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成形三维钛网颞肌外修补额颞顶区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31例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姚庆宁 唐协林 +4 位作者 刘胜华 夏祥国 顾应江 刘怡东 赵超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1期3175-3176,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成形三维钛网颞肌外修补额颞顶区颅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去骨瓣减压术后额颞顶区颅骨缺损行数字成形三维钛网颞肌外修补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头颅外形美观对称,... 目的探讨数字成形三维钛网颞肌外修补额颞顶区颅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去骨瓣减压术后额颞顶区颅骨缺损行数字成形三维钛网颞肌外修补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头颅外形美观对称,无颅内血肿、皮下积液和术后感染;随访6~12个月未发现新的并发症,原有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心理障碍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癫痫于术后消失。结论数字成形三维钛网颞肌外修补额颞顶区颅骨缺损法操作简便、修补区外型满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肌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术 数字成形钛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路径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姚庆宁 肖奎 +4 位作者 唐协林 黎乾科 刘胜华 刘怡东 赵超 《医学与哲学(B)》 2012年第8期68-70,共3页
探讨临床路径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评价。将6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实验组按制订好的临床路径表实施每日的主要诊疗工作、重点医嘱、主要护理工作、病情... 探讨临床路径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评价。将6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实验组按制订好的临床路径表实施每日的主要诊疗工作、重点医嘱、主要护理工作、病情变化记录;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疗护理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术前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平均药费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种临床路径可以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执行效率,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参与治疗过程的主动性,提高患者满意度,缓和医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慢性硬膜下血肿 规范医疗行为 住院费用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3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姚庆宁 刘胜华 +4 位作者 周政 唐协林 黎乾科 刘怡东 赵超 《西部医学》 2012年第2期321-323,共3页
目的对31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患者进行分析,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MOF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10年3月,252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病人,其中合并MOF31例,对其临床特点和... 目的对31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患者进行分析,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MOF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10年3月,252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病人,其中合并MOF31例,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在31例MOF患者中呼吸衰竭27例(87.1%),胃肠道功能衰竭12例(38.7%),肾功能衰竭7例(22.6%)。死亡20例,死亡率64.5%。存活的11例患者中,按照格拉斯哥结果量表评分,恢复良好者2例,中度到重度残疾者8例,植物状态1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MOF原因较多,病死率较高,预后较差。早期手术、早发现、早期预防、避免诱因是降低MOF的重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 多器官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时机颅骨修补对颅骨缺损患者脑血流、脑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唐协林 姚庆宁 +5 位作者 黎乾科 刘胜华 钟俊 肖奎 赵超 刘怡东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41期48-50,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时机颅骨修补对颅骨缺损患者脑血流、脑功能的影响,探讨行颅骨修补术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选择颅骨缺损行颅骨修补术患者102例,根据颅骨修补手术时间不同分为A组(一期手术后4~6周)17例、B组(一期手术后7~8周)20例、C...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时机颅骨修补对颅骨缺损患者脑血流、脑功能的影响,探讨行颅骨修补术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选择颅骨缺损行颅骨修补术患者102例,根据颅骨修补手术时间不同分为A组(一期手术后4~6周)17例、B组(一期手术后7~8周)20例、C组(一期手术后9~11周)23例、D组(一期手术后3~6个月)27例、E组(一期手术后6个月以上)15例。分别观察各组颅骨修补手术前后颅内血供、神经、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采用CAD/CAM三维成形钛网颅骨修补手术均获成功。颅骨修补后,各组神经、认知功能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均<0.05);除A、B组术后神经、认知功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组术后两两比较P均<0.05。各组手术前患侧脑血流速率与健侧相比明显降低,两侧血流速率不对称(P均<0.05),修补后患侧血流均明显提高(P均<0.05),术前两侧血流不对称性得到改善;除A、B组术后患侧血流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组术后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颅骨缺损一期手术6周后颅骨修补时间越早,越有利于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骨折 外科手术 脑血流 脑功能 手术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压监测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胜华 姚庆宁 +4 位作者 唐协林 黎乾科 赵超 钟俊 肖奎 《河北医学》 CAS 2015年第4期567-570,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合适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降颅压,观察组根据颅内压监测结果应用脱水剂,比较二者预后情况等...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合适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降颅压,观察组根据颅内压监测结果应用脱水剂,比较二者预后情况等。结果:术后1周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P<0.05)。观察组患者电解质紊乱、应激性溃疡、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死亡率10.00%、预后良好率53.33%,对照组死亡率26.67%、预后良好率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有助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愈后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监测 高血压 脑出血 脱水剂 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颅骨凹陷性粉碎性骨折一次整复16例分析
6
作者 姚庆宁 陈朝奇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215-215,共1页
关键词 小儿 颅骨凹陷性粉碎性骨折 骨膜修补 硬脑膜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颞枕顶超大骨瓣减压术对幕上恶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黎乾科 姚庆宁 +5 位作者 唐协林 刘胜华 罗静 肖奎 钟俊 赵超 《河北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934-937,共4页
目的:评估额颞枕顶超大骨瓣减压术对幕上恶性脑梗塞(supra-tentorial malignant infarcts,STMBI)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将临床和放射学诊断为STMBI的患者分为手术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术后死亡率;随访1年后比较两组... 目的:评估额颞枕顶超大骨瓣减压术对幕上恶性脑梗塞(supra-tentorial malignant infarcts,STMBI)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将临床和放射学诊断为STMBI的患者分为手术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术后死亡率;随访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Barthal指数。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共26例研究对象,其中手术组13例,对照组13例。术前两组年龄、G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结果显示,手术组和对照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为84.6%和69.2%(p>0.05)。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Barthal指数在手术组更好(p<0.05)。结论:STMBI患者早期行额颞枕顶超大骨瓣减压术与保守治疗相比,不仅降低了死亡率,还改善了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颞枕顶超大骨瓣减压术 幕上恶性脑梗塞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颞大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合并脑疝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唐协林 姚庆宁 +5 位作者 肖奎 黎乾科 钟俊 刘胜华 刘怡东 赵超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3年第6期474-475,共2页
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额颞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intracerebralhemorrhage,HICH)合并脑疝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脑疝 额颞大骨瓣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体C3、C4在家犬脑出血模型中的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唐协林 姚庆宁 +6 位作者 夏祥国 黎乾科 刘胜华 肖奎 顾应江 钟俊 赵超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4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研究家犬脑出血(ICH)模型补体C3、C4与血肿周围脑水肿的关系。方法:30只家犬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影像组和血肿组3组各10只。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影像组和血肿组采用立体定向自体血脑内注入法制备ICH模型。正常对照组和影像组... 目的:研究家犬脑出血(ICH)模型补体C3、C4与血肿周围脑水肿的关系。方法:30只家犬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影像组和血肿组3组各10只。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影像组和血肿组采用立体定向自体血脑内注入法制备ICH模型。正常对照组和影像组分别于术后6 h、24 h、72 h、5 d、7 d检测外周静脉血C3、C4含量,各时间点行头颅CT扫描并计算水肿比值。血肿组分别于术后6 h、24 h、72 h、5 d、7 d检测血肿液C3、C4含量。各时间点采用Purdy PD评分标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结果:影像组和血肿组外周血、血肿液补体C3、C4含量术后6 h开始升高,72 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影像组、血肿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术后6 h外周血C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CH后Purdy PD评分即有所下降,72 h下降为最低,之后逐渐升高。结论:ICH后补体C3、C4激活可能参与血肿周围脑水肿形成和继发性脑损害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免疫组织化学 补体C3 补体C4 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CT重建与MRI联合应用于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显微手术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黎乾科 姚庆宁 +5 位作者 唐协林 肖奎 夏祥国 钟俊 刘胜华 赵超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36期120-123,F0003,共5页
目的评价三维CT重建与MRI联合应用于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显微手术切除术的价值。方法对100例临床怀疑脑垂体瘤患者术前常规进行头颅MRI平扫+强化或动态强化+多排螺旋CT薄层扫描并三维重建,应用于经单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显微手... 目的评价三维CT重建与MRI联合应用于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显微手术切除术的价值。方法对100例临床怀疑脑垂体瘤患者术前常规进行头颅MRI平扫+强化或动态强化+多排螺旋CT薄层扫描并三维重建,应用于经单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显微手术切除术术中定位,确定手术入路的角度、深度、安全操作范围。结果术前提供影像信息可靠,术中定位准确。肿瘤全切除85例,次全切除10例,大部切除5例。手术用时30-75 min,平均40 min。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并发症少,无手术死亡。总治愈率69%,治愈缓解率90%。结论术前三维CT重建联合MRI应用于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率及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MRI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 显微手术 垂体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者版临床路径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奎 姚庆宁 +4 位作者 唐协林 黎乾科 刘胜华 钟俊 赵超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研究患者版临床路径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探讨一种医患共同参与的临床路径工作模式。方法将70例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试验组发放患者版临床路径表并由责任护士... 目的研究患者版临床路径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探讨一种医患共同参与的临床路径工作模式。方法将70例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试验组发放患者版临床路径表并由责任护士或主管医师按路径表进行相应指导;对照组医生、护士实施常规的临床路径方案。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100%和96%,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评分分别为(88.6±7.2)分和(74.3±10.7)分,住院时间分别为(8.3±1.3)d和(9.2±2.1)d;两组对疾病认知程度评分和住院时间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患者版临床路径可以提高病人及家属参与治疗过程的主动性,提高患者满意度,缓和医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患者版临床路径 钻孔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外伤术后80例颅内感染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胜华 姚庆宁 +4 位作者 唐协林 黎乾科 赵超 钟俊 肖奎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2期161-162,210,共3页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因素。方法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诊治的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感染相关因素。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感染单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术前...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因素。方法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诊治的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感染相关因素。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感染单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术前GCS评分、手术时间、脑室外引流、术后切口脑脊液漏、开放性伤口,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为脑室外引流、脑脊液漏、手术时间。结论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因素众多,而脑脊液漏、手术时间、脑室外引流为其独立危险因素,需引起临床人员的重视,在开展颅脑外伤术过程中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颅内感染 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骨窗显微手术在外伤性脑内血肿的临床应用
13
作者 黎乾科 姚庆宁 +6 位作者 唐协林 肖奎 夏祥国 钟俊 刘胜华 赵超 刘怡东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4期39-40,共2页
目的:探索微骨窗开颅术在外伤性脑内血肿的临应用价值。方法将125例需手术而不必去骨瓣减压的外伤性脑内血肿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66例,采用微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对照组59例,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探索微骨窗开颅术在外伤性脑内血肿的临应用价值。方法将125例需手术而不必去骨瓣减压的外伤性脑内血肿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66例,采用微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对照组59例,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费用、术后血肿残留量、术后6个月GO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62±15)min较对照组(109±54)min明显缩短(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100±52)ml较对照组(500±101)ml明显减少(P<0.05);实验组术后血肿残留量(6±2)ml与对照组(7±2.5)ml,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住院日期(12±5.5)d较对照组(16±6.5)d明显缩短(P<0.05);实验组术后6个月GOS评分(4.55±0.30)与对照组(4.49±0.35),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骨窗开颅术对于不必去骨瓣减压的外伤性脑内血肿能达到常规开颅术的临床疗效,但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内血肿 显微手术 手术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渗盐水雾化在家兔气管切开早期气道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彩云 罗静 +6 位作者 唐协林 姚庆宁 刘胜华 夏祥国 黎乾科 刘怡东 赵超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1年第7期6-7,共2页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早期高渗盐水雾化对排痰的影响。方法:以家兔气管切开为研究模型,将18只家兔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等渗盐水雾化组、高渗盐水雾化组。通过雾化过程心电及氧舍监测、痰液检测、黏膜-纤毛光镜,比较不同雾化方法...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早期高渗盐水雾化对排痰的影响。方法:以家兔气管切开为研究模型,将18只家兔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等渗盐水雾化组、高渗盐水雾化组。通过雾化过程心电及氧舍监测、痰液检测、黏膜-纤毛光镜,比较不同雾化方法在气管切开早期增加气道蛤药的安全性,促进痰液排出,抑制气道炎症的作用。结果:①气道安全性:高渗雾化B、C两组雾化结束时呼吸、心率均低于等渗盐水组,氧合情况均优于等渗盐水组;各指标差畀有辘计学意义.②痰泣黏稠度:高渗雾化B,C两组痰液黏稠度均低于等渗盐水组。③痰液活菌比例:高渗雾化B、C两蛆痰注活茸比例均低于等渗盐水组。④黏膜损伤病理检查:高渗雾化B、C两组黏膜损伤程度均低于等渗盐水组。结论;气管切开早期气遗处于黏膜高分泌、高水肿的高炎症状态,应用3%NaCL等渗当量的高渗溶液进行雾化,能减轻黏膜水肿,堆持氧合水平,促进痰液稀释和排出,并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盐水 气管切开 家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窗开颅与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胜华 姚庆宁 +5 位作者 唐协林 黎乾科 赵超 钟俊 肖奎 周政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21期4102-4104,共3页
目的:研究骨窗开颅与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A组给予骨窗开颅手术治疗,B组给予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 目的:研究骨窗开颅与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A组给予骨窗开颅手术治疗,B组给予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且其并发症显著低于骨瓣开颅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骨窗开颅 骨瓣开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