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行为干预联合综合心脏康复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晓洁 姚雪媚 +2 位作者 潘玉嫦 崔汝娴 叶笑锋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1期68-74,共7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联合综合心脏康复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在医院诊治的ADHF患者118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常...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联合综合心脏康复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在医院诊治的ADHF患者118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联合综合心脏康复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干预6个月的自我效能、抑郁情绪、体能状况、运动耐力、认知功能、认知衰弱、生活质量,以及干预前、干预6个月纽约心脏协会分级(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6个月后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简易体能状况量表(SPPB)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WT)、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均随时间逐渐升高(P时间<0.05),并且各时点各项指标均以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P组间<0.05);而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Fried评分、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KCCQ-12)、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问卷(MLHFQ)均随时间逐渐降低(P时间<0.05),并且各时点各项指标均以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P组间<0.05)。干预6个月,两组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联合综合心脏康复模式应用于ADHF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缓解抑郁情绪,减轻认知衰弱,提高体能状况、运动耐力、认知功能以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干预 综合心脏康复模式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自我效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团队心脏康复模式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10
2
作者 姚雪媚 张晓洁 +2 位作者 潘玉嫦 叶笑峰 崔汝娴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466-470,共5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综合心脏康复模式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106例AD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力衰竭康复和护理,试验组在常规...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综合心脏康复模式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106例AD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力衰竭康复和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多学科团队综合心脏康复模式。采用简易体能状况量表(SPPB)、6 min步行距离、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以及全因再入院率评价2组干预效果。结果出院3个月、6个月,试验组SPPB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6 min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血清NT-ProBN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院后6个月全因再入院8例次(16.3%),对照组16例次(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0,P=0.039);Cox风险比例模型显示,对照组全因再入院风险高于试验组(HR=2.133,95%CI=0.839~5.421)。结论多学科团队综合心脏康复模式能有效提高ADHF患者体能状况和心肺功能,降低再入院率,改善患者疾病相关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 心脏康复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全因再入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