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经穴的数字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6
1
作者 原林 姚大卫 +7 位作者 唐雷 黄文华 焦培峰 陆云涛 戴景兴 张辉 贺振泉 钟世镇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7-343,共7页
目的 探索人体经穴的解剖学构成和针灸疗法的机制。 方法 在男、女图像数据集的基础上 ,通过图像分割和三维重建 ,构建了人体全身筋膜结缔组织的网状结构支架 ,与传统中医针灸疗法的刺激部位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根据筋膜所处的解... 目的 探索人体经穴的解剖学构成和针灸疗法的机制。 方法 在男、女图像数据集的基础上 ,通过图像分割和三维重建 ,构建了人体全身筋膜结缔组织的网状结构支架 ,与传统中医针灸疗法的刺激部位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根据筋膜所处的解剖学部位可分为 5类 :1 真皮的网状层和乳头层致密结缔组织 ;2 皮下疏松结缔组织 ;3 肌间隔疏松结缔组织 ;4 神经血管束疏松结缔组织 ;5 内脏器官门及被膜疏松结缔组织。将构建的筋膜与中医针灸的刺激部位进行比较 ,数字人研究结果显示 ,中医针灸治疗的解剖学基础可能是分布于全身的筋膜结缔组织。 结论 人体可能存在由结缔组织筋膜构成的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系统———自体监控系统。该系统可能是针灸疗法的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解剖 结缔组织 自体监控系统 针灸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经络穴位到支持与储备系统——基于数字解剖学研究提出人体第十大功能系统假说(英文)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军 董为人 +5 位作者 姚大卫 王春雷 赵冰雷 沈宝林 杨林林 原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3-579,共7页
中国传统针灸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已广为接受,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为此,我们基于数字化虚拟人技术构筑了人体全身结缔组织筋膜网状支架,并对结缔组织的聚集部位进行标记,并将虚拟的经穴三维图像与传统针灸疗法的刺激部位进行对比... 中国传统针灸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已广为接受,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为此,我们基于数字化虚拟人技术构筑了人体全身结缔组织筋膜网状支架,并对结缔组织的聚集部位进行标记,并将虚拟的经穴三维图像与传统针灸疗法的刺激部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结缔组织构成的筋膜网络支架可能构成针灸穴位的解剖学基础。我们发现,穴位主要分布于结缔组织聚集的部位,该处富含敏感的神经末梢、活性细胞和淋巴管,针刺这些部位能产生较强的生物学效应。从生物种系发生和胚胎发育的角度来看,人体全身的结缔组织网状支架构成人体一个新的功能系统——支持与储备系统,对该系统的研究称为筋膜学。该假说能全面(形态、功能)的解释针灸的基础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解剖学 结缔组织 自体监控系统 筋膜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络的解剖学发现与筋膜学理论 被引量:59
3
作者 原林 白宇 +7 位作者 黄泳 吴金鹏 王春雷 王军 杨春 戴景兴 沙鸥 姚大卫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明确针灸穴位和经络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数字人数据和CT,MRI数据,对人体结缔组织断面图像进行标记和重建,并与中医经络相比较。对全身筋膜结缔组织支架进行生物进化和胚胎发育分析。结果对人体结缔组织断面图像进行标记和重建,... 目的明确针灸穴位和经络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数字人数据和CT,MRI数据,对人体结缔组织断面图像进行标记和重建,并与中医经络相比较。对全身筋膜结缔组织支架进行生物进化和胚胎发育分析。结果对人体结缔组织断面图像进行标记和重建,显示出与中医经络记载走行接近的影像结构,提示全身的结缔组织均与经络密切相关。结论经络的解剖学基础是人体筋膜支架。穴位是筋膜上在接受刺激时能产生较强生物信息的部位。作者提出一种新的解剖学分科方法和学术研究领域,即筋膜解剖学。筋膜解剖学认为人体是由非特异性结缔组织支架所构成的支持与储备系统以及由已分化功能细胞所构成的功能系统所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穴位 解剖学 筋膜学 结缔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络的解剖学发现——筋膜学新理论 被引量:31
4
作者 白宇 原林 +12 位作者 黄泳 吴金鹏 王军 戴景兴 王春雷 姜雪梅 李东飞 杨春 余美春 杨会营 陶晖 沙鸥 姚大卫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0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明确针灸穴位和经络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数字人数据和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核磁共振成像(MRI)数据,对人体结缔组织断面图像进行标记和重建,并与中医经络相比较。并对全身筋膜结缔组织支架进行生物进化和胚胎发育分析。结果... 目的:明确针灸穴位和经络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数字人数据和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核磁共振成像(MRI)数据,对人体结缔组织断面图像进行标记和重建,并与中医经络相比较。并对全身筋膜结缔组织支架进行生物进化和胚胎发育分析。结果:对人体结缔组织断面图像进行标记和重建,显示出与中医经络记载走行接近的影像结构,提示全身的结缔组织均与经络密切相关。结论:经络的解剖学基础是人体筋膜支架;经络的组织学结构为的非特异性结缔组织(包括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穴位是筋膜上在接受刺激时能产生较强生物信息的部位;提出一种新的解剖学分科方法和学术研究领域:筋膜解剖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穴位 部学 筋膜学 结缔组织 筋膜 支持与储备系统 功能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中国人关键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原林 黄文华 +5 位作者 唐雷 李鉴轶 戴景兴 邝咏衡 姚大卫 钟世镇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5-230,共6页
目的 探索虚拟中国人 (VCH)高精度建模的关键技术。 方法  1 建立中国人体标准的评价体系 ,对“虚拟中国人”Ⅰ号及Ⅱ号 (VCHⅠ及VCHⅡ )进行标准化评定 ;完成尸体获取的法律程序 ;2 应用CT、MR和发泡包埋技术对VCHⅠ及VCHⅡ进行切... 目的 探索虚拟中国人 (VCH)高精度建模的关键技术。 方法  1 建立中国人体标准的评价体系 ,对“虚拟中国人”Ⅰ号及Ⅱ号 (VCHⅠ及VCHⅡ )进行标准化评定 ;完成尸体获取的法律程序 ;2 应用CT、MR和发泡包埋技术对VCHⅠ及VCHⅡ进行切削前预处理 ;3 用动脉灌注的方法对材料的动脉血管进行标记 ;4 用自行设计的冷冻工作间和切削设备对人体材料进行切削和图像采集。 结果 人体材料保持了正常形态 ,预切间距可达到0 1mm ,最小切削间距可达到 0 0 2mm ,可对人体材料进行一次装夹连续切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中国人 关键技术 高精度建模 切削建模 计算机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医学生的解剖学双语能力调查 被引量:2
6
作者 邝咏衡 姚大卫 +3 位作者 李嘉豪 沙鸥 王军 周白菡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1-575,共5页
目的了解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解剖学双语能力。方法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122名临床医学专业一年级的本科生。问卷共列出了22个英文解剖学名词和19个中文解剖学名词,要求学生进行英汉或汉英互译,并就每个名词听到过的... 目的了解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解剖学双语能力。方法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122名临床医学专业一年级的本科生。问卷共列出了22个英文解剖学名词和19个中文解剖学名词,要求学生进行英汉或汉英互译,并就每个名词听到过的程度进行评级。结果 1.常听到的英语名词的中文翻译为所有名词的14%;中文名词的英文翻译为8%;2.英译汉的正确率为总人数的18%;汉译英的正确率亦是18%。两者的水平大致相同;3.常听到的名词虽然较容易译对,但有不少是惯用错词,经常译错;4.中学时期的授课语言(纯中文或纯英文教学)似乎与医学生的双语能力无关;授课时如果兼用另一种语言,則学生的双语能力较好。结论香港医学生解剖学双语能力存在如下问题:1.对中文名词认识不足,英译汉或汉译英都存在困难;2.强记英文和拉丁名词,不求甚解;3.人错我错。双语能力亦是医学生面对社会、与人沟通的问题。提升双语能力对社会和学生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教学 医学英语 医学汉语 问卷调查 沟通技巧 医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快速衰老小鼠海马中的增龄性改变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立红 任天华 +2 位作者 方马荣 姚大卫 王铭维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8-262,F0002,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快速衰老小鼠(SAM)在衰老过程中海马中nNOS的分布和表达变化,探讨NO/nNOS在中枢神经系统衰老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雄性快速衰老亚系8小鼠(SAMP8)及抗快速衰老亚系1小鼠(SAMR1)为研究对象,其中SAMP8为实验组,SAMR1为... 【目的】通过观察快速衰老小鼠(SAM)在衰老过程中海马中nNOS的分布和表达变化,探讨NO/nNOS在中枢神经系统衰老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雄性快速衰老亚系8小鼠(SAMP8)及抗快速衰老亚系1小鼠(SAMR1)为研究对象,其中SAMP8为实验组,SAMR1为对照组,每组动物再分为青年组(2月龄)和老年组(10月龄)两组,每个年龄组随机分配6只动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SAM海马中nNOS神经元,观察海马CA1,CA2和CA3区nNOS神经元的形态和分布,并计数nNOS神经元的数量;用RT-PCR法检测海马中nNOSmRNA表达水平(用平均灰度值表示)。【结果】老龄SAMP8海马中阳性神经元的形态与其它组比较无明显差别,但CA1和CA2区阳性神经元密度明显减低,CA3区阳性神经元密度无明显改变。SAMP8老年组与青年组相比,海马CA1和CA2区nNOS阳性细胞的数量显著减少(73±14vs144±38,P<0.01;71±30vs126±39,P<0.05),CA3区阳性神经元数量无显著差别;SAMP8与SAMR1比较,青年组海马nNOS阳性细胞的数量无显著差别,老年组海马CA1和CA2区阳性细胞的数量显著减少(73±14vs139±24,P<0.01;71±30vs120±37,P<0.05)。SAMP8老年组海马nNOSmRNA水平明显低于青年组(0.43±0.17vs0.92±0.15,P<0.01),且低于相应月龄SAMR1(0.43±0.17vs0.86±0.13,P<0.01)。【结论】海马中nNOS催化产生不足量NO可能加速SAMP8衰老,致使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为通过调节NO产量来延缓衰老及衰老相关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衰老 快速衰老小鼠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脑胱天蛋白酶-3活化及其靶蛋白的体外研究(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爱群 初向阳 +2 位作者 赖惠玲 武艳 姚大卫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97-903,共7页
凋亡的主要生化过程包括胱天蛋白酶的活化及其对细胞内蛋白质的选择性切割 .在已知的胱天蛋白酶中 ,可被多种凋亡刺激信号激活的胱天蛋白酶 3备受注目 .为进一步揭示灵长类动物神经组织中未知的胱天蛋白酶 3靶蛋白 ,采用成年猕猴脑组织... 凋亡的主要生化过程包括胱天蛋白酶的活化及其对细胞内蛋白质的选择性切割 .在已知的胱天蛋白酶中 ,可被多种凋亡刺激信号激活的胱天蛋白酶 3备受注目 .为进一步揭示灵长类动物神经组织中未知的胱天蛋白酶 3靶蛋白 ,采用成年猕猴脑组织粗提物作为无细胞体系 ,通过加入 granzymeB引发凋亡途径的部分反应 ,如胱天蛋白酶 3的活化及随后发生的蛋白质水解 .经蛋白质印迹分析发现 ,与 granzymeB共孵育后 ,猕猴脑胱天蛋白酶 3以两步方式从酶原转化为活性酶 .对猕猴脑组织自身蛋白质的进一步分析显示 ,多聚ADP 核糖聚合酶 (PARP)被水解为长 85ku的片段 ,此片段提示胱天蛋白酶 3的特异切割活性 .此外 ,神经元凋亡抑制蛋白 (NAIP)也被切割 ,产生长约 4 0ku的小片段 ,但是它的出现不被胱天蛋白酶 3特异性抑制剂Ac DEVD CHO阻断 ,因此可能是 granzymeB直接作用于NAIP所致 .以上结果提示 ,凋亡相关酶切反应可在成年猕猴脑组织提取物中得到重现 ;NAIP可能是granzymeB而非胱天蛋白酶 3的作用靶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脑 胱天蛋白酶-3 活化 靶蛋白 体外研究 granzymeB 多聚ADP-核糖聚合酶 神经元凋亡抑制蛋白 灵长类 大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与中枢神经系统衰老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立红 姚大卫 王铭维 《解剖学研究》 CAS 2007年第2期145-149,共5页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现的一种具有独特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的信息和效应分子,它广泛的存在于机体的不同组织中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生理和病理作用。随着对NO不断深入的研究,发现其与中枢神经系统衰老关系密切...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现的一种具有独特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的信息和效应分子,它广泛的存在于机体的不同组织中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生理和病理作用。随着对NO不断深入的研究,发现其与中枢神经系统衰老关系密切,已成为神经病学和神经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NO的生物学作用及其与中枢神经系统衰老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中枢神经系统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酶B和胱天蛋白酶-3对肌动蛋白水解作用的体外研究(英文)
10
作者 张爱群 武艳 +1 位作者 周宁新 姚大卫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61-566,共6页
已知凋亡过程的基本变化之一是细胞骨架的异常 ,后者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凋亡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为揭示凋亡相关蛋白酶———颗粒酶B和胱天蛋白酶 3对胞浆型肌动蛋白的水解作用 ,采用成年猕猴脑组织粗提物作为无细胞体系 ,以外源性颗粒酶B... 已知凋亡过程的基本变化之一是细胞骨架的异常 ,后者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凋亡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为揭示凋亡相关蛋白酶———颗粒酶B和胱天蛋白酶 3对胞浆型肌动蛋白的水解作用 ,采用成年猕猴脑组织粗提物作为无细胞体系 ,以外源性颗粒酶B触发凋亡途径的终末反应 .经一系列免疫印迹分析发现 :孵育 12h方见 β 肌动蛋白被剪切 ,产生 4 1ku和 15ku水解片段 ,并证明该水解反应为颗粒酶B依赖 ;颗粒酶B活化的内源性胱天蛋白酶 3和重组胱天蛋白酶 3均不能水解脑提取物中的β 肌动蛋白 ,尽管胱天蛋白酶 3可作用于纯化的肌动蛋白 ,产生 15ku片段 .以上结果提示 ,内源性 β 肌动蛋白对凋亡相关蛋白酶 ,尤其胱天蛋白酶 3不敏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 肌动蛋白 颗粒酶B 胱天蛋白酶-3 蛋白质水解 免疫印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快速衰老小鼠额叶皮质中的增龄性改变
11
作者 张立红 任天华 +3 位作者 方马荣 姚大卫 徐杰 王铭维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1-525,共5页
为了观察快速衰老小鼠(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SAM)衰老过程中大脑额叶皮质中nNOS的分布和表达变化,探讨NO/nNOS在中枢神经系统衰老中的作用。采用雄性快速衰老亚系8小鼠(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prone8,SAMP8)及抗快速衰... 为了观察快速衰老小鼠(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SAM)衰老过程中大脑额叶皮质中nNOS的分布和表达变化,探讨NO/nNOS在中枢神经系统衰老中的作用。采用雄性快速衰老亚系8小鼠(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prone8,SAMP8)及抗快速衰老亚系1小鼠(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resistance1,SAMR1)为研究对象,其中SAMP8为实验组,SAMR1为对照组,每组动物再分为青年组(2月龄)和老年组(10月龄)两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SAM额叶皮质中的nNOS神经元的形态和分布,并计数nNOS阳性神经元在额叶皮质中的数量;用RT-PCR法检测额叶皮质中nNOS 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SAMP8老年组与青年组相比,额叶皮质中nN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显著增加(15.8±6.3vs8.0±4.9,P<0.05);SAMP8与SAMR1比较,青年组额叶皮质nN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额叶皮质nN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显著增加(15.8±6.3vs7.5±5.3,P<0.05)。SAMP8老年组额叶皮质nNOS mRNA水平明显高于SAMP8青年组(1.00±0.17vs0.67±0.13,P<0.01)和老年组SAMR1(1.00±0.17vs0.67±0.11,P<0.01)。以上结果提示:额叶皮质中nNOS神经元的数量增加可能产生过量NO,NO可能参与了SAMP8快速衰老的过程。本研究的结果为通过调节额叶皮质NO产量来延缓衰老及衰老相关功能障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衰老 快速衰老小鼠 额叶皮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伸应力对疏松结缔组织结构与细胞活性的影响
12
作者 张学全 杨林林 +5 位作者 戴景兴 姜雪梅 周志涛 曲戎梅 姚大卫 原林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1-395,共5页
目的:研究拉伸应力下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内纤维和细胞形变及其对细胞活性的影响,探索中医替代疗法治疗机制。方法:实验组于SD大鼠腹股沟中点施加捻转拉伸,设置对照组。14d后制作皮下组织铺片、鬼笔环肽及碘化丙啶双染后相差显微镜下... 目的:研究拉伸应力下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内纤维和细胞形变及其对细胞活性的影响,探索中医替代疗法治疗机制。方法:实验组于SD大鼠腹股沟中点施加捻转拉伸,设置对照组。14d后制作皮下组织铺片、鬼笔环肽及碘化丙啶双染后相差显微镜下获取纤维形变图像、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连续获取“细胞CT”图像、利用Mimics10.01进行细胞三维重建并通过BrdU掺入法评估细胞增殖活性。结果:在拉伸应力下,实验组纤维密度增高、排列呈与受力方向平行改变;细胞形态变为“扁梭形”、排列与纤维受力方向一致,对照组纤维和细胞分布无序;拉伸刺激能显著提高细胞的增殖活性。结论:拉伸应力下疏松结缔组织重构及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可能是中医替代疗法的一种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 结缔组织 胶原纤维 弹性纤维 细胞增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鼠坐骨神经再生轴突可塑性的研究——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示踪观察
13
作者 郑达人 任麟逊 +1 位作者 李维英 姚大卫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4期26-31,共6页
用HRP逆行示踪法,对成年大白鼠两侧坐骨神经端端吻合术后,再生轴突可塑性作了研究。术后1—12月不同时间内,在吻合端左侧0.8cm处,再横断坐骨神经,放入HRP,存活2天,取材观察。结果表明:所有动物脊髓腰骶段两侧前角均出现HRP标记细胞。标... 用HRP逆行示踪法,对成年大白鼠两侧坐骨神经端端吻合术后,再生轴突可塑性作了研究。术后1—12月不同时间内,在吻合端左侧0.8cm处,再横断坐骨神经,放入HRP,存活2天,取材观察。结果表明:所有动物脊髓腰骶段两侧前角均出现HRP标记细胞。标记细胞数量随吻合术后时间增长而增加。左侧前角较右侧前角标记细胞多。说明受损的坐骨神经轴突能再生,各自进入对侧的坐骨神经,向脊髓方向延伸。但是,仅部分再生轴突能延伸过缝合处的组织痂。本实验提示再生轴突的可塑性,它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鼠 坐骨细胞 轴突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黑质含TH、GABA神经元与老化的关系
14
作者 董大翠 蔡秋云 +1 位作者 姚大卫 陈活彝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497-499,共3页
采用在种系进化上与人类很接近的猕猴为实验动物,分为青年组和老龄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黑质TH、GABA神经元与老化相关的变化。结果表明;老龄组黑质致密部和网状部神经元的TH免疫反应性明显降低,老龄组GABA神经... 采用在种系进化上与人类很接近的猕猴为实验动物,分为青年组和老龄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黑质TH、GABA神经元与老化相关的变化。结果表明;老龄组黑质致密部和网状部神经元的TH免疫反应性明显降低,老龄组GABA神经元数量和免疫反应性均明显低于青年组。提示:中枢神经老化可能与黑质TH含量和GABA神经元数目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 黑质 TH GABA 神经元 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黑质GABA能神经元的分布
15
作者 董大翠 蔡秋云 +1 位作者 姚大卫 陈活彝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377-379,共3页
采用进化程度较高的灵长类动物猕猴作为实验材料 ,在光镜下观察黑质的 GABA能神经元。在黑质网状部GABA能神经元数量多 ,以多角形和梭形为主 ,致密部的 GABA能神经元较网状部略稀少 ,胞体形态以多角形、圆形和梭形为主 ;在下丘平面还可... 采用进化程度较高的灵长类动物猕猴作为实验材料 ,在光镜下观察黑质的 GABA能神经元。在黑质网状部GABA能神经元数量多 ,以多角形和梭形为主 ,致密部的 GABA能神经元较网状部略稀少 ,胞体形态以多角形、圆形和梭形为主 ;在下丘平面还可见到许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BA神经元 黑质 猕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S在大鼠小脑生前、生后及成年期的表达
16
作者 阮奕文 廖永强 姚大卫 《广东解剖学通报》 1994年第1期29-33,共5页
本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FOS在大鼠小脑生前、生后及成年期的表达.结果显示:胚胎16.5天时,菱形唇神经上皮和套层出现许多染色很浓的FOS阳性细胞.胚胎18.5天时,神经上皮层和套层的FOS阳性细胞减少,但此时边缘层的FOS阳性细胞相对增多.胚胎... 本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FOS在大鼠小脑生前、生后及成年期的表达.结果显示:胚胎16.5天时,菱形唇神经上皮和套层出现许多染色很浓的FOS阳性细胞.胚胎18.5天时,神经上皮层和套层的FOS阳性细胞减少,但此时边缘层的FOS阳性细胞相对增多.胚胎20.5天时,神经上皮、套层及边缘层已见不到FOS阳性细胞.生后14天内,小脑外颗粒细胞层的细胞显示较弱的FOS表达,着色较淡.生后14天,内颗粒细胞层开始出现FOS阳性细胞,并逐渐增多,分别在生后26天和50天出现两次数量较多的FOS阳性细胞.此后下降,在成年鼠小脑的颗粒细胞层已观察不到FOS阳性细胞.部分蒲肯野细胞在生后26天开始出现FOS表达,生后40天和60天,几乎所有的蒲骨野细胞呈现FOS表达,但在成年鼠只有少量的蒲骨野细胞保留FOS表达能力.分子层在50天出现一过性少量的FOS阳性细胞.小脑深核在生后40天开始有少量细胞呈现FOS表达;生后50天和60天,FOS阳性细胞增多;在成年鼠,仍有部分细胞保留FOS表达能力.本实验提示小脑的FOS表达主要与小脑皮质神经元的迁移及分化有关,而与神经元的增殖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 核蛋白 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治疗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7
作者 牛俊飞 郝悦 +1 位作者 姚大卫 沙鸥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6期5170-5173,共4页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将疼痛定义为现行或潜在的躯体或内脏组织损伤引起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以下简称神经痛)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疼痛,主要是由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的损伤或功能失...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将疼痛定义为现行或潜在的躯体或内脏组织损伤引起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以下简称神经痛)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疼痛,主要是由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的损伤或功能失调引起的。统计显示,约有3%-8%的世界人口受到神经痛困扰。神经痛病程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情绪和社会功能等[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临床用药 新药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的分子标志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爱群 姚大卫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9-12,共4页
关键词 凋亡 凋亡细胞 凋亡信号 分子标志
全文增补中
核糖体失活蛋白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婷 姚大卫 +6 位作者 吴志斌 左雨鹏 邝咏衡 谢天顺 冯先玲 沙鸥 张健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4期3663-3665,共3页
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s,RIPs)是一类具有特殊生物毒性的蛋白。它具有N-糖苷酶活性,可以灭活真核细胞的核糖体,使其蛋白质的生成受阻,从而导致细胞死亡。具体来说,RIPs因其具有N一糖苷酶活性,能够作... 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s,RIPs)是一类具有特殊生物毒性的蛋白。它具有N-糖苷酶活性,可以灭活真核细胞的核糖体,使其蛋白质的生成受阻,从而导致细胞死亡。具体来说,RIPs因其具有N一糖苷酶活性,能够作用于真核生物28S核糖体RNA大亚基上的茎环节构顶部GA4324GA的普遍保守的S/R区域,通过脱嘌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失活蛋白 N-糖苷酶 免疫毒素 细胞因子 逆向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碱能神经元和P物质样、脑啡肽样纤维在人胎脊髓中间带的发育与定位
20
作者 罗知彬 郑达人 +3 位作者 关粤玲 沈伟哉 刘运泉 姚大卫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6,共6页
收集死亡人胚胎40例,妊娠龄5—40周。取脊髓胸段,恒冷箱切片,厚25—35μm,分别以Kamovsky—Roots法和PAP法显示脊髓中间灰质带含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胆碱能神经元和P物质样(SP—L)、脑啡肽样(ENK—L)纤维的定位分布。结果发现AchE阳性... 收集死亡人胚胎40例,妊娠龄5—40周。取脊髓胸段,恒冷箱切片,厚25—35μm,分别以Kamovsky—Roots法和PAP法显示脊髓中间灰质带含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胆碱能神经元和P物质样(SP—L)、脑啡肽样(ENK—L)纤维的定位分布。结果发现AchE阳性神经元,最早见于第5周中间带外侧核本部(ILP)。6~8周,阳性神经元则明显见于侧索核(ILF)、中介核(IC)和中介核室管旁部(ICPE)等各核群。AchE阳性神经元的活性反应强度随胎龄增长而增强。SP—L和ENK—L阳性纤维最早见于第8周中间带的外侧份,位于套层与缘层之间,相当于ILP的原基部。9~13周,阳性纤维亦向内延伸。至14周,阳性纤维在ILP、ILF和IC等部位已有明显的增加。26周,上述核群和ICPE均见阳性纤维网织成丛状分布。实验证明,人胎脊髓中间带的AchE阳性神经元和SP—L、ENK—L肽能纤维,均出现于胚胎早期,且AchE神经元的出现要比SP—L、ENK—L肽能纤维大概早1/10孕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中间带 P物质 脑啡肽 人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