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心血管疾病学术影响力评价(CAPE)体系的方法探索 被引量:3
1
作者 尹潞 张雪燕 +7 位作者 曹也丁 李卫 姚焰 薄致远 魏良 蔡军 杨进刚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6,共14页
目的:构建全球心血管疾病学术影响力评价(Cardiovascular Academ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CAPE)体系,并对全球医疗机构心血管疾病学术影响力进行排名。方法:由心血管疾病领域人员和图书情报人员提取医学主题词表(MeSH)、Embase同义词... 目的:构建全球心血管疾病学术影响力评价(Cardiovascular Academ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CAPE)体系,并对全球医疗机构心血管疾病学术影响力进行排名。方法:由心血管疾病领域人员和图书情报人员提取医学主题词表(MeSH)、Embase同义词表、国际疾病分类(ICD)中心血管疾病相关术语,建立心血管术语词表(即阜外词表),设定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血管疾病、心律失常、肺血管疾病、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和瓣膜性心脏病等9个亚学科,实现亚学科分类、心血管术语词、入口词的映射。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Scopus数据库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的心血管领域论文,并对元数据进行去重融合;应用阜外词表对论文中主题词、题目、关键词、摘要等4个位置的内容进行检索匹配,生成论文“位置-心血管术语词-频次”的信息表,计算每一篇论文心血管学科相关度积分及亚学科积分。对论文的机构名、学者名进行规范化清洗,基于心血管强相关(相关度积分≥4分)原创性论文开展全球心血管疾病领域学术影响力的评价。针对全国医疗机构(心血管)的科技评价,还采集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授权发明专利、获奖成果、科研平台、注册试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药物临床试验登记数据]等数据。结果:检索到全球2016~2022年心血管领域论文1545103篇,剔除摘要、书籍、传记、新闻、视频、音频、撤稿、更正声明后为1178019篇,使用阜外词表标引“心血管强相关”论文518058篇。还采集到11143项心血管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382项心血管相关有效授权发明专利、103项心血管相关国家级获奖成果、24个心血管相关国家科研平台、2084项CDE心血管相关药物临床试验登记等数据。经组织心血管疾病及其亚学科专家团队针对各自亚学科论文进行核对和验证,改进学科分类规则,最终锁定11项指标构建了心血管疾病和9个亚学科领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016~2022年,中国发表心血管疾病研究论文数量增幅为123.5%,共发表约7.68万篇,平均每天约30篇,仅次于美国(约11.41万篇),居世界第二位。但中国期刊引证报告(JCR)分区和中国科学院分区论文占比仅居世界第八位。在2020~2022年全球医疗机构心血管原创研究论文影响力综合评估中,仅2家中国医疗机构进入前20名。结论:CAPE项目基于2016~2022年多源数据基础,首次探索建立了心血管领域机构学术影响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学术影响力评价(CAPE) 阜外词表 心血管疾病 科技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心律失常疾病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交互性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敏 胡兆 +4 位作者 徐晓巍 郑思 李颖茵 姚焰 李姣 《医学信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70-77,共8页
目的/意义针对当前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界面设计原则并将其应用于心律失常疾病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建设中。方法/过程从交互设计角度,针对可解释性、时效性、可用性、相关性、尊重性和循证性6个维度,提出界面设计原... 目的/意义针对当前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界面设计原则并将其应用于心律失常疾病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建设中。方法/过程从交互设计角度,针对可解释性、时效性、可用性、相关性、尊重性和循证性6个维度,提出界面设计原则。选取心律失常疾病决策支持作为临床场景,设计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交互界面原型,阐述界面功能、信息功能、交互功能设计与实现过程。结果/结论本研究提出的界面设计原则可有效缓解6类问题,经论证具有应用于心律失常疾病临床决策支持原型系统的可行性以及可泛化性,可用于指导多种疾病辅助诊疗工具的交互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交互界面 可解释性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DOT MICRO^(TM)导管两种模式与传统导管功率控制模式对消融损伤灶影响的对比研究
3
作者 张念秦 李乐 +9 位作者 陈冠之 夏雨 孟旭 胡志成 刘立旻 吴灵敏 郑黎晖 王虹剑 丁立刚 姚焰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9-354,共6页
目的探讨QDOT MICRO^(TM)(QDOT)导管两种模式消融效果的安全性,以及与传统导管功率控制(PC)模式相比不同参数设置对消融创痕的影响。方法应用新鲜离体猪心,比较QDOT导管的温度/流速控制(TFC)模式与THERMOCOOL SMARTTOUCHTM SF(STSF)导管... 目的探讨QDOT MICRO^(TM)(QDOT)导管两种模式消融效果的安全性,以及与传统导管功率控制(PC)模式相比不同参数设置对消融创痕的影响。方法应用新鲜离体猪心,比较QDOT导管的温度/流速控制(TFC)模式与THERMOCOOL SMARTTOUCHTM SF(STSF)导管的PC模式在不同消融指数(AI,400、500)分组下的创痕大小和安全性。同时评估QDOT导管的超高功率短时程消融模式(vHPSD)和TFC模式在不同接触压力(5、15和30 g)和不同贴靠角度(0°、45°和90°)分组下的创痕大小和安全性,并对比两种模式在不同消融间距(4 mm和6 mm)分组下创痕的均匀性、连续性和安全性。结果在AI相同时,TFC与PC模式所产生的创痕的深度、表面宽度、最大横径以及体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目标AI为400时TFC模式相比,vHPSD模式所产生创痕的表面宽度和最大横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vHPSD模式产生的创痕更浅[(1.95±0.38)mm比(2.72±0.31)mm,P<0.001]、体积更小[(30.35±11.34)mm^(3)比(48.78±19.82)mm^(3),P=0.040]。接触压力对创痕情况影响不显著,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组创痕表面宽度均在贴靠角度90°时最小,且在目标AI为500的TFC模式组不同贴靠角度导致的创痕表面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此外,消融间距为4 mm时,vHPSD模式和TFC模式均能产生均匀且连续的线状创痕;消融间距为6 mm时,vHPSD模式和目标AI为400的TFC模式组所产生的创痕均不连续,而目标AI为500的TFC模式组产生的创痕具有良好的连续性。应用QDOT导管和STSF导管消融均未产生气爆和焦痂。结论在AI相同时,QDOT导管的TFC模式与STSF导管的PC模式消融效果相似。与TFC模式相比,vHPSD模式产生的创痕深度更浅,体积更小。QDOT导管的TFC模式和vHPSD模式安全性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QDOT MICRO^(TM)导管 超高功率短时程 温度/流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综合管理认识和建议
4
作者 廖欢燕 韩宇臣 +5 位作者 程思源 巫少荣 姚焰 李自成 陈小明 郭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385-391,共7页
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会导致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增加,并且心房颤动同时也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目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并未有适当的综合管理策略,鉴于此,在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会导致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增加,并且心房颤动同时也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目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并未有适当的综合管理策略,鉴于此,在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并参考国内外相关的指南的基础上,本文撰写了关于新型冠状病毒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综合管理的认识和建议,以便进一步规范相关患者的临床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房颤动 机制研究 抗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心房颤动以外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认识
5
作者 廖欢燕 程思源 +8 位作者 韩宇臣 李琰 李峰 汪雪松 牛海涛 卢喜烈 李自成 姚焰 郭军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58-165,共8页
过去临床普遍认为,房性早搏(简称房早)、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等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以外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并无重要临床意义。但近年来,随着检测手段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发现,房早、房速等除房颤以外的心房异位活动与脑... 过去临床普遍认为,房性早搏(简称房早)、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等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以外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并无重要临床意义。但近年来,随着检测手段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发现,房早、房速等除房颤以外的心房异位活动与脑卒中的风险相关,并可能进一步导致死亡率升高。同时,此类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次数与房颤、缺血性脑卒中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其机制可能与亚临床心房心肌病的介导作用有关。对该类心律失常的临床临界值和室上异位活动,目前仍无明确定义。因此,通过动态心电图等手段、遵循规范化流程,对房颤以外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进行规律检测和处理至关重要。本文介绍此类房性心律失常与心源性脑卒中的关系,以及对此类心律失常的检测在心源性脑卒中评估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性早搏 房性心动过速 心房心肌病 心源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AHA/ACC/HRS心房颤动患者管理指南更新解读 被引量:16
6
作者 姚焰 胡志成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4期289-293,共5页
2019年1月美国心脏病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律学会(HRS)发布了《2019心房颤动患者管理指南更新》,对2014版心房颤动指南进行了更新.本次更新总结了近4年来心房颤动诊疗领域的进展,并对卒中预防、导管消融、心房颤动合... 2019年1月美国心脏病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律学会(HRS)发布了《2019心房颤动患者管理指南更新》,对2014版心房颤动指南进行了更新.本次更新总结了近4年来心房颤动诊疗领域的进展,并对卒中预防、导管消融、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综合管理、心房颤动检测新装置以及控制体重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更新.本文对指南更新的定义、诊断以及治疗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指南 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薪火相传 不负韶华——我国心脏电生理学的发展与成就 被引量:3
7
作者 姚焰 张海澄 +4 位作者 曹景颖 董建增 郭军 刘彤 屈正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9期769-772,共4页
心脏电生理学是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手段,数代心脏电生理专家攻坚克难,结合中国特色,在技术创新、设备研发和临床实践领域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实现了我国心脏电生理学从诊断到治疗的完美过渡,并成功迈入国际一流行列。目前学科在... 心脏电生理学是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手段,数代心脏电生理专家攻坚克难,结合中国特色,在技术创新、设备研发和临床实践领域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实现了我国心脏电生理学从诊断到治疗的完美过渡,并成功迈入国际一流行列。目前学科在人才培养、规范诊疗和技术改进方面再接再厉,实现了心脏起搏和消融手术量的持续增长,开创了我国心脏电生理事业的崭新篇章。本文对我国心脏电生理学的发展与成就进行回顾总结,旨在弘扬和继承电生理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电生理 心律失常 心脏起搏器 射频消融术 导管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左心房内线性消融后的非典型性心房扑动 被引量:3
8
作者 姚焰 张澍 +4 位作者 张奎俊 唐闽 张劲林 王方正 陈新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4期203-206,共4页
目的 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心房颤动 (AF)后的非典型性心房扑动 (AAF)值得引起重视。方法  2 4例患者 (男性 2 0例 ,女性 4例 ) ,年龄平均 5 1 2± 10 9(2 2~ 6 7)岁 ,左心房内径 33 9± 5 5(2 2~ 4 2 )mm。其中阵发性AF(PA... 目的 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心房颤动 (AF)后的非典型性心房扑动 (AAF)值得引起重视。方法  2 4例患者 (男性 2 0例 ,女性 4例 ) ,年龄平均 5 1 2± 10 9(2 2~ 6 7)岁 ,左心房内径 33 9± 5 5(2 2~ 4 2 )mm。其中阵发性AF(PAF) 19例 ,持续性AF 5例。均在非接触式标测的指导下在左、右肺静脉口外进行环行消融 ,并在顶部肺静脉口间及二尖瓣环峡部行线性消融。在AF终止后经冠状静脉窦进行程序刺激以检验效果并观察是否存在AAF。结果 全部 19例PAF患者中 ,18例的左心房内线性消融获即时成功 ,1例经体外电转复 ;5例持续性AF者有 4例在消融后电转复成功 ,1例未能转复。共有 5例诱发出左心房AAF ,1例被超速抑制 ,2例在左心房顶部左、右肺静脉口之间 ,2例在二尖瓣峡部消融终止了AAF。在随访 7 5± 7(1~ 30 )月 ,除在肺静脉口间消融成功的 2例之外 ,其余 3例AAF均复发 ,2例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可维持窦性心律为主 ,1例因为 4∶1AV传导无症状而不愿接受治疗。结论 在左心房内进行线性消融治疗房颤存在引发非典型性房扑的可能 ,所采用的消融导管类型可能对其也存在一定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房 线性消融 治疗 肺静脉口 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 电转复 峡部 PAF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伴发于Ebstein畸形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2
9
作者 姚焰 王方正 +7 位作者 张奎俊 马坚 华伟 田瑞国 朱克平 鲁志民 孙瑞龙 陈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4-95,共2页
目的:为治疗伴发于Ebstein畸形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我们对4例患者进行了射频导管消融。方法:4例伴发于Ebstein畸形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年龄25~34岁,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遂进行电生理检... 目的:为治疗伴发于Ebstein畸形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我们对4例患者进行了射频导管消融。方法:4例伴发于Ebstein畸形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年龄25~34岁,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遂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导管消融。结果:4例患者经心内电生理检查均证实为右侧旁路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理想的消融靶点位于房室环、心内AV波大致相等处,其AV波间距较长。全部患者的射频导管消融均获成功。结论:射频导管消融通过阻断右侧旁路而治愈伴发于Ebstein畸形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正确认识其解剖和电生理特点,是消融成功的关键。附图射频导管消融治疗Ebstein畸形的旁路心内电生理图。图a:射频导管消融靶点图,消融导管远端(LABd)所描记到的AV波振幅基本相等并有距离,在此进行消融。图b:射频导管消融成功后AV间距明显增大。HBE:希氏束电图RVA1~2:右心室心尖部CS1~10:冠状静脉窦CS9~10:冠状静脉窦近端CS1~2:冠状静脉窦远端LABp:消融电极近端3讨论Ebstein畸形是最常伴有预激综合征的先天性心脏病(可达16.1%),且有12.9%的患者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与心动过速有关的晕厥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STEIN畸形 室上性心动过速 射频导管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心原性猝死的防治水平亟待提高 被引量:13
10
作者 姚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5-106,共2页
心原性猝死因其发病急、后果严重而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降低心原性猝死的发生率取决于对高危人群的早期识别和正确的干预。必须指出,目前我国心原性猝死的防治现状与先进国家存在较大差距。造成此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体制与... 心原性猝死因其发病急、后果严重而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降低心原性猝死的发生率取决于对高危人群的早期识别和正确的干预。必须指出,目前我国心原性猝死的防治现状与先进国家存在较大差距。造成此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体制与政策方面来看,医疗卫生领域长期忽视公共卫生预防工作以及三级分诊制度失败无疑是重要的原因。其结果是,迄今我们对国人各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尚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心原性猝死 冠心病发病率 心动过速 离子通道病 心室颤动 植入率 心血管病专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 EHRA无症状性心律失常管理的专家共识解读 被引量:9
11
作者 姚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31-33,共3页
无症状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尽管其中多数为良性,部分类型仍需要适当的诊治以避免严重的后果。迄今针对无症状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证据较少,2019年3月欧洲心律学会(EHRA)发布了《2019 EHRA无症状性心律失常的管理专家共识》[1],就... 无症状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尽管其中多数为良性,部分类型仍需要适当的诊治以避免严重的后果。迄今针对无症状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证据较少,2019年3月欧洲心律学会(EHRA)发布了《2019 EHRA无症状性心律失常的管理专家共识》[1],就无症状性心律失常的定义、临床评估及诊治建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为临床诊治无症状性心律失常提供了依据,本文拟对其重点内容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性心律失常 房性早搏 心房颤动 室性心动过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缺血性卒中高危患者的左心耳封堵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姚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21-322,共2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最大的临床危害是缺血性卒中,而导致卒中的栓子主要源自左心耳。传统的预防卒中的治疗是口服华法林抗凝,但存在依从性差、有效窗口小等弊端。外科心耳切除或夹闭术创伤较大,难以推广。经皮左心耳封堵...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最大的临床危害是缺血性卒中,而导致卒中的栓子主要源自左心耳。传统的预防卒中的治疗是口服华法林抗凝,但存在依从性差、有效窗口小等弊端。外科心耳切除或夹闭术创伤较大,难以推广。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已经被多个临床证实具有和华法林相同的治疗功效,尤其适用于缺血性卒中高危以及有药物禁忌证的房颤患者。此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术后无需服抗凝药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不过,鉴于左心耳本身具有的生理功能,封堵后远期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目前开展左心耳封堵应该严格掌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缺血性卒中 左心耳封堵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耳封堵术的是与非 被引量:5
13
作者 姚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9-420,共2页
关于左心耳封堵是否有益的激烈争论是2016年介入性心脏病学领域最受瞩目的热点事件之一,相信有关争论还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事实上,以左心耳为治疗目标的预防血栓栓塞的探索已近百年。1909年,Welch发现与心房颤动(房颤)一与脑... 关于左心耳封堵是否有益的激烈争论是2016年介入性心脏病学领域最受瞩目的热点事件之一,相信有关争论还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事实上,以左心耳为治疗目标的预防血栓栓塞的探索已近百年。1909年,Welch发现与心房颤动(房颤)一与脑栓塞有关且栓子多来自左心耳。然而,尽管外科尝试了左心耳切除、缝合、夹闭、结扎等多种方法,仍无足够证据证实可使患者获益。迄今,无论是经开胸还是经胸腔镜途径,相关外科指南均仅将左心耳去除列为IIb类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 封堵术 介入性心脏病学 心房颤动 血栓栓塞 心耳切除 脑栓塞 胸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律失常治疗的现代进展(2)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并发症及处理(续1) 被引量:1
14
作者 姚焰 郑黎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6,共3页
导管消融术是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手段,但也伴随各种并发症,其中某些并发症甚至是致命性的。本文简要介绍心房颤动消融术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防治情况。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电生理学新概念——心内多电极标测技术的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焰 王方正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5-86,共2页
关键词 心内电生理标测技术 心脏电生理学 心内电生理标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姚焰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8年第6期823-825,共3页
关键词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 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 治疗 器质性心脏病 临床研究 非缺血性 脂肪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的7字线消融术式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姚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8年第4期292-294,共3页
根据Moe的多子波理论和Jalife的母环学说,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维持很可能需要整个心房的参与,仅仅着眼于对肺静脉进行电学隔离做为终点,显然失之偏颇。因此,笔者采用心内非接触式等电位标测技术对房颤的发生和维持进行研究,发现左房肺... 根据Moe的多子波理论和Jalife的母环学说,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维持很可能需要整个心房的参与,仅仅着眼于对肺静脉进行电学隔离做为终点,显然失之偏颇。因此,笔者采用心内非接触式等电位标测技术对房颤的发生和维持进行研究,发现左房肺静脉外的其他部位在房颤的维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维持机制符合母环理论,提出了房颤的7字线消融术(左房顶部右上肺静脉至左上肺静脉之间并向下经过左上肺静脉与心耳之间的嵴部一直延伸到二尖瓣环形成完整的消融线)。临床观察显示该术式术后3个月空白期后87.8%的患者能够维持窦性心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7字线消融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的导管消融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姚焰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6年第1期12-15,共4页
器质性室性心动过速绝大多数是折返性机制。激动顺序、拖带和舒张期电位仍然有价值,而非接触式标测等新技术提供了较强大的标测手段。然而,消融的能量和效能仍然是制约成功率的主要因素。心外膜标测、盐水冲洗大头和冷凝消融具有潜在的... 器质性室性心动过速绝大多数是折返性机制。激动顺序、拖带和舒张期电位仍然有价值,而非接触式标测等新技术提供了较强大的标测手段。然而,消融的能量和效能仍然是制约成功率的主要因素。心外膜标测、盐水冲洗大头和冷凝消融具有潜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动过速 导管消融 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消融心房颤动的新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姚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61-663,共3页
心房颤动(房颤)的导管消融是唯一有望根治房颤的疗法,但目前主流的肺静脉大环隔离术主要适于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的消融需要结合线性消融、碎裂电位消融,但难以实现透壁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也有学者试图寻找新的机制理论来实现突破... 心房颤动(房颤)的导管消融是唯一有望根治房颤的疗法,但目前主流的肺静脉大环隔离术主要适于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的消融需要结合线性消融、碎裂电位消融,但难以实现透壁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也有学者试图寻找新的机制理论来实现突破,转子学说应运而生但未得到检验。冷冻消融主要为不熟练的术者提供了简便的手段但只限于阵发性房颤。压力感知导管有望改善消融效果和安全性。分期或同期的内外科联合消融是值得推广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专家共识》解读 被引量:1
20
作者 姚焰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9年第5期299-300,共2页
关键词 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 导管消融术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解读 专家 室性心动过速 心房颤动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