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方位Walk-away VSP处理方法 被引量:14
1
作者 姚忠瑞 何惺华 +2 位作者 左建军 孙卫国 乔玉雷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4期380-384,共5页
从观测系统的定义、抽道集、速度分析、波场分离、纵波和转换波深度域成像等方面对多方位Walk-away VSP资料处理方法进行了讨论。首先利用数据分选技术从三维数据体中抽取不同方位的Walk-away VSP数据;然后通过综合三分量定位处理和中... 从观测系统的定义、抽道集、速度分析、波场分离、纵波和转换波深度域成像等方面对多方位Walk-away VSP资料处理方法进行了讨论。首先利用数据分选技术从三维数据体中抽取不同方位的Walk-away VSP数据;然后通过综合三分量定位处理和中值滤波、f-k滤波、τ-P变换、偏振分析等波场分离方法,将上行反射纵波(P-P波)和转换波(P-SV波)分离出来;最后根据速度分析结果建立速度模型,进行深度域偏移成像,得到纵波和转换波的成像剖面。在垦71井区利用多方位Walk-away VSP资料处理方法获得了很好的成像效果,偏移剖面与高精度三维地震剖面的品质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方位Walk-away VSP 三分量矢量定位 波场分离 速度分析 浓度域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三分量Walk-away VSP处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姚忠瑞 孙卫国 +1 位作者 何惺华 乔玉雷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6期902-904,共3页
三维三分量Walk-away VSP数据处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其观测系统的特殊性,对数据处理既不能借用常规的零与非零井源距多分量VSP处理方法,也不能采用目前地面地震多分量数据的处理方法。为此,针对三维三分量Walk-away VSP数据的特点,在... 三维三分量Walk-away VSP数据处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其观测系统的特殊性,对数据处理既不能借用常规的零与非零井源距多分量VSP处理方法,也不能采用目前地面地震多分量数据的处理方法。为此,针对三维三分量Walk-away VSP数据的特点,在观测系统定义、速度分析、波场分离、纵波和转换波的一维深度域成像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初步形成了一套处理方法。通过对垦71井区VSP数据的处理,利用三分量处理和线性滤波、F-K滤波及基于τ-P变换和偏振分析的联合波场分离方法,有效地分离出上行纵波和转换波;根据速度分析和一维速度模型,在深度域对上行纵波和转换波进行成像,分别得到两个成像剖面。其中转换波成像显示出更高的分辨率和信噪比,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三分量 一维速度建模 波场分离 深度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VSP波动方程深度偏移成像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姚忠瑞 王延光 +1 位作者 王成礼 乔玉雷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04-106,共3页
给出基于波场外推的波动方程深度偏移成像方法,该方法不仅考虑到波场在地下传播过程中的绕射和折射效应,而且没有Kirchhoff方法中的高频近似假设和在复杂构造区的焦散及多路径现象。该方法在胜利垦71井区三维VSP实际资料处理中取得了比... 给出基于波场外推的波动方程深度偏移成像方法,该方法不仅考虑到波场在地下传播过程中的绕射和折射效应,而且没有Kirchhoff方法中的高频近似假设和在复杂构造区的焦散及多路径现象。该方法在胜利垦71井区三维VSP实际资料处理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勘探 VSP 波场外推 波动方程 偏移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VSP提高叠后地面地震资料分辨率 被引量:5
4
作者 姚忠瑞 何惺华 《油气地球物理》 CAS 2006年第4期23-27,共5页
反褶积是地面地震处理中提高成像分辨率的常用方法。因地面接收干扰严重,高频成分在中深层衰减和吸收作用较大,地面地震得到的叠后剖面中深层频率偏低,处理中难以提取真实反映地震波在地下各个深度传播的地震子波,不能得到精确的反褶积... 反褶积是地面地震处理中提高成像分辨率的常用方法。因地面接收干扰严重,高频成分在中深层衰减和吸收作用较大,地面地震得到的叠后剖面中深层频率偏低,处理中难以提取真实反映地震波在地下各个深度传播的地震子波,不能得到精确的反褶积算子。我们从VSP资料中提取反褶积算子用于叠后地面地震资料处理,使地震剖面的分辨率明显提高,同相轴的连续性得到改善,波阻特征有所加强,整体质量得到较大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P 叠后地震剖面 子波 反褶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VSP提高叠后地面地震资料分辨率 被引量:2
5
作者 姚忠瑞 何惺华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33-35,共3页
反褶积是地面地震处理中提高成像分辨率的常用方法。地面地震资料因地面接收干扰严重,高频成分在中深层衰减和吸收作用较大,得到的叠后剖面中深层频率偏低,难以提取真实反映地震波在地下各个深度地层传播的地震子波,不能得到精确的反褶... 反褶积是地面地震处理中提高成像分辨率的常用方法。地面地震资料因地面接收干扰严重,高频成分在中深层衰减和吸收作用较大,得到的叠后剖面中深层频率偏低,难以提取真实反映地震波在地下各个深度地层传播的地震子波,不能得到精确的反褶积算子。利用VSP测井在井下不同深度地层接收的特征,从VSP资料中提取该反褶积算子用于叠后地面地震资料反褶积处理,使地震剖面的分辨率明显提高,同时同相轴的连续性得到改善,波阻特征有所加强,叠后处理剖面整体质量得到较大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P 叠后地震剖面 子波 反褶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VSP波动方程深度偏移成像方法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姚忠瑞 王延光 +1 位作者 王成礼 乔玉雷 《油气地球物理》 2007年第2期16-20,共5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波场外推的波动方程深度偏移成像方法。该方法不仅考虑了波场在地下传播过程中的绕射和折射效应,而且没有Kirchhoff方法中的高频近似假设和在复杂构造区的焦散及多路径现象。该方法在胜利垦71井区3DVSP实际资料处理中取... 介绍了一种基于波场外推的波动方程深度偏移成像方法。该方法不仅考虑了波场在地下传播过程中的绕射和折射效应,而且没有Kirchhoff方法中的高频近似假设和在复杂构造区的焦散及多路径现象。该方法在胜利垦71井区3DVSP实际资料处理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VSP 波场外推 波动方程 偏移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谱分解技术及其在井间储层解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姚忠瑞 乔玉雷 毕俊凤 《油气地球物理》 2005年第1期32-35,共4页
谱分解技术将一个短时窗内的地震数据通过离散的傅立叶变换或最大熵谱估计转换为频率域,去除子波的影响后,利用频率—振幅谱来识别薄层和不连续地质体的边界。运用该技术在樊124井区含油层系准确地描述出河道砂分布,并利用不同频率切片... 谱分解技术将一个短时窗内的地震数据通过离散的傅立叶变换或最大熵谱估计转换为频率域,去除子波的影响后,利用频率—振幅谱来识别薄层和不连续地质体的边界。运用该技术在樊124井区含油层系准确地描述出河道砂分布,并利用不同频率切片描述出河道砂体的边界,为该区精细解释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分解 傅立叶变换 河道砂 频率切片 井间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场外推的3D VSP波动方程深度偏移成像方法研究——以胜利垦71-检41井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姚忠瑞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31-35,共5页
针对3D VSP成像方法中的保幅性差、对复杂构造的归位不准、分辨率低等问题,提出基于波场外推的波动方程深度偏移成像方法。该方法以三维声波方程为出发点,对有限差分法进行误差补偿,多方面确保成像的稳定性,并充分考虑到波场在地下传播... 针对3D VSP成像方法中的保幅性差、对复杂构造的归位不准、分辨率低等问题,提出基于波场外推的波动方程深度偏移成像方法。该方法以三维声波方程为出发点,对有限差分法进行误差补偿,多方面确保成像的稳定性,并充分考虑到波场在地下传播过程中的绕射和折射效应,避免了Kirchhoff方法中的高频近似假设和在复杂构造区的焦散及多路径现象。实现过程是将三维VSP数据按井中检波器的位置抽成共检波点道集,对共波点道集进行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对偏移后的数据进行同深度叠加。该成像方法在胜利垦71井区3D VSP实际资料处理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像效果。实际处理结果证明:该方法正确、可行、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VSP 波场延拓 波动方程 偏移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零偏VSP资料求取横波速度——以七北101井VSP测井为例 被引量:9
9
作者 姚忠瑞 何惺华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7年第2期100-103,共4页
通过分析零偏VSP记录中的一组强波的时距曲线和极化方向,证明这组强波是纵波震源所激发的纵波在地表附近强阻抗差界面上产生的下行直达转换横波。由于这种波具有纯横波的运动学特点,因此可以拾取其初至时间,计算横波的层速度,进一步求... 通过分析零偏VSP记录中的一组强波的时距曲线和极化方向,证明这组强波是纵波震源所激发的纵波在地表附近强阻抗差界面上产生的下行直达转换横波。由于这种波具有纯横波的运动学特点,因此可以拾取其初至时间,计算横波的层速度,进一步求取纵横波速度比及泊松比。分析了这些物性参数在判别岩性和气层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P 零偏移距 横波 层速度 泊松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三分量Walk-away VSP处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姚忠瑞 孙卫国 +1 位作者 何惺华 乔玉雷 《油气地球物理》 2005年第4期14-18,共5页
针对三维三分量Walk-awayVSP数据的特点,从观测系统定义、数据提取方法、抽道集、波场分离、纵波和转换波的一维深度域成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初步形成了一套间接的三维VSP处理方法。在对垦71井区VSP数据的处理中,利用三分量处理和线性... 针对三维三分量Walk-awayVSP数据的特点,从观测系统定义、数据提取方法、抽道集、波场分离、纵波和转换波的一维深度域成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初步形成了一套间接的三维VSP处理方法。在对垦71井区VSP数据的处理中,利用三分量处理和线性滤波、F—K滤波及基于τ—P变换和偏振分析的联合波场分离方法有效地分离出上行纵波和转换波;根据速度分析和一维速度模型在深度域对上行纵波和转换波进行成像,分别得到了两个成像剖面,其中转换波成像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信噪比,显示出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lk-away VSP 三维三分量处理 一维速度建模 波场分离 深度域成像 三维三分量 VSP数据 效果分析 成像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VSP非固定相移叠前深度偏移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姚忠瑞 王延光 +1 位作者 乔玉雷 何惺华 《油气地球物理》 2008年第1期28-30,37,共4页
相移法适用于层状介质中局部大倾角构造的精确归位,但因不适应速度在横向上的变化,该方法的应用受到了限制。采用非固定相移算子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能够适应介质速度横向变化,同时克服了常规相移偏移算法中要求速度横向不变的缺点。该... 相移法适用于层状介质中局部大倾角构造的精确归位,但因不适应速度在横向上的变化,该方法的应用受到了限制。采用非固定相移算子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能够适应介质速度横向变化,同时克服了常规相移偏移算法中要求速度横向不变的缺点。该方法运用基于非固定滤波器理论的非固定相移算子,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叠前深度偏移算法采取分片均匀近似的策略提高了运算速度。该方法应用于三维VSP成像并在实际资料处理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VSP 非固定相移算子 叠前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零偏VSP数据求取横波速度——以七北101井VSP测井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姚忠瑞 何惺华 《油气地球物理》 2006年第3期32-34,43,共4页
从七北101井零偏VSP记录中的一组强波出发,通过对零偏与非零偏VSP原始波场中直达纵波和下行转换波第一波至时间的分析,证明其一为纵波震源所激发的纵波在地表某个强阻抗差界面上产生的转换横波。由于这种波具有纯横波的运动学特点,我们... 从七北101井零偏VSP记录中的一组强波出发,通过对零偏与非零偏VSP原始波场中直达纵波和下行转换波第一波至时间的分析,证明其一为纵波震源所激发的纵波在地表某个强阻抗差界面上产生的转换横波。由于这种波具有纯横波的运动学特点,我们可以用于计算横波的速度。利用直达波初至进行三分量矢量定位,在横向垂直分量上得到了信噪比较高的直达横波,选取振幅较强的同相轴提取初至时间,进一步求取了横波速度及泊松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偏移距 垂直地震剖面 矢量定位 下行横波 横波层速度 泊松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VSP处理技术初探
13
作者 姚忠瑞 何惺华 +1 位作者 乔玉雷 王慧 《油气地球物理》 2004年第3期23-27,共5页
分析了3DVSP技术的应用现状,介绍了其观测系统设计和处理的研究情况。通过对3DVSP处理过程中高保真波场分离处理、各种参数提取以及成像方法的分析论述,对目前3DVSP处理技术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关键处理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该项处... 分析了3DVSP技术的应用现状,介绍了其观测系统设计和处理的研究情况。通过对3DVSP处理过程中高保真波场分离处理、各种参数提取以及成像方法的分析论述,对目前3DVSP处理技术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关键处理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该项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开发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VSP处理技术 波场分离技术 成像方法 各向异性 地层 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希霍夫法VSP多波联合成像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珺 杨长春 +3 位作者 刘海河 许大华 姚忠瑞 李瑞忠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45-855,共11页
VSP转换波跟VSP纵波或常规地面转换波相比,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信噪比,但传统的VSP成像方法只利用了反射P波信息,而把转换波(反射S波、透射S波)以及透射P波当作影响成像质量的噪音.本文给出了一种VSP共炮点道集多分量地震资料克希霍夫法... VSP转换波跟VSP纵波或常规地面转换波相比,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信噪比,但传统的VSP成像方法只利用了反射P波信息,而把转换波(反射S波、透射S波)以及透射P波当作影响成像质量的噪音.本文给出了一种VSP共炮点道集多分量地震资料克希霍夫法偏移成像的方法.本方法充分利用了多波(反射P波、反射S波、透射P波、透射S波)信息,根据转换点处四种波同时起跳,能量叠加最大的原理,从接收点分别用向绕射点延拓它们的能量,并将其叠加起来,求得的和最大的一点即反射点.通过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表明,此法成像精度高,信噪比高,且有利于改善剖面的频率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P 克希霍夫偏移 成像 多波 能量叠加 射线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式可控震源井间地震资料预处理方法研究
15
作者 姚忠瑞 《油气地球物理》 2005年第3期7-10,共4页
在对轨道式可控震源理论分析和激发原理探讨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资料开展了轨道式可控震源井间地震资料的预处理研究,提出了极化波分解、坐标系统旋转等使轨道式可控震源井间地震信号记录与常规井间地震资料保持一致的预处理方法。本方法... 在对轨道式可控震源理论分析和激发原理探讨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资料开展了轨道式可控震源井间地震资料的预处理研究,提出了极化波分解、坐标系统旋转等使轨道式可控震源井间地震信号记录与常规井间地震资料保持一致的预处理方法。本方法在胜利垦71井间地震实验区的资料处理中获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式可控震源井间地震资料 极化波分解 坐标系统旋转 地震信号记录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式可控震源井间地震资料预处理方法研究
16
作者 姚忠瑞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5年第3期208-211,共4页
通过对轨道式可控震源的理论分析和激发原理的探讨,并结合实际资料,开展了轨道式可控震源井间地震资料的预处理研究;提出采用极化波分解及坐标系统旋转等方法,使轨道式可控震源井间地震资料的信号记录与常规井间地震资料保持一致。应用... 通过对轨道式可控震源的理论分析和激发原理的探讨,并结合实际资料,开展了轨道式可控震源井间地震资料的预处理研究;提出采用极化波分解及坐标系统旋转等方法,使轨道式可控震源井间地震资料的信号记录与常规井间地震资料保持一致。应用该方法对胜利油田垦71实验区轨道式可控震源的井间地震实验资料进行了处理,资料品质有了很大的改善,成像精度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式可控震源 极化波分解 坐标系统旋转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地震剖面高斯束法偏移成像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珺 乔玉雷 +1 位作者 姚忠瑞 李瑞忠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33,共5页
为了提高垂直地震剖面(VSP)成像质量,首次将高斯束偏移方法应用于VSP观测系统。给出了基于共炮点道集的VSP叠前高斯束偏移算法,在计算高斯束参数时,若相邻高斯束中心射线超过一定距离,则采用波前重建方法,更好地解决了阴影区问题,计算... 为了提高垂直地震剖面(VSP)成像质量,首次将高斯束偏移方法应用于VSP观测系统。给出了基于共炮点道集的VSP叠前高斯束偏移算法,在计算高斯束参数时,若相邻高斯束中心射线超过一定距离,则采用波前重建方法,更好地解决了阴影区问题,计算效率也提高了2倍。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证明了高斯束偏移应用于VSP成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地震剖面(VSP) 高斯束偏移 波前重建 偏移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固定算子相移法三维VSP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1
18
作者 乔玉雷 姚忠瑞 王延光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9-72,共4页
地面地震成像方法很多且比较成熟,但对于三维VSP来说较成熟的成像方法很少,其成像效果特别是陆上不够理想。针对应用传统VSP成像方法如:VSP-CDP、克希霍夫积分法等成像过程中存在保幅性差、对复杂构造的归位不准、分辨率低等问题,采用... 地面地震成像方法很多且比较成熟,但对于三维VSP来说较成熟的成像方法很少,其成像效果特别是陆上不够理想。针对应用传统VSP成像方法如:VSP-CDP、克希霍夫积分法等成像过程中存在保幅性差、对复杂构造的归位不准、分辨率低等问题,采用非固定相移算子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能够适应介质速度横向变化,同时克服了常规相移偏移算法中要求速度横向不变的缺点。该方法运用基于非固定滤波器理论的非固定相移算子,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叠前深度偏移算法采取分片均匀近似的策略提高了运算速度。该方法应用于三维VSP成像并在胜利垦71井区实际资料处理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VSP 非固定相移算子 叠前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间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孔庆丰 左建军 +3 位作者 魏国华 魏洪泉 孙卫国 姚忠瑞 《油气地球物理》 2005年第4期22-26,35,共6页
由于避开了衰减严重的和非均质较强的近地表低降速带,井间地震可以得到高分辨率和高信噪比的原始地震资料。本文研究了井中管波的形成机理和衰减方法,探讨了直达波层析成像和VSP—CDP成像方法。据此对胜利罗家地区进行的实际资料处理得... 由于避开了衰减严重的和非均质较强的近地表低降速带,井间地震可以得到高分辨率和高信噪比的原始地震资料。本文研究了井中管波的形成机理和衰减方法,探讨了直达波层析成像和VSP—CDP成像方法。据此对胜利罗家地区进行的实际资料处理得到了初步的井间速度层析和反射波成像。该成像结果能够帮助了解井间速度、地层以及储层的横向变化和展布,有助于研究井间的微构造和小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地震 资料处理 有效波 管波 速度层析成像 反射波成像 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成像方法 层析成像 低降速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换的地震数据压缩技术
20
作者 申龙斌 任海亭 姚忠瑞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B08期19-21,共3页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的数据量越来越庞大。对这些数据进行合理压缩使用已成为当务之急。通过比较离散余弦变换、离散小波变换和离散小波包变换3种有损压缩算法的特点,认为小波变换适用于速度模型类数据的压缩...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的数据量越来越庞大。对这些数据进行合理压缩使用已成为当务之急。通过比较离散余弦变换、离散小波变换和离散小波包变换3种有损压缩算法的特点,认为小波变换适用于速度模型类数据的压缩,而地震数据使用小波包变换可以得到较好的压缩结果。离散小波包压缩算法对地震数据进行的大量压缩实验表明,数据压缩对频谱的影响很小,对于叠后数据按30:1的压缩率进行压缩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地震数据 压缩 离散小波变换 离散小波包变换 离散余弦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