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天竺晚上新世以来植被演替与气候变迁 被引量:20
1
作者 姚轶锋 叶超 +4 位作者 寇香玉 徐景先 贾三满 杜乃秋 李承森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5-58,共14页
研究了北京天竺TZ01钻孔岩心孢粉样品239块,孢粉组合反映了北京天竺晚上新世以来(约3.580MaBP)植被演替和气候变迁大致经历了10个发展阶段:(1)3.580~3.050MaBP:以针叶林植被为主,气候寒冷偏湿;(2)3.050~2.555MaBP:植被为落叶阔叶和常... 研究了北京天竺TZ01钻孔岩心孢粉样品239块,孢粉组合反映了北京天竺晚上新世以来(约3.580MaBP)植被演替和气候变迁大致经历了10个发展阶段:(1)3.580~3.050MaBP:以针叶林植被为主,气候寒冷偏湿;(2)3.050~2.555MaBP:植被为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草原类型,该阶段开始升温,但气候较为温暖湿润;(3)2.555~2.300MaBP:植被为温凉偏干的疏林草原,湿度开始下降;(4)2.300~1.770MaBP:植被类型仍为疏林草原,该阶段温度上升,但幅度并不大,湿度基本不变,气候温凉干爽;(5)1.770~1.070MaBP:植被类型为针阔混交林—草原,气候温暖湿润;(6)1.070~0.922MaBP:植被演替为较暖湿略干的针阔混交林—草原;(7)0.922~0.800MaBP:植被为较寒冷干燥的疏林草原,温度降低,降水减少;(8)0.800~0.650MaBP:植被为温暖偏干的以松为主的疏林草原,温度有所上升,但湿度变化较小;(9)0.650~0.160MaBP:植被为温凉湿润的针阔叶混交林—草原;(10)0.160MaBP至今:植被以针阔叶混交林—草原为主,前期气候冷湿,后期较为温暖湿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天竺 晚上新世 第四纪 植被演替 气候变迁 孢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金沙遗址距今3000年的古气候探讨 被引量:15
2
作者 姚轶锋 李奎 +3 位作者 刘建 王宇飞 杜乃秋 李承森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49-560,共12页
成都金沙遗址位于成都西郊金沙村,推测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0年)古蜀国的都邑所在地。文中分析了金沙遗址2个探方WT7908和IT8305的31个孢粉样品。探方IT8305孢粉组合表明:蕨类植物孢子占60.3%,草本被子植物花粉... 成都金沙遗址位于成都西郊金沙村,推测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0年)古蜀国的都邑所在地。文中分析了金沙遗址2个探方WT7908和IT8305的31个孢粉样品。探方IT8305孢粉组合表明:蕨类植物孢子占60.3%,草本被子植物花粉占24.8%,木本裸子和被子植物花粉占14.2%,水生植物花粉相对较少,仅占0.7%。蕨类植物主要以蹄盖蕨科、水龙骨科和凤尾蕨属为主,草本植物中野牡丹科占绝对优势,木本裸子和被子植物中主要以松属和桦木属为主,水生植物主要包括双星藻、鸭跖草科和香蒲属。成都平原在这个时期的气候分为2个阶段,早期的气候属于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平原上生长着茂盛的草本植物和蕨类植物;晚期的气候虽然还属于亚热带气候,但较早期更加湿热,气温和降雨量都比早期要高,平原上生长的草本植物种类有所减少,蕨类植物种类有所增加。定量分析了金沙遗址距今3 000年的古气候:年均温17.7~19.8℃,最热月均温21.7~28.6℃,最冷月均温11.5~11.9℃,年较差12.1~14.9℃,年降雨量993.3~1 113.3mm,最大月降雨量224.6~268.1mm,最小月降雨量6.9~14.1mm。成都地区3 000年前的年均温比现在要高1.7~2.8℃,年降雨量基本和现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 金沙遗址 距今3 000年 孢粉 古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三亚铁炉港红树林资源现状与保护 被引量:22
3
作者 姚轶锋 廖文波 +1 位作者 宋晓彦 李承森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0-155,共6页
海南三亚铁炉港红树林资源相对较典型和丰富,有真红树植物8科9属13种、半红树植物6科6属6种以及红树林伴生植物6科6属6种。白骨壤群落、正红树群落、榄李群落和木果楝群落等为该区4个主要类型。随着铁炉港地区的不断开发,红树林面积急... 海南三亚铁炉港红树林资源相对较典型和丰富,有真红树植物8科9属13种、半红树植物6科6属6种以及红树林伴生植物6科6属6种。白骨壤群落、正红树群落、榄李群落和木果楝群落等为该区4个主要类型。随着铁炉港地区的不断开发,红树林面积急剧减少,生境受到极大威胁。目前,该区红树林正处于濒危状态,亟须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铁炉港 红树林 现状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新奥尔松Austre Lovénbreen冰川退缩迹地不同演替阶段的植物组成与植被群落特征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姚轶锋 曹叔楠 +1 位作者 彭方 李承森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2-368,共7页
为开展新奥尔松地区苔原植物生长和植被演替对冰川退缩响应的研究,在Austre Lovénbreen冰川(简称A冰川)前沿不同年代冰缘线附近布设了植被样方,调查了样方内植物组成与群落结构。结果表明:(1)A冰川1990年冰缘线代表植被演替的初始... 为开展新奥尔松地区苔原植物生长和植被演替对冰川退缩响应的研究,在Austre Lovénbreen冰川(简称A冰川)前沿不同年代冰缘线附近布设了植被样方,调查了样方内植物组成与群落结构。结果表明:(1)A冰川1990年冰缘线代表植被演替的初始阶段,样方内仅出现先锋植物挪威虎耳草(Saxifraga oppositifolia);(2)1936年冰缘线代表冰川退缩长达75年后植被发育的情况,样方内植物种类和个体数明显增多,植被群落以木本植物极柳(Salix polaris)和草本植物黄葶苈(Draba bellii)为主,地衣以寒生肉疣衣(Ochrolechia frigida)和鸡皮衣(Pertusaria sp.)等壳状地衣为主;(3)随着冰川迹地形成时间更长,植被趋向成熟阶段发展,样方内极柳占绝对优势,地衣的物种多样性和盖度显著增加,出现雪黄岛衣(Flavocetraria nivalis)和刺岛衣(Cetraria aculeata)等叶状地衣。初步结果表明冰川退缩迹地上的物种更替明显,群落结构发生着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新奥尔松 Austre Lovenbreen冰川 冰川退缩 植被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生代植物演化及古气候、古环境重建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宇飞 杨健 +7 位作者 徐景先 赵良成 蒋洪恩 程业明 扆铁梅 王青 马清温 姚轶锋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69-576,共8页
文中侧重于介绍近5年来中国新生代植物研究的新进展,以研究实例方式,重点列举从新生代植物类群发现、气候定量重建、历史生物地理、全新世植物遗存反映的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等4个方面研究的亮点和最新成果。
关键词 植物演化 历史植物地理 古气候 古环境 新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Grichuk方法重建山西张村晚上新世古温度 被引量:3
6
作者 秦锋 S. Syabryaj +4 位作者 李晓花 姚轶锋 杨健 李金锋 王宇飞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36-642,共7页
本文介绍了前苏联Grichuk教授及其合作者提出的古气候定量重建方法——Grichuk法,并运用该方法重建了山西张村晚上新世的温度参数,反映当时气候(年均温8.7~18.3℃,最冷月均温-3.0~9.5℃)远比今天(年均温8.8℃,最冷月均温-6.8℃)更温... 本文介绍了前苏联Grichuk教授及其合作者提出的古气候定量重建方法——Grichuk法,并运用该方法重建了山西张村晚上新世的温度参数,反映当时气候(年均温8.7~18.3℃,最冷月均温-3.0~9.5℃)远比今天(年均温8.8℃,最冷月均温-6.8℃)更温暖。同时,对同一套孢粉数据,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的结果数据对比显示运用Grichuk法与共存分析法估算的古温度参数范围相近,但Grichuk法估算的古温度参数范围要比共存分析法的结果更宽些,其差别产生的原因可能与二者操作方法相异及参考的最近现存亲缘类群分布范围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ichuk法(Method of Grichuk and HIS coauthors 简称MG) 古气候重建 晚上新世 山西张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蜜孢粉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宋晓彦 姚轶锋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12,共6页
蜂蜜孢粉学是研究蜂蜜中花粉的科学,是孢粉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应用于蜂蜜的植物来源和地域来源的鉴定、蜂蜜品质的检验以及有毒蜜源的鉴别等方面。蜂蜜孢粉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以后,已经从定性分析发展到定量研究的阶段,而且研究... 蜂蜜孢粉学是研究蜂蜜中花粉的科学,是孢粉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应用于蜂蜜的植物来源和地域来源的鉴定、蜂蜜品质的检验以及有毒蜜源的鉴别等方面。蜂蜜孢粉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以后,已经从定性分析发展到定量研究的阶段,而且研究方法不断改进提高,由最初的整体封片法、醋酸酐分解法发展到追踪孢子法。综述了近20年来国内外蜂蜜孢粉学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国内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孢粉学 蜂蜜来源 品质检验 有毒蜜鉴别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黄河站生态环境考察与研究进展
8
作者 何剑锋 李承森 +10 位作者 姚轶锋 彭方 王能飞 金海燕 张芳 马玉欣 张庆华 那广水 孙立广 袁林喜 贾楠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1-267,共17页
北极黄河站位于北极斯瓦尔巴群岛新奥尔松地区,是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监测与研究的理想之地。我国自2004年建站以来,开展了系统的王湾海域生态断面和陆地植被样方的长期监测与研究,同时开展了环境污染和鸟类种群变迁等方面的考察与... 北极黄河站位于北极斯瓦尔巴群岛新奥尔松地区,是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监测与研究的理想之地。我国自2004年建站以来,开展了系统的王湾海域生态断面和陆地植被样方的长期监测与研究,同时开展了环境污染和鸟类种群变迁等方面的考察与研究。结果表明:冰川退缩迹地上的物种更替明显,而范氏藓等可很好地反映该地区同时期的气温变化;从北极黄河站周边区域的海底沉积物、土壤、湖沉积物和冰川冰碛中分离获得了3个北极新属和21个北极新种,并发现了部分活性菌株;王湾海域微型浮游生物存在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其表层水存在潜在氮限制;微藻对温度有较好的适应性,具有通过自身调节来适应北极环境变化的能力;苔原植物对重金属具富集能力,大气传输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污染来源的最主要途径;鸟类方面,在距今9 400年海鸟就已在该地区生活繁衍,种群数量存在明显波动并在距今7 650年左右达到最大。未来应坚持监测断面和样方的长期监测,进一步掌握生物群落的变化趋势;融合我国在该地区的大气、冰川、样方和海洋监测,开展大气-冰雪-陆地-海洋相互作用研究,聚焦科学问题并形成我国在该地区的研究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黄河站 生态 环境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孢粉学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琪 陆开清 +6 位作者 李金锋 夏晓飞 王萍 胡灿 朱军 王宇飞 姚轶锋 《刑事技术》 2018年第6期466-470,共5页
司法孢粉学是法庭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孢粉检验可为推断嫌疑人与犯罪现场的关联、案件发生时间、毒品来源等提供重要信息。在新西兰、英国、美国等国家,孢粉检验已在多起案件的侦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他国家近年来也陆续开展了相关的... 司法孢粉学是法庭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孢粉检验可为推断嫌疑人与犯罪现场的关联、案件发生时间、毒品来源等提供重要信息。在新西兰、英国、美国等国家,孢粉检验已在多起案件的侦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他国家近年来也陆续开展了相关的应用研究。本文综述了近50年来司法孢粉学的典型案例,介绍了该学科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了其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以期提高人们对该学科的全面认识,加强今后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孢粉学 司法鉴定 法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全新世植被演替与气候环境演变 被引量:5
10
作者 姚轶锋 王霞 +3 位作者 谢淦德 李金锋 王宇飞 李承森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1期2963-2976,共14页
综述了近20年来新疆地区全新世高分辨率的孢粉记录,通过时间序列和空间格局的对比,初步认识了新疆地区全新世气候环境的变化特征与荒漠植被格局的演变规律.早全新世气候温暖干旱,北疆地区出现荒漠植被,南疆地区发育荒漠草原和荒漠植被,... 综述了近20年来新疆地区全新世高分辨率的孢粉记录,通过时间序列和空间格局的对比,初步认识了新疆地区全新世气候环境的变化特征与荒漠植被格局的演变规律.早全新世气候温暖干旱,北疆地区出现荒漠植被,南疆地区发育荒漠草原和荒漠植被,但荒漠植被在不同区域出现和持续的时间有差异.中全新世气候环境逐渐改善,北疆地区植被由荒漠类型向荒漠草原和草原转变,南疆地区仍以荒漠、荒漠草原为主.晚全新世气候环境趋向干旱化方向发展,北疆地区以荒漠草原和草甸草原占优势,但是旱生成分明显增加,南疆地区覆盖荒漠植被.新疆不同区域全新世植被演替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也存在差异性,而研究地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海拔、天山山脉的阻挡和西风环流的演化等因素可能是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新疆 全新世 植被演替 气候环境演变
原文传递
孢粉记录的新疆地区新近纪植被格局与气候环境演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姚轶锋 王霞 +2 位作者 谢淦 王宇飞 李承森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83-697,共15页
新近纪是地球气候系统由古近纪温室气候向第四纪冰室气候转变的一个关键过渡阶段.本文综述了近30年来新疆地区新近纪孢粉资料,通过时空对比,认识了该地区新近纪植被与气候环境格局特征.中新世早期新疆地区总体气候温暖湿润,大部分地区... 新近纪是地球气候系统由古近纪温室气候向第四纪冰室气候转变的一个关键过渡阶段.本文综述了近30年来新疆地区新近纪孢粉资料,通过时空对比,认识了该地区新近纪植被与气候环境格局特征.中新世早期新疆地区总体气候温暖湿润,大部分地区发育森林植被,局部地区发育草原植被;晚期气候温暖干旱,准噶尔区的独山子、塔里木区的罗布泊和库车盆地开始出现草原植被,准噶尔区的金沟河出现荒漠植被,其他地区为森林植被或森林-草原植被.上新世时期,气候干旱化显著加剧,准噶尔区、塔里木区和昆仑区都出现草原和荒漠草原.晚新生代全球变冷和青藏高原、昆仑山山脉、天山山脉的加速抬升可能是导致新疆地区植被与气候环境格局形成和中亚地区干旱化的两个主要因素.而研究地点的地形地貌、雨影效应、迎风和背风等因素以及古特提斯海退却可能是其他应当考虑的次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新疆 新近纪 植被格局 气候环境演化
原文传递
内蒙古集宁路城遗址孢粉分析与古植被、古气候初探 被引量:3
12
作者 姚轶锋 郭殿勇 李承森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90-96,共7页
集宁路元代建制,原系金代集宁县,该城池始建于金代(公元1192年),元代沿用并有所扩建.该遗址经过多次发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本文对城内探方T024062和T056054,以及城外东南磨子河剖面孢粉样品进行了分析.孢粉组合反映了人类进驻以前... 集宁路元代建制,原系金代集宁县,该城池始建于金代(公元1192年),元代沿用并有所扩建.该遗址经过多次发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本文对城内探方T024062和T056054,以及城外东南磨子河剖面孢粉样品进行了分析.孢粉组合反映了人类进驻以前遗址周围的自然植被为以堇菜科和蒿属植物为主的草原植被,当时气候温湿偏干;金代时期植被为温暖偏干环境下以蒿属植物为主的草原,先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放牧和农耕种植相结合为主;元代时期植被仍以蒿属为主,但草原面积缩减,早期气候温暖偏干,晚期水生植物狸藻繁盛,同时蕨类植物碗蕨、膜蕨、凤尾蕨和中华卷柏出现,气候向温暖湿润转变,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生产生活方式相应地转变为以农作物种植为主,兼有放牧、捕鱼和狩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孢粉分析 古植被 古气候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全新世植被和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谢淦 白加德 +7 位作者 徐景先 郝慧 李金锋 姚轶锋 张林源 李承森 杨健 王宇飞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2-881,共10页
该文综述了北京地区全新世以来植被演替和气候变化的相关研究资料,这些资料反映了当前阶段对该地区该时段植被与气候环境格局特征的认识。北京地区全新世早期(约12 000–8 000 cal a B.P.)植被为森林草地和/或针叶树占主导的针阔混交林... 该文综述了北京地区全新世以来植被演替和气候变化的相关研究资料,这些资料反映了当前阶段对该地区该时段植被与气候环境格局特征的认识。北京地区全新世早期(约12 000–8 000 cal a B.P.)植被为森林草地和/或针叶树占主导的针阔混交林,森林中阔叶树类群逐渐增多,指示了气候由寒冷干燥转为温暖湿润;全新世中期(约8 000–2 000 cal a B.P.前后)植被为暖温带针阔混交林,指示暖湿气候;全新世晚期(约2 000 cal a B.P.以来)转为森林草地和/或针叶树占主导的针阔混交林,气候转向凉干。植被演替反映的湿润度变化与季风区其它地区变化趋势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前人研究揭示北京地区山区与平原中植被类型和类群组成已经出现空间分异。今后如能深入开展定量古气候重建研究,有可能精确描述其气候变化的过程,增进中国不同地理单元同时期气候变化的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华北地区 北京 全新世 植被 气候
原文传递
数量分类方法在蜂蜜孢粉学中的探讨:以山西中部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晓彦 姚轶锋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8-67,共10页
蜂蜜孢粉学是研究蜂蜜中花粉的科学,是孢粉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本文选取山西中部地区19个蜂蜜样品作为分类运算单位,61种花粉类型作为分类性状,采用数量分类方法对蜂蜜样品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Q型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将19个样... 蜂蜜孢粉学是研究蜂蜜中花粉的科学,是孢粉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本文选取山西中部地区19个蜂蜜样品作为分类运算单位,61种花粉类型作为分类性状,采用数量分类方法对蜂蜜样品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Q型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将19个样品分成8类,而主成分分析将它们分为5类,并论述了每类的显著特点.结果表明,(ⅰ)数量分类方法用在蜂蜜孢粉学中蜂蜜样品的分类是可行的,而且分类结果直观易懂;(ⅱ)在系统聚类的实际分类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分类阈值λ的取值问题,通常λ取值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因此λ取值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既把相似性大的样品归为同类,又把相似性小的样品尽量分开;(ⅲ)由于数量分类方法和蜂蜜孢粉定量分析方法都考虑了优势花粉类群的丰度,因此分类结果有相似之处;但由于前者同时还兼顾了非优势花粉类群的丰度,所以分类结果又有别于蜂蜜花粉定量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孢粉学 数量分类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京津冀地区气传花粉数据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赵德䴖宇 叶彩华 +1 位作者 王宇飞 姚轶锋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51-760,共10页
花粉作为城市大气污染物成分之一,严重影响人类的居住环境和生命健康,是政府部门和科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该文基于近60年来已发表的京津冀地区气传花粉数据,总结了该地区主要气传花粉种类及其季节性分布特征,表明气传花粉浓... 花粉作为城市大气污染物成分之一,严重影响人类的居住环境和生命健康,是政府部门和科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该文基于近60年来已发表的京津冀地区气传花粉数据,总结了该地区主要气传花粉种类及其季节性分布特征,表明气传花粉浓度的年际变化基本遵循双峰型规律,即春季高峰以柏科、杨柳科和桦木科等乔木植物花粉为主,夏秋季高峰以蒿属、葎草属/大麻(Cannabis sativa)以及藜科/苋科等草本植物花粉占优势;探讨了影响气传花粉浓度的主导气象因子、花粉症发病特点等应当注意的问题;指出土地改造和行道树种植等人类活动可能对北京地区的气传花粉组成变化产生影响。最后,文中强调未来气传花粉的长期监测在大气环境评估、花粉过敏防治和城市绿化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气传花粉 环境评估 花粉过敏症 人居环境
原文传递
华北泥河湾盆地植被、气候与早期人类生存环境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云 乔鲜果 +1 位作者 姚轶锋 王宇飞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7-137,共11页
中国北方泥河湾盆地可以与非洲奥杜威峡谷相媲美,它们具有十分相似的地质演化过程,这里河湖相沉积发育,并且蕴藏着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和大量古人类遗迹,是研究东亚早期人类生存环境变化的重要区域。基于前人积累的晚上新世以来植被、气候... 中国北方泥河湾盆地可以与非洲奥杜威峡谷相媲美,它们具有十分相似的地质演化过程,这里河湖相沉积发育,并且蕴藏着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和大量古人类遗迹,是研究东亚早期人类生存环境变化的重要区域。基于前人积累的晚上新世以来植被、气候及早期人类生存环境的大量研究资料,经分析发现在大约2.6Ma(百万年),泥河湾盆地的植被由阔叶林转变为以针叶林为主;大约1.92 Ma以后,植被以温带森林-草原(主要是松属、蒿属及藜科)/温带草原(主要是蒿属和禾本科等)为主。通过对比发现,晚上新世以来中国北方从西部到中部,由森林转变为以森林-草原为主的植被类型出现的时段呈现明显的阶梯型。此外,泥河湾盆地气候出现了13个冷暖旋回,15个干湿旋回,显著的冷干事件发生在2.8 Ma、2.6 Ma、1.92 Ma及143.8 ka(千年),湿润事件发生在43、32和6.6 ka。早期人类生活在森林-草原或以草原为主的植被环境中,气候冷暖干湿波动较大,水源丰富,大量哺乳动物共存。建议在建立泥河湾人类遗址更为精细地层的年代框架下,开展古气候温度与降水参数的定量化研究,将有助于精准重建古人类生存环境及揭示其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人类 泥河湾 古环境 孢粉 第四纪
原文传递
吐鲁番巴达木墓地鸭形木明器分类位置、用材类型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广平 李春长 +5 位作者 李肖 刘海明 郭物 姚轶锋 唐丽雅 古丽努尔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35-39,共5页
吐鲁番古高昌城北巴达木墓地鸭形木明器厘定为赤嘴潜鸭(Netta rufina)和疣鼻天鹅(Cygnus olor),其用材为柳木(Salix sp.).同类型的木明器在古高昌和唐西州墓葬中也有发现.湿地动植物组合显示,艾丁湖流域在存在5~7世纪较大面积的淡水或... 吐鲁番古高昌城北巴达木墓地鸭形木明器厘定为赤嘴潜鸭(Netta rufina)和疣鼻天鹅(Cygnus olor),其用材为柳木(Salix sp.).同类型的木明器在古高昌和唐西州墓葬中也有发现.湿地动植物组合显示,艾丁湖流域在存在5~7世纪较大面积的淡水或微咸水湿地.鸭形木明器在古高昌不同时期墓葬的广泛分布说明野鸭和天鹅可能是高昌居民尤其是上层贵族狩猎和豢养的希贵之物,古代高昌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借鉴了中原和中亚的文化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达木墓地 高昌 赤嘴麻鸭 疣鼻天鹅
原文传递
中国地层花粉数据集
18
作者 周伯睿 廖梦娜 +38 位作者 李凯 徐德宇 陈海燕 倪健 曹现勇 孔昭宸 许清海 张芸 Ulrike HERZSCHUH 蔡永立 陈碧珊 陈敬安 陈陵康 程波 高洋 黄赐璇 黄小忠 李升峰 李文漪 廖淦标 刘光琇 刘平妹 刘兴起 马春梅 宋长青 孙湘君 唐领余 王曼华 王永波 夏玉梅 徐家声 阎顺 羊向东 姚轶锋 叶传永 张志勇 赵增友 郑卓 朱诚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53-1463,共11页
地层孢粉数据是古植被和古气候重建等古环境研究的重要基础。孢粉数据库推动古环境研究从点到区域和全球尺度,从定性到定量,从而实现在大空间尺度和长时间序列上探索植被、气候和人类干扰的相互关系,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系统的演变。该数... 地层孢粉数据是古植被和古气候重建等古环境研究的重要基础。孢粉数据库推动古环境研究从点到区域和全球尺度,从定性到定量,从而实现在大空间尺度和长时间序列上探索植被、气候和人类干扰的相互关系,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系统的演变。该数据集整合了全国第四纪末期(5万年以来)共372个地层花粉序列,涵盖790个花粉类群,样点分布于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与领海。数据集包含地层花粉采样点的地名、经纬度坐标和海拔高度、数据来源、样品类型、沉积物长度、样品数量、测年方法及测年数量、时间跨度和参考文献,以及每个采样点的花粉含量百分比。数据主要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采样点集中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森林、温带草原和荒漠以及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在深海到青藏高原不同海拔高度都有分布,但集中在海拔2000 m之下。按照数据来源区分,原始数据样点178个,占47.8%;数值化数据194个,占52.2%。按照样品类型分类,多数样点为湖泊样品(151个)、冲积物/洪积物样品(99个)与泥炭样品(67个),占总样点数的85.2%。年代测定的主要方法为放射性碳同位素手段(占样品总数的93.8%),大部分记录有2-10个测年数据。采样点的平均花粉类群数量是19个,以4-30个花粉类群的采样点最多。代表性花粉类群(松属(Pinus)、栎属(Quercus)、蒿属(Artemisia)、禾本科)含量的时空分布格局表明,从末次盛冰期到全新世,这些花粉科属的分布范围扩大,含量也增加,但分布区域具有分异。半个多世纪以来,孢粉学工作者建立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地层花粉记录,为探究古环境演变及其气候变化、人类活动驱动机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数据库 地层花粉 第四纪末期 古植被 古气候
原文传递
Fossil evidence reveals uplift of the central Tibetan Plateau and differentiated ecosystems during the Late Oligocene 被引量:3
19
作者 Gan Xie Bin Sun +9 位作者 Jin-Feng Li Shi-Qi Wang Yi-Feng Yao Min Li Xian-Chun Zhang David KFerguson Cheng-Sen Li Xiao-Dong Liu Tao Deng Yu-Fei Wang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SCD 2021年第12期1164-1167,M0003,共5页
The uplift of different part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caused by the collision,subduction and thickening of the Indian-Eurasian continent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significant landform change of Asia in the last 50 M... The uplift of different part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caused by the collision,subduction and thickening of the Indian-Eurasian continent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significant landform change of Asia in the last 50 Ma.The plateau uplift led to elevation and topographical changes in neighboring areas and created diversified niches for the distribution and migration of plants and animals.The resultant high mountains controlled the South Asian monsoon,preventing the monsoon from crossing the plateau and reaching the hinterland of A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景观 生物多样性 晚渐新世 生态系统 孢粉组合 苹属 生态学效应 伦坡拉盆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