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肠镜检查时机对缺血性结肠炎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潘文昕 姜伟炜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5年第6期914-917,共4页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一种胃肠道缺血的表现形式,以腹痛、腹泻、便血为主要临床症状,其表现与炎症性肠病相似,且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诊断金标准为结肠镜检查。IC的治疗根据个体缺血程度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因为I...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一种胃肠道缺血的表现形式,以腹痛、腹泻、便血为主要临床症状,其表现与炎症性肠病相似,且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诊断金标准为结肠镜检查。IC的治疗根据个体缺血程度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因为IC的临床症状及在全腹CT等检查中的表现与炎症性肠病、感染性肠炎等相似,所以如果不能及时诊断IC,易出现治疗方向错误。这不仅会延误病情,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还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及心理压力。因此,在避免相关风险的情况下及时完善结肠镜检查以确诊IC是必要的,也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结肠炎 结肠镜检查 炎症性肠病 预后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密连接蛋白与炎症性肠病 被引量:15
2
作者 姜伟炜 张文远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99-100,114,共3页
紧密连接是构成肠道黏膜机械屏障上皮细胞的重要结构,可防止肠道有害物质侵入肠黏膜组织,维持肠上皮的通透性和细胞的极性。在炎症性肠病(IBD)发病过程中,炎性细胞因子影响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使连接复合物遭到破坏,引起肠上皮通透性增... 紧密连接是构成肠道黏膜机械屏障上皮细胞的重要结构,可防止肠道有害物质侵入肠黏膜组织,维持肠上皮的通透性和细胞的极性。在炎症性肠病(IBD)发病过程中,炎性细胞因子影响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使连接复合物遭到破坏,引起肠上皮通透性增加。目前在IBD的发病机制中侧重于肠上皮细胞和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维持和修复肠上皮屏障可望成为治疗IBD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肠黏膜屏障 紧密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诺拉生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胃排空及血清胃功能、炎症因子影响及相关安全性
3
作者 兰惠玞 姜伟炜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1期30-33,共4页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疾病,治疗方法主要是改变生活方式、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外科手术治疗等等。目前PPI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其不良反应较多,且临床疗效令较多人不满意。伏诺拉生为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断剂,是一种新型抑酸药物,...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疾病,治疗方法主要是改变生活方式、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外科手术治疗等等。目前PPI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其不良反应较多,且临床疗效令较多人不满意。伏诺拉生为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断剂,是一种新型抑酸药物,通过竞争性地阻断胃H^(+)/K^(+)_腺苷三磷酸酶(ATPase)的钾离子结合位点进而产生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因其良好的药代动力学和较高的安全性而逐渐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青睐。本文就伏诺拉生治疗GERD相关安全性作一综述,以为临床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伏诺拉生 胃食管反流病 血清胃功能 胃动力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在三硝基苯磺酸诱导大鼠结肠炎肠黏膜屏障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姜伟炜 张文远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0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在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sulfonic acid,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肠黏膜屏障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结肠炎模型。SD大鼠1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模型组(n=10)和正常对照组(n=8),进... 目的探讨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在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sulfonic acid,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肠黏膜屏障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结肠炎模型。SD大鼠1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模型组(n=10)和正常对照组(n=8),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组织学损伤评分,用ELISA法测定结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和血清内毒素,采用免疫组织学染色检测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相关蛋白occludin的分布。结果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后,和正常组比较,TJ结构遭到破坏,TJ相关蛋白的表达亦减少,结肠组织TNF-α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和血清内毒素水平升高(P<0.05)。结论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肠黏膜上皮细胞TJ相关蛋白occludin表达下降,肠黏膜上皮屏障的完整性被破坏,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低下,促发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硝基苯磺酸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0 血清内毒素 紧密连接蛋白 肠道黏膜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头翁醇提物对大鼠结肠炎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文远 姜伟炜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0期3134-3139,共6页
目的:探讨白头翁醇提物对三硝基苯磺酸诱导大鼠结肠炎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调控,进一步阐明白头翁醇提物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头翁醇提物治... 目的:探讨白头翁醇提物对三硝基苯磺酸诱导大鼠结肠炎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调控,进一步阐明白头翁醇提物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头翁醇提物治疗组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金双歧)组.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组织学损伤评分,用ELISA法测定结肠组织TNF-α、IL-10和血清内毒素,采用免疫组织学染色检测紧密连接(tightjunction,TJ)相关蛋白occludin的分布.结果: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后,DAI和组织学损伤评分增高,结肠组织TNF-α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和血清内毒素水平升高,而经白头翁醇提物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处理后,DAI和组织学损伤评分有明显下降(6.50±1.27,5.90±1.67vs9.20±1.75;5.00±1.05,4.80±1.25vs7.10±0.99,均P<0.05),结肠组织TNF-α水平降低(521.24±109.37ng/L,503.98±126.63ng/Lvs657.54±149.60ng/L,均P<0.05)、血清内毒素水平降低(0.148±0.093EU/mL,0.153±0.106EU/mLvs0.213±0.023EU/mL,均P<0.05)和IL-10水平升高(92.19±30.09ng/L,95.57±27.71ng/Lvs42.92±23.74ng/L,均P<0.05);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后,TJ结构遭到破坏,TJ相关蛋白的表达减少,而白头翁醇提物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金双歧)处理后可使TNBS引起的TJ结构受损减轻,相关蛋白的表达增多.结论:白头翁醇提物可以对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肠黏膜屏障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上调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降低结肠组织TNF-α含量、提高IL-10水平,从而抑制内毒素通过紧密连接进入体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0 内毒素 紧密连接蛋白 肠道黏膜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倡建中医辨证论治学的思考 被引量:5
6
作者 孙喜灵 姜伟炜 +4 位作者 于东林 林霞 丁宝刚 叶蕾 刘孟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12期2614-2617,共4页
辨证论治本该是一个整体,却被分离成辨证与论治两个部分,实际上更是拆分为理、法、方、药4个方面。把辨证论治作为整体来考察和认识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应该利用整体观来研究辨证论治过程的基本路径和内在规律、研究理法方药精准对应的... 辨证论治本该是一个整体,却被分离成辨证与论治两个部分,实际上更是拆分为理、法、方、药4个方面。把辨证论治作为整体来考察和认识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应该利用整体观来研究辨证论治过程的基本路径和内在规律、研究理法方药精准对应的规律以及研究从临床"病证"到"处方"的客观分析方法。这便是对倡建"中医辨证论治学"的思考,目的是阐释理法方药精准对应规律、明确提高主观辨证论治准确性的客观判别依据、疏理清楚辨证论治内蕴的主体思维,从而促进辨证论治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辨证论治学 基本概念 学科属性 基本内容 主体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健康工程发展的技术路线与基础数据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孙喜灵 姜伟炜 +2 位作者 于东林 叶蕾 刘孟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10期1992-1996,共5页
提出并发展中医健康工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开展体现中医学特点的人体功能状态检测研究,是实现中医诊断及疗效评价客观化的重要途径。将中医健康工程融于信息技术,形成具有中医功能状态的智能辨识系统,延伸进入健康物联网,为大健康时... 提出并发展中医健康工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开展体现中医学特点的人体功能状态检测研究,是实现中医诊断及疗效评价客观化的重要途径。将中医健康工程融于信息技术,形成具有中医功能状态的智能辨识系统,延伸进入健康物联网,为大健康时代人体养生、保健与健康提供更准确和便捷的服务。而中医证候的辨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运用中医证候结构表征数据,可以实现证候与理法方药数据的智能计算,形成中医辨证论治智能系统,对促进中医健康工程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健康工程 大健康 功能状态检测 中医功能状态智能辨识系统 健康物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学证候动态演化规律研究与证候判定诊断标准科学内涵的阐释 被引量:21
8
作者 孙喜灵 姜伟炜 +6 位作者 张晓林 雷国华 赵岩 王斌胜 杨毅 王云慧 刘孟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5期127-129,共3页
基于证候拓扑结构的理论和方法,可以破解证候高阶多维的非线性结构,展现证候复杂多变的全貌,阐明证候动态演化过程中子集合的衍生规律,以及证候动态演化子集合主症与次症的变化规律,揭示出证候动态演化规律的科学内涵;运用临证数据,通... 基于证候拓扑结构的理论和方法,可以破解证候高阶多维的非线性结构,展现证候复杂多变的全貌,阐明证候动态演化过程中子集合的衍生规律,以及证候动态演化子集合主症与次症的变化规律,揭示出证候动态演化规律的科学内涵;运用临证数据,通过文献梳理对比,可以阐释证候的判定诊断标准的科学内涵,从证候群中揭示临床疾病的证候分布规律,为科学的符合证候动态演化规律的临床疾病中医证候判定诊断标准的制订提供理论依据,促进辨证论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 动态演化规律 诊断判断标准 科学内涵 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证候的结构化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孙喜灵 姜伟炜 +4 位作者 张晓林 刘琳 王斌胜 王云慧 刘孟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2期146-148,共3页
基于证候理论内蕴拓扑结构的理论和方法,可以破解证候高阶多维的非线性结构,展现证候复杂多变的全貌,阐明证候动态演化过程中子集合的衍生规律,以及证候动态演化子集合主症与次症的变化规律,实现证候动态演化子集合与治则治法和方药的... 基于证候理论内蕴拓扑结构的理论和方法,可以破解证候高阶多维的非线性结构,展现证候复杂多变的全貌,阐明证候动态演化过程中子集合的衍生规律,以及证候动态演化子集合主症与次症的变化规律,实现证候动态演化子集合与治则治法和方药的精准对应,揭示出证候动态演化规律的科学内涵。运用证候结构化的理论数据,通过古代名医医案和方剂证候分析的文献数据,以及临床案例证候的数据,可以实现中医理法方药知识的创新,带动养生保健和预防知识的创新,从而促进辨证论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促进中医学理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 结构化 动态演化规律 理法方药 知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脏腑理论映射出的诊疗原型系统及其基本结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喜灵 郑秋生 +3 位作者 王振华 李靖 张启明 姜伟炜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期106-108,共3页
中医五脏系统在临床中出现的复杂证候群,体现出了五脏系病机演变的过程。临床中的"多个脏系同时发病",是普遍存在的规律;而"五脏系同病",是病机演变过程中的趋向与终点,映射出的是中医诊疗原型系统及其基本结构,对... 中医五脏系统在临床中出现的复杂证候群,体现出了五脏系病机演变的过程。临床中的"多个脏系同时发病",是普遍存在的规律;而"五脏系同病",是病机演变过程中的趋向与终点,映射出的是中医诊疗原型系统及其基本结构,对其内在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将会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脏腑病机演变 五脏系同病 诊疗原型系统 基本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DNA定量、肝脏硬度值与乙肝肝硬化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朴卉 刘一品 +4 位作者 徐宁 曹晓凌 李霞 姜伟炜 牟韶娇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乙肝肝硬化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VB)经内镜治疗后患者的HBV-DNA定量、肝脏硬度值,探讨该两项指标对EVB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7月行内镜治疗的EVB患者,根据治疗后是否发生早期出... 目的通过检测乙肝肝硬化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VB)经内镜治疗后患者的HBV-DNA定量、肝脏硬度值,探讨该两项指标对EVB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7月行内镜治疗的EVB患者,根据治疗后是否发生早期出血分为出血组(27例)、未出血组(201例),记录两组患者HBV-DNA定量、肝脏硬度值并比较。对可能导致EVB术后再出血的风险因素进行赋值,然后行Logstic回归分析,对EVB术后再出血的风险因素进行初步探讨。通过描绘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观察HBV-DNA定量、肝脏硬度值与预测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相关性,并对上述指标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敏感度进行计算,观察上述指标联合检测的价值。结果 (1)本次研究的228例EVB患者中,有27例术后出现了早期再出血现象,EVB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率为11. 84%。(2)早期再出血患者HBV-DNA含量、肝脏硬度值显著高于未出血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1)。(3)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V-DNA、肝脏硬度值、空腹血糖、曲张静脉数量是EVB术后早期再出血的风险因子。(4)通过描绘ROC曲线发现,HBV-DNA含量、肝脏硬度值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预测EVB术后再出血的敏感度、特异性。结论 HBV-DNA定量、肝脏硬度值在EVB术后再出血患者中明显升高,是早期再出血的影响因子,临床上可通过HBV-DNA定量、肝脏硬度值检测评估EVB术后再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静脉曲张 乙肝肝硬化 肝脏硬度值 HBV-DNA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伐沙班抗凝治疗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疗效分析以及门静脉血栓再通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4
12
作者 贺业群 姜伟炜 刘一品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71-176,共6页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肝硬化门静脉血栓(PVT)的疗效,并研究PVT再通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肝硬化PVT患者93名,根据是否应用利伐沙班抗凝分为抗凝组和对照组,对比分...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肝硬化门静脉血栓(PVT)的疗效,并研究PVT再通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肝硬化PVT患者93名,根据是否应用利伐沙班抗凝分为抗凝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治疗3个月和6个月两组患者的PVT转归、血清学指标及出血情况等,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VT再通的相关因素,最后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VT再通最终预测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当利伐沙班抗凝治疗肝硬化PVT患者3个月和6个月时,抗凝组的总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治疗6个月的总再通率高于3个月。当治疗6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抗凝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水平降低,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P均<0.05;两组在出血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栓形成时间联合诊断PVT至抗凝开始时间用于预测PVT再通时,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8。结论利伐沙班抗凝治疗肝硬化合并PVT患者安全有效,抗凝治疗6个月的疗效可能优于3个月。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可以降低TBIL水平,延长PT。血栓形成时间、抗凝开始的时间可作为接受抗凝治疗肝硬化PVT患者门静脉再通的预测因素,且二者联合对于肝硬化PVT再通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肝硬化 门静脉血栓 再通率 血清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中医证候主观辨识准确性的关键问题 被引量:14
13
作者 孙喜灵 姜伟炜 +3 位作者 于东林 叶蕾 丁宝刚 刘孟安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1-184,共4页
中医证候的辨识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或标准,以至于成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的难题。分析原因,认为提高中医证候主观辨识准确性存在三个关键难题,一是中医单一证候构成要素定性的确定,这是实现证候主观辨识的客观依据;二是中医证候各... 中医证候的辨识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或标准,以至于成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的难题。分析原因,认为提高中医证候主观辨识准确性存在三个关键难题,一是中医单一证候构成要素定性的确定,这是实现证候主观辨识的客观依据;二是中医证候各种可能存在形式的穷尽,这是证候主观辨识与客观存在相吻合的前提;三是要明晰中医辨证过程中的数学逻辑关系,这是提高证候主观辨识准确性的思维基础。解决了这些问题,可以明确证候主观辨识的客观依据,形成提高证候主观辨识准确性的重要思维模式,进而为中医证候的辨识共识或标准的建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 主观辨识 存在形式 逻辑关系 思维模式
原文传递
论中医理法方药知识创新的基础与支点 被引量:23
14
作者 孙喜灵 姜伟炜 +2 位作者 刘琳 王斌盛 刘孟安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7-279,共3页
在不断解决临床面临的常见和疑难问题的过程中,去发现新的病因、创立新的病因学说,去发现新的单一证候、认清单一证候自身动态演化过程表现出的不同具体存在形式,是中医理论体系核心内容理、法、方、药实现创新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医... 在不断解决临床面临的常见和疑难问题的过程中,去发现新的病因、创立新的病因学说,去发现新的单一证候、认清单一证候自身动态演化过程表现出的不同具体存在形式,是中医理论体系核心内容理、法、方、药实现创新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医学理论突破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理论创新 病因学说 证候 肝气虚 脾气虚 络病 瘀毒
原文传递
中医辨证论治过程的基本路径与内在规律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孙喜灵 姜伟炜 +3 位作者 于东林 林霞 丁宝刚 刘孟安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9-294,共6页
把"辨证论治"做为整体来考察和认识,研究辨证论治过程的基本路径和内在规律,总结出确定病因、确定病位、确定病性的"三定"规律是提高辨证准确性的客观步骤,而方证对应、药症对应、药病对应的"三对"规律... 把"辨证论治"做为整体来考察和认识,研究辨证论治过程的基本路径和内在规律,总结出确定病因、确定病位、确定病性的"三定"规律是提高辨证准确性的客观步骤,而方证对应、药症对应、药病对应的"三对"规律则是提高论治准确性的主要方法,之后再考虑"三因制宜"的原则。"三定三对三宜"既是存在于辨证论治过程的基本路径,也是实现理、法、方、药精准对应的重要方法,及提高辨证论治的主观辨识结论与临床病证客观存在吻合性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论治 基本路径 内在规律 理法方药 精准对应 客观依据
原文传递
影响中医临床疗效的内在逻辑结构和复叠多变量组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喜灵 姜伟炜 +4 位作者 刘卓军 黄冲 林霞 张涛 丁宝刚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66-369,共4页
中医临床的诊治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治疗前是辨证论治结论的得出过程,治疗后是辨证论治结论的实施过程。既往中医疗效评价主要体现在治疗后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等方面的变化,反映的是临床过程的外在逻辑结构,而对影响辨证论治结论... 中医临床的诊治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治疗前是辨证论治结论的得出过程,治疗后是辨证论治结论的实施过程。既往中医疗效评价主要体现在治疗后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等方面的变化,反映的是临床过程的外在逻辑结构,而对影响辨证论治结论准确性的客观因素缺少系统的认识与细致分析,更缺乏对临床过程内在逻辑结构的研究。通过分析中医临床过程的整体基本路径,可以梳理出影响辨证论治结论准确性的内在因素,由定因、定位、定性→对证、对症、对病→因人、因时、因地3个部分组合成的多变量组,共9个具体的多变量因子,反映出了临床过程客观存在的内在逻辑结构。深入分析临床案例的复杂证候群,发现多变量组会同时复叠出现,深化研究复叠多变量因子组存在的内在规律,是提高辨证论治水平与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临床疗效 辨证论治 内在逻辑结构 复叠多变量组
原文传递
基于中医诊疗新工具的辨证论治智能计算系统的研发路径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喜灵 姜伟炜 +6 位作者 李有根 林霞 丁宝刚 刘卓军 黄冲 张永光 张涛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175-1178,共4页
科学技术的知识创新离不开工具这个要素的推动,新工具会引领并带来科学发现与技术进步。分析中医学发展几千年来呈现"稳态"是因为一直缺少能够撬动中医理论的"新工具",伴随中医学历史进程的原始身化工具需要有物化... 科学技术的知识创新离不开工具这个要素的推动,新工具会引领并带来科学发现与技术进步。分析中医学发展几千年来呈现"稳态"是因为一直缺少能够撬动中医理论的"新工具",伴随中医学历史进程的原始身化工具需要有物化新工具来替代。认为对辨证论治的心算过程,在阐明其内在逻辑路径与技术网络关系的前提下,可以运用智能计算技术建立起辨证论治智能计算系统,其具体研发路径包括四诊信息的定性与半定量、中医证候的结构数据、方药与证候-症状-疾病的对应网络关系、辨证论治单元信息数量的理论计算。用物化新工具来辅助或部分替代心算身化工具,有望成为中医学未来发展的重要技术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疗工具 辨证论治 智能计算系统
原文传递
中医理论体系构建进程中知识创新的基本特征和惯性方向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喜灵 姜伟炜 +3 位作者 林霞 张涛 丁宝刚 叶蕾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31-634,共4页
从世界医药学的历史进程来考察中医理论体系的知识创新路径与基本特征,发现中医理论的起源与构建过程是先积累了天然药物的知识,后产生发展了基础理论。中医理论体系的构建是围绕天然药物的准确应用与疗效最大化,建立起了临床适宜的中... 从世界医药学的历史进程来考察中医理论体系的知识创新路径与基本特征,发现中医理论的起源与构建过程是先积累了天然药物的知识,后产生发展了基础理论。中医理论体系的构建是围绕天然药物的准确应用与疗效最大化,建立起了临床适宜的中药运用的技术方法与体系,反映出的是"先药后医"的基本特征;中药理论和技术体系与脏腑经络气血和病因病机等理论融合为一个整体后,形成了中医理、法、方、药的知识体系。相比较而言,西方医药学一直没有出现医学理论与天然药物知识的融合,而是到近代在解剖生理与病因病理等理论指导下,不断发展出新的化学药物和生物药物及临床诊疗的新方法和技术,呈现出的是"先医后药"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药学发展 中医药学 理论体系构建
原文传递
中医理论演进的动力学进程及其矢量指向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喜灵 姜伟炜 +4 位作者 刘卓军 黄冲 张涛 于东林 丁宝刚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2071-2074,共4页
从世界科技发展的大背景和视野中俯瞰中医学的整个发展进程,中医理论体系存在着固有的内在结构特征,其发展存在着一个有结构的动力学进程。建立在经验逻辑和辩证逻辑基础之上的中医学,把经验概念转换成实体概念的桥梁是形式逻辑和数学逻... 从世界科技发展的大背景和视野中俯瞰中医学的整个发展进程,中医理论体系存在着固有的内在结构特征,其发展存在着一个有结构的动力学进程。建立在经验逻辑和辩证逻辑基础之上的中医学,把经验概念转换成实体概念的桥梁是形式逻辑和数学逻辑,对中医理论内容进行形式逻辑表达与推理过程的数学表征是其动力学进程的矢量指向,是中医理论变革迷失的内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演进 动力学进程 结构特征 矢量指向 形式逻辑
原文传递
中医学缺失的技术内容与技术体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喜灵 姜伟炜 +4 位作者 丁宝刚 刘卓军 黄冲 张永光 张涛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51-454,共4页
在中医学的研究与应用过程中,更多时候提及的是中医理论体系,而忽略了还有多种技术和技术体系的存在。实际上,中医学应用于临床的技术比理论出现得要早,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医学的技术内容并没有被很好地分化出来,亦未建立起符合自身... 在中医学的研究与应用过程中,更多时候提及的是中医理论体系,而忽略了还有多种技术和技术体系的存在。实际上,中医学应用于临床的技术比理论出现得要早,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医学的技术内容并没有被很好地分化出来,亦未建立起符合自身规律的技术体系。中医学缺失的技术内容包括技术理论、技术操作能力、技术框架内涵三个方面,明确提出中医学特色的技术概念,明确各项具体技术的内涵,系统阐明不同技术之间的关系,这是建立中医学技术体系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理论体系 技术内容 技术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