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内生枯草芽孢杆菌Em7菌株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 被引量:20
1
作者 伏波 姚娟妮 +3 位作者 高小宁 黄丽丽 康振生 韩青梅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5-471,共7页
通过室内皿内对峙抑菌试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试验、离体果实接种试验以及电镜技术,研究测定了分离自小麦根部的植物内生枯草芽孢杆菌Em7菌液对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的抑制作用及抑菌机理。结果表明:用Em7菌液处理葡萄灰... 通过室内皿内对峙抑菌试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试验、离体果实接种试验以及电镜技术,研究测定了分离自小麦根部的植物内生枯草芽孢杆菌Em7菌液对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的抑制作用及抑菌机理。结果表明:用Em7菌液处理葡萄灰霉病菌后,在PDA培养基上形成了明显的抑菌圈,直径达2.81 cm;菌液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达到88.65%;经Em7菌液处理后,离体果实病情指数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相对防治效果达到78.92%。电镜观察发现,处理组菌丝生长异常,体表凹凸不平,局部膨大成结或缢缩,分枝变多,菌丝体内液泡增多,细胞壁增厚,细胞膜透性发生变化。表明植物内生枯草芽孢杆菌Em7菌株对葡萄灰霉病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且可以有效控制葡萄灰霉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灰霉病菌 枯草芽孢杆菌 抑菌作用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条件下几种松树花粉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国云 张雯婷 +1 位作者 姚娟妮 裴国亮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6年第1期49-52,共4页
以油松、马尾松和巴山松3种松树的气囊型花粉为材料,以直接晾干和常规生物电镜样品制备两种方法做处理,对以上3种气囊型花粉进行了两种不同处理后的扫描电镜观察,并对两种不同处理的效果进行了分析,以期对相关的科研工作者和电镜工作者... 以油松、马尾松和巴山松3种松树的气囊型花粉为材料,以直接晾干和常规生物电镜样品制备两种方法做处理,对以上3种气囊型花粉进行了两种不同处理后的扫描电镜观察,并对两种不同处理的效果进行了分析,以期对相关的科研工作者和电镜工作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型花粉 扫描电镜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射电镜超薄切片滴管式染色法的改进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国云 裴国亮 +1 位作者 张雯婷 姚娟妮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3期277-279,共3页
在应用透射电镜超薄切片滴管式染色法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一些改进,使其操作更为方便高效,在避免染色操作中铅污染的同时也很好地避免了铀污染,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透射电镜 超薄切片 染色污染 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与两种病原菌互作的冷冻切片观察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姚娟妮 成玉林 +1 位作者 韩青梅 张国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0-94,共5页
【目的】制作小麦与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互作的冷冻切片,评判基于冷冻切片观察2种病原菌对小麦侵染过程的效果,为将冷冻切片技术应用于植物病原菌侵染检测提供... 【目的】制作小麦与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互作的冷冻切片,评判基于冷冻切片观察2种病原菌对小麦侵染过程的效果,为将冷冻切片技术应用于植物病原菌侵染检测提供依据。【方法】以水源11和小偃22为试验材料,分别接种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和禾谷镰刀菌,取样制备冷冻切片,用Olympus BX51多功能显微镜观察2种病原真菌在侵染小麦叶片和穗部过程中的发育结构。【结果】利用冷冻切片观察到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和禾谷镰刀菌2种病原真菌结构清晰,小麦组织和细胞形态完整,对比度良好。【结论】冷冻切片技术可用于植物病原菌侵染的预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切片技术 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 禾谷镰刀菌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探索与构建 被引量:5
5
作者 姚娟妮 江书宇 +1 位作者 方石 李正国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3年第15期59-60,71,共3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实验室面临的安全管理压力不断增大,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势在必行。以重庆大学为例,从组织体系建设、安全设施建设、安全教育培训、安全自查制度、化学品分级管理、生物安全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实验室面临的安全管理压力不断增大,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势在必行。以重庆大学为例,从组织体系建设、安全设施建设、安全教育培训、安全自查制度、化学品分级管理、生物安全管理、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对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了阐述,可为国内其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安全 实验室管理 安全管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改革探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姚娟妮 成玉林 +1 位作者 邓伟 李正国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2年第23期7-9,共3页
微生物学实验是生物类专业的基础实验课程,而目前高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涉及病毒的内容很少,疫情的出现对当前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课程内容、课程思政、课程考核等方面分析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微生物学实验是生物类专业的基础实验课程,而目前高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涉及病毒的内容很少,疫情的出现对当前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课程内容、课程思政、课程考核等方面分析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措施,为进一步提高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及学生培养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实验 病毒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患者实施临床综合性护理管理的意义探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姚娟妮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第24期151-152,共2页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患者实施临床综合性护理管理的意义。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78例神经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分别39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方案,综合组实施综合性护理管理方案。比较两组神经外科护理管理...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患者实施临床综合性护理管理的意义。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78例神经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分别39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方案,综合组实施综合性护理管理方案。比较两组神经外科护理管理满意度;护理管理质量评分、紧急情况处理评分、患者疾病知识掌握评分、平均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SAS评分、SDS评分、SF-36生存质量评分;神经外科护理纠纷发生率。结果综合组神经外科护理管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综合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紧急情况处理评分、患者疾病知识掌握评分、平均住院时间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SF-36生存质量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综合组SAS评分、SDS评分、SF-36生存质量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综合组神经外科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神经外科患者实施综合性临床护理管理的效果肯定,可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和紧急情况处理质量,提高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知,有利于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患者 临床护理管理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条锈菌冬孢子发生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姚娟妮 张宏昌 +4 位作者 赵杰 韩青梅 成玉林 黄丽丽 康振生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0-566,共7页
采用冷冻切片技术、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系统研究了小麦条锈菌冬孢子的个体发生过程和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小麦条锈菌冬孢子由排列在冬孢子堆基部的双核产孢细胞产生。在发育初期,产孢细胞一端产生突起形成冬孢子芽,随后冬... 采用冷冻切片技术、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系统研究了小麦条锈菌冬孢子的个体发生过程和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小麦条锈菌冬孢子由排列在冬孢子堆基部的双核产孢细胞产生。在发育初期,产孢细胞一端产生突起形成冬孢子芽,随后冬孢子芽经延伸并形成隔膜,依次分化形成冬孢子原基、柄细胞和冬孢子原体。冬孢子原体经有丝分裂后产生隔膜发育形成双核双细胞冬孢子。成熟的冬孢子表面光滑,具有明显加厚的细胞壁,双核融合,原生质密度增加,富含脂肪粒和糖原类物质。在部分冬孢子堆周围还可观察到莲花状包被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冬孢子形成 冷冻切片 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枯草芽胞杆菌EDR4抑制灰葡萄孢菌的细胞学研究
9
作者 姚娟妮 高小宁 +2 位作者 伏波 王录俊 韩青梅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7-271,共5页
通过菌丝生长抑制方法测定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 EDR4对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作用,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受到抑制的灰葡萄孢菌丝形态和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异常,分支变多,出现不规则膨大和缢缩;线粒... 通过菌丝生长抑制方法测定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 EDR4对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作用,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受到抑制的灰葡萄孢菌丝形态和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异常,分支变多,出现不规则膨大和缢缩;线粒体数量异常增多并出现不规则肿胀;细胞质外渗,出现空腔化细胞;细胞器泡囊化解体和细胞崩解,细胞趋于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葡萄孢菌 枯草芽胞杆菌 电子显微镜 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中国小麦条锈菌转主寄主小檗的鉴定 被引量:19
10
作者 赵杰 张宏昌 +2 位作者 姚娟妮 黄丽丽 康振生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95-900,共6页
用萌发的小麦条锈菌冬孢子接种采自陕西省境内的陕西小檗、少齿小檗和长穗小檗,3种小檗均产生了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用人工接种小麦条锈菌冬孢子在陕西小檗上产生的锈孢子器接种小麦铭贤169产生了典型的条锈菌夏孢子堆症状。特异性PCR... 用萌发的小麦条锈菌冬孢子接种采自陕西省境内的陕西小檗、少齿小檗和长穗小檗,3种小檗均产生了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用人工接种小麦条锈菌冬孢子在陕西小檗上产生的锈孢子器接种小麦铭贤169产生了典型的条锈菌夏孢子堆症状。特异性PCR和DNA序列分析表明,人工接种产生于小檗上的锈孢子、接种锈孢子于小麦上产生的夏孢子堆与小麦条锈菌DNA的ITS区序列完全一致。更为重要的是,用采自田间受锈菌侵染的小檗叶片产生的锈孢子接种小麦铭贤169,经培养在小麦铭贤169叶片上产生了典型的条锈病症状。从而证实,在自然条件下,在中国,小檗不仅可作为小麦条锈菌的转主寄主,而且小麦条锈菌可在小檗上完成其有性繁殖过程。这一发现对进一步揭示我国小麦条锈菌高度的群体遗传多样性与毒性变异机理、完善小麦条锈病的防治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小檗 转主寄主 有性繁殖
原文传递
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侵染柑橘果实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韩青梅 赵华 +3 位作者 成玉林 姚娟妮 黄丽丽 康振生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67-977,共11页
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系统研究了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对柑橘果实的侵染过程及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接种12h后,伤口附近的分生孢子开始萌发产生芽管;然后从伤口处直接侵入果实表皮细胞内;接种24h后,受侵染果实细胞... 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系统研究了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对柑橘果实的侵染过程及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接种12h后,伤口附近的分生孢子开始萌发产生芽管;然后从伤口处直接侵入果实表皮细胞内;接种24h后,受侵染果实细胞中的菌丝向相邻细胞扩展蔓延,寄主细胞壁开始消解,质壁分离,细胞内含物及各类细胞器凝集,颜色加深,最后完全消解,伤口部位的果皮开始变软,伤口处的菌丝向外生长;84h后伤口处病斑软化,部分长出白色的霉层;96h后病斑软化面积直径达3cm,白色霉层面积逐渐扩大;120h后白色霉层中间伤口处霉层颜色加深变为灰绿色;144h后整个果实变软腐烂。果胶质标记结果表明,菌丝侵入果实后产生果胶酶并降解柑橘细胞壁中的果胶,使得细胞壁松弛,软化腐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指状青霉 超微结构 侵染过程
原文传递
落叶松-杨栅锈菌在感病杨树寄主上发育过程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丹 姚娟妮 +1 位作者 康振生 曹支敏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18-926,共9页
采用荧光染色技术、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系统研究了落叶松-杨栅锈菌在感病杨树叶片上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在侵染前期(接种12h以内),锈菌夏孢子在杨树叶片上萌发,利用芽管或附着胞穿透叶表气孔后形成气孔下囊,进而在胞间产生... 采用荧光染色技术、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系统研究了落叶松-杨栅锈菌在感病杨树叶片上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在侵染前期(接种12h以内),锈菌夏孢子在杨树叶片上萌发,利用芽管或附着胞穿透叶表气孔后形成气孔下囊,进而在胞间产生侵染菌丝。进入活体营养生长阶段(接种后24–96h),锈菌不断产生大量吸器来满足营养需求的同时,侵染菌丝在叶肉细胞间隙蔓延分枝生长至形成菌落结构。最终在产孢阶段(接种120h之后)产孢菌丝分化形成的夏孢子在表皮下聚集成堆,待成熟后突破表皮显露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杨栅锈菌 侵染过程 荧光染色 电镜观察
原文传递
铁线莲上隐匿柄锈菌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发育的组织学和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姚娟妮 赵杰 +2 位作者 张宏昌 成玉林 康振生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85-1091,共7页
通过光学显微镜技术和电镜技术对铁线莲上隐匿柄锈菌Puccinia recondita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发育进行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观察。观察表明,铁线莲上隐匿柄锈菌性孢子器呈瓶状,内生有大量单核的性孢子梗和侧丝。性孢子梗顶端产生大量的性... 通过光学显微镜技术和电镜技术对铁线莲上隐匿柄锈菌Puccinia recondita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发育进行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观察。观察表明,铁线莲上隐匿柄锈菌性孢子器呈瓶状,内生有大量单核的性孢子梗和侧丝。性孢子梗顶端产生大量的性孢子,每形成一个性孢子后,都在性孢子梗上留下一环痕。性孢子长椭圆形,表面无特殊纹饰。铁线莲上隐匿柄锈菌锈孢子器呈杯状,其内生长大量平行排列的长形双核锈孢子梗,每个锈孢子梗由上向下连续产生多个锈孢子。锈孢子梗通过产生隔膜先形成锈孢子原体,再分隔形成锈孢子和间生细胞。随着锈孢子的进一步发育,间生细胞解体,锈孢子彼此分开。成熟的锈孢子表面产生有密集的瘤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线莲 隐匿柄锈菌 有性阶段 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