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杂交棉育苗移栽稀植群体冠层结构特征及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姚炎帝 冯国艺 +3 位作者 崔素倩 罗宏海 张亚黎 张旺锋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0-465,共6页
在北疆气候生态条件下,以杂交棉品种新陆早43号和鲁棉研24号为材料,采用育苗移栽稀植,研究杂交棉稀植条件下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直播棉相比,移栽稀植条件下叶面积指数较低、冠层开度和透光率偏高,群体漏光损... 在北疆气候生态条件下,以杂交棉品种新陆早43号和鲁棉研24号为材料,采用育苗移栽稀植,研究杂交棉稀植条件下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直播棉相比,移栽稀植条件下叶面积指数较低、冠层开度和透光率偏高,群体漏光损失严重,群体光合速率和干物质质量显著降低,但叶枝成铃的比例显著增加,且棉株生育进程有所提前,霜前花率提高20%。育苗移栽3.0万株.hm-2与4.5万株.hm-2条件下皮棉产量可达到2900 kg.hm-2高产水平,但3.0万株.hm-2处理的用苗量比4.5万株.hm-2处理少33.3%。品种间,直播条件下新陆早43号的皮棉产量低于鲁棉研24号,育苗移栽稀植条件下高于鲁棉研24号。因此,在播种出苗期自然灾害较多的北疆地区选用适宜的杂交棉品种,采用育苗移栽稀植可实现稳产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棉 移栽 稀植 冠层结构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采棉新陆早61号的推广应用及栽培要点 被引量:18
2
作者 姚炎帝 赵海 +3 位作者 齐贵鹏 李玉国 郭景红 王刚 《中国棉花》 2016年第7期45-45,共1页
新陆早61号(原代号新石H4)属早熟陆地棉品种。2003年新疆石河子棉花研究所以HB8为母本、早熟棉品系013为父本配制组合,经南繁北育、病圃定向选育而成。2009-2011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棉预备试验、区域试验,2012年参加新疆维吾... 新陆早61号(原代号新石H4)属早熟陆地棉品种。2003年新疆石河子棉花研究所以HB8为母本、早熟棉品系013为父本配制组合,经南繁北育、病圃定向选育而成。2009-2011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棉预备试验、区域试验,2012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组棉花品种生产试验。2013年10月通过审定,审定编号为新审棉2013年39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陆早 早熟棉 棉花研究所 早熟陆地棉 定向选育 预备试验 机采棉 新石 区域试验 南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棉稀播条件下冠层结构特征及产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姚炎帝 崔素倩 +5 位作者 冯国艺 杨美森 虎晓兵 罗宏海 张亚黎 张旺锋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5-791,共7页
【目的】以杂交棉高产高效生产为目标,通过降低杂交棉用种量,探讨杂交棉冠层及产量的形成规律。【方法】以新陆早43号和鲁棉研24号为材料,研究不同稀播密度对杂交棉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杂交棉密度降至10.5... 【目的】以杂交棉高产高效生产为目标,通过降低杂交棉用种量,探讨杂交棉冠层及产量的形成规律。【方法】以新陆早43号和鲁棉研24号为材料,研究不同稀播密度对杂交棉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杂交棉密度降至10.5×10^4株/hm^2时,通过发挥个体与群体协调增产优势,总铃数在150×10^4个/hm^2左右,达到3300kg/hm^2超高产水平;生育前期叶面积指数(LAI)、群体光合速率(CAP)上升快,冠层光吸收率高,光合产物积累多,提高了干物质生产能力和转化率,达到了增产增效的目的;在稀播密度下降到4.5×10^4株/hm^2时,产量在2700kg/hm^2以下,下降幅度达18.1%~21.7%。【结论】适当降低杂交棉的密度,发挥个体增产潜力,能够达到节本、高产、高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棉 稀播 冠层结构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超高产杂交棉的光合生产特征研究 被引量:56
4
作者 杜明伟 罗宏海 +5 位作者 张亚黎 姚炎帝 张旺锋 夏东利 马丽 朱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952-1962,共11页
【目的】研究超高产条件下棉花的光合生产特征,总结超高产形成规律,提出超高产的产量结构和光合生理指标,对挖掘品种产量潜力,构建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杂交棉标杂A1为研究对象,采取定向培育超高产试验示范田,以... 【目的】研究超高产条件下棉花的光合生产特征,总结超高产形成规律,提出超高产的产量结构和光合生理指标,对挖掘品种产量潜力,构建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杂交棉标杂A1为研究对象,采取定向培育超高产试验示范田,以一般产量水平条件下常规棉品种(系)为对照,研究超高产条件下标杂A1产量形成过程中叶面积指数、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光合速率和光合物质积累与分配等变化。【结果】与常规高产棉田相比,标杂A1皮棉单产达到3500kg·hm-2时,叶面积指数高且持续期长,叶绿素SPAD值、单叶光合速率在盛铃期至初絮期显著高于对照;群体光合速率峰值高且持续时间长,群体呼吸速率占群体总光合的比例在生育中后期保持在较低水平,初絮期显著低于常规高产棉田;营养器官光合物质积累直线增长期起始时间早、积累持续时间长、物质积累量大,群体总光合物质和生殖器官光合物质积累直线增长期及积累速率峰值出现较晚,积累活跃期较长,物质积累强度大。【结论】杂交棉标杂A1皮棉单产达到3500kg·hm-2的产量结构和生育期主要光合生理指标:总铃数每公顷应大于150万个,单铃重大于5.5g,衣分不低于44%;叶面积指数在盛铃前期应达4.9~5.2,初絮期应维持在3.3以上;叶绿素SPAD值在盛铃期达到65.4~66.5,初絮期仍在64.8以上;单叶光合速率在盛蕾期至盛铃期保持在32.2~36.5μmol·m-2·s-1,初絮期应高于22.2μmol·m-2·s-1;群体光合速率盛铃前期达43.4μmol·m-2·s-1,初絮期在16.3μmol·m-2·s-1以上;总光合物质积累量达26345.4kg·hm-2,经济系数不低于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标杂A1 超高产 光合生产特征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棉标杂A1和石杂2号超高产冠层特性及其与群体光合生产的关系 被引量:45
5
作者 杜明伟 冯国艺 +4 位作者 姚炎帝 罗宏海 张亚黎 夏东利 张旺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68-1077,共10页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以标杂A1、石杂2号为材料,研究了超高产(3500kghm-2以上)杂交棉冠层的叶面积配置、叶倾角和光分布等冠层特性的变化及与群体光合生产的关系。结果表明,超高产条件下杂交棉叶面积指数高且持续期长,群体叶面积配置与光...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以标杂A1、石杂2号为材料,研究了超高产(3500kghm-2以上)杂交棉冠层的叶面积配置、叶倾角和光分布等冠层特性的变化及与群体光合生产的关系。结果表明,超高产条件下杂交棉叶面积指数高且持续期长,群体叶面积配置与光分布较均匀,花铃期冠层中部有较好的透光性,吐絮期底部漏光损失较小,整个冠层仍保持较高的光吸收率。超高产杂交棉不仅群体光合速率峰值高,而且高值持续时间长,生育后期非叶器官仍维持较高的光合能力,特别是茎的光合贡献率为常规高产棉花的1.6~4.9倍,这是杂交棉在生育后期能保证群体光合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超高产杂交棉的棉铃干物质空间分布与叶分布、光分布和冠层光合分布的比例吻合程度较高,保证了光能的有效利用,促进同化物及时向棉铃转运,有利于挖掘杂交棉品种的增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层特性 光分布 群体光合 杂交棉 超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超高产棉花叶、铃空间分布及与群体光合生产的关系 被引量:30
6
作者 冯国艺 罗宏海 +4 位作者 姚炎帝 杨美森 杜明伟 张亚黎 张旺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607-2617,共11页
【目的】研究超高产棉花冠层叶面积分布、叶倾角、主茎节间长度等指标的变化,探讨叶片空间配置对冠层结构的影响及与群体光合生产的关系,揭示超高产形成的机理。【方法】定向培育棉花超高产田,系统测定高产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 【目的】研究超高产棉花冠层叶面积分布、叶倾角、主茎节间长度等指标的变化,探讨叶片空间配置对冠层结构的影响及与群体光合生产的关系,揭示超高产形成的机理。【方法】定向培育棉花超高产田,系统测定高产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叶倾角、主茎节间长度等指标的空间分布,分析冠层结构变化对群体光合速率的影响及与棉铃空间分布的关系。【结果】单产皮棉4 000 kg.hm-2超高产棉花吐絮前株高72.3—87.7 cm,主茎平均节间长度为7.15—7.20 cm,中上部节间较长;盛花期至盛铃后期叶面积指数在冠层上、中、下3层的分布比例为1﹕1﹕1,上部叶片的叶倾角为48.8—53.8、中部41.0—49.3、下部30.1—40.1,叶片群体光合速率上、中、下层的分布比例为1.5﹕1.5﹕1;至吐絮期,冠层上部的叶面积指数维持在0.95—1.76,叶片群体光合速率为8.1—13.2μmol.m-2.s-1,占叶片总群体光合速率的45.9%—59.8%;植株上、中、下部结铃数的比例为1.8﹕1.2﹕1,冠层上层铃数较多,铃库所占比例大。【结论】超高产棉花形成的生理基础在于,盛花期至盛铃后期主茎中上部节间长,叶层间隙及叶倾角大,中下部叶面积指数分布比例高,叶片群体光合速率高且在冠层垂直方向呈均匀分布;吐絮期上层叶面积指数和叶片群体光合速率下降缓慢,棉铃空间分布与叶片群体光合速率的空间分布相吻合,叶铃关系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棉花 冠层结构 叶片配置 群体光合 棉铃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节胺(DPC)对干旱区杂交棉冠层结构及群体光合生产的调节 被引量:32
7
作者 冯国艺 姚炎帝 +4 位作者 杜明伟 田景山 罗宏海 张亚黎 张旺锋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4-51,共8页
在干旱气候生态条件下,设置常规化调和轻量化调2种方式,以常规棉品种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剂量缩节胺(DPC)对杂交棉品种冠层结构及群体光合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轻量化调下,杂交种标杂A1和石杂2号棉株主茎第6及以上节间长度明显增加,叶面... 在干旱气候生态条件下,设置常规化调和轻量化调2种方式,以常规棉品种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剂量缩节胺(DPC)对杂交棉品种冠层结构及群体光合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轻量化调下,杂交种标杂A1和石杂2号棉株主茎第6及以上节间长度明显增加,叶面积指数增大且生育后期下降较缓,光截获量增加;植株叶倾角增大,叶片较直立,冠层开度较大,透光良好,群体光合速率峰值高且高值持续期较长,光合物质积累量明显增加,皮棉产量显著提高。常规棉花品种新陆早13号和新陆早36号第6及以上节间长度变化不大,叶面积指数峰值高但生育后期下降较快,生育后期漏光损失严重,群体光合速率下降,产量显著降低。因此,采用轻量化调,有助于杂交种形成高光效冠层结构,增强群体光合生产能力,发挥其生长优势,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调控 缩节胺 冠层结构 群体光合 杂交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非叶绿色器官光合能力的差异及与物质生产的关系 被引量:21
8
作者 张亚黎 冯国艺 +2 位作者 胡渊渊 姚炎帝 张旺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1-708,共8页
在田间条件下,以3个杂交棉品种(鲁棉研25、石杂2号和新陆早43)和2个常规棉花品种(新陆早13和新陆早33)为试验材料,通过两年试验研究了不同类型品种冠层叶片和非叶绿色器官(苞叶、铃壳和茎秆)的群体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 在田间条件下,以3个杂交棉品种(鲁棉研25、石杂2号和新陆早43)和2个常规棉花品种(新陆早13和新陆早33)为试验材料,通过两年试验研究了不同类型品种冠层叶片和非叶绿色器官(苞叶、铃壳和茎秆)的群体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机构电子传递特性,及其与光合物质生产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棉石杂2号和新陆早43非叶绿色器官的群体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常规棉品种,其中果实(铃壳和苞叶)和茎秆的群体光合速率分别比2个常规棉平均高85.1%和197.6%。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实际光化学效率最高,铃壳次之,苞叶和茎秆最小;与常规棉品种相比,杂交棉品种叶片和苞叶的实际光化学效率无显著差异,但铃壳和茎秆的实际光化学效率显著较高;非叶绿色器官光合物质生产能力的提高与其对强光的适应能力和抗光抑制能力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叶绿色器官 叶绿素荧光 杂交棉 光合物质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杂交棉超高产冠层结构特征及群体光合性能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杜明伟 姚炎帝 +4 位作者 罗宏海 张旺锋 谭永江 汪裕中 夏东利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A02期12-19,共8页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以标杂A1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超高产条件下杂交棉冠层不同层次的叶面积配置、叶倾角变化和光分布等冠层结构特性,以及不同层次叶片叶绿素SPAD值、光合速率和光合物质累积与分配等物质生产特征。结果表明,超高产条件下标...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以标杂A1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超高产条件下杂交棉冠层不同层次的叶面积配置、叶倾角变化和光分布等冠层结构特性,以及不同层次叶片叶绿素SPAD值、光合速率和光合物质累积与分配等物质生产特征。结果表明,超高产条件下标杂A1叶面积指数高,冠层中部有较好的透光性,底部漏光损失较小,群体光分布较均匀。棉花初花期至盛花期,同一品种不同产量水平条件下相同部位叶片叶绿素SPAD值无明显差异,但产量水平高的棉田植株中下部叶片净光合速率较高;不同类型品种间表现为,标杂A1各层叶片叶绿素SPAD值均高于常规棉品种,但单叶净光合速率无明显优势。盛铃期至吐絮期,产量水平高的棉田叶片叶绿素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下降缓慢;杂交棉品种两者均高于常规棉品种。标杂A1超高产条件下植株中下部叶片对总光合的贡献高于一般高产棉花,且盛铃后期茎和铃等非叶绿色器官仍保持较高光合速率,而一般高产棉花已表现为呼吸消耗。超高产标杂A1总干物质积累高,且主要集中于中上部,叶片与籽棉干重在各层次分布比例相近,与其光分布相适应,有利于光能的有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层结构 光截获 群体光合 棉花 超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杂交棉F_1、F_2代及亲本冠层结构与物质生产特征 被引量:5
10
作者 冯国艺 干秀霞 +4 位作者 杨美森 姚炎帝 罗宏海 张亚黎 张旺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35-1643,共9页
以杂交棉石杂2号和新陆早43的F_1、F_2代及亲本NT2、H2、4-14为试材,通过测定不同生育时期各材料叶面积指数(LAI)、叶倾角(MTA)、冠层光截获率等指标,分析了各指标变化对群体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杂交棉F_1代LAI具有超亲优... 以杂交棉石杂2号和新陆早43的F_1、F_2代及亲本NT2、H2、4-14为试材,通过测定不同生育时期各材料叶面积指数(LAI)、叶倾角(MTA)、冠层光截获率等指标,分析了各指标变化对群体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杂交棉F_1代LAI具有超亲优势,冠层光截获率具有中亲优势;LAI和冠层光截获率具有明显的母系遗传特性,而MTA受到父本的显著影响。F_2代冠层结构主要受F_1代相关指标和衰退率的影响,LAI中亲优势减小了衰退率;杂交棉F_1代光合物质积累主要受亲本参数和超亲优势的影响,F_2代主要受F_1代参数的影响。杂交棉光合物质积累最大增长速率和直线增长期开始时间较晚,直线增长期及活跃增长期较长,最终积累量和最大增长速率较高。杂交棉F1代具有明显的光合生产和产量优势,F_2代具有一定的产量优势。以选择具有优化冠层结构的亲本为基础,组配具有较大MTA的父本和较大LAI的母本,有利于改善杂交棉光合性能,提高群体光能利用率,进一步挖掘产量潜力,为杂交棉高光效组合的选育及提高F_2代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棉 冠层结构 杂种优势 F2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高产杂交棉—新陆早56号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海 李玉国 +2 位作者 郭景红 姚炎帝 王刚 《中国棉花》 2012年第10期43-43,共1页
新陆早56号(原系号石杂5)是新疆石河子棉花研究所以石H3为母本、自育丰产抗病材料黄尖102为父本配置的杂交组合,利用病圃鉴定筛选、定向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抗病杂交棉新品种。
关键词 早熟高产 杂交棉 抗病材料 棉花研究所 新疆石河子 杂交组合 鉴定筛选 定向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疆几个主栽棉花品种的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景红 姚炎帝 +1 位作者 赵海 李玉国 《辽宁农业科学》 2016年第6期9-12,共4页
通过对北疆近年来几个棉花主栽品种的种植,从单位面积铃数、单铃重、子指、衣分等产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产量变化情况,得出影响棉花子棉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单位面积铃数,单铃重对子棉产量有一定的影响,衣分主要影响棉花的皮棉产量,棉花的种... 通过对北疆近年来几个棉花主栽品种的种植,从单位面积铃数、单铃重、子指、衣分等产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产量变化情况,得出影响棉花子棉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单位面积铃数,单铃重对子棉产量有一定的影响,衣分主要影响棉花的皮棉产量,棉花的种植受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双重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产量 品种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陆早56号F_1、F_2代纤维品质性状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景红 赵海 +1 位作者 姚炎帝 李玉国 《新疆农垦科技》 2013年第10期3-5,共3页
本试验以杂交棉新陆早56号为试验材料,对其F1、F2代的纤维物理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杂交棉新陆早56号F1、F2代间除纤维长度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外,其他5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但F2代纤维品质变异范围较大,劣质纤维比例增加,从而出... 本试验以杂交棉新陆早56号为试验材料,对其F1、F2代的纤维物理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杂交棉新陆早56号F1、F2代间除纤维长度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外,其他5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但F2代纤维品质变异范围较大,劣质纤维比例增加,从而出现纤维品质衰退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陆早56号 杂交棉 纤维品质 F1 F2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采种植模式下密度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4
作者 郭景红 王维民 +2 位作者 赵海 姚炎帝 李玉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4期38-41,45,共5页
为探索北疆早熟机采棉适宜种植密度,以新陆早80号、新石H12为试验材料,于2022—2023年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5个不同种植密度15万、18万、21万、24万、27万株/hm^(2)对棉花生育期、生长发育、产量及其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膜6... 为探索北疆早熟机采棉适宜种植密度,以新陆早80号、新石H12为试验材料,于2022—2023年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5个不同种植密度15万、18万、21万、24万、27万株/hm^(2)对棉花生育期、生长发育、产量及其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膜6行(66+10)cm宽窄行机采棉种植模式下,随密度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单株果枝数显著增加,成铃数增加,单铃重增加,衣分变化不明显。5种栽培密度中以密度在21万~24万株/hm^(2)的各处理籽棉产量、皮棉产量较高,品质较优。结果显示,种植密度决定着群体数的大小,影响棉花个体的生长发育和竞争、产量形成以及品质提升。现行常规管理模式下,北疆早熟棉区棉花种植密度不宜超过24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 密度 生长发育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机采棉H33-1-4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15
作者 邵丽萍 王云 姚炎帝 《中国棉花》 2024年第3期4-6,F0004,共4页
H33-1-4是由新疆合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选育的非转基因早熟常规品种(审定编号:国审棉20190017),具有丰产性好,品质优良,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等特点。在2016―2017年西北内陆棉区早熟品种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 H33-1-4是由新疆合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选育的非转基因早熟常规品种(审定编号:国审棉20190017),具有丰产性好,品质优良,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等特点。在2016―2017年西北内陆棉区早熟品种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63.3 kg、151.0 kg和143.4 kg,分别比对照新陆早36号增产10.1%、10.9%和9.1%。2020-2022年,H33-1-4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石河子垦区等早熟植棉区示范种植效益显著。概述了H33-1-4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地区、制种要求及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H33-1-4 品种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抗病性 抗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新品种新陆早74号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4
16
作者 姚炎帝 赵海 +1 位作者 李玉国 郭景红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2-114,共3页
机采棉新品种新陆早74号全生育期长势稳健,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潜力大,高抗枯萎耐黄萎,适应性强。生产推广应用中表现良好,作为八师石河子市示范品种,2017年良种扩繁4 000hm2。
关键词 棉花 新品种 新陆早74号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机采滴灌方式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姚炎帝 徐伟英 +2 位作者 赵海 郭景红 李玉国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33期102-105,共4页
为了探索适宜新疆棉花机采模式的滴灌带最佳布置方式。以‘新陆早61号’为试验品种,研究2种机采滴管方式(一膜两管六行和一膜三管六行)对棉花生长、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一膜两管六行的边行棉花生育前期生长缓慢,在出苗率,生育进程,农... 为了探索适宜新疆棉花机采模式的滴灌带最佳布置方式。以‘新陆早61号’为试验品种,研究2种机采滴管方式(一膜两管六行和一膜三管六行)对棉花生长、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一膜两管六行的边行棉花生育前期生长缓慢,在出苗率,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均显著低于内行棉花。一膜三管六行的棉花边行内行生长差异小,棉田长势均匀。一膜三管六行的棉花的产量和效益分别比一膜两管六行处理的棉花高出255 kg/hm2和1500元/hm2。生产生更应该推广一膜三管六行的机采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机采 滴管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棉新陆早56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姚炎帝 赵海 +2 位作者 郭景红 李玉国 王刚 《农业科技通讯》 2015年第11期182-183,共2页
早熟杂交棉新品种新陆早56号具有衣分高、丰产性好、品质优良、高抗枯萎病等特点。介绍了新陆早56号的机采种植模式及生育进程,从播种、化控化调、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脱叶采收等方面总结了该品种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新陆早56号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新疆石河子垦区棉花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姚炎帝 刘旻 +1 位作者 赵海 秦江鸿 《中国棉花》 2016年第5期34-36,共3页
通过调查石河子垦区2015年和2014年棉花种植情况,从产量构成因子分析棉花产量变化因素,从水肥运筹、脱叶剂使用等田间管理、种植品种、气候条件等外因进行产量变化因素分析,为石河子今后棉花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石河子 棉花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影响因素 水肥管理 脱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陆地棉新陆早74号脱叶催熟效果研究
20
作者 王刚 赵海 +3 位作者 姚炎帝 郭景红 李玉国 马晓梅 《新疆农垦科技》 2023年第1期59-61,共3页
新陆早74号是新疆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早熟陆地棉品种。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该品种在药剂脱叶催熟作用下受体器官的变化规律,以探明该品种的脱叶敏感性和吐絮情况,为新疆早熟棉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机采棉产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新陆早74号 脱吐隆 脱叶 催熟 纤维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