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脑胶质瘤发病分子机制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姚智强 卢亦成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90-94,共5页
人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目前,对胶质瘤综合性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阐明胶质瘤发病机制将为人类战胜这类疾病带来新的突破。胶质瘤发病机制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在基因层面,Olig、p53、VEGF... 人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目前,对胶质瘤综合性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阐明胶质瘤发病机制将为人类战胜这类疾病带来新的突破。胶质瘤发病机制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在基因层面,Olig、p53、VEGF、PDGF、Ki-67、PCNA等基因在胶质瘤发生中起着关键作用;随着比较基因组杂交等检测方法的广泛应用,已明确胶质瘤相关染色体层面的异常变化涉及到4p、6p、9p、10q、11q、14q、14q和17p,其中1p、19q染色体的缺失与少枝胶质细胞瘤患者对放疗、化疗的敏感性和临床预后有比较明确的关系,并已指导临床工作;信号转导通路层面,胶质瘤发生中涉及到p53/MDM2/p14、p21,EGFR/PTEN/PI3K/Akt,Rb-E2F/CDK4、6/P16-cyclinD等3条信号通路变化。现已普遍认识到,应用"组学"技术和系统性疾病的观念来研究胶质瘤的发生和各种调节通路变化的关系,可以筛选出大量潜在的新型相关靶点,从而促进胶质瘤治疗学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肿瘤标志物 分子机制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颅窝脑出血合并自主呼吸停止成功救治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姚智强 郑鲁 +6 位作者 楚燕飞 常书锋 方丹东 刘华 张旋 李雅斌 姚斯元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82-183,共2页
关键词 后颅窝 脑出血 外科手术 自主呼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LV基因与胶质母细胞瘤放疗关系分析
3
作者 姚智强 姚兰 +4 位作者 贾竹敏 郑鲁 刘忠于 刘轶刚 卢亦成 《四川医学》 CAS 2012年第11期1873-1874,共2页
目的胶质母细胞瘤(GBM)组织放射治疗前后基因表达谱中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BioStarH-141s含13929条人类全长基因cDNA表达谱芯片,对5例胶质母细胞瘤组织进行放疗前及放疗60Gy后检测,并分析它们之间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差... 目的胶质母细胞瘤(GBM)组织放射治疗前后基因表达谱中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BioStarH-141s含13929条人类全长基因cDNA表达谱芯片,对5例胶质母细胞瘤组织进行放疗前及放疗60Gy后检测,并分析它们之间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胶质母细胞瘤放疗60Gy后与放疗前比较,表达差异基因中改变最明显的功能群是免疫系统相关的基因,IGLV基因上调。细胞增殖、细胞调亡、细胞周期、DNA修复系统也有部分基因发生明显变化。结论提示对胶质母细胞瘤组织照射60Gy后,基因表达谱改变的研究可以更好地阐明放射敏感性差异机制,为放疗前或放疗早期寻找到预测放射敏感性分子标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放射治疗 基因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放疗前后CXCL14和IGLV1-4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4
作者 姚智强 卢亦成 +3 位作者 胡国汉 陈菊祥 孙如平 郑鲁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组织照射60Gy后基因表达谱中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BioStarH-141S(2004)型含13 929条人类全长基因cDNA表达谱芯片,对2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组织进行放疗前及放疗60Gy后检测,并分... 目的探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组织照射60Gy后基因表达谱中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BioStarH-141S(2004)型含13 929条人类全长基因cDNA表达谱芯片,对2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组织进行放疗前及放疗60Gy后检测,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放疗60Gy后与放疗前比较,表达差异基因中改变最明显的功能群是免疫系统相关的基因,如CXCL14和IGLV1-44上调。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周期、DNA修复系统也有部分基因发生明显变化,如MLL5上调、POLR2B下调等。结论提示对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组织照射60Gy后基因表达谱改变的研究可以更好地阐明放射敏感性差异机制,为放疗前或放疗早期寻找到预测放射敏感性分子标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放射治疗 基因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母细胞瘤放射治疗前后免疫相关基因研究
5
作者 姚智强 卢亦成 +5 位作者 胡国汉 陈菊祥 骆纯 楼美清 李瑶 郭懿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9年第5期284-287,共4页
目的研究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组织放射治疗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采用BioStarH-141s(2004)型含13929条人类全长基因的cDNA表达谱芯片,对两例胶质母细胞瘤组织在直线加速器(60Gy)放射治疗前后相关基因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它们之间的... 目的研究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组织放射治疗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采用BioStarH-141s(2004)型含13929条人类全长基因的cDNA表达谱芯片,对两例胶质母细胞瘤组织在直线加速器(60Gy)放射治疗前后相关基因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胶质母细胞瘤放射治疗后与放射治疗前比较,组织表达差异基因共17个,其中上调10个,下调7个。表达差异基因中改变最明显的功能群是免疫系统相关的基因,如SPARC、ID3、HLA-DQA1和HLA-DOA等上调。细胞增殖、细胞调亡、细胞周期、DNA修复系统也有部分基因发生明显变化,如MLL5上调和POLR2B下调等。结论对胶质母细胞瘤组织经直线加速器照射(60Gy)后基因表达谱改变的研究可以更好地阐明其放射敏感性差异机制,为放射治疗前或放射治疗早期寻找预测肿瘤放射敏感性分子标志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放射治疗 基因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KV基因在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治疗前后的变化分析
6
作者 姚智强 卢亦成 +4 位作者 姚兰 贾竹敏 郑鲁 刘忠于 刘轶刚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第2期91-92,共2页
目的研究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组织放射治疗前后基因表达谱中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BioStarH-141s含13 929条人类全长基因cDNA表达谱芯片,对5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组织进行放疗前及放疗60 Gy后检测,并分析它们之间... 目的研究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组织放射治疗前后基因表达谱中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BioStarH-141s含13 929条人类全长基因cDNA表达谱芯片,对5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组织进行放疗前及放疗60 Gy后检测,并分析它们之间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结果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放疗60Gy后与放疗前比较,表达差异基因中改变最明显的功能群是免疫系统相关的基因,IGKV基因上调。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周期、DNA修复系统也有部分基因发生明显变化。结论提示对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组织照射60Gy后基因表达谱改变的研究可以更好地阐明放射敏感性差异机理,为放疗前或放疗早期寻找到预测放射敏感性分子标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放射治疗 基因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25
7
作者 刘加春 刘玲 +8 位作者 王大明 王利军 王会兵 郑鲁 穆苍山 姚智强 张波 陆军 祁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189-193,共5页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时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或单纯行载瘤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42例(46个动脉瘤)。在成功置入支架后,应用替罗非班(8~10μg/kg,...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时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或单纯行载瘤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42例(46个动脉瘤)。在成功置入支架后,应用替罗非班(8~10μg/kg,静脉推注,3~5 min,继而以0.1~0.15μg.kg-1.min-1持续泵入24 h,然后降为0.05~0.07μg.kg-1.min-1,持续泵入24~48 h)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术后次日逐渐过渡到常规剂量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46个动脉瘤中,破裂动脉瘤18个,未破裂动脉瘤28个;在支架辅助下用弹簧圈栓塞40个,单纯行载瘤动脉内支架置入6个。术中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3例,均经导引导管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50~250μg,3~5 min)后恢复再通;术中微导丝穿破动脉瘤1个,为次全栓塞动脉瘤,术后患者苏醒,但2h后突发脑疝死亡。②本组34例患者血小板计数在术前、术后3 d的平均值分别为(150±53)×109/L和(142±43)×109/L(t=1.738,P=0.092);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在术前、术后3 d的平均值分别为(25±6)s和(26±4)s(t=-1.087,P=0.28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41例患者在术后48~72 h成功过渡到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应用替罗非班期间无出血并发症、出血倾向及脑血栓、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结论选择性使用替罗非班,对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较为便捷、有效;但对动脉瘤出血急性期患者应用时需慎重,其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支架 替罗非班 抗血小板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综合救治(附253例报告) 被引量:7
8
作者 于明琨 卢亦成 +4 位作者 朱诚 陈先震 姚智强 宋波 张光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75-878,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特重型颅脑伤预后的因素及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方法:收集我院1990年6月至2002年8月间收治的253例特重型颅脑伤(GCS 3-5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伤情,伴脑疝、脑挫裂伤情况,颅内血肿类型等与病死率的关系,同时对不同阶... 目的:探讨影响特重型颅脑伤预后的因素及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方法:收集我院1990年6月至2002年8月间收治的253例特重型颅脑伤(GCS 3-5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伤情,伴脑疝、脑挫裂伤情况,颅内血肿类型等与病死率的关系,同时对不同阶段,即1990年6月至1994年12月(A组,采用传统救治方案)、1995年1月至1997年1月(B组,在常规救治措施的基础上重点建立与完善了颅脑创伤救治体系)、1997年2月至2002年8月(C组,采用综合救治措施)的救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有脑疝形成、脑挫裂伤、多发颅内血肿者病死率均显著高于无脑疝形成和脑挫裂伤以及有硬膜外血肿者,分别为66.0%(136/206)vs29.8%(14/47,P<0.01)、64.2%(115/179)vs 47.3%(35/74,,P<0.05)和68.6%(59/86)vs 40.0%(8/20,P<0.05)。A、B、C组病死率分别为69.6%(48/69)、60.4%(32/53)和53.4%(70/131),C组较A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脑疝、弥漫性脑肿胀致恶性高颅压是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多器官功能衰竭。早期发现和清除颅内血肿、有效去大骨瓣减压,重视早期脑保护,加强术后监护,维持内环境稳定,是提高特重型颅脑伤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预后 病死率 死亡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幕下开颅术后发热原因及处理 被引量:7
9
作者 楚燕飞 郑鲁 +6 位作者 姚智强 刘妍 常书锋 刘华 李雅斌 刘博 刘轶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60-260,265,272,共3页
幕下开颅术后发热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处理起来有一定难度。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0年9月除外伤和脑出血外,共进行幕下开颅手术346例,其中出现不同程度发热243例,发病率约为70.21%。现将我院243例幕下开颅术后发热患者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关键词 幕下 手术 发热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穿置换治疗自发性脑室内出血 被引量:6
10
作者 方丹东 郑鲁 +4 位作者 楚燕飞 姚智强 刘华 常书锋 李雅斌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14-215,共2页
自发性脑室出血是临床常见的高危重症,起病急,并发症多,预后差。回顾总结我科2003年5月~2008年5月收治自发性脑室内出血患者55例,26例采用双侧脑室外引流术和尿激酶灌注治疗,29例在此基础上给予连续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取得较好... 自发性脑室出血是临床常见的高危重症,起病急,并发症多,预后差。回顾总结我科2003年5月~2008年5月收治自发性脑室内出血患者55例,26例采用双侧脑室外引流术和尿激酶灌注治疗,29例在此基础上给予连续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室内出血 双侧脑室外引流术 置换治疗 自发性脑室出血 腰穿 连续腰椎穿刺 脑脊液置换 出血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华 郑鲁 +5 位作者 常书锋 楚燕飞 方丹东 李雅斌 刘博 姚智强 《浙江创伤外科》 2010年第6期802-803,共2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颅脑损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DVT可增加原发病的致残率及病死率并长期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有人认为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中发DVT的发生率较低,但随着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结合DVT诊疗技术的提高和改进,近年来...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颅脑损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DVT可增加原发病的致残率及病死率并长期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有人认为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中发DVT的发生率较低,但随着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结合DVT诊疗技术的提高和改进,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是仅次于骨关节类手术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颅脑损伤患者 术后患者 临床分析 常见并发症 神经外科技术 DVT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9
12
作者 楚燕飞 郑鲁 +6 位作者 刘妍 方丹东 张旋 常书峰 刘华 李雅斌 姚智强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9年第1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双侧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对47例双侧幕上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恢复良好32例,中残7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恰当的手... 目的探讨双侧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对47例双侧幕上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恢复良好32例,中残7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恰当的手术方式可改善双侧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多发血肿 外伤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根处蛛网膜下腔的MRI定量评估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成 郑鲁 +8 位作者 李雅斌 张谦生 楚燕飞 姚智强 刘华 刘轶刚 刘博 王兴克 刘妍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72-373,共2页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根处蛛网膜下腔的MRI定量评估对影像学诊断及外科治疗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测量三叉神经根入桥脑处蛛网膜下腔宽度,统计分析数据资料并拟定蛛网膜下腔狭窄...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根处蛛网膜下腔的MRI定量评估对影像学诊断及外科治疗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测量三叉神经根入桥脑处蛛网膜下腔宽度,统计分析数据资料并拟定蛛网膜下腔狭窄的量化指标。结果:蛛网膜下腔宽度为3.22~11.22 mm,拟定出狭窄值为4.21 mm。查找样本有9例患者的蛛网膜下腔宽度小于此界定值。结论:术前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蛛网膜下腔进行定量评估,能提前发现蛛网膜下腔狭窄患者,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蛛网膜下腔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多发性脑膜瘤1例
14
作者 楚燕飞 郑鲁 +6 位作者 姚智强 刘华 刘博 张旋 李雅斌 刘轶刚 张谦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919-1919,1924,共2页
多发性脑膜瘤是指颅内出现2个以上相互不连接的脑膜瘤,临床并非少见,但肿瘤达5个以上累及多个部位时治疗难度及复杂程度明显增加,我院通过分期手术结合伽玛刀治疗多发性脑膜瘤1例,效果满意,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多发性脑膜瘤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个性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抢救及综合治疗对原发性脑干损伤预后的影响
15
作者 常书锋 郑鲁 +6 位作者 刘华 詹道峰 陈友涛 楚燕飞 方丹东 姚智强 张浩春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56-156,共1页
原发性脑干损伤是外力直接作用于脑干所致的损伤,是重型颅脑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死亡率高。2000年1月至2008年7月我院共收治原发性脑干损伤118例,占同期收治外伤患者7.7%,现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 原发性脑干损伤 综合治疗 早期抢救 预后 重型颅脑损伤 外伤患者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后颅凹哑铃形原发黑色素瘤1例报告
16
作者 方丹东 郑鲁 +1 位作者 楚燕飞 姚智强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74-275,共2页
关键词 黑色素瘤 神经系统肿瘤 桥小脑角 中后颅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就地热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养护施工中的应用
17
作者 姚智强 《交通世界》 2024年第28期87-89,共3页
通过原路面分析及施工设备准备、起点终点预处理、原路面热翻松及再生沥青拌和、再生沥青摊铺及碾压成型等步骤,研究了就地热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养护施工中的应用。实际案例应用分析结果显示,养护后公路抗滑性能与行驶质量均得到了明显... 通过原路面分析及施工设备准备、起点终点预处理、原路面热翻松及再生沥青拌和、再生沥青摊铺及碾压成型等步骤,研究了就地热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养护施工中的应用。实际案例应用分析结果显示,养护后公路抗滑性能与行驶质量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公路养护施工质量较高,因此,就地热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养护施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地热再生技术 养护施工 热翻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诊为原发典型三叉神经痛的桥小脑角胆脂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中甫 王冠军 +10 位作者 郑鲁 楚燕飞 姚智强 常书锋 刘华 方丹东 李雅斌 刘妍 刘博 刘志兴 张宗昆 《临床医药实践》 2011年第7期486-487,共2页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胆脂瘤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总结21例以原发典型三叉神经痛为主要表现的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生长部位与大小、手术入路与技巧、结果和术后并发症等资料。结果:肿瘤全切16例...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胆脂瘤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总结21例以原发典型三叉神经痛为主要表现的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生长部位与大小、手术入路与技巧、结果和术后并发症等资料。结果:肿瘤全切16例,次全切5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同侧三叉神经痛。术中发现10例肿瘤将三叉神经包绕在瘤内。术后三叉神经痛均消失,面部感觉减退2例,听力减退1例;1例疑似无菌性脑膜炎。结论:桥小脑角区胆脂瘤与三叉神经痛的关系复杂,应采取手术治疗,术中根据肿瘤和周围结构的关系以确定是否全切,术后注意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桥小脑角 胆脂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腺瘤术后尿崩症的预防与处理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树春 张云伟 +1 位作者 姚智强 张宗昆 《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1年第4期361-363,共3页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术后尿崩症的预防处理方法,提高垂体腺瘤的外科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近10年收治的127例手术治疗的垂体腺瘤患者的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27例术后并发尿崩症64例,发生率为50.5%,尿崩死亡1例,死亡率为1.6%...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术后尿崩症的预防处理方法,提高垂体腺瘤的外科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近10年收治的127例手术治疗的垂体腺瘤患者的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27例术后并发尿崩症64例,发生率为50.5%,尿崩死亡1例,死亡率为1.6%,其中39例(60.9%)在术后1周内恢复正常;11例(17.2%)在2周内恢复正常;3例(4.7%)在4周内恢复正常;4例(6.3%)持续1年;4例(6.3%)持续1年以上;3例(4.7%)持续3年以上。结论 术中保护好垂体柄、下丘脑和避免细小穿通动脉的损伤,是防治垂体腺瘤术后尿崩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尿崩症 预防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管内结核瘤1例
20
作者 王兴克 李雅斌 +1 位作者 姚智强 郑鲁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10期721-721,共1页
1病例资料男,19岁,因左侧腰部疼痛进行性加重伴左下肢麻木、行走困难1个月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肌张力正常,肌力5级,腰椎棘突压痛及棘突旁压痛,按压棘突时左侧下肢麻木无力;直腿抬高试验左侧阳性、右侧阴性.
关键词 结核瘤 腰椎椎管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