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背角无齿蚌铁蛋白基因的克隆及Fe^(3+)和Cd^(2+)对其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薛士鹏 连云峰 +1 位作者 刘庆春 夏西超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1-212,共12页
铁蛋白在参与铁稳态调控、细胞增殖、蛋白质翻译和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为了探讨Fe^(3+)和Cd^(2+)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的分子毒理效应,克隆出AwFer1和AwFer2全基因序列,分析Fe^(3+)和Cd^(2+)对AwFer1和AwFer2表达... 铁蛋白在参与铁稳态调控、细胞增殖、蛋白质翻译和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为了探讨Fe^(3+)和Cd^(2+)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的分子毒理效应,克隆出AwFer1和AwFer2全基因序列,分析Fe^(3+)和Cd^(2+)对AwFer1和AwFer2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本研究中AwFer1包含780个碱基的核苷酸序列,174个氨基酸编码的开放阅读框;AwFer2包含874个碱基的核苷酸序列,174个氨基酸组成的开放阅读框。AwFer1和AwFer2具有高度保守的铁反应元件序列,5’非编码区共有序列上游存在一个CAGUGA茎环结构和2个凸起点,蛋白序列包括一个铁结合区域标签(59EEREHAEKFMKYQNKRGGR77)。与对照组相比,Fe^(3+)和Cd^(2+)处理组动物肝胰脏和鳃中AwFer1和AwFer2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以上结果表明,Fe^(3+)和Cd^(2+)处理对背角无齿蚌AwFer1和AwFer2表达水平具有显著的诱导作用,其原因与维持机体内铁的稳态效应和免疫防御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角无齿蚌 AwFer1 AwFer2 铁稳态 免疫防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羟基蜕皮甾酮对大鼠糖尿病心肌病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夏西超 张庆远 +3 位作者 梁桂娜 路少博 杨园园 田阳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2-415,共4页
目的探讨20-羟基蜕皮甾酮(20E)对糖尿病心肌病的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5只,后3组大鼠用60mg/kg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糖尿病模型,之后分别灌服蒸馏水、5mg/kg盐酸二甲双胍和10mg/kg... 目的探讨20-羟基蜕皮甾酮(20E)对糖尿病心肌病的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5只,后3组大鼠用60mg/kg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糖尿病模型,之后分别灌服蒸馏水、5mg/kg盐酸二甲双胍和10mg/kg 20E溶液,药物干预6周后,观察心脏形态学改变,测定空腹血糖、心脏糖基化终末产物(AGE)、糖化血红蛋白(HbAlc)、HDL-C和LDL-C含量,实时荧光定量分析线粒体酶complexⅠ、Ⅱ、Ⅲ和Ⅳ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心肌损伤程度减轻,空腹血糖、AGE、HbAlc和LDL-C分别降低了62.4%(P<0.01)、38.8%(P<0.05)、51.2%(P<0.01)和47.9%(P<0.01),complexⅠ、Ⅲ和Ⅳ表达水平分别增加了2.51倍(P<0.01)、2.81倍(P<0.01)和2.08倍(P<0.01)。结论 20E对糖尿病心肌病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蜕皮甾酮 糖尿病并发症 心肌疾病 糖基化终产物 高级 血红蛋白A 糖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厚朴酚对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夏西超 华春秀 +2 位作者 姜晓 归改霞 吴红芳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1-362,共2页
目的探讨和厚朴酚对四氯化碳(CCl4)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3组,和厚朴酚治疗组皮下注射20 mg.kg-1的和厚朴酚注射液,正常组和模型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给药7 d后,模型组和和厚朴酚治疗组腹腔注射剂量为10 ml.... 目的探讨和厚朴酚对四氯化碳(CCl4)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3组,和厚朴酚治疗组皮下注射20 mg.kg-1的和厚朴酚注射液,正常组和模型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给药7 d后,模型组和和厚朴酚治疗组腹腔注射剂量为10 ml.kg-1的0.25%CCl4大豆油溶液,正常组和阳性对照组注射等体积大豆油,解剖肝脏,real-timePCR测定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结果治疗组SOD、GSH-Px和GR表达量分别比模型组增加了3.21倍(P<0.01)、5.41倍(P<0.01)和2.3倍(P<0.01),ACT比正常组增加了2.35倍(P<0.01),治疗组TNF-αmRNA水平比模型组减少了82.2%(P<0.05)。结论和厚朴酚对小鼠急性肝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肝组织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厚朴酚 小鼠 急性肝损伤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热休克蛋白90基因cDNA全长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夏西超 杨洪 +2 位作者 王文锋 李昕 宁黔冀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73-678,共6页
为探究咪唑类物质KK-42提高凡纳滨对虾存活率的机理,克隆出HSP90全基因序列,采用real-time PCR法研究该基因的时空表达状况。将体长3.5~5.0cm的凡纳滨对虾幼虾随机分成2组,分别用1.95×10-4 mol/L的KK-42溶液和不含KK-42的溶液浸泡... 为探究咪唑类物质KK-42提高凡纳滨对虾存活率的机理,克隆出HSP90全基因序列,采用real-time PCR法研究该基因的时空表达状况。将体长3.5~5.0cm的凡纳滨对虾幼虾随机分成2组,分别用1.95×10-4 mol/L的KK-42溶液和不含KK-42的溶液浸泡1min后,在相同条件下常规饲养。试验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HSP90开放阅读框为2160bp,编码720个氨基酸,包含HSP90家族的保守序列。HSP90在凡纳滨对虾脑、肌肉、眼柄和肝胰腺中均有表达,其中肝胰腺中的表达水平较高。KK-42处理后,肝胰腺中HSP90mRNA水平升高69.1%以上(P<0.05),其中第2d和3d,mRNA含量分别升高了505.5%和481.7%(P<0.01)。结果表明,KK-42能诱导凡纳滨对虾肝胰腺HSP90的表达,这可能是KK-42提高凡纳滨对虾存活率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热休克蛋白90 KK-42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K-42对凡纳滨对虾物质储备相关酶类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夏西超 杨洪 +2 位作者 宁黔冀 吕黎 吕艳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8-392,共5页
甲壳动物生长发育总是与蜕皮联系在一起的[1]。为了完成蜕皮,顺利实现生长,甲壳动物在蜕皮间期进行快速大量取食,临近蜕皮前取食逐渐减少,直至蜕皮时停止,待蜕皮后动物具备了坚硬外壳,又开始缓慢取食[2 3]。
关键词 KK-42 凡纳滨对虾 物质储备相关酶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细胞色素P450家族新基因CYP4V18的克隆及KK-42对其转录的抑制 被引量:2
6
作者 夏西超 王文锋 +1 位作者 杨洪 宁黔冀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67-774,共8页
为探讨咪唑类物质KK-42促进凡纳滨对虾(Litopenaeaus vannamei)生长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克隆出与蜕皮和生长相关的CYP4V18基因的全序列,研究了该基因的时空表达,并结合测定血淋巴20-羟基蜕皮甾酮(20E)滴度。将体长3.5~5.0 cm凡纳滨对虾... 为探讨咪唑类物质KK-42促进凡纳滨对虾(Litopenaeaus vannamei)生长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克隆出与蜕皮和生长相关的CYP4V18基因的全序列,研究了该基因的时空表达,并结合测定血淋巴20-羟基蜕皮甾酮(20E)滴度。将体长3.5~5.0 cm凡纳滨对虾幼虾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1.95×10-4mol/L的KK-42溶液或不含KK-42的溶液浸泡处理1 min,之后在相同条件下常规饲养。CYP4V18 mRNA水平定量分析采用real-time PCR,血淋巴中20E滴度测定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显示,CYP4V18开放阅读框为1 545 bp,编码515个氨基酸,包含CYP450保守序列;系统进化显示,CYP4V18与CYP4家族基因的亲缘关系最近。CYP4V18 mRNA水平在肝胰腺最高,分别是脑、Y-器官和肌肉的4、26和32倍。KK-42处理可显著抑制CYP4V18表达,在第2、4和6天分别降低了72.3%(P<0.05)、82.6%(P<0.05)和187.7%(P<0.01)。与同期对照组相比,KK-42处理之后血淋巴20E滴度在第2、4和6天分别升高1.7%、6.5%和13.5%。结果表明,KK-42可显著抑制凡纳滨对虾肝胰腺CYP4V18转录,升高血淋巴20E滴度,这可能是KK-42促生长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CYP4V18基因 KK-42 表达下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羟基蜕皮甾酮对脓毒症小鼠心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抑制 被引量:2
7
作者 夏西超 刘庆春 +4 位作者 王海鑫 张东献 归改霞 张东 刘荣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851-854,共4页
目的探讨20-羟基蜕皮甾酮(20-hydroxyecdysone,20E)对脓毒症小鼠心肌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小鼠18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20E低剂量组、20E中剂量组、20... 目的探讨20-羟基蜕皮甾酮(20-hydroxyecdysone,20E)对脓毒症小鼠心肌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小鼠18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20E低剂量组、20E中剂量组、20E高剂量组,每组30只,腹腔注射戊巴比妥(40mg/kg)麻醉小鼠,后5组小鼠给予气管内注射4mg/kg脂多糖诱导建立脓毒症型心肌损伤模型。在0、6、12、24和48h解剖心脏,观察心脏形态学改变,用实时PCR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心脏组织iNOS mRNA和蛋白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心脏NO浓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12、24、48hiNOS mRNA水平明显降低,20E中剂量组24、48hiNOS mRNA水平明显降低,20E高剂量组12、24、48hiNOS mRNA水平明显降低;地塞米松组12、24、48hiNOS蛋白水平明显降低,20E低剂量组24、48hiNOS蛋白水平明显降低,20E高剂量组6、12、24、48hiNOS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地塞米松组、20E中剂量组、20E高剂量组12、24、48hNO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20E低剂量组、20E中剂量组、20E高剂量组中,20E对iNOS mRNA、iNOS蛋白和NO水平下调呈现剂量依赖效应。结论20E具有抑制脓毒症小鼠心肌iNOS表达和减少NO含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蜕皮甾酮 脓毒症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脂多糖类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幼激素拮抗物KK-42对凡纳滨对虾HMGR表达的抑制 被引量:1
8
作者 夏西超 王文锋 +1 位作者 李昕 宁黔冀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98-1203,共6页
为研究保幼激素拮抗物KK-42促生长的分子机制,实验克隆出甲基法呢酯(MF)合成的关键酶——3-羟-3-甲基-戊二酰还原酶A(HMGR)部分mRNA序列,并研究该基因时空表达以及KK-42对其表达的影响。将体长3.5~5.0cm凡纳滨对虾幼虾随机分为2组,分别... 为研究保幼激素拮抗物KK-42促生长的分子机制,实验克隆出甲基法呢酯(MF)合成的关键酶——3-羟-3-甲基-戊二酰还原酶A(HMGR)部分mRNA序列,并研究该基因时空表达以及KK-42对其表达的影响。将体长3.5~5.0cm凡纳滨对虾幼虾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1.95×10-4mol/L的KK-42溶液或不含KK-42的溶液浸泡处理1min,之后在相同条件下常规饲养。不同组织中HMGR mRNA水平定量分析采用real-timePCR,血淋巴中MF滴度测定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显示,HMGR mRNA水平在大颚器官(MO)最高,其次是眼柄,肌肉和肝胰腺水平最低。在实验观察期间,眼柄与MO两种组织中HMGR的表达模式明显不同,前者各时间点mRNA水平变化较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后者mRNA含量分别在第1、7天显著高于第0天;实验期间血淋巴MF滴度逐渐升高。KK-42处理可显著抑制HMGR表达,但眼柄和MO中HMGR转录的下调模式仍不相同,前者mRNA水平在各时间点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在MO下调幅度出现明显波动,其中在第1和7天,mRNA含量分别下降了82.5%和90.7%;血淋巴MF滴度逐渐下降。结果表明,KK-42可显著抑制凡纳滨对虾多种组织(尤其是MO和眼柄)HMGR转录,降低血淋巴MF滴度,这可能是其促生长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大颚器官 保幼激素拮抗物KK-42 3-羟-3甲基-戊二酰还原酶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E对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夏西超 归改霞 +3 位作者 李艳峰 华春秀 刘锦辉 李贺文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0期81-83,共3页
目的:为了探讨20-羟基蜕皮甾酮(20E)对四氯化碳(CCl4)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小鼠体重(20±2)g随机分成3组,20E治疗组皮下注射2mg.kg-1的20E注射液,正常组和模型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给药7天后,模型组和20E治疗组... 目的:为了探讨20-羟基蜕皮甾酮(20E)对四氯化碳(CCl4)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小鼠体重(20±2)g随机分成3组,20E治疗组皮下注射2mg.kg-1的20E注射液,正常组和模型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给药7天后,模型组和20E治疗组腹腔注射剂量为10mL.kg-1的0.25%CCl4大豆油溶液,正常组注射等体积大豆油,摘除眼球取血,制备血清,解剖肝脏。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的含量,采用real-time PCR测定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结果:20E处理之后血清ALT、AST和ALP含量分别比模型组降低了31.3%、35.2%和50.7%(P<0.05);肝脏的组织学病变较模型组显著减轻;SOD和GSH-PxmRNA水平分别比模型组升高84.5%(P<0.01)和105.3%(P<0.01),ACT和TNF-α分别减少了53.7%(P<0.05)和71.2%(P<0.05)。结论:20E对小鼠急性肝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肝组织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羟基蜕皮甾酮 小鼠 急性肝损伤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头半夏混剂促进大鼠创面愈合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夏西超 袁国卿 +4 位作者 马瑜红 薛士鹏 梁桂娜 华春秀 康爱英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21-24,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乌头半夏混剂对大鼠创面愈合速率的影响,探讨该混剂促进创面修复的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60只,分为模型组、对照组云南白药组、治疗组乌头半夏混剂,每组20只。大鼠背部左右侧各切取直径2 cm大小的皮肤,造成创面... 目的:通过观察乌头半夏混剂对大鼠创面愈合速率的影响,探讨该混剂促进创面修复的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60只,分为模型组、对照组云南白药组、治疗组乌头半夏混剂,每组20只。大鼠背部左右侧各切取直径2 cm大小的皮肤,造成创面模型。模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创面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云南白药和乌头半夏混剂。伤后3 d、7 d、11 d计算伤口愈合速率,real-time PCR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F—β1)、表皮细胞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 FGF)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创面愈合速率明显加快,TGF-β1mRNA水平在第3 d和7 d分别升高114.3%(P<0.01),72.3%(P<0.01);EGF mRNA第7d和11d分别升高了57.9%(P<0.01)和37.4%(P<0.05)。b FGF mRNA第3d治疗组升高了74.7%(P<0.01)。结论:乌头半夏混剂具有明显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TGFF—β1、EGF和b FGF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半夏混剂 大鼠 创面愈合 促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学专业分子生物学教学的思考和体会 被引量:1
11
作者 夏西超 张冬 +2 位作者 张庆远 薛士鹏 康爱英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第14期50-51,共2页
针对中医学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总结近几年分子生物学教学的经验,并进行教学改革,以期培养学生用分子生物学知识联系专业实际的能力,开阔专业视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中医学专业 分子生物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幼激素拮抗物KK-42对凡纳滨对虾FAMeT时空表达的影响
12
作者 夏西超 王雪参 +2 位作者 李昕 吕黎 宁黔冀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8-313,共6页
保幼激素拮抗物KK-42对凡纳滨对虾(Penaeus schmitti)的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已在大塘养殖中得到推广应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为给今后科学合理地使用KK-42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直接调节甲壳动物生长的重要激素甲基法呢酯(MF... 保幼激素拮抗物KK-42对凡纳滨对虾(Penaeus schmitti)的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已在大塘养殖中得到推广应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为给今后科学合理地使用KK-42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直接调节甲壳动物生长的重要激素甲基法呢酯(MF)合成的关键酶——法呢酸O-甲基转移酶(FAMeT)的时空表达以及KK-42对其表达的影响进行探讨。将体长3.5~5.0cm凡纳滨对虾幼虾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1.95×10-4mol/L的KK-42溶液或不含KK-42的溶液浸泡处理1min,之后在相同条件下常规饲养。不同组织中FAMeT mRNA水平定量分析采用real-timePCR,血淋巴中MF滴度测定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显示,对照组FAMeT在眼柄、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与大颚器官明显不同:在实验观察期间,前者组织中 mRNA水平相对较低且变化较小,而在大颚器官则出现明显的波动,第2天、6天、7天、8天FAMeT mRNA含量比第0天均增加1倍以上(P<0.01)。实验期间血淋巴中MF滴度逐渐升高。KK-42处理后,上述3个组织中FAMeT表达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调,尤以大颚器官最为显著,mRNA水平降低19.7%~63.4%(第8天除外);KK-42处理也导致MF滴度下降。研究表明,KK-42可显著抑制凡纳滨对虾眼柄、肌肉、特别是大颚器官FAMeT转录,降低血淋巴MF滴度,这可能是其促生长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K-42 凡纳滨对虾 大颚器官 法呢酸O-甲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患者皮肤疾病9例分析
13
作者 夏西超 王卿 +9 位作者 时炳钦 徐国昌 吴建勇 李宏军 徐飞 陶俊良 胡庆甫 蒋蕾 李洪文 刘荣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3-99,共7页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并发皮肤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05年8月—2011年7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9例AIDS并发皮肤疾病的患者,分别从皮损、皮损组织病理和微生物学等方面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9例AIDS患者并发...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并发皮肤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05年8月—2011年7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9例AIDS并发皮肤疾病的患者,分别从皮损、皮损组织病理和微生物学等方面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9例AIDS患者并发皮肤疾病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毛囊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隐球菌病、马尔尼菲青霉病、单纯疱疹感染、带状疱疹及脂溢性皮炎等,这些皮肤并发症分别具有各自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特点。结论:AIDS并发皮肤疾病类型多样,多种检测技术融合有助于深入认识上述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皮肤并发症 皮损 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角无齿蚌AwPrx4A基因克隆及在PFOS和PFOA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夏西超 张科 +9 位作者 宋国英 马向莉 宗玉霞 张明霞 李冰洁 于瑞雪 薛士鹏 刘庆春 华春秀 张庆远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8-127,共10页
硫氧化蛋白过氧化物酶(Prx)可以将过氧化氢、有机过氧化物和过氧化合物分别转化为水、乙醇和亚硝酸盐,是机体一种重要的抗氧化蛋白。为了探讨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对背角无齿蚌的胁迫效应,背角无齿蚌随机分为对照组、PFO... 硫氧化蛋白过氧化物酶(Prx)可以将过氧化氢、有机过氧化物和过氧化合物分别转化为水、乙醇和亚硝酸盐,是机体一种重要的抗氧化蛋白。为了探讨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对背角无齿蚌的胁迫效应,背角无齿蚌随机分为对照组、PFOS处理组和PFOA处理组;同时克隆出AwPrx4A全基因序列,分析PFOS和PFOA对AwPrx4A表达的影响。背角无齿蚌AwPrx4A cDNA全长由958个核苷酸组成,包含1个120 bp的5’非编码区,1个412 bp的3’非编码区和1个426 bp的开放阅读框,开放阅读框为由14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PFOS和PFOA对背角无齿蚌的LC50分别为28.388和192.083 mg·L-1。与对照组相比,浓度6.25、12.5、25、50和100 mg·L-1的PFOS处理后,实验观察过程中肝胰腺中AwPrx4A mRNA水平分别增加了18.75%、2.85倍(P <0.05)、5.08倍(P <0.01)、5.52倍(P <0.01)和6.77倍(P <0.01)以上。与对照组相比,浓度50、100、200、400和800 mg·L-1的PFOA处理后,实验观察过程中肝胰腺AwPrx4A mRNA水平分别增加了20.83%、2.21倍(P <0.01)、2.25倍(P <0.01)、3.19倍(P <0.01)和5.64倍(P <0.01)以上。与对照组相比,PFOS和PFOA处理后鳃中AwPrx4A mRNA水平分别增加了61.61%(P <0.05)和59.59%(P <0.05)以上。与对照组相比,PFOS和PFOA处理后血淋巴中AwPrx4A mRNA水平分别增加了47.42%和20.61%以上。结果表明,PFOS和PFOA处理对背角无齿蚌AwPrx4A表达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其原因与对抗PFOS和PFOA的胁迫效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烷磺酸 全氟辛酸 背角无齿蚌 AwPrx4A 胁迫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厚朴酚对小鼠四氯化碳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长海 华春秀 +3 位作者 归改霞 刘锦辉 李贺文 夏西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0-473,共4页
目的:探讨和厚朴酚(HNK)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成HNK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以20.0、2.0、0.2mg/kg剂量皮下注射HNK注射液),正常组和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5组。给药7d后,模型组和HNK各剂量... 目的:探讨和厚朴酚(HNK)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成HNK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以20.0、2.0、0.2mg/kg剂量皮下注射HNK注射液),正常组和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5组。给药7d后,模型组和HNK各剂量组腹腔注射含CCl4的大豆油溶液,正常组注射等体积大豆油溶液。24h后,摘除眼球取血,解剖肝脏,观察小鼠肝脏的病理学变化,应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血糖(Glu)含量,Real-timePCR法分析血清中ALT、AST、ALP和肝脏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mRNA的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小鼠肝组织结构完整,肝细胞呈索状结构排列,肝细胞分界清晰,未见脂肪变性和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小鼠肝组织肝索排列紊乱,中央静脉变形,肝细胞肿胀并呈泡状脂肪变性,伴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HNK各剂量组上述病理变化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尤以HNK高剂量组改善较明显。与模型组相比,HNK处理后,小鼠血清中ALT、AST、ALP含量和mRNA水平及Glu浓度均明显降低(F分别为274.620,1121.720;355.870,69.430;294.280,35.330;75.770;P均<0.001);同时,肝脏组织中TNF-α、IL-6和IFN-γ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F分别为1165.950,69.460,4787.190;P均<0.001)。结论:HNK对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厚朴酚 小鼠 肝损伤 四氯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沼虾血蓝蛋白基因cDNA全长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文锋 夏西超 +3 位作者 王雪参 吕黎 杨洪 宁黔冀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4-219,共6页
目的克隆日本沼虾血蓝蛋白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及时空表达分析。方法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从肝胰腺中克隆血蓝蛋白基因cDNA全长序列,用生物学软件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时空表达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日本... 目的克隆日本沼虾血蓝蛋白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及时空表达分析。方法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从肝胰腺中克隆血蓝蛋白基因cDNA全长序列,用生物学软件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时空表达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日本沼虾血蓝蛋白基因cDNA全长2 151 bp,包含14 bp的5'UTR、148 bp的3'UTR和189 bp的开放阅读框(ORF)。ORF编码663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76.65kD,理论等电点为5.42,含有典型的3个血蓝蛋白结构域和2个保守的铜离子结合位点。与淡水螯虾、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相似性分别为70%和63%。该基因在肝胰腺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肌肉和血细胞表达较弱,大颚器官、表皮和卵巢几乎不表达;肝胰腺血蓝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在蜕皮间期最高,蜕皮后期和蜕皮前期较低;嗜水气单胞菌刺激后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显著增加。结论与其他甲壳动物相似,日本沼虾血蓝蛋白基因具有典型的结构域和保守的铜离子结合位点,在蜕皮间期的肝胰腺中呈高表达,是参与机体免疫防御反应的一种重要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蓝蛋白 基因克隆 CDNA末端快速扩增 实时荧光定量PCR 时空表达 日本沼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母素甲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小鼠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归改霞 夏西超 +3 位作者 马瑜红 梁桂娜 丁可 刘荣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5089-5091,共3页
目的探讨贝母素甲(PM)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过程中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80只昆明种小鼠体重(20±5)g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Dex)组、PM组,腹腔注射戊巴比妥(40 mg/kg)麻醉小鼠,模型组、Dex组及PM组小鼠... 目的探讨贝母素甲(PM)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过程中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80只昆明种小鼠体重(20±5)g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Dex)组、PM组,腹腔注射戊巴比妥(40 mg/kg)麻醉小鼠,模型组、Dex组及PM组小鼠给予气管内注射4 mg/kg LPS诱导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注入LPS前1、12、24 h和36 h和注入后12 h,24 h和36 h,模型组、Dex组、PM组动物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0 mg/kg盐酸地塞米松、1 mg/kg PM溶液,正常组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实验结束后解剖肺脏,观察肺脏形态学改变,分别用Real-Time 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肿瘤细胞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2、IL-6和IL-8。结果 LPS能明显引起小鼠肺部的炎症反应,PM处理后拮抗了LPS对小鼠肺组织的破坏作用,抑制促炎因子TNF-α、IL-2、IL-6、IL-8的表达。结论 PM对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保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母素甲 急性肺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2 白介素-6 白介素-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鬼针草总黄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瑜红 李玲 +1 位作者 王斌 夏西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240-3242,共3页
目的研究鬼针草总黄酮(TFB)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TFB低、中、高剂量组(TFBL组、TFBM组、TFBH组),每组10只。TFB各组... 目的研究鬼针草总黄酮(TFB)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TFB低、中、高剂量组(TFBL组、TFBM组、TFBH组),每组10只。TFB各组分别给予鬼针草总黄酮灌胃,剂量分别为40、80、160 mg/kg,1次/d,连续给药14 d;除SH组外,其他各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使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ELISA法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8含量,测定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SOD)活力,氯化三苯基四氮唑红(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与I/R组相比,TFB各组均能降低心肌组织MDA含量并提高SOD活力,减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肌超微结构;TFBM、TFBH组能有效降低血清中LDH、CK、TNF-α和IL-8的释放量。结论 TFB预处理可减轻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可能与其抗炎和抗自由基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针草总黄酮 缺血再灌注 抗氧化 抗炎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双壳类背角无齿蚌AwHSP70基因克隆及多溴联苯醚-47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薛士鹏 王涵 +8 位作者 宋国英 华春秀 于瑞雪 刘庆春 王中晓 张庆远 刘丽 李冰洁 夏西超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8-176,共9页
热休克蛋白(HSP)参与蛋白质折叠、细胞膜转位和错误折叠蛋白质降解等过程,提高动物对环境的应激能力和适应能力。前期研究表明,多溴联苯醚-47(PBDE-47)对背角无齿蚌具有显著的氧化应激和急性毒性效应,为探讨PBDE-47慢性毒性效应;将背角... 热休克蛋白(HSP)参与蛋白质折叠、细胞膜转位和错误折叠蛋白质降解等过程,提高动物对环境的应激能力和适应能力。前期研究表明,多溴联苯醚-47(PBDE-47)对背角无齿蚌具有显著的氧化应激和急性毒性效应,为探讨PBDE-47慢性毒性效应;将背角无齿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BDE-47处理组,处理组用3.36μg·L-1浓度的PBDE-47进行处理,对照组用相同体积的二甲亚砜进行处理;克隆出AwHSP70基因,分析PBDE-47对AwHSP70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AwHSP70具有HSP70家族的标签序列,广泛分布于斧足、鳃、肝胰脏、闭壳肌、心脏、血淋巴和外套膜。PBDE-47处理可导致肝胰脏、鳃和血细胞中AwHSP70 mRNA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PBDE-47处理组肝胰脏中AwHSP70 mRNA水平在1~15 d内增加2.79倍(P<0.01)以上;鳃中AwHSP70 mRNA水平增加3.06倍(P<0.01)以上;血淋巴中AwHSP70表达增加1.81倍(P<0.05)以上。背角无齿蚌上调AwHSP70表达有助于增强动物对PBDE-47的耐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DE-47 背角无齿蚌 AwHSP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氯苯酚对淡水双壳类背角无齿蚌ρ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华春秀 张科 +8 位作者 刘庆春 李冰洁 宋国英 薛士鹏 于瑞雪 王中晓 张庆远 刘丽 夏西超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7-187,共11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在机体抗击氧化应激中发挥重要作用。前期研究表明,五氯苯酚(PCP)处理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具有显著的氧化应激和急性毒性效应。为了探讨PCP慢性毒性效应,本研究将背角无齿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CP处理组...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在机体抗击氧化应激中发挥重要作用。前期研究表明,五氯苯酚(PCP)处理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具有显著的氧化应激和急性毒性效应。为了探讨PCP慢性毒性效应,本研究将背角无齿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CP处理组,PCP处理组和对照组分别用13.9 mg·L^-1和相同体积二甲亚砜处理;同时,克隆出ρ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并命名为ρ-GST,分析PCP对ρ-GST表达的影响。ρ-GST全长cDNA包含一个57 bp的5’端非编码区,291 bp的3’端非编码区和678 bp的开放阅读框。ρ-GST在背角无齿蚌斧足、外套膜、闭壳肌、心脏、肝胰腺、血淋巴和鳃中广泛表达。与对照组相比,PCP处理后肝胰腺ρ-GST mRNA在第1天、第3天和第15天分别增加18.18%、82.88%(P<0.05)和2.43倍(P<0.01);PCP处理后鳃中ρ-GST mRNA水平增加1.44倍以上(P<0.05);PCP处理后血淋巴中ρ-GST mRNA水平显著上调。背角无齿蚌ρ-GST表达水平上调有助于对抗PCP处理所产生的应激效应,提高动物环境耐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氯苯酚 背角无齿蚌 ρ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