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中国文化事业50年的发展历程 |
夏杏珍
|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9 |
1
|
|
2
|
普及义务教育的突破口:解决农村教育问题 |
夏杏珍
|
《武陵学刊》
|
2013 |
0 |
|
3
|
历史转折的前奏——邓小平与一九七五年整顿平议 |
程中原
夏杏珍
|
《学海》
|
2001 |
5
|
|
4
|
《长夜行》人物谈 |
夏杏珍
|
《艺术百家》
|
1987 |
0 |
|
5
|
口的巨人,行的高标——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
夏杏珍
|
《淮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3 |
0 |
|
6
|
两次群众性诗歌运动 |
夏杏珍
|
《党史文苑》
|
2016 |
0 |
|
7
|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考察 |
夏杏珍
|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71
|
|
8
|
新中国历史上的两次群众诗歌运动——“大跃进民歌”和“天安门诗歌”述评 |
夏杏珍
|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9
|
试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次文化政策的调整 |
夏杏珍
|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3
|
|
10
|
建国初期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
夏杏珍
|
《红旗文稿》
CSSCI
|
2014 |
3
|
|
11
|
“双百”方针研究述评 |
夏杏珍
|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12
|
邓小平与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 |
夏杏珍
|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3
|
|
13
|
1949年至1957年春: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的基本形成 |
夏杏珍
|
《党的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14
|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文艺领域的拨乱反正 |
夏杏珍
|
《党的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5
|
60年代前期党对知识分子政策的反思和调整 |
夏杏珍
|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
|
|
16
|
曲折和复苏──从“反右派”运动到调整时期的“双百”方针 |
夏杏珍
|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
1998 |
0 |
|
17
|
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成功之路——“双百”方针、“二为”方向述论 |
夏杏珍
|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8
|
朴素自然造诣深 平淡之中睿智显——试论陈云的语言艺术 |
夏杏珍
|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9
|
看似寻常实奇崛——陈云“多谋善断”的决策艺术 |
夏杏珍
|
《上海党史与党建》
|
2009 |
0 |
|
20
|
毛泽东文艺思想与新中国文艺建设 |
夏杏珍
|
《上海党史与党建》
|
2013 |
0 |
|