XRD、恒流充放电及循环伏安实验,研究样品的性能。当电沉积的阴极电流密度为5 mA/cm2,Cu基体上电沉积Sb与Sn的时间分别为18 min和12 min时,所得Sn-Sb-Cu-O电极中Sn和Sb的物质的量比约为1∶1,在0.001~1.800 V充放电,首次循环的可逆比容量为1108.6 mAh/g,库仑效率为79%;第30次循环的可逆比容量为767.7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恒流电沉积 锡锑铜氧合金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石墨烯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金玉红 赵晨辰 姜前蕾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26-1229,共4页
介绍了近年来硅-石墨烯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方面的研究工作,重点介绍了硅-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机械共混法、静电吸引自组装法、喷雾干燥法、静电纺丝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水热法、真空过滤法和溶胶凝胶法等)对其形貌、结... 介绍了近年来硅-石墨烯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方面的研究工作,重点介绍了硅-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机械共混法、静电吸引自组装法、喷雾干燥法、静电纺丝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水热法、真空过滤法和溶胶凝胶法等)对其形貌、结构及其电化学储锂性能的影响,并对硅-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负极 石墨烯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电容器用过渡金属磷化物材料的进展
6
作者 金玉红 赵晨辰 +1 位作者 姜前蕾 纪常伟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55-359,共5页
概述近年来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过渡金属磷化物的研究,主要包括过渡金属磷化物的制备方法;重点介绍单一组分过渡金属磷化物电极材料和过渡金属磷化物基复合结构电极材料。展望过渡金属磷化物电极材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过渡金属磷化物(TMPs) 电极材料 高能量/功率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