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蚕肠道菌的多样性及研究方法进展
1
作者 赵明晗 陈芳敏 夏琬婷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4期121-123,共3页
家蚕作为重要的经济昆虫和鳞翅目模式昆虫,近年对家蚕肠道菌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研究成为热点。研究发现家蚕的品种、性别、龄期及不同的环境和饲养条件下家蚕肠道菌群数量和种类差异较大,且优势菌群也不尽相同。该文介绍了家蚕肠道菌群... 家蚕作为重要的经济昆虫和鳞翅目模式昆虫,近年对家蚕肠道菌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研究成为热点。研究发现家蚕的品种、性别、龄期及不同的环境和饲养条件下家蚕肠道菌群数量和种类差异较大,且优势菌群也不尽相同。该文介绍了家蚕肠道菌群结构、功能及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研究进展,分析了肠道菌群的影响因素,对理解肠道菌与家蚕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对家蚕的生长发育、免疫及抗病力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为后续推动蚕业可持续发展和肠道菌在其他领域的研究提供科研价值和实际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肠道菌 结构功能 多样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家蚕肠道分离乳酸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2
作者 李斯淼 陈芳敏 +5 位作者 方丽 季新奇 夏琬婷 史孟雄 李佳璇 王馨蒂 《微生物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1-784,共14页
【背景】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作为益生菌可用作动物微生态制剂,家蚕(Bombyx mori)作为鳞翅目的模式昆虫,其肠道内的乳酸菌还有待研究。【目的】从家蚕肠道菌中筛选出性能良好的乳酸菌作为微生态制剂潜力菌株。【方法】通过形... 【背景】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作为益生菌可用作动物微生态制剂,家蚕(Bombyx mori)作为鳞翅目的模式昆虫,其肠道内的乳酸菌还有待研究。【目的】从家蚕肠道菌中筛选出性能良好的乳酸菌作为微生态制剂潜力菌株。【方法】通过形态学特征和生化试验筛选出家蚕肠道分离菌中的乳酸菌,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到种;通过溶血试验评估其安全性;通过生长曲线及产酸曲线测定其生长特征和产酸情况;通过温度及pH敏感性试验测定其抗逆性;通过测定自聚合能力、疏水能力、病原菌共凝聚能力评估其黏附性;通过药敏试验测定其耐药性,并检测其耐药基因。【结果】从家蚕肠道分离出的56个菌株中筛选出一株乳酸菌A2,经鉴定为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该菌株不溶血,接种后3−9 h生长迅速且产酸最快;在80℃高温条件下仍能存活;pH<4.0时存活率显著下降,但当pH 10.0时存活率>78%,具有极强的耐碱性;黏附性较强,自聚合能力为18%,疏水能力为70%,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共凝聚性为32%、与沙门氏菌(Salmonella)的共凝聚性为34%、与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共凝聚性为40%,对氨苄西林、红霉素和万古霉素有耐药性,对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磺胺异恶唑、氯霉素、四环素和氧氟沙星敏感。此外,从该菌株中检测到4类抗生素的5个耐药基因,它们分别是:β-内酰胺类blaSHV、blaTEM、氯霉素类cat、氨基糖苷类aph(3')-IIa和四环素类tetE。【结论】该乳酸菌安全、耐高温、耐碱、黏附性较强,可作为后续开发微生物发酵饲料及家蚕微生态制剂的菌种,为肠道益生菌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优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乳酸菌 生物学特性 耐药基因
原文传递
斑须蝽肠道菌的分离鉴定及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与酶活力测定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琪 陈芳敏 +4 位作者 陈广青 夏琬婷 刘宁 游博 朱海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497-3509,共13页
【背景】斑须蝽(Dolycoris baccarum L.)是危害高粱、玉米、大豆等多种作物及果树的植食性害虫,其肠道菌的研究对斑须蝽的防治和肠道功能菌资源的挖掘都十分必要。【目的】了解斑须蝽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的组成,筛选出产纤维素酶功能菌株... 【背景】斑须蝽(Dolycoris baccarum L.)是危害高粱、玉米、大豆等多种作物及果树的植食性害虫,其肠道菌的研究对斑须蝽的防治和肠道功能菌资源的挖掘都十分必要。【目的】了解斑须蝽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的组成,筛选出产纤维素酶功能菌株,并检测其酶活性,对部分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初步探究。【方法】采用传统细菌分离培养法获得斑须蝽肠道菌,结合形态学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鉴定;水解圈法筛选纤维素降解菌,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dinitrosalicylic acid,DNS)法测定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结果】从斑须蝽肠道中共分离出35株菌,可归为5属10种,其中肠球菌属(Enterococcus)3种,芽孢杆菌属(Bacillus)4种,乳球菌属(Lactococcus)、沙雷氏菌属(Serratia)与泛菌属(Pantoea)各1种。筛选出13株具有产纤维素酶功能的菌株,菌株B8、B22、B23和B25产纤维素酶能力较强,其中沙福芽孢杆菌(Bacillus safensis)B22的产酶能力最为突出(D/d=7.01)。酶活力测定结果显示,在实验设定的梯度范围内,发酵培养基pH为5.0,菌株B8、B23和B25培养24 h、菌株B22培养36 h时产酶活力最强。【结论】斑须蝽肠道可培养菌资源丰富,分离获得的肠道菌中具有产纤维素酶功能的菌株高达37%,可协助食物消化影响宿主健康。发酵时间与发酵培养基pH均影响功能菌株的产纤维素酶活性,菌株B22具有较强的产酶能力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须蝽 肠道菌分离鉴定 产纤维素酶功能菌 纤维素酶活性
原文传递
东方蝼蛄肠道菌分离鉴定及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与酶活力测定
4
作者 陈广青 陈芳敏 +3 位作者 王琪 付晶晶 夏琬婷 王金星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57-4269,共13页
【背景】蝼蛄(Gryllotalpa spp.)是我国分布广泛的农业地下害虫,其肠道菌的组成及功能菌资源的挖掘都有待研究。【目的】获得蝼蛄肠道可培养菌株,对其进行鉴定和产纤维素酶功能菌株的筛选,并检测其酶活性,对活性较高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 【背景】蝼蛄(Gryllotalpa spp.)是我国分布广泛的农业地下害虫,其肠道菌的组成及功能菌资源的挖掘都有待研究。【目的】获得蝼蛄肠道可培养菌株,对其进行鉴定和产纤维素酶功能菌株的筛选,并检测其酶活性,对活性较高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探究。【方法】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东方蝼蛄肠道菌进行分离和鉴定,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cellulose sodium,CMC-Na)水解圈法筛选产纤维素酶菌株,并用3,5-二硝基水杨酸(3,5-dinitrosalicylic acid,DNS)法测定纤维素酶活力。【结果】从东方蝼蛄肠道共分离出23个菌株,可归为7属10种: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4种,肠球菌属(Enterococc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变形杆菌属(Proteu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乳球菌属(Lactococcus)各1种。结果显示,除菌株N18外的其余22个菌株均具有产纤维素酶能力,其中菌株N3和N14产酶能力最强,其次是N15和N21。培养基的pH、培养时间、菌液接种量对菌株的产酶能力影响各异。在实验设定的梯度范围内,所测各单因素影响下,均为菌株N3和N14产酶能力最强。【结论】蝼蛄肠道可培养菌资源丰富,获得菌株中高达95%具有产纤维素酶的功能,其中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N3和N14产酶能力最强,最具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蝼蛄 肠道菌 产纤维素酶功能菌株 纤维素酶活性
原文传递
杜比亚蟑螂肠道菌的分离鉴定及产消化酶功能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2
5
作者 夏琬婷 陈芳敏 +2 位作者 何雨薇 袁霞 刘洺源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999-5008,共10页
【背景】杜比亚蟑螂(Blaptica dubia)可用于活体饲料、化妆品和医药保健品的生产,其肠道菌的研究对杜比亚蟑螂的饲养和肠道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都十分重要。【目的】揭示杜比亚蟑螂肠道可培养菌的种类,筛选具有产消化酶功能的菌株,为理... 【背景】杜比亚蟑螂(Blaptica dubia)可用于活体饲料、化妆品和医药保健品的生产,其肠道菌的研究对杜比亚蟑螂的饲养和肠道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都十分重要。【目的】揭示杜比亚蟑螂肠道可培养菌的种类,筛选具有产消化酶功能的菌株,为理解肠道菌对宿主的影响机理及功能菌株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研究材料。【方法】采用体外培养法获得杜比亚蟑螂肠道菌,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用水解圈法分别筛选产纤维素酶、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菌株。【结果】在杜比亚蟑螂肠道中共分离出4属7种细菌,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2种,沙雷氏菌属(Serratia)和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各2种,肠球菌属(Enterococcus)1种。从获得的20个菌株中筛选出10个具有产消化酶功能的菌株。其中,芽孢杆菌属的菌株D6、D12和D20具有产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及脂肪酶4种消化酶的功能;沙雷氏菌属的菌株D3、D7、D9、D11和D15具有产纤维素酶、蛋白酶和脂肪酶3种消化酶的能力;柠檬酸杆菌属的菌株D5具有产纤维素酶的功能;肠球菌属的菌株D17具有产蛋白酶的能力。【结论】杜比亚蟑螂肠道多种细菌具有产消化酶帮助降解大分子营养物质的功能,可通过协助食物消化影响宿主健康。菌株D12、D7和D11分别具有最强产纤维素酶、蛋白酶和脂肪酶的能力,是可进一步开发利用的肠道功能菌株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比亚蟑螂 肠道菌 16S rRNA基因 产消化酶功能菌株
原文传递
马蜂肠道菌的分离鉴定及产消化酶功能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4
6
作者 何雨薇 陈芳敏 +2 位作者 夏琬婷 刘娴 黄晨晨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24-2634,共11页
【背景】马蜂(Vespa mandarinia Smith)可以防治多种田间害虫,还具有药用价值,其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还有待研究。【目的】获得马蜂肠道可培养细菌并筛选出具有产消化酶功能的菌株,为理解肠道菌对宿主的影响机理及功能菌株的利用提供科... 【背景】马蜂(Vespa mandarinia Smith)可以防治多种田间害虫,还具有药用价值,其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还有待研究。【目的】获得马蜂肠道可培养细菌并筛选出具有产消化酶功能的菌株,为理解肠道菌对宿主的影响机理及功能菌株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研究材料。【方法】采用传统细菌分离培养法获得马蜂肠道菌,结合形态学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利用水解圈法分别筛选产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菌株;通过测量水解圈D与菌落直径d的比值,比较不同细菌的产酶能力。【结果】在马蜂肠道中共分离出6属10种细菌,其中芽孢杆菌属5种,肠球菌属、葡萄球菌属、明串珠菌属、乳球菌属和不动杆菌属各1种。从获得的61个菌株中筛选出6个具有产消化酶功能的菌株。其中,苏云金芽孢杆菌V44具有产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4种消化酶的能力;粪肠球菌V6具有产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3种消化酶的能力;蜡样芽孢杆菌V43具有产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3种消化酶的能力;粪肠球菌V20、蜡样芽孢杆菌V19和维德曼氏芽孢杆菌V22均具有产蛋白酶的能力。【结论】马蜂肠道细菌资源较丰富,部分有产消化酶的功能,可帮助马蜂消化食物,对宿主健康有一定影响。本研究筛选的6个菌株都能产蛋白酶,其中菌株V43和V44分别具有最强产淀粉酶和脂肪酶的能力,是可进一步开发利用的肠道功能菌株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蜂 肠道菌 16S rRNA基因 产消化酶功能菌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