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镜在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中、术后脑脊液漏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姜之全 韩易 +3 位作者 徐德才 娄飞云 张少军 郑夏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22-925,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修补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中、术后脑脊液漏的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神经内镜下修补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中、术后脑脊液漏19例(20例次)。神经内镜下鞍底修补术均采用“三明治方法”,即采用脂肪...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修补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中、术后脑脊液漏的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神经内镜下修补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中、术后脑脊液漏19例(20例次)。神经内镜下鞍底修补术均采用“三明治方法”,即采用脂肪、人工硬膜、阔筋膜及肌肉修补缺损。结果单纯神经内镜术中脑脊液漏行神经内镜修补9例,术后再次出现脑脊液漏1例,神经内镜二次修补后未再出现脑脊液漏。显微镜术中发生脑脊液漏10例:术中行神经内镜修补1例;8例显微镜下修补术后再出现脑脊液漏,行神经内镜二次修补;1例由于漏液较少,术中未予修补,仅予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后仍持续脑脊液漏,并在引流第5天出现颅内感染,及时进行神经内镜修补联合持续腰大池外引流后控制感染,未再发生脑脊液漏。神经内镜下一次修补成功率为94.7%(18/19)。19例术后随访1~24个月,平均7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神经内镜修补经蝶入路术中、术后脑脊液漏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经蝶入路 垂体腺瘤 脑脊液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逆汤对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2
作者 姜之全 陈前芬 田鹤村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2期556-557,563,共3页
目的探讨四逆汤对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方法 将昆明种小鼠18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再灌注组、四逆汤组。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和给颈部软组织加压的方法造成全脑缺血,对照组只做手术,不造成缺血,观察90min;再... 目的探讨四逆汤对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方法 将昆明种小鼠18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再灌注组、四逆汤组。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和给颈部软组织加压的方法造成全脑缺血,对照组只做手术,不造成缺血,观察90min;再灌注组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四逆汤组手术前用四逆汤0.1ml/g体重,每天灌胃,连续3d。然后处死各组小鼠取大脑皮质,制成匀浆,测大脑皮质乳酸脱氢酶和磷酸肌酸激酶活性。 结果 再灌注组大脑皮质乳酸脱氢酶和磷酸肌酸激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四逆汤组显著高于再灌注组(P<0.01)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结论 四逆汤对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汤 小鼠 全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脑血管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姜之全 张少军 娄飞云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8期583-585,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4年3月至2006年3月30例高血压脑出血行超早期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30例中死亡4例,死亡率13.3%。术后随访6月以上,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4年3月至2006年3月30例高血压脑出血行超早期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30例中死亡4例,死亡率13.3%。术后随访6月以上,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分级法,I级3例,Ⅱ级8例,Ⅲ级9例,Ⅳ级5例,V级1例,生存质量良好率76.9%。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采取超早期手术,应用快速、简单的手术方式,能降低死亡率,改善生存质量。因此有手术指征患者应积极争取超早期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手术 超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切除鞍区Rathke囊肿 被引量:4
4
作者 姜之全 张少军 +2 位作者 张亚卓 宗绪毅 娄飞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9期835-837,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治疗鞍区Rathke囊肿的手术疗效、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2月10例术后病理证实为鞍区Rathke囊肿的临床资料。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及视力下降。均采用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入路。结果1...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治疗鞍区Rathke囊肿的手术疗效、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2月10例术后病理证实为鞍区Rathke囊肿的临床资料。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及视力下降。均采用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入路。结果10例术中均完全清除囊液,大部分切除囊壁,术后患者头痛、头晕症状均消失,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3~8d,平均6d。术后随访1—13个月,平均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神经内镜单鼻孔经蝶切除鞍区Rathke囊肿创伤小,术野清晰,能完全清除囊液,大部分切除囊壁,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是治疗鞍区Rathke囊肿的理想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RATHKE囊肿 单鼻孔经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脑室囊虫病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6
5
作者 姜之全 娄飞云 张少军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四脑室囊虫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1月收治的15例四脑室囊虫病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CT扫描示脑积水、四脑室囊状扩张,4例可见囊虫头节;MRI矢状位T1加权像示四脑室内有一囊性病灶,10例可见... 目的探讨四脑室囊虫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1月收治的15例四脑室囊虫病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CT扫描示脑积水、四脑室囊状扩张,4例可见囊虫头节;MRI矢状位T1加权像示四脑室内有一囊性病灶,10例可见囊虫头节。血清囊虫ELISA检查10例阳性。13例术后颅高压症状均立即解除,2例误诊为脑积水,摘除囊虫后症状消失,随访1.5年未见复发。结论MRI是诊断四脑室囊虫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血清囊虫ELISA检查简便,可协助诊断。枕下正中入路四脑室囊虫摘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四脑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临床神经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姜之全 韩易 +1 位作者 郑夏林 徐德才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12年第3期72-75,87,共5页
目的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临床神经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度在神经外科实习的120名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60名和对照组6O名。试验组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习结束后对2组进行考核,... 目的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临床神经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度在神经外科实习的120名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60名和对照组6O名。试验组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习结束后对2组进行考核,并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组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试验组学生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提高了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模式 神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内蛛网膜囊肿 被引量:3
7
作者 姜之全 张亚卓 +1 位作者 宗绪毅 王新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12期1122-1123,1132,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室内蛛网膜囊肿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0年3月应用外径4mm0°硬性脑室镜(德国Rodolf公司)治疗20例脑室内蛛网膜囊肿,其中侧脑室16例,三脑室4例,术中根据囊肿的部位、囊肿与脑室壁的粘连情况、室间...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室内蛛网膜囊肿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0年3月应用外径4mm0°硬性脑室镜(德国Rodolf公司)治疗20例脑室内蛛网膜囊肿,其中侧脑室16例,三脑室4例,术中根据囊肿的部位、囊肿与脑室壁的粘连情况、室间孔及中脑导水管是否闭锁分别施行囊肿切除、囊肿造瘘、囊肿造瘘+透明隔造瘘或三脑室底造瘘术。结果内镜下脑室囊肿造瘘术12例,其中2例室间孔闭锁同时行透明隔造瘘,4例中脑导水管梗阻同时行三脑室底造瘘术;内镜下囊肿切除8例,其中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5例。术后无出血、感染及神经功能缺失等并发症。20例随访3~6个月,平均5个月,20例术后症状均改善。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室内蛛网膜囊肿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疗效较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脑室内 蛛网膜囊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4
8
作者 姜之全 于振国 +2 位作者 孙辉 马骏 桂松柏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3年第3期213-214,共2页
目的 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办法。方法 对我院30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针对不同原因给于相应的防治办法。结果 经相应处理后并发症消失,脑积水症状缓解或者消失。结论 预防应用抗生素,注意术中... 目的 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办法。方法 对我院30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针对不同原因给于相应的防治办法。结果 经相应处理后并发症消失,脑积水症状缓解或者消失。结论 预防应用抗生素,注意术中无菌操作,改进手术技巧可减少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脑积水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脑室一腹腔分流术 并发症 防治 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教学模式在临床神经外科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姜之全 郑夏林 +2 位作者 韩易 李磊 李小绪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6期47-49,51,共4页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临床神经外科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2016年每年从学校本科生中随机选取60名学生组成实验班,同时从采用传统教学的本科生中随机抽取60名组成对照组,实验班进行PBL教学,教学结束后通过临床考核及自行设...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临床神经外科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2016年每年从学校本科生中随机选取60名学生组成实验班,同时从采用传统教学的本科生中随机抽取60名组成对照组,实验班进行PBL教学,教学结束后通过临床考核及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组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PBL教学组学生临床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BL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BL教学模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PBL教学模式值得在本科教学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教学模式 神经外科 本科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颅底-筛窦入路切除斜坡区硬膜外肿瘤
10
作者 姜之全 于振国 +3 位作者 张少军 苏贺先 娄飞云 马骏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8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前颅底-筛窦入路切除斜坡区硬膜外肿瘤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对我院1999年11月至2006年7月间收治的10例斜坡区硬膜外脊索瘤病人均采用前颅底-筛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结果10例肿瘤均达到镜下基本全切,无手术死亡病例,其中1例术... 目的探讨前颅底-筛窦入路切除斜坡区硬膜外肿瘤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对我院1999年11月至2006年7月间收治的10例斜坡区硬膜外脊索瘤病人均采用前颅底-筛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结果10例肿瘤均达到镜下基本全切,无手术死亡病例,其中1例术后第7天出现脑脊液漏,重新手术修补成功。术后均无颅内感染及长期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且均恢复良好。结论经前颅底-筛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斜坡区硬膜外肿瘤具有可行性和优越性,对合适的病例可以做到彻底切除肿瘤,取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颅底 筛窦 斜坡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经鼻蝶切除伴有蝶窦气化不良的鞍区病变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储忠 宗绪毅 +4 位作者 姜之全 桂松柏 王新生 刘方军 张亚卓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12期1124-1126,共3页
目的探讨单鼻孔内镜下经鼻蝶切除伴有蝶窦气化不良的鞍区病变的方法。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月,内镜下经鼻蝶切除伴有蝶窦气化不良的15例鞍区病变,其中鞍前型蝶鞍8例,甲介型5例,骨性病变填塞蝶窦2例。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肿瘤全切12例... 目的探讨单鼻孔内镜下经鼻蝶切除伴有蝶窦气化不良的鞍区病变的方法。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月,内镜下经鼻蝶切除伴有蝶窦气化不良的15例鞍区病变,其中鞍前型蝶鞍8例,甲介型5例,骨性病变填塞蝶窦2例。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肿瘤全切12例(80.0%),次全切2例(13.3%),部分切除1例(6.7%)。病理类型包括垂体瘤12例(巨大腺瘤3例,大腺瘤7例,微腺瘤2例),脊索瘤2例,骨纤维结构不良1例。经1~3年随访(平均2.1年),术后复发1例,术后垂体功能低下1例。结论内镜经鼻蝶手术适用于大部分伴有蝶窦气化不良的病例,且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经鼻蝶窦入路 蝶窦 气化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球囊压迫术与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业森 尚毓淳 +3 位作者 姜之全 苏贺先 娄飞云 赵永轩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PBC)与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优缺点及近期疗效。方法选取3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其中15例行PBC治疗(PBC组), 15例行MVD治疗(MVD组)。比较2组患者基本情况和住院总费用、手术时间、住院总时间以及...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PBC)与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优缺点及近期疗效。方法选取3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其中15例行PBC治疗(PBC组), 15例行MVD治疗(MVD组)。比较2组患者基本情况和住院总费用、手术时间、住院总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估2组术后疼痛程度。结果 PBC组住院总费用低于MVD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总时间短于MV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C组患者平均年龄高于MV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疼痛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VD组术后面部麻木发生率低于P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VD和PBC术后近期疗效相似。MV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BC, PBC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经皮球囊压迫术 微血管减压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治疗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郑夏林 姜之全 +1 位作者 韩易 徐德才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223-224,共2页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与引流联合鞘内注射药物在治疗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中的疗效比较。方法:经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62例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的单双日分治疗组31例,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对照组31...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与引流联合鞘内注射药物在治疗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中的疗效比较。方法:经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62例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的单双日分治疗组31例,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对照组31例经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联合鞘内注入敏感抗生素。观察2组总有效率和治疗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96.8%(P<0.01);治疗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是治疗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并发症 颅内感染 腰大池持续外引流 鞘内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雀异黄酮预适应对大鼠小脑浦肯野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士弟 黄丽 +3 位作者 姜之全 姜丽娜 王小娇 陈前芬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758-2760,共3页
目的建立糖氧剥夺(OGD)的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金雀异黄酮(GEN)预适应对小脑浦肯野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SD大鼠小脑脑片,人工脑脊液灌流培养。脑片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I/R)组、GEN 200、100、50 mmol/L预适应... 目的建立糖氧剥夺(OGD)的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金雀异黄酮(GEN)预适应对小脑浦肯野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SD大鼠小脑脑片,人工脑脊液灌流培养。脑片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I/R)组、GEN 200、100、50 mmol/L预适应组和尼莫地平组。GEN培养20 min,OGD 20 min,再灌注4 h。采用HE染色,观察GEN作用下小脑浦肯野细胞未受损伤的百分比,检测小脑组织中肌酸肌酶(CK)活力。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R能明显诱导小脑浦肯野细胞死亡(P<0.000 5)。与I/R组比较,GEN预适应(200和100 mmol/L)小脑浦肯野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05和P<0.01),小脑组织中CK活力明显下降(P<0.01和P<0.001)。与I/R组比较,应用钙通道阻断剂尼莫地平,小脑浦肯野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1),小脑组织中CK活力明显下降(P<0.01)。结论 GEN对小脑浦肯野细胞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雀异黄酮 预适应 脑片 浦肯野细胞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环支架半释放技术在颅内宽颈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德才 李健 +2 位作者 张弢 娄飞云 姜之全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41-346,共6页
目的探讨闭环支架半释放技术在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1月采用闭环支架半释放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37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共40个动脉瘤,其中破裂动脉瘤21... 目的探讨闭环支架半释放技术在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1月采用闭环支架半释放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37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共40个动脉瘤,其中破裂动脉瘤21个,未破裂19个。结果16个动脉瘤使用LVIS支架,24个动脉瘤使用Enterprise或Enterprise2支架。技术成功率100%(40/40)。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8.1%(3/37)。术后即刻DSA显示RaymondⅠ级32个,Ⅱ级5个,Ⅲ级3个。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0分32例,1分2例,2分3例。37例随访时间6~19个月,平均9.6月。出院后3个月mRS 0分33例,1分2例,2分2例。末次DSA显示RaymondⅠ级31个,Ⅱ级6个,Ⅲ级3个。31个动脉瘤治愈,7个动脉瘤稳定,2个动脉瘤复发。结论闭环支架半释放技术在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弹簧圈 支架辅助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血型烟雾病再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德才 张少军 +2 位作者 娄飞云 姜之全 李健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目的:探讨出血型烟雾病( MMD)患者发生再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将56例MMD患者根据随访期间有无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n=13)和非再出血组(n=43),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长期头痛和(或)头晕病史、脉络膜前动脉... 目的:探讨出血型烟雾病( MMD)患者发生再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将56例MMD患者根据随访期间有无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n=13)和非再出血组(n=43),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长期头痛和(或)头晕病史、脉络膜前动脉扩张、手术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头痛和(或)头晕病史(OR=4.661,95%CI:1.221~17.789,P=0.024),脉络膜前动脉扩张(OR=91.200,95%CI:9.680~859.229,P=0.000)、手术(OR=0.190,95%CI:0.038~0.963,P=0.045)为再出血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长期头痛和(或)头晕病史、脉络膜前动脉扩张为MMD再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手术为再出血发生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卒中 再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大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德才 张少军 +2 位作者 娄飞云 姜之全 韩易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出血大鼠的行为和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用立体定向纹状体注入胶原酶法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移植组(各15只),对...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出血大鼠的行为和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用立体定向纹状体注入胶原酶法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移植组(各15只),对照组制作脑出血模型,不移植;移植组制作脑出血模型并于造模后48 h经立体定向脑内注射1×105个干细胞,并于移植后1 d、3 d、5 d、7 d、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照组在相应时间点同样评分,各组再根据时间的不同随机分成五个亚组(每组3只),在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在移植后1 d、3 d,两组大鼠评分及血肿周围脑组织内凋亡细胞的数量均较高,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移植后第5 d、7 d,两组大鼠评分及血肿周围脑组织内凋亡细胞的数量开始下降,移植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移植后14 d,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明显促进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脑出血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孙涛 李健 +5 位作者 徐德才 韩易 郑夏林 张少军 娄飞云 姜之全 《淮海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217-218,共2页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方式对神经外科63名实习医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1名实习医学生采取传统教学法,观察组32名实习医学生采取PBL教学法,对2组学生的理论知识及临...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方式对神经外科63名实习医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1名实习医学生采取传统教学法,观察组32名实习医学生采取PBL教学法,对2组学生的理论知识及临床病例分析成绩、教学效果评价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学生理论知识成绩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临床病例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教学效果评价上,2组学生自学能力及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学生在教学满意度、学习兴趣、团队协作、扩大知识面、文献查阅、解决问题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PBL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实习医学生的临床病例分析能力,在教学满意度、学习兴趣、团队协作、扩大知识面、文献查阅、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神经外科 医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枕下减压及枕大池重建治疗Arnold-Chiari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40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韩易 张少军 +1 位作者 姜之全 刘后银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1280-1281,1284,共3页
目的:探讨枕下减压及枕大池重建治疗Arnold—ChiariI型畸形(ACM—I)合并脊髓空洞症(SM)的效果。方法:显微镜下对40例ACM—I合并SM患者行后颅窝小骨窗枕下减压,改善脑脊液循环,并枕大池重建。结果:术后复查MtlI示小脑扁桃体上... 目的:探讨枕下减压及枕大池重建治疗Arnold—ChiariI型畸形(ACM—I)合并脊髓空洞症(SM)的效果。方法:显微镜下对40例ACM—I合并SM患者行后颅窝小骨窗枕下减压,改善脑脊液循环,并枕大池重建。结果:术后复查MtlI示小脑扁桃体上抬至枕骨大孔水平,枕大池较前扩大。随访3~30个月,无死亡病例,临床症状改善35例,无变化5例,有效率87.50%;脊髓空洞缩小者33例,无变化7例,有效率82.50%。结论:枕下减压及枕大池重建是治疗ACM—I合并SM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nold-ChiariⅠ型畸形 脊髓空洞症 枕下减压 枕大池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案式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规培医师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韩易 孙涛 +4 位作者 郑夏林 张弢 李磊 姜之全 张少军 《淮海医药》 CAS 2017年第3期367-368,共2页
目的:探析病案式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规培医师临床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将80名规培医师随机抽取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名。观察组采用病案式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临床教学2月出科后2组进行临床考... 目的:探析病案式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规培医师临床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将80名规培医师随机抽取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名。观察组采用病案式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临床教学2月出科后2组进行临床考核成绩比较。结果:实验组临床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案式PBL教学法可明显提高神经外科规培医师临床教学的效果,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病案式PBL教学法 规培医师 临床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