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壳聚糖处理结合纳米包装对黄花菜贮藏品质及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姚亚明 彭菁 +4 位作者 刘檀 陈继昆 梅为云 潘磊庆 屠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282-286,共5页
以“大乌嘴”黄花菜为试材,采用壳聚糖处理结合纳米包装对黄花菜进行保鲜,研究其对黄花菜贮藏期间品质和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处理、纳米包装及二者结合处理都能延缓黄花菜的衰老.壳聚糖处理结合纳米包装对黄花菜的保鲜效果... 以“大乌嘴”黄花菜为试材,采用壳聚糖处理结合纳米包装对黄花菜进行保鲜,研究其对黄花菜贮藏期间品质和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处理、纳米包装及二者结合处理都能延缓黄花菜的衰老.壳聚糖处理结合纳米包装对黄花菜的保鲜效果最佳,能够降低质量损失率,有效地抑制VC、还原糖含量的降低,保持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二者结合处理过的黄花菜在(4±0.5)℃、相对湿度75%~80%的环境中贮藏18 d后,好花率仍然保持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菜 壳聚糖 纳米包装 贮藏品质 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MCP处理结合纳米包装对金针菇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姚亚明 任月月 +5 位作者 刘芮瑜 范伯圣 丁虎 屠康 彭菁 潘磊庆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295-300,共6页
采用1-甲基环丙烯(1-methyleyelopropene,1-MCP)处理结合纳米包装对金针菇进行保鲜贮藏,通过测定贮藏期间金针菇的主要品质指标以探讨其保鲜效果。结果表明,1-MCP处理在延缓金针菇开伞、保持细胞膜完整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方面略优于纳... 采用1-甲基环丙烯(1-methyleyelopropene,1-MCP)处理结合纳米包装对金针菇进行保鲜贮藏,通过测定贮藏期间金针菇的主要品质指标以探讨其保鲜效果。结果表明,1-MCP处理在延缓金针菇开伞、保持细胞膜完整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方面略优于纳米包装,而纳米包装抑制金针菇腐烂及质量损失的效果优于1-MCP处理;在延缓褐变及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方面,1-MCP处理和纳米包装的效果无明显差异。1-MCP处理结合纳米包装的保鲜效果最佳,较好地保持了金针菇的感官品质和营养成分,减缓了金针菇的劣变,延长了贮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1-甲基环丙烯 纳米包装 品质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焉耆盆地侏罗系煤系源岩评价与成烃机理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姚亚明 刘池阳 +4 位作者 赵增录 赵旭华 付代国 乔桂林 严永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13-521,共9页
在对焉耆盆地已钻探井暗色泥岩、碳质泥岩等生油岩和部分原油样品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构造 ,特别是沉积和岩相古地理特征 ,研究了烃源岩类型及空间展布 ,煤系源岩有机显微组分组成及生烃机理 ,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特征 ,指... 在对焉耆盆地已钻探井暗色泥岩、碳质泥岩等生油岩和部分原油样品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构造 ,特别是沉积和岩相古地理特征 ,研究了烃源岩类型及空间展布 ,煤系源岩有机显微组分组成及生烃机理 ,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特征 ,指出烃源岩类型属典型的腐殖型 ;侏罗系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和西山窑组煤系泥岩、炭质泥岩及煤均能生烃 ,但以侏罗系八道湾组煤系泥岩为主要烃源岩 ;博湖坳陷南、北凹陷都经历过油气形成过程 ,但北部凹陷存在两个生油阶段 ,而南部凹陷仅存在一个生油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焉耆盆地 侏罗系 煤系源岩 成烃机理 煤系地层 显微组分 地球化学分析 腐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焉耆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16
4
作者 姚亚明 刘池阳 +1 位作者 赵增录 孙自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焉耆盆地是在海西运动期褶皱基底和元古代结晶基底之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中小型叠合复合含油气盆地,其形成经历了古生代基底形成阶段、中生代前陆盆地演化阶段、第三纪压陷盆地发育阶段和第四纪走滑隆升阶段等4个演化阶段。燕山运动... 焉耆盆地是在海西运动期褶皱基底和元古代结晶基底之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中小型叠合复合含油气盆地,其形成经历了古生代基底形成阶段、中生代前陆盆地演化阶段、第三纪压陷盆地发育阶段和第四纪走滑隆升阶段等4个演化阶段。燕山运动期和喜马拉雅运动期断裂活动控制了坳陷、隆起的形态和规模。构造变形以逆冲推覆和走滑为特点,并伴生大量局部构造。构造演化对油气系统的形成、油气藏保存条件和油气富集程度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焉耆盆地 构造演化 油气聚集 构造特征 断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古地温与油气形成关系 被引量:10
5
作者 姚亚明 张育民 +3 位作者 付代国 杨斌谊 陈天科 王普贵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4-27,共4页
采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包裹体测温、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年代测定等方法恢复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古地温。磷灰石裂变径迹显示,北部凹陷为增温型,最大古地温与现今地温一致;南部凹陷和种马场断裂构造带属于冷却型,古地温高于今地温。包裹体均一... 采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包裹体测温、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年代测定等方法恢复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古地温。磷灰石裂变径迹显示,北部凹陷为增温型,最大古地温与现今地温一致;南部凹陷和种马场断裂构造带属于冷却型,古地温高于今地温。包裹体均一温度研究显示,北部凹陷包裹体均一温度明显分为两组(101~110℃和121~130℃),南部凹陷只有一组(101~110℃)。自生伊利石同位素测年表明,油气生成及成藏有晚白垩世(燕山期)和始新世以来(喜马拉雅期)两期。根据古地温恢复结果,北部凹陷有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和第三纪以来两期生油过程,燕山期古构造和喜马拉雅期新构造均是有利构造;南部凹陷主要生油期仅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燕山期及其前形成的古构造是有利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焉耆盆地 古地温 油气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口拗陷油气地质特征 被引量:9
6
作者 姚亚明 赵红格 +2 位作者 杨斌谊 付代国 赵增录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1-336,共6页
目的 周口拗陷是由多个次级凹陷、多套烃源岩层、多套目的层系组成的一个复式拗陷,认识其地质特征对油气勘探意义重大。方法 运用地震资料解释、地震地质综合研究、层序地层、圈闭评价等方法,对生、储、盖、圈、运、保等基本石油地质... 目的 周口拗陷是由多个次级凹陷、多套烃源岩层、多套目的层系组成的一个复式拗陷,认识其地质特征对油气勘探意义重大。方法 运用地震资料解释、地震地质综合研究、层序地层、圈闭评价等方法,对生、储、盖、圈、运、保等基本石油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 认为该区油气资源丰富,有4个主要圈闭形成期和油气运移期,形成3种油气聚集类型;综合评价指出谭庄 沈丘凹陷、倪丘集凹陷为I类勘探有利区,舞阳、襄城、鹿邑凹陷为Ⅱ类勘探有利区。结论 周口凹陷的油气勘探,应围绕该有利地区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口拗陷 石油地质特征 油气成藏条件 有利地区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科学新理论、新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姚亚明 崔树军 +1 位作者 陈建军 杨斌谊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2-247,共6页
石油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能源(就目前而言),在全球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勘探程度的逐年提高,油气勘探难度亦愈来愈大。在“背斜理论”指导下,容易找到的背斜油气藏多已... 石油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能源(就目前而言),在全球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勘探程度的逐年提高,油气勘探难度亦愈来愈大。在“背斜理论”指导下,容易找到的背斜油气藏多已被发现,目前,所面对的是越来越复杂的油气勘探对象。然而,地球科学的新理论,如沉积盆地动力学、含油气系统、深盆气地质、成藏动力学等新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为我国和世界油气勘探的稳步发展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地球科学的新方法如盆地分析模拟技术、油藏描述技术、成像测井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油气进一步勘探提供了技术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科学 新理论 新技术 油气勘探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襄城凹陷未熟—低熟油的形成条件 被引量:3
8
作者 姚亚明 陈建军 +3 位作者 乔桂林 严永新 何明喜 马万怡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4-360,366,共8页
襄城凹陷下第三系油气显示较为广泛,原油性质呈高密度、高黏度、高含硫、高含蜡的特点,为典型的未熟—低熟油。根据襄城凹陷所处的区域构造背景及烃源岩和原油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采用有机显微组分分析、生物标志物检测、有机岩石学研... 襄城凹陷下第三系油气显示较为广泛,原油性质呈高密度、高黏度、高含硫、高含蜡的特点,为典型的未熟—低熟油。根据襄城凹陷所处的区域构造背景及烃源岩和原油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采用有机显微组分分析、生物标志物检测、有机岩石学研究等方法,对源岩的沉积环境、烃源岩特征以及生烃母质来源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未熟—低熟油油藏形成的主要地质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核桃园组多为半咸水—咸水湖相和盐湖相沉积,属于还原—强还原环境;形成未熟—低熟油的主要成烃母质是藻类,陆源有机质中的木栓质体、角质体和各种细菌;应以核二段为主要目的层,以寻找短距离运移、聚集及自生自储油气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襄城凹陷 烃源岩地质条件 显微组分 未熟—低熟油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油气形成条件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姚亚明 吴烨 +2 位作者 李洪 陈建军 付代国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4期74-83,共10页
焉耆盆地位于南天山造山带东部,作为西北地区一个小型的侏罗纪含油气盆地,除与周缘的塔里木、吐哈盆地有相似性外,它亦有自己独特的石油地质条件。笔者从生、储、盖、圈等基本石油地质特征出发,对博湖坳陷油气形成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对... 焉耆盆地位于南天山造山带东部,作为西北地区一个小型的侏罗纪含油气盆地,除与周缘的塔里木、吐哈盆地有相似性外,它亦有自己独特的石油地质条件。笔者从生、储、盖、圈等基本石油地质特征出发,对博湖坳陷油气形成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对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丰度及热演化程度的分析,认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泥质岩是主要烃源岩;储层研究表明,侏罗系为低孔、低渗型储层;钻探证实的储盖组合有两套。通过烃源岩的生烃史、储层自生伊利石年代学研究和矿物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研究,表明博湖坳陷主要有两期油气生成和成藏事件。油气成藏有宝浪苏木构造带、种马场构造带、博南鼻状构造带三种主要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焉耆盆地 博湖坳陷 石油地质条件 成藏期次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焉耆盆地油气地质条件的认识 被引量:2
10
作者 姚亚明 周继军 +2 位作者 何明喜 付代国 陈建军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63-467,共5页
焉耆盆地位于南天山造山带东部,是在海西期褶皱基底上形成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作为西北地区一个小型的侏罗纪含油气盆地,该盆地除与周缘的塔里木盆地、吐哈盆地有相似性外,还有自己独特的石油地质条件。指出中生代原型盆地具有张扭性断... 焉耆盆地位于南天山造山带东部,是在海西期褶皱基底上形成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作为西北地区一个小型的侏罗纪含油气盆地,该盆地除与周缘的塔里木盆地、吐哈盆地有相似性外,还有自己独特的石油地质条件。指出中生代原型盆地具有张扭性断陷盆地的沉积演化特征,构造变形以“挤压、走滑和拆离滑脱”为主要特征,形成了3种独特的构造控油组合及成藏模式;三叠系、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在南北凹陷形成了2个相对独立的油气运聚系统,其中北部凹陷存在着燕山中期和喜山晚期2次油气充注期,而南部凹陷仅发育燕山中期一次油气充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盆地 构造演化 含油气系统 焉耆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4
11
作者 姚亚明 刘池阳 +1 位作者 何明喜 陈建军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05年第3期1-6,共6页
通过对焉耆盆地中生代原型盆地的形成与演化研究,将其划分为中、晚三叠世断陷形成亚阶段、早侏罗世早期-中侏罗世早期断陷扩展亚阶段、中侏罗世中期-晚侏罗世晚期萎缩衰亡亚阶段,指出第二阶段对油气形成起重要作用。分析认为烃源岩条件... 通过对焉耆盆地中生代原型盆地的形成与演化研究,将其划分为中、晚三叠世断陷形成亚阶段、早侏罗世早期-中侏罗世早期断陷扩展亚阶段、中侏罗世中期-晚侏罗世晚期萎缩衰亡亚阶段,指出第二阶段对油气形成起重要作用。分析认为烃源岩条件、盖层及储盖组合、圈闭类型、断层的封堵性及优势输导体系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烃源岩演化、储集层自生伊利石年代学分析、矿物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结果表明,盆地有两次重要的油气运移和成藏时期。油气成藏有宝浪苏木构造带、种马场构造带、博南鼻状构造带三种主要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湖坳陷 成藏主控因素 成藏期次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配合护理路径与考核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姚亚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5期61-62,共2页
目的探索手术配合护理路径的制定、实施、考核对手术室护理管理的作用。方法将手术室护理配合工作设计为"路径"式,并将其以时间为纵轴、工作内容为横轴,设置自我评价与他人考核部分,并随机选择2008年5-8月5个手术病区实施路... 目的探索手术配合护理路径的制定、实施、考核对手术室护理管理的作用。方法将手术室护理配合工作设计为"路径"式,并将其以时间为纵轴、工作内容为横轴,设置自我评价与他人考核部分,并随机选择2008年5-8月5个手术病区实施路径作为实验组,另5个未实施病区作为对照组。选择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室护士、手术患者、手术医生各100例。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医生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管理中应用手术配合护理路径及相关考核,加强了对整个手术全过程的监控管理,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手术医生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路径 考核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勘探中的地学新理论和新技术
13
作者 姚亚明 张宜生 +1 位作者 李洪 陈建军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92-95,106,共5页
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油气勘探难度愈来愈大。在"背斜理论"指导下,容易找到的背斜油气藏多已被发现,我们所面临的是越来越复杂的油气勘探对象。然而,地球科学的新理论如沉积盆地动力学理论、含油气系统理论、深盆气地... 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油气勘探难度愈来愈大。在"背斜理论"指导下,容易找到的背斜油气藏多已被发现,我们所面临的是越来越复杂的油气勘探对象。然而,地球科学的新理论如沉积盆地动力学理论、含油气系统理论、深盆气地质理论、成藏动力学理论等新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为我国和世界油气勘探的稳步发展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地球科学的新方法如盆地分析模拟技术、油藏描述技术、成像测井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为世界油气勘探的稳步发展提供了科学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科学 新理论 新技术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差异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33
14
作者 赵红格 刘池洋 +2 位作者 姚亚明 王锋 银燕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70-474,共5页
目的探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从南至北不同地区的差异抬升时期及抬升速率。方法利用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年龄的综合分析,研究盆地西缘的构造差异抬升。结果西缘北部汝箕沟地区中生代以来有两次较大的抬升时期,分别为晚白垩世和始新世,抬... 目的探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从南至北不同地区的差异抬升时期及抬升速率。方法利用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年龄的综合分析,研究盆地西缘的构造差异抬升。结果西缘北部汝箕沟地区中生代以来有两次较大的抬升时期,分别为晚白垩世和始新世,抬升速率分别为29.5 m/Ma和46.5 m/Ma。中部石沟驿地区抬升时期较早,为晚侏罗世和晚白垩世,抬升速率分别为40.0m/Ma和21.9 m/Ma。南部的差异抬升最为强烈,最早的抬升时期为晚侏罗世,在炭山地区表现明显;早白垩世末—晚白垩世南部地区发生整体抬升;中新世末期六盘山地区发生快速抬升。罗山、炭山地区相对抬升速率和后期抬升速率为46.3 m/Ma和25 m/Ma,六盘山地区则分别为22.5m/Ma和283.3 m/Ma。结论在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最早的抬升时期为晚侏罗世,晚三叠世并没有抬升事件,故西部前陆盆地的形态始显现于晚侏罗世。西部的差异抬升导致了不同地区前陆盆地构造发展的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 磷灰石 锆石 裂变径迹 差异抬升 抬升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油藏的再认识 被引量:22
15
作者 王寿庆 许先华 +4 位作者 何祖荣 张育民 梁苏娟 韩小强 姚亚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8-50,共3页
在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杏山向斜区白垩系姚家组葡萄花油层的勘探中,以往按岩性油藏模式部署勘探,未获重大突破。根据该地区葡萄花油层顶部、底部砂岩和湖泛泥岩标准层的测井曲线形态特征,结合地层厚度变化,认为葡萄花油层为条带状河道砂... 在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杏山向斜区白垩系姚家组葡萄花油层的勘探中,以往按岩性油藏模式部署勘探,未获重大突破。根据该地区葡萄花油层顶部、底部砂岩和湖泛泥岩标准层的测井曲线形态特征,结合地层厚度变化,认为葡萄花油层为条带状河道砂体和透镜状河口坝砂体,总体由西往东、由北往南逐渐减薄,油藏形成主要受继承性断裂背斜带控制,平面油水分布明显受断层控制,油藏类型属于构造 岩性型,岩性因素使油藏进一步复杂化。按该认识进行勘探部署,使含油面积扩大102km2,预计新增石油地质储量1800×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三肇凹陷 岩性油藏 构造-岩性油藏 标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熟盆地构造及结构再研究方法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池洋 杨道庆 +2 位作者 袁朋昌 杨斌谊 姚亚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9-12,共4页
目前,在成熟盆地构造、结构整体综合研究过程中,应侧重于地质特征或成因复杂的构造和盆地或较大区域总体构造特征的再认识、盆地动态演化及发生的区域背景等。研究的指导思想应从勘探早中期的类比、“寻同”的基础上转为“求异”,应... 目前,在成熟盆地构造、结构整体综合研究过程中,应侧重于地质特征或成因复杂的构造和盆地或较大区域总体构造特征的再认识、盆地动态演化及发生的区域背景等。研究的指导思想应从勘探早中期的类比、“寻同”的基础上转为“求异”,应突出盆地演化和后期改造过程中地质构造特征,包括:①不同时期的古面貌及之间的区别和演变;②不同地区特征的差异和分区;③与同类其它盆地的重要不同之处及原因;④盆地的诸多个性与油气赋存、成藏的内在联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演化 地质构造特征 后期改造 赋存 再研究 动态演化 地质特征 成藏 油气 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生代焉耆盆地演化特征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建军 刘池阳 +2 位作者 姚亚明 陈建中 段心建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7-290,共4页
目的探讨焉耆盆地中生代盆地的演化。方法通过盆地断裂活动特征、沉积演化特征探讨盆地演化阶段。结果盆地断裂活动分为3个阶段,中晚三叠世挤压断层发育阶段、侏罗纪—早白垩世伸展正断层发育阶段和晚白垩世挤压逆冲断层发育阶段;沉积... 目的探讨焉耆盆地中生代盆地的演化。方法通过盆地断裂活动特征、沉积演化特征探讨盆地演化阶段。结果盆地断裂活动分为3个阶段,中晚三叠世挤压断层发育阶段、侏罗纪—早白垩世伸展正断层发育阶段和晚白垩世挤压逆冲断层发育阶段;沉积演化分为两个阶段,中—晚三叠世挤压环境的辫状河—浅湖相沉积,早—中侏罗世伸展环境的辫状河—浅湖相沉积。结论焉耆盆地中生代的演化可分为中晚三叠世前陆盆地阶段、侏罗纪—早白垩世的伸展阶段和晚白垩世的挤压抬升阶段3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断裂 沉积演化 盆地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焉耆盆地中生代原始面貌探讨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建军 刘池阳 +3 位作者 姚亚明 陈建中 何明喜 余培湘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8-525,共8页
新疆焉耆盆地是一中新生代盆地,通过对盆地残留中生代地层岩石特征分析,物源区位于盆地北部,碎屑由北向南搬运,在北部为粗碎屑堆积,南部为细碎屑堆积;盆地北部为辫状河相沉积,南部为滨浅湖相—辫状河相沉积;在盆地北部南天山山前和南部... 新疆焉耆盆地是一中新生代盆地,通过对盆地残留中生代地层岩石特征分析,物源区位于盆地北部,碎屑由北向南搬运,在北部为粗碎屑堆积,南部为细碎屑堆积;盆地北部为辫状河相沉积,南部为滨浅湖相—辫状河相沉积;在盆地北部南天山山前和南部库鲁克塔格山上,现今仍残留有侏罗纪地层;这些都显示盆地原始沉积面貌比现今盆地要广。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显示焉耆盆地周邻山体于早白垩世中期隆升,早白垩世中期之前焉耆盆地与尤尔都斯、库车和库米什盆地在中生代是相连通的,为塔里木大型盆地的北部,晚白垩世大型盆地开始解体,焉耆盆地与这三个地区被分隔成彼此独立的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砾碎屑百分比 成熟度指数 重矿物稳定系数 原始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三维荧光技术判识油气属性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陈银节 姚亚明 赵欣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38-142,148,共6页
芳烃是原油和生油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芳烃化合物较为复杂、稳定,可用来进行油源对比及油气属性的鉴别,是油气化探指示油气存在及油气属性的主要指标。三维荧光图谱具有“指纹图”的特征,不同性质的样品,其三维荧光光谱的各特征参量存... 芳烃是原油和生油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芳烃化合物较为复杂、稳定,可用来进行油源对比及油气属性的鉴别,是油气化探指示油气存在及油气属性的主要指标。三维荧光图谱具有“指纹图”的特征,不同性质的样品,其三维荧光光谱的各特征参量存在明显的差异,而同源样品,其参量又存在着较大程度的共性。通过对某探区近地表土壤样品的三维荧光分析表明,三维荧光光谱对油气属性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据其可推断下覆圈闭的含油气性质,是地面化探研究油气运移及指示油气属性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 油气化探 油气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焉耆盆地含油气系统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强 姚亚明 +1 位作者 金维平 张庆甫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焉耆盆地是在海西运动期褶皱基底上形成的中新生代含煤沉积盆地。从盆地形成演化、烃源岩条件、储集层、盖层及储盖组合、圈闭类型等基本石油地质特征出发,对烃源岩的生烃史、储集层特征和演化进行了研究,认为焉耆盆地主要有2期油气生... 焉耆盆地是在海西运动期褶皱基底上形成的中新生代含煤沉积盆地。从盆地形成演化、烃源岩条件、储集层、盖层及储盖组合、圈闭类型等基本石油地质特征出发,对烃源岩的生烃史、储集层特征和演化进行了研究,认为焉耆盆地主要有2期油气生成和成藏事件。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分布在博湖坳陷,平面上可划分为北部凹陷含油气系统和南部凹陷含油气系统,纵向上可划分为侏罗系原生型含油气系统和古近-新近系再生型含油气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间盆地 石油地质 成藏期次 含油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