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承气汤鼻饲对重症胰腺炎合并肺损伤患者氧合指数、炎症因子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徐超 苏萌 +2 位作者 乔利华 崔建 姚永远 《四川中医》 2024年第3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联合西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肺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对氧合指数、炎症因子、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2022年10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90例SAP合并肺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45例...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联合西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肺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对氧合指数、炎症因子、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2022年10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90例SAP合并肺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45例、常规组45例)。常规组采用奥曲肽进行治疗,中药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大承气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动脉血气指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各项炎症因子水平、T细胞亚群水平、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等。结果:治疗后,常规组总有效率75.56%较中药组总有效率95.56%明显更低(P<0.05);两组动脉血气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且中药组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OI)水平明显更高(P<0.05);两组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且中药组较常规组更短(P<0.05);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D3+、CD4+、CD8+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中药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两组内毒素(ET)、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中药组各项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改善程度更高(P<0.05)。结论:对SAP合并肺损伤患者采用西药加大承气汤鼻饲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肺损伤 大承气汤 氧合指数 肠黏膜屏障功能
原文传递
不同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姚永远 肖春龙 吴家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75-176,17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年龄≥60岁老年患者随机分为3组:轻比重组30例(A组),腰麻液为0.25%布比卡因5ml;重比重组30例(B组),腰麻液为0.5%布比卡因3ml;等比重组30例(C组),腰麻液为0.25... 目的:探讨不同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年龄≥60岁老年患者随机分为3组:轻比重组30例(A组),腰麻液为0.25%布比卡因5ml;重比重组30例(B组),腰麻液为0.5%布比卡因3ml;等比重组30例(C组),腰麻液为0.25%布比卡因4ml。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法评估患者术前1天及术后1、3、5天认知功能。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诊断是首先计算所有患者麻醉前MMSE评分,患者以麻醉前测试值为对照,等于或超过1个标准差诊断患者出现POCD。结果:3组患者术后第1天MMSE值明显低于术前(P<0.05),A组术后早期发病率为43%;B组术后早期发病率为50%;C组术后早期发病率为40%;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麻醉 脊椎 布比卡因 比重 麻醉恢复期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姚永远 曹波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1003-1006,共4页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结肠镜联合检查的安全性。方法:选取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和治疗的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期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99例作为对照组,全程监测BP、HR、SpO2;记录躁动、呛咳、低血压、心动过缓...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结肠镜联合检查的安全性。方法:选取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和治疗的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期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99例作为对照组,全程监测BP、HR、SpO2;记录躁动、呛咳、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待患者清醒后询问遗忘程度及复诊率。结果:55例患者均安全完成操作,所有患者均在8min内苏醒。给药后两组患者MAP、HR、SpO2、RR比给药前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给药后各项指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痛胃镜、结肠镜检查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是安全可行的,检查中采用完善的安全防范措施有助于降低麻醉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 麻醉 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乙型肝炎病毒细胞感染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4
作者 姚永远 马立宪 +3 位作者 赛林涛 邵丽华 关彦彦 王刚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55-760,共6页
目的:建立一新型细胞株,使该细胞株既能自然感染HBV又能传代培养,评价杂交细胞对HBV的自然感染能力.方法:分离培养未携带HBV的人原代肝细胞,与诱导突变的HepG2细胞进行融合得杂交细胞,经HAT培养基筛选,利用胰蛋白酶G显带技术鉴定所得细... 目的:建立一新型细胞株,使该细胞株既能自然感染HBV又能传代培养,评价杂交细胞对HBV的自然感染能力.方法:分离培养未携带HBV的人原代肝细胞,与诱导突变的HepG2细胞进行融合得杂交细胞,经HAT培养基筛选,利用胰蛋白酶G显带技术鉴定所得细胞,用含HBV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感染杂交细胞(同时感染HepG2作为对照),巢式PCR检测感染后细胞内HBVDNA合成及分泌情况及有无HBV复制中间产物HBVcccDNA,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感染后细胞内HBcAg的表达,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感染后细胞培养上清中的HBsAg和HBeAg.结果:成功建立人原代肝细胞与HepG2的杂交细胞,能体外传代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示杂交细胞染色体众数为99条,证实为融合细胞,HBV感染后第4天起,杂交细胞内和培养上清中均能检测到HBVDNA,HBV感染后第3天起,杂交细胞内可以检测到HBV的复制中间产物HBVcccDNA,HBV感染后第4天起,杂交细胞胞质及部分胞核内HBcAg始终是阳性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呈胞质弥漫性着色,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培养上清中HBsAg及HBeAg持续表达;而感染后的HepG2细胞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成功建立的兼具有人原代肝细胞和HepG2遗传特性的杂交细胞株可以被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病毒自然感染,可进一步用作研究HBV感染的体外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细胞模型 细胞融合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安定麻醉在咽喉部手术中的应用
5
作者 姚永远 李勋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8-379,共2页
关键词 咽喉部手术 临床应用 神经安定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大出血32例麻醉处理
6
作者 姚永远 张应平 刘燕 《基层医学论坛》 2006年第9期787-788,共2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麻醉处理。方法对32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的麻醉处理进行分析。结果26例出血停止安返病房。6例为不能控制的大出血,行子宫切除术后痊愈出院,其中2例发展为DIC。结论正确的麻醉处理是抢救剖宫产术中大出血,...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麻醉处理。方法对32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的麻醉处理进行分析。结果26例出血停止安返病房。6例为不能控制的大出血,行子宫切除术后痊愈出院,其中2例发展为DIC。结论正确的麻醉处理是抢救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大出血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臂丛阻滞用于小儿断指再植手术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姚永远 张应平 《基层医学论坛(B版)》 2006年第9期769-770,共2页
目的比较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臂丛阻滞与单独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断指再植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急诊小儿断指再植手术6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基础麻醉下肌间沟臂丛阻滞组,B组为氯胺酮静脉麻醉组。观察其镇静、镇痛效果,对... 目的比较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臂丛阻滞与单独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断指再植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急诊小儿断指再植手术6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基础麻醉下肌间沟臂丛阻滞组,B组为氯胺酮静脉麻醉组。观察其镇静、镇痛效果,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及苏醒期反应。结果B组MAP、HR与A组比显著增高(P<0.01),B组SPO2、RR与A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结论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臂丛阻滞用于小儿断指再植术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臂丛阻滞 小儿 断指再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样细胞的诱导分化 被引量:7
8
作者 邢全台 孙启龙 +6 位作者 李栋 邢培祥 马瑞萍 陈丰哲 邵美英 姚永远 关彦彦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2654-2661,共8页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向肝细胞样细胞的诱导分化,观察诱导分化细胞的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急性肝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并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纤维生长因子-4(FGF-4)...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向肝细胞样细胞的诱导分化,观察诱导分化细胞的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急性肝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并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纤维生长因子-4(FGF-4)及上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分别于7、14、21、28d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RT-PCR方法检测细胞白蛋白(ALB)、甲种胎儿球蛋白(AFP)、细胞角蛋白-18(CK-18)的mRNA表达,将诱导分化28d的细胞经DAPI染料染色后,经门静脉注入同种异体大鼠体内,经24、48、72及168h分批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肝组织内荧光细胞的分布.大鼠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制作急性肝衰竭模型,将1×106及5×106个诱导分化细胞经门静脉注入大鼠体内,经48、168h采血查肝功,168h处死大鼠,取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大鼠间充质细胞经上述3种细胞因子诱导后,形态和生物学行为方面都发生向肝细胞样细胞方面的转化,经门静脉注入大鼠体内后,有大量该种细胞在肝组织内分布,24h荧光细胞最多,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少,可持续7d.骨髓间充质细胞的诱导分化细胞经门静脉注入肝损伤模型大鼠体内后,大鼠肝功能有所好转,注入1×106细胞大鼠ALT由注入前238.0±113.5U/L,48h后降至189±68.4U/L,168h后降至149.0±54.2U/L,TBIL由注入前2.9±1.6μmol/L,48h至3.0±1.4μmol/L,168h至1.3±0.3μmol/L;注入5×106个细胞者(ALT)由注入前238.0±113.5U/L,48h后降至169.7±46.0U/L,168h后降至103.7±46.0U/L,TBIL由注入前2.9±1.6μmol/L,48h至2.9±1.3μmol/L,168h至0.9±0.3μmol/L.结论: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可在某些细胞因子的诱导作用下发生类肝细胞样转化,将转化细胞经门静脉植入同种异体大鼠体内后可在肝组织内存活并对大鼠肝损伤有一定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细胞 肝细胞样细胞 诱导分化 肝细胞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洛尔与乌拉地尔用于腹腔镜手术气腹后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的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应平 姚永远 《海南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80-80,28,共2页
目的比较艾司洛尔与乌拉地尔用于腹腔镜手术气腹后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的变化。方法选择腹腔镜牧术病人100例,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乌拉地尔组。于气腹后血压升高、心率增快时艾组静注艾司洛尔0.4mg/kg,乌组静注乌拉地尔2.5~5mg/kg记录气... 目的比较艾司洛尔与乌拉地尔用于腹腔镜手术气腹后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的变化。方法选择腹腔镜牧术病人100例,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乌拉地尔组。于气腹后血压升高、心率增快时艾组静注艾司洛尔0.4mg/kg,乌组静注乌拉地尔2.5~5mg/kg记录气腹前后、注药后心率(HR)、收缩压(SD)、舒张压(DP)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气腹后血压、心率明显高于气腹前(P<0.01),艾组注射艾司洛尔后血压、心率下降明显(P<0.01)、乌组患者注药后血压下降明显(P<0.01),心率下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中,对心率增快明显、血压升高,使用艾司洛尔效果较好;对心率增快不显著、血压升高时,使用乌拉地尔有利于循环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洛尔 乌拉地尔 气腹 血压 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的作用及其SAS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37
10
作者 王义龙 姚永远 +2 位作者 贺海明 赵以林 刘高洁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2期1723-1726,共4页
目的研究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的作用及对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7月该院骨科82例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 目的研究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的作用及对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7月该院骨科82例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施以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患者施以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的效果、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维持及镇痛与下床活动时间、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麻醉前后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麻醉后观察组患者显效率为92.68%(38/41),总有效率为100.00%(41/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41%(26/41)和80.49%(33/41);观察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运动阻滞维持时间与术后镇痛持续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其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麻醉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88%(2/41),无尿潴留发生[0.00%(0/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15%(14/41)和19.51%(8/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麻醉效果明显,麻醉时效性更长,且并发症更少,同时还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减少患者对手术的焦虑及抑郁心理,安全性较为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神经刺激仪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下肢骨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合葡萄糖氯化钠对硬膜外麻醉后低血压的防治
11
作者 张应平 石新建 姚永远 《基层医学论坛(B版)》 2006年第8期688-689,共2页
目的观察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对硬膜外麻醉所致低血压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 ̄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组,麻醉前快速输注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Ⅱ组对照组,麻醉前快速输注生理盐水500ml,观... 目的观察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对硬膜外麻醉所致低血压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 ̄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组,麻醉前快速输注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Ⅱ组对照组,麻醉前快速输注生理盐水500ml,观察麻醉前后血压的变化。结果Ⅱ组病人麻醉后血压下降幅度大于Ⅰ组(P<0.05)。结论麻醉前快速输注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能有效地防治硬膜外麻醉所致低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合葡萄糖氯化钠 硬膜外麻醉 低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对单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江俊 姚永远 +3 位作者 赵鑫 王远贺 邹玥 孙康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63-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对单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2011年10月—2012年3月,选取本科因骨性关节炎拟行首次单膝关节置换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A、B、C组,每组20例。在松止血带前,A组给予50g/L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B、...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对单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2011年10月—2012年3月,选取本科因骨性关节炎拟行首次单膝关节置换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A、B、C组,每组20例。在松止血带前,A组给予50g/L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B、C组分别将氨甲环酸0.5、1.0g稀释于50g/L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每分钟40~60滴。记录和计算3组病人术后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人数,检测术后3h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D-二聚体水平。观察病人术后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各组病人术后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3d输血人数及术后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8.03~8 479.12,χ2=8.90,P〈0.05)。各组病人术中失血量、术后隐性失血量及术后3h的PT、APTT、PT-I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及3个月随访未见血栓栓塞事件。结论单膝关节置换术中松止血带前应用一次氨甲环酸能够显著减少术后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及术后异体血输血人数,而且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术后总失血量及显性失血量明显减少。单次应用氨甲环酸不增加病人术后血栓形成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出血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义龙 张伟 +1 位作者 姚永远 贺海明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8年第5期599-60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将70例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_0)、插管...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将70例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_0)、插管后5分钟(T,)、术中30分钟(T_2)及术毕(T_3)时,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记录两组术后6小时(T_4)、12小时(T_5)、24小时(T_6)、48小时(T_7)静息及咳嗽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T_0、T_1、T_2、T_3时HR与MA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T_0时相比,对照组患者T_1、T_2、T_3时HR明显降低,MAP则显著升高(P<0.05);两组T_1、T_2、T_3时HR及MAP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T_0时相比,两组患者T_1、T_2、T_3时血清NE和Cor水平均显著提高,而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T_4、T_5、T_6、T_7时静息状态和咳嗽状态下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恶性呕吐、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术后嗜睡、眩晕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能够明显减轻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缓解术后疼痛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椎旁神经阻滞 开胸手术 应激反应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沐舒坦不同给药途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87例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陆颖 姚永远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38-638,640,共2页
关键词 支气管炎 慢性/药物疗法 氨溴索/治疗应用 投药 吸入投药 口服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证支持的全面护理干预对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术后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陈琛 王艳艳 姚永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4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支持的全面护理干预对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术后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支持的全面护理干预对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术后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循证支持的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及社会关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循证支持的全面护理干预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护理中,可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循证支持的全面护理干预 腹腔镜手术 胆囊结石 术后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UPS功能障碍与遗传因素
16
作者 陆颖 姚永远 《基层医学论坛(B版)》 2007年第10期950-951,共2页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在我国大于65岁以上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7%。主要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胞质中嗜酸性包涵体(Lewy小体)形成,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和胶质细胞增生。以静止性震颤...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在我国大于65岁以上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7%。主要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胞质中嗜酸性包涵体(Lewy小体)形成,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和胶质细胞增生。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P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线粒体功能缺陷、氧化应激、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功能障碍、免疫异常、细胞凋亡等都参与PD的发病过程。近年来随着家族性致病基因的陆续发现,UPS功能障碍对PD发病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仅就与UPS功能障碍有关的遗传因素做一些简单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障碍 遗传因素 帕金森病 UPS 多巴胺能神经元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线粒体功能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应用于胃镜检查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姚永远 张蕾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335-336,共2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麻醉,观察组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优级率高于对照组,苏醒时间...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麻醉,观察组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优级率高于对照组,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和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用于胃镜检查镇静效果好,苏醒快,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芬太尼 胃镜检查
原文传递
阿德福韦酯治疗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耐药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松 邢卉春 +5 位作者 姚永远 王琦 王笑梅 李贲 刘顺爱 成军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明确临床实际工作中ADV治疗≥48周未获病毒学应答患者基因型耐药情况并对耐药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ADV治疗≥48周未获病毒学应答患者的血清样本及临床资料,应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联合焦磷酸测序法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分析基... 目的明确临床实际工作中ADV治疗≥48周未获病毒学应答患者基因型耐药情况并对耐药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ADV治疗≥48周未获病毒学应答患者的血清样本及临床资料,应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联合焦磷酸测序法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分析基因型耐药与患者抗病毒治疗经过、HBV DNA载量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共收集104例ADV治疗≥48周未获病毒学应答患者,共检出基因型耐药22例,耐药位点25个;耐药变异以rt A181T变异为主(60%)。既往LAM经治换用ADV患者ADV耐药检出率显著高于ADV初治患者(χ2=5.448,P=0.020);本组患者中能否检出ADV耐药变异与患者ADV治疗时间(t=1 212.5,P=0.647)、送检耐药时HBV DNA载量(t=1.648,P=0.102)以及应用ADV治疗病毒下降速度(t=1 135.5,P=0.877)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ADV治疗≥48周未获病毒学应答患者ADV基因型耐药检出率为21.15%,其中以rt A181T位点变异为主;提示对于ADV长期治疗应答不理想的患者,即使未出现病毒学突破,也应酌情考虑进行耐药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德福韦酯 耐药 肝炎 乙型 慢性 焦磷酸测序
原文传递
DMSO、地塞米松对于HBV感染HepCHLine-4细胞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关彦彦 姚永远 +3 位作者 王刚 邵丽华 赛林涛 马立宪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5-68,84,共5页
目的评价二甲基亚砜(DMSO)、地塞米松对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HepCHLine-4细胞能力的影响。方法 HBV感染前将HepCHLine-4细胞分为DMSO处理组(A组)、地塞米松处理组(B组)、DMSO及地塞米松处理组(C组)和对照组(D组)。含胎牛血清100mL/L... 目的评价二甲基亚砜(DMSO)、地塞米松对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HepCHLine-4细胞能力的影响。方法 HBV感染前将HepCHLine-4细胞分为DMSO处理组(A组)、地塞米松处理组(B组)、DMSO及地塞米松处理组(C组)和对照组(D组)。含胎牛血清100mL/L的细胞培养基中,A组添加20mL/L DMSO,B组添加5×10-5mol/L地塞米松,C组添加20mL/L DMSO及5×10-5mol/L地塞米松,D组不添加上述两种试剂。用相应培养基培养各组细胞4d以备病毒感染。将HBV病毒颗粒加入各组细胞中于37℃中孵育24h。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感染后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和HBeAg的滴度;荧光定量PCR检测感染后各组细胞培养上清的HBV DNA。结果 DMSO处理组HBsAg和HBeAg的滴度相对较高;地塞米松处理组HBV DNA值相对较高;DMSO及地塞米松处理组HBsAg和HBeAg的滴度及HBV DNA值均较高,其最高值分别是125.790IU/mL,4.784S/Co,5.930×105cop-ies/mL;对照组HBsAg和HBeAg的滴度及HBV DNA值均较低,其最高值分别是85.490IU/mL,1.896S/Co,3.729×104copies/mL。结论 DMSO、地塞米松有提高HepCHLine-4细胞被HBV自然感染能力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二甲基亚砜 地塞米松 感染
原文传递
异丙酚和七氟烷麻醉对肺癌切除术患者炎性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高洁 王义龙 +3 位作者 姚永远 张永宁 贺海明 辛伟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8年第8期942-945,共4页
目的探讨异丙酚和七氟烷麻醉对肺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1例行肺癌切除术的患者,按照麻醉方案不同分为异丙酚组59例和七氟烷组52例。异丙酚组采用异丙酚... 目的探讨异丙酚和七氟烷麻醉对肺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1例行肺癌切除术的患者,按照麻醉方案不同分为异丙酚组59例和七氟烷组52例。异丙酚组采用异丙酚+维库溴铵+芬太尼诱导麻醉和异丙酚静脉注射维持麻醉,七氟烷组采用七氟烷+维库溴铵+芬太尼诱导麻醉和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炎性反应指标和肺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各时刻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S)、中心静脉压(CVPS)和心输出量(C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3时刻,两组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丙二醛(MDA)浓度与组内T0和T4比较,T3时刻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T1、T2和T3时刻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 DO2)、呼吸指数(RI)和肺内分流率(Qs/Qt)均较T0时刻高,且组间T3时刻的A-a DO2、T2和T3时刻的RI及T1、T2和T3时刻的Qs/Q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七氟烷组T3时刻肺动态顺应性(Cdyn)较T1时刻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切除术患者采用异丙酚麻醉,能有效降低围术期炎性反应,对肺功能不会造成较大损害,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异丙酚 肺癌切除术 炎性反应 肺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