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学术期刊出版伦理的困境研究
被引量:9
- 1
-
-
作者
姚青群
-
机构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处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5-38,共4页
-
文摘
文章对于当前学术期刊中存在的出版伦理困境进行分析,指出出版伦理的缺失引发学术期刊发展建设多方面的问题,认为包括数字化发展、行业体制改革、服务意识转变和社会转型等因素是导致当前学术期刊出版伦理困境的主要原因,并从行业自律和他律等方面对于如何解决出版伦理困境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及建议。
-
关键词
学术期刊
出版伦理
伦理困境
-
Keywords
academic journals
publication ethics
dilemma research
-
分类号
G237.5
[文化科学]
-
-
题名“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转型的困境与机遇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姚青群
-
机构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处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35-36,共2页
-
文摘
国家新闻出版“十二五”规划推出依托大数据技术的“国家学术论文数字化发布平台”精品工程,为在困境中挣扎转型的学术期刊指明了方向。学术期刊只有在刊网融合中借助大数据之力,主动转变办刊形式、办刊体制和办刊理念,突破传统运行机制,早日与市场经济融合,才能实现转型发展。大数据席卷了众多领域,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在于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认知世界的全新角度和方法。
-
关键词
学术期刊
学术论文
发布平台
编辑工作
认知世界
学术不端
编读互动
审稿周期
编辑活动
刊物内容
-
分类号
G237.5
[文化科学]
-
-
题名学术期刊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媒介融合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7
- 3
-
-
作者
姚青群
-
机构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
-
出处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60-63,共4页
-
文摘
媒介融合是当代媒体发展的主流趋势,同时也被提升到我国战略层面,传统媒体的发展因此受到强烈的冲击。以学术期刊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必须积极探索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创新之路,从数字化转型入手,迎合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学术期刊媒介融合尚处于起步阶段,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经营管理不够完善,需要所有期刊人的全面创新、转变思维,实现数字化转型,进而促进学术期刊的发展。
-
关键词
学术期刊
数字化转型
融合问题
对策
-
分类号
G230.7
[文化科学]
-
-
题名“大数据”时代高校学报破冰转型的挑战与探索
被引量:5
- 4
-
-
作者
姚青群
-
机构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编辑部
-
出处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40-43,共4页
-
文摘
以高校学报的改革困境为着眼点,分析大数据时代的定义和特性。从全新的市场空间与营销模式、专业化的大型期刊数据平台优势、从内容提供者到信息服务商的转变三个方面,指出"大数据"时代为高校学报改革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简言之,"大数据"时代为高校学报的高效率办刊、影响力扩张、精细化与专业化发展甚至是市场盈利,都提供了无限可能性。学报编辑要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思维、开拓创新意识,利用数据发展自己,并突破自身困境,变被动转型为主动探索未来之路。
-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高校学报改革
集约型数据出版平台
云编辑
-
Keywords
'big data'era
reform of university journals
intensive data publishing plat form
cloud editor
-
分类号
G237.5
[文化科学]
-
-
题名从贾平凹《高兴》看农民工进城的现状
- 5
-
-
作者
姚青群
-
机构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处
《魅力中国》
2010年第11期100-100,共1页
-
文摘
贾平凹的很多作品都关注农村人进城务工的问题,例如《白夜》,《废都》等,然而《高兴》这部小说不同于以往,《土门》反映的是城乡二元结合部的变迁,《废都》表现的社会转型期城市精英知识分子的精神状况。对于《高兴》作者将文学触角延伸到了城市最底层的人物身上。贾平凹的《高兴》以平实的语言叙述了农民进入城市务工的生存状态。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刘高兴这个处于社会底层人的形象,从小说本说可以看出,由于农民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城市对异己的排斥,导致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道路还很漫长。
-
关键词
贾平凹
《高兴》
农民工进城
-
分类号
I02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他重写了平潭图书馆的历史
被引量:1
- 6
-
-
作者
姚青群
-
机构
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图书馆
-
出处
《图书与情报》
CSSCI
2008年第5期121-123,共3页
-
文摘
主持人的话:在2008年志愿者行动基层图书馆馆长培训班课堂上,志愿者郭斌老师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基层馆长应该怎样有所作为。案例这样开头:福建省平潭县图书馆的李云龙馆长到了退休的年龄,可是各方面的人都希望他能继续留任,他的同事们甚至上书县长以挽留他们的馆长,最后李馆长得以继续留任。郭斌老师说,作为一个基层馆长能受到这样拥戴,是很难得的。多亏郭斌老师帮忙联系,我们今天看到了这个故事。故事看上去并不复杂,仅仅是一个新馆建设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一波三折让故事有了一些能抓住人的情节。我在读完这个故事后,心生很多感慨,也难免心情沉重。在一个县,要建一个新图书馆,而且已经到了必建不可的状态,这本该是政府应尽的职责,但很大程度上却变成了馆长的个人行为,能不能批下仅达到中央有关方面对沿海县级图书馆建筑面积最低要求的土地,能不能获得建设一个图书馆的资金,在政府建设拨款明显不足的情况下,能不能"四处化缘"获得海外乡亲们的鼎力资助,这似乎就靠着馆长的四处奔走、八方游说,尽管这个过程中得到不少好心人相助,甚至从根本上说是政府解决了土地和大部分建设资金,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不是李馆长自始自终地坚持要造一个"像样的图书馆",不管面临什么困难甚至到了无望的境地,他都不后退,硬挺着一步一步往前走,很难想像这个新馆能够如愿如期地出现在平潭县的版图上。这不是故意要拔高李馆长,如果我们再从头读这篇故事,就会看到在李馆长到任的五年前,那原本已获批准的2000平方米土地最终被挪作他用,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县委书记趴在轿车上为李馆长递交的新馆建设土地请示报告上签字的情形很有戏剧性,当故事用文字把这一个时刻定格下来的时候,它不是一幅给人以温暖的风景,相反,它是一个基层馆长充满艰辛的职业道路上的一步脚印。当平潭县的父母官高度赞扬李云龙馆长为了工作的拼命精神,民间甚至用了"能钻,能磨,不怕碰钉,不怕丢脸"的赞语,我们在对李馆长心怀敬意的时候,也同时在心里滋生着一种期盼,我们希望馆长们建设图书馆之路不要这么费周折,希望有那么一天,是县委书记和县长为图书馆的建设不够像样、不够顺利而着急并四处奔走、八方游说。这一天,会来的,对吧?
-
关键词
图书馆馆长
志愿者行动
历史
政府建设
新馆建设
建设资金
县级图书馆
-
分类号
G251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B82-02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唐寅诗表达的情志其人格研究
- 7
-
-
作者
姚青群
摇摇
-
机构
福州<闽都文化>编辑部
-
出处
《时代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44-144,共1页
-
文摘
唐寅追求一生却处处碰壁,心灵与人格备受煎熬与折磨;然而唐寅不甘作茧自缚,他在痛苦与失意中努力寻求精神的自由和灵魂的解放。他率真颖达、清高自傲的人格特征通过花鹤琴笛等一般象征寄托物和放旷的言行、风流的外表曲折反映在其诗歌的情志内容之中。
-
关键词
唐寅诗
情志
人格
-
分类号
I25
[文学—中国文学]
I24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