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BD和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敏 卢根林 +3 位作者 傅志红 钟飞彪 吴颂杰 姜仁鸦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4期369-371,共3页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不仅会破坏oddi括约肌平滑肌的收缩功能,而且会阻断十二指肠括约肌神经回路[1],导致出血、胰腺炎、胆管炎、十二指肠穿孔、胆总管结石复发、胆囊炎、胆管炎、肝脓肿、乳头狭窄等...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不仅会破坏oddi括约肌平滑肌的收缩功能,而且会阻断十二指肠括约肌神经回路[1],导致出血、胰腺炎、胆管炎、十二指肠穿孔、胆总管结石复发、胆囊炎、胆管炎、肝脓肿、乳头狭窄等并发症。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微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smallinicision combined with balloon dilatation,ESBD)不会对oddi括约肌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同时气囊对切口的压迫作用使其术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有研究报道,ESBD应用于胆总管大结石,其机械碎石率亦明显升高,应该将ESBD作为一线方案用于治疗胆总管结石[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穿孔 乳头狭窄 胆管炎 肝脓肿 乳头括约肌 胆总管 神经回路 收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341对小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核因子-κB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姜仁鸦 詹银楚 +2 位作者 吴善水 胡雅国 董鑫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32-235,共4页
目的观察PS-341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小鼠胰腺组织核因子-κB(NF-κB)活化的影响,阐明PS-341对SAP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连续7次腹内注射雨蛙素(每次间隔1h)及脂多糖制作小鼠SAP模型,将60只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PS-341治疗组(注射脂多糖... 目的观察PS-341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小鼠胰腺组织核因子-κB(NF-κB)活化的影响,阐明PS-341对SAP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连续7次腹内注射雨蛙素(每次间隔1h)及脂多糖制作小鼠SAP模型,将60只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PS-341治疗组(注射脂多糖前0.5h腹内注射0.5mg/kgPS-341),模型对照组(注射脂多糖前0.5h腹内注射50%DMSO),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制模)。最后一次注射雨蛙素后2h麻醉小鼠,取血检测血淀粉酶,光镜下观察小鼠胰腺和肺脏的病理形态,测定胰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胰腺组织中黏附分子(ICAM-1)的含量,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胰腺组织中IκBα的表达,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测定NF-κB活性。结果 PS-341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比较,胰腺组织中I-κB降解减少,NF-κB活性显著下降,血清淀粉酶、MPO、胰腺组织中细胞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都明显降低(P<0.05)。胰腺和肺脏组织病理学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 PS-341通过抑制胰腺内NF-κB活化而抑制炎症反应。PS-341可能是治疗SAP的一个新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ICAM-1 蛋白酶体抑制剂 核因子-κB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3例重型肝破裂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7
3
作者 姜仁鸦 詹银楚 方剑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分析53例重型肝破裂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9年本院收治的53例重型肝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肝破裂Ⅲ级23例,Ⅳ级22例,Ⅴ级7例,Ⅵ级1例。单纯缝合修补13例,大网膜填塞加缝合11例,不规则肝段切除28例,术中探查死亡1例... 目的分析53例重型肝破裂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9年本院收治的53例重型肝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肝破裂Ⅲ级23例,Ⅳ级22例,Ⅴ级7例,Ⅵ级1例。单纯缝合修补13例,大网膜填塞加缝合11例,不规则肝段切除28例,术中探查死亡1例。在不规则肝切除的基础上,加用大网膜填塞压迫止血25例,消毒绷带填塞压迫止血3例。痊愈47例,死亡6例。结论对于重型肝破裂,尤其是Ⅳ~Ⅵ级肝破裂,外科手术治疗是需要的,不规则肝切除加带蒂大网膜肝周填塞是治疗重型肝破裂的有效术式。在重型肝破裂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应贯彻损伤控制性手术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破裂 肝切除 肝周填塞 损伤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围手术期处理 被引量:2
4
作者 姜仁鸦 王李华 诸葛勇华 《浙江医学》 CAS 2007年第11期1190-1191,共2页
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手术治疗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可保证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院自1998年12月至2005年12月采取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共59例,并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取得了良... 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手术治疗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可保证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院自1998年12月至2005年12月采取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共59例,并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处理 门静脉高压症 联合手术治疗 术后并发症 外科手术治疗 安全性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替佐米对小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姜仁鸦 詹银楚 +3 位作者 吴善水 余耀生 姚宏宇 胡雅国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对小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连续7次腹内注射雨蛙素(每次间隔1h)及脂多糖,制作小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将30只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治疗组(注射脂多糖前0.5h腹内注射0.5mg/kg硼替佐米)、...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对小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连续7次腹内注射雨蛙素(每次间隔1h)及脂多糖,制作小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将30只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治疗组(注射脂多糖前0.5h腹内注射0.5mg/kg硼替佐米)、模型组(注射脂多糖前0.5h腹内注射50%DMSO)、空白组。最后一次注射雨蛙素2h后麻醉小鼠,自右颈静脉取血检测血淀粉酶、LDH、CRP;光镜下观察小鼠胰腺和肺脏的病理形态,测定肺组织中MPO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肺组织中黏附分子ICAM-1、E-selectin、P-selectin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小鼠血淀粉酶、LDH、CRP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小鼠胰腺和肺脏炎细胞浸润及出血明显减少(P<0.05),肺组织MPO和黏附分子的含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硼替佐米通过抑制黏附分子表达,减少中性粒细胞浸润,对小鼠胰腺炎肺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肺损伤 ICAM-1 选择素 硼替佐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和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功能亢进症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姜仁鸦 詹银楚 +3 位作者 姚宏宇 汪正飞 方剑 姜继华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3年第4期408-409,414,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脾功能亢进症合并脾肿大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分析腹腔镜脾切除术(LS)15例(LS组)和传统开腹脾切除术(OS)15例(OS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 L...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脾功能亢进症合并脾肿大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分析腹腔镜脾切除术(LS)15例(LS组)和传统开腹脾切除术(OS)15例(OS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 LS组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与OS组比较,LS组的手术时间长,但是住院时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48、-6.33,P均<0.05),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P>0.05)。结论相比开腹手术,腹腔镜脾切除术具有切口美观、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脾功能亢进合并脾肿大患者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脾切除 脾功能亢进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小鼠粘附分子的表达及意义
7
作者 姜仁鸦 詹银楚 +3 位作者 吴善水 林水泉 姚宏宇 胡雅国 《浙江医学》 CAS 2009年第8期1105-1106,1176,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小鼠肺组织粘附分子(ICAM-1、P-selectin、E-selectin)的表达及其与肺损伤的关系。方法将40只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SAP组和对照组。SAP组采用连续7次(每次间隔1h)腹腔内注射雨蛙素及脂多糖制作小鼠SAP...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小鼠肺组织粘附分子(ICAM-1、P-selectin、E-selectin)的表达及其与肺损伤的关系。方法将40只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SAP组和对照组。SAP组采用连续7次(每次间隔1h)腹腔内注射雨蛙素及脂多糖制作小鼠SAP肺损伤模型,对照组用0.9%氯化钠注射液。最后一次注射后2h麻醉小鼠,自右颈静脉取血检测血淀粉酶(Amy)、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光镜下观察小鼠肺脏的病理形态,测定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PCR法测定肺组织中粘附分子的含量。结果SAP组小鼠的Amy、LDH、CRP明显升高(P〈0.05);肺脏出现明显的病理损害;肺组织中MPO水平、粘附分子的含量均同步上升(P〈0.01)。结论SAP小鼠肺组织中粘附分子(ICAM-1、P-selectin、E-selectin)过度表达,介导了中性粒细胞在肺组织中的浸润,在肺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肺损伤 ICAM-1 P-SELECTIN E-SELECT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高压症联合手术后患者发热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申桂娟 王李华 +4 位作者 余耀生 徐森花 诸葛勇华 孙平平 姜仁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联合手术(断流术+分流术)后发热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对45例门静脉高压症行联合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前瞻性调查。结果88%术后发热系并发症所致;胸腔积液并或脾窝、膈下积血积液或并感染最常见;持续性发热...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联合手术(断流术+分流术)后发热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对45例门静脉高压症行联合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前瞻性调查。结果88%术后发热系并发症所致;胸腔积液并或脾窝、膈下积血积液或并感染最常见;持续性发热与肝功能分级显著相关(P<0.01),术前病程长曾有腹水或出血并发症,肝功能失代偿纠正不彻底,术中自由门静脉压力(FPP)≥42cmH2O、出血>800 ml、腹水、手术时间≥5 h等是术后发热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和适应证,术前使患者的肝功能提到A或B级、积极有效的围手术处理、细致的手术操作等是预防术后发热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联合手术 发热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SIRS期的中医治疗 被引量:11
9
作者 胡炜 王李华 +4 位作者 刘敏 林元秀 姜仁鸦 陆炜 徐建光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574-575,共2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SIRS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病人半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0例,均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清热解毒、理气活血攻下中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为80.0%,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P<...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SIRS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病人半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0例,均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清热解毒、理气活血攻下中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为80.0%,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理气活血攻下法能改善症状体征,降低血尿淀粉酶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SIRS期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脾切除并门奇静脉断流术3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詹银楚 姜仁鸦 +3 位作者 姚宏宇 汪正飞 方剑 姜继华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15期1332-1333,共2页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和致死原因之一,约30%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30d内病死率可达到20%[1]。目前门奇静脉断流术为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最主要的手段。手术除了要切除脾...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和致死原因之一,约30%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30d内病死率可达到20%[1]。目前门奇静脉断流术为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最主要的手段。手术除了要切除脾,还要离断上部分胃、贲门及食管周围的穿支静脉,手术创面大、出血多,患者术后恢复慢。腹腔镜下脾切除并门奇静脉断流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2]。我科2007-2012年对34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了腹腔镜下脾切除并门奇静脉断流术,均获成功,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奇静脉断流术 脾切除 腹腔镜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临床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 手术创面 术后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汪正飞 申鹏 +5 位作者 姜仁鸦 姚宏宇 方剑 姜继华 郑康 邢春阳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8年第3期421-423,共3页
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治疗困难;其中,胆源性最多见。老年患者脏腑功能减弱,且常常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对手术指征要求严格。合理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保护重要脏器功能,防治休克,... 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治疗困难;其中,胆源性最多见。老年患者脏腑功能减弱,且常常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对手术指征要求严格。合理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保护重要脏器功能,防治休克,及早恢复胃肠道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老年患者 疗效观察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胃肠道功能 脏腑功能 慢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体抑制剂PS-341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的治疗机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雅国 詹银楚 +4 位作者 陈丽萍 姜仁鸦 吴善水 余新春 陈芳建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667-669,共3页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PS-341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机制。方法:将144只小鼠用完全随机方法分成PS-341治疗组64只、模型组40只和对照组40只。PS-341治疗组在造模前0.5h腹腔注射PS-341(0.5mg/kg)0.2mL;模型组造模前0.5h腹腔注射50%DMS...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PS-341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机制。方法:将144只小鼠用完全随机方法分成PS-341治疗组64只、模型组40只和对照组40只。PS-341治疗组在造模前0.5h腹腔注射PS-341(0.5mg/kg)0.2mL;模型组造模前0.5h腹腔注射50%DMSO0.2mL(生理盐水稀释);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mL。造模后8h将小鼠处死,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淀粉酶、CRP和LDH,ELISA法检测IL-1β和IL-6。结果:与模型组相比,PS-341治疗组的血淀粉酶、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均明显降低(P<0.05),PS-341治疗组血清中IL-1β和IL-6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下降(P<0.05,P<0.01),治疗组小鼠胰腺病理组织的炎细胞浸润及出血明显减少(P<0.05)。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PS-341可降低SAP小鼠血清淀粉酶、CRP、LDH和IL-1β/6水平和炎细胞浸润及出血,对SAP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白介素-1Β 白介素-6 PS-34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体抑制剂PS-341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治疗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丽萍 詹银楚 +4 位作者 姜仁鸦 胡雅国 吴善水 余新春 陈芳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44-946,共3页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PS-341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44只小鼠用完全随机方法分成3组:PS-341治疗组(64只):注射脂多糖前0.5h腹腔注射PS-341(0.5mg/kg)0.2ml;模型对照组(40只):注射脂多糖前0.5h腹腔注射50%二甲基亚砜(DMSO...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PS-341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44只小鼠用完全随机方法分成3组:PS-341治疗组(64只):注射脂多糖前0.5h腹腔注射PS-341(0.5mg/kg)0.2ml;模型对照组(40只):注射脂多糖前0.5h腹腔注射50%二甲基亚砜(DMSO)0.2ml(0.9%氯化钠溶液稀释);空白对照组(40只):用0.9%氯化钠溶液代替雨蛙素和脂多糖,依照同样的方法腹腔注射。造模后8h将小鼠处死,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淀粉酶、C反应蛋白和乳酸脱氢酶,ELISA法检测IL-1β和IL-6;光镜下观察小鼠胰腺和肺脏的病理形态;TRNEL法检测腺泡细胞的凋亡数;EMSA法检测NF-κB活性和免疫印迹法检测I-κB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小鼠血淀粉酶、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IL-1β、IL-6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小鼠胰腺和肺脏的病理结果显示组织的炎细胞浸润及出血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凋亡的腺泡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I-κB降解明显减少,NF-κB活性降低(P<0.05)。结论PS-341通过抑制NF-κB活性及加强细胞凋亡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蛋白酶抑制药 PS-341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瘤患者六例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3
14
作者 钱素芬 姜仁鸦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4期306-307,共2页
关键词 围术期护理 胰岛素瘤 反跳性高血糖 手术切除 Β细胞分泌 胰岛素释放 胰腺手术后 细胞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P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林水泉 詹银初 +2 位作者 徐建光 姚宏宇 姜仁鸦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9年第2期153-154,共2页
开腹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手术创伤大,残留结石发生率高,住院时间长,特别是对伴有其他重要脏器严重疾患的老年患者存在一定风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 copiccholecystectomy,LC)已经成为治疗胆囊炎、胆囊结石的首选术式... 开腹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手术创伤大,残留结石发生率高,住院时间长,特别是对伴有其他重要脏器严重疾患的老年患者存在一定风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 copiccholecystectomy,LC)已经成为治疗胆囊炎、胆囊结石的首选术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 pancre atography,ERCP)是胰胆管疾病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随着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eterotomy,EST)技术的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治疗 胆囊结石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临床分析 ERCP 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16
作者 诸葛勇华 王李华 姜仁鸦 《浙江临床医学》 2004年第8期674-674,共1页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治疗 抗凝溶栓疗法 球囊导管取栓术 病因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高压症术后胸腔积液因素分析
17
作者 申桂娟 王李华 +3 位作者 余耀生 陆炜 姜仁鸦 孙平平 《浙江实用医学》 2007年第6期405-406,共2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主要原因。方法对1998年1月-2005年12月开展的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患者102例,术后发生胸腔积液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胸腔积液发生率24.5%。术前肝功能失代偿纠正不彻底:肝功能child分级为A...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主要原因。方法对1998年1月-2005年12月开展的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患者102例,术后发生胸腔积液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胸腔积液发生率24.5%。术前肝功能失代偿纠正不彻底:肝功能child分级为A、B、C级、手术时间≥4小时及术中组织脏器的损伤是术后发生胸腔积液的主要因素。结论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和适应证,有效的围术期处理,手术前后积极改善肝功能,术中细致的操作,尽量缩短手术时间等是预防术后胸腔积液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高血压 术后 胸腔积液 病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汪正飞 姜仁鸦 +3 位作者 姚宏宇 方剑 姜继华 郑树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71-72,共2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中的相关疗效以及治后反应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7例。对...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中的相关疗效以及治后反应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7例。对照组患者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记录手术情况、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7,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患者的创伤性影响,建议临床上广泛应用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炎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老年人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100A12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潜在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峰 詹银楚 +2 位作者 姜仁鸦 方剑 姜继华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钙结合蛋白S100A12在小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潜在作用。方法采用连续7次腹腔注射雨蛙素50μg/kg(每次间隔1 h)及脂多糖建立小鼠急性胰腺炎模型。将160只SPF级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生理盐水)、轻型组(B组,雨蛙素)... 目的探讨钙结合蛋白S100A12在小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潜在作用。方法采用连续7次腹腔注射雨蛙素50μg/kg(每次间隔1 h)及脂多糖建立小鼠急性胰腺炎模型。将160只SPF级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生理盐水)、轻型组(B组,雨蛙素)、重症组(C组,雨蛙素+脂多糖)、干预组(D组,S100A12重组抗体+雨蛙素+脂多糖),每组40只。在首次注射雨蛙素后8 h、12 h和24 h采血,分别检测各时段血清中S100A12、淀粉酶(AMY)、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观察小鼠胰腺的病理形态并进行评分。结果与C组相比,D组各时段血清中AMY、CRP、IL-1β、IL-6、TNF-α、S100A12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B组相比,D组各时段血清S100A12浓度明显降低(P<0.05),胰腺病理形态也有明显改善。结论 S100A12重组抗体能够有效降低小鼠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S100A12可以作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一个有效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A12 钙结合蛋白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胰腺病理评分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G测定评估肝癌切除手术安全性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姜继华 詹银楚 +4 位作者 姜仁鸦 姚宏宇 汪正飞 方剑 陈康杰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结合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清除实验决策树在评估肝癌切除手术安全性中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共收治肝癌患者40例,其中肝脏外科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28例,评估以吲哚氰绿15 min储留率(ICG... 目的探讨结合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清除实验决策树在评估肝癌切除手术安全性中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共收治肝癌患者40例,其中肝脏外科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28例,评估以吲哚氰绿15 min储留率(ICGR-15)为主的决策树评估肝部分切除术的安全性。结果本次临床实验严格遵守日本东京大学肝胆胰外科临床治疗研究所提出的吲哚氰绿清除实验决策树原理,本组病例通过术后病理证实为肝癌共28例患者,28名肝癌患者所测ICGR-15等级呈递增趋势,其中Child-Pugh A级测量值为(6.5±1.8)%、B级测量值为(14.8±3.2)%、C级测量值为(23.1±4.1)%,3级测量值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且合并肝硬化患者的ICGR-15测量值明显高于无肝硬化患者。此外,患者术后并无重大并发症与二次手术,患者手术后未出现肝功能衰竭致死现象,均安全出院。结论以吲哚氰绿为基础所建立的肝胆癌患者清除决策树,在患者临床手术后,能辅助临床医生准确评估肝脏部分切除患者的肝功能现状,有效降低肝癌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有效避免患者出现肝功衰竭,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肝切除 吲哚氰绿清除试验 肝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