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地轨道环境中的原子氧对空间材料的侵蚀与防护涂层 被引量:19
1
作者 多树旺 李美栓 +1 位作者 张亚明 严川伟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2-156,共5页
介绍了原子氧 (AO)侵蚀引起的空间材料降变机制和地面AO模拟技术发展的现状 .重点讨论了抗AO侵蚀涂层的性能、材料种类及不同涂层对AO侵蚀的防护效果 .同时分析了该领域未来研究的方向及发展趋势 .
关键词 空间材料 原子氧 低地轨道环境 防护涂层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在原子氧环境中的氧化行为 被引量:20
2
作者 多树旺 李美栓 +1 位作者 张亚明 周延春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57-1060,共4页
利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暴露在原子氧地面模拟装置中的银箔的表面氧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银在原子氧中的氧化分为两个阶段:在开始氧化过程中表面形成了一层较厚的Ag2O膜,由于氧化膜内较大的... 利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暴露在原子氧地面模拟装置中的银箔的表面氧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银在原子氧中的氧化分为两个阶段:在开始氧化过程中表面形成了一层较厚的Ag2O膜,由于氧化膜内较大的生长应力,使得氧化膜起皱、开裂和剥落;氧化过程的第二阶段为氧化膜顶层AgO的形成,AgO是由Ag2O和O反应生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氧 氧化 空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复合Li_(2)O-Al_(2)O_(3)-B_(2)O_(3)微晶玻璃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3
作者 周坤 黄祖志 +5 位作者 胡思佳 应思琦 杨丹 李德良 多树旺 施江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99-1206,共8页
ULTCC技术是一种具有巨大应用前景的电子基板材料制造技术,Li_(2)O-Al_(2)O_(3)-B_(2)O_(3)微晶玻璃具有极低的烧结温度,是一种新型的ULTCC可用材料。采用高温熔融水淬法制备得到Li_(2)O-Al_(2)O_(3)-B_(2)O_(3)基础玻璃,通过DSC、XRD、... ULTCC技术是一种具有巨大应用前景的电子基板材料制造技术,Li_(2)O-Al_(2)O_(3)-B_(2)O_(3)微晶玻璃具有极低的烧结温度,是一种新型的ULTCC可用材料。采用高温熔融水淬法制备得到Li_(2)O-Al_(2)O_(3)-B_(2)O_(3)基础玻璃,通过DSC、XRD、HSM以及SEM等研究了Al_(2)O_(3)掺入对Li_(2)O-Al_(2)O_(3)-B_(2)O_(3)复合Al_(2)O_(3)烧结材料的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Al_(2)O_(3)掺入量的增加会导致复合材料经600℃烧结后的晶相Li_(3)AlB_(2)O_6、Li(AlB_(2)O_5)析出量明显减少、Q×f逐渐降低、介电常数总体呈现逐渐增大趋势。当Al_(2)O_(3)掺入量为10 wt.%时,复合材料经600℃烧结后的体积密度为2.14 kg·m^(-3),介电常数为4.7(7.4 GHz处),Q×f值为19662 GHz,具备在ULTCC领域应用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CC 氧化铝 硼铝酸盐微晶玻璃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材料的原子氧侵蚀理论和预测模型 被引量:13
4
作者 多树旺 李美栓 张亚明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3-121,共9页
低地轨道环境中的原子氧对航天器材料的侵蚀导致材料的性能变坏甚至失效,原子氧的侵蚀机理和防护技术是当前空间环境效应研究的热点。在对原子氧效应机理已有理解的基础上,准确预测空间材料在低地轨道环境中由原子氧引起的侵蚀效应,可... 低地轨道环境中的原子氧对航天器材料的侵蚀导致材料的性能变坏甚至失效,原子氧的侵蚀机理和防护技术是当前空间环境效应研究的热点。在对原子氧效应机理已有理解的基础上,准确预测空间材料在低地轨道环境中由原子氧引起的侵蚀效应,可对设计者在工程选材和飞行器设计提供帮助。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发展的原子氧与空间材料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和侵蚀速率预测模型,并对各种模型进行了分析,也指出了关于原子氧效应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失效 材料保护 预测模型 低地轨道 空间材料 原子氧侵蚀理论 航天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氧环境中聚酰亚胺的质量变化和侵蚀机制 被引量:8
5
作者 多树旺 李美栓 +1 位作者 张亚明 周延春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7-342,共6页
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原位监测并研究了聚酰亚胺薄膜在地面原子氧模拟装置中暴露时的质量变化.结果表明,聚酰亚胺薄膜在较低的原子氧束流通量暴露的初期,试样的质量先增加后降低,质量的降低与暴露的时间成正比.在高原子氧束流通量暴露... 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原位监测并研究了聚酰亚胺薄膜在地面原子氧模拟装置中暴露时的质量变化.结果表明,聚酰亚胺薄膜在较低的原子氧束流通量暴露的初期,试样的质量先增加后降低,质量的降低与暴露的时间成正比.在高原子氧束流通量暴露的初期,试样质量的增加不明显,甚至一开始就发生稳态氧化失重.实验数据拟合的结果表明,原子氧对聚合物造成的侵蚀主要发生在有氧原子吸附的表面.质量的增加是由于较低的原子氧通量没有能完全氧化聚合物的表面.原子氧对聚合物材料的侵蚀机制服从Langmuir吸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失效与保护 原子氧 聚酰亚胺 侵蚀 空间材料 空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pton抗原子氧侵蚀的Al_2O_3涂层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多树旺 李美栓 +3 位作者 张亚明 韩恩厚 童靖宇 孙刚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8-72,共5页
在原子氧侵蚀地面模拟设备中对 Kapton和利用反应溅射制备的 Al2 O3 涂层进行了原子氧暴露实验 ,并采用 XPS和 SEM等分析手段对暴露前后试样表面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Kapton试样遭受了严重的侵蚀 ,质量损失较大 ;Al2 ... 在原子氧侵蚀地面模拟设备中对 Kapton和利用反应溅射制备的 Al2 O3 涂层进行了原子氧暴露实验 ,并采用 XPS和 SEM等分析手段对暴露前后试样表面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Kapton试样遭受了严重的侵蚀 ,质量损失较大 ;Al2 O3 涂层质量变化很小 ,对基体提供了良好的保护作用。XPS分析结果表明 ,Kap-ton的羰基与原子氧作用时形成 CO2 ,随后 CO2 气体脱附。反应溅射的 Al2 O3 涂层是富 Al的 ,初始暴露时由于氧化反应而质量有少许增加 ,随时间延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PTON 原子氧侵蚀 AL2O3涂层 原子氧效应 低地轨道 地面模拟试验 防护涂层 氧化铝 聚酰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基体上抗原子氧侵蚀的Al_2O_3涂层 被引量:3
7
作者 多树旺 李美栓 +2 位作者 钱余海 童靖宇 孙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2-176,共5页
在原子氧地面模拟设备中对铜片、Al2 O3 涂层试样进行了原子氧暴露实验 ,采用XPS、SEM等分析手段对暴露前后试样表面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Cu受到原子氧的侵蚀 ,质量有少许增加 ,表面形貌和电学性能有些变化 ;Al2 O3 ... 在原子氧地面模拟设备中对铜片、Al2 O3 涂层试样进行了原子氧暴露实验 ,采用XPS、SEM等分析手段对暴露前后试样表面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Cu受到原子氧的侵蚀 ,质量有少许增加 ,表面形貌和电学性能有些变化 ;Al2 O3 涂层质量变化很小 ,对基体提供了良好的保护作用。XPS分析结果表明Cu表面形成CuO氧化物层。反应溅射的Al2 O3 涂层是富Al的 ,初始暴露时由于氧化反应而质量有少许增加 ,随时间延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氧 低地轨道 防护涂层 A12O3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制备的Al_2O_3涂层抗原子氧侵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多树旺 李美栓 +2 位作者 尹孝辉 刘庭芝 周延春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2期735-738,共4页
以异丙醇铝(Al(C_3H_7O)_3)为先驱物,水为溶剂,HNO_3做胶溶剂制得了稳定、均一的Al_2O_3溶胶,浸涂在聚酰亚胺和银薄膜表面干燥后获得了致密透明的涂层。采用空间综合环境地面模拟设备对试样进行了原子氧暴露实验。结果表明:溶胶-凝胶制... 以异丙醇铝(Al(C_3H_7O)_3)为先驱物,水为溶剂,HNO_3做胶溶剂制得了稳定、均一的Al_2O_3溶胶,浸涂在聚酰亚胺和银薄膜表面干燥后获得了致密透明的涂层。采用空间综合环境地面模拟设备对试样进行了原子氧暴露实验。结果表明:溶胶-凝胶制备的Al_2O_3涂层抗原子氧侵蚀性能优异,抗原子氧侵蚀性能比聚酰亚胺基体提高了2个数量级以上。经FTIR和XPS分析表明:在原子氧暴露后涂层表面生成了一层Al_2O_3,阻止了原子氧对基体材料的进一步侵蚀。涂覆涂层后基体的光学性能没有受到影响。实验证明溶胶-凝胶制备抗原子氧侵蚀的防护涂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工艺简单,可涂覆形状复杂、大面积的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氧 防护涂层 AL2O3 溶胶 凝胶 空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钴氧化物/多孔碳复合催化剂电催化固氮性能研究
9
作者 薛梦瑶 许慧慧 +1 位作者 多树旺 徐迅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4期67-69,共3页
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后碳化工艺成功制备锰钴氧化物/多孔碳(Mn_(x)Co_(3-x)O_(4)/PC)复合催化剂。结果表明,由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前驱体制备的多孔碳笼均匀分布在Mn_(x)Co_(3-x)O_(4)纳米针表面。锰原子的掺杂为氮活化提供了活性中心,通过... 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后碳化工艺成功制备锰钴氧化物/多孔碳(Mn_(x)Co_(3-x)O_(4)/PC)复合催化剂。结果表明,由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前驱体制备的多孔碳笼均匀分布在Mn_(x)Co_(3-x)O_(4)纳米针表面。锰原子的掺杂为氮活化提供了活性中心,通过引入多孔碳可以促进氮气的吸附和电子从还原态氮态到氨态的转移。制备的珠状Mn_(x)Co_(3-x)O_(4)/PC复合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得到了提高。在0.1 mol·L^(-1)的Na_(2)SO_(4)溶液中,复合催化剂在-0.2 V(vs RHE)时其氨产率最高可达3.81×10^(-11) mol·s^(-1)·cm^(-2),法拉第效率达到5.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固氮作用 过渡金属氧化物 合成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Ni催化型探测器测量原子氧密度 被引量:1
10
作者 多树旺 李美栓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91-794,共4页
利用Ni催化探测器标定了地面模拟空间原子氧环境设备的原子氧密度.原子氧源是利用微波ECR耦合O2气放电生成氧等离子体产生的.纯Ni圆片在原子氧环境中首先暴露30rain,使其表面充分活化形成一层NiO.探测器活化后测量其在不同条件下原子氧... 利用Ni催化探测器标定了地面模拟空间原子氧环境设备的原子氧密度.原子氧源是利用微波ECR耦合O2气放电生成氧等离子体产生的.纯Ni圆片在原子氧环境中首先暴露30rain,使其表面充分活化形成一层NiO.探测器活化后测量其在不同条件下原子氧环境中暴露时的温度变化.发现原子氧密度与气压和探测器轴向位置有关.当气压从10-3 Pa-10-2 Pa之间变化时原子氧密度在10 16-10 17/m3之间变化.采用聚酰亚胺侵蚀法测得的原子氧密度与Ni探测器确定的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氧 NI 探测器 原子氧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类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多树旺 谢冬柏 +2 位作者 赵莉曼 张豪 李平 《科技创业月刊》 2022年第S01期137-140,共4页
工科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不仅对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有直接影响,也关系到未来国家的整体创新能力。新工科背景下的材料类专业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对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是提高培养水平的关键。加强研究生的创新和解决实际工作中... 工科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不仅对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有直接影响,也关系到未来国家的整体创新能力。新工科背景下的材料类专业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对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是提高培养水平的关键。加强研究生的创新和解决实际工作中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我国材料类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也是深化研究生培养改革的内在要求。这一改革方向的核心是将传统课堂讲授获取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以进行科学研究达到创新思维培养的方式和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实践经验进行的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对学生知识使用能力进行全面培养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 材料工程 培养方案 课程建设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SiO2涂层抗原子氧侵蚀性能研穷
12
作者 多树旺 李美栓 刘庭芝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7期2629-2632,共4页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在乙醇共溶剂和盐酸催化剂条件下,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SiO2胶体溶液,通过旋涂法在Kapton基体上制备了SiO2薄膜。采用自己研制的空间综合环境地面模拟设备对试样进行了原子氧暴露实验,测试表明溶胶-凝...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在乙醇共溶剂和盐酸催化剂条件下,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SiO2胶体溶液,通过旋涂法在Kapton基体上制备了SiO2薄膜。采用自己研制的空间综合环境地面模拟设备对试样进行了原子氧暴露实验,测试表明溶胶-凝胶制备的SiO2涂层抗原子氧侵蚀性能优异,抗原子氧侵蚀性能比聚酰亚胺基体提高了2个数量级以上。经FTIR和XPS分析表明在原子氧暴露后涂层表面生成了一层SiO2,它阻止了原子氧对基体材料的进一步侵蚀。涂覆涂层后基体的光学性能没有受到影响。实验证明溶胶-凝胶制备抗原子氧侵蚀的防护涂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原子氧 SIO2 防护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磁控溅射制备的SiO2防护涂层抗原子氧侵蚀性能研究
13
作者 多树旺 李美栓 刘庭芝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7期2633-2636,共4页
在原子氧侵蚀地面模拟设备中对Kapton和利用反应磁控溅射制备的SiO2涂层进行了原子氧暴露实验,并采用XPS和SEM等分析手段对暴露前后试样表面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Kapton试样遭受了严重的侵蚀,质量损失较大;SiO2涂... 在原子氧侵蚀地面模拟设备中对Kapton和利用反应磁控溅射制备的SiO2涂层进行了原子氧暴露实验,并采用XPS和SEM等分析手段对暴露前后试样表面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Kapton试样遭受了严重的侵蚀,质量损失较大;SiO2涂层质量变化很小,对基体提供了良好的保护作用.XPS分析结果表明,反应溅射的SiO2涂层是富Si的,初始暴露时由于氧化反应而质量有少许增加,随时间延长,涂层变得完全符合化学计量.SiO2涂层在原子氧暴露后涂层的太阳吸收率、辐射率和反射系数均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SiO2涂层较脆,易产生裂纹,原子氧会通过缺陷位侵蚀下面的基体材料,严重影响飞行任务的正常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涂层 原子氧 磁控溅射 防护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化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建设
14
作者 多树旺 谢冬柏 +2 位作者 赵莉曼 胡亮 张豪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13期187-188,193,共3页
构建良好的培养模式,能够使材料化学类研究生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对材料化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目前课程体系所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材料化学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进目标... 构建良好的培养模式,能够使材料化学类研究生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对材料化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目前课程体系所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材料化学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进目标。并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材料化学类研究生基础课选择和实践应用能力提高方面,提出了与解决目前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化学 研究生 培养模式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氧/紫外综合环境模拟实验与防护技术 被引量:13
15
作者 童靖宇 刘向鹏 +4 位作者 孙刚 姜利祥 李金洪 多树旺 李美栓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3-267,共5页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研制的一台原子氧/紫外综合环境模拟设备。该设备采用了微波电子回旋共振和固体靶电荷交换中性化技术。可以产生通量密度为3×1015cm2.s,能量5 eV的中性原子氧束流。两盏30 W氘灯模拟太阳紫外光,波长范围为11...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研制的一台原子氧/紫外综合环境模拟设备。该设备采用了微波电子回旋共振和固体靶电荷交换中性化技术。可以产生通量密度为3×1015cm2.s,能量5 eV的中性原子氧束流。两盏30 W氘灯模拟太阳紫外光,波长范围为115 nm^400 nm。这台设备配备了样品光谱反射率原位测量系统。在这台设备上,进行温控白漆、TO/Kapton膜(聚酰亚胺镀氧化锡膜)、Ge/Kapton膜(聚酰亚胺镀锗膜)的原子氧环境、原子氧/紫外综合环境暴露试验。并进行了原子氧防护技术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氧 紫外 综合环境 模拟试验 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模式对镁合金微弧氧化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荣发 单大勇 +1 位作者 韩恩厚 多树旺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92-1395,共4页
采用Tagnite工艺,研究了3种电流控制方式:恒流、单脉种(正脉冲)以及双脉冲(正、负脉冲)对AZ91HP镁合金氧化膜性能的影响。3种控制方式制得的氧化膜,表面均匀结构致密,双脉冲时单位面积孔的数量最少,恒流和单脉冲没有明显的区别。对比3... 采用Tagnite工艺,研究了3种电流控制方式:恒流、单脉种(正脉冲)以及双脉冲(正、负脉冲)对AZ91HP镁合金氧化膜性能的影响。3种控制方式制得的氧化膜,表面均匀结构致密,双脉冲时单位面积孔的数量最少,恒流和单脉冲没有明显的区别。对比3种氧化膜孔的均匀性,双脉冲最均匀,恒流最差。利用EDS对氧化膜成分进行分析,氧化膜中均含有硅、氧、镁和氟等。盐雾实验表明,双脉冲方式得到的氧化膜耐蚀性最好,恒流方式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氧化膜 性能 电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阳极氧化膜封孔处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荣发 王方圆 +5 位作者 胡长员 李文魁 向军淮 多树旺 李明升 何向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2-86,共5页
封孔是进一步提高镁合金阳极氧化膜耐蚀性的有效方法,主要方法有沸水、铬酸盐、硅酸盐、磷酸盐、溶胶-凝胶以及有机物封孔,本文对以上几种方法进行了全面综述。鉴于镁合金阳极氧化膜封孔技术目前还不成熟,需加强这方面研究以满足镁合金... 封孔是进一步提高镁合金阳极氧化膜耐蚀性的有效方法,主要方法有沸水、铬酸盐、硅酸盐、磷酸盐、溶胶-凝胶以及有机物封孔,本文对以上几种方法进行了全面综述。鉴于镁合金阳极氧化膜封孔技术目前还不成熟,需加强这方面研究以满足镁合金阳极氧化工业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氧化膜 耐蚀性 封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非共价功能化处理制备碳纳米管悬浊液 被引量:6
18
作者 胡长员 廖晓宁 +5 位作者 李文魁 张荣发 向军淮 李明升 多树旺 李凤仪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0-194,共5页
分别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聚氧乙烯(23)醚、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等表面活性剂为分散剂,水为溶剂,超声波作用下对硝酸纯化的碳纳米管进行非共价功能化处理,制备了初始浓度为2g/L的碳纳米管悬浊... 分别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聚氧乙烯(23)醚、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等表面活性剂为分散剂,水为溶剂,超声波作用下对硝酸纯化的碳纳米管进行非共价功能化处理,制备了初始浓度为2g/L的碳纳米管悬浊液,并对处理后的碳纳米管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功能化处理后,表面活性剂吸附到碳纳米管表面,促进碳纳米管的分散.定量分析了碳纳米管悬浊液的浓度,并根据碳管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研究悬浊液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功能化处理所制碳纳米管悬浊液存放240h后趋于稳定,碳纳米管浓度不再下降,最终碳纳米管悬浊液浓度因所用表面活性剂不同而在1.68~1.84g/L范围内略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非共价功能化 表面活性剂 悬浊液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原子氧环境对航天器表面侵蚀效应及防护技术 被引量:21
19
作者 童靖宇 刘向鹏 +3 位作者 张超 多树旺 李美栓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09年第1期1-5,共4页
文章阐述了空间原子氧环境及其对航天器表面的侵蚀机理、损伤效应、防护方法,介绍了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在原子氧防护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过去5年里,该所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溶胶-凝胶化学等方法制备了原子氧防护涂层,并对涂层... 文章阐述了空间原子氧环境及其对航天器表面的侵蚀机理、损伤效应、防护方法,介绍了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在原子氧防护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过去5年里,该所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溶胶-凝胶化学等方法制备了原子氧防护涂层,并对涂层样品进行了环境适应性评估试验,获得了初步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这些样品均表现出很好的抗原子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氧 航天器 环境模拟 环境效应试验 环境防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Ni-Cu形状记忆合金的温度记忆效应 被引量:4
20
作者 何向明 张荣发 +3 位作者 向军淮 多树旺 李明升 戎利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750-1754,共5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Ti50Ni35Cu15以及Ti50Ni45Cu5(摩尔分数,%)形状记忆合金的温度记忆效应。结果表明:温度记忆效应仅在Ti-Ni-Cu合金的逆转变加热过程出现,在单斜结构马氏体与母相逆相变(B19′→B2)及正交结构马氏体与母相逆相变(...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Ti50Ni35Cu15以及Ti50Ni45Cu5(摩尔分数,%)形状记忆合金的温度记忆效应。结果表明:温度记忆效应仅在Ti-Ni-Cu合金的逆转变加热过程出现,在单斜结构马氏体与母相逆相变(B19′→B2)及正交结构马氏体与母相逆相变(B19→B2)过程中均能发生温度记忆效应;在随后的完全循环过程中,温度记忆记忆效应不再出现,DSC相变曲线又“恢复”到其原始形态;而在马氏体相变冷却过程中未发现温度记忆效应。分析表明,不完全相变过程中的弹性能再分布是可能的温度记忆效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记忆效应 Ti-Ni-Cu合金 形状记忆合金 不完全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